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材分析
(完整)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分析
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分析在高中化学必修教材进行了一年多的教学实践,课堂教学观摩及研究,即完成了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1》和比《必修2》的教学中发现,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教学过程中需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一.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关系,理解新课程与新教材的变化教师在教学实施中首先要充分认识必修与选修之间的关系,必修模块课程为全体学生未来的发展和今后学习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必要的基础,选修课程模块从不同的角度组织内容,为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在必修学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
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在内容选择,体系结构上相对于传统教材来说,实现了较大的突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多元的课程设计,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最有价值的化学核心知识和基本观念,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必修教材打破了传统的律前律后编排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体系结构,不再刻意追求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时的系统性,而是将相关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综合布局,将它放在最能发挥其教育教学功能的地方,让学生学习这些内容而最终获得发展。
教材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体系性和全面性进行了全新诠释,转变了元素化合物知识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使学习更加具有整合性和联系性,更加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在新课标对必修学习内容和必修教学时数规定的指引下,新的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在核心知识的覆盖面上扩展了,但是在相应内容的教学深广度要求上却有适当的降低,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变化。
在教材中还有许多很好的插图,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插图。
课前先布置学生粗读课本,课上抽时间让学生谈对某些插图的认识和理解,课后指导学生根据插图收集资料加深巩固已学知识。
还有一些条件达不到和不需要做的实验,我们就指导学生看图,这样也就节省了教学时间;同时,教材中绚丽多彩的画面为化学这门自然学科赋予了灵动的旋律。
在教学中我们还感到课后的大部分练习新颖独特,综合性很强,可拓展的空间很大,为学生知识的巩固,方法的培养,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高中化学《新课标》解析
高中化学《新课标》解析引言《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是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指导文件,对高中化学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解析《新课标》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概述《新课标》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新课标》的主要内容2.1 课程目标《新课标》明确提出高中化学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旨在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能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2 课程结构《新课标》将高中化学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
必修部分包括化学1和化学2两个模块,主要涵盖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等内容。
选修部分包括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等模块,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
2.3 课程内容《新课标》对高中化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包括:- 无机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键、氧化还原反应等;- 有机化学:烃、醇、醚、酮、羧酸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平衡、反应速率、化学动力学等;- 物质结构与性质:原子、分子、晶体结构,物质性质与结构关系等;- 化学实验:基本实验操作、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等。
三、《新课标》的特点3.1 贴近生活,注重应用《新课标》强调化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2 强调科学探究《新课标》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实验、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3 注重学科交叉《新课标》提倡学科之间的融合,强调化学与其他学科如物理、生物、地理等的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谈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
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中各学科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正在发生一系列变化,高中化学也不例外。
鉴于此,就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化学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广的学科,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更是增强了其实用性与时代性,增加了实验的比重,也扩展了知识面。
因此,当今的高中化学教学不应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作出一些改进和转变。
一、转变教学理念新课程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而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不再拘泥于课本知识的传授,因而教学理念应发生相应的改变。
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辅导的过程中,教学活动都应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展开。
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角,而是更多地扮演“引路人”“督促者”和“纠错者”的角色。
