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三首
三年级上册语文4古诗三首
三年级上册语文4古诗三首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字词解析。
1. “远上寒山石径斜”- “远上”就是向远处延伸的意思。
你看,诗人的目光顺着山路一直望到远处呢。
“寒山”可不是寒冷的山,这里是说深秋时节的山,因为到了秋天,山上的草木凋零,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石径”就是石头铺成的小路,“斜”在这里读“xiá”,它表示山路弯弯曲曲的,就像一条蜿蜒的小蛇。
2. “白云生处有人家”- “白云生处”很有趣哦,这个“生”字用得特别妙。
它不是“深”,而是说白云产生、升起的地方。
想象一下,在高高的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家居住,是不是很有画面感呢?就好像那些人家住在仙境里一样。
3. “停车坐爱枫林晚”- “停车”就是把车停下来,这个“坐”可不是坐下的意思,而是“因为”。
诗人为什么要停车呢?原来是“爱枫林晚”,他喜爱傍晚时分的枫林。
4. “霜叶红于二月花”- “霜叶”就是被霜打过的枫叶。
到了秋天,枫叶经霜之后变得火红火红的。
“红于”就是比……红,诗人说霜叶比二月的花朵还要红呢。
二月的花可是很鲜艳的,但是霜叶更胜一筹,这就突出了枫叶的艳丽。
二、整体赏析。
这首诗就像一幅美丽的秋景图。
诗人杜牧坐着马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前行,看到远处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然后他被傍晚的枫林吸引住了,停下车来欣赏。
他发现经霜后的枫叶红得像火一样,比春天二月的花朵还要艳丽。
杜牧可真是个很会发现美的人呢,他没有像很多人那样觉得秋天是萧瑟的,而是看到了秋天独特的美。
而且他把秋天的枫叶和春天的花朵作比较,这种对比很新颖,让我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枫叶的美。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一、字词解析。
1. “荷尽已无擎雨盖”- “荷尽”就是荷花凋谢了,“擎雨盖”是指荷叶。
荷叶像一把雨伞一样,能擎住雨水,所以叫擎雨盖。
可是现在荷花都没了,荷叶也枯萎了,就不再有擎雨盖了。
202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1、注意斜(xié)的读音,斜的意思是弯弯曲曲。
2、《山行》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写了秋天的深山、石铺的小路和白云缭绕处隐约可见的人家。
3、停车后,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诗人看到经秋霜打过的枫叶简直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
4、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诗人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观察的,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远”字点明诗人是从远处观察;“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停车”一词足以说明诗人描写的景象就在眼前,是近处。
5、《赠刘景文》前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人以“荷尽”“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已无”与“犹有”形成对比,歌颂了菊花傲视风霜的气节,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
6、《赠刘景文》这首诗写的是哪个节的景色?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首诗写的是秋末的景色,是从“荷尽”----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看出来的。
7、《夜书所见》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
8、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作者情感抒发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
《山行》知识点1.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
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诗文释义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⑵、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⑶、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⑷、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篇二】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1教学要求: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
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
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
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
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
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
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
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湖南长沙的岳麓山。
4古诗三首
统 编 版 课 件 优秀课 件4古诗 三首p 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知有儿童挑促织。
统 编 版 课 件 优秀课 件4古诗 三首p 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统 编 版 课 件 优秀课 件4古诗 三首p 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夜 深 篱 落 一 灯 明 。
统 编 版 课 件 优秀课 件4古诗 三首p 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统 编 版 课 件 优秀课 件4古诗 三首p 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统 编 版 课 件 优秀课 件4古诗 三首p 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统 编 版 课 件 优秀课 件4古诗 三首p 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统 编 版 课 件 优秀课 件4古诗 三首p 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会写的字
赠刘盖菊残君橙
统 编 版 课 件 优秀课 件4古诗 三首p 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统 编 版 课 件 优秀课 件4古诗 三首p 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第三课时
