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二章疾病概论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绪论1.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的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解释疾病的本质。
2.基本病理过程:主要讨论多种疾病共同的、成套的功能和代谢变化,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酸碱,发热,应激,缺血-再灌注损伤,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细胞增殖和凋亡障碍等。
第二章疾病概论1.★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而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2.★疾病: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在疾病过程中,躯体、精神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被破坏,机体进入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环境或社会不相适应的状态。
3.★亚健康: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状态。
①躯体性亚健康: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等②心理性亚健康:焦虑、烦躁、睡眠不佳等③人际交往性亚健康:与人关系不稳定,心理距离变大,有被社会抛弃和遗忘的孤独感5.脑死亡(Brain Death):指全脑功能(大脑、间脑和脑干)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意义:①有助于正确判断死亡时间,节约医药资源②为器官移植提供更多更好的供体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低渗性脱水(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特点是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L,血浆渗透压<280mm/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又称为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2.高渗性脱水(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特点是失水多于失Na+,血清Na+浓度>150mm/L,血浆渗透压>310mm/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又称为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3.高渗性脱水(低容量性正常钠血症):特点:钠水呈比例丢失,血容量减少,但血清Na+浓度和血浆渗透压在正常范围,可见于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大量抽放胸、腹水等。
4.水肿: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称为水肿,如水肿发生在体腔内则称之为积水,如心包积水、胸腔积水、脑积水等。
疾病概论
复习思考题
▲1.解释名词:病理生理学、疾病、 基本病理过程、死亡、脑死亡; 2.简述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内容、 在医学中的地位及主要研究方法; 3.简述疾病的病因; ▲4.阐述疾病过程中的一般共同规律; ▲5.阐述脑死亡的概念、判定标准及 现实意义;
下次课预习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一节 水、钠代谢障碍 第二节 钾代谢障碍
二、病因学
病因:疾病发生的原因,又称致 病因素。是指能引起疾病并赋于 该病特征的因素。 病因分为:外因、内因、自然环 境和社会因素。
(一)外因: 1.生物因素 2.物理因素 3.化学因素 4.营养因素 (二)内因: 1.正常防御机能降低 2.免疫机能:超敏反应、自身免疫 疾病 3.神经内分泌机能
(1)分类:生理性死亡—自然死亡 (老死)较少 病理性死亡—各种严重 疾病或损伤造成的死亡 (2)分期(传统观念): 濒死期 临床死亡期 生物学死亡期
(3)脑死亡(Brain death)
▲概念:全脑功能(大脑半球、间 脑、脑干)的不可逆性永久性丧 失。 判断标准: a.大脑无反应及不可逆的昏迷。 b.颅神经反射消失。
四.疾病的经过和转归
(一)疾病的分期:(急性传染病明显) 病因作用于机体 潜伏期 第一个症状出现 意义 检疫、隔离
前驱期
典型症状出现
前驱症状 诊断、治疗
好转、痊愈 死亡
症状明显期
转归期
(二)疾病的转归 1.康复: 完全康复 不完全康复 (病理状态) ▲2.死亡:(Death):机体生命活动的不可 逆终止。生命的自然规律。社会本质: 个体与社会关系不可逆的脱离和中断。
c.无自主呼吸(人工呼吸15分钟以 上仍无自主呼吸)。 d.瞳孔散大、固定。 e.脑电波消失(出现0位脑电图)。 f.脑血管造影证明脑血液循环停止。 体温下降、肌张力下降亦为重要参 考指征。
第二章 疾 病 概 论(病理生理学)
第二章疾病概论(病理生理学)一、多选题A型题1.健康是指A.没有躯体疾病 D.强壮的体魄、健全的精神状态B.精神饱满、乐观向上 E.有自我保健意识C.没有烟、酒等不良嗜好[答案]D[题解]健康应是身心健康的总称。
不生病或只有心理健康都是不全面的。
2.疾病的概念是A.在致病因素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B.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出现的成套的病理过程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D.疾病(disease)英文原意为“不舒服”E.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协调发生障碍而有异常活动[答案]C[题解]疾病本质的概念为在病因作用下,因内外环境失调而发生的不同于健康的异常生命活动。
3.下列关于原因和条件的概念,哪项是错误的A.有些疾病,只要有原因的作用便可发生B.对一种疾病来说是原因,而对另一种疾病则可为条件C.一种疾病引起的某些变化,可成为另一个疾病发生的条件D.因稳态破坏而发生的内环境紊乱、生命活动障碍不可能是引起某些疾病的“危险因素”E.能够加强原因的作用,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诱因”[答案]D[题解]在病因学中条件并不是必不可少的,只起促进或迟缓疾病发生的作用。
4.能引起疾病并赋予其特征性、决定其特异性的因素称为A.疾病的原因 D.疾病的内因B.疾病的条件 E.疾病的外因C.疾病的诱因[答案]A[题解]原因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而且决定了该病的特异性5.下列有关疾病条件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D.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B.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E.某些条件也可以称为诱因C.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答案]B[题解]有些疾病发生只有病因,没有明显的条件参与,如刀伤。
6.下列哪一项是发病学的重要规律A.疾病的经过与归转 D.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程序B.疾病过程中因果转化 E.疾病过程中的社会因素影响C.疾病过程中原因和条件的关系[答案]B[题解]因果交替是发病学的重要规律。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二章疾病概论考点剖析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二章疾病概论考点剖析内容提要:笔者以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生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第九版病理生理学各章必考的考点剖析,共二十章。
本章为第二章疾病概论。
本章考点剖析有重点难点、名词解释(22)、简述题(10)、填空题(5)及单项选择题(14)。
适用于本科及高职高专临床、口腔、医学、高护、助产等专业等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使用,也适用于临床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人员及研究生考试人员使用。
目录第二章疾病概论第一节疾病的相关概念第二节病因学第三节发病学第四节疾病的转归第五节疾病研究的基本方法重点难点掌握:疾病、健康、亚健康、衰老、脑死亡、病因、诱因的基本概念。
熟悉:疾病的常见病因及其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的基本调节机制,脑死亡的判断标准,确定脑死亡的意义。
