明代文学批评.ppt.Converto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文学批评
第一节概述
一、明代的文化背景
1、明代前期:程朱理学
2、明代中后期:阳明心学
致良知、知行合一
二、明代文学批评的成就
1、小说评论
《水浒传》评点、《金瓶梅》评点、《三言》评点等
(1)突破传统观念,提升小说的地位;
(2)重视小说的批判功能;
(3)对小说艺术特征进行了系统探讨;
2、戏曲理论
沈璟和吴江派、汤显祖和临川派、王骥德《曲律》等
(1)具有鲜明的反理学倾向;
(2)对戏曲创作的通俗化要求;
(3)对戏曲艺术特征的探讨:创作、表演等方面;
3、诗文理论
(1)前期:倡导复古模拟
以前后七子为代表
(2)后期:提倡抒写性灵
以李贽、公安三袁为代表
第二节明代诗文理论批评
一、前后七子
“前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包括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诸人。
“后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五人。
“格调”说
“格调”是明代诗学批评的一个基本范畴。明代的格调说源于高棅,成于李东阳,而盛于明代前后七子。七子以“格调”作为诗学正宗,称“格”者有标格、气格、骨格、品格、意格、体格、句格、格力、格式等,称“调”者有气调、意调、风调、律调、音调、句调、情调等。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概念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体格、句格、律调、音调等,主要指诗文的体裁、句法、音韵、声律之类外在的形式,也就是李梦阳和何景明所争论的“法式” ;二是骨格、意格、气调、风韵等,主要是形容诗文内在的气度、意蕴等。在“文必先秦两汉,诗必汉魏盛唐”的口号下,七子所说的“格调”更多的注重诗歌之“法” ,在
批评中强调诗歌的体式特征,关注诗歌的形式问题。
二、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1、识时通变
2、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性灵说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张“师心”以对抗拟古,鼓励个性与独创;二是强调“任真” 以表现人性的真情实感。
3以趣论文
第三节明代小说戏曲理论批评
一、历史小说之争
1、强调历史演义小说的历史真实,主要有“羽翼信史”、“正史之补”和“一据实录”等几种观点。
2、强调历史演义小说的艺术虚构,主要有“史书小说有不同”说和“传奇贵幻”说。
二、李贽
(一)童心说
(二)小说批评理论
1、肯定了《水浒传》“发愤之所作”的精神
2、论人物形象塑造的“同中有异”
3、论小说艺术的真实性
(三)戏曲批评理论
论“化工”与“画工”
《杂说》:《拜月》、《西厢》,化工也,《琵琶》,画工也。夫所谓画工者,以其能夺天地之化工,而其孰知天地之无工乎?今夫天之所生,地之所长,百卉俱在,人见而爱之矣,至觅其工,了不可得,岂其智固不能得之欤?要知造化无工,虽有神圣,亦不能识知化工之所在,而其谁能得之?由此观之,画工虽巧,已落第二义矣。
三、吴江派与临川派
(一)沈璟和吴江派
1 、严守格律
2、崇尚本色。
“曲必宋元” , 语言通俗
(二)汤显祖和临川派
1 、重视戏曲中“情”的作用。
2、重视戏曲的艺术特征。
3、强调音律出于自然,创作者不应受音律束缚。
(三)汤沈之争
戏曲美学思想上,汤显祖主情,沈璟主理;戏曲语言风格上,汤显祖重文采,沈璟重本色;戏曲审美效果上,汤显祖重剧本,沈璟重舞台表演。
四、王骥德《曲律》
(一)本色论
1 、语言上平易通俗和崇尚文词都是戏曲的本色。
2 、风格体制上,本色应是南、北曲结合的新标准。
3、戏曲本色论包含着对作家创作个性的张扬。
(二)情感论
1 、创作内容上要求戏曲要传情、写情。
2 、评价标准上把对真性情的表现视为评判曲作家功力高下的标尺。
(三)戏曲艺术理想
“法与词两擅其极”
《论套数》:“而其妙处,政不在声调之中,而在句字之外。又须烟波渺漫,姿态横逸,揽之不得,挹之不尽。摩欢则令人神荡,写怨则令人断肠,不在快人,而在动人,此所谓‘风神' ,所谓‘标韵',所谓‘动吾天机'。不知所以然而然,方是神品,方是绝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