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考前复习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考前复习大纲
一、题型及分值
1、小篆识读、本义书写10个,10分。

(注意有繁简体的对应)
2、单项选择题5个,10分。

3、名词解释5个,15分。

4、文选重点字词解释10个,20分。

5、平仄拗救1个,10分。

6、简答题2个,10分。

文通学院增加2个,20分,减少《史记》翻译。

7、《史记》翻译1个,10分。

8、古文阅读2个,15分。

二、重点文选
《季氏将伐颛臾》、《侍坐》、《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齐桓晋文之事》、《许行》、《北冥有鱼》、《秋水》、《五蠹》、《诗经》。

三、名词解释
隶变异体字通假字古今字六书《尔雅》《说文解字》说文四大家高邮王氏四种本义引申义偏义复词联绵词词类活用被动句并提互文委婉割裂
笺疏互训右文说十三经十三经注疏衍文脱文反切直音如字叶音破读读若三十六字母全浊声母平水韵犯孤平三平调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交韵合韵出韵平分阴阳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
四、简答题
1、通假和假借二者有何异同?试举例说明。

2、词义演变的结果有几种意义类型?试举例说明。

3、古代汉语宾语前置有哪几种类型?试举例说明。

4、举例说明古今字和异体字的异同。

5、词义引申的类型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6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分析词的本义(举例说明)?
7举例说明名词作状语的意义类型。

8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区别。

9举例说明古汉语的被动句类型。

10古代汉语判断句有哪几种类型?试举例说明。

11举例说明“谁”和“孰”的区别。

12举例说明“者”和“所”的区别。

13举例说明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的区别。

14 至少从三个方面举例说明钱大昕是如何论证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的。

15中古声调到现代声调的演变。

16上古韵部的分类。

17简述汉语工具书的常用编排和检索方法。

18简述隶书的特点。

五、《史记》翻译题:样题示例
全文无标点,繁体字排版。

原题目160字左右。

翻译注意重点字词、句式,不得破句,凡以上原则违背者,1处1分,扣完为止。

王稽辭魏去過載范睢入秦至湖望見車騎從西來范睢曰彼來者為誰王稽曰秦相穰侯東行縣邑范睢曰吾聞穰侯專秦權惡內諸侯客此恐辱我我寧且匿車中有頃穰侯果至勞王稽因立車而語曰關東有何變曰無有又謂王稽曰謁君得無與諸侯客子俱來乎無益徒亂人國耳王稽曰不敢即
別去范睢曰吾聞穰侯智士也其見事遲鄉者疑車中有人忘索之於是范睢下車走曰此必悔之行十餘里果使騎還索車中無客乃已。

六、阅读题(所有阅读题一律繁体字排版,注意繁简字的对应。


第一小题古文阅读;第二小题训诂实例分析(诗经正义、左传注疏)
1、阅读题样题示例: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

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

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1、请给画线的句子加注标点。

2、解释括号内的词语。

2、训诂实例分析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貫事也箋云碩大也大鼠大鼠者斥其君也女無復食我黍疾其稅斂之多也我事女三歲矣曾無教令恩德來顧眷我又疾其不修政也古者三年大比民或於是徙○貫古亂反徐音官復扶又反稅始銳反比毗志反逝將去女適彼樂土箋云逝往也往矣將去女與之訣别之辭樂土有德之國○樂音洛注下同土如字他古反沈徒古反訣古穴反○樂土樂土爰得我所箋云爰曰也○
[疏]碩鼠至得我所○正義曰國人疾其君重斂畏人比之碩鼠言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猶言國君國君無重斂我財君非直重斂於我又不脩其政我三歲以來事汝矣曾無於我之處肯以教令恩德眷顧我也君既如是與之訣别言往矣將去汝之彼樂土有德之國我所以之彼樂土者以此樂土若往則曰得我所宜故也言往將去汝者謂我往之他國將去汝國也○傳貫事○正義曰釋詁文○箋碩大至是徙○正義曰碩大釋詁文釋獸於鼠屬有鼫鼠孫炎曰五技鼠郭璞曰……
1、本文选自_________主持修订的《十三经注疏》,“笺”的作者是,其中的反切采用的是的一书中的反切,“正义”的作者是唐代学者。

