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的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六课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六课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六课知识点1. 繁盛一时的隋朝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这杨坚可不得了呢,就像个厉害的开拓者,一下子就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隋朝的统一: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这时候的隋朝就像个大拼图,把分散的小块都拼到了一起,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隋朝经济的发展:隋文帝时,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这些措施就像给隋朝的经济打了一针强心剂,让经济发展得更快了。

隋炀帝时,开通大运河。

这大运河可是个超级大工程啊,它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大运河的开通有好多好处呢,它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就像一条大纽带把南北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2. “贞观之治”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像个接力赛选手,接过了隋朝之后的发展接力棒。

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

他知道隋朝怎么失败的,所以就想办法避免那些错误。

虚心纳谏。

他身边有个很有名的谏臣叫魏征,魏征经常给唐太宗提意见,唐太宗也能虚心接受,这就像有个好的军师在身边,随时提醒他。

任用贤能。

他任用了好多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国家。

在他的治理下,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

这个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3. 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可打破了男性统治的传统呢。

武则天的统治:她在位期间,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这就像在朝廷里进行了一场大扫除,把那些不听话的、捣乱的都清理出去了。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这让更多有才能的人有机会进入官场,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只要有本事就行。

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她就像一个过渡的桥梁,连接着唐朝不同的繁荣阶段。

4. 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开元”。

他很有作为呢。

任用贤能,比如姚崇、宋璟等。

高中历史必修一高考重要知识点归纳第6课

高中历史必修一高考重要知识点归纳第6课

内容 主法体系形成
时间 内容 作用 有伸缩和不确定,对贵族有利 公元前6 习惯法 世纪 公元前5 成文法:《十二 世纪中 铜表法》 罗马共 公民法 和国时 期 公元3 万民法 世纪 (帝国) 公元6 《民法大全》 世纪
一定程度限制贵族特权,保护平 民利益 仅限于罗马公民
损害平民利益.
公民法
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 调整罗马公民之间关系的罗马法 律,被称为公民法。
范围 罗马公民 内容 侧重于国家事务和 法律程序方面。
万民法
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 公民法逐渐演变为普遍适用于 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 法律,即“万民法”。
范围 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
(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罗马法体系形成
二、维系统治,影响后世
1、性质: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法律。 2、核心内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3、对罗马作用: ①稳定了社会秩序; ②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③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统治。
4、对后世影响: ①为新生资产阶级提供了理论武器和思想 渊沿。 ②奠定了近代欧美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各 国立法的范本。 ③对中国等亚洲国家的立法也产生深刻影 响。 5、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体现奴隶主意 志。
第六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罗马法的发展演变
什么是罗马法
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 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
●时间概念:相当于中国
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
1.习惯法
①存在背景: 罗马共和国早期…… ②含义: 人们接受并默认为社会生活
中相互关系的行为规则。
③特征:没有固定的
成文形式。
④弊端? 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

第六课做守法的公民知识点

第六课做守法的公民知识点

第六课做守法的公民一、认识依法治国1、依法治国的提出:1997年、十五大,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正式写入宪法。

2、依法治国的含义: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3、依法治国的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4、为什么要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依法治国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2)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4)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才能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从根本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5、德治和法治的关系如何?(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3)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因此,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6、怎样实施依法治国?(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

(2)实行依法治国,国家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司法机关必须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3)任何公民都要树立法制观念、学法、懂法、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违法行为都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追究。

7、市场经济本质上法制经济。

(法律是道德的保障,道德是法律的基础)二、树立法治观念1、为什么公民要树立法治观念?2、怎样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3、当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怎么办?4、未成年人认真学法的原因。

5、2011年起,我国实施“六五”普法,把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作为重中之重。

七年级下册政治第6课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政治第6课知识点

第六课“我”和“我们”1.集体的含义。

集体是人们联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

2. 如何理解集体的联结度?<1>一般来说,集体的联结度越高,个体感知到的集体温暖就越多。

<2>集体的联结度通常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①成员间相互关联的程度②集体对成员的重要性③成员间相互交流的频率④成员对共同目标的共识程度⑤成员间的默契程度⑥集体存在的时间长短3.集体的温暖体现在哪里?(为什么要过集体生活?)①我们每个人都有过集体生活的情感需要。

