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最新版
《三国演义》概括。
![《三国演义》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027b0211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b0.png)
《三国演义》概括。
《三国演义》是一部描绘了魏蜀吴争霸历史的经典小说,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各势力之间的斗争和英雄豪杰的故事。
以下是这部小说主要内容的概括:1. 魏蜀吴争霸: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大势力崛起,彼此之间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争斗。
最终,曹操的儿子曹丕建立了魏国,刘备和孙权分别建立了蜀和吴,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 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桃园结下了不解之缘,三人一同征战,成为忠实的战友。
他们的结义故事成为了千古佳话,对三国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曹操谋刺董卓:曹操企图刺杀董卓,但被发现,险些丧命。
虽然失败了,但他的英勇事迹赢得了广大民众的赞誉。
4. 温酒斩华雄:华雄是董卓手下的一名大将,勇猛无比。
然而,在白马之战中,关羽斩杀了华雄,为刘备和桃园三结义的兄弟们立下了汗马功劳。
5. 三英战吕布:刘备、关羽和张飞一同作战,与吕布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决斗。
三人联手,最终击败了吕布。
6. 孙坚藏玉玺:孙坚在无意中得到了传国玉玺,并藏匿起来。
这引起了袁术的不满,最终导致了孙坚的死亡。
7. 徐州之围:曹操与吕布在徐州展开激战,曹操运用谋略,最终成功解围并战胜了吕布。
8. 曹操徐州复仇:曹操在徐州遭到背叛后,决心复仇。
他平定了地方叛乱,并采取措施消除了隐患。
9. 煮酒论英雄:曹操和刘备在酒宴上展开了一场智谋之战。
他们相互了解,并在后来的斗争中相互对抗。
10. 袁绍攻曹操:袁绍为了争夺天下,率领大军进攻曹操。
虽然双方互有胜负,但最终袁绍败退。
11. 白马之围:白马之围是袁绍与曹操之间的一场战役。
为了救援被围困的白马城,曹操派遣大将徐晃等人前去解围,成功击败了袁绍的大军。
12. 曹操斩文丑:文丑是袁绍帐下的大将之一,曾与关羽交战。
在定州之战中,曹操亲自上阵,斩杀了文丑,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13. 曹操郭嘉灭吕布:曹操和谋士郭嘉联手,成功地击败了吕布。
这次胜利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14. 吕布貂蝉生死恋:吕布和貂蝉之间的感情故事令人唏嘘不已。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精选8篇)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a9c099ed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2d.png)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精选8篇)国演义的故事篇一东汉末年,各诸侯带各路兵马讨伐董贼。
董卓派华雄迎战,被关羽杀了。
董卓听说华雄被杀,派吕布迎战。
张飞冲杀上去,连战五十回合。
之后关羽、刘备也上阵,三个人把吕布围在当中,走马灯般的轮流厮杀,吕布毕竟难敌三人,渐渐觉得难以招架,拍马冲出了包围圈逃了。
国演义主要内容篇二《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
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四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国演义主要内容篇三小说以东汉末年为历史背景,以刘关张三兄弟、诸葛亮、东汉、曹魏、蜀汉及东吴六大路线为中心,讲述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至魏、蜀、吴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为终结。
小说通篇精巧叙述谋略,虽与史实多有出入,仍誉之“中国谋略全书”;努尔哈赤等亦对《三国演义》有较高评价。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
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一千多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赵云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国演义的故事篇四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
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
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概括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ae696dc7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a1.png)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成就的历史小说,始于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展现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风云画卷。
下面是关于《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概括的内容,欢迎阅读!三国演义主要内容(一)《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与军事斗争。
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四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二)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与斗争。
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
连年混战,弱肉强食。
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
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与刘备的蜀国。
