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保护层厚度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保护层厚度分析分享
保护层指的是混凝土上面那层小部分垫层。
混凝土保护层是指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避免钢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
2.关于厚度的规定
第9.2.2条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
度可按本规范表9.2.1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
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9.2.1中一类环境数值取用。
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应按梁的数值取用。
第9.2.3条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本规范表9.2.1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
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第9.2.4条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
构造措施。
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面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第9.2.5条对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处于四、五类环境中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第10.1.2条国家标准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必须对重要部位进
行结构实体检验,主要检验混凝土强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需要对重要构件,特
别是悬挑梁和板构件,以及易发生钢筋位移、易露筋的部位,采用非破损(用先进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测
定仪)或局部破损的方法检验。
此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7—+10mm;对板类构件为-5—+8mm。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 90%及以上时为合格。
当合格点率小于 90%,但不小于 80%,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检验,当两次抽减总和计
算的合格点率为 90%及以上时才能判为合格。
且每次抽样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
应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
3室内正常环境下板、墙保护层15mm,梁、柱保护层20mm
4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
1、砼强度小于等于C20时,板、墙保护层35mm,梁、柱保护层45mm
2、砼强度C25或C30时,板、墙保护层25mm,梁、柱保护层35mm
3、砼强度大于等于C35时,板、墙保护层15mm,梁、柱保护层25mm
基础按有无垫层区分:有垫层时40mm,无垫层时70mm
保护层具体还要按设计图纸定,图纸设计保护层厚度有可能有小幅调整。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GB50300-2001)基本要求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和构件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
2.对梁类、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
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均不宜小于50%。
2.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
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
对每根钢筋,应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1点。
3.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可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方法,也可采用非破损方法并用局部破损方
法进行校准。
当采用非破损方法检验时,所使用的检测仪器应经过计量检验,检测操作应符合相应
规程的规定。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检测误差不应大于1mm。
4.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10mm,-7mm;对板
类构件为+8mm,-5mm。
5.对梁类、板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分别进行验收。
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应判
为合格;
2.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小于90%但不小于80%,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
进行检验;当按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
仍应判为合格;
3.每次抽样检验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本附录E.0.4条规定允许偏差的1.5倍。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检测误差不应大于1mm;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10mm,-7mm;对板类构件为+8mm,-5mm。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答:《混凝土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50204—2002(2010版)
一、钢筋安装中有表5.5.2(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
其要检查(不是检测)项目中,有
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基础±10mm,柱、梁±5mm,板、墙、壳±3mm。
其注:2 表中梁类、板类
构件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超过表中数值的1.5倍尺寸偏差。
二、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
只允许检查梁类构件和板类构件。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的允许偏差,对
梁类构件﹢10mm,﹣7mm,对板类构件﹢8mm,﹣5mm。
对梁类、板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应分进
行验收。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当建筑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处理:
1.经返工重做或更换器具、设备的检验批,应重新进行验收。
2.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检验批,应予以验收。
3.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认可能够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检验批,可予以验收。
4.经返工后或加固处理的分项、分部工程,虽然改变外形尺寸但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可按技术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
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措施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钢筋制作尺寸和绑扎质量要达标;
2 模板制作和安装质量要达标;
3 钢筋和模板之间要安装符合设计要求厚度的垫块或支架;
4 混凝土浇筑时,振动棒避免触碰钢筋。
第一墙柱.墙柱在打混凝土的时候会出现位移很多时候都会出轴线.
原因:打梁板时混凝土对墙柱纵向钢筋产生扰动;施工方便故意掰钢筋等
主要原因:剪力墙上部水平筋未全绑,要求绑扎到结构高程上2道并全绑扎(大概250mm左右),纵向未设立水平加强筋(顶部间距600长度等于墙厚顶在模板上的钢筋于木匠焊接的护角钢筋相同)柱钢筋可以在柱口设立十字筋(梯子筋)也是起到固定钢筋弄的作用.
第二板负筋这也是施工中经常说到得问题特别是悬挑构件这个是兵家大忌!
