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妮的社会文化的神经症理论
霍妮思想概1
霍妮思想概述摘要]凯伦_ 霍妮(Karen Horney,1885—1952)是一位著名的美籍德裔女精神分析学家,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先驱。
她和弗洛伊徳一样,从临床实践中发展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焦虑理论,并且在此焦虑理论上发展了自己独特的神经症理论。
本文将介绍其神经症理论并对其理论进行简要评述。
[关键词]霍妮;基本焦虑;神经症;人格分型;人性[正文]一、基本焦虑霍妮认为社会文化的矛盾所造成的人际关系困难是神经症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我将环境及其困难置于问题的中心。
但在全部环境因素中,涉及性格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一个孩子成长于其中的人际关系。
”神经症“最终是由人际关系的障碍决定的”。
这种障碍往往首先存在于神经症病人童年的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亲子关系之间。
儿童必须得到成人的帮助才能满足需要,如果父母不能给予儿童真正的爱,就会造成儿童的不安全感。
霍妮将这类父母行为称为“基本罪恶”。
一个儿童的父母如果经常表现出这类行为,就会使儿童产生敌意,霍妮称这种敌意为基本敌意。
这样,儿童就陷入一种既依赖父母又敌视父母的不幸处境之中。
由于无能无助之感,由于害怕,由于敌意所导致的内疚之感等等,使他不得不压抑这种敌意。
基本敌意很容易泛化到整个世界和一切人,使人感到世间的一切事物和一切人都潜伏着危险。
基本敌意及其压抑使人陷入焦虑,霍妮称之为基本焦虑。
这是一种在内心不知不觉地积累并到处蔓延渗透的孤独和无能之感,一种自觉渺小、无足轻重、无依无助、被抛弃、受威胁的体验,一种置身于一个充满欺诈、妒嫉、怨恨、背叛和荒诞的世界中的感受。
“这种感受是一块随时有可能滋生神经症的肥沃土壤”。
可见,霍妮的焦虑理论还是在精神分析理论框架里,其将焦虑最终归因于童年的亲子关系中。
二、神经症需要由于处于一种被设想为具有的一种潜在敌意的世界中,孩童感到孤独和无助。
其基本焦虑的限制性压力阻止儿童以其自发的真正情感与他人打交道,而且,更主要的是,敌意和焦虑导致更深的不安全感和更深的痛苦,为了减轻这些基本焦虑,不安全感,儿童就会形成一些防御性策略。
霍妮的精神分析社会理论 2
霍妮的精神分析社会理论
• 精神分析社会理论(psychoanalytic social theory) 神经症的根源要从社会文化中去寻找
– “我们的情感和心态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生活环境,取 决于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文化环境和个人环境。”
神经症的病态需要主要源自不幸的童年经验
– “全部的童年经验建造了某种人格结构,或者可以说开启了人 格的发展历程。个体以后对他人的态度不是重现婴儿时期的态 度而是人格结构的产物,它的基础是童年奠定的。”
•
对敌意的压抑
•
父母(基本罪恶)→儿童的不安全感←(基本敌意)儿童
基本敌意和对敌意的压抑
• 对敌意压抑的主要原因
– – – – 无能为力和无助感 恐惧 害怕失去爱 罪恶感
基本敌意和对敌意的压抑
• 对敌意压抑的主要原因
– 无能为力和无助感
• 生物学的依赖→心理、智力、精神生活的内在依赖; • 父母是使子女自立、勇敢、能应对各种环境,还是倾向于保护孩 子,使他顺从、听话、对生活一无所知; • 由于溺爱、由于恐吓、由于始终处在情感的依赖状态,儿童越发 感觉到自我的无能为力和无助感,而不敢表现出任何反抗; • “我必须压抑我的敌意,因为我需要你。” • 恐惧可以直接从威胁、禁止、恐吓和惩罚中产生,也可由突发脾 气或由儿童所见到的暴力情境产生。儿童越感到恐惧,月不敢表 示甚至感受敌意; • “我不得不压抑我的敌视,因为我害怕你。”
基本焦虑
• 基本焦虑(basic anxiety)
– 基本敌意及其压抑使儿童产生了强烈的不安全感和一种说不清 的担忧恐惧感,这种状态就是基本焦虑。 – 基本罪恶→基本敌意及其压抑→基本焦虑:“置身在一个充斥 着虐待、欺骗、攻击、羞辱、背叛、嫉妒的世界里,而经验到 的一种渺小、微不足道、无助、被人遗弃、危机四伏的情感。” – “在一个充满敌意世界里,感受到的一种泛化了的孤独无助的 情感体验。”
霍妮的社会文化精神分析
) 神
别人比自己强; 潜意识地倾向与以别人的开 经
发来评价自己,自我评价随别人而变;
症
人
“如果我顺从了,别人就不会伤害我。”格
退缩型
其行为方式是回避人。 主要特点:为逃避与他人的紧张关系而离群 索居;保持与他人的距离;不介入;自立自强; 限制自己的需要;疏远自我;力求完美,避免他 人的帮助和指责。
摆脱弗洛伊德在这一问题上 的简化论和机械的因果决定论的 局限。 ③她指出了现代社会文化的矛盾,却只关心 个体如何去适应这种文化,没有提出社会改 革的理论和要求。这相对与弗洛伊德对社会 文化的批判态度,是一种倒退。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如果我离群索居,就没有人能伤害我。”
攻击型
其行为方式是与人对抗。 主要特点:视生活为搏斗,必须控制别人掌握 主动权;想超群出众;利用他人给自己带来好处; 好斗但输不起;努力工作但不真爱工作;压抑感情; 彬彬有礼却老谋深算。
“如果我要权力,别人就不能伤害我。”
●他人的“不认可”有本能的恐惧,他们的生活策略 是尤其害怕那些有地位、可信赖的人对自己“不悦”。 “努力让别人高兴” ,在他们友善无私的背后通常是痛 苦、孤立、空虚、罪恶感、愤怒和焦虑