二、转变师生关系在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死板的师生关系,而应该是和谐、友好的合作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问题的热情,这一点对于新课改下的自主学习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友好的师生关系由于营造温馨的学习气氛,这样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是十分有利的。
因而,新课程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放下身架,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给予学生应有的帮助和关怀,从而不断改善师生关系和提高教学成果。
三、转变教学模式显然,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和新课程提出的要求,因而我们应寻求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基于一定的教学经验和调查研究,笔者认为任务型的学习模式较为符合新课程要求。
首先,高中生经过多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其次,任务型的学习模式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任务的方式指出了教学重点,明确了学习目标。
总之,如何适应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化学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自2004年山东、海南等省掀开新课程改革的帷幕,至今6个年头。
今年,四川省将最后一批迈入新课程改革的行列。
面对着这场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作为其实施过程中的一员,学习了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翻看了各地老师的论文和经验交流,我既感到兴奋,又倍感压力。
本文主要就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教学提出自己几点粗浅的建议。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指出,即使是最好逻辑的形式整理好的最科学的教材,如果以外加的和现成的形式提供出来,在它呈现到学生面前时,也失去了这种优点。
如果学习的内容是由外部力量规定他们必须接受的东西,而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教材是不会引起兴趣,也不能引起兴趣,只是用糖衣把材料包裹起来,让学生“正在高兴的品尝某些完全不同的东西时候,吞下和消化一口不可口的食物”。
1、发挥实验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中学化学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部分。
演示实验生动、鲜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化学学习中。
设置实验问题,选择实验时机,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通过讨论获得理性认识。
例如,在学习钠与水反应的性质时,首先将金属钠投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教师及时提出问题,唤起了学生心灵深处的求知欲望,经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讨论,很快得出正确的结论。
看得出,此时同学们学习情绪高涨。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金属钠在反应过程中所表现的物理化学特性,从而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2、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习兴趣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注意捕捉学生心灵的信息,适时适度设置悬念,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兴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就应当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
高中新版化学教材分析教案
高中新版化学教材分析教案目的:通过分析高中新版化学教材,了解其特点和优势,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教材整体结构分析:1. 教材编写的背景和宗旨。
2. 教材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
3. 教材的章节设置和融合性。
二、教材知识点分析:1. 教材中涵盖的化学知识点和概念。
2. 教材中对化学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覆盖情况。
3. 教材中的知识点是否符合学科发展和实际应用需求。
三、教材示例分析:1. 教材中的案例和实例是否丰富多样。
2. 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和操作是否实用和具有启发性。
3. 教材中的练习题和案例是否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
四、教材书写风格分析:1. 教材的文字表达是否简洁易懂。
2. 教材的插图和示意图是否清晰生动。
3. 教材的语言风格是否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应用场景。
五、教材配套资源分析:1. 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和工具是否丰富多样。
2. 教材配套的课件和视频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理解深度。
3. 教材配套的实验教材和实践活动是否便于教师教学实施和学生操作。
活动设计:1. 分组讨论:围绕教材整体结构、知识点、示例、书写风格和配套资源进行讨论和交流。
2. 教材分析:各组分别就教材的不同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3. 资源分享:各组就各自分析的部分进行分享,交流观点和看法。
4. 总结评价:整合各组观点和意见,对教材的优劣势进行总结和评价。
总结反思:通过对高中新版化学教材的分析,了解其优势和特点,对教师如何利用教材进行有效教学提供参考和建议。
同时,也能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进行反思和提高。
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材分析
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材分析高中新课程实验于2004年启动,湖南省于2007年加入新课改行列;我校也将于2012年全面进入课改程序。
新课改启动的标志就是新教材的使用。
新一轮课改正是从适应时代的需要出发,对化学教材大幅地进行改编,新教材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了一个新挑战,要求教师必须以一个全新的观念去审视新教材,本人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也有过思考,通过学习、实践和研究,加深了对新教材的认识和理解,现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新教材的课程结构特点本次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就是课程结构的变化。
所有的学生都要学化学,而不同的学生可以学不同的化学。
所有的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都要有最基本的发展,但是在进入高中之后,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个性、特长、潜质在科学素养发展方面获得不同的发展。
基于这样一种基本的课程理念,高中课程在化学学科方面设置了这样一种课程结构:从整体上看它实际上是八大学习领域当中的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跟其他学科一样化学课程也分成了必修和选修两个层次,因而体现出它的层次性;另外在课程结构改革方面还体现出了多样性,其表现为高中化学课程设置了八个模块,它们分别是必修1、必修2,这是两个必修模块,然后六个选修模块分别是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实验化学。