了解:疾病谱,疾病研究的基本方法,传统医学、循证医学、精准医学和转化医学的特征。
一、名词解释(22)1、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包括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
在疾病过程中,躯体、精神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被破坏,机体进人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环境或社会不相适应的状态。
2、健康:是指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交往上处于完好状态”。
要想保持健康状态,除具有强壮的体魄外,还应具有精神饱满、乐观、勇于克服困难、较强的事业心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
3、亚健康:指介于健康与疾病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状态。
躯体性亚健康状态: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等。
心理性亚健康状态:焦虑、烦躁、易怒、睡眠不佳等,严重时可伴有胃痛、心悸等表现。
社会性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与社会成员的关系不稳定,心理距离变大,产生被社会抛弃和遗忘的孤独感。
4、症状与体征:症状:是指患者主观上的异常感觉,如头晕、头痛、恶心、疲乏无力等;体征:是医护工作者使用临床检查的各种方法,检查出的疾病的客观表现,如皮疹、伤口、心脏杂音、腹部肿块等;社会行为是指劳动、人际交往等一切作为社会成员的活动。
第二章 疾病概论
第二章疾病概论一,名解1,disease(疾病)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和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和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的过程。
是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的过程(包括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
2,health(健康)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即:健康至少包含强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精神状态。
3,sub-health(亚健康)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
4,etiology (病因学)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5,cause(病因)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6,condition(条件)是指能促进或缓解疾病发生的某种机体状态或自然环境。
7,pathogenesis(发病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
8,molecular biology(分子病)由于遗传物质或基因(包括DNA和RNA)的变异引起的一类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疾病。
9,brain death(脑死亡)全脑功能(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不可逆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10,precipitating factors(诱因)加强病因作用、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11,risk factors(危险因素)与某个疾病明显相关,有可能是原因或条件。
12,病因的先天性因素能够损伤胎儿发育的各种有害因素。
13,不完全康复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主要症状消失,但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
二,单项选择题1,关于疾病原因的概念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E)A.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B.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因素C.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外因素D.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外因素E.引起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特定因素2,下列哪一项不是脑死亡的诊断标准(B)A. 呼吸不可逆停止B.心跳不可逆停止C. 脑电图零电位D. 脑血流停止3,疾病的概念是指(C)A.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B.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出现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D.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的异常生命活动E.生命活动中出现的表现形式,体内各种功能活动进行性下降的过程4,从病因侵入机体到最初症状出现的一段时间是指:( A )A.潜伏期B.前驱期C.症状明显期D.转归期5,死亡的是指:(E)A.反射消失、呼吸停止、心跳停止B.细胞死亡C.意识永久消失D.脑电波零电位E.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6,健康是指:(E)A.没有疾病和病痛B.体格健全C.没有烟酒等不良嗜好D.社会适应力强E.强壮的体魄、精神和社会上的良好的状态7,下列有关疾病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B)A.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B.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C.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D.某些条件也可以叫诱因E.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8,在损伤与抗损伤的发病规律中,以下哪些叙述是错误的(E)A.贯穿疾病的始终B.相互联系,相互斗争C.决定疾病的消长和转归D.同时出现,不断变化E.疾病的临床症状是损伤的表现9,疾病的发展方向取决于(C)A.疾病的数量与强度B.存在的诱因C.损伤与抗损伤力量的对比D.机体的抵抗力E.机体自稳调节的能力10,不完全康复时(C)A.致病因素已完全消失B.功能、代谢和结构的障碍完全消失C.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D.机体的自稳态完全恢复正常E.劳动力完全恢复正常三,填空题1,常见的病因有生物性因素、理化因素、遗传性因素、营养性因素、精神心理社会因素、先天因素、免疫因素;其中最常见的是生物性因素。
(完整word版)《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疾病概论1、健康、亚健康与疾病的概念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亚健康状态:人体的机能状况下降,无法达到健康的标准,但尚未患病的中间状态,是机体在患病前发出的“信号”。
疾病disease: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机体的自稳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2、死亡与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死亡:按照传统概念,死亡是一个过程,包括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
一般认为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脑死亡:指脑干或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地、不可逆地丧失功能。