②在集体中,我们希望被认可和接纳,得到尊重和理解,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作为集体的一员,我们也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彼此传递关爱和温暖。

③集体取得荣誉、受到表彰或奖励时,我们可以体验到集体荣誉感。

这种荣誉感令我们骄傲、自豪,给我们温暖和力量,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4. 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5.集体力量与个人力量的关系(重点识记)①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大;②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强大的合力。

借助这种合力,我们得以完成许多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事情。

6.集体力量对个人的影响/集体力量的作用(重点识记)①集体的力量是强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

②个人在集体生活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与集体要求相一致的态度和行为。

③集体有助于我们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也有助于我们学习他人的经验,扩大视野,获得成长。

7.怎样认识集体的力量?如何理解“团结就是力量”?(4+5+6)(重点识记)<1>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集体的力量来源)<2>①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大;②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强大的合力。

借助这种合力,我们得以完成许多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事情。

(集体力量与个人力量的关系)<3>①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蝙蝠和雷达》知识点+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蝙蝠和雷达》知识点+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蝙蝠和雷达》知识点+课文讲解一、我会写达dá(到达、达成、通达)蚊wén(蚊子、蚊香、蚊帐)即jí(即使、即刻、即日)科kē(科学、科技、科目)横héng(纵横、横行霸道、横冲直撞)竖shù(竖起、横竖、竖立)绳shéng(绳索、缆绳、跳绳)系jì(系上、系扣、系鞋带)蝇yíng(苍蝇、蝇子、果蝇)证zhèng(证明、证据、证人)研yán(研究、钻研、研读)究jiū(究竟、终究、深究)驾jià(驾驶、驾车、驾临)驶shǐ(驶向、驶入、行驶)二、我会认蝙biān(蝙蝠)蝠fú(黑蝙蝠)启qǐ(启发、启示、启蒙)锐ruì(锐角、锐利、精锐)铛dāng(铃铛、铛铛、锒铛入狱)障zhàng(障碍、故障、一叶障目)荧yíng(荧屏、荧光、萤火虫)屏píng(屏障、屏幕、屏风)三、多音字系jì(系鞋带)xì(关系)行xíng(飞行)háng(银行)四、近义词启示一一启发灵巧一一灵活敏锐一一敏捷研究一一探究模仿一一仿照秘密一一奥秘五、反义词清楚一一模糊灵巧一一笨拙敏锐一一迟钝安全一一危险秘密一一公开横七竖八一一整整齐齐六、理解词语启示:通过启发提示而领悟的道理。

漆黑:非常黑;很暗。

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

探路:事先探察道路情况。

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

超声波:超过人能听到的最高频(20000赫)的声波。

七、句子解析1.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关联词“即使……也……”看出蝙蝠夜间飞行动作敏捷,本领高超。

2.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个反问句引出了下文,激发了我们的阅读兴趣。

3.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

高三上册语文第六课《逍遥游》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高三上册语文第六课《逍遥游》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得的样⼦,“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由⾃在地活动。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三上册语⽂第六课《逍遥游》课⽂原⽂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不知其⼏千⾥也。

化⽽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千⾥也,怒⽽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鹏之徙于南冥也,⽔击三千⾥,抟扶摇⽽上者九万⾥,去以六⽉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邪?其远⽽⽆所⾄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之积也不厚,则其负⼤⾈也⽆⼒。

覆杯⽔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置杯焉则胶,⽔浅⽽⾈⼤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翼也⽆⼒。

故九万⾥,则风斯在下矣,⾯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莫之夭阏者,⽽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我决起⽽飞,抢榆枋⽽⽌,时则不⾄,⽽控于地⽽已矣,奚以之九万⾥⽽南为?”适莽苍者,三餐⽽反,腹犹果然;适百⾥者宿舂粮,适千⾥者,三⽉聚粮。

之⼆⾍⼜何知? ⼩知不及⼤知,⼩年不及⼤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上占有⼤椿者,以⼋千岁为春,⼋千岁为秋。

