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阳小肠经穴定位方法
6、手太阳小肠经(终稿原文)
六、手太阳小肠经(SI)
7.支正:络穴 支正: 支正 【定位】掌心对胸,阳 谷穴与小海穴的连线上, 腕背横纹上5寸。 【主治】①头痛,项强, 肘臂酸痛;②热病;③ 癫狂;④疣病。 【操作】直刺或斜刺 0.5~0.8寸。
六、手太阳小肠经(SI)
8.小海:合穴 小海: 小海 【定位】屈时,当尺骨 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 凹陷处。 【主治】①肘臂疼病, 麻木;②癫痫。 【操作】直刺0.3~0.5 寸。
六、手太阳小肠经(SI)
17.天容 天容 【定位】在下颌角的后 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 凹陷中。 【主治】①耳鸣、耳聋、 咽喉肿痛等五官病;② 头痛,颈项强痛。 【操作】直刺0.5~1寸。 注意避开血管。
六、手太阳小肠经(SI)
18.颧髎 颧髎 【定位】目外眦直下, 颧骨下缘凹陷处。 【主治】口眼歪斜、眼 脸动、齿痛、三叉神经 痛等面部病证。 【操作】直刺0.3~0.5 寸。斜刺或平刺0.5~1 寸。
(一)经脉循行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尺侧端,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尺侧端,循行于 上肢外侧的后缘,绕行肩胛部, 上肢外侧的后缘,绕行肩胛部,内行线 从缺盆进入,下行络心,属小肠, 从缺盆进入,下行络心,属小肠,联系 上行线从缺盆至目外眦、 胃、咽;上行线从缺盆至目外眦、耳, 分支从面颊抵鼻,止于目内眦。 分支从面颊抵鼻,止于目内眦。 (二)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病、热病、 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病、热病、神志 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六、手太阳小肠经(SI)
1.少泽:井穴 少泽: 少泽 【定位】小指尺侧指甲 根角旁0.1寸。 【主治】①乳痈、乳汁 少等乳疾;②昏迷、热 病等急症、热证;③头 痛、目翳、咽喉肿痛等 头面五官病证。 【操作】浅刺0.1寸或点 刺出血。孕妇慎用。
小肠经经络图及基本概述
小肠经经络图及基本概述《灵枢·经脉》称为“小肠手太阳之脉”,现通称为手太阳小肠经,小肠经经络图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小编来告诉你答案。
小肠经经络图手太阳小肠经十二经脉之一,《灵枢·经脉》称为“小肠手太阳之脉”,现通称为手太阳小肠经,简称小肠经。
首载于长沙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医书。
其中《帛书·经脉》甲种本,即《足臂十一脉灸经》称为“臂泰(太)阳癬(脉)”;乙种本,即《阴阳十一脉灸经》称为“肩脈(脉)”。
《灵枢·经脉》称为“小肠手太阳之脉”。
现通称为手太阳小肠经,简称小肠经。
概述十二经脉之一。
首载于长沙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医书。
其中《帛书·经脉》甲种本循行,即《足臂十一脉灸经》称为“臂泰(太)阳癬(脉)”;乙种本,即《阴阳十一脉灸经》称为“肩脈(脉)”。
《灵枢·经脉》称为“小肠手太阳之脉”。
现通称为手太阳小肠经,简称小肠经。
《帛书·经脉》甲种本所载此经脉的循行是从小指沿上肢外侧上行至头面,而乙种本所载则从耳后下行至手背。
《灵枢·经脉》作了补充修订,依甲种本从手走头方向而述。
手太阳小肠经起始于手小指外侧的末端,沿着手掌小指边而上行至腕关节部,出于手踝骨(尺骨小头突起处)中,直行向上沿着前臂外侧后缘到达肘关节内侧(尺侧)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踝之间,向上沿着上臂内侧后缘到达肩关节部(肩解),绕行于肩胛,与诸阳经交会于肩上至大椎穴处,再向前行进入缺盆,络于心,沿食管(咽)向下穿过膈肌至腹腔属本腑小肠。
此经脉一分支是从缺盆穴处分出,沿颈侧向上达面颊,行至外眼角(目锐眦),折返进入耳中。
又一支脉是从面颊部分出,上行至眼眶下方(?),抵达鼻旁,行至内眼角(目内眦)(见图)。
病候《帛书·经脉》甲种本所载此经脉病候只有“臂外廉痛”一证;乙种本所载“是动则病”及“是肩脈(脉)主治其所产病”的内容与《灵枢·经脉》所载近同。
《灵枢·经脉》、《素问·厥论》等都有此经脉病候的记载,归纳如下:小腹胀痛,痛连腰部,少腹痛牵引睾丸,咽痛,耳聋,目黄,颌颊部肿痛,肩臂外侧后缘疼痛,大便泄泻,或腹痛有燥屎,便闭不通等。
穴位详解-手太阳小肠经穴
穴位详解手太阳小肠经目录1少泽...................................................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前谷...................................................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后溪................................................... 错误!未定义书签。
4腕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阳谷................................................... 错误!未定义书签。
6养老................................................... 错误!未定义书签。