2、标点并翻译加横线的一段话。

3、“笺云爰曰也”,说明爰、曰二词的词性和用法如何?
4、“传贯事”,传的作者是。

5、“土如字”,解释“如字”。

笔记整理内容
名词解释
◎《尔雅》:是研究上古同义词的重要著作,是我国最早的词典,作者不可考,多认为是古代小学者们逐渐集录而成的,大约开始编撰于战国中后期,至汉代形成现在所见的规模,共收录上古时期的词语4300多个。

按词语的内容归类分卷,共分19卷,如释天、释地、释言、释亲等。

◎《助字辨略》:清刘淇著,是我国第一本有较高水平的研究古籍虚词的书,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

◎《经传释词》:情王引之著,这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用法的著作。

收虚词160条,按古汉语36字母排列。

◎《诗词曲语词汇释》:近人张相编著,这是一部解释唐、宋、元、明时代的诗、词、曲中比较特殊的词语的专著,“语词”即口语词。

共收600多词条。

◎隶变:隶变是汉字形体演变历史上的重要过程,是从小篆演变为隶书的过程,它分为秦代的古隶和汉代的今隶,隶书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古今字:一种纵向的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历史分期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就形成古今字,前一个的时代所用的字称为“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做“今字”。

如“暮”这个字本来写作“莫”,后来用作“暮”,在“昏暮”这个意义上,“莫”
和“暮”是古今字的关系。

◎异体字:指在任何情况下,只是字形不同而意义完全相同的字。

也就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而词义不发生分歧。

◎通假字:本来是意义完全不同的词,由于读音与另一个词相同或相近,而借用来表示另一个词。

◎联绵词:由两个字联缀在一起,不能分开来讲解的双音节单纯词称为连绵词。

组成连绵词的两个字只是两个音节的标志,它们各自的意义与整个词的意义没有必然联系。

◎偏义复合词:由两个单音近义或反义语素所组成的复音词,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代表了整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

这种复音词称为“偏义复词”,古人称“复词偏义”或“连类而及”。

◎本义:词本来的意义。

有文字材料所能证明的与字形相应的最早的意义。

但不一定是词的原始意义。

◎引申义:是与本义相对而言的,就是由本义直接或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它与本义有着一定得联系。

◎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

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

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叫做词类活用。

如:驴不胜怒,蹄之。

(名词活用作动词)
◎并提: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表述。

如:夫種,蠡無一罪,身死亡。

意思是:夫種無一罪,身死;大蠡無一罪,身亡。

(自杀而死的是大夫種,亡命出逃的是范蠡)◎互文:将两个句子大致相同,用词交错有致的语句组织在一起,语义上相互呼应、补充,从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修辞方式叫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

如:①主人下马客在船。

②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笺:本指狭条形的小竹片,古代无纸,用简策,有所表识,削竹为小笺,系之于简。

指补充和订正“传”。

《毛诗》篇首“郑氏笺”指郑玄《毛诗笺》。

◎十三经注疏:是我国文史方面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包括《周易正义》、《尚书正义》、《礼记正义》、《毛诗正义》、《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周礼注疏》、《仪礼注疏》、《论语注疏》、《孟子注疏》、《孝经注疏》、《尔雅注疏》、《经典释文》,这些经文以及两汉人对这些经文的注解,以及唐宋人对前人注解的再注解。

加上陆德明对这些文献的注音《经典释文》,统称十三经注疏。

◎如字:这是指明异读词读音所用的术语。

一个词有两个以上不同读音,其中表示常见的读音叫本音(如字),其余的读音是变读。

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衍文:衍文简称“衍”,也叫“衍字”,是指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误加的文字。

例如:《论语·微子》:“子路行以告,夫子儛然。

”阮元的《校勘记》:“汉石经无‘行’、‘夫’字。

案《史记·孔子世家》亦无‘行’字,因丈人章误衍也。


◎脱文:“脱文”简称“脱”,也叫“夺字”,是指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而脱落的文字。

