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之倒装和省略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句式之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知识归纳(2)全面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句式之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知识归纳(2)全面版

4、主谓倒装
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你太不聪明了!
练一练
指出下列各句为何种倒装:
1. 惟利是图
宾语前置
2. 尝射于家圃
状语后置
3. 通计一舟,为பைடு நூலகம்五,
定语后置
4. 韩告急于齐
状语后置
5. 何以战
宾语前置 (介词的宾语前置)
翻译: 1. 微斯人,吾谁与归? 2. 子将安之? 3.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4. 开小门于大门之侧 5. 杀人以梃与刃
翻译: 1. 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2.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4.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5.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只要我们坚持了,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或许,为了将来,为了自己的发展,我们会把一件事情想得非常透彻,对自己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对任何机会都不曾错过,其 目的也只不过是不让自己随时陷入逆境与失去那种面对困难不曾屈服的精神。但有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更需要用时间持久的用心去做一件事情,让自己其中那小 小的浅浅的进步,来击破打破突破自己那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十分舒适的区域,强迫逼迫自己一刻不停的马不停蹄的一直向前走,向前看,向前进。所有的未来,都是靠脚步去 丈量。没有走,怎么知道,不可能;没有去努力,又怎么知道不能实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那不如,生活中、工作中,就让这“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 渗入我们的心灵,着心、心平气和的去体验、去察觉这一种灵魂深处的安详,侧耳聆听这仅属于我们自己生命最原始最动人的节奏。但,这种聆听,它绝不是仅限于、执着于 “我”,而是观察一种生命状态能够扩展和超脱到什么程度,也就是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深处又会是如何?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又或者,对于很多优秀的人来说,我们 奋斗了一辈子,拼搏了一辈子,也只是人家的起点。可是,这微不足道的进步,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幸福的,也是知足的,因为我们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隐隐约 约的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正把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这一切还是通过我们自己勤勤恳恳努力,去积极争取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坦然接受这人生的终局, 或许,这无所皈依的心灵就有了归宿,这生命中觅寻处那真正的幸福、真正的清香也就从此真正的灿烂了我们的人生。一生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陌上的花,落了又开了,开 了又落了。无数个岁月就这样在悄无声息的时光里静静的流逝。童年的玩伴,曾经的天真,只能在梦里回味,每回梦醒时分,总是多了很多伤感。不知不觉中,走过了青春年少, 走过了人世间风风雨雨。爱过了,恨过了,哭过了,笑过了,才渐渐明白,酸甜苦辣咸才是人生的真味!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所以,面对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顺境和逆境都学会 了坦然承受,面对突然而至的灾难多了一份从容和冷静。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承受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坚强!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胸襟! 一生有多少 属于我们的时光?当你为今天的落日而感伤流泪的时候,你也将错过了明日的旭日东升;当你为过去的遗憾郁郁寡欢,患得患失的时候,你也将忽略了沿途美丽的风景,淡漠了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波平浪静的人生太乏味,抑郁忧伤的人生少欢乐,风雨过后的彩虹最绚丽,历经磨砺的生命才丰盈而深刻。 见过了各样的人生:有的轻浮,有的踏实;有的喧哗,有的落寞;有的激扬,有的低回。肉体凡胎的我们之所以苦恼或喜悦,大都是缘于生活里的际遇沉浮,走不出个人心里的 藩篱。也许我们能挺得过物质生活的匮乏,却不能抵挡住内心的种种纠结。其实幸福和欢乐大多时候是对人对事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就是一粒小小的 沙子,也有自己精彩的乾坤。如果想到我们终有一天会灰飞烟灭,一切象风一样无影亦无踪,还去争个什么?还去抱怨什么?还要烦恼什么?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一生真的没有多少时光,何必要和生活过不去,和自己过不去呢。你在与不在,太阳每天都会照常升起;你愁与不愁,生活都将要继续。时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有以下四种: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一:判断句(有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译为“……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文判断形式。

如:(1)陈胜者.,阳城人也.。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3)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用副词“乃”、“则”、“悉”、“皆”、“为”、“本”等表示判断,这种形式也比较多见。