⽽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匹之。

不亦悲平!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数千⾥,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

背若泰⼭,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上者九万⾥,绝云⽓,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鹅笑之⽈:'彼且奚适也?我腾跃⽽上,不过数仞⽽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也。

⾯彼且奚适也?’”此⼩⼤之辩也。

故夫知效⼀官,⾏⽐⼀乡,德合⼀君⽽征⼀国者,其⾃视也,亦若此矣。

⽽宋荣⼦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不加劝,举世⽽⾮之⽽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第六课《兼爱》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第六课《兼爱》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第六课《兼爱》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1.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第六课《兼爱》课文原文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

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

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也天下之所谓乱也。

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

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亦然。

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身,故贼人身以利其身。

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

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

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

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2.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第六课《兼爱》教案【素养目标】1.了解墨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墨子》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中所涉及的典型实词、虚词和句式知识。

九上道德与法治第6课必考知识点梳理

九上道德与法治第6课必考知识点梳理

九上道德与法治第6课必考知识点梳理九上道德与法治第6课必考知识点梳理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1. 为什么要重视人口问题?(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2)人口问题加重了资和环境的压力,带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2.我国的人口现状及特点(1)人口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重要国情)(2)特点: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其他特点: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

3.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原因及取得的成效(1)原因: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2)成效: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进步。

4.生育政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1)生育政策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2)2016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子女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实行全面二孩政策的意义)5.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导致人口结构不合理、造成青壮年劳动力短缺、造成国家医疗及养老成本增加、加重了子女的经济负担、影响经济社会长远发展。

6.应对人口老龄化,我们应该怎么做?(1)国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养老保险制度;创新养老模式,将家庭养老模式与社会养老模式结合起。

(2)社会:宣传和弘扬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营造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

(3)子女:孝敬父母,成年子女要自觉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4)老年人:积极增加养老储蓄;坚持锻炼身体,减轻子女的负担。

7.我国面临的资环境危机:资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预习及课文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预习及课文知识点

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课文知识点及同步练习目录知识点 (2)1.生字组词: (2)2.多音字: (2)3.形近字: (3)4.词语解释: (3)5.反义词: (4)6.近义词: (4)7.课文主题思想 (4)8.课内问题: (5)9.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6)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把敌人引上狼牙山峰顶,顽强歼敌,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位战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知识点1.生字组词:寇:穷寇敌寇贼寇草寇视若寇仇冀:冀州希冀冀求冀图冀望批:大批批发批准批评批改副:副职副手副本副业全副武装榴:石榴榴裢榴弹炮手榴弹抡:抡锤抡拳抡刀抡起抡胳膊贯:连贯贯通横贯贯穿全神贯注棋:象棋围棋下棋举棋不定星罗棋布悬:悬挂倒悬悬案悬崖勒马悬灯结彩沸:沸腾沸水沸点滚沸人声鼎沸涧:深涧溪涧山涧石涧涧流雹:雹子冰雹雹灾叽:叽咕叽叽喳喳叽叽歪歪叽里呱啦屹:屹立屹然不动悦:喜悦愉悦悦耳和颜悦色赏心悦目屈:屈服屈辱受屈宁死不屈威武不屈2.多音字:绷:běng(绷着脸)bēng(绷带)横:héng(横行霸道)hèng(蛮横)3.形近字:寇(敌寇)冠(冠军)副(一副手套)幅(一幅画)榴(石榴)溜(留走)4.词语解释:沉着:镇静;不慌不忙。

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造句:他全神贯注地盯着赛场上的体操运动员,留心他们的每一个动作。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

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或傲视他人。

粉身碎骨:身体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生)。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造句: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造句:站在长城上眺望,我仿佛能看到一幅幅悲壮的历史画面。

昂首挺胸:仰起头,挺直胸脯。

形容斗志高昂,无所畏惧。

造句:小战士毫不畏惧,昂首挺胸地走向敌人。

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4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4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 - 1 -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 5 -第三框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 8 -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1.哲学上的价值(1)内涵:是指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2)特点: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2.人的价值(1)内容①人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但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②一个人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实现了自我的满足,换言之,就是价值的自我实现。