7支正................................................... 错误!未定义书签。
8小海................................................... 错误!未定义书签。
9肩贞...................................................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臑俞..................................................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天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秉风..................................................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曲垣..................................................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医经穴-手太阳小肠经-陈炳乐
大医宫养生馆 大医宫健康养生信息咨询服务中心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
• 1、少泽
• • 1)命名: 少,为小也;泽,润也。 手太阳小肠主液,本穴 为本经的井穴,指经气 始出微小,有润泽身体 之功,所以命名。 2)定位: 小指末节的尺侧指甲角 旁0.1寸。
• •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
• • • • • • • • 3)类属 五输穴之一,本经井穴。 4)刺灸法 刺法: 1.浅刺0.1~0.2寸, 局部胀痛。 2.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灸法: 艾炷灸1~3壮,艾条灸 3—5分钟。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
• 灸法:艾炷灸1~3壮, 艾条灸5~10分钟。不宜 瘢痕灸。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
• • 4)注意事项 针刺时先用左手把穴位 附近血管搏动位臵摸清, 将针从胸锁乳突肌内缘 与血管之间刺入,以防 刺伤颈内动、静脉,尤 其血管硬化或血管压力 大者,易致血管破裂、 大出血。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 • 18、颧髎
•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
• • 4)注意事项 针刺肩外俞穴,主要应 避免刺透肋间隙伤及壁 胸膜和肺。为此,针刺 宜顺应肋骨长轴的方向, 勿与其长轴垂直刺入。 程莘农主编的《中国针 灸学》提出肩外俞穴, 应斜刺0.3~0.7寸。
• •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 • 15、肩中俞
• • • • 1)命名: 位于大椎与肩井之间。 2)定位: 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 • 7、支正
• • • • 1)命名: 支,络脉也;正,正经 也。为本经络穴。 2)定位: 阳谷与小海连线上,腕 背横纹上5寸。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
• • • • 3)类属 手太阳经之络穴。 4)刺灸法 刺法:直刺或斜刺 0.5~1.o寸,局部重 胀,可向下放散至手。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 3—5壮,艾条灸5—10分 钟。
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作者:赵宏来源:《家庭医学·新健康》2009年第03期起于小指外侧端(少泽穴),沿手背、上肢外侧后缘,过肘部,到肩关节后面,绕肩胛部,交肩上(大椎穴)前行八缺盆,络心,沿食道,穿过膈肌,到达胃部,下行,属小肠。
本经脉一分支是从缺盆出来,沿颈部上行到面颊,至目外眦后,退行进入耳中(听宫穴)。
另一分支是从面颊部分出,向上行于眼下,至目内眦(睛明穴)交于足太阳膀胱经。
该经脉腧穴有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肩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等共19穴,左右合38穴。
主治疾病小肠经主治的疾病包括:神志病,液病(口干、产后缺乳、盗汗),疮疡痈肿(乳腺炎、咽喉炎、结膜炎),头面部疾病(耳鸣、耳聋、鼻炎、头晕、头痛、面瘫、视物不清),手臂内侧疼痛麻木。
主要穴位后溪它的功能很强大,按摩又极为方便,位置在手掌感情线小指侧尽头处,可握拳取穴。
后溪穴为小肠经的“俞木穴”,俞主“体重节痛”,因此此穴可治腰膝痛、肩膀痛、落枕。
叉因后溪是八脉交汇穴,通督脉动,督脉人脑,所以又治后头痛、颈椎病和神志病。
此穴还有个特殊的功效,就是可以治疗麦粒肿,但最好用艾灸的方法,可做成麦粒大的艾柱,用凡士林粘在后溪穴点燃,通常连灸三柱就会有效,病在左取右后溪,病在右取左后溪。
灸后一天,麦粒肿通常可自行消退。
养老听这个穴名,就可以猜到它的用途。
此穴对许多老年病有很好的疗效,可治疗眼花目暗,眼睑下垂,听力减退,肩酸背痛,起坐艰难,脚步沉重,此外还有降血压的功效。
此穴在手腕上(小指一侧)。
取穴有一个窍门,先掌心向下,用另一手食指按住腕上尺骨小头最高点,然后再将掌心面向自己胸口,另一手食指本来按在骨头上,这一转掌,发现食指已经按在了骨缝中了,这个穴正在骨缝中。