父亲是挪威人,远洋轮船长,是一 个笃信宗教、独裁而沉默寡言的人;母 亲均已成人。除此外,她还有一个哥哥。
在霍妮的回忆中,父亲是一个可怕的人物,他看 不起她,认为她外貌丑陋,天资愚笨。同样,她 感到母亲偏爱哥哥,对她十分冷落,因而其童年 生活颇不快乐。
9 岁时,她改变了生活态度,她说:“如果我 不能漂亮,我将使我聪明”,霍妮 12 岁时,因为 治病而对医生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从那时起她就 萌发了当一名医生的决心。1901 年,在母亲的支 持下她进入高中,父亲对她想当医生的想法极力 反对,以致她的母亲为此同丈夫在 1904 年离婚。
霍妮的社会文化精神分析[优质课堂]
个人经历。霍妮认为,神经症在于人
际关系的失调,这种失调对人造成
的重大影响在童年期,形成基本焦虑的中介
优质课堂
13
神经症的标准实际上是因不同的文化、时 代、阶级、和性别而异。因此神经症只是 对社会文化所规定的正常行为模式的偏离。 霍尼进一步提出,神经症的根源在于社会 文化。她分析了现代文化在经济上是基于 个人竞争的原则,所以导致的心理后果是 人与人之间潜在的敌意增强。并且这种竞 争和敌意已经渗透到各种社会关系中。
优质课堂
8
主要著作
《现代人的精神症人格》 《精神分析的新道路》 《自我分析》 《我们内心的冲突》 《神经症与人的成长》 《女性心理学》(霍尼及 其弟子整理出版)
优质课堂
9
二、霍尼的思想主张
(一)神经症的文化观 (二)神经症病理学
•基本焦虑 •神经症需要 •神经症人格 • 神经症的自我 • 基本冲突 (三)神经症的治疗
者在成长过程中所处的文化环境和个人生活环境。
优质课堂
11
优质课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2
文化环境
霍妮所讲的文化环境是宏观的社会条件,是社会
中人们普遍所共有的,有时也称之为文化因素或
文化条件,是个体心理失调的最终根源
个体环境
霍妮所讲的个体环境是微观的社会条件,是指个出
生后所进入的具体情景,并非只指个人的家庭环境,
实际上是一个人所结成的人际关系,有时也称之为
优质课堂
10
(一)神经症的文化观
情景神经症
神经症
性格神经症
情景神经症:对特定的情景暂时缺乏适应力,如学生在考场上过分紧张, 但人格还是正常的。 性格神经症:由性格的变态引起的,是人格的异常。 霍尼侧重研究的是性格神经症,简称神经症。
凯伦霍妮的理论
这些社会文化困境使人们陷入难以调和的 内心冲突之中。 霍妮将这些矛盾在人的心理上产生的后果 称为基本焦虑(basic anxiety)。这是一 种在内心不知不觉地积累并到处蔓延渗透 的孤独和无能之感,一种自觉渺小、无足 轻重、无依无助、被抛弃、受威胁的体验, 一种置身于一个充满欺诈、妒忌、怨恨、 背叛和荒诞的世界中的感受。
2、对主宰其生活的伙伴的需要。完全以伙伴 为中心,似乎伙伴能满足他对生活的所有期望, 为他承担责任;过高地估计爱的力量,将爱视 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法宝;害怕被抛弃;害怕孤 独。 3、将自己的生活限制在狭窄范围内的需要。 没有奢望,容易满足,压抑自己的抱负和物质 欲望;保持沉默、不引人注目、处于从属地位; 过分谦虚,贬低自己的才能和潜力;极力节俭, 不愿多花费;害怕提出任何要求;害怕产生和 表达奢望。
10、对完美无缺的需要。执著地追求完美; 对可能存在的缺点反复思索和自责;由于 完美而生超过别人的优越感;害怕发现自 身的不足,害怕出错,害怕批评或指责。 霍妮认为这些需要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 正常人也需要友爱、赞许、伙伴、回避、 节俭、权力、声望、成就、完美等等,问 题在于过分焦虑的人往往盲目地偏执于一 种或少数几种,强迫地、潜意识地、不由 自主地去追求满足,而不能随着现实条件 的变化而主动地选择适当的目标。
三是潜意识地倾向于以别人对他的看法 来评价自己,自我评价随别人的褒贬不 同而时高时低。他的安全感建立在这种 逻辑上:如果我顺从了,那我就不会受 到伤害。 2、攻击型ile type)的行为方式 是对抗人(moving against people)的。 这类人对权力、剥削、声望、个人崇拜、 成就、野心等怀着强烈的需要。
为了减轻焦虑和冲突,在对待自我的问题 上,可能形成三种策略: 一是自谦(self-effacement),贬低自己, 常有失败感,自恨、自卑。 二是夸张(expansion),美化自己,有强烈 的优越感,自信,好胜。 三是放弃(resignation),放弃努力,逃避 冲突,习惯于独处。 这三种对待自我的策略分别对应于三种对 待别人的策略:接近人、对抗人、回避人。
霍妮的社会文化神经症理论及其心理治疗
霍妮的社会文化神经症理论及其心理治疗
张华东
【期刊名称】《社会心理科学》
【年(卷),期】2003(018)001
【摘要】霍妮是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主要代表,她把神经症置于文化和心理的二维视野,认为神经症的动力结构是基本焦虑,对基本焦虑的不恰当的防御方式使得个体与他人和自我关系的失调,并最终导致神经症的产生。
基于对人性和神经症的理解,霍妮提出了自己的治疗目标和原则。
【总页数】4页(P48-51)
【作者】张华东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教科院桂林广西54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相关文献】
1.家庭亲子关系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霍妮社会文化神经症理论对家庭亲子关系的启示 [J], 何华炜
2.霍妮的社会文化神经症理论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J], 乔冰冰