曹操他死后,曹匹称帝。
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三)长篇巨着《三国演义》概括了上百年的`历史,描绘了一系列纷繁复杂的事件,塑造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以各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为内容;以蜀与魏的矛盾为主要线索开展全书情节,塑造了一大批王侯将相与政治、军事、外交上的英杰人物。
其中主要的人物是诸葛亮、曹操与关羽。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
他是智慧的化身。
在民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有这样一句俗话:“三个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足见他影响之深广。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e52575481ed9ad51f01df247.png)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三国演义主要内容(一)《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四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二)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
连年混战,弱肉强食。
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
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
曹操死后,曹匹称帝。
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三)文/付皓《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成就的历史小说,始于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展现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风云画卷。
作者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另外,《演义》沿袭了平话“拥刘反曹”的传统,体现了封建时代人民拥明君、反暴君的共同愿望。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四)长篇巨着《三国演义》概括了上百年的历史,描绘了一系列纷繁复杂的事件,塑造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以各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为内容;以蜀和魏的矛盾为主要线索开展全书情节,塑造了一大批王侯将相和政治、军事、外交上的英杰人物。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简单版5篇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简单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ff138f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d.png)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简单版5篇第一篇:三国演义故事梗概简单版第一回汉朝末年,张角兄弟发动叛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踏上了保国安邦的道路。
第二回督邮故意刁难刘备,张飞怒不可遏,痛打了督邮一顿。
朝廷上宦官专权,大将军何进立外甥刘辩为帝,掌握兵权后决定剿除宦官。
第三回何进被宦官所杀,而与此同时他所召来的凉州刺史董卓已经率兵来到洛阳。
董卓欲行废立之事,遭到丁原的反对,董卓用离间之计使丁原义子吕布背叛丁原,投奔了董卓。
第四回董卓废掉少帝,立陈留王为帝,引起朝臣不满。
曹操自告奋勇前去刺杀董卓,但却失败了。
第五回曹操在陈留起兵,发矫诏声讨董卓。
前来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立袁绍为盟主,关羽在阵前斩了董卓大将华雄,自此威震三军。
吕布出关挑战,刘备兄弟三人奋勇击败吕布。
第六回董卓用李儒之计,将汉献帝劫往长安。
长沙太守孙坚得到传国玉玺后离开了洛阳,准备回江东发展大业。
第七回十八路诸侯联军开始瓦解,袁绍占据冀州后与公孙瓒开战,但公孙瓒得到了猛将赵云,袁绍与战不利。
孙坚为报刘表拦路之仇,率部攻打江夏,却被乱箭射杀。
第八回董卓暴虐无度,司徒王允利用美女貂蝉离间董卓、吕布,董卓在凤仪亭用画戟掷打吕布,自此二人结仇。
第九回吕布在王允的挑拨下亲手杀了董卓,董卓余党李傕、郭汜起兵攻打长安,杀害了王允。
第十回李傕、郭汜掌握大权后,假借献帝名义使曹操攻打青州黄巾军。
曹操父亲被陶谦部将张闿杀害,曹操迁怒陶谦,率兵前往徐州,望风劫掠。
第十一回孔融被黄巾余党攻击,派同乡太史慈前往平原请刘备前来解围。
刘备来到徐州,曹操又因为后方被吕布袭击,因而撤兵。
陶谦有意把徐州让给刘备,被刘备婉言谢绝。
第十二回陶谦病死,刘备自领徐州牧。
曹操用计击破吕布,攻陷濮阳城,吕布被迫弃城而逃。
第十三回杨彪用反间计使李傕、郭汜反目成仇,不料二人竟在长安城中作乱,杨彪惭愧无地。
李傕部将杨奉对李傕的暴虐不满,起兵攻打李傕,但事机败露,杨奉败走。
第十四回曹操起兵击败李傕、郭汜,将汉献帝迎至许都,自此掌握朝廷重权。
三国演义全书梗概(五篇)
![三国演义全书梗概(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8f5f4ce1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d6.png)
三国演义全书梗概(五篇)篇一:三国演义全书梗概400字任子涵《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人罗贯中的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以描写战争为主。
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朝纲腐败,群雄并起,董卓被王允用杀了,而王允也被董卓部将杀死,曹操趁机携天子以令诸侯,破吕布、擒袁术、灭袁绍,统一了北方中原地区占据天时。
而东方的孙权继父兄基业占据了江东六群八十一州,占据地利。
而唯独刘备虽然是皇亲国戚、一方诸侯,但势力十分弱小。
于是他投奔了刘表,驻扎在新野县,在此期间他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助自己,后来诸葛亮劝吴伐魏,在东吴与曹操大战之时,趁机攻取荆襄九郡,又占据了巴蜀、汉中地区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后来魏将徐晃与东吴大将吕蒙打败了关羽,而关羽最终死于孙权之手,刘备亲征东吴为关羽报仇,却败于陆逊之手,在白帝城托孤。