支正它在养老穴直上4寸处,是专门治疗扁平疣的。
《景岳全书》上说:“正虚则血气不行,大则为疣,小则为痂疥之类,用灸法常效验。
手太阳小肠经图高清版人体穴位图
手太阳小肠经图高清版人体穴位图手太阳小肠经:从小指外侧末端开始(少泽穴),沿手掌尺侧(前谷穴、后溪穴),上向腕部(腕骨穴、阳谷穴),出尺骨小头部(养老穴),直上沿尺骨下边(支正穴),出于肘内侧当肱骨内上髁和尺骨鹰嘴之间(小海穴),向上沿上臂外后侧,出肩关节部(肩贞穴、臑俞穴),绕肩胛(天宗穴、秉风穴、曲垣穴),交会肩上(肩外俞穴、肩中俞穴;会附分穴、大杼穴、大椎穴),进入缺盆穴(锁骨上窝),络于心,沿食管,通过膈肌,到胃(会上脘穴、中脘穴),属于小肠。
它的支脉:从锁骨上行沿颈旁(天窗穴、天容穴),上向面颊(颧髎穴),到外眼角(会瞳子髎穴),弯向后(会和髎穴),进入耳中(听宫穴)。
它的又一支脉:从面颊部分出,上向颧骨,靠鼻旁到内眼角(会睛明穴),接足太阳膀胱经。
此外,小肠与足阳明胃经的下巨虚脉气相通。
本经一侧19穴(左右两侧共3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尺侧,11穴在肩、颈、面部。
首穴少泽,末穴听宫。
主治腹部小肠与胸、心、咽喉病症,某些热性病症,神经方面病症和头、面、颈、眼、耳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本经穴位:少泽穴、前谷穴、后溪穴、腕骨穴、阳谷穴、养老穴、支正穴、小海穴、肩贞穴、臑俞穴、天宗穴、秉风穴、曲垣穴、肩外俞穴、肩中俞穴、天窗穴、天容穴、颧髎穴、听宫穴(1) 少泽穴SI1 Shào zã[定位] 在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l寸。
[解剖] 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指背动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 头痛,目翳,咽喉肿痛,乳痈,乳汁少,昏迷,热病。
[配伍] 配膻中、乳根治乳汁少、乳痈。
[刺灸法]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太阳经所出为“井”。
(2) 前谷穴SI2 Qián gǔ[定位] 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解剖] 有指背动、静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 头痛,目痛,耳鸣,咽喉肿痛,乳少,热病。
经络腧穴学手太阳小肠经
是主“ 臑、肘臂外后廉痛。
【注释】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颔--音汗.指颏下结喉上 两侧肉之软处。
(2)主液--小肠受盛胃腑 腐热下传的水谷,经进一步消
化和沁别清浊,其精华部分由
【循行】 手太阳之别,名曰支正。上腕五寸,内注少
阴;其别者,上走肘,络肩髃。 实,则节 弛肘废 (1) ;虚,则生肬 (2) ,小者如 指痂疥 ( 3 ) 。取之所别也。
【注释】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节弛肘废--指肩肘部关节松驰痿废不用。 (2)肬--音由。与疣通,赘生在皮肤上的小瘤。 (3)痂疥--此指疣之多生如指痂疥之状。
容;熟悉其余穴位的定位和归经。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手太阳经 手太阳经络 手太阳腧穴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手太阳经络
手太阳经脉
经脉病候
手太阳络脉 手太阳经别 手太阳经筋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手 太 阳 小 肠
经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循 行 图
脾转输,营养于全身,糟粕下 走大肠,水液归 于膀胱,因
此水肠可产生水液,故本经主 液所生病证。
【语译】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病症:咽喉 痛,颔下肿不能回顾,肩部痛得象牵引,上 臂痛得象折断。
本经所属腧穴能主治有关“液”方面所发生 的病症:耳聋,眼睛昏黄,面颊肿,颈部、 颔下、肩胛、上臂、前臂的外侧后边痛。
体表:起于小指尺侧端,沿上肢外侧后缘上行, 经肩,绕肩胛,上颜面,过目外眦至耳屏前。 支脉从颧部至目内眦,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人体经络穴位图谱6小肠经
第二节 手太阳小肠经腧穴
本经一侧19穴 8 穴分布于
上肢背面尺侧
11穴在肩、颈、面部
少泽
1.少泽* 【定位】 【主治】
【操作】
Shàozé(SI 1) 井穴 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 头痛,目翳,咽喉肿痛,耳聋,耳鸣 ● 乳痈,乳汁少 ● 昏迷,热病 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 项癫强痫,肘臂酸痛 【操作】 直刺0.53~0.85寸。
支正
小海
11.天宗* Tiānzōng (SI 11) 【定位】 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主治】 ● 肩胛疼痛
● 乳痈 ● 气喘 【操作】 直刺或向四周斜刺0.5~1寸。
曲垣
13.曲垣 (SI 13)
秉风
【定位】 在肩胛部,冈上臑窝俞内侧端,当臑俞与第二胸椎棘突连线 的中点处。 天宗
【主治】 ● 头项强痛,耳鸣,目翳
●●黄盗疸汗,,消疟渴疾,热病,疟疾
● 手指及肘臂挛急
【【操操作作】】直●直刺刺指0.03挛.~5腕~0.痛05.寸8寸。,或向合谷方向透刺。