判断标准:①不可逆性昏迷和对外界刺激完全失去反应;②无自主呼吸;③瞳孔散大、固定;④脑干神经反射消失,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咽反射等;⑤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3、第二节的发病学部分发病学:研究疾病发生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⑴自稳调节紊乱规律;⑵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的对立统一规律;⑶因果转化规律;⑷局部与整体的统一规律.第三章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1、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外因子通过与受体(膜受体或核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白间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表达、各种生物学效应形成的过程.2、受体上调(增敏)、受体下调(减敏)的概念由于信号分子量的持续性减少,或长期应用受体拮抗药会发生受体的数量增加或敏感性增强的现象,称为受体上调(up—regulation);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增强,称为高敏或超敏。
反之,由于信号分子量的持续性增加,或长期应用受体激动药会发生受体的数量减少或敏感性减弱的现象,称为受体下调(down—regulation)。
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增强,称为减敏或脱敏。
第五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1、三种脱水类型的概念低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的病理变化过程.(低血钠性细胞外液减少)高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和血浆渗透压>310mmol/L,以细胞内液减少为主的病理变化过程。
病理生理学第二章-疾病概论
膜转运障碍
由于基因突变致特异性载体蛋白缺陷而造成膜转运障碍的疾病。了解最多的是肾小管上皮细胞转运障碍,表现为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失调。
*
胱氨酸尿症(cystinuria) 患者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胱氨酸、精氨酸、鸟氨酸与赖氨酸转运发生障碍,这四种氨基酸是经同一载体转运的,当此转运系统的载体蛋白发生遗传性缺陷时,靠其转运的氨基酸就不能被肾小管重吸收,因此,随尿排出,形成胱氨酸尿症。
*
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神经机制
01
体液机制
02
组织细胞机制
03
分子机制
04
*
神经机制
◆狂犬病病毒 疫苗 狂犬病 ◆乙型脑炎病毒破坏CNS 乙型脑炎
*
ACh堆积 甲拌磷乳油 抑乙酰 胆碱酯酶 ◆有机磷农药 抑乙酰胆碱酯酶 ACh堆积 ◆休克 BP↓ 减压反射受抑 交感N⊕
*
脑死亡作为死亡标志的意义
利于准确判断死亡时间,节约医药资源 为器官移植提供更多更好的供体
*
脑死亡与植物状态临床鉴别
指标
脑死亡
植物状态
定义 自主呼吸 意识 脑干反射 恢复的可能性
全脑功能丧失 无 丧失 无 无
脑认知功能丧失 有 有睡眠/醒觉周期,无意识 有 有
植物人(植物状态): 因颅脑外伤或大脑缺血缺氧等导致的长期意识障碍。有自主呼吸,脉搏、血压、体温可正常,能吞咽食物、入睡和觉醒,保留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躯体生存的基本功能,但无任何言语、意识、思维,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持续达3个月以上甚至12个月以上。
第二章 疾病概论
Introduction to Disease
商业产品部
*
第二章 疾病概论 Introduction to Disease
病理生理学复习资料
病理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一和第二章疾病概论一、疾病与健康1.健康:健康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即:至少包含强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精神状态。
2.疾病: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包括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
3.亚健康: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此时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并有可能趋向疾病的状态。
二、病因学一)疾病发生的原因1.生物性因素(1)发生率:常见。
(2)包括:各种致病性微生物和寄生虫。
(3)致病特点1)有一定的入侵门户和定位。
2)病原体与机体相互作用才引起疾病。
3)两者都可发生改变,条件对其致病有很大影响。
2.物理性因素(1)包括:机械力、温度、辐射、气压改变等。
(2)致病特点1)潜伏期一般较短或无。
2)一般只起始作用,并无持续作用。
3)大都无明显的器官选择性。
3.化学性因素(1)包括:药物、强酸强碱、毒物。
(2)致病特点1)有一定的组织器官选择性毒性作用。
2)整个中毒过程中都起一定作用。
3)其致病性受条件因素影响。
4)潜伏期一般较短(慢性中毒除外)。
4.机体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多(营养性因素):包括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各种营养素、微量元素和纤维素。
5.遗传性因素:遗传物质改变。
6.先天性因素:指能损害胎儿的因素。
7.免疫性因素(1)变态反应:免疫系统对一些抗原的刺激常发生强烈的反应从而导致组织、细胞的损害和生理功能的障碍(2)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些个体能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并引起自身组织损害。
(3)免疫缺陷病:共同特点是容易发生致病微生物的感染,细胞免疫缺陷的另一后果是容易发生恶性肿瘤。
8.精神、心理、社会因素:长期的忧虑、悲伤、恐惧等不良情绪和强烈的精神创伤在某些疾病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1.外界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2.机体内部因素(1)免疫防御机能状态。
(2)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机能状态。
病理生理学各章重点
第一章绪论(1学时)掌握:病理生理学的性质及特点。
熟悉: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及主要内容。
了解:主要研究方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疾病概论(2学时)掌握:1、健康与疾病、病因、诱因、脑死亡的概念。
2、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熟悉:1、病因的分类。
2、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3、疾病完全康复和不完全康复的概念4、脑死亡的判断标准。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障碍(4学时)掌握:1、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2、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水中毒的概念、病因和对机体的影响。
3、水肿的概念和发生机制。
4、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概念、病因和对神经肌肉、心肌电生理及酸碱平衡的影响。
熟悉:1、体液体分布和电解质含量、不同液体水和电解质交换以及水和电解质的生理功能。
2、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时心肌电生理改变与心电图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1、了解盐过多的概念、病因及对机体的影响。
2、了解水、钠代谢的分类和水肿的表现特征、水肿液的分类及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3、了解各类水、电解质紊乱的防治原则。
第四章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3学时)掌握:1、酸碱平衡及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
2、机体维持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
, SB和AB, BE, AG等指标的含义、正常值、相互之间3、血液pH值, PaCO2的关系和病理情况下的变化及其意义。
4、四种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和机制、机体的代偿调节方式、酸碱指标变化的特征、对机体的影响。
熟悉:1、熟悉二重性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酸碱平衡指标的变化特征。
2、熟悉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基本原则。
了解:1、酸碱平衡紊乱的防治原则。
