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知识点
沁园春雪课堂笔记重点
沁园春·雪课堂笔记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 ìn 园春 分f èn 外 妖娆r áo 成吉思汗h án 数s h ù
风流人物
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须晴日 须: 等到。
(2) 略输文采 输:差、失。
(3) 俱往矣 俱:都。
(4) 惟余莽莽 惟:只。
二、重点句子
1、用原文填空。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
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文学常识
《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四、整体把握
《沁园春·雪》分上下两片。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第1课 沁园春 雪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第1课沁园春雪本文是关于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第1课沁园春雪,感谢您的阅读!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第1课沁园春雪第1课沁园春雪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春分fèn外妖娆ráo成吉思汗hán数shǔ风流人物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惟余莽莽惟:只。
(2)须晴日须:等到。
(3)略输文采输:差、失。
(4)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惟余莽莽。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沁园春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沁园春·雪》知识总结
《沁园春·雪》知识总结爱旅游的寒江整理考点一、作家作品知识选自《毛泽东诗词选》,作者毛泽东,字润之,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湖南湘潭韶山人。
考点二、重点词语解释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蜡象:白色的象。
2、须:等到。
3、竞折腰:这里指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折腰:倾倒,弓着腰侍候。
4、文采:文学才华。
5、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这里指文学才华。
6、风流人物:这里指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7、红装:原指妇女的艳妆,这里指红日普照大地。
8、素裹:原指妇女的淡妆,这里指白雪覆盖大地。
考点三、理解评价与赏析1、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2、从表达方式看,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议论抒情。
3、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答:描绘了一幅冰天雪地,广袤无垠,气势雄浑的北国雪景。
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豪迈情怀。
4、“望”字有什么作用?答:领出下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
5、“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其表达作用是什么?答:运用了比喻、对偶和夸张的修辞方法。
表达作用是:前者以动写静,形象地写出了山、原活泼奔放的气势。
后者则暗示出词人的远大抱负。
6、作者写北国雪景,为什么要写到长城、黄河、高山、高原?答:这些景观,尤其是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且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还与千里、万里相照应,展示了地域的辽阔。
7、下阕中的“惜”字包含了丰富的感情,试做分析。
(另一种问法:怎样认识作者对历代帝王的评价?)答:(1)含褒义,肯定他们是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2)指出了他们在文治、文学才华方面的欠缺(3)自信新的风流人物必将胜过前人。
8、指出词中描写静景、动景的词语,简析其意境。
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由下而上,一静一动,动静结合,意境开阔,气魄恢弘,格调非凡。
《沁园春 雪》教解读与常考知识点(赏析选择题)
《沁园春·雪》教解读与常考知识点(赏析选择题)一、课文原文及重点注释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上阕(上片)注释:①[北国]指我国北方。
②[惟余葬莽]只剩下白茫茫一片。
莽莽,形容原野辽间,无边无际。
③[滔酒)指黄河波涛滚滚的样子。
④[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原,作者自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源。
”蜡象,白色的象。
⑤【天公]指天。
⑥【须]等到。
⑦[红装家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⑧[妖娆]矫艳美好。
下阕(下片)注释:①[折腰]弯腰行礼,这里是倾倒的意思。
②【秦皇汉武]指秦始皇赢政和汉武帝刘彻。
③(输)和下文的“进”都是“差,失”的意思。
④[文采】这里的“文采”和下文的“风骚”。
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化在内。
⑤【唐宗宋相】指唐大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⑥(天骄】天之轿子。
⑦[成古思汗(hán)]即元太祖铁木真⑧[弯弓]拉弓。
⑧[雕]一种猛禽。
⑨[俱往交)都过去了。
俱,都。
⑩[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作者自注:“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二、教参正确理解与错误选项说法比较三、针对性训练(赏析选择题):1、选出对《沁园春雪》赏析有误的一项( B )A、“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概括描写北国的壮丽雪景,写出了北国的冬天是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B、“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望”字统领下文至“分外妖娆”。
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且有很大的想象成分,显示了词人高大、顶天立地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知识点:1沁园春·雪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知识点:1沁园春·雪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概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以下是为您推举部编版语文九年级学问点梳理:1沁园春雪。
一、重点字词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沁qn园春分fn外妩媚ro成吉思汗hn 数shǔ风流人物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留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惟余莽莽惟:只。
〔2〕须晴日须:等到。
〔3〕略输文采输:差、失。
〔4〕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学问清单1、用原文填空。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很多英雄竞折腰。
〔5〕写出接受比方、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以下句子。
〔1〕惟余莽莽。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群山似乎〔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似乎〔很多〕白象在奔跑。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日。
三、段落背记学问清单。
默写《沁园春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很多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学问清单《沁园春雪》的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知识点整理人教版一、词牌名“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词的格式,但与词的内容不一定有关;“雪”是词的题目,它才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毛泽东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它的格式和《沁园春·长沙》是一样的,但内容却并不相同。
它们的上阕都写了景,但一个是冬景,一个是秋景。
《沁园春·长沙》我们会在之后进行学习。
二、诗歌基本常识词又叫诗余;词的句子长短不齐,又叫长短句;词由词牌和题目构成,词牌规定了词的字数、结构、用韵、乐谱等形式,因此又叫倚声。
词的分类:按字的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按段落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按风格可分为婉约词派和豪放词派。
三、作者简介毛泽东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
