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的堆山叠石技法
中国古典园林组成要素-教师用
![中国古典园林组成要素-教师用](https://img.taocdn.com/s3/m/0659a14b866fb84ae45c8d8d.png)
(1)厅堂
堂为主。” 厅堂的位置确定后,全园的景色布局才依次衍生变化,造成各种各 样的园林景致。厅堂一般坐北朝南。向南望,是全园最主要景观,通常是理池 和造山所组成的山水景观,使主景处于阳光之中,光影多变,景色显得变幻无 穷。厅堂建筑的体量较大,空间环境相对也开阔,在景区中,通常建于水面开 阔处,临水一面多构筑平台,如北京园林大多临水筑台、台后建堂。
紫院散置之锦川石
群置:是以 群体为单位 的散置,又 称大散点。 是规模较大 的集合型散 置。
4、叠山:
模仿自然真山堆叠的石景观称为假山。与置 石相比,堆叠假山规模大,用材多,形式丰 富多变,需要更高超的技艺。
叠山技艺主要借鉴我国传统绘画理论,注 重营造自然山林的意境,使假造之山具有 真山神韵。石山的空间布局与造型应高低 起伏、前后错落,并造成悬崖、深涧、绝 壁和危梁等。
古人认为石是天地精华的凝聚体,有灵性 。
“一峰则太华千寻”
瘦
透
御花园之景石,可谓顽极
颐和园乐寿堂青芝岫 ——明代米万钟遗物 “败家石” 大、奇、灵、秀、“玲珑嵌空,窍穴千百”
这块山石原来在北京远郊房山县的深山里。明朝有个 叫米万钟的,爱石成癖,在他的海淀勺园里,陈列着许 多怪石。他发现这块大青石后,非常喜欢,决心运回勺 园。可是石头太大太重了,人抬不起,马拉不动。有人 给他献策:秦始皇修长城时,不是用修水道的办法搬运 山石的吗?米万钟觉得也只有这个办法了。於是雇了很 多民工,先修起一条大路,又在路旁每隔三里打一眼小 井,五里打一眼大井。到了冬天,就提水泼路,冻成了 一条冰水道。大道一直修到了房山大石窝。今天,在房 山、丰台还有不少叫大井、小井的村呢!
黄石
棱角清晰、富有 折线变化,苍劲 而富有阳刚之美 ,用于叠山有古 拙隽永的韵味。
中国古典园林堆山叠石1
![中国古典园林堆山叠石1](https://img.taocdn.com/s3/m/7f9df1f4770bf78a652954cc.png)
苏州留园
苏州网师园
壁山 依墙壁叠石或就墙中嵌山石。《园冶》中说“峭 壁山者,靠壁理也。籍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
苏州怡园
楼山 叠石为楼阁的基础。或叠石成石洞、石屋建楼阁 于高处,便于眺望,丰富主体构图的变化。也可叠石成自然 的踏跺,作为楼阁的室外楼梯。
十笏园
池山法
苏州的冠云峰、皱云峰、瑞云峰,上海的玉玲珑, 北京的青芝岫、青莲朵、青云片等都是著名的峰石。
上海玉玲珑
苏州留园冠云峰
2、 群置
应用多数山石互相搭配成群布置。由于 山石的大小不等体形各异,布置时高低交错, 疏密有致,前后错落,左右呼应,形成丰富 多样的石景,点缀园林。
苏州狮子林
苏州拙政园
3、 散置
堆山叠石的设计手法
一、堆山
堆山也可以称作叠山、掇山、假山艺术。 堆山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之一,是民族形 式和民族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中国造园艺术的 历史发展进程,也可以用人工造山的发展过程为 代表。 1、堆山用石 堆山用石因用量较大,故以就地取材为宜。 堆山的材料有湖石、黄石、房山石、青石、英石、 黄蜡石和各种石笋。古典园林一般多用湖石,其 次为黄石。
1)堆山以土石山为宜,有石有土。有石可成形,有土可生 草木。可以有土包石,也可以有石包土。
苏州个园秋山
苏州个园春山
2)宾主分明 要突出群山的主山和主峰,要有主、次、配分 明,宾主的关系不仅表现再一个视线方向上,而且要在视线 的范围内。
苏州织造署的瑞云峰
苏州网师园
3)层次深远 群山要有层次
苏州怡园
黄山秀丽,以云海、怪石、奇峰、 温泉著称。有国画始祖之称。
泰山稳重
华山险峻
庐山的云雾
雁荡山的云瀑
北方山水雄伟
堆山叠石的艺术手法
![堆山叠石的艺术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79429828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ef.png)
堆山叠石的艺术手法
堆山叠石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常见于中国园林设计和禅宗建筑中。
它是通过选择、堆砌和组合石块来构建山体或景观,以创造出一种自然、平衡和和谐的感觉。
以下是堆山叠石的一些艺术手法:
1. 选石原则:选择适合于堆石的石材,常见的有山石、巨石、千层石等。
根据其形状、色彩、纹理和质感,选择相互搭配、相互衬托的石块。
2. 石头排列:将石块按照自然山体的形态进行排列,包括山头、山腰、山脚等。
通过不同大小、高低的石块堆叠,营造出起伏、曲折的山势。
3. 融合自然:堆山叠石的目标是创造出一种自然、山水之美。
要通过植物、水流、地形等环境元素的融合,使石景融入自然环境中,与周围的景观融为一体。
4. 形象造型:堆山叠石的石块可以根据设计者的意图来组合成不同的形象。
如动物、人物形象等,通过合理的堆砌和组合,使得石景具有生动、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5. 空间布局:在堆山叠石的布局中,通常通过高低错落、虚实相映的手法,创造出层次感和远近感。
在设计中注意打造出合理的视觉营造,使得观赏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景致。
6. 配植元素:在石景中适当添加植物等元素,使得石景更具生
命力和自然感。
植物的选择要与石块相协调,起到衬托和增强石景效果的作用。
7. 探索意境:堆山叠石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灵的探索和自我静观的方式。
