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教案精选3篇
《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教案精选3篇.3 解一元一次方程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含有以常数为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及概括的能力,加强他们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含有以常数为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去分母。
(一)情境创设:与书同(二)探索活动由情景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审清题意,根据等量关系:学生总数的+学生总数的+学生总数的+3=学生总数列出方程。
即设毕达哥拉斯的学生有x名,想一想由题意得+++3=x.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尝试解方程,交流自己的解法,相互加以比较。
思考: (1)怎样才能将它化成上节课中所学的方程的类型?(去分母)(2)如何去分母?(方程的每一项都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三)自学例题1、解方程-=-1解:(本题应如何去分母?学生答)去分母,得4(2x-1)-(10x+1)=3(2x+1)-12,去括号,得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 -8x=-4,系数化1,得 x= (1)为了去分母,方程两边应乘以什么数? .(2)去分母应注意什么? .例2、解方程=+1 例 3、(2x-5)= (x-3)- 去分母时须注意:(1)(2)不要漏乘没有分母的项;(3)分数线有括号作用,去掉分母后,若分子是多项式,要加括号,视多项式为一整体。
建议进行专项训练,如,-乘以6,8……例4、-=3总结:解方程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为1(四)、教学小结:首先,应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回答:1.形式上比较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是怎样求解的?2.它的解法的主要思路是什么?3.它的解法的主要步骤是什么?在计算或变形时,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性,避免在去分母,去括号、移项时易犯的错误。
.3 解一元一次方程篇二4.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算法(三)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景中建立方程模型。
2.能准确应用去括号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优秀10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优秀10篇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篇一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算术四则运算,而初中的有理数运算是以小学算术四则运算为基础的,不同的是有理数运算多了一个符号问题。
符号法则是有理数运算法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本章知识和今后学习其他与计算有关的内容时容易出错的知识点之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前面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数学活动,感受到了数的范围的扩大,能借助生活经验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行有理数的运算,如计算比赛的得分,计算温差等等。
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数学交流的能力。
学生学习中的困难预设: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认识过程,要遵循一般的认识规律,而七年级的学生,对异号两数相加从未接触过,与小学加法比较,思维强度增大,需要通过绝对值大小的比较来确定和的符号和加法转化为减法两个过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短时间内完成这个认识过程确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时应从实例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正负抵消的思想,用数形结合的观点加以解释,让学生感知法则的由来,以突破这一难点。
二、教学任务分析对于有理数的运算,首先在于运算的意义的理解,即首先要回答为什么要进行运算。
为此,必须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认识到运算的作用,加深学生对运算本身意义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运算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一定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科书基于学生学习了相反数和绝对值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时的具体学习任务:探索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是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学方法是“引导分类归纳”。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能熟练进行整数加法运算;3.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和归纳猜想的能力;4.渗透分类、探索、归纳等思想方法,使学生了解研究数学的一些基本方法。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第1课时)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授课设计课题名称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第 1 课时)科目数学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教师1、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责问题的过程,领悟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2、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 bx=c ”种类的一元一次方程.授课内容3、可以找出实责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解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4、初步领悟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感觉数学文化。
一、教材内容解析本课内容是一堂用合并同类项法来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研究活动课。
以方程为工具解析问题、解决问题,依照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是全章的重点,而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看法和解法的谈论,是建立在方程模型的背景下进行的。
列方程中蕴涵的“数学建模思想”和解方程中蕴涵的“化归思想”是本节致使全章向来浸透的主要数学思想。
本节课重点谈论用合并同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领悟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这将为后边的进一步谈论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移项”、“去括号”和“去分母”解法准备理论依照,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基础课。