主要原因:踩踏.
处理方法:本人至今未发现可行技术措施.只有加强管理,相对所改善的措施板负筋外边缘全绑.中间梅花绑马蹬立在梅花绑钢筋处. 唯一且行可靠措施是边绑边浇筑,这种施工方式不适合普遍工程项目.
第三、梁: 为啥单独把梁列出来呢因为梁板保护层厚度不一样但是实际施工往往都是一种垫块.而且垫块也不可能和实际保护层厚度相符.
第四、电工管线.在高层多户施工的时候你会发现非常纠结的场面 3*12根电工管汇在一个井里楼板10CM 电工管12CM 不考虑钢筋和保护层. 这板基本需要打成150滴咯.处理方法协调. 根据实际工程情况是否做个梁下桥架等措施减少在楼板处汇入电井电管的数量. 另外一个电工管线都是能改线的不允许超过H0厚度 H0 楼板厚度减去钢筋及保护层厚度. 马蹬/垫块间距,密度控制下.
1、钢筋下料尺寸不准确,绑扎成型效果差等现象:
在进行绑扎时,尺寸时大时小,过大放进去无法与主筋密贴,过小放不进骨架中;
危害:无法真正让骨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影响构配件结构受力。
防治方法:设计钢筋下料卡具、模具和定位器,提前计算和规划好下料尺寸,确保下料批次钢筋几何尺寸一致,消除人为误差。
2、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等现象:
在模板外绑扎的钢筋骨架,往模内安放时发现放不进去,或钢筋划刮模板。
危害:使钢筋在混凝土中无足够的保护层厚度。
甚至造成结构承载力降低。
预防措施:制作钢筋骨架加工模架,对每种规格的钢筋实行间距定位,模架的外形必须满足设计的钢筋外形尺寸,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扭曲,绑扎过程中必须绑扎牢固,进行整体吊装,适当可将钢筋模架设计的比钢筋骨架外形小1cm左右。
3、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保护层厚不足现象:
(1)预制板及箱梁底板、顶板、腹板保护层厚度没有达到规范要求。
(2)预制板制成后,板底出现裂缝,凿开混凝土检查,发现保护层厚度不足。
危害:保护层厚度过小,易事受力筋过早锈蚀,危及结构安全。
防治方法:
(1)检查砂浆或者塑胶垫块厚度是否准确,并根据模板面积大小适当垫够;
(2)钢筋网片有可能随混凝土浇捣而沉落时,应采取措施防止保护偏差。
(3)建议采用工厂生产的专业垫块用于施工控制,同时要人为对已合模板的钢筋保护层
厚度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需要加垫块的地方,主要检查仔细即可。
4.露筋现象:结构或构件拆模时,发现混凝土表面有钢筋露出。
危害:钢筋露出,使受力筋没有了保护层,危及结构。
预防措施:
(1)砂浆垫块应垫得适量可靠,竖直筋可采用埋有铁丝的垫块,绑在钢筋骨架外侧;同时,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应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将垫块挤牢。
(2)严格检查钢筋的成型尺寸:模外绑扎钢筋骨架时,要控制好它的外形尺寸,不得超
过允许偏差。
治理方法:范围不大的轻微露筋可用水泥砂浆堵抹。
为保证修复砂浆与原混凝土可靠结合,原混凝土用水冲洗、铁刷刷净,表面湿润,水泥砂浆中掺适量的环氧树脂加以修补;重要部
位露筋经技术鉴定后采取专门补强方案处理,不合格的应进行报废处理。
钢筋保护层控制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房屋建筑、市政工程中被广泛采用的结构形式。
在我们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日常
工作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实体质量的检查监督无疑是一个重点。
由于钢筋混凝土工程量大面广,
在检查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不严,造成钢
筋位置不准。
再加上模板尺寸偏差较大等因素造成钢筋保护层超标,并且在混凝土浇筑后,又不能直观
的看到其内部结构,因而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
除了原材料质量因素以外,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偏差直接影响到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力
学性能及耐久性,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及使用寿命,。
因此,参与建设、施工的各方均应足够重视
并关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层问题。
