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的相机抉择与规则约束

合集下载

曼昆《宏观经济学》名校考研真题(稳定化政策)【圣才出品】

曼昆《宏观经济学》名校考研真题(稳定化政策)【圣才出品】

曼昆《宏观经济学》名校考研真题(稳定化政策)【圣才出品】曼昆《宏观经济学》名校考研真题第15章稳定化政策一、名词解释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中央财经大学2009研)答:政府进行需求管理时,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灵活地采取一种或几种措施,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搭配,这种情况下的财政政策就是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根据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在决策速度、作用速度、预测的可靠程度和中立程度这四方面的差异,相机抉择一般具有以下三种搭配方式:(1)松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搭配;(2)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搭配;(3)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搭配或紧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搭配。

实行相机抉择的目的在于既保持总需求的稳定,又不引起较高的通货膨胀率。

2.卢卡斯批评(Lucas Critique)(西安交通大学2006研;中央财经大学2010、2013研;厦门大学2010研)答:卢卡斯批评又称卢卡斯批判,是卢卡斯提出的一种认为传统政策分析没有充分考虑到政策变动对人们预期影响的观点。

卢卡斯在《计量经济学的政策评价:一个批判》一文中指出,由于人们在对将来的事态做出预期时,不但要考虑过去,还要估计现在的事件对将来的影响,并且根据他们所得到的结果而改变他们的行为。

这就是说,他们要估计当前的经济政策对将来事态的影响,并且按照估计的影响来采取政策,即改变他们的行为,以便取得最大的利益。

行为的改变会使经济模型的参数发生变化,而参数的变化又是难以衡量的。

因此,经济学者用经济模型很难评价经济政策的效果。

3.前后不一致性(time inconsistency)(厦门大学2008、2013研)答:前后不一致性准确地说应该是时间不一致性,是指货币政策决策者提前宣布政策以影响私人决策者的预期,然后在这些预期形成并发生作用后又采用不同政策的倾向。

一般指在通货膨胀严重时,政府向公众承诺采取政策来对付通货膨胀,公众相信了政府的承诺从而降低通货膨胀预期,由于通货膨胀预期降低,缓解了通货膨胀压力,此时政府可能采取扩张性政策来对付失业,这就造成了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

第三讲 相机抉择与.

第三讲 相机抉择与.

Barro and Gordon(1983)通过将声 誉机制引入模型,考察了政府在面临短 期收益(诱惑力)和声誉损失(强制力) 下的政策选择。 模型分别分析了相机抉择、遵守规则 与违约的成本,认为当政策制订者的违 约成本低于遵守零通胀规则的成本时, 就存在对政策制订者违背规则的诱惑力。

在一次博弈的情况下,有可能实现公 众保持零通胀预期、政府则实施通胀政 策达到利益最大化的均衡。 但实际上政府与公众间的博弈不可能 只进行一次,政策制订者的行为将影响 公众的下一期预期。 政策制订者多次违约的成本是其声誉 损失,公众对其不信任。

3、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委托代理模 型 问题的提出:声誉模型提供了克服 最优经济政策动态不一致的解决方法, 即通过“声誉”这种隐含的契约来约 束政策制订者的机会主义动机。但非 正式的契约约束是不够的,需设计相 关制度解决动态不一致问题。

研究视角:从委托﹣代理的角度探 讨解决动态时间不一致性的问题,适 用于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 两种研究思路:即罗戈夫(Rogoff, 1985)的谨慎中央银行家模型与瓦什 (C.E.Walsh,1995)的最优合约模 型。


选择与巴罗-戈登模型中同样形式的社会 成本函数。

α ,b>0 设公众认为弱政府出现的概率为p,并定义 此类政府最小化的目标函数为。 0 ≤β ≤1 Z z1 z2 其中,β 表示对第二届政府成本的重视程度, z1和z2分别表示第一期和第二期的社会成 本。
zt a / 2 b( t )
2 t e t
由于强政府在任期内能始终将通货膨胀率 设为0,模型集中讨论了弱政府执政下政策制 订者和公众的行为。 以数学形式表示各种情况下的概率(p表示 概率): p(零通胀∣强政府)=1,表示强政府一 定实施零通胀; p(零通胀∣弱政府)=q,表示弱政府在 第一期实行零通胀政策的概率,即弱政府伪 装成强政府的概率。

科研课题论文:财政政策的相机抉择与规则约束

科研课题论文:财政政策的相机抉择与规则约束

143923 财政研究论文财政政策的相机抉择与规则约束我国从2005年起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如何理解财政政策从“积极”向“稳健”转型的必然性、及稳健财政政策的主要内涵,本文从相机抉择与政策规则约束相结合的角度进行简要分析。

一、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成功实践财政政策一般分为“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自动(内在)稳定的财政政策”两大类。

前者根据宏观经济不同情况和对总需求的不同影响,又分为扩张性(又称积极)、平衡性和紧缩性三种财政政策。

其中平衡性(又称中性)财政政策通常指维持财政收支大体平衡,不影响总的社会需求状况,既不新增政府支出和增发国债或减税,人为地进行扩张;也不降低政府支出或增税,人为地制造紧缩。

