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方法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摘要: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同时也是高考的必考科目,学好化学非常重要。当前高中教师教学过程中只为应试,盲目灌输的知识,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效率急剧下降。本文针对高中化学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力求找出适合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提出,为中国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新鲜的血液和契机。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纷纷采取了相关措施,以顺应时代的要求和新课标的思想内涵。然而,高中化学课堂依然存在很多的弊端和漏洞。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高中化学教学的方法。

一、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说明学习结果,在教学活动之前,师生双方都应明确教学目标,以使教学、学习活动有的放矢。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学策略的制定和教学媒体的选择,同时也为教学评价提供了依据。教学目标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学习更好的但有区别的教学内容,使不同的学生的各种学习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而且在课堂教学中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把握好教材的广度和深度,不能随意扩展。例如高中化学必修模块中的有

机部分突出了基础知识,强化了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等方面的联系,而对于这些知识更深层次的研究应留在选修模块中,否则会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

和谐的师生关系来自于教师热爱学生的真诚,以“爱”感人,以“爱”化人。可以这样说,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管理;没有爱,也说不上什么成功的管理方法;没有爱,也不会有良好的教育成果;没有爱,更谈不上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打交道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了解每一个学生,从了解学生个体出发,以“熟悉”形象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多方面的指导和关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教师丰厚、广博的知识和修养,方能以“博”服人,以“德”育人。因此,教师的施教能力,德能并举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的年龄与学生的年龄有差距,这往往成了师生沟通的一道障碍,如果我们教师能打破年龄障碍,就可以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感情融合,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

教学有效性,就是通过学生的有效学习、自主学习来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无论是从学生的心理特点还是从教材的编写风格角度,都需要教师运用兴趣化的教学策略。兴趣化的教学策略可以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思维。

高中化学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营造竞争的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化学方程式背默比赛,举办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实验、化学晚会、化学展览会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是有用的,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精心设计提问内容,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它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也是师生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切入点。课堂教学中恰当的提问,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设计出具有启发性的层层递进式的提问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跳一跳摘得到果子”,使他们处于不断的积极思维状态,向“最近心理发展区”前进。

另外,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还要注意被提问对象的学习能力差异,设计各种层次的教学问题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注意避免成绩较差的同学因回答不出难题而产生自卑感,还要注意及时鼓励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产生的“思维火花”,为学生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五、突出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另一方面就是开展探究式学习,它是高中学生学习方式的一项重大改革。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一系列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和落脚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做实验示范,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新课程理念下的实验,是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去探究。要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设计,不断改进实验方案,多动手,多进行操作,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例如,在学习钠与水反应产物的判定时,过去靠教师讲实验,教学效果很差。新课改后,我让学生自己选择试剂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实现了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向探究式的转变,培养了良好的科学素养。

六、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

学生主动发问,比教师设疑、学生解惑更有意义,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飞跃,是积极思维的结果。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设疑并处理好“问”与“教”的关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要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在化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具体化为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二是着重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方法的

训练。

提高新课程教学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合理选用教学策略,在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的过程中逐步完成,教师只有主动适应时代的需要,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洪流之中,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瞿正东.探究性实验——成就高中化学课堂高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2010,(2).

[3]郅武强.浅谈高效课堂中导学案的编写与实施效果[j].学周刊,2011(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