3.霍妮对神经症人格的社会文化视角分析 [J], 汪新建
4.霍妮的社会文化神经症理论及其历史地位 [J], 郭永玉
5.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理论的超越——霍妮神经症焦虑理论初探 [J], 秦金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霍妮与她的神经症理论
霍妮与她的神经症理论霍妮与她的神经症理论曾茂春摘要:霍妮是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主要代表,她将神经症置于文化和心理的二维标准,认为神经症的基本结构是基本焦虑和基本敌意,对基本焦虑的不恰当的防御方式使得个体与他人和自我关系的失调,并最终导致神经症的产生。
基于对人格倾向和神经症的理解,霍妮提出了自己的治疗目标和步骤。
关键词:霍妮;神经症理论;人格倾向一、霍妮生平及学术思想(一)生平凯伦·霍妮(Karen Horney)1885年出生于德国汉堡的一个犹太家庭。
1906年进入柏林大学医学院学习,1915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在此期间,霍妮先后师从弗洛伊德的得意门生卡尔·阿伯拉罕及弗洛伊德的虔诚信徒汉斯·萨奇斯,接受正统的精神分析训练。
1917年,霍妮发表了她的第一篇精神分析论文《精神分析治疗的技术》。
1918年霍妮成为一名精神分析临床医生。
1920年到1932年间,她在柏林精神分析学院任教。
1932年,为了逃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霍妮接受了美国芝加哥精神分析研究所所长弗兰兹·亚历山大的邀请,离开柏林来到美国,并担任了美国芝加哥精神分析研究所副所长。
两年后,霍妮任职于纽约精神分析研究所,在该所任教并训练精神分析人员,创办诊所、开业行医。
在此期间,她著书立说,培养学生,宣传她的思想,直到1952年去世。
(二)学术思想霍妮是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先驱和主要代表人物,她继承了弗洛伊德传统精神分析的一些思想、观点和方法,同时,又对其进行了彻底的扬弃。
她的社会文化神经症理论就是在批判弗洛伊德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937年出版的《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是霍妮的第一部重要代表作,标志着她形成了不同于传统精神分析的自己的独特思想。
在本书中霍妮引入了社会和文化因素来说明和解释人的心理和人的精神疾病,认为神经症的驱动力量不是先天的本能,而是后天的人际关系失调所形成的。
她批判了弗洛伊德的理论过分强调人类行为中的生物学因素而忽视社会与文化因素的重要作用的倾向。
霍妮
• 霍妮认为正常人同样有这些需要,这些需要可 以随现实条件的改变而灵活变动,而且各种需 要间不易产生冲突,因而能比较好地获得满足;
• 而神经症患者往往执迷于其中一个需要,而且 满足这一需要的方法也是脱离实际的,以致难 以获得满足,产生更高的焦虑,导致恶性循环, 成为刻板性与强迫性的神经质需要。
• 霍妮相信,这些神经症需要将成为稳定的生活 态度和交往风格,一直保留到成年,形成神经 症倾向(neurotic trends)。
• 神经症是一种由于恐惧,由于对抗这些恐惧形成的防 御措施,由于为了缓和内在冲突而寻求妥协解决的种 种努力所导致的心理紊乱。从实际的角度考虑,只有 当这种心理紊乱偏离了特定的社会文化中的共同模式, 才称作神经症。
• 霍妮12岁时决定将来进入医学院,1915年获得柏林大 学的医学博士学位。
• 1918年加入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1934年加入纽约精 神分析研究所,1941年被同事投票解职。
• 离开后,她创办了自己的美国精神分析研究所,弗洛姆 和沙利文都曾经是其中的成员。从此综合社会文化因素 和积极人性观来研究心理冲突的模式在全世界发扬光大。
• ③逃避他人(moving away from people) (退 缩型,the detached type)——自弃(self-
resignation)
3、人生取向
• 三种神经症的行为方式继而又会发展为三种人 生取向,或称生活方式。
• ①自谦(self-effcaement),一种“爱的渴 求”的生活取向,表现为贬低自己,自卑,渴 求爱,对应于亲近别人的行为方式。
• 神经症患者强迫性地使用一种方式,而 压抑了另两种方式,但受压抑的方式也 可能自发的起作用,从而与患者所选择 的方式发生对抗。
霍妮
• ③退却(resignation)。是一种渴求自由的生活取向,
表现为放弃努力,逃避冲突,寻求自给自足,追求自 由,对应于逃避别人的行为方式。
4、神经症冲突
(1)一是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冲突; 神经症患者理想自我往往与真实自我、现实自我 之间产生冲突,脱离了真实自我所提供的可能 性,以一种幻想的完美形象去贬斥、憎恨现实 自我。 • “应该”的专横(tyranny of the shoulds)。 • “我应该这样,你应该那样„„”
2、神经症人格
• ①趋向他人(moving toward people) (依从型, the compliant type)——自谦(self-effacement) • ②反对他人(moving against people) (敌对型, the hostile type )——自夸(self-expansion) • ③逃避他人(moving away from people) (退 缩型,the detached type)——自弃(selfresignation)
二、人结构