自动稳定器是指税收(主要是所得税等直接税)和政府部分支出(如失业保障与社会救助等转移支付)的自动稳定功能。

中性财政政策与自动稳定器属于不同政策类型。

前者是当局的积极行为,可以在不影响总需求情况下,对财政收支进行内部结构调整和对冲性政策组合;而后者是当局真正的“不作为”,让财税制度自动发挥平抑经济周期的作用。

在我国1993年和1998年两轮宏观调控措施中,“逆经济风向而动”的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在熨平经济周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1993年到1997年主要是治理通货膨胀,实施适度从紧(即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宏观经济运行形成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局面。

1998年以来主要是应对通货紧缩,实施积极(即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增加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特别是投资性支出)等来扩大需求,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来刺激需求,通过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来改善居民消费心理预期。

这对带动投资、刺激消费和促进增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有力促进了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开始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并呈现加速发展态势。

但另一方面,又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

浅谈我国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浅谈我国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浅谈我国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相机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消费品。

然而,在众多的相机品牌和型号中,人们面临着相机抉择的难题。

相机的价格和性能差异大,在不同层次的消费者之间形成了购买相机的差异。

为了引导消费者合理选择相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财政政策。

本文将浅谈我国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并探讨其对相机市场的影响。

1. 相机消费税的调整在我国的相机市场上,最常见的财政政策是对相机的消费税进行调整。

消费税可以影响相机产品的价格,从而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产生影响。

政府通过提高或降低相机消费税的方式,调控相机市场的供求关系,以实现经济增长和消费者福利的平衡。

以高档相机为例,政府可以通过提高消费税的方式,使得高档相机的价格上升。

这样一来,相机的价格相对较高,普通消费者购买的意愿会降低。

同时,高档相机对价格不敏感的高收入消费者仍然会选择购买,从而为国家带来了相机消费税的增收。

在某些时候,政府针对低档相机也可能采取减免消费税的政策。

这样一来,低档相机的价格会下降,进一步刺激了普通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从而促进了相机市场的发展。

此外,减免消费税还可以降低相机的生产成本,促进相机行业的竞争和创新。

2. 支持相机产业发展的财政补贴为了促进相机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政府也会给予相机制造商和研发机构一定的财政补贴。

这些财政补贴通常用于支持相机技术的研发、生产的设备购置、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

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政府鼓励相机制造商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相机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同时,财政补贴还可以降低制造商的生产成本,促进相机产品的降价,提高消费者购买的积极性。

这样一来,相机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都能够受益,促进整个相机市场的发展。

3. 相机价格监管相机价格监管是另一种常用的财政政策。

政府通过建立相机价格监管机制,对相机市场价格进行监管和调控,以维护市场的价格秩序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机价格监管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

⑥财政立法和执法。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对财政政策予以法律 认定,并对各种违反财政法规的行为(如违反税法的偷税抗 税行为等),诉诸司法机关按照法律条文的规定予以审理和 制裁,以保证财政政策目标的实现。 ⑦财政监察。是实现财政政策目标的重要行政手段。即国家通 过财政部门对国营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团体及其工作人 员执行财政政策和财政纪律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2、空间上具有一致性 是指微观、中观、宏观财政政策;总量调节的财政政 策与结构调节的财政政策等各层次的财政政策目标取值在 总体上要一致。
(三)一般性的政策目标
1、经济均衡目标 2、经济发展目标 3、公平分配目标 4、预算平衡目标 5、生活质量提高目标
1、经济均衡目标 经济均衡有国内经济均衡与对外经济均衡之分。国内经 济均衡有两方面内容,即稳定价格和充分就业;对外经济均 衡则指国际收支的平衡。因此,均衡目标包括稳定价格目标、 充分就业目标和国际收支平衡目标。 2、经济发展目标 经济发展目标是指经济发展要适度、协调和稳定。因此, 经济发展目标可以分解为三个子目标:经济适度增长目标、 资源合理配置目标和反周期波动目标。它们从总量、结构和 过程三方面反映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
4、国债 国债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流动性效应和利息率效应。 ◆流动性效应:在期限上,长期国债流动性低,短期国债流 动性高;在发行对象上,向金融机构发债,会增加货币供应 量,向非金融机构发债,不会增加货币供应量。 经济萧条时,政府发行短期国债或只对金融机构发债, 可扩大资金流通量,刺激消费和投资;经济繁荣时,政府发 行长期国债或向社会公众发债,可减少资金流通量,减轻通 货膨胀压力。 ◆利息率效应:通过调整国债利率水平和供求状况影响金融 市场利率进而影响经济。
3、按作用空间划分: ◆宏观财政政策 通过税收支出等政策工具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以 达到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我国财政政策规则与相机抉择的选择分析