如(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5)环滁皆.山也(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7)臣本.布衣【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这”,作为判断句的主语。

如:是进.亦忧,退亦忧。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避险苦其心志。

3.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二:倒装句四种类型:(1)宾语前置(2)定语后置(3)状语后置(4)主谓倒装(1)宾语前置A:(疑问代词+宾语+动词),疑问代词有“何、谁、胡、恶、安、奚”等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宋何罪之有何以战B: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否定词+代词宾语+动词)常见的否定词:不、莫、勿、弗、未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已、自、汝、尔如:忌不.自信C:定语后置(中心词+之+定语)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心词+数量词)如:为人五..……为手卷、为念珠各一......,窗八尝遗余核舟一...(中心词+定语+者)如: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吴儿善泅者.数百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D:状语后置(用“以”和“于”组成介词短语和状语,在文言文中可以放在谓语之后)如:(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3)徐喷以.烟(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5)屠惧,投以.骨。

文言特殊句式种类及例句

文言特殊句式种类及例句

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1.……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表示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翻译时不必管“者”“也”,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

(1)吴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2)虽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劝学》(3)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阿房宫赋》(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5)今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游褒禅山记》(6)此三者,吾遗恨也。

《伶官传序》(7)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荆轲刺秦王》(8)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9)《齐谐》者,志怪者也。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逍遥游》(10)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11)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鸿门宴》(12)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13)蔺相如者,赵人也。

(14)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16)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17)缑(gou)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苏武传》(18)陈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陈涉世家》)2.……,……也在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在句末只用“也”收尾,表示判断。

主语的后面,或有停顿(逗号标点),或无停顿(不加标点)。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 1、宋何罪之有? • 2、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 3、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 4、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 5、时人莫之许也。
翻译下列各句中划线的部分。
1.何有于我哉?( 有什么 )
2 . 而 山 不 加 增 , 何 苦 而 不 平 ? ( 愁什么 ) 3.王曰:“何为者也?” (干什么 )
3)……孰与……,……与……孰…… “……与……相比,谁(哪一个)……”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吾与徐公孰美? 4)得无……乎,得无……耶 “恐怕……吧”,“莫非……吧”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5)然则…… “(既然)这样,那么……” 然则何时而乐耶?
6)若夫…… “像那……”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7)所以 “用来……的”、“……的原因”、“…… 的方法”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如何、奈何、若何 “怎么样”、“怎么”、“怎么办” 吾欲之南海,何如? ……
中考衔接:
• 3、下列各句中,与“善哉,祁 黄羊之论也”一句句式相同的一 项。 • A.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 B.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 D.何陋之有。 提示:大范围,小角度都要考虑。
中考衔接:
• 4、下列各句中,与“此正午牡 丹也”一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B.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C.山峦为晴雪所洗。
一、判断句常见的格式有四种:
• 1.用“者”“也”表判断,形式有四种: (1)“……者,……也”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 (2)“……者,……” 例:天下者,高祖天下。 (3)“……者也” 例:莲,花之君子者也。 (4) “… …, … …也” 例:夫战,勇气也。
判断句:
• 2.用“为”“乃”“则”“皆” 等表判断 • 例:中轩敞者为舱。 •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1)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
这些都是能趁(乘着)大王您酒酣耳热(酒醉、不清醒)之时向您 索求自己所想要的(东西)的人。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 记》)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 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 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客”与赵王谈话的用意是什 么。(2分)
c.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促织》) d.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 !动词担任的定语常常后置 ,名词则不后置!
2、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 后。
类别三:中心词+之+定语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司马迁《鸿门宴》)
2、省略谓语
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省略宾语
a.投(之)以骨 (《狼》) b.君与(之)俱来 (《隆中对》)
(4)省略介词
如: a.林尽(于)水源 (《桃花源记》) b.急湍甚(于)箭。 c.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往往是形容词担任定语!
2、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 后。
类别四:中心词+定语
极少!
3、宾语前置。
类别一:否定句中 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常见否定词:不、弗、未、非、否、无、莫 常见代词:余,吾,自,汝,尔,之
a.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b.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c.臣未之闻也