2、二重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常见原因.第五章缺氧(2学时)掌握:1、缺氧的概念。
2、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及组织性缺氧的概念、病因、血氧变化特点及组织缺氧的机制.3、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1、各血氧指标的概念、正常值、意义及其影响因素.2、熟悉氧疗的适用范围、对不同型缺氧的疗效及其机制.了解:影响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及机制。
病理生理学(前七章)重点汇总(重庆医科大学)
病理生理学重点总结第二章病例概论1,健康: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即:健康至少包含强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精神状。
2,疾病: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包括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
3,亚健康状态: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此时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并有可能趋向疾病的状态。
4,病因:指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的因素。
5,病因学:主要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6,疾病经过:潜伏期 ;前驱期 ;临床症状明显期 ;转归期7,死亡(Death):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8,脑死亡:枕骨大孔以上全脑的功能发生了不可逆性的永久性停止。
9,脑死亡标准:1、自主呼吸停止2、不可逆性深昏迷,对外界刺激无反应3、脑干神经反射消失4、瞳孔散大或固定5、脑电波消失6、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10,脑死亡作为死亡标志的意义:利于准确判断死亡时间,节约医药资源;为器官移植提供更多更好的供体11,脑死亡与植物状态临床鉴别:指标脑死亡植物状态定义自主呼吸意识脑干反射恢复的可能性全脑功能丧失无丧失无脑认知功能丧失有有睡眠/醒觉周期,无意识有有12,安乐死:指患有不治之症的病人在频死状态时,为了免除其精神和躯体上的极端痛苦,用医学方法结束生命。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一,名解1,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onatremia):失钠>失水,血清钠浓度<130 mmol/L,血浆渗透压< 280 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减少的低钠血症,也称低渗性脱水。
2,低容量性高钠血症(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失水>失钠,血清钠浓度>l50 mmol/L,血浆渗透压>310 mOsm/L。
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又称高渗性脱水 .3,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失水=失钠,血钠浓度仍维持在130~150 mmol/L,渗透压仍保持在280~310 mOsm/L,细胞外液减少为主。
第二章 疾病概论
病因
机体 损 害---抗损害 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改变 机体与内、外环境间协调障碍 症状、体征
对环境适应能力和劳动能力↓
3. 亚健康 (sub-health)
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 状态,此时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并有可
能趋向疾病的状态。
亚健康的表现形式
躯体性~:疲乏无力,精神不振 心理性~:烦躁易怒,失眠焦虑 社会性~:关系不稳定,心理距离
(二)死亡(Death)
死亡是生命活动过程的终 止,是机体完整性的解体。
传统的死亡认识:
标准:心跳、呼吸的永久性停止
一个过程,包括频死期、临床死亡期
与生物学死亡期
脑死亡(brain death)
指是指全脑机能不可逆性、永久 性丧失,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 能永久性停止。
脑死亡的判定标准 (Criteria for brain death)
变大,孤独感。
亚健康的可能原因
• 工作学习负荷过重
• 心理应激 • 环境污染 • 生活习惯不良
亚健康的防治
• 加强自我保健
• 开展锻炼 • 提高免疫功能 • 心理调节
健 康
亚健康
疾病
二、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一)病因(cause):
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决定疾病 特异性的因素。
1. 生物性因素(biological factors)
在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斗争是 推动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两者的强 弱决定疾病的发展方向和结局。
损伤与抗损伤的对立统一
有些变化可有双重作用,而且在一 定条件下,它们可以向各自相反的 方向转化。
3. 因果交替规律
(Alternation of cause and effect)
病理生理学重点整理
病理生理学重点整理第二章疾病概论1.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2.亚健康:指介乎身心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落的状态,此时机体处在非病、非身心健康并有可能趋向疾病的状态.3.疾病: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受损与抗受损斗争的有规律过程,体内存有一系列功能、新陈代谢和形态的发生改变,临床发生许多相同的症状和体征,机体与外环境间的协同出现障碍.4.病因(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的众多因素中,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病特征的因素.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必不可少的因素.5.诱因:能够强化病因促进作用或推动疾病出现的因素(非特异性)6.危险因素:与某个疾病显著有关,但分不清就是原因还是条件.7.脑死亡一般应该符合以下标准:①自主呼吸停止②不可逆性深昏迷和大脑全无反应③脑干神经反射消失④瞳孔散大或固定⑤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血清na浓度正常范围130-150mmol/l;每天饮食摄取100-200mmol2.水钠新陈代谢(休克程度及出现深浅:低渗>等滤渣>低滤渣)*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130mmol/l,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减少.以细胞外液失水为主原因机制:肾内或外遗失大量的液体或液体蓄积在“第三间隙”后处理不当,例如只排灌,不给电解质均衡液.(等滤渣或低渗液遗失)①经肾遗失:长期服用高效率利尿药;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系列;肾实质性疾病;肾小管酸中毒②肾外遗失:经消化道遗失;液体在第三间隙聚积;经皮肤遗失.机体影响:细胞外液减少,易发生休克;血浆渗透压降低,无口渴感,饮水减少.(口干不欲饮);有明显失水体征,皮肤弹性减退预防:补钠液居多(张力液).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易引起失液性休克原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无口渴感,饮水减少;抗利尿激素(adh)反射性分泌减少,尿量无明显减少;细胞外液向细胞内液转移,细胞外液进一步减少.*高容量性高钠血症(低渗性水解):脱水多于失钠,血清na>150mmol/l,渗透压>310mmol/l.主要环节:脱水多于失钠,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以细胞内液脱水居多原因机制:①饮水不足:昏迷、极度衰竭的病人;口腔、咽喉、食道疾患;水源断绝②失水过多:经肺(癔病和代谢性酸中毒等引起的过度通气)和皮肤(高热、大量出汗、甲亢等)不感性蒸发增多;经肾丢失:尿崩症;丢失低渗液(经皮肤、经消化道).机体影响:口渴;细胞外液含量增加(汗腺功能上升“水解热”);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液迁移,细胞水解引发代谢障碍:酸中毒、氮质血症、水解热;脑细胞水解发生功能障碍;血液铀:血容量上升,反射性引发醛固酮激增预防:适度迁调na迁调k;补足体内缺乏的水分*等渗性脱水:钠水成比例丢失,血容量减少,na浓度和血浆渗透压在正常范围.可见于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大量抽放胸、腹水等.