1、两个层次——必修和选修层次。
必修内容是全体学生都要学的,两个模块是严格按照从必修1到必修2的顺,序依序开设。
六个选修模块在理论上是并行的,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顺序问题,它们都是跟着化学必修2走。
除此之外对于选修模块我们要关注它设计取向的不同,大体上可分成两大取向。
一个是学术性取向,包括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这三大化学核心研究领域。
另一类称为应用性取向,包括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实验化学。
每一个模块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都有独特的价值,同时也构成了整个高中化学的课程体系,它们是一个整体。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课 改研 究
z 戋後 新 谋 改 背 景 下 的 离 中 T 乞学 教 学
文/ 司 雯 雯
摘
要: 安徽省整个皖北地 区的化学使用 了鲁科版教材 。在新课 改背景下 , 这套高 中化学教材 , 打破 了以往 的传 统体 系, 将教 学 内
容 分成 了几个不同的课程模块 , 这有利于不同化学水平 的学生能选择性地学 习不 同的化学知 识, 发挥潜能。
并 能对学 习的内容形成客观的评价。 容要求 老师 实行三案 : 教案、 学案、 练案 , 加强 和巩 固课堂 教学效 理调适能力 , 总之 , 要组织好高 中化学新课程课 堂教学 ,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 果。 因此 , 在化学教学中 , 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 , 为学生 的合作学 习
我们必须更新教学观念 、 改变教学方式 、 重视实验探究 , 创造平 等 、 和谐 、 积极 的课堂氛 围 ; 要启发学 生积极 参与 观察 、 思 青年教师 , 上岸 ” , 才能使化学课堂 教学活动有本质 上的提 考, 主动参与学 习活动 的过 程 , 体 验知识产生 的过程与方法 , 在感 使学生能真 正的“ 受学习与探究乐趣的同时 , 能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 , 培养创 高 。以上就是我对新课 改背景下 高中化学教学 的~些看法。 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 。
正成为“ 学材 ” 。
起
/
关键词 : 起 点; 有效 ; 对话
占
I
新 课程改革 以来 , 我们越来 越关注课堂教学 的有效性 。教 学 情况做及 时调整。 那 么, 如何把握准确的教学起点呢? 文 的本质不是展示教 师的才华 , 而是促进学生 的发展 。虽然 我们 的 与 孩 子 对 话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分析351115摘要:新课改背景下的化学课程教学活动,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所以教师紧跟时代的发展不凡,积极创新,按照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理念、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创新。
文章则是从分层教学、实验教学和微课三个方面探讨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改革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改革策略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工作,教师转变传统的认知理念,积极创新,选择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吸收知识,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
作为化学教师,则是按照学生的基本特点,将教学的中心放在学生身上,深度贯穿人本理念,致力于打造人本化的化学课堂。
一、分层教学,体现学生的自主性高中生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导致自身的学习方法,个人天赋有所区别,所以个人的学习能力有强有弱,质量各不相同。
因此,实际教学的时候,教师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实现教学理念的创新发展,深度贯穿落实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分层教学的提出,要求教师在多元化的教学体系中,将化学知识巧妙融合于学生的内心深处,实现分阶段的教学模式,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自我发展的能力都能有所提升。
例如在“离子反应”的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实际的教学特点,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级别,按照级别的不同,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模式。
对于部分基础比较弱的学生,教师采用强化类的知识教学,等到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概念后,引导他们完成简单的化学习题,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而对于化学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而言,教师重点培养他们的化学思维,联系复合解反应、氧化反应等形式,认识离子的基本性质。
从实际的教学效果而言,通过教师的合理指导,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升,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发展。
二、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教学活动,倡导以实践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将学习方法转变为科学探究的一种有效举措。
高中化学(苏教版)教材分析及教学策略
体现三维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倡导多元的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创新意识)
面向全体学生 (倡导通过多次学习,螺旋上升,逐步达成目标)
重视学科素养
中学化学课程体系
义务教育化 学
丰富、发展 提高、深化
高中必修化 学
主题部分的 提高、深化
高中选修化 学
新的中学化学课程体系是三个连续的、不断深化 发展的阶段:
2、化学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主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主题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主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化学反应与化学能与电能转化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溶液酸碱性 盐类的水解
沉淀溶解平衡
化学反应的速率 化学反应的方向 和限度 化学平衡的移动
高中化学(苏教版)教材解析及教学策略
白建生 2014年7月
新课程化学教材(江苏版)解析
(一)、概述 (二)、化学必修(1)及选修化学(4)
内容分析 (三)、深度解析化学必修(1)专题1
新课程化学教材(江苏版)解析 (一)、概述
新课改方案特点
一个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 两个关注――关注过程,关注终身发展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个特点――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
生成水
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应 该是生成沉淀、放出气
体或生成弱电解质。
(由于离子反应也可以 达到化学平衡而不趋于 完成,所以生成的沉淀 和弱电解质可以不是难 溶或难电离的物质。)
处理必修与选修模块的衔接
1、正确把握必修和选修的分层要求和递进关系; 2、在必修教学中结合教材帮助学生形成初步认识; 3、在选修教学中整合教材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教材分析