(2)衡量标准①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

②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对某个人或某个集团的贡献,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辨析] 有人认为,人的价值就在于为团体作出的贡献。

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观点的?提示: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团体利益未必与社会和人类利益一致,甚至冲突,为团体作出贡献的人,未必有益于社会和人类。

1.价值(1)指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2)强调客体功能、属性与主体(不一定是人)需要之间的匹配程度。

六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第六课《狼牙山五壮士》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第六课《狼牙山五壮士》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

《狼牙山五壮士》知识点1.生字组词:寇:穷寇敌寇贼寇草寇视若寇仇冀:冀州希冀冀求冀图冀望批:大批批发批准批评批改副:副职副手副本副业全副武装榴:石榴榴裢榴弹炮手榴弹抡:抡锤抡拳抡刀抡起抡胳膊贯:连贯贯通横贯贯穿全神贯注棋:象棋围棋下棋举棋不定星罗棋布悬:悬挂倒悬悬案悬崖勒马悬灯结彩沸:沸腾沸水沸点滚沸人声鼎沸涧:深涧溪涧山涧石涧涧流雹:雹子冰雹雹灾叽:叽咕叽叽喳喳叽叽歪歪叽里呱啦屹:屹立屹然不动悦:喜悦愉悦悦耳和颜悦色赏心悦目屈:屈服屈辱受屈宁死不屈威武不屈2.多音字:绷:běng(绷着脸)bēng(绷带)横:héng(横行霸道)hèng(蛮横)3.形近字:寇(敌寇)冠(冠军)副(一副手套)幅(一幅画)榴(石榴)溜(留走)4.词语解释:沉着:镇静;不慌不忙。

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造句:他全神贯注地盯着赛场上的体操运动员,留心他们的每一个动作。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

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或傲视他人。

粉身碎骨:身体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生)。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造句: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造句:站在长城上眺望,我仿佛能看到一幅幅悲壮的历史画面。

昂首挺胸:仰起头,挺直胸脯。

形容斗志高昂,无所畏惧。

造句:小战士毫不畏惧,昂首挺胸地走向敌人。

坚强不屈:坚毅刚强,不屈不挠。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

本文指五位战士英勇跳崖时嘹亮的口号声响彻天宇。

造句: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是惊天动地的伟业。

气壮山河:形容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

5.反义词:沉着——惊慌崎岖——平坦激动——平静坚强——软弱全神贯注——心不在焉斩钉截铁——犹豫不决6.近义词:英勇——勇敢掩护——保护沉着——从容崎岖——坎坷依托——依靠屹立——耸立豪迈——豪放《狼牙山五壮士》课后练习答案(1)朗读课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怀念母亲》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怀念母亲》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导语】课⽂《怀念母亲》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位是亲⽣母亲,⼀位是祖国母亲怀着“同样崇⾼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思念”,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母亲的内疚,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

原⽂ 我⼀⽣有两个母亲,⼀个是⽣我的母亲,⼀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母,到城⾥去住。

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边待了⼏天,仍然回到城⾥。

在我读⼤学⼆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多岁。

我痛哭了⼏天,⾷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

⼀个缺少母爱的孩⼦,是灵魂不全的⼈。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数⼗年如⼀⽇。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记中摘抄⼏段: 1935年11⽉16⽇ 不久外⾯就⿊起来了。

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

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的屋顶。

⼀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

我的⼼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时,活动起来。

我想到故乡,故乡⾥的⽼朋友,⼼⾥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然⽽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头。

1935年11⽉18⽇ 从好⼏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兴得不得了……但⼉⼦⼀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

她⼜说,晚上还有⼀趟车,说不定他会回来的。

我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此刻才明⽩,全天下的母亲都是⼀样的! 1935年11⽉20⽇ 此刻我真的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

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1935年11⽉28⽇ 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路过窗外。

