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与运动的关系》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 三、力与运动的关系导学案
导学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三、力与运动的关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主要包括力的作用效果、二力平衡的条件以及力与运动的关系。
力的作用效果将探讨力对物体形状和运动状态的影响;二力平衡的条件将分析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力是如何保持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力与运动的关系将讨论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加速、减速和改变方向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2. 能够运用力的作用效果、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力与运动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动手实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作用效果、二力平衡的条件、力与运动的关系。
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设计与分析,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力与运动关系的深入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力的作用效果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橡皮筋、小车等),二力平衡实验器材(如绳子、板子、小车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橡皮筋、小车等),课堂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用力拉弹簧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弹簧的形变和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引发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的思考。
5.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如何运用力的作用效果、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力与运动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踢足球时要用脚的内侧踢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力的作用效果、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力与运动的关系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拉弓射箭时要用力拉弓等。
六、板书设计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力与运动的关系: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加速、减速和改变方向等。
七、作业设计(1)为什么踢足球时要用脚的内侧踢?(2)为什么拉弓射箭时要用力拉弓?2. 下面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用力拉弹簧,弹簧会变长。
力与运动的关系(教学案)
力与运动的关系(教学案)(一)物体不受力的作用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时候,总保持状态或状态.则若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原来静止的物体会保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继续做。
【点拨】力不是的原因。
【练习】1.一玩具小车在水平桌面上行驶,当它刚离开桌面时,所受的一切外力都消失,那么它将()A.立即停止运动B.沿竖直方向匀速直线运动C.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D.做曲线运动往下掉2.上抛的小球到达最高点时,所受的一切外力都消失,那么它将()A.保持静止B.沿竖直方向匀速直线运动C.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D.做曲线运动往下掉3.使重100N的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需要给它的力是()A.100N B.0N C.大于0N D.大于100N4.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华用60N的力拉着一个木箱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当木箱速度达到3m/s 时,拉着木箱的绳子突然断了,这个木箱在水平面上做运动,木箱此时的速度为。
(填“逐渐变大”或“逐渐变小”或“不变”)。
(二)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或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几个力称作。
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称为。
【点拨】当对物体施加某个力时,如果这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和物体所受其他力的作用效果相抵消,则物体的运动状态。
(填“不变”或“改变”)【练习】1. 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B.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C.物体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方向相反,它们一定是平衡力D.运动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下列受到平衡力的物体是()A.平直公路上加速行驶的汽车 B.正在刹车的汽车C.用细线系住一个小球使其做匀速圆周运动 D.静止在桌面上的粉笔盒。
3.一气球受到竖直方向上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则气球()A.一定静止B.一定匀速向上运动C.可能加速向下运动D.可能匀速向右运动4.起重机的钢丝绳上系着一个重为G的物体,绳子的拉力为F,则().A.物体只有静止时F=G B.物体以0.1m/s匀速上升时F>GC.物体以0.2m/s匀速下降时F<G D.物体水平匀速移动时F=G5.一根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25N,用这根绳子拉着重70N的物体以1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绳子刚好不会断裂,如果物体以5m/s的速度匀速运动时()A.绳子一定会断 B.绳子一定不会断C.绳子可能会断,也可能不断 D.无法判断6.质量为50kg的学生匀速爬上10m高的竖直杆子,则该学生受到的摩擦力是,方向。
《力与运动》 导学案
《力与运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单位,能识别力的作用效果。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知道惯性的概念,能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3、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能判断两个力是否平衡。
4、知道力与运动的关系,会应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力的作用效果、牛顿第一定律和二力平衡的条件。
(2)能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能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难点(1)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2)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过程和方法。
三、知识梳理(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一个力必然涉及两个物体,即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单位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
3、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改变物体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二)牛顿第一定律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器材:斜面、小车、木板、棉布、玻璃板等。
实验步骤:(1)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分别在木板、棉布、玻璃板表面上运动,观察小车运动的距离。
(2)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分析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实验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三)惯性1、惯性的概念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2、惯性的大小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3、惯性现象在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有:汽车突然启动时,乘客会向后倾倒;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倒等。
(四)二力平衡1、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力与运动的关系教学案