①因首先丢失细胞外液,且细胞外液渗透压正常,对细胞内液影响不大.②循环血量减少,ald(醛固酮)和adh分泌增加;兼有低渗性、高渗性脱水的临床表现.如不予处理,通过皮肤、肺不断蒸发---高渗性脱水;如果仅补水,未补钠---低渗性脱水3.水肿:过多的液体在非政府间隙或体腔内蓄积称作水肿.通常指细胞外液.如水肿发生于体腔内,则称作积水,例如心包积水、胸腔积水、腹腔积水、脑积水等.漏出液:水肿液比重低于1.015,蛋白质含量低于2.5g%,细胞数少于500/100ml.渗出液:水肿液比重低于1.018,蛋白质含量可达3-5g%,可见多数白细胞.发作机制:正常人非政府间液量相对恒定,依赖体内外液体互换和血管内外液体互换的均衡.血管内外液体互换过剩①毛细血管血压血低②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③微血管壁通透性减少④淋巴流入中断.体内外液体互换过剩(钠水水钠)①肾小球粘滞率为上升②将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激增:anp增加,ff减少③离曲小管、子集管重吸收钠水激增:adh和醛固酮在血中含量升高4.钾代谢障碍:*k功能:维持兴奋和传导性,参与渗透压调节,参与物质代谢,参与酸碱平衡调节*正常:正常人体内的含钾量约为50~55mmol/kg体重.血钾:3.5-5.5mmol/l*机体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保持血浆钾的均衡:①通过细胞膜na+-k+泵,发生改变钾在细胞内外液的原产;②通过细胞内外的h+-k+交换,影响细胞内外液钾的分布;③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外跨膜电位的改变影响其排钾量;④通过醛固酮和远端小管液流速,调节肾排钾量;⑤通过结肠的排钾及出汗形式.*低钾血症(常伴随碱中毒)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称为低钾血症.1.原因和机制①钾摄取严重不足②钾遗失过多(最常用原因)胃肠道大量遗失消化液(呕吐、咳嗽、胃肠预热等)经肾的过度遗失:①排钾型利尿剂②肾小管性酸中毒③盐皮质激素过多④镁缺位③细胞外k转至细胞内(碱中毒)2.对机体的影响①对神经肌肉:急性低钾血症:轻症可以无症状或仅法号烦躁和全身软弱无力;重症可以出现骨骼肌性麻痺.细胞兴奋性减少,严重性甚至无法激动.慢性并无显著变化.②对心肌影响:1)心肌生理特性发生改变:兴奋性减少,自律性升高,传导性减少,膨胀性发生改变2)心肌功能侵害:心律失常,心肌对洋地黄类强心药物敏感性减少3)心电图:qrs波:变宽,幅小;st段:抬高,延长;t波:变宽,低平;u波:显著升高.③骨骼肌侵害肌肉僵硬④肾脏侵害:多尿⑤对酸碱平衡影响:可以引发代谢性碱中毒,同时出现抵常性酸性尿.3.预防的病理生理基础:补钾,尽量口服;制止水和其他电解质代谢紊乱.*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5.5mmol/l称作高钾血症.高钾血症时极少伴有细胞内钾含量的增高,且也未必总是伴有体内钾过多.易伴发酸中毒.1.原因和机制:①钾摄取过多②钾排泄增加:主要肾脏排钾增加(高钾血症最主要原因)③细胞内k迁移至细胞外2.对机体影响:①对神经肌肉影响:急性轻度-兴奋性升高;急性重度-兴奋性上升②心肌兴奋性先再升后再降,心肌传导性上升,心肌自律性上升,心肌膨胀性上升.心电图:3期k+外流↑,复极快速→t波高细长;传导性↓→p-r间期缩短qrs波变宽;传导阻滞及自律性↓→心律失常③酸碱平衡影响:引发代谢性酸中毒,发生反常性碱性尿.3.预防:推动钾迁入细胞;减少体内总k量;对付钾的毒性第四章酸碱平衡失调1.酸的来源:挥发酸(co2+水).主要在碳酸酐酶(ca)作用下进行,ca主要分布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红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及胃粘膜上皮细胞.【通常将肺对挥发酸的调节称为酸碱平衡的呼吸性调节】;固定酸:主要来源是蛋白质的分解代谢,与食物中蛋白质摄入量成正比.2.碱来源:主要来自食物.3.酸碱平衡调节:①血液缓冲作用(细胞外液):包含碳酸盐缓冲器系统(可以缓冲器所有紧固酸,无法缓冲器溶解酸)、磷酸盐缓冲器系统(细胞内液发挥作用)、血浆蛋白缓冲器系统、血红蛋白和氧和血红蛋白缓冲器系统(主要缓冲器溶解酸).②呼吸的调节作用(肺)(中枢外周两方面,paco2变动敏感调节,主要通过延髓中枢化学感受器作用)③组织细胞作用(细胞内液):通过离子交换进行④肾的调节作用:主要调节固定酸,通过排酸或保碱维持碳酸氢根浓度,调节ph使之相对恒定.1)近端小管泌h+和对nahco3的重吸收(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是产nh4+主要场所)2)远端小管和集合管泌h+k+和对nahco3的重吸收3)nh4+的排出.⑤骨盐有利于h+的缓冲【血液缓冲最为迅速,但不持久;肺调节效能大,也很迅速,但仅对co2有效不能调节固定酸;细胞内液调节强于细胞外液;肾脏调节发挥慢但效率高,作用持久.】4.酸碱平衡失调分类:①代谢性酸碱中毒:由hco3-浓度原发性减少或增高引发的酸碱平衡失调;体温性酸碱中毒:由h2co3浓度原发性减少或增高引发的酸碱平衡失调②ph在正常范围内:代偿性酸碱中毒;ph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失代偿性酸碱中毒.5.常用检测指标:①ph值7.35~7.4.②动脉血co2分压:33~46mmhg.反映呼吸性酸碱平衡紊乱的重要指标③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正常人,a.b.=s.b.=22~27(24mmol/l).a.b>s.b.=正常,指示呼吸性酸中毒;a.b.<s.b.=正常,指示呼吸性碱中毒;两者数值均高于正常指示有代谢性碱中毒(或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有代偿变化);两者数值均低于正常指示有代谢性酸中毒(或慢性呼吸性碱中毒有代偿变化)④缓冲碱(b.b)是指动脉血液中具有缓冲作用的碱性物质的总和.反映代谢性因素的指标⑤碱过剩(b.e)反映代谢性因素的指标⑥阴离子间隙6.单纯性酸碱平衡失调一.代谢性酸中毒:是指细胞外液h+增加和hco3-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减少、ph 呈降低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一)原因和机制:1.肾脏排酸保碱功能障碍:①肾功能心肌梗塞②肾小管性酸中毒③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醋氮酰胺)2.新陈代谢功能障碍:①乳酸酸中毒②酮症酸中毒3.[hco3-]轻易遗失过多4.其他原因:酸或变成酸性药物摄取或输出过多,吸收性酸中毒,高钾血症.(二)分类1、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特点:ag增高,血氯正常.①固定酸生成过多:乳酸中毒;酮症酸中毒②肾脏排氢能力减少:重度肾功能心肌梗塞:肾小球粘滞率为↓至正常的25%以下③服用C99mg氯成酸药物.2、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血氯增高.①消化道遗失hco3-;②肾脏排氢能力减少③服用含氯成酸药物过多④采用碳酸酐酶抑制剂.(三)机体的代偿调节1.血液的缓冲:[h+]↑→hco3-↓,缓冲系统中bb↓2.肺的调节:[h+]↑→呼吸加深加快3.细胞内外离子交换4.肾脏的调节:泌h+、排nh4+、重吸收(四)对机体的影响:1.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h+离子浓度增高时:①心律失常②心脏膨胀力弱化③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在[h+]增高时,对儿茶酚胺类的反应性减少,因而僵硬收缩2.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代谢性酸中毒时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主要整体表现为遏制,严重者可以出现头晕或昏迷不醒.3.骨骼系统:慢性代谢性酸中毒时由于不断从骨骼放出钙盐,影响小儿骨骼的生长发育并可以引发纤维性骨炎和佝偻病.(五)防治原则:1.积极防治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发病,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改善组织血液灌流状况,改善肾功能等.2.给碱纠正代谢性酸中毒:严重酸中毒危及生命,则要及时给碱纠正二、体温性酸中毒:就是指co2排除障碍或排出过多而引发的以血浆h2co3浓度增高、ph呈圆形减少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失调.(一)原因和机制:1.呼吸中枢抑制2.气道阻塞3.呼吸神经、肌肉功能障碍4.胸廓异常5.广泛性肺疾病6.co2吸入过多(二)分类:1、急性体温性酸中毒2、慢性体温性酸中毒(三)机体的代偿调节:1.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和细胞内缓冲2.肾脏代偿(慢性呼酸)是慢性呼吸性酸中毒的主要代偿措施.(四)对机体的影响:co2的轻易倍增血管促进作用:持续性、心室性头痛、神经精神症状.余同代谢性酸中毒.(五)预防原则:1.积极主动预防原发作.2.提升肺泡通气,排泄过多的co2.3.酸中毒轻微时应用领域碱性药nahco3,tham.三、代谢性碱中毒:代谢性碱中毒的特征是血浆[hco3-]原发性增多.(一)原因和机制1.酸性物质遗失过多:(1)胃液遗失k+h+cl-②肾脏排在h+过多2.碱性物质摄取过多:①碳酸氢盐摄取过多②乳酸钠摄取过多③柠檬酸钠摄取过多3.缺钾,h+向细胞内移动。