我国财政政策规则与相机抉择的选择分析
题 的 关 系 。 ]
( 变量的选择 一)
息万变 的国际经济形势 , 无论是按照规则 制定 财政政策还是 采取 相机 抉择 的财政 政策 , 都取得 了相 应 的理论 与经验 支 持 。支持遵守规则 的观点认 为 :1 经济是 内在稳定 的, () 无需 政府干预 即可平抑经济波动 ;2 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 的 , () 能 预见政策失信和规避政策风 险 , 从而导致相机 抉择的财政政 策失效 ;3 政府是 中性 的 , () 政府制定政策 的 目标 只是为了使 经济能平 稳健康发 展 。支持 相机抉择 的观点则认 为 :1 经 () 济是 内在不稳定 的 , 经济波动需要借助逆风 向而行 的财政政 策来加以平抑 ;2 经济 主体是有 限理 性的 , () 由于信 息不 完全 导致其决策并非最优 ;3 政府是理性 的 , () 政府制定政策 的 目 标 是追求社会福 利最大化 。从政 策实施效果来看 , 欧盟成 员国因受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的约束 , 选择遵守控制债务 和赤 字规模 的财政政策规则 。经验证据表 明 , 该财政政策规则有 效 地防范了财政债务和赤字风 险 , 同时也影响 了财政政 策的 灵 活性 , 对平抑经济波动 、 熨平经济周期收效甚微。 2 世纪 7 年代 逐步发 展起来 的时 间一致性 理论 , O O 是分
预先承诺 而实施 的经济政策要 比一个短视 的、 每一期都重新
最优化的政策能够产 生更好的效果“。其政策含义是 : 遵守规 则有利 于提高政策 的稳定性 , 其政策效果优于相机抉择。
纵观西方财政政策理论 与实践的发展不难发现 , 面对瞬
的不对称作用 , 并进一步分析这种非对称性 与时间一致性 问
Vo .4 No 1 1 2 .2 D e2 1 e .0 1

浅谈我国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浅谈我国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浅谈我国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作者:王露霞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第08期摘要:相机抉择的财政整策要求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形势变化情况,采用不同的财政整策,我国近年来的财政政策基本上都遵循了相机抉择的反经济周期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并且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调控差。

关键词:财政政策相机抉择市场体系一、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概论财政政策相机抉择,意味着某些财政政策没有自动稳定的作用,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对经济产生调节作用,一般来说,需要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形势变化情况,采用不同的财政政策,以消除通货膨胀缺口或紧缩货币缺口,是政府利用本身财力有意识干预经济运行的行为。

相机抉择的主要内容是: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

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反经济衰退;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抑制总需求,反通货膨胀;在总供求基本平衡时,实行中性财政政策,主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根据财政政策早期理论,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

“汲水政策”,从字面上看,这种政策就如同水泵里缺水不能吸进地下水,需要诸如少许引水,以恢复抽出地下水的功能。

按照汉森的财政理论,汲水政策是对付经济波动的财政政策,是在经济萧条时靠付出一定数额的公共投资使经济自动恢复其活力的政策。

汲水政策有四个特点:其一,汲水政策是一种诱导景气复苏的政策,是以经济本身所具有的自发恢复能力为前提的治理萧条政策;其二,汲水政策的载体是公共投资,以扩大公共投资规模作为启动民间投资活跃的手段;其三,财政支出规模是有限的,不进行超额的支出,只要使民间投资恢复活力即可;其四,汲水政策是一种短期的财政政策,随着经济萧条的消失而不复存在。

补偿政策是政府有意识地从当时经济状态的反方向调节景气变动幅度的财政政策,以达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

补偿政策相对于汲水政策具有以下特点:其,补偿政策是一种全面的干预政策,它不仅在使经济从萧条走向繁荣中得到应用,而且还可用于控制经济过渡繁荣;其二,补偿政策的载体不仅包括公共投资,还有所得税、消费税、转移支付、财政补偿等;其三,补偿政策的财政收支可以超额增长,而汲水政策是不能超额的;其四,汲水政策的调节对象是社会经济的有效需求。

财政政策三大工具

财政政策三大工具

财政政策三大工具财政政策工具也称财政政策手段,就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财政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财政手段与措施,以下就是学习啦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政策三大工具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帮助!!!财政政策三大工具(1)财政收入(主要就是税收)税收就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重要形式,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权威性等特点。

税收促进财政目标实现的方式即就是灵活运用各种税制要素。

1)适当设置税种与税目,形成合理的税收体系,从而确定税收调节的范围与层次,使各种税种相互配合。

2)确定税率,明确税收调节的数量界限,这就是税收作为政策手段发挥导向作用的核心。

3)规定必要的税收减免与加成。

因此,税收可以通过调整税率与增减税种来调节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通过累进的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来调节个人收入与财富,实现公平分配。

(2)财政支出财政支出就是政府为满足公共需要的一般性支出(或称经常项目支出)。

它包括购买性与转移性支出,这两类支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有不同之处。

购买性支出从最终用途瞧,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文教科卫等财政支出就是必不可少的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开支,政府的投资能力与投资方向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与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转移性支出就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与管理,特别就是调节社会总供求平衡的重要工具。

例如,社会保障支出与财政补贴在现代社会里发挥着“安全阀”与“润滑剂”的作用,在经济萧条失业增加时,政府增加社会保障支出与财政补贴,增加社会购买力,有助于恢复供求平衡;反之,则减少相应这两种支出,以免需求过旺。

(3)国债国债就是国家按照信用有偿的原则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同时也就是实现宏观调控与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手段。

国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三种效应上:一就是排挤效应。

即通过国债的发行,使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资金减少,从而起到调节消费与投资的作用。