通过摆放石块、体验堆砌的过程,寻找心灵与自然的共鸣。
堆山叠石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需要设计师具备对自然的敏感和艺术的造诣。
通过巧妙地运用上述手法,堆山叠石可以创造出迷人、独特的景观,让人们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妙。
园林掇山叠石艺术
![园林掇山叠石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f37039e0195f312b3169a5a6.png)
3.独石构峰艺术美
独石构峰艺术美
独石构峰之石,大多采用玲珑剔透、完 整一块的太湖石,并需具备透、漏、瘦、皱 、清、丑、顽、拙等特点。由于其体积硕大 、因而不易觅得,需要用巨金购的。园主往 往把它冠以美名、筑以华屋,并视作压园珍 宝。
独石构峰艺术美
苏州留园是中国著名古典园林, 位于江南古城苏州,以园内建筑布置 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
← 在石上可看到瑞云峰字样
瑞云峰峰石呈浅灰色,曲折 多变,优美多姿,石上遍布孔洞 弹窝,上部中有一个葫芦型的大 洞孔,恰如一轮明月,风姿卓然。 已是深秋,几枝红色叶子从洞后 掠过,让人心生喜欢。整个石形 内收外扬,恰如两个美人翩翩起 舞,左边的那淡淡的回眸,矜持 一笑,右边的那风骨似柳,轻舒 广袖,裙裾轻摆,妖娆羞落一池 芙蓉。真乃美石也,可称得上太 湖石中的佳作。
旱地堆筑假山艺术美
个园最有特色的是四季假山,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石 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构思独特,据说在园林史上被 称为孤例。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达出“春景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 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景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 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
← 在石上可清楚地看到岫云峰字样
岫云峰峰石高耸,肥 瘦相宜,峰石上青而下白, 峰奇若云绚,尤以透漏见 长,石上孔洞若断若连, 相互呼应,下面连成一弯 曲深壑,曲折连贯,石上 弹涡蜂洞众多,石体右上 方携有“岫云峰”三字。 据说石旁植一百年枸杞, 枝条穿洞而出,每逢秋季 果实成熟,石上果红点点, 分外妖娆。
2.点石成景艺术美
点石成景艺术美
如在粉墙前,宜聚点湖石或 黄石数块,缀以花草竹木。这样, 粉墙似纸,点石和花木似笔,在 不同的光照下,形成一幅幅活动 的画面。
堆山叠石艺术浅探
![堆山叠石艺术浅探](https://img.taocdn.com/s3/m/e888a1d18762caaedd33d45d.png)
《堆山叠石艺术浅探》堆山叠石,是对自然山石的艺术摹写。
因此得名为“假山”。
假山,是构成园林的四大要素之一,占其位子是十分重要的。
早在我国明朝时期,计成的《园冶》这部传世之作,在造园原则上,便概要地论述了山石堆叠。
值1984年,彭一刚先生在《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也更进一步地论述了中国古典园林,关于山石堆叠的重要性和艺术性。
彭一刚先生所著时,是“凡有园,必有山石。
”时值至今,不仅园里,园外的一些厂、矿、小区、家院,也几乎是目目皆是。
这很能说明,人们对山石的欣赏水平,是在不断的提高。
然而,我们的一些造山师们,能否结合我国的一些传统的造山艺术,再开拓一些,走在人们视线的前面。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关于山石堆叠的中心交点,就是“形”与“意”的问题。
“形”,有逼真之感,“意”,有传情之景。
用彭一刚的话说:“山石具有寄情于物的作用。
”据讲,一些造园家们也常用山石来“借物传情”。
如此看来,《园冶》所说“片山有致,寸石生情”的意思,就不难理解了。
《园冶》一书,将山石堆叠分为多类型,有“特置式”、“群置式”、“小品式”等,这样,便可以因此而定“形”。
例如“特置式”,若是两、三块,置放不可排列,须曲折置之,也可半弧形置之。
三峰须有一主二配,二配不可齐。
以免造成《园冶》“殊为可笑”的局面。
再例“群置式”,沏峰应当空不可实,应当曲不可直,有曲才有动势。
峰头要圆不可尖,“尖”,为“刀山剑树”,乃十大违忌之一忌。
沏洞要圆不可方,“方”,为门窗,“圆”,为洞。
除之必须掌握这些基本要领外,还应当使之有明岗暗谷,明孔暗洞,且使峡谷、沟涧和洞壑,变幻莫测,曲折蜿蜒。
并还要力求让线条清析,石块不可横竖杂乱。
“群置式”还可以顺应地形,随高就低地设置磴道。
“磴道”,可使山曲折起伏,宜于攀登,且更具自然感。
《园冶》一书曾提到:“坦而可上,便以登眺”。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也认为:“若处理的巧妙,甚至还能与假山浑然一体,成为假山的一个组成部分。
园林中堆山叠石的手法
![园林中堆山叠石的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aa50e445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e6.png)
园林中堆山叠石的手法中国传统园林历史悠久,其中堆山叠石是中国园林文化的独特表现。
堆山叠石的手法总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石为主,以山为辅,另一种是以山为主,以石为辅。