第 六 课 走进老师 知识要点梳理

第 六 课  走进老师 知识要点梳理

第六课走进老师1、为什么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作用呢?是老师教我们做人的道理,传授给我们知识,把我们从懵懂引向成熟,使我们从无知变得学有所长,领着我们看到了天有多高,地有多广,梦想可以有多大!2、了解老师的特别之处(即个性特点)可以通过平时观察、个人采访、开座谈会以及平时的接触等。

我们的老师都很特别,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

3、学生怎样赞美或称颂老师呢?老师是“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等。

4、了解熟悉老师,才能与老师和谐相处。

思考题:(1)学生为什么害怕(恐惧)老师呢?是对老师的陌生,不了解、理解老师,不熟悉老师,不会与老师和谐相处等。

(2)如何消除对老师的害怕心理(恐惧心理)呢?走进老师,熟悉老师,了解老师,多与老师沟通交流,成为老师的朋友等。

(3)学习生活中,为什么大部分不敢主动与老师交往呢?学生把老师看成是权威,绝对的管理者,自己是服从者,导致学生害怕、恐惧老师,不敢与老师交往等。

(4)学生心目中的理想师生关系是什么呢?民主平等,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成为学生的朋友等。

(5)请你写出一句搞好师生关系的宣传语:走进老师,增进了解,促进和谐,换位思考,主动沟通交流等。

(6)我们应如何看待老师的表演与批评呢?老师的表扬是对我们的肯定,是鼓励,希望我们再接再厉,继续进步。

老师对我们的批评是让我们体验挫折,体验失败。

我们要理解老师,做到不埋怨老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5、老师也是普通人也会有错误。

(1)学习生活中,老师出了错,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方法给老师提个醒呢?①举手,等老师走过来询问时,告诉老师;②写纸条,等老师讲完后,轻轻递给老师;③下课后,到老师办公室告诉老师等。

(2)被老师冤枉、误解了,我们该怎么办?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不埋怨,可以向老师做出解释,理解老师的做法,努力去化解和老师的矛盾,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蝙蝠与雷达》课文预习和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蝙蝠与雷达》课文预习和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

第6课《蝙蝠与雷达》知识点及同步练习目录知识点 (3)01我会写 (3)02我会认 (3)03多音字 (4)04近义词 (4)05反义词 (4)06理解词语 (4)07句子解析 (5)08问题归纳 (6)09课文分段 (8)10课文主题 (8)11教材课后习题 (8)《蝙蝠和雷达》同步习题 (9)课文主题本文主要讲了科学家经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在夜里安全飞行的奥秘,并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安装在飞机上,保证飞机在夜里安全飞行的过程,告诉我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发明创造有所启示。

知识点01我会写达dá(到达、达成、通达)蚊wén(蚊子、蚊香、蚊帐)即jí(即使、即刻、即日)科kē(科学、科技、科目)横héng(纵横、横行霸道、横冲直撞)竖shù(竖起、横竖、竖立)绳shéng(绳索、缆绳、跳绳)系jì(系上、系扣、系鞋带)蝇yíng(苍蝇、蝇子、果蝇)证zhèng(证明、证据、证人)研yán(研究、钻研、研读)究jiū(究竟、终究、深究)驾jià(驾驶、驾车、驾临)驶shǐ(驶向、驶入、行驶)02我会认蝙biān(蝙蝠)蝠fú(黑蝙蝠)启qǐ(启发、启示、启蒙)锐 ruì(锐角、锐利、精锐)铛dāng(铃铛、铛铛、锒铛入狱)障zhàng(障碍、故障、一叶障目)荧yíng(荧屏、荧光、萤火虫)屏píng(屏障、屏幕、屏风)03多音字系jì(系鞋带)xì(关系)行xíng(飞行)háng(银行)04近义词启示一一启发灵巧一一灵活敏锐一一敏捷研究一一探究模仿一一仿照秘密一一奥秘05反义词清楚一一模糊灵巧一一笨拙敏锐一一迟钝安全一一危险秘密一一公开横七竖八一一整整齐齐06理解词语启示:通过启发提示而领悟的道理。