二就是货币效应。

这就是指国债发行所引起的货币供求变动。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⑤需求不足性失业,是由于社会总需求不足,引起 市场对劳动力需求不足,劳动力供给过剩而造成的失 业。
只有需求不足性失业是由于宏观经济失衡造成的, 是财政政策作用的重点。
第一节 财政政策概述
2、物价稳定 物价稳定并不是冻结物价,而是把物价总水平波 动约束在经济稳定发展可容纳的空间,避免过度的通 货膨胀或通货紧縮。 对“需求拉动”引起的物价上涨,政策目标在导 向上侧重于抑制社会总需求,扶持国民经济薄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门 的生产和市场紧俏商品的生产;
第一节 财政政策概述
3、国债 政府通过对国债发行数量与期限、国债利率等 的调整,可以将一部分消费基金转化为积累基金, 可以从宏观上掌握积累基金流向,调节产业结构和 投资结构,可以调节资金供求和货币流通量,从而 影响金融市场。国债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国债规 模、持有人结构、期限结构、国债利率等措施来综 合体现的。
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类型
一、财政政策的类型 (一)根据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 划分,分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 财政政策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是指某些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 作用的政策,它无需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调控 效果。 第一,税收的自动稳定性。
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类型
第一节 财政政策概述
4、公共支出 公共支出主要是指政府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一般 性财政支出。这方面的支出对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改 善社会福利状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财政投资与财政补贴 财政投资具有一定的示范和诱导作用,其投资方 向或投资力度对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起着关键性作用。 财政补贴主要包括价格补贴、投资补贴、利息补贴与 生活补贴等,增加补贴可以刺激生产与需求,而减少 补贴则可以起到抑制生产与需求的作用。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具体实施措施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具体实施措施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具体实施措施相机抉择是指在财政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政府需要依据不同情况
和需求做出不同的决策。

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一、收入调节政策。

政府可通过提高税收、扩大国有资产等方式
增加财政收入,实现财政平衡。

同时,政府可加强税收征收与管理,
防止逃税行为。

二、支出控制政策。

政府应严格控制政府支出,逐渐压缩不必要
的支出,尤其是一些形式、奢侈的支出。

同时,政府也要加强对支出
的审计和监管,确保支出的合理性和效益。

三、债务管理政策。

政府应妥善管理债务,合理控制债务规模、
结构和成本,防止因不良负债而对财政造成压力。

政府也应积极拓宽
债务融资渠道,为其提供融资保障。

四、预算编制和执行政策。

政府应加强财务管理和预算编制,确
保预算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实施效果。

政府也应加强预算执行与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具体实施措施应综合运用收入调节、支出控制、债务管理、预算编制和执行等多个方面的措施,以实
现经济的稳定和平衡。

财政自动稳定器的理论认识、影响分析及政策应用

财政自动稳定器的理论认识、影响分析及政策应用

财政自动稳定器的理论认识、影响分析及政策应用石英华吉嘉(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北京100142)内容提要:随着宏观政策空间不断收窄,加强政策措施效率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应协同实现政策目标。

理论分析发现,基于规则自动触发的公共支出与税收政策,可以在宏观经济指标变量与财政自动刺激政策之间建立更为明确、合理的关联。

本文对完善财政的自动稳定器功能,优化其平抑经济波动的作用作了研究,认为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功能可以适当拓展,在保留效率与可持续性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利用事先统筹制定的规则强化自动稳定器的逆周期影响力,最后提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在当前严峻环境中,有效发挥对抗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作用的优化改革方向。

关键词:自动稳定器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中图分类号:F8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544(2020)12-0037-07〔收稿日期〕2020-10-31〔作者简介〕石英华,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中国财政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财政政策、公共支出管理;吉嘉,经济学博士,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国际金融、金融监管。

〔基金项目〕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9年招标课题《财政政策转型的逻辑———基于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分析》的阶段性成果。

一、引言为应对新冠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的严重冲击,世界各国的政策制定者出台了超常规的相机抉择型财政与货币政策刺激措施,政策对冲力度甚至超出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的反应水平。

当前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仍在快速演变过程中,且未来发展路径仍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各国宏观调控政策力度在未来一段时间大概率将持续加码。

非常规货币刺激政策对金融稳定的负面影响尚难判断,财政政策应发挥更大的逆周期调控作用。

不过,随着财政政策空间收窄,提升政策措施的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在使用相机抉择政策的同时,更要注重发挥财政自动稳定器的功能。