本文将简要介绍这两种堆山叠石的手法及其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以石为主,以山为辅这种堆山叠石的手法是以石为主要设计元素,通过石头的形状、大小和颜色来表达园林设计的意境和情感。
在这种手法中,石头的摆放位置、角度和高度的巧妙安排是非常重要的。
石山型堆景这种堆山叠石的手法是通过把大石头堆叠成山形的景观,以增加园林的纵深感和层次感。
在摆放大石头时,要有建筑物或绿色植物作为背景,以突出山景的效果。
孪生石型堆景这种堆山叠石的手法是通过把两个相似形态的小石头堆砌成一个统一的景观,表达一种匹配的情感和意象。
这种手法通常使用在园林的护栏、围墙等位置。
石台型堆景这种堆山叠石的手法是通过把不同大小、形态的石头堆叠在一起,形成一个像台子的景观。
这种手法的特点在于把石头摆放成不同的形状,使之看似散乱无章,但又能表现出较强的意境。
以山为主,以石为辅这种堆山叠石的手法是以小山为主设计元素,用石头来装饰和补充其缺点,以增加设计的美感和魅力。
山水型堆景这种堆山叠石的手法是通过把不同大小等山石堆砌在一起,形成一座巍峨壮观的山水景观。
摆放的大小和位置要根据园林设计整体要求,以达到整体和谐的效果。
瀑布型堆景这种堆山叠石的手法是通过把不同大小、形态的石头作为瀑布的奠基石,形成流水潺潺的欣赏效果。
这种手法强调石头的纹理和形态,使瀑布效果不仅凸显石头的美感,还能表现出水的清新和流动。
台榭型堆景这种堆山叠石的手法是通过把小山、小石堆砌成庭院台榭的样式,强调造型和比例的和谐性。
这种手法主要考虑平面的比例和搭配,以及层次感的表现。
应用堆山叠石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独特手法,其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堆山叠石的手法已经发展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成为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园林景观中的叠石艺术研究
![园林景观中的叠石艺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a91248f6294dd88d0d26ba2.png)
园林景观中的叠石艺术研究卢希康桂佳宁贾雅楠(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摘要:周维权先生曾说:“园林之所以能够体现高于自然的特点,主要得之于叠山这种高级的艺术创作。
”造园必有山,无山难成园。
叠山艺术是中国园林的独创,是中国道家思想的结晶,是对自然的高度概括和浓缩。
叠石艺术以自己的语言诉说一段故事,一个场景,他们是设计者思想的完美体现,也体现着中国独有的审美观和世界观。
本文主要研究叠石艺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表现方式,以及探讨叠石艺术在现代中式景观中将如何继承和运用。
关键词:叠石艺术;园林;中式景观中图分类号:TU98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8)08-0147-011叠石溯源1.1起源叠石艺术于中国古典园林史中的源头可追溯至秦汉时期。
始皇帝在咸阳凿长池,引水堆山,在长池中仿造了东海中的方丈、蓬莱、瀛洲三座神山,期盼仙人降临。
然而“一池三山”并没有引来神仙帮助始皇帝长生,却为我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叠石艺术开辟了道路。
1.2发展史书上有"筑土为蓬莱山"的说法,秦汉时期的假山,是用土筑成的。
北魏时期,人们才开始在园林中使用石材营造假山。
南北朝时,开始出现了孤置石,假山叠石艺术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
唐朝的造园发展在整个历史上起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开始出现“假山”一词,来形容园林中的叠石。
到了宋代,运用天然石料堆叠假山成为潮流,并出现了专门叠石的工匠。
由此,叠石艺术在宋代发展到高潮。
1.3成熟明清时期,民间的造园更为频繁,因为文人的社会地位发生巨大变化,园林开始成为文人对自己的权力和财富的一种表现形式。
明朝,造园大师计成完成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巨著:《园冶》。
除了计成之外,还有一些专项研究叠石艺术的人和作品层出不穷,如万钟、张涟、戈裕良等人都为叠石艺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明清时期,叠石艺术达到成熟。
2叠石艺术于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叠石艺术由古至今发展出了三种大的类别:写实类假山,写意类假山,贴壁山。
古典园林之叠石造山
![古典园林之叠石造山](https://img.taocdn.com/s3/m/cb59ecb965ce05087632132b.png)
中国古典园林之叠石造山作者:卢家卫(建筑工程学院,建筑111,201101624113)指导教师:宋晓庆摘要:园林中的山石因其具有形式美、意境美和神韵美而富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被认为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
叠山以山石,土为材料,以自然界中的山川形态为模本构筑的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特有的表现手法之一。
叠山手法在古代造园中着悠久的历史,经过长期的演变,成为园林造景的重要手段和独特技艺。