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却无功而返最后病亡,诸葛亮死后蜀军大将姜维九次伐魏均无功而返。
后来司马氏篡魏,改国号为“晋”,先灭蜀汉,后亡东吴,三足天下至此得到了统一。
《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们了解历史,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学会思考,对于我们以后的写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篇二:三国演义全书梗概400字刘备、关羽、刘飞是在桃园结义的生死兄弟。
他们讨伐黄巾起义后只得了一个小官后,来靠公孙瓒大人,他们才任平原省令,他们三人都是英雄豪杰。
刘备是皇室后代,为老百姓着想,有心投兵,关羽也是英雄,他因为愤愤不平要为百老百姓讨公道也来投并张飞虽然性子急但他从不无能人对大哥和二哥听命是从不投靠无能的人,对大哥和二哥听命是从。
他们投军以后,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百姓都夸他们。
从此,曹操的儿子废汉自立,定国号“魏”。
刘备亦继汉统,建立蜀汉。
为了给关羽报仇,他亲征江东,结果孤军深入,为陆逝所败,刘备败死在自帝城,托孤于诸葛亮,此后,孙权建立了吴国。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少主刘蝉,独撑危局。
期间,诸葛亮一直竖持联吴抗曹的基本方略,七擒孟获后,他稳住了后方。
三国演义内容概括
![三国演义内容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317762a2482fb4daa58d4baa.png)
5•《三国演义》——故事梗概(中国)明朝罗贯中著[故事梗概]●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汉末十常侍为奸,朝政日非,人心思乱。
张角兄弟起事。
百姓拥护,官军望风而靡,刘备不甚读书,性宽和,寡言事,喜怒不形于色;其父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为汉室宗亲。
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一败黄巾于郡,二败黄巾于青州。
曹操幼时,用计谋使父不听叔父责已之言。
何曰:“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汝南许劭说操为“治世之奸雄。
”操除洛阳北部尉时,不辟豪贵,威名颇震,因黄巾起拜骑都尉,引兵征剿。
玄德兄弟三人救出被张角打败的董卓。
卓见玄德为白身,不为礼,张飞欲斩之。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刘关张与朱[]孙坚打败黄巾,朱[]诏封车骑将军,河南尹;孙坚除别郡司马上任,唯刘备听候日久,不得除授,后被封为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
署县事一月,与民无犯,民皆感化;与关张情同手足。
督邮至县索贿,张飞鞭督邮后三兄弟离去。
玄德助刘虞平黄巾,刘虞、公孙瓒奏备功,荐为别郡司马,守平原县令。
宫中何进与十常侍周旋。
●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何进不听曹操之劝,从袁绍计,欲召四方之士除宦官。
西凉刺史董卓得诏进发,何进中十常侍之计入宫被斩,袁绍、曹操入宫杀宦官,宦官劫少帝和陈留王,去北邙山,闵贡找回,半路遇董卓。
卓引兵横行就都,欲废少帝立陈留王,遭荆州刺史丁原等反对,丁原领义儿吕布讨卓,李肃为卓说吕布投卓为子。
●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卓孟德献刀董卓废少帝立陈留王为献帝(九岁),强迫蔡邕为侍中。
少帝作怨诗,李儒奉卓命以鸩酒毒害之。
董卓摄君害民。
曹操持王允之宝刀刺卓,不成,骑卓所赐之马而逃。
被中牟县令陈宫抓住,弃官同逃。
八路诸侯战吕布而败,刘关张战吕布,吕布逃至虎牢关上。
操因多疑而杀吕后奢全家。
并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陈宫视操卓为一路人。
●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操到陈留招天下士,立袁绍为盟主,讨卓。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概括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a58b3f3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7c.png)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概括1、桃园结义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
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
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
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
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
2、温酒斩华雄曹操招兵买马,会合袁绍、公孙瓒、孙坚等十七路兵马,攻打董卓。
刘备、关羽和张飞追随公孙瓒一同前往.董卓大将华雄打败了十八路兵马的先锋孙坚,又在阵前杀了两员大将,非常得意。
十八路诸侯都很惊慌,束手无策,袁绍说:“可惜我的大将颜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华雄了。
”话音刚落,关羽高声叫道:“小将愿意去砍下华雄的脑袋!"袁绍认为关羽不过是个马弓手,就生气地说,“我们十八路诸侯大将几百员,却要派一个马弓手出战,岂不让华雄笑话。
”关羽大声说:“我如果杀不了华雄,就请砍下我的脑袋。
”曹操听了,十分欣赏。
于是,就倒了一杯热酒,递给关羽说:“将军喝了这杯酒,再前去杀敌。
”关羽接过酒杯,又放在桌上说:“等我杀了华雄再回来再喝吧!”说完,提着大刀上马去了。
关羽武艺高强,没一会儿,就砍下了华雄的脑袋.他回到军营,曹操连忙拿起桌上的酒杯递给他,此时,杯中的酒还没凉呢。
3、青梅煮酒论英雄“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
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
请简述这个故事。
刘备为了防备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
曹操为了探听刘备的心志,就在梅青之时邀饮酒,请其指出当世英雄。
刘备列举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障、张绣、张鲁、韩遂等人为英雄,曹操一一加以否定。