• 霍妮主张把人格看作是完整动态的自我 (self),自我具有独立性和整体性,其内 部包含各种构成要素。她把自我区分为三种 基本存在形态: • ①真实自我 ②理想自我 ③现实自我 • 霍妮通过分析这三者的关系,揭示了神经症 的形成过程。
三、基本焦虑和安全感的追求
• 霍妮认为,人生最根本的奋斗是对安全感的追求。 • 基本焦虑:是一种独自面对严重问题且完全无助的感 受。 • 社会文化的矛盾所造成的人际关系困难是神经症形成 的决定因素。特别是家庭成员间、亲子间的人际关系。 • “基本罪恶”和“基本敌意”导致儿童依赖父母又敌 视父母。 • “基本敌意”和对敌意的压抑会使个体感受到深深的 焦虑。——神经症形成的沃土 • 最终,健康人格的自我实现的要求就被强烈的安全感 需求所取代。
卡伦·霍妮《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卡伦·霍妮《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病:渴望他人的爱,却从不爱他人卡伦·霍妮1937年出版的《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重在发现文化环境对人格的扭曲作用。
霍妮在这本书里分析了我们生活中最普遍的人的非常态情绪。
焦虑、敌意、敏感,对爱的渴望,对他人的冷漠、安全感的缺失、盲目地顺从和妥协……几乎可以让所有人找到自己的病理。
1937年对于现在的发展速度来说绝对是一个久远的年代,但竞争、逃避、对爱病态的衡求,却足够现代。
如果说在弗洛依德那得到的关键词是分析,那么在卡伦·霍妮这里得到的关键字则是调整。
“改变不是拒绝现在的自己,有时候急于改变反而是对现实的逃避。
不是变成另一个人,而恰恰是,变成自我——更好的自我”。
最后用卡伦·霍妮摘自《浮士德》的一句话做结束语“不屈不挠追求的人/就不是不可救赎的。
”卡伦·霍妮《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节选)如果他是一个诚实的人,他就会把自己也包括在内;而如果他不诚实,他就只会在别人身上更清楚地看到这些。
爱与神经症患者所需要的情感之间的差别在于,在爱里面最主要的感受是情感,而在神经症中,最重要的感受是安全的需要,而对爱的错觉还只是处于其次。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病人的一种主导倾向,就是对他人之称赞或他人之情爱的过分依赖。
我们都希望获得他人的喜爱和赢得他人的赞赏,然而神经症病人对爱和赞扬的依赖,却与爱和赞扬对于他人生活所具有的实际意义极不相称。
尽管我们都希望能被我们所爱的人喜爱,但在神经症病人身上,却有一种对于爱和赞赏的不加分辨的饥饿,以致完全不考虑他们究竟是否关注那个当事人,以及那个当事人的评价究竟对他们有没有任何意义。
神经症病人自己往往意识不到这种无穷的渴望,但一当他们得不到他们希望得到的关心和注意时,这种渴望就会从他们的过分敏感中表现出来。
例如,如果有谁没有接受他们的邀请,或者很长时间没有打电话来问候寒暄,或者甚至只是在某一问题上没有同意他们的意见,他们就会感到受了伤害。
霍妮的神经症理论对青少年人格教育的启示
霍妮的神经症理论对青少年人格教育的启示【摘要】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青少年神经症问题频发的阶段。
本文结合霍妮的神经症理论,探讨了青少年人格教育中的重要启示。
首先分析了青少年人格发展特点,接着探讨了多动症、焦虑症、社交恐惧症和抑郁症在青少年中的教育指导、干预方法和处理策略。
总结了青少年人格教育中应关注个体差异,注重情感与社交能力培养,鼓励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构建健康的人际关系,引导青少年树立积极、健康的人格发展观。
霍妮的神经症理论为青少年人格教育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霍妮,神经症理论,青少年,人格教育,发展特点,多动症,焦虑症,社交恐惧症,抑郁症,教育指导,干预方法,处理策略,心理辅导,启示,总结。
1. 引言1.1 霍妮的神经症理论简介霍妮(Karen Horney)是20世纪著名的德裔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师,她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套独特的神经症理论。
霍妮认为,神经症是一种对社会环境适应不良、个体自我发展不足的一种心理障碍。
她拒绝了弗洛伊德对神经症的性欲理论,提出了自身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儿童早期的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对个体的心理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霍妮的理论强调了人的基本焦虑和基本冲突,她认为人类的基本焦虑源于对孤独、无助和恐惧的恐惧,而基本冲突则在于个体内部的矛盾与对抗。
在霍妮看来,神经症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个体对现实世界和内心冲突的一种适应方式。
霍妮的神经症理论对于理解个体的心理发展和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和干预方法。
在青少年人格教育中,我们也可以借鉴霍妮的理论,更好地帮助青少年认识自己,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健康成长。
