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妮的社会文化的神经症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变态心理学

论文题目:霍妮的社会文化的神经症理论专业名称:

教师评语:

霍妮的社会文化的神经症理论

摘要文章介绍了霍妮生平和其所提出的神经症理论,主要包括了霍妮对神经症的界定、神经症的产生、治疗,并在最后对其理论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霍妮;神经症;评价

1关于霍妮

卡伦、霍妮(Karen Horne)1885年9月16日出生于德国汉堡。大学期间,师从于弗洛伊德得意门生卡尔·亚伯拉罕,按受精神分析训练,于1915年获医学学位,成为柏林精神分析门诊的医生,1932年她应邀去美国,此时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期,人们正为吃、住和工作等基本生存条件而担忧,并不像弗洛伊德所言的为性的问题所困扰。面对这样的客观的现实,她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开始了她修正正统精神分析理论的历史,形成了她自己独特的观点,以文化决定论取代了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认为“我们的情感和心态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生活环境,取决于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文化环境和个人环境;如果我们未能详细了解某一特殊文化对个人所发生的种种影响,就不能理解个人的人格结构。”霍妮特别对神经症作了深人地研究,撰写了大量的神经症方面的文章。她于1952年12月4日卒于纽约。重要著作有《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1937),《精神分析的新方法》(1939),《自我分析》(1942),《我们内心的冲突》(1945)和《神经症与人的成长》(1950)

2 神经症

神经症(Neurosis)也称神经官能症(psyctconeurosis),它是对一组非器质性的、轻型大脑功能失调的心理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瘫病、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症等。但上述神经症都有程度、轻重不同的焦虑症状。霍妮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中就认为:“神经症乃是一种由恐俱、由对抗这些恐惧的防御措施、由为了缓和内在冲突而寻求妥协解决的种种努力所导致的种种心理紊乱。从实际角度考虑,只有当这种心理紊乱偏离了特定文化中共同的模式,我们才应将它叫做神经症。”

从霍妮对神经症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她对神经症的断定用的是二维标准即文化标准和心理标准。

从文化标准来看,是神经症还是非神经症,“这完全取决于特定的社会强加于其社会成员身上的行为和情感标准”,而“我们的情感和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生活环境和

个体环境。神经症和非神经症的判定应相对于人们所处的文化背景。霍妮指出:“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中,如果有谁声称他与他已故的祖父长时间的交谈,他一定会被称为神经症和精神病患者。但在某些印第安部落里,这种与祖先对话的方式是公认的行为方式。”,所以,所谓患神经症的人就是指他的行为、情感、思维方式不同于同一文化中大多数人的心理行为模式,“神经症就是对该时代文化的心理行为模式的偏离。”

文化标准固然重要,但以它来断定神经症并不充分。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存在这样的事实:人们可能偏离着普遍的行为方式,但未必真正患有神经症;而许多人虽然表面上完全适应现存的生活方式,但在实际中可能患有严重的神经症,因此还应从心理维度来诊断。从心理标准来看,霍妮认为共同的文化背景会给人带来共同的心理问题,但社会文化环境不仅会给人们造成一些焦虑,同时也可能提供消除焦虑的措施。当一个人能很灵活自如的解决这些问题,求得心理平衡时,就不会形成神经症;如果缺乏应变性,其焦虑超过了文化环境所赋予的防御措施,就会产生神经症。

2.1神经症的起源

霍尼认为,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温暖的氛围”,而家庭是儿童得到这种氛围最重要、最基本的环境。但是,父母由于自身的神经症无法让孩子体验到安全感,不良的抚养方式使儿童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甚至感到威胁;儿童被迫接受一种外来的强迫意愿;儿童不能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等,这使儿童内心产生一种排斥父母的力量,而儿童又因为弱小,渴望父母的满足、保护、关爱,两种力量的冲突由于关系的持久性而长期维持,霍妮把这一冲突称为基本冲突。基本冲突得不到解决必然产生焦虑,霍妮把由基本冲突产生的焦虑称为基本焦虑,即在一个潜在的充满敌意的世界中感觉到无助和孤立。基本焦虑导致儿童无法以真实自我与世界建构关系。真实自我不是形式意义上的整体而是一系列内在潜能的组合,包括气质、天赋、能力、秉性,是人与生俱来就有的,它人自发的真实情感健康成长的意愿源泉。为了消除基本焦虑,儿童通过建构人际关系防御策略来应对世界。人际关系策略的采取使儿童的情感和行为丧失了自发性,儿童无法以自发的情感与世界建构关系,儿童以抛弃其真实感情为代价,使行为和情感具有了强迫性。霍妮把这一过程称为自我疏离——与真实自我的疏离。因基本焦虑而引发的自我疏离是神经症发展最初也是一贯的神经症驱力。