下面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提出几点见解供大家探讨。
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保护层厚度控制的重要性分析
1.从力学角度分析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是由钢筋和混凝土组成。
从原材料的力学性能而言,钢筋具有较强的抗拉强度;混凝土则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而其抗拉强度却很低。
这种组合发挥了它们各自的优势性能,共同承担
结构构件所承受的外部荷载。
因此,一般我们在考虑钢筋混凝土的受力条件时,着重考虑的是混凝土的
受压应力和钢筋的受拉应力。
而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钢筋的实际受拉应力是否能与设计计算应力相吻合,主要取决于钢筋在结构中的位置是否正确。
这也正是我们要求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主要原因。
一般来讲,无论是梁还是板,受拉钢筋总是应尽量靠近受拉一侧混凝土构件的边缘。
如挑梁的受力筋应设在构件上部受拉区,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大,轻则由于钢筋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抗拉作用,而使混凝土受拉应力超标产生裂缝,重则由于悬挑结构上部钢筋所受拉力的力矩高度(h0)变小,而使钢筋受拉应力超标发生结构断裂。
此类事故在建设史上并不少见。
再比如,大面积的现浇楼板,下排钢筋如果垫得过高,保护层过大,在外加荷载作用下,混凝土下部受拉应力超标,也会产生板底裂缝。
2.从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分析
钢筋与混凝土之所以能共同工作,是因混凝土硬化并达到一定强度后,两者之间建立了足够的粘结强度,这种相互作用力称为握裹力。
钢筋在混凝土中的保护层必须具有一定的厚度,才能保证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握裹力。
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小,钢筋过分靠近结构构件的边缘,容易造成钢筋露筋或钢筋受力时表面混凝土剥落,直接导致握裹力的减小。
另外,钢筋保护层过小,表层混凝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碳化,边缘钢筋失去保护作用而导致钢筋锈蚀,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也会失去粘结力,从而使构件的承载力降低,严重时还会导致整个结构体系的破坏。
3.从构件的耐久性分析
保护层的作用除上所述之外,顾名思义还起着保护钢筋不被锈蚀的作用,以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很多,除了特殊的外界因素以外,在一般使用条件下,主要考虑大气的侵蚀而使钢筋氧化生锈。
而混凝土不密实、裂缝、钢筋保护层偏小,再加上混凝土碳化以及钢筋的电化学反应等因素就会因此加速这种侵蚀过程。
钢筋氧化锈蚀又会导致体积膨胀,致使混凝土保护层开裂造成恶性循环,更加加快钢筋锈蚀进程,从而大大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因此,保证保护层厚度在设计及规范规定范围之内,就能最大程度的保护钢筋免受锈蚀,延缓混凝土碳化深度到达钢筋表面的时间,确保结构的使用年限。
对一些特殊环境下的建筑物,如处于腐蚀气体环境下的建筑结构,设计上对混凝土结构的钢筋保护层还要作一些专门的规定,以确保建筑结构的耐久性。
4.从混凝土的防火要求分析
保护层对混凝土内部的钢筋还具有一定的防火功能。
当建筑结构发生火灾时,环境温度急剧升高,钢筋与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是不同的。
当钢筋的膨胀值逐渐大于混凝土的膨胀值时,就会损伤和破坏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握裹力;此外,当钢筋温度上升到 700℃时,钢筋屈服强度大幅度降低,就会失去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条件,而导致结构破坏。
然而,混凝土是不良导热体,它能保护钢筋不会立即受到高温影响,从而延缓结构丧失承载能力的时间,为消防救援赢得时间。
对一些特殊建筑或构筑物为提高其耐火等级,设计上还对有些结构构件增加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具体要求。