2. 正文2.1 青少年人格发展特点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经历着身心发展的巨大变化,他们开始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念,逐渐走向成熟。
霍妮的社会文化精神分析PPT课件
她于1920年代移民到美国,并 在那里开始了她的精神分析生涯
。
霍妮是第一个在精神分析领域提 出文化因素对人格形成具有重要
影响的女性学Βιβλιοθήκη 。学术背景与贡献霍妮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社会文化精神分析理论。
她认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 。
神经症的形成与个体的人格特质、家 庭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有关。
霍妮认为神经症是由于个体在面对现 实生活中的压力和冲突时,无法有效 应对而产生的心理防御机制。
霍妮认为神经症可以通过精神分析治 疗得到缓解或治愈。
自我实现理论
自我实现是指个体发挥自身潜能,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 。
神经症患者往往无法有效地自我实现,因为他们过于关 注他人的评价和期望,而忽视了自己的内心需求。
焦虑
防御机制
焦虑是霍妮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 指个体在面对无法解决的内心冲突和外界 压力时所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在面对焦虑时所采取的 自我保护措施,包括压抑、否认、投射、 反向形成等多种形式。
理论应用与影响
霍妮的社会文化精神分析理论被广泛应 用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领 域,为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提供了重要
她的理论不仅在心理学领域产生了广 泛的影响,还对哲学、社会学等领域 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02
CATALOGUE
社会文化精神分析理论
理论概述
霍妮的社会文化精神分析理论是一个跨学科的理论框架,旨在理解和解 释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心理过程。
该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以及个体心理结构与 社会文化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
的理论框架。
社会文化的神经症理论
•第三种企图获得保护以对抗基本焦虑的方式是通过权力,即凭借获得实际的权力、 一成就、占有、崇拜和智力上的优越来赢得安全感》)
爱的病态依赖
•霍妮认为人的基本焦虑会引起病态需求,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对关爱的病态需求。
•在对爱的病态需要中,第一个引起我们注意的特征,乃是这种需要的强迫性。
焦虑和基本焦虑
• 心理学家霍妮,十分重视焦虑对于神经症的作用,把焦虑看作是神经症的动 力根源。 • 她把焦虑分成两类:一是焦虑(外显形式),是对显在危险的反应;二是基本焦虑, 是对潜在危险的反应。 •“这种对个体环境的敏锐反应,会结晶成一种人格态度,这种态度本身并不构成 神经症,而是一种培植神经症的土壤。”(1937《我们时代的神经质人格》) •前者引起情景性神经症,后者引起人格性神经症。 • 霍妮把神经症看作是际人关系失调所引发的,这种失调往往首先存在于神经症 病人童年的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亲子关系之间。
•这种基本焦虑产生的后果是,个人发展齐种各样的策略来对付他的焦虑感。 这些策略中有一些可能变成他的人格的强烈特征而成为需要。霍妮把这些策略 中心叫作神经质需要。
对抗基本焦虑的策略
•首先,获得任何形式的爱,都可以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手段来对抗焦虑。其基本想 法是:如果你爱我,你就不会伤害我。
•其次:顺从还可以根据其是否涉及到特定的个人或制度,再粗略地作进一步划分。
心理治疗
1.目标: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寻回真实的自我,并使其建设性的力量朝 向实现真实的自我。
2.自我分析疗法 “自我分析”是霍妮在总结自己,及其同行和患者经历的基础上,为治疗轻度神 经症设计出来的方法。它把专业精神分析疗法中分析师和患者两个角色的适用部 分合二为一,交由患者单独承担,独自操作。因此,“它是患者与分析师一身担” 的尝试。
霍妮的社会文化神分析
(二)神经症病理学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基本焦虑
基本罪恶:父母不能给儿童真正的爱、不能满足儿童的 安全感的行为。
基本敌意:父母经常表现出冷漠,不尊重儿童的需要的这 类行为,而使儿童产生敌意。
基本焦虑是指基本敌意及其对人的压抑使人陷入焦虑。它 指人将基本敌意泛化到一切人和整个世界,感到世界上的一 切人和事物的潜伏着危险,从而在内心不自觉地积累并到处 蔓延着一种孤独和无能之感,一种自我轻视、被抛弃、受威 胁的体验,一种置身于怨恨和荒诞的世界的感受。这种感受 是滋生神经症的温床。而且,基本焦虑和基本敌意不可分支 地交织在一起,相互加强,形成恶性循环。
统理论框架的同时,开始尝试修正弗洛伊德关于女性心理学的观点。 她的论文因远远超越了时代而未能得到应有的注意,但自1967年 《女性心理学》重版后,卡伦•霍妮已被公认为首位伟大的精神分析 女权主义者。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霍