最后指着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闻言吓得手中匙著落于地下,恰好雷声大作,刘备借惧雷掩饰过去。
4、过五关斩六将过五关斩六将是指关羽逃出曹营后,过东岭关时杀孔秀;过洛阳城时杀韩福;过汜水关时杀卞喜;过荥阳时杀太守王植;过黄河渡口时杀秦琪;在张飞占据的古城外杀蔡阳,“过五关斩六将”因此得名5、三顾茅庐由于徐庶的推荐,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c58a63a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25.png)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一东汉末年,朝政溃败,各地的黄巾军蜂起。
以镇压了黄巾军起家的曹操经过多年的征战,逐渐的统一了北方。
曹操还不满足,他又挥师南下,准备借机把全国统一。
赤壁一战,曹操被孙权、刘备联军打得“全军覆没”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从此拉开帷幕。
不久以后,孙权杀了刘备的义弟关羽,夺了荆州。
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率领大军伐吴,大败而归。
刘备回来没多久就病死了,丞相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
诸葛亮征服了南方蛮族,又采用联吴抗魏的治国方针,前后六次出兵祁山伐魏,不过还是没能成功,诸葛亮最后病死军中。
还是不久以后,司马氏掌握魏国兵权,先后灭掉了蜀、吴两国,建立了西晋,统一了全国。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二东汉末年,宦官当权,民不聊生。
灵帝中平元年,张角发动了黄巾起义,很快黄巾军发展到了四五十万人,声势浩大,官军闻风丧胆。
张角率领大军直犯幽州,太守刘焉为了抵挡黄巾军,出榜招募义兵,这一下就引来了三位英雄好汉——刘备、关羽、张飞。
三人虽然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于是就在张飞家后院的桃园结为兄弟,三人焚香发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刘备为长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刘关张三人从军后显示出非凡的才能,多次大胜黄巾军,却并不被赏识,直至参加了平定渔阳之战,刘备因立功才被任为平原令。
汉灵帝死,太子刘辩继位,为外戚大将军何进所制。
十常侍诱杀何进,袁绍等领兵诛杀宦官,西凉刺史董卓趁机进兵京师、驱逐袁绍、灭丁原收吕布、废少帝立献帝,专权朝野,并毒死刘辩。
满朝文武,对董卓无可奈何。
骑校尉曹操于是借献宝刀为名,入董府前去行刺,未成,逃走,至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捉住,陈宫感其义行,义释曹操,与他一道逃到成皋,投宿曹操的父亲结义兄弟吕伯奢家中。
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概括
![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b8b806fd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49.png)
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概括
《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概括10个如下:
桃园三结义。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天下大乱。
刘备见太守刘焉张榜招募义兵,决定匡扶社稷。
刘备看榜时遇见张飞,饮酒间又与关羽相会,三人共论天下大事,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桃园焚香祭拜天地,义结金兰。
赤壁之战。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决战。
三英战吕布。
华雄被关羽斩杀后,董卓派吕布出战,连胜数场。
千里走单骑。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被曹操打败后,关羽被擒,刘备与张飞分别投奔袁绍与刘表,关羽被孙权所杀。
草船借箭。
周瑜让诸葛亮三日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答应并立下军令状。
单刀赴会。
东吴的鲁肃在刘备和诸葛亮离开之前就请关羽来东吴赴宴,关羽只带着周仓和几个船夫就去了。
过五关斩六将。
在得知自己的二位嫂子被抓之后,关羽决定带着刘备的两位夫人去寻找刘备。
在这期间,关羽经历了五关斩杀了六名将领。
华容道。
曹操败走华容道,而刘备的兵马早已埋伏在此地。
官渡之战。
曹操军与袁绍军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军奇袭袁军的粮仓,从而取得了胜利。
三气周瑜。
周瑜和诸葛亮从赤壁之战前夕开始斗智,一直斗到被气的吐血而去。
三国演义剧情概括
![三国演义剧情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20a22e4c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e0.png)
三国演义剧情概括(最新版)目录1.三国演义概述2.主要人物与事件3.故事情节4.结局正文三国演义是一部描绘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220 年 -280 年)故事的经典小说。
该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政治斗争的时代,许多英勇的将领和聪明的谋士在这个时期涌现。
故事主要围绕着三国鼎立时期的三个国家:曹魏、蜀汉和东吴展开。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包括曹操、刘备、孙权等。
曹操是曹魏的奠基人,以智勇双全著称;刘备是蜀汉的创立者,仁爱宽厚,有很高的政治智慧;孙权是东吴的建立者,英勇果断,擅长军事指挥。
此外,还有许多著名的武将和谋士,如关羽、张飞、诸葛亮、周瑜等。
故事情节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从黄巾起义到群雄逐鹿:在这个阶段,各路豪杰纷纷登场,其中包括董卓、袁绍等。
这个时期,曹操和刘备也开始崛起,逐渐成为势力强大的军阀。
2.三国鼎立:赤壁之战后,曹操败退北方,刘备和孙权分别在蜀地和江东建立自己的势力,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3.刘备征伐东南: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成功夺取益州,势力逐渐壮大。
随后,刘备东伐孙吴,但最终在陆逊的计策下战败,病逝于白帝城。
4.诸葛亮治蜀:刘备去世后,诸葛亮辅佐刘备的儿子刘禅,通过一系列政治、军事手段巩固蜀汉政权,其中包括七擒孟获等著名事件。
5.曹魏统一北方:曹操去世后,曹丕篡汉称帝,建立了曹魏政权。