八年级物理教学案备课时间:审核人 :上课时间:班级 :姓名 :主备人王磊课型新课课时1课题9.3力与运动的关系1、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知道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学习目标3、知道物体受平衡力时的运动情况4、知道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5、知道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如何改变。
学习重点: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重难点学习难点:知道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如何改变学习流程备注一.走进课本1、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2、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什么是惯性?3、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如何?4、物体受平衡力时的运动情况如何?5、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如何改变的?二 . 感悟课本1、阅读 P69课文,讨论并交流得出力的作用效果(1)(2)讨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还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呢?为什么?2、力与运动的关系(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作用时,将保持(2)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保持或或。
为什么物体受平衡力时运动状态没有改变?因为平衡力从的方向力图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它们的作用相互抵消了,相当于不受力。
(3)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如何改变?熟透的苹果由静止开始下落、静止的小车因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开始运动。
这里的苹果和小车的运动状态都是由。
竖直下落的苹果,在重力的作用下,越落越快、水平向右运动的小车,由于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越来越快。
这里的苹果和小车的运动状态都是由。
水平滚动的小球,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越来越慢、关闭发动机的火车,由于受到摩擦力,越来越慢。
这里的小球和关闭发动机的火车的运动状态都是由。
抛出的物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在空中做曲线运动、运动员用力拉住链球,链球沿圆周运动,运动方向不断变化。
这里的物体和链球运动状态的变化都是改变了。
总结:状态的变化包括的改变和的改变。
上述物体所受到的力都不平衡,可见是力改变了它们的。
力是改变物体的原因。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力与运动的关系导学案
导学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力与运动的关系一、教学内容1.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3.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 力与运动的关系: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 掌握惯性的概念,理解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作用效果、惯性和力与运动的关系。
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导学案、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例如,让一个学生推动一个放在桌子上的小车,观察小车在受到推力时的运动状态。
2. 知识讲解:(2)惯性:教师通过PPT讲解惯性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教师通过PPT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让学生理解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典型例题,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例如,一个物体在受到推力时,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
4. 随堂练习: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 惯性: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力的作用效果。
第四单元 《运动和力的关系》整体教学设计-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的关系》整体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2.3 通过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
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1.2.4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了解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单元教材概述本单元是质点的动力学内容,是在前面三章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以确定物体位置、速度的变化,控制物体的运动。
牛顿运动定律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都适用,为便于学生学习,本单元只讨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问题。
在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基本理解的基础上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研究牛顿运动定律在曲线运动中的应用。
本单元先阐述牛顿第一定律,提到了在牛顿之前对力学研究的大能,特别是在伽利略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牛顿第一定律,它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力学基础。
牛顿第一定律提出了两个重要的、基本的物理概念:力和惯性。
本单元在描述牛顿第二定律前设置了一个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让学生初步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基础,在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是定量的规律,新教材在介绍了力学单位制和国际单位制后,通过用牛顿运动定律讨论两类基本问题,深化学生对定律的理解。
最后利用了牛顿第二定律研究了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
本单元内容教学内容:《4.1 牛顿第一定律》本节内容分析并说明在牛顿之前,特别是在伽利略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牛顿第一定律,明确指出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力学的基石。
牛顿第一定律提出了两个重要的、基本的物理概念:力和惯性。
《4.2 实验:研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本节内容通过实验初步让学生了解牛顿第二定律;《4.3 牛顿第二定律》本节内容是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定量规律的学习;《4.4 力学单位制》本节内容介绍了单位制和国际单位制;《4.5 牛顿定律的应用》本节内容学习了利用牛顿定律讨论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4.6 超重和失重》本节内容通过对生活实际中的超重、失重现象进行分析,进一步加深了解牛顿第二定律;【注意事项】1. 物理学的基石——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高中物理力与运动关系教案
高中物理力与运动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定义和公式;2. 理解牛顿三定律的含义;3. 掌握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4. 能够运用力的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力的定义和公式;2. 牛顿三定律的理解;3. 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如何正确应用力的公式解决问题;2. 如何理解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物理教程》;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力的定义,引起他们对力和运动关系的兴趣。
二、讲解力的定义和公式(15分钟)1. 通过实验展示力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力的定义;2. 讲解力的单位和公式,让学生掌握力的计算方法。
三、介绍牛顿三定律(15分钟)1. 介绍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让学生理解力对物体的影响;2. 讲解牛顿第三定律,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和反作用。
四、力和运动的关系(15分钟)1. 通过实例讲解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2. 让学生讨论不同力对运动的影响,引导他们发现力和运动的规律。
五、解决问题(15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力的问题,让他们运用力的公式解决;2. 分组讨论并展示解题过程,让学生互相学习。
六、实验验证(10分钟)1. 利用实验器材进行一些力和运动相关的实验;2. 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力的作用和运动规律。