基 1.重视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本 2.反映化学与科学、技术及社会实
线
际的密切联系
索
3.体现化学学科的思想、观念及研 究方法
各模块都根据构成内容的基本线索,选择、 安排具体内容人教,版高构中化建学教教材教材材分体析系。
相互关联、相对独立的内容体系
模块间的关联结构: 课程标准呈现的框架结构关联 教科书呈现内容结构关联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教材分析
例:化学反应与能量
初中
必修
选修
化学反应伴随着 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能量 变化的原因
能量变化的量 (反应热)
化学键
化学能与其他能 可以相互转化
化学能转化为电 能的关健
相互转化的原理 (电能转化学能)
化学能可以充分 利用
氧化还原反应
生活中能量转化 的应用、电池
电池的应用及工 作原理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教材分析
教材呈现栏目说明
• 发挥栏目的教育教学功能 • 栏目的数量适当,保证文字量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教材分析
• 栏目名称直观切题
化学实验
加强化学实验
教材呈现根据课程标准,不严格区分演 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教学中可根据实验内 容和各校的不同条件,进行安排
•提倡教师指导下学生多动手实验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教材分原析 电池原理
例:有机化合物
必修
甲烷、乙烯 苯
选修
烃和卤代烃
乙醇、乙酸
烃的含氧衍生物
糖类、油脂、蛋白质
生命中的基础 有机化学物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教材分析
脂肪烃
芳香烃
卤代烃
醇酚 醛 羧酸
有机合成
油脂 糖类 蛋白质 核酸
高中化学《新课标》解析
高中化学《新课标》解析前言《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是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指导文件,旨在明确高中化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建议等。
本文将详细解析《新课标》的主要内容,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参考。
一、课程理念《新课标》强调高中化学课程应遵循以下理念:1. 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2. 科学素养:强调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培养其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 重视学科交叉:强调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课程目标《新课标》明确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为:1. 知识与技能:掌握化学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其科学素养。
三、课程内容《新课标》将高中化学课程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 必修模块:包括化学必修1和化学必修2,主要介绍化学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选择性必修模块:包括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等,涵盖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等领域。
3. 选修课程:包括化学实验、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等,注重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建议《新课标》针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以下建议: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2. 强化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合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4. 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化学竞赛、研究性学习等,提高其学科素养。
5.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评价与检测《新课标》强调高中化学课程评价应注重以下方面: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全面评价其知识、能力、素质。
最新高一化学教学计划教材分析优秀5篇
最新高一化学教学计划教材分析优秀5篇高一化学教学计划教材分析篇一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化学教学任务,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本学期需要完成高中化学必修二的教学任务。
为了能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必修一的内容,特制订一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积极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为中心,结合学生现状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狠抓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率。
二、具体工作和措施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加强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研究新课标,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2.转变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3.改变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课质量、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与要求,可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
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尽可能做到每节课后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
4.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集体备课,教案和学案基本统一。
每一节课都有一个主备,然后集体讨论,补充完善。
备课组要做到资源共享。
作业在完成课本上的习题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完成补充习题。
5.完成教材中必要的实验探究和演示、学生实验,并适当补充部分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三、课程的实施与操作1.备课要求对于化学概念、知识与技能的备课,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同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基础来确定重难点,找出突破难点的方法,螺旋上升地安排核心化学概念、知识与技能的内容。
突出促进学生、教师的发展,体现学科特点、教师特色,备课思路过程要有特色。
2.授课要求⑴应重视新知识的引入,新知识的引入是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的过程。
高中化学新教材体系及高三教材分析
高中化学新教材体系及高三教材分析一、高中教材体系贯穿新教材知识体系的主线是物质结构及化学反应和能量。
从总体情况来看,第一册和第二册(必 + 选)的内容安排体现了经典的化学学科知识体系:无机物在前,以化学反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作为框架;有机物在后,以官能团为框架。