例如:《论语·颜渊》:“虽有粟,吾得而食诸?”阮元《校勘记》:“皇本、高丽本‘吾’下有‘岂’字。

《释文》本‘吾焉得而食诸’…案《史记·仲尼世家》、《汉书·武五子传》并作‘岂’,与皇本合。

《太平御览》二十二引‘吾恶得而食诸’。

‘岂’、‘焉’、‘恶’三字义皆相近,疑今本‘吾’下有脱文。

◎三十六字母:唐朝末年有个叫守温的和尚,根据印度梵文的音理,制定了30个字母。

到了宋代,30个字母发展为36个。

这三十六字母,大体上代表了唐末宋初时期的汉语声母系统。

三十六字母是:帮滂並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彻澄娘;精清从心邪;
照穿床审禅;见溪群疑;影喻晓匣;来日。

◎反切法:是我国古典字典辞书中运用最为普遍的注音方式,兴起于汉末。

反切是两个字给一个汉字注音,前一个称为反切上字,后一个称为反切下字,被切字的读音取上字的字母、下字的声调,拼合而成。

◎平分阴阳:中古声调演变为现代声调的规律之一,中古全浊、次浊声母的平声字,今天读阳平调(如平、才、文等),中古全清、次清声母的平生字,今天读阴平调(如天、飞、东等)。

◎平水韵:《光韵》的分韵细密,从审音的角度看是有好处的,但是,不利于作诗。

后来宋代平水人刘渊著《王子新刊礼部韵略》,就把同用的韵合并起来,称为107韵,后来又经王文韵《平水韵略》合并成106韵。

“平水韵”是后代作诗押韵的标准,又叫“诗韵”。

◎疏:本义开浚、开通,古人给古书做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之外,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叫做“疏”,也叫做“正义”。

如《十三经注疏》。

◎古无轻唇音:指上古没有非敷奉微这一组轻唇音,只有帮滂並明这一组重唇音,这是清代的学者钱大昕在他的《十驾斋养新录》中提出来的,他是通过古书的异文、注音资料、谐声偏旁、方言等方面论证的。

◎古无舌上音:指上古没有知彻澄娘这一组舌上音,只有端透定泥这一组舌头音,这是这是清代的学者钱大昕在他的《十驾斋养新录》中提出来的,他是通过古书的异文、注音资料、谐声偏旁、方言等方面论证的。

◎出韵:指在近体诗中韵脚(即押韵的字)必须只用同一个韵中的字,不许用邻韵的字,如果用相邻韵部的则叫做“出韵”。

◎交韵:是《诗经》的押韵方式之一,指第一句和第三句押韵,第二句和第四句押韵,这种交互押韵的方式叫做“交韵”。

◎如字:这是指明异读词读音所用的术语。

一个词有两个以上的不同读音,其中表示常见的读音叫本音(如字),其余的读音是变读,例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破读:是指在阅读古书时,用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意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破读音主要是声调的变化,而且大多数是把原来的平声(或上声、入声)字变读为去声。

破读的意义和本音的意义之间则有着历史的联系,例如“王”字,在“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中读平声,是名词,帝王的意思,而在“大楚兴,陈胜王”中破读为去声,是动词,称王的意思,后者的意义和读音是由前者演化而来的。

◎读若:古人注释字词的术语,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时也用来说明假借字。

◎互训:一种训诂方式,汉语训诂学术语。

以意义相同之字,相互训释,如老、考也;宫谓之室,室谓之宫等皆为互训。

◎叶音:是一种应当否定的注音法,它认为为了押韵可以临时改变读音,这完全是主观主主义的产物,如“筹叶音除”就没有根据。

事实上明人陈第、清初顾炎武就已经批判了“叶音法”。

◎直音法:是一种注音方式,即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


◎被动句:指表示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的句子,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全浊声母:中古时的全浊声母。

唇音:重唇並轻唇奉;舌音:舌头定舌上澄;
◎齿音:齿头从邪正齿床禅;牙音:群喉音:匣。

消失的声母跟声调有很大的关系,
平声归入相应送气音,仄声归入不送气音。

◎三平调:就是句末连用三个平声字,是指丁类型格式中五言的第三个字,七言的第五个字都是仄声,不能换成平声,换成平声便成为三个平声并排在一起的“三平调”。

◎平水韵:《广韵》分韵细腻,从审音的角度看是有好处的,但是不利于作诗,后来宋代平水人刘渊著《王子新刊礼部韵略》,就把同用的韵合并起来,成为107韵,后又经王文郁的《平水韵略》合并成106韵。