授课重点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用合并同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会用“数学建模思想”解决实责问题,用“化归思想”解析以及分授课难点类谈论思想解方程。
二、授课目的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责问题,并会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知识技术数学思虑在研究过程中,领悟知识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研究法规的过程中,感觉转变思想、类比思想和从特别到一问题解决般的思想方法,并培养学生的逆向思想.进一步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勇气,初步形成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主动与别人合作交流意识. 学生从已有感神态度知识出发,经过合适的研究、合作谈论、实践活动,获得一些直接的经验,领悟数学的合用价值,享受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学习者特点解析学生在第二章《整式》中“整式的加减”的第一课时已经接触并掌握了合并同类项,故本节课可是把合并同类项运用在一元一次方程中,针对学生而言,本节课的掌握其实不难。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word教案 (公开课)2022年北师大版 (5)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合并同类项与移项(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合并同类项的法那么,会用合并同类项法那么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在此根底上探索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解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合并同类项法那么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积累数学探究活动的经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合并同类项法那么并进一步探索一元一次方程一般解法的过程,感受数学活动的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合并同类项法那么的探索及应用.难点:合并同类项法那么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师:你们知道等式的根本性质是什么吗?学生答复,教师点评.师:利用等式的根本性质解方程:(1)2x+3=x+4;(2)5x+4=5-3x.学生解答,然后集体订正.问题展示:问题1:某校三年共购置计算机140台,去年购置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置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置了多少台计算机?师:设前年购置计算机x台,那么去年购置计算机多少台?生:2x台.师:今年购置计算机多少台?生:4x台.师: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师生共同分析,列出方程:x+2x+4x=140.用框图表示出解这个方程的具体过程:x+2x+4x=140合并同类项7x=140系数化为1x=20二、例题讲解【例】解以下方程:(1)2x-x=6-8;(2)7x-2.5x+3x-1.5x=-15×4-6×3.解:(1)合并同类项,得-x=-2,系数化为1,得x=4.(2)合并同类项,得6x=-78,系数化为1,得x=-13.三、稳固练习解以下方程:1.3x+4x-2x=18-7.2.y-y+y=×6-1.【答案】1.x= 2.y=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获得了哪些经验?学生发言,教师予以补充.第2课时合并同类项与移项(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移项的概念,并用移项解方程.过程与方法根据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形成方程模型,使学生形成利用方程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由具体实例的抽象概括的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善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移项法那么的探索及其应用.难点:对移项法那么的理解和灵活应用.【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新课开始之前,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问题.问题展示:【例1】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那么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那么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问题分析:师: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如果每人分3本,这批书共多少本?生:(3x+20)本.师:每人分4本,这批书共多少本?生:(4x-25)本.师:这批书的总数有几种表示法?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此题哪个相等关系可作为列方程的依据呢?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总结.师:我们可以列出方程3x+20=4x-25我们可以利用等式的性质解这个方程,得3x-4x=-25-20.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的变形,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教师总结.师:上面的变形,相当于把原方程左边的20移到右边变成-20,把4x从右边移到左边变成-4x.及时引出移项的概念: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教师及时总结并强调移项要变号.【例2】解以下方程:(1)2x+6=1;(2)3x+3=2x+7.解:(1)移项,得2x=1-6,化简,得2x=-5.方程两边同除以2,得x=-.(2)移项,得3x-2x=7-3.合并同类项,得x=4.【例3】有一列数,按一定的规律排列成1,-3,9,-27,81,-243,…,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是-1701,这三个数各是多少?师:同学们,这列数的变化规律是什么?生:前面一个数乘以-3得到后面的数.师:如果设第一个数是x,那么第二、三个数怎么表示呢?生:-3x,9x.师:请同学们思考并列出方程.生:x-3x+9x=-1701.解得x=243,所以这三个数分别是243,-729,2187.【例4】某制药厂制造一批药品,如用旧工艺,那么废水排量要比环保限制的最大量还多200 t;如用新工艺,那么废水排量比环保限制的最大量少100 t.新、旧工艺的废水排量之比为2∶5,两种工艺的废水排量各是多少?分析:因为新旧工艺的废水排量之比为2∶5,所以可设它们分别为2x t和5x t,再根据它们与环保限制的最大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设新、旧工艺的废水排量分别为2x t和5x t.根据废水排量与环保限制最大量之间的关系,得5x-200=2x+100.移项,得5x-2x=100+200.合并同类项,得3x=300.系数化为1,得x=100.所以2x=200,5x=500.答:新、旧工艺产生的废水排量分别为200 t和500 t.二、稳固练习解以下方程:1.4x-20-x=6x-5-x.2.32y+1=21y-3y-13.3.2|x|-3=3-|x|.【答案】1.x=- 2.y=-1 3.x=-或三、课堂小结师:学习了移项法那么后,你认为用逆运算的方法和用移项的方法解方程哪个更简便?对于解一元一次方程,你有了哪些新的领悟?学生发言,教师予以点评.第3课时去括号与去分母(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能用多种方法灵活地解一元一次方程.