七、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激励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八、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继续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力与运动关系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力的概念和公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对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和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规律。
《力与运动的关系》教案设计
《力与运动的关系》教案设计《力与运动的关系》教案设计教材说明及学情分析:本节教材由“力的作用效果”和“力与运动的关系”两个部分组成,在《力与运动》一章起到总结、归纳全章所学知识的作用。
文章内容虽然短小,但是知识点集中,要求能梳理清楚知识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于力和运动的关系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但是没有形成系统地总结,形成整体印象,本节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全面的认识力与运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1)知道什么是运动状态的改变;(2)通过观察和分析,激发探究力的作用效果的兴趣,从而进一步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3)初步认识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学会分析平衡力和非平衡力对于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情况,建立力和运动的基本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并观察实验中的现象,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会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地分析、猜想、推理与总结。
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2)通过知识梳理,引导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明确知识梳理的方法,以期提高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生活现象与实验活动与观察思考,感悟到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激发学习与探究物理规律的欲望与动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2)力与运动的关系。
【难点】知道物体受非平衡力时运动状态如何改变。
【器材】海绵、气球、弹簧、橡皮筋、乒乓球、【课型】新授课、实验探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气球和弹簧,并请两位同学站上讲台,捏气球,拉弹簧,请学生观察说明,在力的作用下气球和弹簧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总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问题:力作用在物体上,除过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还会有什么样的作用效果?二、探究讨论,新课推进1、力的作用效果:①图片观察:观察课本图9-8,分析现象,尝试说明物体发生的变化。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3力与运动的关系》导学案
文档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3 力与运动的关系》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力与运动的关系》。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力与运动的关系,包括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种类和受力分析;二是非平衡力的作用效果,包括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改变、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与运动的关系,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种类和受力分析。
2. 让学生理解非平衡力的作用效果,学会分析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改变。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与运动的关系,非平衡力的作用效果。
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学具:课本、导学案、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效果,如推、拉、提、压等,引发学生对力的思考。
2. 知识讲解:讲解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种类和受力分析。
3. 例题讲解:分析物体在平衡力和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引导学生理解非平衡力的作用效果。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滑板车运动、拍打篮球等。
5. 实验演示:进行力的作用效果实验,如弹簧伸长、橡皮筋收缩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6.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分享解题心得。
六、板书设计:板书力与运动的关系板书内容:1.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力的种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等。
3. 受力分析:分析物体所受的力及其作用点、方向、大小。
4. 非平衡力的作用效果: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5. 二力平衡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七、作业设计:(1)推门时,为什么门会打开?(2)踢足球时,为什么足球会飞出去?答案:(1)门打开是因为推力的作用效果,改变了门的运动状态。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3力与运动的关系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3力与运动的关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章节为9.3力与运动的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2. 掌握力与运动的关系,理解物体在平衡力和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3. 学会运用力的概念和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描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2. 能够运用力与运动的关系,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力学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意义;力与运动的关系。
难点:如何运用力的概念和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课本、练习册、草稿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滑板车在斜坡上滑行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滑板车在斜坡上滑行时,速度逐渐变慢,这是为什么?2. 知识讲解:(1)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讲解力与运动的关系: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一个物体在平地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力为10N,向东;另一个力为15N,向北。
求物体的运动状态。
讲解步骤:(1)分析受力情况,确定平衡力。
(2)根据平衡力的大小和方向,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解释为什么物体不会发生运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力与运动的关系:1. 平衡力: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非平衡力: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放在桌面上的书本,不会自己掉下来。
(2)一辆停在平坡上的汽车,不会自己滑下来。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与运动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1.帮助学生掌握力与运动的关系,提高物理学科素养。
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介绍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以及力的作用效果,为学生学习力与运动的关系打下基础。
3.导入语:
“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力,如推、拉、提、压等。那么,这些力是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呢?今天我们将学习《力与运动的关系》,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
结合课本内容,通过讲解、举例、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三定律等知识。
(2)牛顿三定律在生活中的实例。