卡伦•霍妮 [Karen Danielsen Horney 1885.19.16-1952.12.04],德
在霍妮的回忆中,父亲是一个可怕的人物,他看 不起她,认为她外貌丑陋,天资愚笨。同样,她 感到母亲偏爱哥哥,对她十分冷落,因而其童年 生活颇不快乐。
9 岁时,她改变了生活态度,她说:“如果我 不能漂亮,我将使我聪明”,霍妮 12 岁时,因为 治病而对医生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从那时起她就 萌发了当一名医生的决心。1901 年,在母亲的支 持下她进入高中,父亲对她想当医生的想法极力 反对,以致她的母亲为此同丈夫在 1904 年离婚。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文化环境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霍妮所讲的文化环境是宏观的社会条件,是社会 中人们普遍所共有的,有时也称之为文化因素或 文化条件,是个体心理失调的最终根源 个体环境 霍妮所讲的个体环境是微观的社会条件,是指个出 生后所进入的具体情景,并非只指个人的家庭环境, 实际上是一个人所结成的人际关系,有时也称之为 个人经历。霍妮认为,神经症在于人 际关系的失调,这种失调对人造成 的重大影响在童年期,形成基本焦虑的中介
霍妮的文化神经症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思政教育霍妮的文化神经症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徐文超[1]龙小花[1]耿武奎[2]([1]广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0;[2]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0000)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DOI :10.16871/ki.kjwhc.2016.04.003作者简介:徐文超(1987—),男,山东青州人,广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辅导员,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龙小花(1983—),女,广东韶关人,广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辅导员,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耿武奎(1988—),男,陕西渭南人,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卡伦·霍妮是与阿德勒、荣格、弗洛姆同时代的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人物,她的关于心理学的思想不仅仅渗透于个人,而且她开始关注社会,认为这个社会人的病态归结于文化的发展及其发展中的问题。
她的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精神分析神经症思想政治教育The Enlightenment of Karen Horney 's Cultural Neurosis Theory to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Xu Wenchao,Long Xiaohua,Geng WukuiAbstract The psychological thoughts of Karen Horney,a major representative figure of the neopsychoanalytic school contempo-raneous with Adler,Jung and Fromm,not only involved individu-als,but started to focus on the society,holding that the morbid state of people in the society attributes to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Her thought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enlightening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Key words psychoanalysis;neurosi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1卡伦·霍妮人物介绍及其理论产生的背景卡伦·霍妮(Karen Horney ,1885———1952),出生于德国的犹太家庭,曾师从弗洛伊德,后因二战爆发移居美国,后期她反对弗洛伊德的传统观点,创立了美国精神分析研究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变态心理学论文题目:霍妮的社会文化的神经症理论专业名称:教师评语:霍妮的社会文化的神经症理论摘要文章介绍了霍妮生平和其所提出的神经症理论,主要包括了霍妮对神经症的界定、神经症的产生、治疗,并在最后对其理论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霍妮;神经症;评价1关于霍妮卡伦、霍妮(Karen Horne)1885年9月16日出生于德国汉堡。