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知识点

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知识点

第六课全球航路的开辟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一)动因1、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阻断了东西方商路——直接原因2、社会因素:“寻金热”(《马可.波罗行纪》的诱导)3、经济根源: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根本原因4、精神动力:希望通过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二)条件1、主观条件: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2、客观条件: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科学地理知识的进步知识扩展:什么是新航路?什么是旧航路?1、旧航路:新航路开辟以前的旧航路主要有三条:(1)从中国或印度出发,到中亚沿里海和黑海到小亚细亚转运至欧洲。

(2)从印度出发,由海路到波斯湾,经两河流域到地中海转运至欧洲。

(3)从中国出发,由海路进红海,然后陆路穿越苏伊士地带进入埃及,再转运欧洲。

2、新航路在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统称为新航路。

二、新航路的开辟(一)概况——「一个中心,两个方向,四个人物」(二)其他航路的开辟(三)影响:(1)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2)欧洲出现“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加速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崩溃(3)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加速世界文明的融合;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4)揭开了殖民掠夺的序幕,给殖民地带来深重灾难,客观上推动了殖民地的社会发展和进步知识拓展:理解“商业革命”“价格革命”“价格革命”: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物价上涨。

“商业革命”;贸易规模扩大。

商品种类增加,贸易中心转移,经营方式变化等知识拓展:郑和下西洋与全球航路的开辟对比研究小结:。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 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 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1、人民是怎样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广大人民通过_______或_______的方式选出,由他们组成__________________,组成机关。

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_____、_______、______等机关,分别行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各项权力。

◆各级______________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

(包括_______人民代表大会和___________人民代表大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国家权力机关。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为什么说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①______________;②;③________;④________,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等都由它来选举或决定;⑤;⑥______。

3、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依法治国(1)依法治国的含义:依照_______和_______的规定管理国家。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_____________(前提),(中心环节),_________________(关键),_____________(必要保证)。

(3)依法治国对一切国家机关的要求:在法治的国家里,一切国家机关,包括、和都必须。

(4)依法治国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要求:☆政府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重要性:政府能否自觉地__________,严格,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______、_______,直接关系到_________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建设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高考考点】
1、实践的概念
2、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3、真理:①真理的含义及客观性②真理的具体性
③真理的条件性④真理和谬误
4、认识过程:①认识的反复性;②认识的无限性;③认识的无限性
【备考点睛】
认识论复习提纲
1、实践的概念(含义+基本形式)
2、实践的特点?
3、为什么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表现?
5、为什么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6、为什么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7、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8、真理的含义及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9、为什么真理是客观的?为什么认识有主体差异性?
10、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原理及方法论?
11、“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理及方法论?
12、认识具有反复性原因?
13、认识论的主要知识点?
14、真理的有关知识?
特别提醒:
⑴理解实践的基本特征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②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它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③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

【提示:】①实践的第一、二个特点并不矛盾,主体的客观性渗透着能动性,意识能动性以客观性为基础。

②夸大客观物质性否定主观能动性,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夸大主观能动性否定客观物质性,会导致唯心主义。

考点2、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另外,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所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主观与客观相联系的活动。

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认识就失去了意义。

【特别提醒】①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就是实践;
②获取知识的途径可以是书本、网络….等间接经验;也可以是实践中得到的直接经验。

[特别提醒]区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根本目的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⑴原理: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⑵方法论要求:
①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②我们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考点3、真理
含义特点解读方法论
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
①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②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内容客
观,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
物及规律;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社会实践
③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能
有一个
承认真理
的客观
性,就应
当坚持
“真理面
前人人平
等”
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
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
谬误
真理与谬
误往往是
相伴而行
的,这要
求要正确
对待谬误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
史的统一
特别提醒: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属于唯物论。

2.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属于认识论。

3.真理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4.真理的系统化、理论化,就是科学理论。

意识、认知、理论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真理和科学理论都是正确的
联系: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误区:①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②实践是适应环境的本能活动。

③实践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④实践是社会性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⑤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⑥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⑦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

⑧真理永远是正确的
考点4、认识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

①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心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②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③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的无限性:认识具有无限性,
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②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③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上升性: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认识不是直线前进,也不是循环运动)
4、方法论: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唯物论的观点?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4)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和条件,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5)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6)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
(7)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