堆山叠石是营造古典园林的重要手法,它师法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园林中的山石不同于一般的自然山石,它除了兼备自然山石的形与神外,还有传情的作用,古典园林常借山石抒发情怀。
关键词:山石、园林、意境、师法自然、写意1.历史沿革1.1、起源于秦汉秦汉之际秦、汉之际人造假山之风大为盛行,而且规模很大,这时的假山是远景式的土山和土、石相结合之山。
《三秦记》记载,秦始皇派徐福入海到海上三神山求仙药未果,于是在咸阳凿长池,引渭水,在水中堆蓬莱山,以求仙人降临。
《史记・封禅书》记载,继秦始皇之后,汉武帝又在长安建宫内凿太液池,池中仿海上三神山,营造了方丈、蓬莱、瀛洲3座人造神山。
这种海岛神山之说虽来自方士求仙的编造,但它对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发展,特别是对皇家园林的布局变化有着重大的意义。
1.2、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晋西晋和南北朝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
文人、士大夫大都崇尚玄学和清谈风,否定现实,寄情山水,秉承了庄子逍遥避世的思想,讴歌自然景物和田园风光的诗文涌现文坛,山水画开始萌芽。
此时,人们对自然美有了更深的认识,促进了自然山水式园林向更高水平发展以及造园活动的频繁开展,私家园林应运而生。
未经加工的天然美石,姿态奇异,俏丽挺拔,深受文人雅士喜爱。
他们常选美石,孤植于园内,以作足不出户地恣情欣赏。
南北朝时,置石立峰还被写入正史,可见,此时置石立峰已经较为普遍。
1.3、发展于唐宋时期唐宋两朝是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文学、书画等艺术的辉煌时期。
中国古典园林的堆山叠石技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堆山叠石技法](https://img.taocdn.com/s3/m/f2715912bb68a98271fefaa3.png)
山石驳岸——山与池形成水池,水与陆地之间形成一种过渡。不产生生硬、突然,同时固定岸基。现代园林中仍然运用。
2、理水
1)构成园林景观的基本要素之一,园林的“脉”。
2)形式手法:
a.大面积集中用水――皇家苑囿
以水池中心形成一种向心和内聚的格局。集中的水池常使有限的空间具有幽静和开朗的感觉。水池本身少数呈矩型,一般多为自由曲折形状,并以山石驳岸,以期赋于自然情趣。
b.位置选择要巧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主峰忌居中,
c.应避免排列成一条直线,
d.山石本身应玪珑剔透,符合四原则:瘦、漏、透、皱
瘦――高大俊秀漏――脉络肌理透――灵气活力皱――丰富变化
3)山石与中国画。
以粉墙为背景,粉墙为纸,以石为墨,再植以松柏、古梅、幽竹——诗情画意
粉墙+山石+植物=山水画
4)大规模堆山叠石:作为庭院景观的重点,
传统园林强调顺应地形,随高就低地安排建筑,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有悬,有平有坦,以山石设置台阶和蹬道,忌整齐而求自然,建筑与山石浑然一体。
7)山石内外情趣
外——自然之美
内——形成虚空的沟涧洞壑,造型迂回婉转和扑朔迷离的幻觉。在有限的空间内竟然能够使人感到变化莫测和不可穷尽。——有赖于巧妙地借堆山叠石,从而使山池萦绕、蹊径盘廽,特别是峡谷沟涧,纵横交错和洞壑的曲折蜿蜒。
注意:a.需在较开敞的空间营造,
b.需蹊径脉络分明,不仅可得山林野趣,而且可造咫尺山林气氛。
5)山石作用:分隔大的空间
建筑分隔空间,分隔线明显,泾渭分明。
山石分隔空间,虽由人作,但毕竟属于自然形态的东西,分隔的空间连绵、延伸、渗透,找不处明显的界线。大型园林避免空间的单调常用手法——山石分隔。
叠石理水典型手法
![叠石理水典型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7c43ab60caaedd3383c4d3cd.png)
古代叠山匠师在假山方面叠石理水中的一些典型手法——园艺0811 胡永丽摘要:叠石与理水常被相关联,以下只要介绍古代叠山匠师在假山方面叠石理水中的一些典型手法,主要包括挑、压、飘、叠、竖、垫、钩、撑等。
关键词:叠石理水、挑、压、飘、叠、竖、垫、钩、撑叠石理水是中国古代园林设计中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园林设计的基本构思方法之一。
中国古代园林设计中以石材造景称之为叠石,以水造景,称之为理水。
由于水是流动的,不定形的,与山的稳重,固定恰如其分成鲜明对比,水中的天光云彩和周围景物的倒影,水中的碧游鱼,荷花睡莲等,使园景生动活泼,所以有“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之说。
由于水无定形,它在园林中的形态是由山石,驳岸等到来限定的,所以叠石与理水在园林设计中是不可分割的一对组合。
挑与压一般用具有横向纹理的山石作横向挑出,以造成飞舞之势,所以又称“出挑”。
“单挑”为一石挑出,“重挑”为挑石下有一石承托。
如果要逐层挑出,出挑的长度最好以挑石的1/3为宜。
挑石一定要选用一些质地坚固而无暗断裂痕的山石,其判别的方法,一般以轻敲听声来鉴别。
如果是两端都挑出,则对挑石的选用更需细心。
现苏州假山匠师也有采用竖石作出挑的,但难度较高。
“挑”的关键是“巧安后坚”,“前悬浑厚,后坚藏隐”,所以它和“压”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偏重则压”,即横挑而出的造型山石会造成重心外移,偏于一侧,这时就必须要用山石来进行配压,使其重心稳定,所以压石尤以能达到坚固而浑然一体最为重要。
一般一组假山或一组峰峦,最后的整体稳定是靠收顶山石的配压来完成的,此时则需要选用一些体量相对较大、造型较好的结顶石来配压收顶,这样会显得既稳固又美观。
飘挑头置石为“飘”。
飘石的使用主要是丰富挑头的变化。