统 编 版 课 件 优秀课 件4古诗 三首p 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统 编 版 课 件 优秀课 件4古诗 三首p 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统 编 版 课 件 优秀课 件4古诗 三首p 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⑥生:产生,生出,文中是说形成白云的地方。 ⑦车:轿子。 ⑧坐:因为。 ⑨爱:真爱,留恋。 ⑩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⑪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⑫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会写的字
寒径斜霜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译文: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 在白云漂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第4课的三⾸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描绘的是秋之⾊,展现了⼀幅动⼈的寒⼭秋⾊图;《赠刘景⽂》写的是秋末的景⾊,让⼈从残败中看到⽣机、看到希望,寄意深远,让⼈回味⽆穷;《夜书所见》写诗⼈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抒发了⼀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以及客居他乡、归⽆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第4课《古诗三⾸》课⽂原⽂ ⼭⾏ 【唐】杜牧 远上寒⼭⽯径斜, ⽩云⽣处有⼈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花。
赠刘景⽂ 【宋】苏轼 荷尽已⽆擎⾬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灯明。
【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第4课《古诗三⾸》教案1 教学要求: 1.⾃主学习本课⽣字,能⼯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课⽂。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感受⽂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课时 ⼀、说话训练,进⼊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句或⼏句描写秋天景⾊的句⼦吗?(⽣说话练习) ⼆、故事导⼊,揭⽰课题:介绍杜牧、岳麓⼭。
1.下⾯请同学们先听⼀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 故事发⽣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位⽂学家,他从⼩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
他的诗⽴意新奇,优美隽永,⾻⽓雄劲,在当时⽂坛别具⼀格。
他⼜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武全才。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件(共39张PPT)
古诗主题
《山行》是一首明艳、充满生气描写和赞
美深秋山林风景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
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
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作者简介
苏轼
(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竖向笔画端正,横画均匀。上下中心对齐,重心安稳。
学写字
学写字
书写技能:“文”点画居中,横画宜短,撇与点交叉处正对上点。“刂”竖
画短,竖钩长,两笔端正,间距适中。
学写字
书写技能:“”点撇间距适中;三横画平行均匀,竖画居中。“皿”呈扁
形,竖向笔画间距均匀,两边竖向中稍斜,底横宜长。
学写字
书写技能:“艹”横画稍长,两竖居中,稍向中斜。“匊”撇短,横折钩下
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
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
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
爱好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
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
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是
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
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
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
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
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
tiǎo 挑战、挑灯
朗读古诗
在山中行走
题目
这首诗写的
是诗人在山
中行走时所
看到的风景。
借
助
图
片
作者简介
杜牧
(803-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
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译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译文及赏析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文共收录六首古诗。
其中第4课《古诗三首》包括一首唐诗(《山行》)和两首宋诗(《赠刘景文》《夜书所见》)现对这三首古诗加以整理分享。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色彩绚烂、风格明丽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的,起铺垫和烘托作用。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这样写,从题意来说,写出了“行”的特点,而从构图来说,却借勾画山路逶迤绵远之特点山势幽深平缓的形体特点,同时自然地把人们的视线沿着山路引向白云生处的人家。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
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
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石径”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
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白云仿佛从山岭中生出,飘浮缭绕,既可见山之高,又表现云之淡白与山之苍翠相映衬,点染出明快色调。
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
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
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共125张PPT)
你知道下列事物在古诗中的文化意蕴吗? 菊花 橘树 竹子 梅花
清高、 坚强
美满、 坚贞
正直、 坚韧
你还知道哪些?
高洁、 坚强
热
喜
烈
悦
凄
悠
凉
远
夜书所见
晚上写。 书,写。
[宋]叶绍翁
叶绍翁 字嗣(sì)宗,号
靖逸,南宋诗人。他是江湖派诗 人,诗以七言绝句最佳。主要作 品有《游园不值》《嘉兴界》 《四朝闻见录》等。
对照课文插图细细品味,诗中描绘了 哪些景物?