财政政策的相机抉择与规则约束——对当前我国稳健财政政策的理解

财政政策的相机抉择与规则约束——对当前我国稳健财政政策的理解
B 作 合 A合 作
A背 叛
B 叛 背 l ,O 0
0 ,0
C2( 棒 ) 大 5 一5 ,
—5 一5 ,
【 关键 词 】 财 政 政策 相机 抉 择 规 则约 束
5 ,5
0 l , 0
我 国从2 0年起 实施稳 健 的财政 政 策 ,如何 理解 财政 政 策从 05
税 ,人为地 制 造紧 缩 。 自动 稳定 器 是指税 收 ( 要是 所得 税等 直 主 接 税 ) 政府 部分 支 出 ( 失 业保 障与 社会 救助 等转 移 支付 ) 和 如 的
( 2)行业外部 上,建立健全民事赔偿机制 ,加大惩治力度 由于 目前 我国缺 乏民 事赔偿 制度 ,会计 师事务所 及其执业 会 自动 稳定 功能 。中性 财政 政策 与 自动稳 定器 属 于不 同政 策类 型 。 前 者是 当局 的积极 行 为 .可以 在不 影 响总 需求 情况 下 ,对 财政 收 计师 才敢充 当造假 的帮凶 因此 当前 亟须健全民 事赔偿机 制,使 受害 者可向违法 的会计师事 务所及其相 关责任人 员提 出损害赔 偿 支 进行 内部 结 构 调 整 和 对冲 性 政 策 组 合 ;而后 者 是 当局 真正 的 “ 不作 为” ,让财税 制度 自动 发挥 平抑经 济 周期 的作 用。 之诉 ,使 造 假 的C A为 其行 为付 出 高 昂的 经 济 代 价 ,受 害 者 得 到 财 P
维普资讯
关规定进行收费 即合作行 为 ,而低 价则认 为是背 叛行为 ,A 在 和B
【 要 】从 我 国 相 机 抉 择 财 政 政 策 的 契 践 经 验 、成 功基 摘
合作和背叛情 况下所 获得 的奖惩如下 表 ( 假设 二者的 奖惩 数额总 础 、 面 临挑 战 和 财 政 政 策 的 目标 选 择 与 功 能 归位 等 方 面 分 析 和为l " O: 4 单位 ,其惩罚数额 为其审计所获收益的半数以上 , 在表 中 当前 我 国 实施 稳 健 财 政 政策 的必 然 性 和 主要 内涵 ,得 出相 机 抉 定 为5 单 位 ) 个 择和 规 则 约 束必 然 有机 结 合 的 结论

规则性货币政策框架与相机抉择原则——关于2006年我国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和政策选择

规则性货币政策框架与相机抉择原则——关于2006年我国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和政策选择

看 , 涨幅 已超过连续 1 月低于 2 且作为影 响 C I 其 O个 %, P 走势 保持货 币币值稳定 , 并以此促进经 济增长。至少 有三层含 义: 关键 因素的粮食价格 ,在 2 0 0 6年前 五个 月的 涨幅 也均低于

是最终 目标是 稳定 币值和经 济增长这双重 目标 ;二是最终
3 货 币市 场 流 动性 过 剩 、
际 收 支 平 衡 等 目标 的实 现 。在 我 国市 场 经 济 体 制 尚不 完 善 的
初期阶段 , 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分 工中应该是配 合财政政 策 ,
人民币各项存款持续稳定增长 , 贷款增长相对缓慢 , 存贷 刺激经济增长以摆脱通货 紧缩 ,或是抑制投 资过热 以防通货
政策。那么货 币政策的调控重点是什么。应从我国 钢铁 、 电解铝 、 焦炭 、 电石 、 汽车 、 铜冶炼等行业 产能过剩 币双稳健”
问 题 突 出 。 经过 持 续 几 年 投 资 快 速 增 长 ,总 供 给 增 长 势 头 强 货 币政策的最终 目标和中间 目标选择进行分析。 劲 , 能 开 始 加 速 释放 , 致 价 格 总 水 平 增 长 逐 步 走 低 。如 果 产 导 控 制 不 力 或不 当 , 将 对 未来 经 济增 长 形成 一定 的下 行压 力 , 必
维普资讯
.6 06年 1 3月底 , -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分别 为 8 68 、 0、 0 【 要】 针对 当前我 国宏观 经济面临的矛盾和 困难 , 摘 通 25 %。2 0
过 分 析 货 币政 策 总体 取 向、 终 目标 、 间 目标 和 工 具 组 合 的 80 1 、,10 最 中 ,45 807 ,呈不断升值趋势。人民 币升值抑制 了国外需 选择 , 建议 将规 则性 和相 机 抉 择 有 机 结 合 。

财政名词解释

财政名词解释

1、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调节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经济活动。

2、帕累托最优:又称经济上的效率、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是指在既定的个人偏好、生产技术和要素投入量下,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受益而其他人不受损。

3、市场失灵:是指在市场已经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下,仍不能带来经济效率和满意的收入分配的各种情况。

4、政府失灵:是指由于存在政府内在的缺陷而导致政府干预的低效或无效,无法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资本的最优配置.5、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是指国家依据宏观经济的波动特征,有意识的采取特定的财政手段消除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缺口。

6、公共品:是具有公共消费性质的产品或服务。

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7、非排他性:指一旦产品被提供出来,不可能排除任何人对他的同等消费。

8:、非竞争性:是指一旦产品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任何消费者的收益:也不会增加社会成本,其新增消费者使用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9、俱乐部产品:是指一种混合类公共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可以轻易做到排他性.10、外部性:只要某一个人的效用函数(或某一厂商的生产函数)所包含的变量是在另外一个人(或厂商)的控制之下,即存在外部效应,用公式表示为:Ua=Ua(X1,X2,X3,。

..,Xn,Y1)即活动主体a的活动不仅受其自身活动的影响,还受来自于类似Y1这类活动的影响。

11、矫正性税收:是实现外部性矫正的重要手段,核心内容在于用税收弥补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额,又被称为“庇古税”12、政治均衡: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投票规则下就一种或多种公共品的供给及其成本分摊达成的一致协议。