在曹魏的统治下,北方逐渐恢复秩序,经济得到发展。
6.孙权称帝:在刘备和曹操相继去世后,孙权称帝,建立了东吴政权。
此后,三国之间陷入一段短暂的和平时期。
三国演义的结局是三国归晋,即 280 年晋朝灭亡东吴,结束了三国分立的局面。
三国演义慨括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慨括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6caa0312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93.png)
三国演义慨括主要内容三国演义慨括主要内容《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相信大家都看过吧,那么知道怎么样给大家介绍三国演义的故事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三国演义慨括主要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三国演义慨括主要内容【1】《三国演义》线装本(广陵书社)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中国小说由短篇发展至长篇的原因与说书有关。
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裴松之注引)《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以多个主人公做线索,事件纷繁,正是撰写故事的最好素材。
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著。
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以加工、集合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集体创造,与由单一作者撰写完成的小说在形态上有所不同。
《三国演义》对后来的小说相信有一定的启导作用。
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
元代即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
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
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俩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地图《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内容梗概
![《三国演义》内容梗概](https://img.taocdn.com/s3/m/00423eaf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02.png)
《三国演义》内容梗概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主要情节:东汉未年,宦官十常待夺权,汉朝廷日趋衰微。
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以治病救人为媒介,广纳徒众,发起一场大规模黄巾起义。
幽州太守刘焉募义兵,引出了刘关张三位好汉。
三人一败黄巾于郡,二败黄巾于青州。
又路遇曹操,这曹操幼时,用计谋使父不听叔父责已之言。
汝南许劭说操为"治世之奸雄。
"操除洛阳北部尉时,不辟豪贵,威名颇震,因黄巾起拜骑都尉,引兵征剿。
玄德兄弟三人救出被张角打败的董卓.卓见玄德为白身,不为礼,张飞欲斩之。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主要情节:破黄巾军后,刘关张三人转战多处,破敌有大功,却只封了个安喜县尉。
到任后,玄德与民秋毫无犯,却因无钱贿赂而被邮督欺侮。
张飞怒鞭督邮后,三人弃官而逃。
后来,三人破黄巾余党有功,又得保荐,封平原令。
不久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拥立太子刘辨即位。
但十常侍末被扫清,气焰仍十分嚣张。
宫中何进与十常侍周旋。
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主要情节:何进不听曹操之劝,从袁绍计,欲召四方之士除宦官.西凉刺史董卓得诏进发,何进中十常侍之计入宫被斩,袁绍,曹操入宫杀宦官,宦官劫少帝和陈留王,去北邙山,闵贡找回,半路遇董卓。
卓引兵横行就都,欲废少帝立陈留王,遭荆州刺史丁原等反对,丁原领义儿吕布讨卓,李肃为卓说吕布投卓为子,吕布杀丁原为见面礼。
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主要情节:董卓私自废少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
后少帝被李儒所杀。
袁绍在渤海得知董卓弄权差书王允密谋杀董卓,曹操自告奋勇去杀董卓。
但是刺杀行动失败,曹操立即改为献刀,以试马为由策马逃跑。
至中牟县遇县守陈宫,陈宫弃官追随曹操。
曹操却误杀了吕伯奢一家。
宫大惊遂弃操而去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主要情节陈宫走后,曹操会到家乡,得到卫弘的帮忙,招兵买马,发布矫诏讨伐董卓。
先后共十路诸侯响应,推举袁绍为盟主。
华雄勇猛,盟军连损数将,关云长温酒斩华雄。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687b034dbe1e650e52ea9983.png)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一)《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四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二)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
连年混战,弱肉强食。
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
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
曹操死后,曹丕称帝。
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三)文/付皓《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成就的历史小说,始于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展现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风云画卷。