七-九年级文言句式

七-九年级文言句式
《古文二则》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例一:此非恶声也(“也”表判断,否定判断句。) 例二: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也”表判断,否定判断。) 2、倒装句: 布三千匹(宾语前置。应为“三千匹布”。) 3、省略句: 例一: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省略主语。〈祖逖〉) 例二:以为谘祭酒(省略宾语。应“以〈之为〉”。) 例三:大惊曰(省略主语。鲁肃。)
《捕蛇者说》
文言句式: 1、倒装句: 例: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何如,如何,怎么样。) 2、省略句: 例一: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省略介词“于”,甚是蛇:甚于是蛇。) 例二: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省略主语。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包拯》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也”表判断。) 2、倒装句: 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何为”,应“为何”疑问句中宾语前置句。 3、省略句契 例一:使契丹(省略主语。应为“包拯使契丹”。) 例二:主来诉(省略状语。应为“主来衙诉”。)
《岳飞》
文言句式: 1、倒装句: 飞何功之有(疑问句宾语“功”前置。) 2、省略句 例一:死事(省略介词“于”,应为“死〈于〉事”。) 例二:愿于交欢(省略宾语“之”,应为“愿于〈之〉交欢”。) 例三:课将士注坡跳壕(省略主语“飞”。应为“〈飞〉课将士注坡跳壕”。)
《干将莫邪》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例一:是必烂也(“也”表判断。) 例二:吾干将、莫邪子也(“也”表判断。) 1、倒装句: 吾父所在?(疑问句宾语前置。“所在”即“在所”。) 3、省略句: 例一:购之千金(省略介词,应“购之〈以〉千金”) 例二:立僵。(省略主语,应“尸体立僵”。)
《劳山道士》
文言句式: 1、倒装句: 例一:何术之求(“之”宾语前置的标志。应“求何术”。) 例二:烈如箫管(介词结构后置。应为“如箫管烈”。) 例三:饯我于月宫可乎(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于月宫饯我可乎”。) 2、省略句: 例一:一道士坐蒲团上(省略介词“于”。应为“一道士坐〈于〉蒲团上”。) 例二:见二人与师共酌(省略主语“王生”。)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3)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

《陋室铭》(3)项燕为楚将。

《陈涉世家》(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出师表》(6)臣本布衣。

《出师表》(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

《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

《陈涉世家》3.宾语省略(l)上使[扶苏]外将兵。

《陈涉世家》(2)便要[渔人]还家。

《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桃花源记》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

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二虫尽为所吞。

《童趣》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守株待兔》3.用“于”表示被动。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文言文小段翻译练习【丑妇效颦】西施病心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文言活用句式

文言活用句式

知识清单一-文言文句式文言文句式主要有五种: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疑问句(此处省略)一.判断句文言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一)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

”子瑜者,亮兄瑾也。

(《赤壁之战》)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主语后不用“者”,只在谓语后面用“也”,即“……,……也。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退秦师》)(三)“者”“也”全不用,语意构成判断。

荀卿,赵人。

(《史记·孟轲荀卿列传》)(四)用“乃”“为”“即”“则”等表示判断。

吕公女,乃吕后也。

(《史记·高祖本纪》)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梁父即楚将项燕。

(《史记·项羽本纪》)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五)用“是”作判断动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

(《琵琶行》)二.被动句在古代汉语中,被动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一)用“于”表示被动。

不能容于远近。

(不能被邻里所容)(二)用“见”“见……于……”“受……于……”表示被动。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赤壁之战》)(三)用“为”、“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过秦论》)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屈原列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司马迁《鸿门宴》)(四)用“被”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五)动词本身表被动。