飘石的选用,其纹理、石质、石色等应与挑石相一致或协调。
在传统上,有时还可将飘石处理成各种的动物形象;而在现代叠石技法上,在传统的“飘”的叠法基础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它常选用一些体量较小、具有狭长、细弯、轻薄等特征的山石,按照造型构思,利用黏结材料以及捆、绑、卡、夹、支、撑、挂等方法,进行定位、定形,从而创作出一种石与石之间,具有留空、留白特点的镶石或搭接技术,通过“飘”的处理,能使假山的山体外形轮廓显得轻巧、空透、飘逸。
园林中堆山叠石的手法
![园林中堆山叠石的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bd49f705240c844768eaee06.png)
园林中堆山叠石的手法摘要:堆山叠石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中十分重要的手法之一,厅山、特置和嵌埋是造园中置石的两种常用手法,除此之外,山石还具有遮挡视线的作用, 同样也可用山石的处理手法处理水池驳岸,只有处理好山石艺术的园景创作,才能成为中国古代园林中的精品。
关键词:厅山;特置;嵌埋在我国传统造园艺术中,堆山叠石的手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每个园林中都有山石的存在。
园林山石的作用是对自然山石的艺术摹写,因而出现7 “假山”的名称,它不仅从自然中学习,而且还将造园家的创造凝聚其中。
因而园林中的山石与一般的自然山石不同,除具有自然山石的形神之美,还兼备传情的作用。
《园冶》所说:“片山有致,寸石生情” 就传达了意思。
虽然在多数场合下,山石具有传情的作用,但人们对于山石的欣赏有限,基本局限于它的形式美。
从这种意义上讲山石的作用与近代的抽象雕塑几乎相同。
《园冶》掇山篇中把山石以若干种类型进行划分,其中之一称为"厅山",顾名思义,就是安置山石于厅堂的前院中。
按《园冶》所说,一般以“稍点玲珑石块”作为厅山的创作方式,要少而精,能突出重点、主题,以一两块形质优美的石峰作为主体来点缀庭院空间。
随之产生了称之为“特置”的掇山手法,这种石峰的作用与抽象的雕塑更加接近,按传统的标准来衡量,特置石峰造型要符合透、漏、瘦、皱的原则,景区的主题也常因其形象生动、优美而突出。
在较小的庭院内,还有一种常见的掇山叠石手法,即在墙中嵌埋壁岩。
这种处理在江南的私家园林中屡见不鲜,有的嵌石如浮雕一般嵌于墙内,有的形象十分逼真,虽然与墙面脱离,但效果与前者相同,以粉墙为背景的雕塑似一幅古朴的画。
透过特意设置的门窗洞口,我们看到的画意显得更浓。
如果庭院空间规模较小,为了获得良好的效果,应用稀疏散落的石块点缀三五玲珑透剔的石峰。
但也有少数范围有限的庭院,空间主题和核心仍以大规模地堆山叠石来构成,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山石之间的对比,致使山林的气氛得以形成。
假山叠石的基本技法
![假山叠石的基本技法](https://img.taocdn.com/s3/m/7416ec52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35.png)
假山叠石的基本技法假山叠石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一项重要技法,它通过巧妙地安排石头,模拟山川地貌,塑造出山水景观的氛围和意境。
本文将介绍假山叠石的基本技法。
一、石材的选择与搭配1.石材的选择:假山叠石的基本材料是石头,因此选择合适的石材是至关重要的。
石材可以分为天然石和人造石两类。
天然石包括花岗岩、砂岩、青石等,它们具有天然的色彩和纹理,适合用于制作假山。
而人造石是指人工合成的石材,通常用水泥、石膏等材料模拟天然石材的外观,适合制作一些细节部分。
2.石材的搭配:在制作假山时,应根据山水景观的整体规划和设计要求选择适合的石材。
石材的形状、大小、质地、纹理和颜色都需要考虑,以达到景观效果的协调和统一、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大石、深色石、饱满形状的石块来表现山体,而较小、浅色、具有锯齿状纹理的石块可以用于表现山间的小河流等细节。
二、石头的组合与摆放1.组合方式:石头的组合可以采用水平连接、错落错位、交叠叠置等方式。
水平连接是将两块石头通过相互接触的平面连接在一起,使其有一定的稳定性;错落错位是指通过石头之间的间隙来表现山间的流水或石缝等细节;而交叠叠置是指将两块石头垂直叠放或侧放在一起,形成层叠的效果。
2.摆放技巧:在摆放石头时,可以使用木桩、竹竿等临时支撑物来固定石头的位置,以便于调整和施工。
同时,还要注意石头的稳定性,避免因为重心失衡而倾斜或倒塌。
此外,要注意石头的朝向和倾斜度,以模仿自然山体的特点。
三、石头的雕琢与处理1.雕琢技巧:在制作假山时,石头常常需要进行雕琢和处理,以实现设计的效果。
常用的工具包括锤子、凿子、切割机和打磨机等。
通过敲击、切割和打磨等技法,可以改变石头的形状、表面质感和纹路,使其更贴合景观设计的需要。
2.表面涂料与装饰:为了增强石头的艺术效果,可以对其表面进行染色、涂料、鹅卵石粘贴等处理。
染色可以改变石头的基本颜色,增加层次感;涂料可以增加石头的光泽和色彩饱和度;鹅卵石粘贴可以增加细节和纹理的丰富度。
中国园林的叠山堆石艺术
![中国园林的叠山堆石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27e3cd3e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69.png)
中国园林的叠⼭堆⽯艺术中国园林的叠⼭堆⽯艺术摘要:模⼭范⽔,是中国园林的创造主旨,宋代郭熙就有“⼭得⽔⽽活,⽔得⼭⽽媚”的画论。
可见,园林⼭⽔关系的处理,关系到园林整体意匠的形成。
“叠⼭”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如⼴为世⼈所向往的“⼀池三⼭”形式等等。
叠⼭艺术也⼴泛运⽤于中国造园中。