过程与方法经历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探究过程,深入理解等式的根本性质在解方程中的作用,学会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验整体探索思想的意义,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难点:结合方程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解方程,并解释解法的合理性.【教学过程】一、问题展示,合作探究师:请同学们解方程:6x+6(x-2000)=150000.如果去括号,就能简化方程的形式,那么我们一起来解这个方程.6x+6(x-2000)=150000去括号6x+6x-12000=150000移项6x+6x=150000+12000合并同类项12x=162000系数化为1x=13500二、例题讲解教师出例如题.【例1】解方程:4(x+0.5)+x=7.解:去括号,得4x+2+x=7.移项,得4x+x=7-2.合并同类项,得5x=5.方程两边同除以5,得x=1.【例2】解方程:-2(x-1)=4.解法一:去括号,得-2x+2=4.移项,得-2x=4-2.化简,得-2x=2.方程两边同除以-2,得x=-1.解法二:方程两边同除以-2,得x-1=-2.移项,得x=-2+1,即x=-1.【例3】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行驶,用了2小时;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行驶,用了2.5小时.水流的速度是3千米/时,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师:如果设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时,请同学们答复以下问题.船顺流速度为多少?生甲:(x+3)千米/时.师:逆流速度为多少?生乙:(x-3)千米/时师:那么这个方程的等量关系是什么?生丙:往返的路程相等.师生共同探讨,列出方程:2(x+3)=2.5(x-3)师:下面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这道题的解题过程.学生完成,然后集体订正.三、稳固练习解以下方程:1.2y+3=8(1-y)-5(y-2).2.3(2y+1)=2(1+y)+3(y+3).【答案】1.y=1 2.y=8四、课堂小结师: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学生发言,教师予以点评.第4课时去括号与去分母(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解含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根本步骤和方法,能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地选择解法.过程与方法经历一元一次方程一般解法的探究过程,理解等式根本性质在解方程中的作用,学会通过观察结合方程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思考方向进行新知识探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尝试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体验“化归〞的思想.【教学重难点】重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根本步骤和方法.难点: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方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这样一道题.教师出示问题: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它的全部加起来总共是33,求这个数.师:设这个数为x,那么它的三分之二、二分之一、七分之一、它的全部加起来怎么表示呢?生:x+x+x+x=33解这个方程关键是去分母,那么怎样才能去掉分母?根据是什么?学生合作探究,尝试去分母,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解法是否正确.问题解答:根据等式的根本性质2,在方程两边同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42,即可将方程化为熟悉的类型.28x+21x+6x+42x=1386合并同类项得97x=1386系数化为1,x=答:所求的数是师生共同探讨解含有分数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2=-去分母(方程两边也同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5(3x+1)-10×2=(3x-2)-2(2x+3)去括号15x+5-20=3x-2-4x-6移项15x-3x+4x=-2-6-5+20合并同类项16x=7系数化为1x=师:同学们能不能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二、例题讲解【例1】解方程:(x+14)=(x+20).解法一:去括号,得x+2=x+5.移项、合并同类项,得-x=3.两边同除以-(或同乘-),得x=-28.解法二:去分母,得4(x+14)=7(x+20).去括号,得4x+56=7x+140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x=84.方程两边同除以-3,得x=-28.【例2】解方程:(x+15)=-(x-7).解:去分母,得6(x+15)=15-10(x-7).去括号,得6x+90=15-10x+70.移项、合并同类项,得16x=-5.方程两边同除以16,得x=-.三、稳固练习解以下方程:1.-=1.2.-3=.【答案】1.x=-5 2.x=-四、课堂小结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为1.字母表示数【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能用字母和代数式表示以前学过的运算律和计算公式。
5.2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教案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对于方程5x-2=8,你会解吗?怎样解呢?【教学说明】学生很容易想到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求解,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移项法则问题1 解方程5x-2=8,除了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还有其他的解法吗?【教学说明】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解方程:5x-2=8,方程两边都加上2,得5x-2+2=8+2也就是5x=8+2比较这个方程与原方程,可以发现,这个变形相当于【归纳结论】把原方程中的-2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移项.注意:移项一定要改变符号.2.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问题2 解下列方程:(1)2x+6=1;(2)3x+3=2x+7.【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解答,初步掌握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归纳结论】移项是解方程的重要变形,它是根据需要把方程的项由等号的一边移到另一边.一般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号的左边,而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为防止漏项,先写不需要移动的项.问题3 解方程1/4x=-1/2x+3.【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解答进一步掌握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归纳结论】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1)移项;(2)合并同类项;(3)系数化为1.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4 若1/3a2n+1b m+1与-5b-2m+7a3n-2是同类项,求(-n)m的值.【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与同伴交流,尝试完成,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归纳结论】根据同类项的概念可知,2n+1=3n-2,m+1=-2m+7,然后解方程求出m、n的值,再计算(-n)m的值.问题5聪聪到希望书店帮同学们买书,销货员主动告诉他,如果用20元钱办会员卡,将来享受八折优惠,请问在这次买书中,聪聪在什么情况下,办会员卡与不办会员卡费用一样?【教学说明】学生设未知数,根据题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求解.初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归纳结论】列方程解应用题先合理地设出未知数,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各未知量,再找。