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作业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基本病理过程1、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着重从功能与代谢的角度探讨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其任务是揭示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2、基本病理过程:又称典型病理过程。
是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
第二章疾病概论一、名词解释:疾病、脑死亡、健康、诱因、分子病、基因病疾病:疾病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的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脑死亡:是指以脑干或脑干以上全脑不可逆转的永久性地功能丧失,使得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停止。
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诱因:通过作用于病因或机体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分子病:由于DNA变异引起的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
基因病:因基因本身突变、缺失或表达调控障碍而引起的疾病。
二、问答题1.现代死亡的标志是什么?简述其判定标准。
现代死亡的标志是脑死亡,其判定标准:①不可逆性昏迷和大脑无反应性②自主呼吸停止③瞳孔散大或固定④脑干神经反射消失⑤脑电波消失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第三章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一、名词解释:高钾血症、低钾血症、脱水热、水中毒、等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反常性酸性尿、反常性碱性尿高钾血症:血钾浓度>5.5mmol/L。
低钾血症:血钾浓度<3.5mmol/L。
脱水热:严重高渗性脱水病例(尤其是婴幼儿)出现的体温升高,称为脱水热。
水中毒:是指患者排水功能降低,或再输入大量水,合细胞内外液容量均增加,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又称为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等渗性脱水:是指水、钠按其在正常血浆中的浓度成比例的丢失,此时血清钠浓度130-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310mOsm/L。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2疾病概论(刘艳凯)
第二章疾病概论一、选择题A型题1。
血友病的致病因素是A.生物性因素B.免疫性因素C.先天性因素D.营养性因素E。
遗传性因素[答案]E2。
对胎儿生长发育有损伤的因素是A.生物性因素B。
先天性因素C。
遗传性因素D。
营养性因素E。
免疫性因素[答案]B3.基因突变是指A。
染色体数量与结构的改变B。
易患某种疾病的素质C。
基因的化学结构改变D。
损伤胎儿生长发育的改变E.免疫功能的改变[答案]C4.染色体畸变是指A.基因的化学结构改变B。
染色体数量与结构的改变C。
易患某种疾病的素质D.损伤胎儿生长发育的改变E。
免疫功能的改变[答案]B5.发病学研究的内容是A。
疾病发生的原因B。
疾病发生的条件C。
疾病发生的诱因D。
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E。
自稳调节紊乱的变化[答案]D6.疾病的发展取决于A。
病因的数量与强度B。
存在的诱因C。
机体自稳调节的能力D。
损伤与抗损伤力量的对比E。
机体的抵抗力[答案]D7。
下列哪项不宜作为脑死亡的标准A.自主呼吸停止B。
心跳停止C.不可逆昏迷和大脑无反应性D.颅神经反射消失E。
瞳孔散大或固定[答案]B8。
有关健康的正确提法是A.健康是指体格健全没有疾病B。
不生病就是健康C。
健康是指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全良好状态D。
健康是指精神上的完全良好状态E。
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答案]E9。
疾病的概念下列哪项提法较正确A。
是机体在一定病因损害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B。
疾病即指机体不舒服C.疾病是机体对内环境的协调障碍D.疾病是不健康的生命活动过程E。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疾病是细胞受损的表现[答案]A10.下列中哪项是错误的叙述A。
条件是指在疾病原因的作用下,对疾病发生和发展有影响的因素B.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C。
对某一疾病是条件的因素,可能是另一疾病的原因D.条件对于疾病是必不可少的E。
条件可促进或延缓疾病的发生[答案]D11。
病理生理学习题:第二章 疾病概论
第二章疾病概论一、选择题A型题1.有关健康的正确提法是A.不生病就是健康 B.健康是指体格健全C.健康是指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全良好状态D.健康是指精神上的完全良好状态E.健康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2.疾病概念中下列哪项陈述较确切A.疾病即指机体不舒服B.是机体在一定病因损害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C.疾病是不健康的生命活动过程D.疾病是机体对内环境的协调障E.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疾病是细胞受损的表现3.下列哪项不属于病人的症状A.头晕 B.耳鸣 C.白细胞升高 D.恶心 E.疲乏无力4.病因学研究的内容是A.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 B.与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C.疾病时自稳调节紊乱的规律 D.因果转化规律E.疾病转归的规律5.下列哪项陈述是正确的A.只要有病因存在,疾病肯定会发生 B.只要条件生存在,疾病肯定会发生C.只要诱因存在疾病肯定会发生 D.没有病因存在,疾病肯定不发生E.必须同时具备条件和诱因才能引起疾病发生6.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是A.疾病发生的条件 B.疾病发生的病因C.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D.疾病发生的诱因E. 疾病发生的外因7.能够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称为A.疾病的条件 B.疾病的诱因C.疾病的危险因素 D.疾病的内因E.疾病的外因8.下列哪项因素不属于疾病发生的原因A.基因突变 B.染色体畸变C.药物中毒 D.年龄和性别因素E.变态反应9.下列对疾病条件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条件是指在病因作用下,对疾病发生有影响的因素B.条件包括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C.对某一疾病发生是条件的因素,可能是另一疾病的原因D.条件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E.有的条件可以促进疾病发生,有的则延缓疾病发生10.下述哪项不属于生物性致病因素A.病毒 B.细菌C.四氯化碳 D.立克次体E.疟原虫11.导致青霉素过敏的致病因素属于A.生物性因素 B.遗传性因素C.营养性因素 D.先天性因素E.免疫性因素12.血友病的致病因素属于A.生物性因素 B.遗传性因素C.先天性因素D.营养性因素E.免疫性因素.13.对胎儿生长发育有受损伤的因素属于A. 生物性因素 B.遗传性因素C.先天性因素 D.营养因素E.免疫性因素14.疾病发展方向取决与A.病因的数量与强度B.存在的诱因C.损伤与抗损伤力量的对比D.机体的抵抗力E.机体自稳调节的能力15.加速或延缓疾病发生的因素为A.疾病的原因 B.疾病的条件C.疾病的内因 D.疾病的内因E.疾病的诱因16.下述哪项不符合完全康复的标准A.致病因素已经消除或不起作用B.疾病时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C.劳动能力恢复正常D.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E.遗留有基本病理变化,通过机体的代偿来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17.不完全康复时A. 致病因素已完全消失B.功能代谢和结果的障碍完全消失C.基本病理变化尚末完全消失D. 机体的自稳调节完全恢复正常E.劳动力完全恢复正常18.脑死亡的概念是指A.呼吸、心跳停止,各种反射消失B.各组织器官的生命活动终止C.