Abstract:Mould mountain van water,which is the creation of Chinese garden motif,GuoXi song dynasty said"Mountain and water, water to live and mountain mei".It is thus clear that ,the manage of Garden landscape relationship is relation to the form Garden wholehave.Pile up hills and dredge waterway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lassic Chinese Garden , also is national form and national style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Such as widely the world yearning "a pool three mountain" forms, etc.Fold mountain art also widely used in garden made.关键词:叠⼭;中国园林;⼭⽯;意境Key word :rockery design ;classic Chinese Garden ; rockery ; artistic conception正⽂:中国园林历史源远流长,商代就已经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园林形式-囿,距今约有四千余年,汉代宫苑⼜开创了“⼀池三⼭”形式之先河。
古典园林假山堆石
![古典园林假山堆石](https://img.taocdn.com/s3/m/ac7bb3f6fab069dc50220124.png)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假山与堆石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中国古典园林更是世界园林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无论是什么风格的园林,应该都是来源于自然的,但是对于中国园林来说,其总体风格似乎更强调对自然地概括和提炼,今天我们重点了解体现真山林意境的中国古典园林构园要素之一假山与堆石。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概括自然,寄情山水,假山堆石,意境美正文:在东方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中国古典园林,受到中国文化背景中有“得意忘形”的哲学思想的影响,有写意重于写实的传统,表现在园林艺术上就是对自然地模仿和概括,加上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
例如造园中的筑山无论是土山,土石山,还是全是山,中国造园家都非常注重自然山水的真精神。
如果你不满足于在古典园林中匆匆一过,希望追寻古人那种寄情山水,超然物外的情趣,聆听大自然与人交融的天籁之音,那就该先从古典园林中的构园要素之一--------堆石与假山开始了解。
一,假山与堆石假山是指以土石堆叠的山景造型,除了自然山水园林有真山的条件之外,一般城市是以假山来模仿真山的形貌和意境,假山又分为土假山,土石假山,全石假山。
山形浑朴自然,有山野情趣,但因为占地过大,在历史上秦汉时期的皇家园林应用较多。
全土假山的优点是,草木可以在其上自然生长,更加符合自然山林之中山的形象。
石假山要再现自然中的悬崖沟壑挑梁绝壁石洞等等地形崎岖变化。
有这特殊的审美趣味,也是堆叠技艺中最难得一种要做到胸中有波澜壮阔万里江山。
宋代的《宣和画谱》:“岳镇川灵,海函地负,至于造化之神秀,阴阳之明晦,万里之远,可得咫尺之间,其非胸中自有丘壑而能见其形容者,未必能如此。
”堆石是指独置的石景,其造型透出中国古典园林的神韵,是缩地景点,渲染园林中山野情趣的重要手段。
石峰经常使用的材质有:太湖石,以白灰为主质地细腻。
黄石,色黄白,深浅不一,材质较硬。
英石青灰色,常杂有方解石条文。
石笋石,色淡灰色土红。
等等。
石峰的品评标准古人一般用:透,瘦,皱,清,丑,顽,拙八个字来概括。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之叠石造山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之叠石造山](https://img.taocdn.com/s3/m/cdbcf1bdf121dd36a32d829f.png)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之叠石造山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写意山水园的独特风格而著称于世。
园林中的“山”,既有真山,亦有假山。
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天平山高义园,即为真山园林的代表。
而中国绝大数古典园林中的”山“是假山;人工造山在中国传统造园中便自然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中国园林中的假山是与中国园林本身同步起源的。
它的雏形是殷末周初帝王园囿中的“台”。
秦、汉时的假山是远景式的土山和土、石结合之山。
魏晋南北朝时期,假山叠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主导地位逐渐得以确立,并开始转向近景的写实风格。
隋、唐时期,人造山虽不多见,但是已普遍认识到山石的审美价值,并将其特置于园林或清供于盆中籍以珍赏。