其中理论知识和元素化合物穿插编排,化学计算与有关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密切配合。
第三册的内容采取了单元的结构体系,在前两册的基础上,以单元的形式介绍一些难度较大的、结构相对独立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具体安排如下:注:括号内的数字为该章教材的节数二、关于高三教材1 、高三内容的教学,按照大纲的课程安排,共计 78 课时。
其中新课内容约 40 课时就能完成,其余时间供复习和机动使用。
2 、高三教材分成三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前三个单元,以理论知识为主,内容侧重在与物质结构、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分散系(主要是胶体)等相应的理论知识,第二部分是第四、五单元,侧重知识的应用,除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外,主要涉及化学工业生产知识;第三部分是后两个单元,以实验为中心,主要侧重实验方案的设计、物质的检验等涉及思路、方法的知识。
3 、关于各单元内容的简介:4 、内容特点从上表内容看,高三化学的内容,大部分与高一、高二的知识密切相关。
从学科知识的角度上看,多为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拓宽加深化以及需对知识进行应用的内容,如晶体的结构和类型、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硫酸工业等;另外为一些在启发学生思维、训练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内容,如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有关化学工业生产的一些知识。
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根据大纲的要求,充分考虑了高一、高二已有的知识基础,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在介绍新知识的同时,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5 、各单元内容的取材与编排第一单元两节内容:第一节为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第二节为金属晶体。
这部分内容与高一物质结构、化学键等内容有密切联系。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改革
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改革【摘要】在新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实施多年的新课改,使得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本文阐述了以往化学教学改革中的经验与不足,并对化学改革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化学教学;教学改革高中化学教学改革过程中,在师资的利用、教师学生双方课业负担的减轻、选课指导等方面都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但与此同时,在教材编选、使用、学生学习方式等细节上,仍然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高中化学改革存在的经验和问题1.可资借鉴的经验(1)挖掘教师潜力、做闲置教师资源的岗前培训;减少每周课时数量;加大模块教学时间;优化课程安排方案,解决师资不足问题。
(2)强化集体备课;使教学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减少每名教师备课工作量,各管一片;完善教学工作的奖惩条例。
(3)根据学生作业类型,从合作性、层次性、创新性等角度出发,对学生练习的时间、难度以及数量进行把握。
在作业设计上体现出教学改革的理念与目标,把化学作业变成集主体性、开放性和多元性为一体的新型学习方式。
(4)深刻理解课标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根据核心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探究.选择适应个体需要、适应时间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5)在学生的管理上,开办化学教学改革指导讲座,帮助学生及教师了解新课程的理念;开办学法讲座,帮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加强模块教学设计,使学生明确模块教学的目的。
2.当前存在的问题(1)因为时间上的原因,新编教材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一些失误,有些知识表述不够准确;因为沟通不够,即使是同一版本的教材,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点衔接不流畅。
若同一年级各学科选用不同出版社的教材,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2)新课改的大环境之下,教材的各类丰富,学校对于教材选择的机会增加,但是,选择教材的往往不是在一线任教的老师,而是各区各校领导与教研人员,时间紧,任务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对所有教材一一分析阅读,导致一定的盲目性。
(3)面对新课程标准,面对教材与教学要求的不同,很多教师难以适应。
新课标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略析
与传统教材相比,人教版化学新教材在教材内容和教材编排体系上都有较大改进,加入了大量的实验探究以及化学科学前沿知识,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大大提高动手能力;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贯穿化学学科前沿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知道学习的目的,树立远大目标。
人教版新教材是一套具有时代气息的教科书,其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及创新的教学设计,使其传统的学科知识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它的内容编写完全符合现代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经验,使抽象的学科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另外,其内容上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的编写方法也使得现代高中生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愉快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人教版新教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新教材突出课堂实验探究人教版新教材与传统的高中化学教材相比,一改以前的传统演示实验为课堂实验探究,在传统教材的基础上,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①实验更富探究性:例如,在新教材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中,关于乙炔的制取及性质实验,传统教材中只做了简单描述,没有插图,学生观看老师的演示实验,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得到极大的发挥,而新教材中,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将其改为实验探究,给出实验装置图,在药品的用量和配制上留有较大的空间给学生思考,并增加除去杂质的装置,更贴近生产生活实践,使学生的实验设计思维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又如“原电池原理”的科学探究:给学生提供了所需要的实验用品,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较肤浅的电学知识,从实验用品中选出适当的材料、用品,独立设计一个原电池,画出设计的装置图,并填写设计的实验报告。