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的永久性停止D.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深度抑制状态E.重要生命器官发生不可逆损伤19.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称为A.植物人状态 B.濒死状态C.脑死亡 D.生物学死亡E.临床死亡20.只在生物学死亡期出现的变化是A.呼吸、心跳停止 B.颅神经反射消失C.延髓深度抑制 D.尸冷、尸僵和尸斑E.所有组织细胞仍保持微弱的代谢活动21.濒死期时A.脑干以上部位处于深度抑制状态 B.延髓处于深度抑制状态C.全脑功能永久性丧失 D.脊髓功能处于抑制状态E.小脑功能丧失22.下列哪项是诊断脑死亡的首要指标A.瞳孔散大或固定 B.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C.自主呼吸停止 D.脑干神经反射消失E.不可逆性深昏迷23.疾病发生中的体液机制主要指A.病因引起的体液性因子活化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病的发生B.病因引起的体液质和量的变化所致调节紊乱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C.病因引起细胞因子活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D.TNFa数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E.IL质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24.下列哪项不宜作为脑死亡的标准A.心跳停止B.自主呼吸停止C.脑干神经反射消失D.不可逆昏迷与大脑无反应性E.瞳孔散大或固定B型题A.风疹B.红斑性狼疮C.艾滋病D.支气管哮喘E.血友病25.属自身免疫性疾病是26.属免疫缺陷性疾病是27.属遗传性疾病是A.疾病的原因B.疾病的条件C.疾病的诱因D.疾病的危险因素E.疾病的外因28.能够引起疾病并决定其特异性的因素称为29.能够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30.能够促进或阻碍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31.与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因素称为A.生物性致病因素B.理化性致病因素C.先天性致病因素D.遗传性致病因素E.免疫性致病因素32.病原微生物属于33.过敏反应属于34.损害胎儿生长发育的因素属于35.染色体畸变属于36.基因突变属于二、判断题(对者用T表示;错者用F表示)1. 只要有病因存在,疾病肯定会发生( )。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二章疾病概论考点剖析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二章疾病概论考点剖析内容提要:笔者以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生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第九版病理生理学各章必考的考点剖析,共二十章。
本章为第二章疾病概论。
本章考点剖析有重点难点、名词解释(22)、简述题(10)、填空题(5)及单项选择题(14)。
适用于本科及高职高专临床、口腔、医学、高护、助产等专业等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使用,也适用于临床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人员及研究生考试人员使用。
目录第二章疾病概论第一节疾病的相关概念第二节病因学第三节发病学第四节疾病的转归第五节疾病研究的基本方法重点难点掌握:疾病、健康、亚健康、衰老、脑死亡、病因、诱因的基本概念。
熟悉:疾病的常见病因及其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的基本调节机制,脑死亡的判断标准,确定脑死亡的意义。
了解:疾病谱,疾病研究的基本方法,传统医学、循证医学、精准医学和转化医学的特征。
一、名词解释(22)1、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包括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
在疾病过程中,躯体、精神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被破坏,机体进人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环境或社会不相适应的状态。
2、健康:是指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交往上处于完好状态”。
要想保持健康状态,除具有强壮的体魄外,还应具有精神饱满、乐观、勇于克服困难、较强的事业心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
3、亚健康:指介于健康与疾病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状态。
躯体性亚健康状态: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等。
心理性亚健康状态:焦虑、烦躁、易怒、睡眠不佳等,严重时可伴有胃痛、心悸等表现。
社会性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与社会成员的关系不稳定,心理距离变大,产生被社会抛弃和遗忘的孤独感。
4、症状与体征:症状:是指患者主观上的异常感觉,如头晕、头痛、恶心、疲乏无力等;体征:是医护工作者使用临床检查的各种方法,检查出的疾病的客观表现,如皮疹、伤口、心脏杂音、腹部肿块等;社会行为是指劳动、人际交往等一切作为社会成员的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疾病概论一、多选题[A型题]1.健康是指A.没有躯体疾病 D.强壮的体魄、健全的精神状态B.精神饱满、乐观向上 E.有自我保健意识C.没有烟、酒等不良嗜好[答案]D[题解]健康应是身心健康的总称。
不生病或只有心理健康都是不全面的。
2.疾病的概念是A.在致病因素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B.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出现的成套的病理过程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D.疾病(disease)英文原意为“不舒服”E.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协调发生障碍而有异常活动[答案]C[题解]疾病本质的概念为在病因作用下,因内外环境失调而发生的不同于健康的异常生命活动。
3.能引起疾病并赋予其特征性、决定其特异性的因素称为A.疾病的原因 D.疾病的内因B.疾病的条件 E.疾病的外因C.疾病的诱因[答案]A[题解]原因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而且决定了该病的特异性4.下列有关疾病条件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D.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B.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E.某些条件也可以称为诱因C.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答案]B[题解]有些疾病发生只有病因,没有明显的条件参与,如刀伤。
5.下列哪一项是发病学的重要规律A.疾病的经过与归转 D.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程序B.疾病过程中因果转化 E.疾病过程中的社会因素影响C.疾病过程中原因和条件的关系[答案]B[题解]因果交替是发病学的重要规律。
因为疾病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揭示因果交替就会掌握疾病的发展趋势,把握疾病的主导环节进行治疗。
6.在损伤与抗损伤的发病规律中,以下哪种叙述是错误的A.贯穿疾病的始终 D.相互联系,相互斗争B.决定疾病的消长和转归 E.疾病的临床症状是损伤的表现C.同时出现,不断变化[答案]E[题解]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时是损伤表现,有时也是抗损伤表现。
7.在局部和整体的发展规律中,以下哪种叙述是错误的A.任何疾病基本上都是整体疾病 D.全身疾病可以表现在局部B.只有局部病变的疾病是不存在的 E.全身病变和局部病变何者占主导应具C.局部病变可以蔓延到全身体分析[答案]B[题解]对疾病有整体观的同时,也不能否定有时因局部病变产生疾病的可能,如阴道白斑(癌前病变)、皮肤瘢痕等。
8.按目前有关死亡概念,下列哪种情况可认为已经死亡,继续治疗已无意义A.四肢冰冷,血压测不到,脉搏测不到 D.脑电波消失B.大脑功能停止,脑电波消失 E.全脑功能永久性停止C.心跳呼吸停止[答案]E[题解]死亡应当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脑死亡是判断死亡的重要标志。
9.脑死亡是指A.脑细胞死亡 D.深昏迷B.脑干功能丧失 E.脑电波处于零电位C.全脑功能永久性丧失[答案]C[题解]整体死亡的标志就是脑死亡。