“平水韵”是后代作诗押韵的标准,又叫做“诗韵”。

◎犯孤平:指乙类型格式中,五言第一个字,七言第三个字都为平声,换成仄声即为“犯孤平”。

◎阴声韵:依据韵尾将“韵”分作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阴声韵是指元音韵尾的韵和没有韵尾的韵。

◎阳声韵:依据韵尾将“韵”分作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阳声韵是指以鼻音韵尾[m]、[n]、[ŋ]为韵尾的韵。

◎入声韵:依据韵尾将“韵”分作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入声韵是指以[p]、[t]、[k]为韵尾的韵。

◎割裂:把古书中的一句话或一个词组割裂开来,只取其中的一部分,这中修辞方式叫做割裂。

◎委婉: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话说得含蓄、委婉一些,叫做委婉语。

古人常用的委婉语,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⑴避粗俗⑵避忌讳⑶避冒犯⑷交际辞令
◎说文四大家:段玉裁,江苏金坛人,著《说文解字注》;朱俊生,江苏吴县人,著《说文通训定声》;桂馥,山东曲阜人,著《说文解字义证》;王筠,山东安丘人,著《说文解字句读》。

◎高邮王氏四种:王念孙著《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王引之著《经传释词》、《经义述闻》
◎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hui,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类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简答题
隶书的特点
隶书分为古隶和今隶
古隶又称秦隶,源于方折笔势的六国古文和潦草的小篆,对早期的古大篆也有继承,是在前代流行的简体基础上形成的。

今隶又称汉隶,笔势舒畅,波折俯仰,是对古隶加工而成
汉字的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次剧烈的变革,它结束了古文字时代,开创了今文字的新时期,使汉字形体发生了质的变化。

由象形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过渡到符号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彻底地改变了古文字地象形面貌,史汉字进一步声化和符号化。

声旁作用
声旁表示该字的读音,部分声旁表示该字的意义。

例如
经胀
径均有“细而长”的意思张长
茎涨
胫帐
◎通假和假借的区别
相同点:都是以音同音近为必备条件的
不同点:一,产生的原因不同。

假借是本无其字,如“何”,疑问代词,借用“负荷”之字表示。

通假是本有其字,如,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原本就是写作“早”。

二,借自的性质不同。

假借义可以长期固定独立使用,但通假字的字义要完全依赖具体的语言环境。

如:“何”的假借义“为什么”“什么”是长期为“何”字所拥有的。

“蚤”是否为“早晨”义,却依赖于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举例说明古今词义演变上的重要差异
古今词义有同有异:词义范围的差异
1)词义范围的扩大。

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属于今义的一部分。

菜:古代专指蔬菜,不含肉类,蛋类等(岁比灾害,民以菜色。


睡:古代专指坐着打瞌睡(读书欲睡)
响:古代专指回声(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今与王言如响,国若之何)2)词义缩小。

古义大于今义,今义包含在古义当中。

宫:上古泛指房屋(父母妻子,皆同其宫)
瓦:土器烧制的总名(乃生男子,载弄之璋。

乃生女子,载弄之瓦)禽:走兽之总名虫:鸟兽之总名
3)词义转移:今义,古义之间不存在类属关系,只是具有一定的联系。

暂:在汉以前是“突然,一下子”的意思,今表“时间短暂”
汤:古指“热水”,今指“加入菜,面,肉等的流体食物”
◎如何探求词的本义:
分析字形。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和字义互有联系。

这里的字形,指的是小篆及小篆以前的文字形体。

如,“题”,由它的意符“页”,可知它的本义与头部有关,故可以确定“额”是“题”的本义。

探求语音。

有些字,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有联系,形成一组同族字或同源字。

如:胫,茎,径,经,都有“长”的意思,所以字根“”的本义是“细而长”。

此只适用于有共同语源的词。

归纳文献材料。

“救”:《说文》:“止也。

从pu求生。

”这个解释是正确的。

但我们看不出“止”和意符“pu(小击)”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归纳文献用例如“救”表示止住危急或灾难。