5.阳谷 (SI 5) 经穴
【定位】 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阳谷 腕骨 后溪 前谷
6.养老* (SI 6) 郄穴 【定位】 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
19.听宫* (SI 19) 手、足少阳、手太阳交会穴 【定位】 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1【8.主颧治髎】* (●SI 耳18鸣) ,手耳少聋阳,、聤太耳阳,经齿交痛会穴 【定位】 在●面癫部狂,痫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主操治作】】 张●口口,喎直,刺眼0.睑5~瞤1动寸,。齿痛,面痛,颊肿 【操作】 直刺0.3~0.5寸或斜刺0.5~1寸。
手太阳小肠经
指具有主干作用的线性脉管,包括十二正经和 奇经中的任脉和督脉。
3
络脉
指直接连于经脉之间的网络结构,包括十五大 络、三百六十五络等。
手太阳小肠经的概述
手太阳小肠经
是十二经脉之一,属于小肠的腑经络,联络脏腑器官,与心 、胃、膀胱等脏腑器官相表里。
手太阳小肠经循行路线
起于手小指外侧,沿着手背外侧至腕部,向上沿前臂外侧后 缘,经过肘尖、肘下沿上臂外侧后缘至肩部,然后进入锁骨 上窝联络心脏,向下沿腹腔后侧到达小肠。
状。
03
刮痧疗法
可以用刮痧板或者硬币等物品对手太阳小肠经的经络进行刮痧,以刺
激血液循环,缓解相应症状。
04
手太阳小肠经的养生保健
手太阳小肠经的日常保健
1 2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 的睡眠。
适量运动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有 助于促进手太阳小肠经的血液循环。
周炎等。
手太阳小肠经的饮食调理
推荐食物
小米、黄鳝、鸽肉、猪肚等,有助于补充营养,改善消化。
禁忌食物
过度饮酒、吸烟、咖啡等刺激性食品,以及寒凉、油腻、辛辣等食物应尽量避免。
食疗方剂
如小米粥、黄鳝炖猪肚等,可辅助调理手太阳小肠经的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
05
手太阳小肠经的常见病症与治疗
手太阳小肠经失调的常见病症
01
肩臂疼痛
手太阳小肠经的经脉从肩臂外侧走行,若手太阳小肠经失调,可引起
肩臂疼痛,尤其在肩胛骨和脊柱之间,常常出现疼痛、僵硬和活动受
限的症状。
02
头项强痛
手太阳小肠经与头部联系密切,若手太阳小肠经失调,可引起头项强
中医经络手太阳小肠经
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指
寸)。
【取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正坐垂肩位,在肩
关节后下方,当上臂内收时,
当腋后纹头直上1寸处取穴。
【功用】
清头聪耳,通经活
肩贞 Jianzhen(SI9)
【主治病症】 1. 五官科系统疾病:耳鸣,耳聋; 2. 其它:肩关节周围炎,脑血管病后 遗症,颈淋巴结结核,头痛等。
【刺灸法】 刺法:
【定位】
在肩部,当腋后纹
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取法】
正坐垂肩位,上臂
内收时,当肩贞直上,肩胛冈
下缘取穴。
【特异性】
手、足太阳,阳维
脉与阳跷脉交会穴。
臑腧 Naoshu(SI10)
【功用】 舒筋活络,化痰消肿。 【主治病症】: 肩周炎,脑血管病后遗症,颈淋巴结结
核等。 【刺灸法】
刺法: 直刺或斜刺0.5~1.5寸,局部酸胀,可扩散
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
循行方向: 手──头 起止穴: 少泽──听宫 联系脏腑器官: 心、小肠、胃
、 咽、鼻、目、耳。
手太阳小肠经
二、主治概要
1、主要病候: A 脏腑病: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目
黄、 颊肿、咽喉肿痛。 B 经脉病:肩臂外侧后缘痛。 2、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头、项、耳、目、咽喉病、热病
【取法】
正坐俯伏位,在肩
胛冈上窝中点,当天宗穴直上,
举臂有凹陷处取穴。
【特异性】
手三阳、足少阳之
秉风 Bingfeng(SI12)
【功用】 散风活络,止咳化痰。 【主治病症】 1.运动系统疾病:冈上肌腱炎, 肩周 炎, 肩胛神经痛; 2.其它:支气管炎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或斜刺0.5~1寸,局部酸胀。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 艾条 灸10~20分钟
听宫穴的准确位置图
听宫穴的准确位置图
【】
【图解听宫穴的位置】
听宫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听宫穴位于人体面部,耳屏
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即:在面部,
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突之间凹陷中。
)一说“在耳中,珠子大,
明如赤小豆”(《针灸甲乙经》)。
取穴方法:微张口,耳
屏正中前缘凹陷,在耳门与听会穴之间。
【穴位解剖】依次为皮肤、皮下组织、外耳道软骨,布
有面神经及三叉神经的第三支的耳颞神经,颞浅动、静脉的
耳前支或属支等结构。
点击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
示范图】
【穴名解说】
听宫,经穴名。
出《灵枢。
刺节真邪》。
属手太阳小肠经。