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永久性丧失。
10.下列关于原因和条件的概念,哪项是错误的A.有些疾病,只要有原因的作用便可发生B.对一种疾病来说是原因,而对另一种疾病则可为条件C.一种疾病引起的某些变化,可成为另一个疾病发生的条件D.因稳态破坏而发生的内环境紊乱、生命活动障碍不可能是引起某些疾病的“危险因素”E.能够加强原因的作用,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诱因”[答案]D[题解]在病因学中条件并不是必不可少的,只起促进或迟缓疾病发生的作用。
【B型题】题11-14A.遗传因素B.先天因素C.营养不良D.结核杆菌E.消化道出血11.家族性尿崩症的病因[答案]A12.肺结核发病的条件[答案]C13.肝性脑病的诱因[答案]E14.肺结核的病因[答案]D题15-18A.DNA遗传变异B.线粒体功能障碍C.交感神经兴奋D.器官发育不全E.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15.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可包括[答案]A16. 疾病发生的细胞机制可包括[答案]B17. 疾病发生的体液机制可包括[答案]E18. 疾病发生的神经机制可包括[答案]C【X型题】19.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有A.损伤与抗损伤B.社会因素与疾病发生关系C.内稳态失衡D.因果交替E.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答案]ACDE20.下列哪些符合对于病因的描述A.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因素B.是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C.能引起某一疾病D.可对疾病的发展不再产生影响E.其中一种称为诱因[答案]ABCD21. 下列哪些有关病因学的叙述是正确的A.任何疾病都有病因B.有病因的存在就一定会发病C.条件本身不直接引起疾病D.可对疾病的发展不再产生影响E.能够促进疾病发生的条件是诱因[答案]ACDE22. 下列哪些符合对于条件的描述A.是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因素B.能够促进或阻碍疾病的发生C.不能直接引起疾病D.对疾病的发展不再产生影响E.其中一种称为诱因[答案]BCE23.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的基本特点是A.两者的斗争贯穿于疾病的始终B.决定了疾病的发展方向和转归C.两者间相互联系、相互斗争、相互转化D.是推动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E.有些机体变化本身具有损伤与抗损伤双重意义[答案]ABCDE24. 发病学是研究A.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B.疾病发展和转归的机制C.疾病的防治D.病因作用后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E.疾病的诊断[答案]B D25.脑死亡的判断标准包括A.脑干神经反射消失B.自主呼吸停止C.瞳孔散大或固定D.脑电波消失E.不可逆性深昏迷[答案]ABCDE二、名词解释题1.疾病(disease)[答案]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2.病因(cause)[答案]又称原因,是引起某种疾病的因素,又决定该疾病的特异性,是疾病发生必不可缺少的因素。
3.脑死亡(brain death)[答案]是指包括大脑和脑干的全脑死亡,意味着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这是判断脑死亡的标志。
4.亚健康(subhealth)[答案]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
5.条件(condition)[答案]在病因作用前提下,凡能影响疾病发生的内外因素,称为条件。
6.诱因[答案]能加强病因的作用而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7.危险因素[答案]能促进特定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三、简答题1.判断脑死亡有哪些标准[答题要点]①不可逆的昏迷和大脑无反应性;②呼吸停止,进行15分钟人工呼吸仍无自主呼吸;③颅神经反射消失;④瞳孔散大或固定;⑤脑电波消失;⑥脑血循环完全停止。
2.什么是疾病?试举例说明[答题要点]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举例:以感冒为例,它常发生在机体疲劳、受凉以后,感冒病毒侵入机体,对机体造成损害,与此同时体内出现免疫反应加强等抗损伤反应,临床上出现咽喉痛、鼻粘膜充血、流涕、咳嗽等一系列表现,最后患者机体软弱无力,劳动能力下降。
3.试以高血压为例,说明疾病发生的神经体液机制[答题要点] 精神或心理刺激↓皮层﹑皮层下中枢功能紊乱↓调节血压运动中枢反应性增强↓交感神经兴奋↓↘小动脉紧张收缩肾上腺髓质兴奋↓↘心输出量增加肾小动脉收缩↙↓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四、论述题1.举例阐明疾病过程中损伤和抗损伤反应的表现。
它们的相互关系在疾病发生发展中有何意义[答题要点]在疾病的代谢、功能、形态学变化中可分为两大类:1.对机体有利抗损伤,防御代偿性反应;2.对机体不利损伤,损伤障碍性反应:(1)两者同时存在是推动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2)两者力量对比决定预后发展的方向;(3)两者无明显界限,一定条件下可互相变化。
举例:烧伤。
2.举例阐明疾病过程中的因果交替,它对疾病发展过程有何影响[答题要点]原始病因引起结果成为新的原因(称为发病学原因),以此延续下去不断发展;因果转化链愈来愈向好的方向发展称为良性循环,导致康复;因果转化链愈来愈向不好的方向发展称恶性循环,导致死亡。
举例:大出血时的恶性循环。
3.以外伤使血管破裂引起大出血为例,阐明发病学中因果转化恶性循环的规律[答题要点]见教材P9图2-24.试从糖尿病合并局部感染阐明疾病发生原因和条件的关系[答题要点]糖尿病引起机体抵抗力的降低可以成为感染性疾病如疖、败血症、结核病、肾盂肾炎等发生的条件,而感染是病因。
5.试以暴力作用于机体为例阐述疾病过程中损害与抗损害反应的关系[答题要点]①损害性变化:组织破坏、血管破裂、出血、组织缺氧。
②抗损害反应: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心缩加强、血液凝固。
③损害和抗损害反应之间无严格界限:血管收缩。
五、判断题1.致病的原因是指能够引起某一疾病不可缺少的、特定的并决定该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 )2.疾病发生、发展中原因与条件是相对的。
( )3.肝炎病毒是病毒性肝炎的条件,而不洁饮食史是其原因。
( )4.损伤与抗损伤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无法相互转化。
( )5. 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
()6.健康是指没有躯体疾病。
()7.能够加强原因的作用,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疾病的“危险因素”。
()8. 疾病的临床症状全部是损伤的表现。
()9.瞳孔散大或固定是判断脑死亡的标准之一。
()答案:1.(√)因为每种疾病一般都有病因。
没有病因,不可能发生相关疾病。
2.(√)条件是针对某一具体的疾病来说的。
对于不同的疾病,同一因素可以是某一疾病发生的原因,也可以是另一疾病发生的条件。
3.(×)肝炎病毒是病毒性肝炎发生的原因,不洁饮食史是病毒性肝炎发生的条件。
4.(×)损伤与抗损伤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例如,烧伤早期,小动脉、微动脉的痉挛有助于动脉血压的维持,但收缩时间过久,就会加重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甚至造成组织、细胞的坏死和器官功能障碍。
5. (√)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
6. (×)7. (√)8. (×)9. (√)(六)、分析题1. 某工人,在工作中不慎触电,约10分钟后被人发现,立即予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紧急抢救,15分钟后自主呼吸和心跳均未恢复。
请问该工人是否为临床死亡?并请说明理由。
2. 某青年人,身体没有疾患,但嗜好赌博并为此负债累累,请问他是否符合WHO对于健康的定义?3. 某男,35岁,工作勤奋,经常加班,甚至到深夜,久而久之,他逐渐感觉周身疲乏无力,肌肉关节酸痛,食欲不振,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之后,未发现阳性体征和检验结果。
请问他的身体状况处于何种状态?是否需要治疗?4. 患者,男性,61岁,固在看电视时突感头晕,冒冷汗,不久昏迷而急症入院。
患者患高血压已20余年,经体检和CT诊断为脑干大出血,给予治疗。
第二天呼吸心跳突然停止,深度昏迷,经用呼吸机、心脏起搏器和药物抢救后心跳恢复到130~140次/分,但瞳孔始终散大,经检查脑电波消失,脑血流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