大学期间,师从于弗洛伊德得意门生卡尔·亚伯拉罕,按受精神分析训练,于1915年获医学学位,成为柏林精神分析门诊的医生,1932年她应邀去美国,此时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期,人们正为吃、住和工作等基本生存条件而担忧,并不像弗洛伊德所言的为性的问题所困扰。
面对这样的客观的现实,她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开始了她修正正统精神分析理论的历史,形成了她自己独特的观点,以文化决定论取代了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认为“我们的情感和心态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生活环境,取决于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文化环境和个人环境;如果我们未能详细了解某一特殊文化对个人所发生的种种影响,就不能理解个人的人格结构。
”霍妮特别对神经症作了深人地研究,撰写了大量的神经症方面的文章。
她于1952年12月4日卒于纽约。
重要著作有《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1937),《精神分析的新方法》(1939),《自我分析》(1942),《我们内心的冲突》(1945)和《神经症与人的成长》(1950)2 神经症神经症(Neurosis)也称神经官能症(psyctconeurosis),它是对一组非器质性的、轻型大脑功能失调的心理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瘫病、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症等。
但上述神经症都有程度、轻重不同的焦虑症状。
霍妮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中就认为:“神经症乃是一种由恐俱、由对抗这些恐惧的防御措施、由为了缓和内在冲突而寻求妥协解决的种种努力所导致的种种心理紊乱。
从实际角度考虑,只有当这种心理紊乱偏离了特定文化中共同的模式,我们才应将它叫做神经症。
”从霍妮对神经症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她对神经症的断定用的是二维标准即文化标准和心理标准。
从文化标准来看,是神经症还是非神经症,“这完全取决于特定的社会强加于其社会成员身上的行为和情感标准”,而“我们的情感和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生活环境和个体环境。
神经症和非神经症的判定应相对于人们所处的文化背景。
霍妮指出:“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中,如果有谁声称他与他已故的祖父长时间的交谈,他一定会被称为神经症和精神病患者。
但在某些印第安部落里,这种与祖先对话的方式是公认的行为方式。
”,所以,所谓患神经症的人就是指他的行为、情感、思维方式不同于同一文化中大多数人的心理行为模式,“神经症就是对该时代文化的心理行为模式的偏离。
”文化标准固然重要,但以它来断定神经症并不充分。
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存在这样的事实:人们可能偏离着普遍的行为方式,但未必真正患有神经症;而许多人虽然表面上完全适应现存的生活方式,但在实际中可能患有严重的神经症,因此还应从心理维度来诊断。
从心理标准来看,霍妮认为共同的文化背景会给人带来共同的心理问题,但社会文化环境不仅会给人们造成一些焦虑,同时也可能提供消除焦虑的措施。
当一个人能很灵活自如的解决这些问题,求得心理平衡时,就不会形成神经症;如果缺乏应变性,其焦虑超过了文化环境所赋予的防御措施,就会产生神经症。
2.1神经症的起源霍尼认为,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温暖的氛围”,而家庭是儿童得到这种氛围最重要、最基本的环境。
但是,父母由于自身的神经症无法让孩子体验到安全感,不良的抚养方式使儿童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甚至感到威胁;儿童被迫接受一种外来的强迫意愿;儿童不能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等,这使儿童内心产生一种排斥父母的力量,而儿童又因为弱小,渴望父母的满足、保护、关爱,两种力量的冲突由于关系的持久性而长期维持,霍妮把这一冲突称为基本冲突。
基本冲突得不到解决必然产生焦虑,霍妮把由基本冲突产生的焦虑称为基本焦虑,即在一个潜在的充满敌意的世界中感觉到无助和孤立。
基本焦虑导致儿童无法以真实自我与世界建构关系。
真实自我不是形式意义上的整体而是一系列内在潜能的组合,包括气质、天赋、能力、秉性,是人与生俱来就有的,它人自发的真实情感健康成长的意愿源泉。
为了消除基本焦虑,儿童通过建构人际关系防御策略来应对世界。
人际关系策略的采取使儿童的情感和行为丧失了自发性,儿童无法以自发的情感与世界建构关系,儿童以抛弃其真实感情为代价,使行为和情感具有了强迫性。
霍妮把这一过程称为自我疏离——与真实自我的疏离。
因基本焦虑而引发的自我疏离是神经症发展最初也是一贯的神经症驱力。
2.2 神经症的人际关系策略由基本冲突导致的基本焦虑包含三种因素:无助感、敌意、孤立感。
儿童必须做出三种相应的人际关系策略去缓解这三种情感。
霍妮把人际关系策略区分为趋众、逆众、离众。
无助感迫使儿童顺从他人,顺从他人可以缓解儿童的无助感。