作者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另外,《演义》沿袭了平话“拥刘反曹”的传统,体现了封建时代人民拥明君、反暴君的共同愿望。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四)长篇巨着《三国演义》概括了上百年的历史,描绘了一系列纷繁复杂的事件,塑造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以各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为内容;以蜀和魏的矛盾为主要线索开展全书情节,塑造了一大批王侯将相和政治、军事、外交上的英杰人物。
三国演义概括
![三国演义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bfaf017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26.png)
三国演义概括三国演义主要内容简要概括?内容概括:东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
连年混战,弱肉强食。
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
三国就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
曹后,曹匹称帝。
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
《三国演义》在故事架构和人物塑造上,有着很明显的倾向性,即“拥曹反刘”的倾向,全书的节奏主要沿着蜀汉走,诸如第一回就是刘关张闪亮登场。
《三国演义》有自己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具体代言人就是蜀汉集团。
刘备是仁义的代言人,整部小说对于刘备,极少负面描写,从平原县令到携民渡江,再到白帝城托孤,一代仁君的形象贯彻到底。
扩展资料《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史事的历史著作不仅为《三国演义》提供了基本的素材和史事框架,同时历史意识和官史所代表的史学意识也直接影响了小说的创作模式和基本倾向。
求实传真精神与经世意识是史官文化的基本特征,体现在史书编撰中要求编撰者必须采取客观的态度,同时又重视对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探求,以达到“资治”、教化等目的。
这些特征在《三国演义》中都得到了比较好的体现。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和读书感悟?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三分天下走向统一。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三国演义每回梗概一百字?三国演义第一回概括: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1、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
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
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
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
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
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c9f32f0af1ffc4fff47ac47.png)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一)《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四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二)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
连年混战,弱肉强食。
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
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
曹操死后,曹丕称帝。
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三)文/付皓《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成就的历史小说,始于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展现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风云画卷。
作者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另外,《演义》沿袭了平话“拥刘反曹”的传统,体现了封建时代人民拥明君、反暴君的共同愿望。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四)长篇巨着《三国演义》概括了上百年的历史,描绘了一系列纷繁复杂的事件,塑造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以各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为内容;以蜀和魏的矛盾为主要线索开展全书情节,塑造了一大批王侯将相和政治、军事、外交上的英杰人物。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d10a461b9f3f90f76c61bc1.png)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一)《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四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二)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
连年混战,弱肉强食。
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
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
曹操死后,曹丕称帝。
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三)文/付皓《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成就的历史小说,始于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展现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风云画卷。