学生通过对原电池的设计,不仅对刚学得的原电池原理、电极反应以及原电池形成条件等加深了理解,而且把理论同实践密切地联系起来,特别是学生看到自己设计的电池还真的能发出电来,学习兴趣顿时高涨起来,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成功的愉悦,学习效果十分明显。
②实验更富趣味性:金属铝表面易形成致密的保护膜(氧化铝),铝箔在酒精灯加热下熔化的实验,使学生亲眼看到熔化的液态铝不能滴下,真实看到了氧化膜的保护作用,感到既好奇、又亲切,效果极好;通过对碱金属及锶、钡等金属化合物的焰色反应,加上教材中利用焰色反应制成节日烟花燃放的彩图,交相辉映,使学生兴趣倍增,对焰色反应等知识的印象极为深刻,终身难忘,这些趣味性实验,使学生感到学习化学离他们更近了,体验到化学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学得更容易,理解更深刻,教学效果显著。
浅谈人教版新课程高中化学必修的教材分析和施教....ppt
3.内容结构
本章以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和线索, 结合基本概念等化学基础知识。将实验方法、 实验技能与化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
全章分两节内容,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初中化 学实验“粗盐的提纯”, 复习过滤和蒸发,对于 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 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习拓宽的基础 上再介绍一种新的方法──萃取。这一节还结合 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 新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
2.通过复习粗盐提纯方法,提高学生 进行完整实验的能力
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初级中学,有的 学校实验条件良好,有的学校实验条 件可能比较差,因此学生的实验水平 参差不齐。通过粗盐提纯这一涉及基 本操作比较多的典型实验,复习实验 原理和步骤,使学生掌握溶解、过滤、 蒸发等基本操作。
3.尽量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实验 技能
【实验1-1】
安排一节课复习粗盐的提纯。实验前教师先准 备好学生的实验报告,格式参考: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实验药品与装置→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结果处理,把教材中的操作步骤和实验现 象作为实验报告内容。报告中可用讨论形式复 习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要点。
《化学1》突出化学以 实验为基础的特点, 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 系统地复习和学习基 本的化学反应、元素 化合物基本知识、巩 固化学实验基本技能, 重视科学方法与科学 精神的实践与培养。
高中化学必修1教材分析 及教课标要求 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 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 2.通过粗盐提纯实验,进一步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 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练习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 并通过实验中杂质离子的检验与除杂质方法的讨论,加深 对提纯操作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3.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与物质 质量的关系。 4.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 的配制方法和应用。 5.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 究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摘要:新课改后的高中化学教学从教材到课程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对高中化学教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正确理解课程改革理念,在教学中把握改版后的高中化学教材的特点,熟悉课程结构,这些都是高中化学教师面临的新的挑战。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新教材;变革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71-01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动获取化学课程新教材上的有关知识。
新课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对学生做出科学合理的、多元化的学习评价。
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最终实现高中化学新课改规定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高中化学中的新课改理念高中化学新课改的教学理论是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意义建构不是依靠老师的传授而获得的,而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依靠教材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获得的,这里包含了三个方面需要关注:1.1 课程实施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强调师生之间的对话、互动和合作。
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合作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像是在“填鸭”。
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在座位上马不停蹄的记笔记,一堂课下来感觉都很累,但学习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学生们记了很多化学方程式,但其实并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来的。
一些化学实验中的反映现象更是死记硬背不理解。
1.2 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应该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其独特的课堂体验。
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意见,与教师进行良性互动,从而营造出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
1.3 学习方式的变革:自主 - 合作 - 探究式新课程强调的学习方式,最终形成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
高中化学教材分析
高中化学教材分析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教材特点分析摘要:高中化学新课程经过科学实验系统的多次重复,不断的摸索检验,进行逐步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的一套规范并且行之有效的课本教程,具有相对权威性。
高中教学既体现化学教学的基本特征,又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更符合高中化学教学实际。
但在目前的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人教版教材存在一些瑕疵。
本文通过对人教版教材特点的分析、教材安排特点及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不足加以讨论。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材、特点、不足、研究意义一、研究高中化学意义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粒子和创造粒子。