3.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教学设计(第1课时)[修改版]
第一篇:3.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教学设计(第1课时)课题:3.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第1课时)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滨湖校区孙志峰教学目标:1.通过问题情境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析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2.通过观察、分析、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了解方程的解(根)及解方程等概念;3.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初步能解决简单一元一次方程并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4.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辨析相关问题,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等式的基本性质及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1.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寻找;2.等式的基本性质由“数”推广到“式”。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引入,激发学生求知欲,渗透中国传统文化;问题1:在参加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中国代表队中,游泳运动员46人,比女排运动员的4倍少2人,参加奥运会的女排运动员有多少人?思考:(1)题目中有哪些量?(2)这些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3)如何表示这个等式呢?解:设参加奥运会的女排运动员有x人,由题意得:464x 2设计意图:通过奥运会运动员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通过三个问题,教会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问题2:某同学今年13岁,老师今年37岁,问:再过几年后,老师的年龄是该同学年龄的2倍?思考:(1)题目中有哪些量?(2)这些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3)如何表示这个等式呢?设计意图:通过最贴近学生身边的问题,让学生能够用数学知识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也能体现方程相比小学算法的优越性;解:设再过x年后,由题意得:37x213x二:探究新知: 思考:观察这两个式子,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464x 2 ;36x212x;1.小组讨论:这几个方程有什么特征?(从未知数的个数与未知数的次数两方面去考虑)2.总结得出一元一次方程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等式两边都是整式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特点。
2. 学会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3. 能够解一元一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感受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究问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特点。
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难点:1. 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特别是方程中的“元”的概念。
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和方法。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教学实例和练习题。
学生准备:1. 课本相关内容。
2. 笔记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 讲解概念: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释“元”的概念。
3.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解的意义。
4.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自主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5. 课堂练习:学生解答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找一些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解答。
六、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是否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的情况,评价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解答问题,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八、板书设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九、教学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可以举例说明。
十、教学资源:1. 教学PPT或黑板。
2. 课本和相关教辅材料。
3. 实际问题素材。
六、教学活动: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解答。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移项》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是学生在学习了方程与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移项的方法,并能运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安排,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移项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方程与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移项的方法,学生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讲解和练习,才能够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移项的方法,能够将方程中的项移动到等号的同一边。