13、投票悖论:是指在多数票规则下的多个备选议案是不可能达成均衡的,而是出现投票结果循环 .14、单峰偏好:指一个人在一组按照某种标准排列的备选议案中对其中一个议案的偏好程度较高,对其他议案的偏好程度,都低于这个议案的偏好程度,即离开这个议案后,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其偏好程度是递减的。

规则还是相机抉择_货币政策选择的交易成本政治学视角

规则还是相机抉择_货币政策选择的交易成本政治学视角
事实上 ,在世界各国的具体实践中 ,纯粹的单一 规则和纯粹的相机抉择都不存在 ,更常见的情况是 以规则为主以相机抉择为辅的混合政策模式 。大多 数国家采取长期政策遵循单一规则 ,而短期调整依 靠相机抉择 ,规则与相机抉择相互补充的原则。通货 膨胀 目 标 制 度 的 兴 起 是 对 此 现 象 的 最 好 证 明 : Svensson (1999) 指出 ,盯住通货膨胀实际上是一种货币 政策规则 ,且该规则结合了货币政策规则与相机抉择 两种模式的优点 ,因而是一种相机抉择型规则。①
可持续 、可预测的方式运用信息的系统性决策程序 。 货币政策规则就是这种原理在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 的运用 。④泰勒提出 ,货币政策规则是指 ,犹如基础 货币或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如何根据经济行为变化 而进行调整的一般要求 。⑤
而“相机抉择”则指货币当局在运用货币政策工 具调节经济的过程中 ,并不受遵循任何显性的或隐 性的程序或原则的约束 ,而是依据实际经济状况相 机而动 , 以实现特定的货币政策目标 。麦卡勒姆 (McCallum ,1997) 指出 “, 相机抉择”意味着货币当局 要在政策的每一阶段都实现优化 ,而“规则”则意味 着货币当局在每一阶段执行原来选取的用于一般情 况下的决策区间的偶然性公式 。
经济评论 2006 年第 1 期
ECONOMIC REVIEW No11 2006
规则还是相机抉择 :货币 政策选择的交易成本政治学视角
索彦峰 高 虹
摘要 : 交易成本政治学的分析框架表明 ,货币当局在货币政策规则与相机抉择之间 进行抉择的决定因素是 ,在政策收益与政策转换引致的交易成本 ,并在对二者的权衡中做 出政策转换的决策 。在我国的货币政策抉择中 ,应加快金融领域内市场化改革步伐 ,增强 中央银行独立性以及采用连续微调货币政策 。

分析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分析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分析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相对于财政自动稳定器而言的,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行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分析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分析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相对于财政自动稳定器而言的,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行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中,美国实施的罗斯福-霍普金斯计划(1929-1933)、日本实施的时局匡救政策(1932年)等,都是相机抉择财政政策选择的范例。

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具体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

汲水政策是指经济萧条时期进行公共投资,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使经济恢复活力的政策。

汲水政策有三个特点:第一,它是以市场经济所具有的自发机制为前提,是一种诱导经济恢复的政策;第二,它以扩大公共投资规模为手段,启动和活跃社会投资;第三,财政投资规模具有有限性,即只要社会投资恢复活力,经济实现自主增长,政府就不再投资或缩小投资规模。

补偿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识的从当时经济状况反方向上调节经济景气变动的财政政策,以实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

在经济萧条时期,为缓解通货紧缩影响,政府通过增加支出,减少收入政策来增加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加社会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反之,经济繁荣时期,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通过财政增加收入、减少支出等政策来抑制和减少社会过剩需求,稳定经济波动。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主要内容是: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反经济衰退;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抑制总需求,反通货膨胀;在总供求基本平衡时,实行中性财政政策,主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财政政策相机抉择,改变支出和收入,调节社会总需求,从而影响经济增长,其理论基础在于凯恩斯主义的乘数原理。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6章--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问题)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6章--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问题)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13篇最后的思考第36章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问题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复习题1.什么因素引起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总需求影响的时滞?这些时滞对积极与消极政策争论的含义是什么?答:货币和财政政策不能立即影响经济,其作用要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滞。

货币政策通过改变利率而影响总需求。

在利率影响支出,特别是住房支出与企业投资时,由于许多家庭和企业提前确定他们的支出计划,因而利率变动改变总需求需要时间。

财政政策的作用也有时滞,因为政府改变支出与税收要经历漫长的政治过程。

为了做出任何一种财政政策变动,方案必须通过国会各委员会讨论、由众议院与参议院通过,并由总统签署。

提出、通过和实施一项重要的财政政策变动需要好几年的时间。

由于这些长时间的时滞,那些想稳定经济的决策者就要提前知道当他们的行动发生作用时可能存在的经济状况。

但是经济预测是极不准确的,因为在一种政策开始实施到它发生作用之间的时间内,经济状况很容易发生变动。

由于这个原因,稳定经济的决策很可能无形中扩大了经济波动的程度。

2.根据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分析,为什么减税对GDP的影响要小于相似规模的政府支出增加对GDP的影响?为什么不是相反的情况?答:因为根据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分析,政府购买增加是比减税更有潜力的工具。

减税增加了家庭的可支配收入,鼓励他们增加消费支出,而政府购买使直接增加了总需求。

而且政府支出购买物品或劳务,是直接增加了总需求;政府为家庭减税的美元,其中一部分可能用于储蓄而不是支出。

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的内容

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的内容

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的内容
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相机决策原则来制定和执行的财政政策。