化学神奇之处在于,它通过探索那些肉眼看不见的粒子,如原子、分子的特征和行为,将人们从宏观世界带入到了神秘的微观世界,解释了前人仅从宏观世界或者经验得到的很多现象,并指导人们合理创造新物质,引导着人们来认识整个物质世界。
化学又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联系,对我们的生活、生产及科技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同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研究主要用的是实验方法,所以,研究化学离不开实验。
掌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化学实验所必须的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二、人教版高中化学新课程教材的特点1.全套教材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
必修一、必修二选修一--化学与生活选修二--化学与技术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选修六--实验化学2.教材特点(1)强调基础性和选择性。
必修一和必修二是高中化学的基础,内容广泛,但知识浅近,更加强调和凸起基础性,所以体系的构建从基础动身,凸起基础知识的作用。
基础性体目前必修课程是高中化学课程为全体学生打下共同基础,首先为全体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素养打下基础,同时还要为选修课程和其他相干文科课程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
必修课程的基础性不仅表目前知识技能和进程方法方面,还表目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从三维方针相融合的角度动身,形成知识体系,着眼于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身研究能力的培养,它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研究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后续课程的研究。
教学改革视域下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教学改革视域下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摘要:从教学改革的角度看,对人教版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内容进行创新,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验创新精神的培养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分析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并提供相关教学建议,使教师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才能。
新教材的使用要求每位教师都要非常熟悉教材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知识,透彻理解教材;尤其要重视新教材相对于旧教材的细微变化,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更好地应用于教学。
本文将从教材设计和章节内容调整的角度对高中化学新老教材的差异进行简要说明。
关键词:教学改革;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分析;教学建议一、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分析在教学改革视域下的高中化学教材体系中,高中一年级完成化学基础知识,即一年内完成高中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实验、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基本有机化学的学习。
基本完成了高中化学框架的构建,为深入学习拓展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具体来说,如果只看目录,我们会发现,我们虽然已经将学过的知识点也或多或少的进行“扩展”。
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变化是课程结构的变化。
学生的科学素养应该得到最基本的发展,但进入高中后,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对学科的特长和对某种学科的潜能,获得不同方向的科学素养的多元化发展。
基于这种基本的课程理念,高中的化学教材课程设置在化学学科中建立了整体性的学习结构,高中化学学科实际上也是高中学习领域中,对基本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门基础性知识学科。
二、教材章节内容调整的教学建议在新课程背景下,有必要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旧的教学模式。
特别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必要引导学生形成独立的基本学习观念,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
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使学生了解化学与其他学科的时间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
化学的基本概念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也不是化学知识的简单结合。
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2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课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课教学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新教材的特点教材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系统的反映了课程内容,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重要载体。
当今知识的更新速度之快远远超过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作为知识、技能的载体——教材也必然的不断向前发展、更新换代,教材的更新是发展经济、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体系,体现了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一、新教材力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在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没有下结论,要让学生自己通过分析图表、总结规律或通过实验去探究发现。
如在学习核外电子排布时,教材只给出了“1—18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和“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二张表,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二、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对心理学的研究和探索,化学教学与其他学科有共性但同时也有自己的特点。
教师只有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才能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积极的课堂气氛,实现更加高效的教学效果。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在化学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实验不仅是一种为学生提供感性知识的直观手段,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和兴趣,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态度。