◎词义引申的类型:
连锁型。

连锁型引申,是词义的线性引申,由甲义引申为乙义,再由乙义引申为丙义,如此环环相扣,单方向发展。

理:本义“治玉”,由“治玉”引申为“纹理”,再引申为“条理”,再引申为“道理”,这样一环扣一环,属于连锁型。

辐射型。

所谓辐射型引申,就是以某一意义为引申中心,向四周辐射引申出众多不同意义的词义引申类型。

连锁型引申是词义的线型引申,那么不妨认为辐射型引申是词义的面性引申
法度木节关节
节(竹约)节气
节操
节奏节约
“节”的本义为“竹约”,引申到木材上指“木节”,引申到骨骼上指“关节”,引申到时间上指“节气”,引申到音乐上指“节奏”,引申到品德上指“节操”,引申到社会制度上指法度,引申到人们的物质生活态度上指“节约”
综合型。

综合型引申就是上面两种词义引申方式的交叉综合,情况复杂些。

大凡义项较多的词,其意义的引申方式几乎都是综合型引申。

如“解”p96
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异同
相同点:两者都是古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
不同点:
1两者适用范围不同,使动用法适用于动词、形容词、名词,而意动用法只适用与形容词、名词
2两者的语法意义不同,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的结果,而意动用法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多主观的看法或者意念。

例如:
A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

B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例A匠人砍削木料使木料变小,是客观结果,因此这里是形容词“小”的使动用法。

例B “小鲁”“小天下”是孔子“认为鲁小”“认为天下小”,是登上高山之后的主观感觉,因此句子的两个“小”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举例说明名词作状语有哪些意义类型
1表示比喻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像云彩一样景:像影子一样
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狐:像狐狸一样
2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兄:像对待兄弟一样
3表示方位或者处所
夫以秦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廷:在朝廷上
4表示工具或者依据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用箕畚
考点:宾语前置句
举例说明古汉语的被动句的类型
1没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即意念被动句,例如: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2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1)“于”字句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屡。

(2)“为”字句
引进动作行为施事者的是介词,不引进动作行为施事者的是表示被动的助动词
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

前一个“为”是介词,后一个“为”是助动词
(3)“见”字句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矣。

(4)“为……所”句式
“于”字句和“为”字句可以引进行为施事者,但是表达被动的意味并不明显。

“见”字句不能引进施事者。

这三种句式在被动表达上都有不足,因此发展“为……所”、“见……于”句式
楚逐削弱,为秦所侵。

(5)“见……于”句式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6)“被”字句
臣被尚书召问。

“不”坏人“弗”的区别:
A“不”的适用范围广,可以否定动词(包括及物和不及物动词),形容词;当然否定及物动词时,可以带宾语,例如: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

B“弗”适用范围窄,只能否定及物动词,而且不携带宾语,例如:
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C如果“弗”后面的带宾语,一般必须是代词“之”,并且前置,例如:
今大臣执柄独断,而上弗之收,是人主不明也。

常见词头(《诗经》中常考)
我不可不见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用在专有名词前)
北风其凉,雨雪雨雪其雱(用在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前)
之子于归,宜其宜家(用在动词前面)
朋酒斯享,曰杀羔羊(用在动词前面)
“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的区别
“者”字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数词以及其他词组之后,构成“者”字结构,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字结构。

“所”字经常用在动词和动词词组前面,还可以用在介词的前面。

相当于一个名词性成分。

两者都能与及物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词组。

但是意义有区别:“所”字结构指代行为对象,“者”字结构指代行为的主动者。

如:始臣之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

梓庆削为鐻(qu第二声),鐻成,见者惊犹鬼神。

“所见”指代“见”的对象;“见者”指代发出动作“见”的主动者。

语气词“也”和“矣”的区别
“也”表示静态的情况,“也”字前面的句子是对事物进行某种判断或论断的,“也”的基本作用是帮助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如: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对取熊掌这种事实表示肯定。

“矣”表示动态的情况,“矣”字前面的句子是把事物现阶段作为新情况报导出来,“矣”的基本作用是帮助表示陈述语气的,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语气词“了”。

如:
鸡既鸣矣。

表示鸡原来没有鸣,现在新情况出现了,鸣叫了。

“他”的历史来源和发展
上古的“他”是旁指代词,指代物,作“别的”、“其他的”讲
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王顾左右而言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