荷尽
橙黄
菊残
橘绿
秋
荷尽已无擎雨盖
生机勃勃
了无生机
凋谢。
荷尽已无擎雨盖
撑起的雨伞。
凄清
比喻 悲伤
菊残犹有傲霜枝
争奇斗艳 迎风傲立
赞美
残败;枯萎。 还,尚且。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顽强不屈
萧瑟
荷尽已无擎雨盖, 对比
菊残犹有傲霜枝。
突出菊花_傲__霜__斗__寒__的形象,表 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__佩__、__赞__美__之情。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其诗豪放、旷达、俊逸,后人称杜甫 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主 要作品:《阿房宫赋》《江南春》《泊秦淮》 《过华清宫》等。
默读古诗,读准字音,识记生字。
xínɡ
山行
xié
歪斜
hán
寒山
fēnɡ
枫林
jìnɡ
石径
shuānɡ
霜叶
寒径斜霜
上下结构:__寒__、__霜___ 左右结构:__径__、__斜___
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诗题
读诗文
[精]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课文知识点我会写寒há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径jìng(径直、途径、大相径庭)斜xié(斜线、斜坡、目不斜视)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赠zèng(赠言、赠送、回赠)刘liú(姓刘、刘海儿)盖gài(盖楼、盖章、掩盖)菊jú(菊花、赏菊、春兰秋菊)残cán(残缺、残害、残酷)君jūn(君子、君臣、国君)橙chéng(橙红、橙色、鲜橙)送sòng(欢送、送来、送别)挑tiǎo(挑逗、挑动、挑拨)我会认犹yóu(犹如、犹有、记忆犹新)傲ào(骄傲、傲骨、傲慢无礼)橘jú(橘子、橘红色、橙黄橘绿)多音字行háng(银行)xíng(不行)挑tiǎo(挑灯)tiāo(挑选)古诗诗意山行诗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赠刘景文诗意: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夜书所见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子,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猜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夜深了,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问题归纳1.《山行》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从哪些地方发现的?《山行》这首诗写的是秋天的景物。
从“寒山”“霜叶红于二月花”看出来的。
2.《赠刘景文》这首诗写了秋天哪些自然景物?你还知道秋天哪些景物是什么样?《赠刘景文》这首诗写了秋季的景色,从枯荷(荷尽已无擎雨盖)、残菊(菊残犹有傲霜枝)、“橙黄橘绿时”这些地方发现的。
我还知道秋天秋天的风,卷起了片片黄叶,在街道和巷子里吹。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1. 课文原文《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头思故鄉。
《春曉》春眠不覺曉,处处闻啼鳥。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知识点《登鹳雀楼》本篇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
该诗以描写“放眼下观”、“上远眺望”为主要意境,表现了作者豁达乐观、追求卓越、永不停步的人生态度。
常见生字词汇:黄河、千里目、丹凤、羽毛、振翅。
《静夜思》该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诗歌选取“明月”“故乡”等意象,表现了墨客随性自白、怀念故乡的感情。
常见生字词汇:舉頭、低头。
《春曉》该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描写了“春晨醒来”的美妙景象。
诗歌选取“春天”“鸟语花香”等意象,传达了生命的活力和美好的希望。
常见生字词汇:花落、知多少。
3. 教案课前准备1.展示诗歌,引入主题。
2.学生阅读古诗,学习字词。
课堂教学1.分别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并分析诗歌内容,理解意境。
2.分组,几组同学互相朗读选择的古诗,并讲述自己的理解。
3.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古诗的知识点和生字词汇。
4.自由发挥,让学生在写作方法上寻找新的方法,并且为他们提供有关的帮助。
课后复习1.回顾古诗内容,巩固生字词汇,以备课堂使用。
2.写出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将他们写好的文章分享给其他同学。
结论《古诗三首》是应该学会的经典诗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和常识。
这些诗歌能够让学生具备用语言抒发自己感情和情绪能力。
4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护眼版】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两句诗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深秋虽然万物 零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 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不 懈努力。
这首诗突出了秋季的什么特点?表现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赠刘景文》通过对“荷尽”“菊残” “橙黄橘绿”等秋景的描写,突出了菊花傲 霜凌寒的气概,以此勉励友人珍惜大好时光, 乐观向上,不懈努力,切不要意志消沉,看 轻自己。
反衬出秋 夜的寂静
梧叶摇落、江上秋风进一步 烘托了深秋寒凉的气氛。秋 风起时客未归,瑟瑟秋风撩 动着诗人的思乡之情。
萧瑟的秋风吹下梧桐树叶, 江边寒气逼人,作者孤独一人 行走在江畔,假如你就是这个 孤身在外的诗人,看到此情此 景,你会产生什么样的心情? 又会想到什么呢?
蟋蟀,也叫 料想,猜想。 蛐蛐。
【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 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 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梧桐叶落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谁能给 我们模仿一下?听到这样的声音你会有什 么感受?