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别名多所闻、多闻。
(1)“听宫穴”。
“听”,闻声也。
“宫”,宫殿也。
该穴名意指小肠经体表经脉的气血由本穴内走体内经脉。
本穴物质为颧髎穴传
来的冷降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化雨降地,雨降强。
小肠经中医专科
近端桡侧骨缝凹陷中。 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 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5、颧髎 掌握手太阳小肠经的体表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
定位:小指尺侧距指甲根角0. 手指挛痛可透刺合谷穴。 熟悉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
刺灸:直刺或斜刺0.5-0.8寸。可灸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手指挛痛可透刺合谷穴。 ②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其他病变
4、天宗
定位:在肩胛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 当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 折点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主治: 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
从面颊分出至目内眦,交膀胱经。 少泽、后溪、养老、天宗、颧髎、听宫 定位:以手掌面向胸部,当尺骨茎突近端桡侧骨缝凹陷中。
目视不明 2、后溪(输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定位:小指尺侧距指甲根角0. 定位:微握拳,第五掌指关节后尺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肩背肘臂痛 定位:在肩胛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当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折点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Image 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
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重点掌握所讲述的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刺灸方法。 其支者:别颊上䪼,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手指挛痛可透刺合谷穴。 ①头面五官病、热病、神志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太阳小肠经穴定位方法
少泽: 在手小指末节尺侧, 距指甲角0.1寸 (指寸)
前谷: 在手尺侧, 微握拳, 当小指本节 (第5掌指关节) 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后溪: 在手掌尺侧, 微握拳, 当小指本节 (第5掌指关节) 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腕骨: 在手掌尺侧, 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 赤白肉际
阳谷: 在手腕尺侧, 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养老: 在前臂背面尺侧, 掌心向胸时, 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
支正: 在前臂背面尺侧, 当阳谷与小海穴的连线上, 腕背横纹上5寸
小海: 在肘内侧, 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的凹陷处
肩贞: 在肩关节后下方, 臂内收时, 腋后纹头上1寸
臑俞: 在肩部, 当腋后纹头直上, 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天宗: 在肩胛部, 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 与第4胸椎相平
秉风: 在肩胛部, 冈上窝中央, 天宗直上, 举臂有凹陷处
曲垣: 在肩胛部, 冈上窝内侧端, 当臑俞与第2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
肩外俞: 在背部, 当第1胸椎棘突下, 旁开3寸
肩中俞: 在背部, 当第7颈椎棘突下, 旁开2寸
天窗: 在颈外侧部, 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扶突后, 与喉结相平
天容: 在颈外侧部, 当下颌角的后方, 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
颧髎: 在面部, 当目外眦直下, 颧骨下缘凹陷处
听宫: 在面部, 耳屏前, 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 张口呈凹陷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