机决策是一种经济决策方式,根据该原则,政府将资源合理分配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福利。

在制定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时,政府通常会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税收政策:政府根据相机决策中的效率原则,会考虑如何通过税收政策来提
高经济效益。

例如,通过减税来激励企业投资和创新,以促进经济增长。

2. 政府支出:相机决策中的公平原则要求政府照顾弱势群体的利益,因此在财
政政策中通常会增加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提高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

3. 债务管理:政府需要谨慎管理债务,以避免财政危机。

相机决策中的可持续
性原则要求政府在借贷和偿还债务时保持平衡,以确保长期财政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4. 资源配置:政府通过财政政策来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社
会利益最大化。

例如,通过投资基础设施、研发科技等方式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

总之,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旨在通过合理的资源分配和经济激励措施来优化经
济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和促进社会公平。

政府在制定和执行这样的政策时,应充分考虑经济的发展需求和民众的利益,以实现可持续增长和长期繁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政策的相机抉择与规则约束我国从2005年起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如何理解财政政策从“积极”向“稳健”转型的必然性、及稳健财政政策的主要内涵,本文从相机抉择与政策规则约束相结合的角度进行简要分析。

一、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成功实践财政政策一般分为“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自动(内在)稳定的财政政策”两大类。

前者根据宏观经济不同情况和对总需求的不同影响,又分为扩张性(又称积极)、平衡性和紧缩性三种财政政策。

其中平衡性(又称中性)财政政策通常指维持财政收支大体平衡,不影响总的社会需求状况,既不新增政府支出和增发国债或减税,人为地进行扩张;也不降低政府支出或增税,人为地制造紧缩。

自动稳定器是指税收(主要是所得税等直接税)和政府部分支出(如失业保障与社会救助等转移支付)的自动稳定功能。

中性财政政策与自动稳定器属于不同政策类型。

前者是当局的积极行为,可以在不影响总需求情况下,对财政收支进行内部结构调整和对冲性政策组合;而后者是当局真正的“不作为”,让财税制度自动发挥平抑经济周期的作用。

在我国1993年和1998年两轮宏观调控措施中,“逆经济风向而动”的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在熨平经济周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1993年到1997年主要是治理通货膨胀,实施适度从紧(即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宏观经济运行形成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局面。

1998年以来主要是应对通货紧缩,实施积极(即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增加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特别是投资性支出)等来扩大需求,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来刺激需求,通过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来改善居民消费心理预期。

这对带动投资、刺激消费和促进增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有力促进了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开始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并呈现加速发展态势。

但另一方面,又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

一是部分行业和地区投资增长过快,煤电油运供求紧张,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出现经济局部过热;同时,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连续多年减产,粮价逐步攀升,带动居民消费品价格的明显上升,通胀压力逐渐加重。

二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能源、交通、农业、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许多薄弱环节,经济又并非全面过热。

尽管及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避免了经济出现大波动;但是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主要表现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机制尚不稳固,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压力很大,能源、运输等瓶颈约束依然突出,物价上涨压力明显增加。

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质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当通胀逐渐成为影响宏观经济发展的压力时,继续实施这一政策,不利于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甚至易于形成逆向调节;不利于减缓通胀趋势,而且易于加剧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程度,加大经济健康运行的风险和阻力。

再加上目前投资规模很大,税收保持较快增长,也为调整财政政策取向创造了有利条件。

因此,财政政策从2005年开始由“积极”转向“稳健”。

这符合当前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宏观调控的客观需要,是又一次科学的相机抉择。

二、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成功基础我国近几年来扩张性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方面呈现出的显著效应,与现行的固定汇率制度和非市场化的利率制度密切相关。

第一,现行的固定汇率制度安排是扩张性财政政策能够发挥显著增长效应的关键原因。

实行增加政府购买或减税(如多次提高出口退税率)以扩大国内支出,促使汇率上升,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

央行为维持固定汇率,需买进外汇以干预外汇市场,自动引起货币扩张。

可见,在固定汇率制下,财政扩张的增长效应明显。

相比之下,货币扩张的增长效应不太明显。

央行增加货币供应量,导致汇率下降,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

央行为维持固定汇率,需在外汇市场上出售外汇,回笼本国通货,自动引起货币供给减少,增长效应部分抵消。

第二,非市场化的利率制度确保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不因挤出效应的发生而受到削弱。

所谓挤出效应,是指政府通过向企业、居民和商业银行借款来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全社会对借贷资金的需求增加,从而引起利率上升,或引起对有限信贷资金的竞争,导致私人部门投资减少。

这将使扩张性财政支出的效应部分地甚至全部地被抵消。

挤出效应的结论是基于充分就业假定状态下得出的。

根据我国近几年的实践来看,挤出效应不太明显:一是从增发国债对利率的影响来看。

自1996年以来,我国名义利率多次下调,但实际利率是上升的,这并非财政扩张带来的结果。

由于尚未实行名义利率的市场化,积极财政政策不会影响名义利率的升降。

实际利率的上升主要是因为物价下降,而央行出于种种考虑没有及时随物价变动调整名义利率所致。

进一步看,物价下降也不是财政扩张的结果,相反,积极财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物价下降。