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分外妖娆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今朝风骚竞折腰/折本2.解释下列词语。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风流人物: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人物。
折腰:鞠躬、倾倒。
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
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景象。
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
毛泽东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我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九年级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笔记
《沁园春·雪》笔记一、课文背景《沁园春·雪》是九年级语文第一课,由著名文学家XXX创作。
该词以其优美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二、课文主题《沁园春·雪》以雪景为背景,通过对雪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三、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1. 重点词汇:包括“沁园春”、“雪”、“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等,这些词汇在词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整首词更加生动形象。
2. 表达方式: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等,使得雪的描绘更加生动逼真。
四、课文结构《沁园春·雪》分为上下两阕。
上阕主要描绘雪景,下阕则抒发作者的情感和感悟。
这种结构使得整首词既有生动的描绘,又有深刻的思考。
五、精彩语句欣赏1.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句话以宏大的视角描绘了北国雪景的壮丽和广阔。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这句话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雪后的山川景色。
3.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这句话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后初晴的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六、感悟与思考通过学习《沁园春·雪》,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
此外,我们还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生活的乐趣和真谛。
通过深入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意境和主题。
七、个人笔记与心得在学习《沁园春·雪》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这首词的魅力和内涵。
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生活的美好。
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仅掌握了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还深入理解了课文的结构和主题。
通过欣赏精彩语句和思考感悟,我对这首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欣赏大自然的美和珍惜自然资源,同时也会更加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乐趣。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第1课《沁园春·雪》毛泽东《沁园春·雪》一、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韶山冲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词。
其诗词作品气魄雄浑,意境开阔,描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画面,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情怀。
二、故事背景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东北三省以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际。
毛泽东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
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曾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他不禁感慨万千,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去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诗人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就赠以《沁园春·雪》。
三、文体知识词,兴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词最初是配乐歌唱的,称为“曲子词”。
后来词也跟乐府诗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按字数多少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90字)、长调(91字以上)。
结构上一般由词牌、标题、上阕(片)、下阕(片)组成。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它规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平仄等。
题目一般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四、理解词义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惟余,只剩。
莽莽,词中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2.须:等到。
3.红妆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词中指红日照耀着大地。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词中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4.妖娆:娇艳美好。
5.折腰:鞠躬,倾倒。
6.文采:本指辞藻。
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7.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部编版语文九上第1课《沁园春·雪》知识梳理
沁园春·雪【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字音】妖娆(ráo)【注释】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
双调,一百十四字。
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惟余:只剩下。
余:有版本作“馀”。
莽莽:即茫茫,白茫茫一片。
形容空旷无际。
顿失:立刻失去。
顿:顿时,立刻。
滔滔:滚滚的波涛。
原驰蜡象:作者原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驰:有版本作“驱”。
蜡象:白色的象。
须:待、等到。
“看红装”二句: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的外衣,格外娇媚。
红装:身着艳丽服饰的美女。
一作银装。
妖娆(ráo):娇艳妩媚。
竞折腰:争着为江山奔走效劳。
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秦皇汉武”二句:是说秦皇汉武,功业甚盛,相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秦皇:秦始皇赢政,秦朝的创业皇帝。
汉武: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
略输:稍差。
文采:本指辞藻、才华。
这里引申为文治。
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
逊:差。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以后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
“只识”句: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识:知道,懂得。
雕:一种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
《沁园春雪》知识点
《沁园春雪》知识点《沁园春雪》知识点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韶山冲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词。
其诗词作品气魄雄浑,意境开阔,描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画面,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情怀。
二、故事背景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东北三省以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际。
毛泽东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