二、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认真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特别是施工单位对施工班组的交底。
在有的设计图纸中,对保护层的厚度会根据情况有不同的要求。
比如现浇楼板和梁的保护层厚度,当混凝土强度不同时,其要求的厚度是不一样的。
而基础的迎水面保护层厚度通常为5cm,有时甚至要求达到10cm,这都要根据图纸的要求来绑扎钢筋。
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钢筋操作工不看结构图纸总说明而仅凭经验操作。
不
使用相应的标准垫块,有时为图省事乱用垫块或少用垫块而导致保护层偏差。
这些现象都与施工单位不
重视技术交底、施工管理不严有关。
这些都是人为因素,应该可以完全堵绝的。
2、注重钢筋的翻样工作。
施工单位的翻样人员应熟悉图纸及规范的要求。
翻样时箍筋的翻样尺寸要
正确。
对一些钢筋密集,复杂的梁、柱交接处,主梁与次梁的交接处必须放实样,合理安排各方向的主
筋与副筋位置。
同时确保钢筋在制作时的尺寸正确,给施工现场钢筋安装、绑扎节点创造条件。
避免由
于交接点处钢筋密集无法安装而造成钢筋挤占保护层位置,从而发生露筋的情况。
3、模板制作的尺寸偏差也会导致保护层的超标,所以还要注意模板工程的制作和安装。
制作要规范、尺寸要精确,特别是缩模现象很容易导致钢筋保护层偏小甚至发生露筋现象。
4、重视钢筋的绑扎成型工序。
绑扎时要按图纸、规范操作。
保证钢筋骨架各部分尺寸及精度,确保
主筋位置的安放准确,是避免出现钢筋保护层偏差的前提。
对一些复杂的梁板结构,以及纵横交错的梁
柱交接点应在认真交底的基础上,合理安插主、次梁结构主钢筋的位置,并注意施工顺序,避免出现钢
筋挤占保护层的情况。
5.安放、绑扎固定钢筋保护层垫块应作为钢筋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地区几年前就已经推广使
用塑料垫块或卡撑式定位件等作为确保钢筋保护层的措施,现在在建筑工程上应用已比较广泛,但在我
们的工作中还发现不少施工单位不重视这个问题。
一个是垫块设置的数量不够,导致钢筋下沉或垫块被
压碎、变形的情况屡有发生。
我们一般要求是间距0.8~1m应设置一只垫块,如果钢筋直径较小,则还应
适当加密垫块的间距。
再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垫块的混用、乱用,梁、板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即
使是相同标号的,其保护层要求也不相同,但在施工现场,有的工人将梁的垫块用作板筋的垫块,而将
板筋的垫块用作梁的垫块。
在我们一般检测中常发现的问题就是楼板负弯矩钢筋或双层双向钢筋的上排
筋保护层偏大,以及悬挑梁上部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偏大等问题,应作为钢筋绑扎成型中关注的重点。
钢
筋工程属于隐蔽工程,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监控的重点。
6.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提倡文明施工,注意成品保护。
有一些施工单位往往在浇捣混凝土时,无人
统一指挥与监督。
已绑扎成型并经验收的钢筋网上施工人员毫无禁忌地乱踩乱踏,甚至将设备器具压在
上面,造成支撑马墩和垫块被压扁或踩倒,以及混凝土内钢筋弯曲变型或位移。
这样就会使钢筋位置及
保护层厚度得不到保证。
还有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振捣无序,局部振捣过分或振动棒触及钢筋骨架,也
会使钢筋骨架变形、错位,使保护层厚度不均。
因此,在混凝土浇捣施工中,应做到规范操作,除了对
易于偏位的钢筋应作有效的固定外,应有专人指挥监督,严禁人员在钢筋上随意行走,振捣要按操作规
范要求认真有序操作,振动捧不得随意触及钢筋骨架。
三、结束语
钢筋保护层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然而却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我们在建项目验收张,很多的楼板开裂、板底露筋泛锈等就是由于钢筋保护层厚度等原因引起的。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充分认识到钢筋保护层厚度对工程结构的重要性。
从设计、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中,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并特别关注负弯矩钢筋的保护层问题,以确保构件的正常使用,提高工程质量,使我们的工程施工技术水平更上一个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