悲凄
第二句诗中的“客”指的是谁? 诗人。
为什么说诗人是“客? 因为他身处异乡。
诗人的思乡之情是怎样被勾起的?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表现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山行》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 径”“白云”“枫林”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成的山林秋色 图,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寒山 石径
眺望远景
山
白云 人家
色彩鲜明
行
枫林
生机盎然
驻足欣赏 霜叶 秋比春美
[]
赠 刘 景 文 宋
苏 轼
六年级下册第四课《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第四课《古诗三首》
1.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全诗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 《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全诗为: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 《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
全诗为: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4 古诗三首
一 年状元成才路 好 景 君 须 记 , 最是橙黄橘绿时。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赠刘景文》这首诗抓住了秋季的哪 些景色进行描写?
荷尽 菊残 橙黄橘绿
荷尽已无擎雨盖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没有了, 菊花虽然开败了,但是还有傲寒斗霜的枝 干。
参考答案:(1)不禁停下车来,因为太喜欢这晚 秋的枫林,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 还要红艳。(2)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 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1.试背古诗。用同桌互背、指名背、小组 赛背等方式熟背古诗。
2.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秋天。
我是梅老师,我专注于中小学语文教育
关注和推荐梅语文、梅学堂,获取更多免费好资源 您的支持,是我们努力的动力!
一句重读“正”和“橙黄橘绿”。《夜书所见》朗 读时,用舒缓的语调读出诗人客游在外的孤独郁闷。
背诵指导:可在熟读古诗、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 住诗中的景物或重点词语进行背诵。如《山行》: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赠刘景文》:“荷尽——菊残——好景——橙黄 橘绿”;《夜书所见》:“梧叶——寒声——秋 风——客情——儿童——促织——篱落——灯明”。
4 古诗三首
[]
山 行 唐 杜 牧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状元成才路
停车坐爱枫林晚, 状元成才路
霜叶红于二月花。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向山的远 处伸展。
倾斜,这里 有曲折不直 的意思。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深秋时节 的山林。
4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
参考答案:(1)不禁停下车来,因为太喜欢这晚 秋的枫林,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 还要红艳。(2)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 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1.试背古诗。用同桌互背、指名背、小组 赛背等方式熟背古诗。
默写指导:在背诵的基础上进行默写,做到不漏 字,不错字。
●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 些地方发现的?
这三首诗写的都是秋季的景色,从《山 行》里的“寒山”“霜叶”、《赠刘景文》 里的“荷尽”“菊残”“橙黄橘绿”、《夜 书所见》里的“寒声”“秋风”等语句均可 发现。
3.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虽然开败了,但是还有傲寒斗霜的枝干。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
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二读,品诗味,体诗情
整体把握 《赠刘景文》写的是 秋 季的景色 “ 荷尽 、 菊残 、 橙黄、 橘绿 ”这些景象中能看出来。
这首诗突出了秋季的什么特点?表现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赠刘景文》通过对“荷尽”“菊残” “橙黄橘绿”等秋景的状元成描才路 写,突出了菊花傲 霜凌寒的气概,状元成间才路 接表达了对好朋友的敬佩 之情。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我会说
思考:秋天的颜色只有橙黄橘绿吗 ?