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曾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他不禁感慨万千,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去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诗人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就赠以《沁园春·雪》。
三、文体知识词,兴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词最初是配乐歌唱的,称为“曲子词”。
后来词也跟乐府诗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按字数多少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90字)、长调(91字以上)。
结构上一般由词牌、标题、上阕(片)、下阕(片)组成。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它规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平仄等。
题目一般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四、理解词义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惟余,只剩。
莽莽,词中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2.须:等到。
3.红妆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词中指红日照耀着大地。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词中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4.妖娆:娇艳美好。
5.折腰:鞠躬,倾倒。
6.文采:本指辞藻。
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7.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8.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讲解
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讲解一、创作背景。
1. 时代背景。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刚刚完成长征,到达陕北,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在这样的历史关头,全国人民渴望和平、统一,共同抵抗外敌。
2. 作者处境。
- 毛泽东率领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领导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他站在历史的高度,对中国的革命形势有着深刻的认识和远大的展望。
这首词就是毛泽东在这种情况下,视察黄河时所作。
它既表达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也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二、文体知识。
1. 词牌与题目。
- “沁园春”是词牌名,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林,后来被用作词牌。
词牌规定了词的格式,包括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等。
“雪”是这首词的题目,点明了词的主要描写对象。
2. 词的特点。
三、文本解读。
1. 上阕解读。
-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开篇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互文见义,极言范围之广,“冰封”“雪飘”动静结合,描绘出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景象。
-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这几句中,“望”字统领下文,“长城内外”“大河上下”视野广阔。
“惟余莽莽”写出了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一片的景象,“顿失滔滔”则生动地表现出黄河因结冰而失去了往日的奔腾气势。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群山比作银蛇舞动,把高原比作蜡象奔驰,“欲与天公试比高”赋予群山和高原以人的意志,展现出一种奋发向上的活力。
-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这是想象之景,在晴天的时候,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景色格外艳丽迷人。
2. 下阕解读。
- 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情、议论。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承上启下,“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的北国雪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出下文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评价。
-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知识点全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知识点全词句注释1.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
双调,一百十四字。
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2.惟余:只剩下。
余:有版本作“馀”。
莽莽:即茫茫,白茫茫一片。
形容空旷无际。
3.顿失:立刻失去。
顿:顿时,立刻。
滔滔:滚滚的波涛。
4.原驰蜡象:作者原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驰:有版本作“驱”。
蜡象:白色的象。
5.须:待、等到。
6.“看红装”二句: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的外衣,格外娇媚。
红装:身着艳丽服饰的美女。
一作银装。
妖娆(ráo):娇艳妩媚。
7.竞折腰:争着为江山奔走效劳。
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8.“秦皇汉武”二句:是说秦皇汉武,功业甚盛,相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秦皇:秦始皇嬴政,秦朝的创业皇帝。
汉武: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
略输:稍差。
文采:本指辞藻、才华。
这里引申为文治。
9.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宋朝的创业皇帝。
10.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
逊:差。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11.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以后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12.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
13.“只识”句: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识:知道,懂得。
雕:一种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
白话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笔记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笔记
以下是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的笔记:
一、词语解释
1. 须晴日:等到晴天。
2. 妖娆:娇艳美好。
3. 折腰:弯腰行礼,这里是倾倒的意思。
4.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二、主题思想
《沁园春·雪》上阕描写了北国壮丽的雪景,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下阕对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进行了评价,抒发了作者的伟大抱负及雄视百代的千古豪情。
三、写作特色
1. 情景交融:上阕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寓情于景;下阙议论抒情,由景生情,情景交融。
2. 动静结合:“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以静衬动,表现了北国的壮丽雪景。
3. 虚实结合:“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实写眼前之景,虚写雪后之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沁园春雪 课堂笔记
《沁园春雪》课堂笔记
1、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当时毛泽东同志在陕北清涧县东去指挥部途中,适逢大雪,他见景生情,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词。
2、主题思想:
本词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抒发了诗人对革命前途的乐观主义热情和坚定的胜利信心。
3、重点字词:
分外:格外。
妖娆:娇美艳丽。
折腰:鞠躬、屈服。
风骚:风姿、风采。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漫江碧透:满江深绿色,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顿失滔滔: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舞银蛇:群山像银蛇一样舞动。