3.小组讨论引导语:
“同学们,现在请你们分组讨论一下,力的合成与分解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牛顿三定律又能解释哪些现象呢?”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练习题类型:
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应用题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力与运动的关系。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总结力与运动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9章第3节《力与运动的关系》导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9章第3节《力与运动的关系》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9章的第3节《力与运动的关系》。
本节主要内容有:1.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2. 力与运动的关系,包括:(1)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 惯性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2. 掌握力与运动的关系,能够解释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3. 了解惯性的概念,能够运用惯性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意义,力与运动的关系。
难点:惯性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运动员跑步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运动员在跑步过程中会向前倾斜?2. 知识讲解: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意义,力与运动的关系,惯性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力与运动的例题,如:一辆汽车在平直的马路上行驶,突然刹车,乘客会向前倾斜,请解释原因。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5. 课堂小结:6. 布置作业:设计一道关于力与运动的作业题目,如:一辆自行车在平坦的路上行驶,突然刹车,为什么乘客会向前倾斜?六、板书设计:力与运动的关系1.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1. 概念: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2. 应用:生活中的相关实例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辆自行车在平坦的路上行驶,突然刹车,为什么乘客会向前倾斜?答案:乘客会向前倾斜,是因为惯性的作用。
当自行车突然刹车时,乘客的下半身随着自行车停止运动,而上半身由于惯性,想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向前倾斜。
2. 题目:一只足球在草地上滚动,为什么最终会停下来?答案:足球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草地对足球的摩擦阻力的作用。
力与运动的关系学案
《力与运动的关系》学案班级姓名评价一.目标定向1.通过生活实例,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习重点)2.能说出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由静止到运动、由运动到静止或运动速度大小、方向的变化。
3.初步认识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将如何改变。
(学习难点)二.个体自学㈠、力的作用效果思考:力我们看不到,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呢?用手压气球,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的发生了改变,它受到了的作用。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①升空的火箭时:我们观察到什么现象火箭由变为运动,而且越来越。
该现象说明它受到了的作用②列车进站时:我们观察到什么现象由快变,最后停止。
该现象说明它受到了的作用③踢足球时:我们观察到什么现象足球的和发生了改变。
该现象说明它受到了运动员的作用你看到了力吗?你感觉到力存在了吗?你感觉到力改变了什么?知识小结: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到,由运动到,由快变,由慢变或者运动速度大小、方向发生。
我们就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即: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发生了改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表明:力不仅可以使物体发生,还可以改变物体的。
力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选“维持”或“改变”)㈡、现实世界中力与运动的关系现实世界中的物体都要受到力的作用,而且常常不只受到一个力的作用。
在力的作用下,有的物体运动状态不改变,有的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我们应怎样认识力与运动的关系?1.物体受到平衡力时怎样运动?运动状态是否改变?静止的叠石匀速直线行驶的列车画出竖直方向上方石头受到一对平衡力画出水平方向列车受到一对平衡力①图中物体受到的两个力从相反的方向力图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它们的作用相互了。
知识小结: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状态。
(即: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2.物体受到的力不满足平衡条件(受非平衡力)时怎样运动?运动状态怎样改变?行驶中的汽车,受到的力不满足平衡条件时,运动状态怎样改变?①、当汽车受到的牵引力阻力时,汽车做加速运动.②、当汽车受到的牵引力阻力时,汽车做减速运动.知识小结: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要发生。
物理教案运动与力的关系
物理教案运动与力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了解运动与力的基本概念。
2.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能够解答与运动与力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运动与力的基本关系。
2.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运动与力的实例分析和解答。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引入活动(10分钟)-利用教具,让学生尝试用手去推一个静止的重物,然后让学生尝试推动这个重物。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推动静止的重物需要比推动正在运动的重物更大的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结果分享给全班。
2.理论讲解(2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哪些?(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圆周运动)-解释物体运动的原因是力的作用,并介绍力的定义。
-介绍牛顿运动定律的三个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动力学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3.实验活动(30分钟)-安排学生进行实验,验证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实验一:用一张纸片将书本从桌上推下,观察纸片从书本下方滑出的情况;实验二:用不同大小的力推动不同大小的物体,并记录加速度的变化。
-学生进行实验后,让他们分析实验结果,并总结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4.案例分析(20分钟)-通过案例,让学生在具体问题中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答问题。
例如,用活动力图解释为什么跳伞的人落地时速度逐渐减小。
-学生评价案例分析的过程和结果,并就案例问题展开讨论。
5.拓展训练(20分钟)- 提供一些运动与力的拓展题目,鼓励学生尝试解答。
例如:如果一匹马以10m/s的速度拉着一辆质量为200kg的小车,求马需要的拉力大小?-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答拓展题目。
六、教学资源:-教具:静止物体、活动力图、实验器材等。
-案例:跳伞的人落地速度逐渐减小。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教授运动与力的关系,重点介绍了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验活动和案例分析,学生对运动与力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小组讨论、实验和案例分析等活动,积极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i下册第九章三、力与运动的关系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三、力与运动的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方向的改变。
3. 力与运动的关系: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的作用效果,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作用效果,力与运动的关系。
难点:力与运动关系的理解,如何判断物体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小车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拍打篮球时手的感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