二是从增发国债对借贷资金量的影响来看。

增发国债没有与民间竞争有限的资金。

近几年来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率较高,存在较大的存贷差额。

资金过剩主要是风险意识增强、企业投资收益较低、预期不好及产业政策调整的缘故,而这种过剩是在满足了政府借款需求之后的过剩。

从实际经济运行看,民间投资主要受到民间资本的边际产出和公共投资影响,民间资本边际产出上升会引起民间投资规模增加。

国债投资领域主要是基础设施等社会公共支出领域,对民间投资不会形成挤出效应。

相反,基础设施建设还可改善民间投资的外部环境,提高民间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推动民间投资。

三是从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来看。

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具有替代关系,即财政增加政府支出可能挤出居民消费。

但要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具体分析:某些财政支出(如招待费)的确是私人消费的替代品;公共设施支出则是私人消费的互补品。

总体上看,我国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是互补关系,扩大政府支出对需求总体上具有扩张效应。

因此,在经济景气度较低、出现通货紧缩趋势,尤其是利率尚未市场化的前提下,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并不突出,政策的增长效应没有受到明显削弱,从而保证了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三、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稳定功能将日趋减弱随着汇率制度和利率制度的变迁,在经济过热现象出现的情况下,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将日益减弱。

第一,随着我国现行的固定汇率制逐步转向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将日益减弱。

通过增加政府购买或减税以扩大国内支出,将使汇率上升,贸易余额减少,从而抵消财政扩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可见,相对于固定汇率制度条件下,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将大大削弱。

第二,随着我国利率的市场化推进,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问题将日益凸显,势必影响政策的有效性。

这已在近几年的实践中表现出来。

一方面,在财政扩张的中后期,随着国债发行额和累积额的扩大,国债投资开始挤占部分民间贷款,使社会资金更多地储存在短期经济效益不明显的公共项目上,造成民间投资资金的紧张。

另一方面,非公有制在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中扮演着愈益重要的作用,其投资增长速度已经远远高于其他类型投资主体。

在此背景下,市场利率的传导与调节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发挥。

赤字财政所产生的挤出效应将日益明显,相应地,其所产生的增长效应将受到进一步削弱。

显然,鉴于目前宏观经济形势变化,财政政策由扩张性向中性转变是必需的;进一步看,在中性财政政策的基础上,公共财政功能和自动稳定功能也应受到足够重视,并通过财政政策的规则约束来实现,这也应体现在“稳健”含义之中。

四、财政政策的目标选择和功能归位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履行政府职能的基本工具。

在科学发展观视角下,财政政策目标至少包括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两个方面,既包括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等经济发展目标,也应包括促进经济公平(含收入分配、减少贫困、资源分布等)、社会公平(含公共服务、补偿机制、生活质量、发展机会等)、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等社会发展目标。

经济发展目标是首要目标,核心是通过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社会发展目标要依托经济协调发展,核心是明确财政的公共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财政政策目标缺失是导致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的重要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财政政策基本上是“生产建设型财政”,对社会事业发展支持明显不足。

一方面表现为政府对社会事业财政投入不足,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另一方面表现为社会事业内部分配不合理。

资源分配不均是财政政策目标取向不合理和GDP过度崇拜引发的。

财政政策规则缺失也是导致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的重要原因。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阶段,由于缺乏规则约束,一方面表现为公共财政功能“缺位”,如上所述;另一方面表现为财政作用范围“越位”,担负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功能过大,而担负经济增长“自动稳定器”的功能过弱,在宏观调控中直接用于经济冷却或经济加热的频率过高,其负面效应影响经济稳定。

显然,在经济发展的新时期,要通过健全财政政策的约束规则,“归位”财政公共功能,发挥“自动稳定器”作用。

也就是财政政策从原来直接刺激或抑制经济增长的框架转向运用适当政策工具维持经济增长的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这是稳健财政政策的最终目标。

五、稳健财政政策是相机抉择与规则约束的有机结合如何理解稳健财政政策的主要内涵和政策取向。

第一,包含“适度、避险、公平”三重主要内涵,公共财政功能和自动稳定功能必须得到体现。

其政策核心是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

具体是要注重把握“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

控制赤字,就是适当减少财政赤字,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同时继续保持一定的赤字和国债规模,以促进发展和保持一定宏观调控能力。

调整结构,就是要进一步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的要求,逐步完善公共财政框架,着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资金投向结构,区别对待,有保有压。

退出或减少直接用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越位”投入;加大公共财政范畴“缺位”领域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如农业、就业和社会保障、环境和生态建设、公共卫生、教育、科技等薄弱环节,努力促进全面协调发展。

推进改革,就是转变主要依靠国债项目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继续安排部分国债项目投资、整合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保证一定规模中央财政投资的基础上,适当调减国债项目投资规模,腾出一部分财力,用于大力推进体制和制度改革创新。

包括完善税制改革,推进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收入分配等改革。

为市场主体和经济发展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财税环境,建立有利于经济自主增长的长效机制。

增收节支,就是在总体税负不增或略减的基础上,严格依法征税,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同时严格控制支出增长,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二,包含相机抉择与规则约束有机结合的政策取向。

从理论上讲,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无外乎相机抉择和遵循规则两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