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

例如: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倒装句(一)主谓倒装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大哉,尧之为君也!(尧之为君也,大哉!)(二)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
例:
1、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
3、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四)用“…也”来表示。这有两种情况:
(1)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例:
1、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四)状语后置
介词短语作状语,为强调该状语而后置于动词后。
例:
1、又七年,(自)还自扬州《伤仲永》
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孙权劝学》
3、(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4、醒能述以文(述)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5、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泻出)者《醉翁亭记》
6、冷光之乍出于匣(出)也《满井游记》
10、受地于先王(受地)《唐雎不辱使命》
11、仓鹰击于殿上(击)《唐雎不辱使命》
12、信义著于四海(著)《隆中对》
13、躬耕于南阳(耕)《出师表》
1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寄臣)《出师表》
15、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起)《公输》
16、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17、所欲有甚于生者(甚)《鱼我所欲也》
18、欲有求于我(有求)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五)省略量词
古汉语中,数词可直接修饰名词,表数量的多少,而省略量词。
例:
1、船头坐三(个)人《核舟记》
2、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口技》
3、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辩斗《两小儿辩日》
4、一(个)男附书至,二(个)男新战死《石壕吏》
四、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

文言句式的判断技巧

文言句式的判断技巧

怎么判断文言句式与词汇相比,文言语法变化不大,只是几种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下面分别加以说明: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装句式省略句式疑问句式否定句式判断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了涉世家》)“......,......也。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战国策.齐策》)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被动句式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

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
例如: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
刘备天下条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刘豫州王室之胃。(同上)
用“于”表被动
“受制于人”(被人控制)
“不能容于远近。”(不能被邻里所容)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5.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例如:

文言文句式 之倒装句

文言文句式 之倒装句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 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 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 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于蓝取之)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 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树之以桑。
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3、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 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 其成分。
惟利是图。
惟余马首是瞻。
4、介词宾语的前置。
如:
一言以蔽之。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氓》
定语后置句
定语分为领属性和修饰性两大 类。在文言文中,能后置的定语大 多是修饰性的定语。有以下几种方 式:
1、“中心语+定语+者”的形式; 如:求人可使报秦者。《廉蔺列传》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客有吹洞箫者。《赤壁赋》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于)
主谓倒装句
这种情况较为少见,往往是为 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 句子中才出现倒装现象,这类句子 一般是感叹句或疑问句。 1、甚矣,汝之不惠 2、美哉,我少年中国。
固定句式
1.奈何 (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 )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2.何……哉? (可译为“怎么能……呢?”) 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3.何……之有? (兼表宾语前置,译 “有什么……呢”“怎么能……呢?”) 夫晋 何厌之有? 4.无以 (可译为“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 没有办法,不能”)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鸿门宴》
2、“中心语+之+定语”的形式;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中心语+之+定语+者”的形式; 如:

文言文四种句式

文言文四种句式

介词结构后置
标志词:于 以 例如:吾居乡。 调整语序:吾(于)乡居 翻译:我在家乡居住。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调整语序:青,于蓝取,而于蓝青。 翻译:青从蓝中提取,比蓝更青。
主谓倒装
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 调整语序:汝之不惠甚矣。 翻译:你的不聪明过分了。 快哉此风! 调整语序:此风快哉!。 翻译:这风畅快啊!
宾语前置
特殊结构:之 是 • 例如: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调整语序:不知句读,不解惑。 • 翻译:不知道断句的方法,不解答疑惑。 • 惟利是图 • 调整语序:惟是图利 • 翻译:只是为了谋求利益
定语后置
标志词:之 者 例如: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调整语序:凡长安为观游豪富人及卖果者 翻译:凡是长安城里经营观赏游览的豪富人 和卖水果的人。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 黄泉,用心一也。 调整语序:蚓无利爪牙,强筋骨,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翻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 向上吃黄土,向下喝黄泉水,用心专一的 缘故啊。
• ①校书郎:官名,负责校勘书籍,订正讹误。 校书郎:官名,负责校勘书籍,订正讹误。 • ②为官佣书:替官府雇佣抄写书籍。 为官佣书: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 不耻劳辱。有口辩,尤长于书传。永平五年。 苦,不耻劳辱。有口辩,尤长于书传。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 为官佣书以供养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 “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 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 (于)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于)笔砚间 左右皆笑之。超曰: 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 哉!”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说)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如:①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公子能急人之困在安)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百姓之谓我爱宜乎)④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乌纱之横,皂隶之俗甚矣!)二、定语后置1、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 的格式。