2.能够运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移项的方法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移项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例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的练习和讨论,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移项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方程与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等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移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移项的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和示范。
示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方程的两边,找出需要移动的项,并说明移动的方向和规则。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移项的方法。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给出一些巩固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教师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和掌握移项的方法。
5.拓展(5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给出一些拓展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 优秀教案.docx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去分母(第一课时)【课题】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1)【教学时间】【学情分析】学生己经学习了通过移项、合并同类项解较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己初步领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实质是通过恒等变形将方程划归为“无=0”的形式。
并且学生对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已经有了较为清楚地认识,知道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寻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②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
(2)能力目标:①学会分析问题找到相等关系并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再次巩固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体会建模思想;②对于列出的方程会用“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步骤求解,再次体会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
(3)情感态度:增强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1、设未知数找相等关系列其他未知量和一元一次方程;2、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难点】正确地去括号。
【教学突破点】止确把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教法、学法设计】教法: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开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共同探讨的教学方式,体验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学习过程。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征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学法上极力倡导新课程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乘法对加法的分配率。
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去括号时项的符号 变化规律: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 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插号后原括号 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3、解这个方程的具体过程:6x +6(x -2000)=1500000]去括号6x +6x —12 000 = 150 000J移项6x +6x= 150 000+12 0004、由学生给出实际问题的解: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13500 度a5、题后小结:(总结解含有括号的一 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1) 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2) 去括号的作用是什么?需要注意什么?6、巩固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程 序: 例1解方程3x~7 (x~l ) =3~~2(x+3)教师指出:与前而解方程的程序化操作 相比,现在又多了一道程序(去括号),并写 出完整的解题过程。
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3)能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一元一次方程;(2)利用数学符号表示一元一次方程;(3)运用代数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 难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材;(2)多媒体课件;(3)例题及练习题。
2. 学生准备:(1)预习一元一次方程相关内容;(2)掌握基本的代数运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代数知识;(2)通过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学生尝试解一元一次方程。
3. 课堂讲解:(1)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2)举例说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4. 课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2)教师点评并讲解答案。
5. 应用拓展:(1)让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
五、课后作业:1. 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2. 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清晰,课堂练习充分巩固所学知识。
在应用拓展环节,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新知识掌握较好。
但在课后作业布置方面,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难度,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准确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教案(精选6篇)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教案(精选6篇)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2、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挑战自我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点难点重点根据题意,分析各类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熟练的列方程解应用题。