敌意导致逆众的人际关系策略,孤立感导致离众人际关系策略。
但由于这三种人际关系策略本身是矛盾、不可协调的,会涉及到各不相同的性格构成和行为取向,因此,儿童被置于强烈的内心冲突之中。
为了消除内心冲突,获得行为动力和整体感,个体会强调其中一种人际关系策略使其成为主导倾向。
这一过程具有强制性,即个体必须通过强调一种人际策略来内心冲突。
由基本焦虑到主导倾向的形成过程霍妮称之为“转移”。
但是,其它转移倾向并没有消失,仍继续存在,主导倾向和非主导倾向的冲突为神经症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祸根。
主导倾向对个体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主导倾向的形成是神经症个体应付不良人际环境较为有效的工具,他只要占据其中的一种主导倾向,它的生活也能较为顺利。
另一方面,它使个体应付了基本焦虑,使其获得了很强的统一感。
主导倾向是一种防御策略,扼杀了行为和情感的自发性,使个体的行为和感情具有强制性和反应性,它造成了自我的变异,推动神经症的进一步发展。
至此,以某种主导倾向生活的人可以称之为神经症患者。
趋众趋向为主导的人表现为善良、谦恭、有爱心、柔弱,竭力避免不和、竞争等有冲突的人际关系。
他们强烈依赖他人,特别需要感情和认同,尤其是来自伙伴的。
他们往往有过高估计与周围人意气相投、志趣相同的倾向,会主动去努力满足别人的愿望。
另一方面,他压制自己的进攻倾向,无法容忍他人锋芒外露、我行我素,不体谅他人等行为。
逆众趋向为主导的人与顺从型的人有完全相反的目标、品性、价值观。
在《神经症与人的成长中》一书中霍妮把逆众趋向改为自负倾向,并区分出三类不同的神经症人格——自恋的、完美主义的、傲慢——报复的。
自恋倾向的人试图藉自我崇拜、魅力训练来驾御生活,对自己的能力过分自信,并用别人的爱慕、忠诚来确认对自我的评估,从而得到自己优过他人的感觉。
完美倾向的人有很高的标准,认为自己完美无瑕,并把高标准强加于人,让别人尤其是伙伴来遵守,并在此基础上藐视他人。
傲慢——报复型的人则追求报复性的胜利。
离众(超然)倾向为主导的人既不追逐爱慕,也不渴求主宰。
他们向往自由自在、宁静、世外桃源的生活,压制内心的渴望避免被环境所左右。
他们不仅逃避他人,也逃避自己。
他们压抑、否认自己的感情和冲突达到无视冲突的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霍妮是根据神经症的动力原则来进行类型的划分的。
一个人具有上述的行为方式,并不一定意味着是神经症。
判断是否是神经症的依据:个体的行为和情感是否内置强制性,是否能弹性地应对各种情景。
2.3 神经症的心理内防御策略儿童采用人际关系策略试图来对付基本焦虑,然后使其中一种策略占主导地位并抑制其他策略,以这种方式来处理各种策略之间的冲突。
然而,这种人际关系策略并没有给患者带来宁静的内心世界。
主导倾向和非主导倾向之间的冲突以及随之相伴的无能、焦虑、软弱等感受迫使患者继续寻找进一步的防御,即心理内防御策略。
心理内防御策略启动的标志是理想化形象的出现。
理想化形象为解决主导倾向和非主导倾向之间的冲突而产生,它通过强化主导倾向的价值观、情感取向、行为方式来以绝对的形式获得统一感。
但压抑的非主导倾向并没有消失,冲突依然存在。
为了获得更彻底的统一感和避免冲突带来的焦虑,个体创造了更完美的理想化形象。
它把由基本冲突导致的三种性格结构整合进理想化形象的三个层面里,看成是丰富心灵的几个和谐部分。
在这里,对立面显得很调和,主导倾向和非主导倾向所涉及的价值、信念、情感显得毫不冲突,相反被认为是种种崇高品质的超级组合,使个体获得彻底的统一感。
在这一过程中,理想化形象代替真实自我成为各种意愿、动机、自我统一感的动力来源,进一步疏离了真实自我,使自我实现的力量从此趋向于实现理想化形象。
理想化形象是完美无暇的,实现它成为个体生活的全部意义。
个体一方面为理想化自我(理想化形象随着神经症的发育逐渐变成理想化自我)感到强烈的骄傲,并据此对别人提出神经质的要求,按照自己的理想化自我要求受到相应的待遇,个体按照理想化自我的“专横的应该”(tyrannicalshoulds)来衡量一切,形成了霍妮称之为的“骄傲系统”。
另一方面,当现实自我无法实现那些不具现实意义的理想化自我应该时,就会产生自我憎恨,即理想化自我憎恨现实自我的软弱无能,其结果就是产生了被鄙视的自我。
自我憎恨及由理想化自我产生的内心冲突一旦增长,个体就会加强对理想化自我的认同,导致进一步的自我赞美(其结果是更强烈的自我憎恨和进一步的自我赞美)。
自我憎恨和自我赞美成了一对不断恶性循环的冲突。
为了应对由于理想化自我而带来的这种额外内心冲突,个体启动了以行为和想象来实现理想化自我的强迫性努力,即霍妮所谓的追求荣耀的过程。
这种追求往往以渴求绝对事物的形式出现,其具体内容取决患者的主导倾向。
骄傲系统的形成和追求荣耀的启动标志着患者走到了自我疏离的尽头。
2.4神经症的最终表现为了应对最初的基本冲突而采取的人际关系策略却引发了主导倾向和非主导趋向之间的冲突,为了消除这一冲突而启动的理想化形象等一系列心理内策略却引发了自我疏离。
神经症患者在防御策略的指引下,每一次消除冲突的努力都进一步加剧了冲突,促进了神经症的进一步恶化,造成个体与自我、与他人关系的紊乱,并最终形成神经症的性格结构。
霍妮把由于防御性策略而形成的性格结构称之为保护性结构。
保护性结构虽然表面上极具整体感,精心构造貌似坚固,实际上却极为脆弱和矛盾,患者时刻处于恐惧之中,不得不小心翼翼应对内置冲突的性格结构,怕打破平衡、怕暴露冲突,怕精神错乱等,这都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具体神经症,如偏执狂、强迫症、人格衰竭等。
霍妮区分了神经症的性格紊乱和神经症的临床症状两个概念。
霍妮认为,各种各样的具体神经症是神经症的临床症状,它可以表现各异,但都是由神经症的性格紊乱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