例如:①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精技击之少年)②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五谷是庄稼中的好种)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千里马)④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铿然有声之石)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

例如: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②云霞雕色,有喻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

(云霞绘出色彩,已超过巧妙的画师;草木装饰鲜花,不依靠神奇的绣工)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居高之庙堂,处远之江湖)3、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

例如: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②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他(陈胜)一些曾经一道给人作雇工耕田的老朋友听到了这个消息]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知其事之太子及宾客)④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之人)⑤村中少年好事者(好事之少年)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 的格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A、动词,到; 、动词, B、“之”代他,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 代他,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C、代词,他; 、代词, D、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 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3、倒装句。 倒装句。
例1、(2004年广东卷考题)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2004年广东卷考题 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年广东卷考题) 解析:本句中“以”是介词,“奚”是疑问词作宾词提 是介词, 解析:本句中“ 前了,翻译时必须将“ 前了,翻译时必须将“奚”归到它原来的位置上才符合 现代汉语的规则。 现代汉语的规则。 译文: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宾语前置) 译文: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 宾语前置) 例2、(2004年湖南卷考题)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2004年湖南卷考题 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年湖南卷考题) 解析:此句中“于斯亭”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翻译 解析:此句中“于斯亭”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时应将它提到动词“饮酒”之前。 时应将它提到动词“饮酒”之前。 译文: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状语后置) 译文: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 状语后置)
常用判断句式
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 表示判断。
主语后+ 表停顿, (1)“......者,......也。” (主语后+者,“者”表停顿,“也” ......者 ......也 表判断) 表判断) 陈胜者 阳城人也 廉颇者 赵之良将也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 主语后+ (2)“......者,...... 。” (主语后+者) 民之所种。 陈婴者 故东阳令史。 例:粟者,民之所种。\ 陈婴者,故东阳令史。 四人者 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 上纯父。 上纯父。 ......,......也 主语后面不用“ (3)“......,......也。” (主语后面不用“者”) 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者也 者也。 不表示停顿,只起称代作用) (4)“......者也。” (“者”不表示停顿,只起称代作用)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者也。 花之君子者也 者也。 例: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文言句式的判断技巧

文言句式的判断技巧

怎么判断文言句式?与词汇相比,文言语法变化不大,只是几种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下面分别加以说明: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装句式省略句式疑问句式否定句式判断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了涉世家》)“......,......也。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战国策.齐策》)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被动句式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斯人,吾谁与归 籍何以至此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4、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 成的介宾短语 ,往往后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具告以事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省略句
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
4.省略介词。
省略主语
1.……(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公
臣未之闻也。
忌不自信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 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大王来何操?
彼且奚适也?
沛公安在?
3、宾语前置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 前, 以突出强调宾语。
惟命是听
宋何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介词宾语前置。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 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甚矣,汝之不惠!”
2.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 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 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往 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定语后置的形式
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好事”是“少年”的定语。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定语后置的形式
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2战于长勺 4马首是瞻
6一言以蔽之
8环滁皆山也
9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 )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 渔人 杀鸡作食。
省略谓语
1.择其善者而从之,( 而改之。
择 )其不善者
2.一鼓作气,再( 鼓)而衰,三( 鼓 )而 竭。
省略宾语
与(
客 )坐谈,问之客曰
省略介词
1.后数日驿至,果地震( 于 )陇西。
2.余自束发读书( 于 )轩中。
1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3美哉,我少年中国。 5梁父即楚将项燕 7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铿然有声”是“石”的定语。
定语后置的形式 3)数量词定语后置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3、宾语前置
1)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 “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文言文特殊句式
判断句
被动句
倒装句 省略句
倒装句
句子的常规格式: 主谓宾 (定)主 [ 状 ] 1.谓语前置 3.宾语前置 谓(定)宾〈补〉
2.定语后置 4.状语后置(介宾后置)
1. 谓语前置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 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 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 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