难点弄清题意,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对于学生来说解方程已不是问题了,本节课是以上一节课为基础,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只要学生读懂题意,建立数学模型,用一元一次方程会解决就行了。
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问题设计师生活动备注情境创设讨论交流:按怎样的解题步骤解方程才最简便?由此你能得到怎样的启发。
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动手解方程自主探究问题一:一项工作甲独做5天完成,乙独做10天完成,那么甲每天的工作效率是,乙每天的工作效率是,两人合作3天完成的工作量是,此时剩余的工作量是。
问题二:某项工作,甲单独做需要4小时,乙单独做需要6小时,如果甲先做30分钟,然后甲、乙合作,问甲、乙合作还需要多久才能完成全部工作?问题三: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小时完成.现在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小时,再增加两人和他们一起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案篇二一、目标:知识目标:能熟练地求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不含去括号、去分母)。
过程方法目标:经历和体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中“转化”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重难点:重点: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难点:移项三、学情分析:知识背景:学生已学过用等式的性质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能力背景:能比较熟练地用等式的性质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 (第一课时) 教案doc
解一元一次方程(1)一、教材分析: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关的概念,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能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过程与方法:经历数值代入计算的过程,领会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知道求方程的解就是将方程变形为x=a的形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检验的重要性,养成检验反思的好习惯.2.重、难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异同;归纳等式的性质;利用性质解方程.二、教材处理:1.情景创设:“如何解2 x+1=5”.通过填表尝试,即采用枚举这一合情(1)见课本P118推理的方法找出满足方程的未知数的值,得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由用天平测物,联想到等式的几种变形.探索(2)见华东师大版七(下)P4得出:如果我们在两边盘内同时添上(或取下)相同质量的物体,可以看到天平依然平衡,得x+2=5→x=5-2,3x=2x+2→3x-2x=2;如果我们将两边盘内物体的质量同时扩大到原来相同的倍数(或同时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也会看到天平依然平衡,得2x=6→ x=6÷2.学生归纳等式的性质.2.学生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出示问题情景(1)后,学生考虑:怎样求方程中的未知数的值?分别将1、2、3、4、5代入方程,哪一个值能使方程成立?试一试,教师讲授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学生做课本P118引入问题情景(2)后,鼓励学生说出各自不同的想法,相互交流、补充,逐步引导启发学生归纳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零),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的性质比较抽象,教学时不必在理论上作过多的展开,重在问题情景②探索的过程,可多举例讨论.3.数学运用:处理完问题情景(1)(2),学生阅读课本P118—119,进一步熟悉学习内容,思考: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异同?(方程的解是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解方程是求方程解的过程,是一个等价变形过程,而求方程的解就是将方程变形为x=a的形式).出示例1 解下列方程:(1)x+5=2;(2)-2x=4.引导学生自己尝试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说清楚每一步的依据,交流解题方法.教师提供正确的解题格式.强调检验方法及检验的必要性.习题训练:(1)以下变形是否正确?(2)说明变形的依据?(3)解方程,练一练1,教师教学参考资料例题等.如课本P120思维拓展:(1)求作一个方程,使它的解为-1;(2)简单应用题如课本P120练一练2.4.回顾反思:(1)小学阶段利用加减法、乘除法互为逆运算的方法解方程,学生印象深刻,教学时鼓励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来求,但不强求.(2)解方程后,虽不要书面检验,但要求学生培养检验反思的好习惯.(3)注意等式的性质中的“都”和“同”:“都”表示两边均要变形,“同”表示两边要作一样的变形.(4)简单介绍等式的另两条性质:对称性与传递性.。
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特点。
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 实际问题中的一元一次方程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应用。
难点: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2. 运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 利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直观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长度测量等,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 自主探究:让学生独立思考,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如未知数、系数等。
3. 讲解与演示: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如加减法、移项等。
利用多媒体演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过程。
4. 练习与反馈:布置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题目,让学生现场解答。
对学生的解答情况进行反馈,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5. 实际问题应用: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
如:某商品打八折后售价为120元,求原价。
6.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一元一次方程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成功与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否适用于所有情况?2. 分析:当未知数的次数大于1时,需采用其他解方程的方法。
3. 简要介绍一元二次方程、多元方程等概念,为后续课程做铺垫。
七、课堂互动:1. 组织小组讨论: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各小组分享实例,讨论一元一次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优势和局限。