2. 讲解: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力与运动的关系。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3. 互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讨论力与运动的关系。
4. 练习:学生完成课本上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运动状态的改变:速度大小,方向的改变。
3. 力与运动的关系: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物体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并说明理由。
例题:一个静止在桌面上的书本,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平衡力吗?答案:是平衡力。
因为书本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
2. 题目:一个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哪种情况可能发生?A.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相等。
B.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拉力的两倍。
C.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方向相同。
D.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方向相反。
答案:A、B、C、D都可能发生。
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
《三、力与运动的关系》教案新部编本3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力与运动的关系二、力的作用效果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析讨论课本P69图9-8演示:用细绳栓住小木球演示下列实验,再现教材图9-8所示的情景。
学生:图9-8a火箭发射时,在推力作用下由静止变为运动,而且越来越快;图9-8b列车进站时,在阻力作用下由快变慢,最后停下来;图9-8c足球在运动员的作用下改变了运动方向师:运动状态就是指运动的快慢和方向,而运动状态的改变应包括下列情形:归纳总结:力的作用效果有:(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表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 把小木球放在讲台上,用手轻轻一推,观察小木球由静止变为运动,再由运动变为静止的过程。
(2) 在小木器球运动的方向上用手轻轻一挡,观察小木球由运动变为静止的过程。
(3) 用细绳栓住小木球使之做圆周运动,观察小木球运动方向的改变。
总之,力不但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让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让学生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学生以获得成功体验的空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巩固所学知识。
三、力与运动的关系过渡: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师:定律所说的物体不受力的情况是一种理想情况,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因为在现实中不存在不受力的物体。
那么,现实世界中力与运动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师:比如静止在桌上的物理课本。
师:因为物理课本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从相反的方向力图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它们的作用相互抵消了,因而书静止。
那如果是行驶中的汽车,情况又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1、当物体受平衡力时,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呢?2、如果物体受到的力不满足平衡条件,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力与运动的关系
导学目标:
1•知道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物体不受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不变
2.知道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也不变
3.知道物体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改变
重点和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
导学过程:
1■生活和发现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析讨论课本P69图9-8a图9- 8b图9-8c思考并回答:上述图中除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之外,力的作用效果还有哪些?
力的作用效果是: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__
2)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__ 发生改变
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表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阅读书本力与运动的关系”相关内容,思考并填写树形结构图
(1)对于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历史上经历了漫长而又激烈的争论过程•著
名的科学家伽利略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其核心含义是()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物体只要运动就需要力的作用
C.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D •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
(2)若一个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则该物体()
A.—定不能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B.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 一定做加速运动
D. 一定做减速运动
(3)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力才会运动
B.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C.停止用力,运动的物体就会停止
D.力是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原因
3.巩固训练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时,一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列车正在做加速运动,它受到的一定不是平衡力
D.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一定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2)一位老人正在打门球,被打出去的门球会慢慢停下来。
对“门球会慢慢停下来”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门球没有受到力的作用B.门球受到地面摩擦阻力的作用
C.门球的惯性逐渐消失
D.门球所受到的摩擦阻力大于它的惯性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不受力,一定静止
B.作用在运动物体的力一定不平衡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速度大小一定改变
D.物体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则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4)汽车在平直路面上行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力是改变汽车运动状态的原因
B.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说明汽车受平衡力作用
C.汽车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D.汽车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5)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人推桌子未推动,是因为此时人的推力小于地面对桌子的摩擦力
B •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平衡力作用
C.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D.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无惯性
(6)2008年奥运盛会在北京举行,我国运动员奋力拼搏,为国争光。
在下列比赛项目中,有关运动和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头球攻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用力拉弓,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用力向后划水,皮划艇才能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百米冲刺后很难停下,是因为运动员的惯性消失了
(7)一列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列车,车厢内顶上的一颗小螺丝钉松动后掉
在地板上,则小螺丝钉落在地板上的位置是()
A.正下方 B .正下方的前侧C.正下方的后侧 D .不能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