宋代,不仅模写自然为主的写实式假山至此达到最高水平与最佳状态,而且也开始使用天然石块为主堆叠石山,且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还出现了专门叠山的匠师。
明清两代又在宋代的基础上把叠山技艺发展到更高水平,而且名家辈出,这些假山宗师以实践和理论上使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叠石造山艺术臻于完善。
说到假山,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假的山,是人工造的,而人工造山理应包括土山、石山结合之山的构筑。
然而,唐宋以来,中国的爱石、品石写石之风颇为昌盛;与之相适应,置石与叠山在人工造山中愈来愈重要,乃至明清时期成为园林造景的主流,土山反而退居其次了。
事实上,能够在世界造园史上独树一帜的假山,主要是指石山,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突出标志。
无论在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假山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元素。
在苏州的私家园林中,叠石造山的技艺可谓非凡。
石,众所周知,江南各地园林中奇峰怪石甚多,而“瑞云峰”、“玉玲珑”、“冠云峰”、“绉云峰”,缘其突兀峥嵘,嶙峋异趣,而被誉为江南四大名峰。
瑞云峰,现坐落在江苏省苏州市第十中学校园内。
此石形若半月,多孔,玲珑多姿,峰高5.12米,宽3.25米,厚1.3米,涡洞相套,褶皱相叠,剔透玲珑,被誉为妍巧甲于江南。
为宋徽宗“花石纲”遗物。
据记载,当年朱勔在太肖洞庭湖采得两块奇石,取名为大、小谢姑,大谢姑先运往汴京,小谢姑,朱勔事败,遂弃置荒野。
园林叠石假山
![园林叠石假山](https://img.taocdn.com/s3/m/c7bb6b2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e2.png)
原产安徽灵璧县。 石产土中,被赤泥覆盖,需刮洗方显本色。 中灰色而甚为清润,质地亦脆,手弹有共鸣。 石面有坳坎的变化,石形千变万化,但很少有宛转回折之势,须借人工以全其美。 这种山石可掇山小品,更多用于盆景石玩。
三、石材3,黄石
材质:是一种带有橙黄色的细沙岩。 产地:产地很多,江南一带,以常熟虞山的自然景观最为著名。苏州、常州、镇江等地皆有所产。
玉玲珑
上海豫园玉华堂前, 高3.3米,玲珑剔透,亭亭玉立,石呈青黝色, 形似一支生长千年的灵芝。 此石有孔洞72个, 据说,在石下点燃香火,石头上边各个孔洞,会喷出缕缕青烟。如果在石头顶部倾一盆水,右下边各个洞孔也会冒出朵朵水花,可谓漏透之极。 清代上海陈维诚《玉玲珑石歌》 一卷奇石何玲珑,五丁巧力夺天工。 不见嵌空皱瘦透,中含玉气如白虹。 玉玲珑何时从何地运入南园现无考证。 南园主人,明正德进士,仆寺卿储昱, 其女嫁与潘允亮。其无子,将玉玲珑作嫁妆,陪女儿嫁到高门潘家。 据说玉玲珑初入豫园时,石上刻有“玉华”二字。 意思即说,玉玲珑是石中精华。 潘允高婚后,大兴土木,在玉玲珑对面营造了一座华美的厅堂,取名“玉华堂”。
冠云峰
苏州留园东部, 峰高6.5米,孤高磊落、形态奇伟、嵌空瘦挺、纹理纵横,其状如翔如舞,是苏州最大的观赏独峰,以高居群峰之冠,故名冠云峰,意指此峰之高峻,可压倒瑞云峰,以此可补前缺。 清光绪年间,盛康改建留园时,深以园中原有“瑞云峰”被移去之憾。花二十年时间觅得同为北宋“花石纲”遗物。 “冠云峰”以瘦皱见长,透孔较少, 可三面入画,背面有斧凿痕, 峰顶似雄鹰飞扑,峰底若灵龟仰首, 形若“鹰龟斗”。 从石之西北望之,婷婷然如送子观音,故又名“观音”峰。 为烘托冠云主峰,两侧并立配峰,形成左右陪衬中央的对称布局。 配峰造型、体量互异,且与主峰距离不等, 构成对称中不对称,显得灵活多变。 三峰之下,山石圈成花台、小径, 罗立小峰、石笋,点缀花、草、松、竹。 夕阳西下,倒影收入“浣云沼”, 更体现峰石高耸之意趣。 是江南园林峰石最为集中的一景。
古典园林之叠石造山
![古典园林之叠石造山](https://img.taocdn.com/s3/m/cb59ecb965ce05087632132b.png)
中国古典园林之叠石造山作者:卢家卫(建筑工程学院,建筑111,201101624113)指导教师:宋晓庆摘要:园林中的山石因其具有形式美、意境美和神韵美而富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被认为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
叠山以山石,土为材料,以自然界中的山川形态为模本构筑的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特有的表现手法之一。
叠山手法在古代造园中着悠久的历史,经过长期的演变,成为园林造景的重要手段和独特技艺。
堆山叠石是营造古典园林的重要手法,它师法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园林中的山石不同于一般的自然山石,它除了兼备自然山石的形与神外,还有传情的作用,古典园林常借山石抒发情怀。
关键词:山石、园林、意境、师法自然、写意1.历史沿革1.1、起源于秦汉秦汉之际秦、汉之际人造假山之风大为盛行,而且规模很大,这时的假山是远景式的土山和土、石相结合之山。
《三秦记》记载,秦始皇派徐福入海到海上三神山求仙药未果,于是在咸阳凿长池,引渭水,在水中堆蓬莱山,以求仙人降临。
《史记・封禅书》记载,继秦始皇之后,汉武帝又在长安建宫内凿太液池,池中仿海上三神山,营造了方丈、蓬莱、瀛洲3座人造神山。
这种海岛神山之说虽来自方士求仙的编造,但它对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发展,特别是对皇家园林的布局变化有着重大的意义。
1.2、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晋西晋和南北朝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