3. 教师点评,总结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教案(第1课时)
3 .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教学目标1.利用合并同类项,解“ax+bx=c ”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2.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重点:会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难点: 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合并同类项(1)3a-5a (2)-5xy+4xy=(3-5)a =(-5+4)xy=-2a =-xy(3)3x-6x+4x (4)-5xy 2+2xy 2=(3-6+4)x =(-5+2)xy 2=x =-3xy 22.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1)-2x=6 (2)23x = 2-解:两边同除以 解:两边同乘32x 622-=-- x 3233⨯=⨯ 3x =-得 6x =得二、讲授新课问题1: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的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
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问题1:如何列方程?师生讨论分析:(1)设未知数:前年购买计算机x 台,则去年购买计算机2x 台,今年购买计算机4x 台.(2)找相等关系: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台(3)列方程:x+2x+4x =140问题2:怎么解这个方程?学生观察、思考x+2x+4x=140(1+2+4)x=140合并同类项(依据乘法分配律)7x=140X=20化系数为1(依据等式的性质二)检验:检验答案是否正确答: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20台计算机.问题3:思考:上面解方程的过程中“合并同类项”起了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合并同类项的目的就是化简方程,它是一种恒等变形,把方程转化为Ax=B的形式,可以使方程变得简单,并逐步使方程向x=a的形式转化.(其中A、B是常数)三、范例精析例1:解下列方程(1)5x-3x=3-1解:合并同类项,得2x=2系数化为1,得x=1(2)7y+0.5y-3y-1.5y=2×(-1.5)-2×3解:合并同类项,得3y=-9系数化为1,得y=-3针对练习解下列方程(1)6x-4x=3 (2)79 22x x-=解:(1)合并同类项,得解:(2)合并同类项,得2x=3 -3x=9系数化为1,得系数化为1,得32x=x= -3(3)-3x+1.5x=9 (4)7x-3.5x-6x=-4.5×2-1解:(3)合并同类项,得解:(4)合并同类项,得1.5x=9 -2.5x=-10系数化为1,得系数化为1,得x=6 x=4例2 列方程解下列应用题:某公司一季度实现销售收入1600万元,其中二月的销售收入是一月的2倍,三月的销售收入是二月的2.5倍,则该公司一月的销售收入为多少万元?解:设一月的销售收入是x万元,则二月的销售收入是2x万元,三月的销售收入是(2.5×2x)万元。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第一课时参考教案
计算机 140 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 2 倍,今 面,感受数学 年购买的数量又是去年的 2 倍。前年这个学校购 的历史和文化 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的陶 冶,提高数学 紊养. 以学生身 边的实际问题 展开讨论,突 出数学与现实 的联系. 引导学生回忆:
实际问题
设未知数 列方程
指明解题思
一元一次方程
5/5
2/5
初步渗秀化归 思想。
上箭头和框图。
主线更连续, 这里暂不提
设问 3:以上解方程“合并”起了什么作用?每 “同类项”一 一步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 “合并”是一种恒等变形,它使方程变得简单, 更接近 x=a 的形式。 使学生养成说 理的习惯。 课堂练习 学生练习课本上第 89 面练习 1、2 对于问题 1 还有不同的未知数的设法吗? 学生思考回答:若设去年购买计算机 x 台, 得方程 拓广探索 比较分析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第一课时
①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 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②学会合并(同类项) ,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 教学目标 方程. ③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 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④初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文化。 教学难点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 方程 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 “ax+bx=c”类型的一元一 次方程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路,强化本章 的中心问题
设问 1:如何列方程?分哪些步骤? 师生讨论分析: ① 设未知数:前年购买计算机 x 台 ② 找相等关系: 探索分析 解决问题 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 台 ③ 列方程:x+2x+4x=140 分析到位,渗 透模型化的思 想。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优秀教案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和移项【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会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2.能力目标:探究并掌握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一)预习任务。
(1)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把含有未知数的项合并,把常数项也合并。
(2)解一元一次方程时,第一步:合并同类项,得;第二步系数2251x x +=⨯+113=x 化为1,得。
311=x (二)预习自测。
(1)下列各组中,两项不能合并的是( )A .与b 3b-B .与y 6-x3C .与a 21-a D .与23-100知识点:同类项的概念。
解题过程:解:A .与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为同类项。
所b 3b -以可以合并;B .与所含字母不同,所以不是同类项,不能进行合并;C .与y 6-x 3a 21-a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为同类项,所以可以合并;D .与所有23-100的常数项也叫同类项,所以可以合并;因此选择B .思路点拨: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称为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项也叫同类项。
答案:B(2)方程两边合并后的结果是?16210+=-x x 知识点: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解题过程:解:合并同类项,得:;系数化为1,得:。
78=x 87=x 思路点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同类项有两类,即未知数的一次项和常数项,合并同类项是一种恒等变形,它使方程变得简单,更接近的形式。
a x =答案:87=x (3)方程的解是( )21022=++x x x A .20=x B .40=x C .60=x D .80=x 考点: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1(教案)
(C)由-2y=12-y,得y-2y=12(D)由x+5=1-2x,得x-2x=1+5
4.若方程x+9=8的解也是方程ax+3x=7的解,则a=______.