原驰蜡象:高原上的丘陵像蜡做的白象一样奔驰。
欲与天公试比高:想与天空比试一下高低。
须晴日:等到晴天。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看到白雪覆盖下的大地,景色格外美丽动人。
4、重点句子: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5、艺术特色:
本词气势恢宏,意境壮美,情感奔放,胸襟豪迈,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同时,词中巧妙地化用了古诗词中的名句,如“江山如此多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等,使词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学习要点
《沁园春·雪》学习要点(一)课文解读此词作于1936年2月初,当时毛泽东同志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正准备亲率红一方面军渡黄河东征,开赴河北抗日前线。
毛泽东同志1945年致柳亚子书中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
即谓此阕。
词的上片写北方雪景,描绘了一幅神州大地纵横数万里雪景图。
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书写了一卷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英雄谱,虽然是议论,但运用了形象思维的方法,因而一点也不显得抽象和枯燥。
上下浑融一气,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表现出一位伟大革命家非凡的精神世界。
“北国……”三句,起笔不凡。
“千里冰封”给人以纵深感,“万里雪飘”给人以广被感。
以此来写北国风光,气象宏伟,且甚确切。
接着以“望”字领起下文城、河、山、原数语。
“长城内外”指从南到北,“大河上下”指从西到东,上、下、内、外,概括了整个北方。
大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长城,是中华民族雄伟创造力的象征。
以长城、大河写中国北方,展现了北中国的自然景观,也显示了整个中国的人文景观,从而使我们产生历史感。
在此基础上,评议中华古今人物,更加顺理成章。
为下文议论之语铺垫了厚实的基础。
莽莽,指大雪覆盖着的北方原野浑然一色,辽阔无际。
“顿失”滔滔之状,可见雪势之骤、之盛、之威、之猛。
北方大雪那种纷纷扬扬从四面八方骤然而下的气势,是很能激动人心得。
在大雪覆盖之日,感到“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
齐鲁冀豫等地虽然也在北方,却看不到这种奇景。
这里所写,是立于陕北高原观赏大雪时的实感。
惟此地才有此景,惟此景才有此词。
“银蛇”、“舞”、“蜡象”、“驰”,既表现了光感,色感,又准确地表现了质感。
雪光闪烁,故谓“银蛇”;积雪凝重,故谓“蜡象”。
“须晴日”三句,是对未来的展望。
词人又从雪后着笔,设想天晴之后阳光普照大地,祖国山河如同穿了红装又裹了素纱,红白交映,格外艳丽,令人倾倒。
此句呼应篇首“北国风光”,又引起下片。
上片极写祖国江山之雄丽,故下片自然引入无数英雄竞相对她“折腰”。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课文讲解、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课文讲解课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春分(fèn)外妖娆(ráo)成吉思汗(hán)数(shǔ)风流人物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惟余莽莽惟:只。
(2)须晴日须:等到。
(3)略输文采输:差、失。
(4)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1、用原文填空。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文学常识《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四、整体把握《沁园春·雪》分上下两片。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五、课后练习答案一、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复习知识点:沁园春·雪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复习知识点:沁园春·雪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下面是为您推举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复习学问点:沁园春雪。
一、重点字词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沁qn园春分fn外妩媚ro成吉思汗hn 数shǔ风流人物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留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惟余莽莽惟:只。
〔2〕须晴日须:等到。
〔3〕略输文采输:差、失。
〔4〕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学问清单1、用原文填空。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很多英雄竞折腰。
〔5〕写出接受比方、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以下句子。
〔1〕惟余莽莽。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群山似乎〔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似乎〔很多〕白象在奔跑。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日。
三、段落背记学问清单默写《沁园春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很多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学问清单《沁园春雪》的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知识点
本文是关于初三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知识点,感谢您的阅读!
初三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
知识点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春分(fèn)外妖娆(ráo)成吉思汗(hán)数(shǔ)风流人物
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惟余莽莽惟:只。
(2)须晴日须:等到。
(3)略输文采输:差、失。
(4)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
1、用原文填空。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
英雄竞折腰。
(5)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文学常识
《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四、整体把握
《沁园春?雪》分上下两片。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五、课后练习答案
一、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答: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空间极其广阔,景色极为壮丽,令人感受到诗人豪迈的胸怀,雄伟的气魄,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二、仔细的体会”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
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人物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之中的佼佼者,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
但他们短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才能也颇有欠缺,这是作者以形象思维和文学语言对这些英雄人物加以委婉的批评。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表现出后来者居上的气概,理解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自信、自励和抱负。
三、下面这首词的内容也与雪有关。
反复朗读这首词,说说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情与景是怎样交融的。
如有条件,课外抄录或背诵毛泽东的其他诗词,与同学交流心得。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1930年2月)
毛泽东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弥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答:《沁园春?雪》与《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都描写了雪景,
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
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景,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
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
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像;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