我国课程改革认真分析了化学课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重新审定化学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堂内容及教学评价等方面。
三、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中学化学教学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作为化学教学系统的子系统之一的实验教学应不断丰富其功能。
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它是促进学生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性的一种重要内在动力,具有较强的动机功能。
学生通过感知教师演示实验的现象和观察各种实验仪器、装置而产生直觉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材分析
高中新课程实验于2004年启动,湖南省于2007年加入新课改行列;我校也将于2012年全面进入课改程序。
新课改启动的标志就是新教材的使用。
新一轮课改正是从适应时代的需要出发,对化学教材大幅地进行改编,新教材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了一个新挑战,要求教师必须以一个全新的观念去审视新教材,本人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也有过思考,通过学习、实践和研究,加深了对新教材的认识和理解,现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新教材的课程结构特点
本次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就是课程结构的变化。
所有的学生都要学化学,而不同的学生可以学不同的化学。
所有的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都要有最基本的发展,但是在进入高中之后,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个性、特长、潜质在科学素养发展方面获得不同的发展。
基于这样一种基本的课程理念,高中课程在化学学科方面设置了这样一种课程结构:从整体上看它实际上是八大学习领域当中的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跟其他学科一样化学课程也分成了必修和选修两个层次,因而体现出它的层次性;另外在课程结构改革方面还体现出了多样性,其表现为高中化学课程设置了八个模块,它们分别是必修1、必修2,这是两个必修模块,然后六个选修模块分别是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实验化学。
1、两个层次——必修和选修层次。
必修内容是全体学生都要学的,两个模块是严格按照从必修1到必修2的顺,
序依序开设。
六个选修模块在理论上是并行的,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顺序问题,它们都是跟着化学必修2走。
除此之外对于选修模块我们要关注它设计取向的不同,大体上可分成两大取向。
一个是学术性取向,包括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这三大化学核心研究领域。
另一类称为应用性取向,包括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实验化学。
每一个模块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都有独特的价值,同时也构成了整个高中化学的课程体系,它们是一个整体。
2、学分管理。
学生具有选择性,不同的学生可以学习不同的模块,学习的模块数也可
以不一样。
高中化学课程方案的学分分为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两部分,必修有六个学分,其中四个是由化学必修1、化学必修2来完成,还有两个必修学分是要求学生在六个选修模块当中任意选修一个模块而获得。
选修学分不是统一规定的,是指在完成了六个必修学分之后,鼓励学生多学选修模块。
为了减轻学生负担,选修学分还有一个高线限制,高考并不是把所有的选修模块都作为必考内容考。
课程标准提出关于高考,将来学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多考一点,学一
般理论课倾向的学生至少要考四个模块,对于文科倾向的学生则要取决于所在省的高考方案,至少要修满六个学分才能获准高中毕业。
二、新教材的微观结构特点
1、从形式上看:增设了许多插图,编入了趣味性小故事,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生动活泼。
2、从内容上讲:新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了学科教学与日常生活、现代科技和生产劳动等方面的联系,注重反映学科发展及新的科技成果,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阅读性内容和选学资料。
“家庭小实验”更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3、从观念上说:新教材融进了大量的新知识,甚至有些知识对教师和学生来讲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像: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氨前景展望等。
设置了较多的讨论和生活观察题目,从中折射出新的知识、学习观和教学观。
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切实承担起引导、启发、点拔、评价的责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树立良好的学习观。
三、新教材的内容安排特点
相对于旧教材,新教材在内容安排方面也体现出很多方面的优势。
一是教材中介绍了许多新材料、新能源、环境科学、卫生和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第一遍看新教材时的感觉是教材的内容已被改得面目全非,同时产生一种新鲜感。
二是新教材在增加一些内容的基础上也删去了一些内容,比如说考虑到实用性把第一册中的“硫酸的工业制法”删去了。
由此我想到教材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变化,新教材做到了这一点。
三是新教材比旧教材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比如“物质的量”比旧教材的安排就合理的多,它以“物质的量”为标题,提出摩尔是它的单位,并与学过的国际单位制(SI)的七个基本物理量相联系,从而使学生对物质的量有更深一步的认知,这种教材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是讨论题的增加,第一册中就有41道讨论题。
“讨论”题的设置能够促进学生化学语言和认识水平的发展,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与此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应当好“讨论”的导演,因势利导的引导学生得到最优化的答案,纠正学生欠科学性和条理性的表述,所以在学生讨论中教师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包办代替,要充分利用教材,不时的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启发,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精神作为主要任务,师生共同创造讨论的气氛。
五是各种物理量单位的符号、物质状态符号都更加规范化,更加趋于国际标准化,书后还附有本册部分中英文名词对照表。
新教材有利于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尤其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给了教师一个充分展现才华的机会。
新教材的使用要求每一个老师都要对教材的内容非常熟悉,并在此基础上挖掘更深一层次的知识,要吃透教材;特别对于新教材较之旧教材的改变之处哪怕是细微的,都必须高度重视,以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更好地应用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