2.2 神经症的人际关系策略

由基本冲突导致的基本焦虑包含三种因素:无助感、敌意、孤立感。儿童必须做出三种相应的人际关系策略去缓解这三种情感。霍妮把人际关系策略区分为趋众、逆众、离众。无

助感迫使儿童顺从他人,顺从他人可以缓解儿童的无助感。敌意导致逆众的人际关系策略,孤立感导致离众人际关系策略。但由于这三种人际关系策略本身是矛盾、不可协调的,会涉及到各不相同的性格构成和行为取向,因此,儿童被置于强烈的内心冲突之中。为了消除内心冲突,获得行为动力和整体感,个体会强调其中一种人际关系策略使其成为主导倾向。这一过程具有强制性,即个体必须通过强调一种人际策略来内心冲突。由基本焦虑到主导倾向的形成过程霍妮称之为“转移”。但是,其它转移倾向并没有消失,仍继续存在,主导倾向和非主导倾向的冲突为神经症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祸根。

主导倾向对个体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主导倾向的形成是神经症个体应付不良人际环境较为有效的工具,他只要占据其中的一种主导倾向,它的生活也能较为顺利。另一方面,它使个体应付了基本焦虑,使其获得了很强的统一感。主导倾向是一种防御策略,扼杀了行为和情感的自发性,使个体的行为和感情具有强制性和反应性,它造成了自我的变异,推动神经症的进一步发展。至此,以某种主导倾向生活的人可以称之为神经症患者。

趋众趋向为主导的人表现为善良、谦恭、有爱心、柔弱,竭力避免不和、竞争等有冲突的人际关系。他们强烈依赖他人,特别需要感情和认同,尤其是来自伙伴的。他们往往有过高估计与周围人意气相投、志趣相同的倾向,会主动去努力满足别人的愿望。另一方面,他压制自己的进攻倾向,无法容忍他人锋芒外露、我行我素,不体谅他人等行为。

逆众趋向为主导的人与顺从型的人有完全相反的目标、品性、价值观。在《神经症与人的成长中》一书中霍妮把逆众趋向改为自负倾向,并区分出三类不同的神经症人格——自恋的、完美主义的、傲慢——报复的。自恋倾向的人试图藉自我崇拜、魅力训练来驾御生活,对自己的能力过分自信,并用别人的爱慕、忠诚来确认对自我的评估,从而得到自己优过他人的感觉。完美倾向的人有很高的标准,认为自己完美无瑕,并把高标准强加于人,让别人尤其是伙伴来遵守,并在此基础上藐视他人。傲慢——报复型的人则追求报复性的胜利。

离众(超然)倾向为主导的人既不追逐爱慕,也不渴求主宰。他们向往自由自在、宁静、世外桃源的生活,压制内心的渴望避免被环境所左右。他们不仅逃避他人,也逃避自己。他们压抑、否认自己的感情和冲突达到无视冲突的目的。需要指出的是,霍妮是根据神经症的动力原则来进行类型的划分的。一个人具有上述的行为方式,并不一定意味着是神经症。判断是否是神经症的依据:个体的行为和情感是否内置强制性,是否能弹性地应对各种情景。

2.3 神经症的心理内防御策略

儿童采用人际关系策略试图来对付基本焦虑,然后使其中一种策略占主导地位并抑制其他策略,以这种方式来处理各种策略之间的冲突。然而,这种人际关系策略并没有给患者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