赠
荷尽无叶 秋末的特征
刘
菊残傲霜 色彩明丽
景
橙子金黄 富有生气
文
收获的季节 橘子青绿
夜书所见
山 眺望远景 白云 人家
色彩鲜明
行
枫林
生机盎然
驻足欣赏 霜叶 秋比春美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
写枫林 写枫叶特有的美 写山,写山路 写云,写人家
课堂演练
2.填空。 《赠刘景文》是描写 秋 季的景色,作
者是抓住 败荷 、 残菊 、 橙黄 、 橘绿 四种 景物来描写的。
2021/4/14
课下作业
1.《山行》中,“霜叶红于二月花” 把秋天之美描写得胜过春天,在你的生活 体验中,是否也感到秋天的某一处胜过春 天呢?动笔写一写吧。
2021/4/14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
含义: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 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 自己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 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运用:首先,必须对所写的景物有细致的观察 和感受;其次,要把真切的感受融入所 写的景物之中;再次,写景是次,抒情 是主,写景是手段,抒情是目的。
2021/4/14
拓展延伸 描写秋天的古诗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2021/4/14
课堂演练
1.连一连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荷花凋谢连 那擎雨的荷叶也 枯萎了,只有那 开败了菊花的花 枝还傲寒斗霜。
2021/4/14
重难点解析
重难点2
您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一年中最好 的景致你一定要 记住,那就是在 橙子金黄、橘子 青绿的秋末冬初 的时节啊。
2021/4/14
重难点解析
重难点3 从哪里能看出这首诗写的是秋季? 残菊
字词乐园
会认字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课件(共58张PPT)
板书设计
近处
梧叶送寒声 秋风动客情
夜书所见
远处
儿童挑促织 篱落一灯明
思乡怀亲
知识拓展
中 国 古 代 诗 歌
古体诗
近体诗 (格律诗)
词 (长短句)
曲
乐府诗 律诗
诗无固定句 句无固定字 五言
唐以前 唐以后
绝句 七言
小令 中调 长调 杂剧
散曲
小令 套数
随堂练
一、解释词语的意思。 (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2)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晴明:晴朗明和。 花堤:鲜花盛开的堤岸。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诗意: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子,送
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 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故乡。
同学们想一想这两句诗中,诗人 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 什么?
看到了梧桐树叶随风摆动的景象。 听到了秋风萧萧的声音。 想起了自己的故乡。
不好。因为“青山”与“苍山” 都无法表现出深秋时节的山的特色: 萧索、清寒。而在寒山的背景下望见 一片“红于二月花”的枫叶,诗人是 何等惊喜!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因为。 红于:比……还红。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霜叶: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诗意:
我停车不走是因为爱好傍晚时分 的枫树林,经过风霜的枫叶,比二月 春光里的鲜花还要红艳。
三、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夜书】 【萧萧】 【梧】 【客情】 【知】 【挑】 【促织】 【篱落】
风声。 晚上写。 旅客思乡之情。 梧桐树。 读作“tiǎo”,用细长的物件逗引。 篱笆。 猜想。 俗称蟋蟀,也叫蛐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古诗三首1.认识“径、斜”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3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3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1.你喜欢读古诗,背古诗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用最凝练、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诗一般的境界。
四季皆入诗,四季皆入画,你能从你理解的古诗中找出描写四季的诗来背一背吗?(师根据学生背诵情况及时鼓励,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2.(多媒体出示:连绵的群山,满山火红的枫叶)同学们,说说你看到的景象。
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千古名句。
3.(屏幕画面出示一首正楷的《山行》,把学生带入了如梦如诗的境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山行》,从诗中去领略一番秋天山林的美景。
4.释题:在山上行走。
5.简介作者: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
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二、初读诗歌,落实读通。
1.教师范读。
2.指名读,师相机指导读准节奏,读准字音。
3.说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并板书到黑板上。
4.结合画面,讨论交流疑难字词。
三、尝试学习,读诗明意。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自由朗读,读到朗朗上口为止。
2.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3.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
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二)师生合作,学第一句。
1.先运用不同方法突破“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斜”:用“简笔画演示”法。
“寒山”:用“学生介绍”法。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
注意调整说话顺序。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三)小组交流,学第二句。
1.指导学生看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__的地方”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
并结合讲解“生处”的写法。
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
“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四)独立学习,理解三、四句。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
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
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
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
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五)感情朗读,学会背诵。
1.想象着诗歌意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指名朗读。
3.听录音朗诵后再次练习美读古诗,体会情感。
4.现在你就是诗人,请你来到画面前高声吟诵。
四、研究古诗,体会诗韵。
1.你认为古诗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呢?或者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
(生提问)2.生研究所提出的问题。
先独立研究再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1)“寒山”点明了季节,这个“寒”字使人仿佛看到了……“石径斜”的“斜”给人以立体的感觉,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山顶。