文人、士大夫大都崇尚玄学和清谈风,否定现实,寄情山水,秉承了庄子逍遥避世的思想,讴歌自然景物和田园风光的诗文涌现文坛,山水画开始萌芽。
此时,人们对自然美有了更深的认识,促进了自然山水式园林向更高水平发展以及造园活动的频繁开展,私家园林应运而生。
未经加工的天然美石,姿态奇异,俏丽挺拔,深受文人雅士喜爱。
他们常选美石,孤植于园内,以作足不出户地恣情欣赏。
南北朝时,置石立峰还被写入正史,可见,此时置石立峰已经较为普遍。
1.3、发展于唐宋时期唐宋两朝是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文学、书画等艺术的辉煌时期。
堆山叠石
![堆山叠石](https://img.taocdn.com/s3/m/fc2118748e9951e79b892751.png)
石笋
即外形修长如竹笋的一 类山石的总称。这类山 石产地颇广,石皆卧于 山土中,采出后直立地 上。园林中常作独立小 景布置,如个园的春山 等。常见的有4种:白 果笋、乌炭笋、慧剑、 钟乳石笋等。其它石品, 还有石珊瑚、黄蜡石等 等。
中国古典园林石景设计的基本手法
山石传情 园林中的山石是对自然山石的艺术摹写, 它不仅师法于自然,而且还凝聚着造园家的艺 术创造.因此,园林中的山石除兼备自然的形 神外,还要具有传情的作用。《园冶》所说 “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就是这个意思。经造 园家独具匠心的营造,不同的石种在园林又可 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嵌理壁岩
园有大小,在较小庭院内掇石叠山,受空间的限制,不宜掇置 大体积的山石。有一种最常见手法,就是在粉墙中嵌理壁岩。 如计成在《园冶》卷三的《掇山· 峭壁山》所云:“峭壁山者, 靠壁理也,藉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理者相石皴纹,仿古 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圆窗,宛然镜游也”, 这同中国山水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刻意追求诗情画意的中国园林,特别是江南园林,嵌岩石于墙 内,犹如浮雕,再配置花卉嘉树,既减少占地面积,又达到了 “似有深境”的感觉。有的虽然于墙面脱离,但十分逼近,因 而占地也不多,其艺术效果与前者相同,均以粉壁为背景,计 白当黑,以墙面之素白,衬托出石景的体感,如诗如画,领人 陶醉。如苏州拙政园海棠春坞庭院,于南面院墙嵌以山石,并 种植海棠、慈孝竹,题名海棠春坞。
干层石
千层石,沉积岩。 铁灰色中带有层层 浅灰色,变化自然 多姿,产江、浙、 皖一带。沉积岩中 有多样类型、色 彩。
青石
一种青灰的细砂岩。青石的节理面不像黄石那 样规整,不一定是相互垂直的纹理,也有交叉 互织的斜纹,就形体而言多呈片状,故又有 “青云片”之称。北京北海的滚浪洞和颐和园 后湖某些局部都用这种青石为山,这种山石在 北京运用较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的堆山叠石技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堆山叠石、理水
一、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堆山堆石与治水
构成园林的四大要素:建筑、山石、水和花木
1.岩石:
1)对自然山石的艺术摹写,称之为“假山”dd园林的“骨”不仅师法自然,而且,
又凝结着造园家的艺术创作。
除神形兼备,还具有传情的作用。
“片山有致,寸石生情”
例如:扬州葛园、苏州柳园-关云峰
2)堆石方法:以本身优美的体形,外轮廓线以及虚实、纹理的变化而取胜,在有限
的空间内堆山,应考虑:a.主从分明,疏落有致,
位置要熟练选用,主峰不在中间。
C.应避免直线布置,
d.山石本身应l珑剔透,符合四原则:瘦、漏、透、皱瘦dd高大俊秀漏dd脉络肌理
透dd灵气活力皱dd丰富变化3)山石与中国画。
以粉墙为背景,粉墙为纸,石为墨,然后种植松柏、古梅、幽竹——诗意的粉墙+山
石+植物=山水画
4)大规模堆山叠石:作为庭院景观的重点,注意:a.需在较开敞的空间营造,
b、它需要一条清晰的道路和背景,这不仅可以获得山林的野趣,还可以创造一种山
林近在咫尺的氛围。
5)山石功能:分隔大空间,建筑分隔空间,分隔线明显清晰。
山石分隔空间,虽由人作,但毕竟属于自然形态的东西,分隔的空间连绵、延伸、渗透,找不处明显的界线。
大型园林避免空间的单调常用手法――山石分隔。
6)山石与建
筑
传统园林强调与地形相适应,建筑按高度低矮排列。
有高有凹,有弯有深,有陡有悬,有平有平。
台阶和踏板上有山和石头。
禁止整洁和追求自然。
建筑与山石融为一体。
7)
自然之美
内――形成虚空的沟涧洞壑,造型迂回婉转和扑朔迷离的幻觉。
在有限的空间内竟然
能够使人感到变化莫测和不可穷尽。
――有赖于巧妙地借堆山叠石,从而使山池萦绕、蹊
径盘j,特别是峡谷沟涧,纵横交错和洞壑的曲折蜿蜒。
8)驳岸山石驳岸――山与池形成水池,水与陆地之间形成一种过渡。
不产生生硬、突然,同时固定岸基。
现代园林中仍然
运用。
2.管理水资源
1)构成园林景观的基本要素之一,园林的“脉”。
2)形式手法:
a、大面积集中式水上乐园
以水池中心形成一种向心和内聚的格局。
集中的水池常使有限的空间具有幽静和开朗的感觉。
水池本身少数呈矩型,一般多为自由曲折形状,并以山石驳岸,以期赋
自然口味。
b.分散用水dd化整为零,分割成若干互相连通的小块。
c、带状的水面令人着迷。
禁止宽窄。
禁止笔直和弯曲。
它很深,很隐蔽。
d、山川一体——山以水为血,山得水而生。
水以山为面,所以水得到山,是美丽的。
E点缀着普通的游泳池和较小的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