五、课堂小结,回味新知。六、作业设置,温故知新。
1234567891011…(由相继的正整数组成).
课题
解一元一次方程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会应用移项法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探索方程的解法;
技能目标:进一步认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感悟解方程过程中的转化思想;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归纳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1.下面解法正确吗?如果不正确,请指出错在哪里,并给出正确的解答.
解方程:3x-4=x+4.
解:移项,得3x+x=4+4.
合并同类项,得4x=8.
系数化为1,得x=2.
2、解下列方程
(1)6x=3+5x(2)2y-4=5
(3)5x-2=7x+8(4)4.5x-1=2-3.5x
3.下列方程变形中移项正确的是()
板书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
1、移项
2、合并同类项
3、化系数为1
:
作业设置
课堂作业:第136页--习题5.3—知识技能—1,3
教
学
反
思
检查
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时间:签查(盖章):
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一元一次方程(1)
一、教材分析:
1.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关的概念,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能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经历数值代入计算的过程,领会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知道求方程的解就是将方程变形为x=a的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检验的重要性,养成检验反思的好习惯.
2.重、难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异同;归纳等式的性质;利用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处理:
1.情景创设:
“如何解2 x+1=5”.通过填表尝试,即采用枚举这一合情(1)见课本P
118
推理的方法找出满足方程的未知数的值,得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由用天平测物,联想到等式的几种变形.探索(2)见华东师大版七(下)P
4
得出:如果我们在两边盘内同时添上(或取下)相同质量的物体,可以看到天平依然平衡,得x+2=5→x=5-2,3x=2x+2→3x-2x=2;如果我们将两边盘内物体的质量同时扩大到原来相同的倍数(或同时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也会看到天平依然平衡,得2x=6→ x=6÷2.学生归纳等式的性质.
2.学生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
出示问题情景(1)后,学生考虑:怎样求方程中的未知数的值?分别将1、2、3、4、5代入方程,哪一个值能使方程成立?
试一试,教师讲授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学生做课本P
118
引入问题情景(2)后,鼓励学生说出各自不同的想法,相互交流、补充,逐步引导启发学生归纳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零),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的性质比较抽象,教学时不必在理论上作过多的展开,重在问题情景②探索的过程,可多举例讨论.
3.数学运用:
处理完问题情景(1)(2),学生阅读课本P118—119,进一步熟悉学习内容,
思考: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异同?(方程的解是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解方程是求方程解的过程,是一个等价变形过程,而求方程的解就是将方程变形为x=a的形式).
出示例1 解下列方程:(1)x+5=2;(2)-2x=4.
引导学生自己尝试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说清楚每一步的依据,交流解题方法.教师提供正确的解题格式.强调检验方法及检验的必要性.
习题训练:(1)以下变形是否正确?(2)说明变形的依据?(3)解方程,练一练1,教师教学参考资料例题等.
如课本P
120
思维拓展:(1)求作一个方程,使它的解为-1;(2)简单应用题如课本P
120练一练2.
4.回顾反思:
(1)小学阶段利用加减法、乘除法互为逆运算的方法解方程,学生印象深刻,教学时鼓励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来求,但不强求.
(2)解方程后,虽不要书面检验,但要求学生培养检验反思的好习惯.
(3)注意等式的性质中的“都”和“同”:“都”表示两边均要变形,“同”表示两边要作一样的变形.
(4)简单介绍等式的另两条性质:对称性与传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