(2)“白云生处”说明山高,“有人家”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起到静中有动的效果。
使人仿佛看到了……听到了……诗人在山脚下看到了什么?此时为什么突然停下来了呢?(3)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是啊,画面上苍茫的山,洁白的云,隐约可见的黄土茅舍已经很美了,这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火红火红的枫树林,在晚霞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迷人,诗人置身这红艳艳似火的满山枫林中,激动不已,怎能不停下来细细观赏。
你认为第三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此时的心情——“爱”。
(课件:枫树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枫树,边欣赏边想,此时我们与诗人一起来到了枫树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4)夕阳下的枫树林是如此美丽,诗人突然觉得这枫叶比什么还红?(二月花)哪个字最能表现枫叶的特点?“红”字。
透过这个红字,我仿佛看到了……是啊,二月的鲜花是红艳的,可在夕阳映照下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更红艳。
诗人仅仅是赞美枫叶的颜色红吗?诗人更重要的是在赞美什么呢?(请注意“霜叶”的“霜”。
经霜打过的枫叶一般都是怎样的?你认为诗人在赞美一种怎样的精神呢?)枫叶那种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精神不正是诗人一生的追求吗?五、指导诵读诗句。
诗句这么美,风景这么美,我们要怎样才能读得美呢?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带着赞美的语气朗读。
闭眼,边背边想象刚才一路上看到的美景。
(多种形式反复读,直到背诵。
)六、课外作业。
改写《山行》或画一幅山行图。
一首好诗是美的,一幅好画是美的,一篇佳作会更美,你愿意把刚才游览岳麓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吗?你愿意把它画下来吗?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课堂上,我运用多媒体设计精美的深秋图片,营造出浓郁的深秋氛围,让学生感受浓浓的秋意,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
接着设计了问题:自由观图,用学过的表达秋天的四字词语来形容秋天的美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交流总结时,导入对描写秋景古诗的了解,进而导入课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对古诗的学习中去。
但是,在教学中我只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文中的生字,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没有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根据诗句大胆想象,没有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远处发展。
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课件出示)(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认读生字:赠、刘,读准平舌音“赠”,边音“刘”。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课件出示)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
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
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
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
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
)(板书:赠刘景文)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一)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自由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赠、残”是平舌音,“橙”是翘舌音。
开火车读,齐读。
(二)学习前两句诗。
1.指名朗读古诗《赠刘景文》,教师评议: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那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2.指名说,板书:荷菊3.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棒,来,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
4.“荷”字的教学。
(1)(课件出示)荷花荷叶图(板书:荷花荷叶图)师:同学们,图上画了什么?师:看到这么美的荷花,让我想起了一首小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课件出示)(2)老师一边描述一边出示(课件出示)荷叶干枯图(重叠在荷花荷叶图上)师: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秋天来了,你们看荷花变得怎样了?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荷尽已无擎雨盖)引导理解——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3)反复读:荷尽已无擎雨盖。
5.“菊”字的教学。
(1)(课件出示)菊花图。
(板书:菊花图)师:秋天来了,菊花开了,多美的菊花呀,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早上还看得见霜呢。
(课件出示)菊残图(重叠在菊花图上),你们看这菊花怎样了?引导理解——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师:当我们感觉到天气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怎样?师:那你们看看: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却依然挺立着,这是一株什么样的菊花呀?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菊残犹有傲霜枝)(2)反复读“菊残犹有傲霜枝”。
(3)对比朗读。
(三)教学后两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师:我们跟着诗人再一路走一路看,你会发现秋天还有更美的景色在前面呢。
1.(课件出示)橙黄橘绿图。
(板书:橙黄橘绿图)师:除了橙子、橘子,还有哪些果实也是在秋天成熟的?这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就是秋天的美呀!(板书:橙橘秋之美) 所以诗人苏轼怎么说?指名回答,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齐读诗句。
三、读中悟情,多元吟诵。
(一)谈话过渡:同学们虽然理解了诗意,可还没有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味。
下面老师教你们读古诗的一个方法,好吗?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体会读。
3.个人比赛读。
4.男女生比赛读。
5.齐读。
6.指导背诵。
(二)同学们,刘景文受到了苏轼的鼓励,终于崭露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励志的诗句也成了千古佳句,你们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指名背诵)(三)多元吟诵,古诗新唱。
同学们,老师在课余的时间把这首古诗配上了音乐,让这首诗变成了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吗?欣赏“古诗新唱”——“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四、拓展延伸,美在秋天。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赞美秋天的诗句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课余时间也可以找出来读一读!五、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同学们,苏轼把这首诗送给了刘景文,我们现在就来写一写诗中的几个生字。
(写字之前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