作者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另外,《演义》沿袭了平话“拥刘反曹”的传统,体现了封建时代人民拥明君、反暴君的共同愿望。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四)长篇巨着《三国演义》概括了上百年的历史,描绘了一系列纷繁复杂的事件,塑造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以各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为内容;以蜀和魏的矛盾为主要线索开展全书情节,塑造了一大批王侯将相和政治、军事、外交上的英杰人物。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f51e771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d.png)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三国演义主要内容(一)《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四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二)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
连年混战,弱肉强食。
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
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
曹操死后,曹匹称帝。
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三)文/付皓《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成就的历史小说,始于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展现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风云画卷。
作者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另外,《演义》沿袭了平话“拥刘反曹”的传统,体现了封建时代人民拥明君、反暴君的共同愿望。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四)长篇巨着《三国演义》概括了上百年的历史,描绘了一系列纷繁复杂的事件,塑造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以各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为内容;以蜀和魏的矛盾为主要线索开展全书情节,塑造了一大批王侯将相和政治、军事、外交上的英杰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三国演义的主要资料(一):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成就的历史小说,始于黄巾起义,最后西晋统一,()展现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风云画卷。
作者透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另外,演义沿袭了平话拥刘反曹的传统,体现了封建时代人民拥明君、反暴君的共同愿望。
三国演义的主要资料(二):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述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
连年混战,弱肉强食。
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构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
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
三国演义主要资料。
曹操死后,曹匹称帝。
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
三国演义的主要资料(三):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述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四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的主要资料(四):《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小说描述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书语言生动、场面宏大、个性鲜明,塑造出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等许多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其出色的文学成就,使它的影响事实上已深入到中国文学、艺术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三国演义》全书出现以前,中国各类小说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几十个字。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中国小说如何由短篇发展至长篇,这点我们要注意。
原先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正是敷演故事的最好素材。
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先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资料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着。
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到辗转加工,集合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群众创造。
与由单一作者撰写完成的小说在形态上有所不一样,很值得我们注意。
这种源出众手的小说,之后还有神魔小说《西游记》和另一讲史小说《水浒传》。
三国演义对之后的小说相信有必须的启导作用。
讲史文学的源流,这部巨着本身的文学价值,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讨论。
从汉朝末年的十长侍乱朝纲和黄巾起义开始。
刘备、关羽、张飞桃源三结义连接,开始了他们自我的艰辛的发展史。
正值乱世,枭雄崛起,以曹操、孙坚、刘表、袁绍等人势力最为强悍,统领一方,而刘备还是一个区区县令。
后董卓因变而得意控制朝纲,在曹操的号召下方,各路诸侯积聚,展开了一场讨伐之战,此时的三兄弟,还是公孙瓒手下的兵卒,但是才能已经日渐展露出来。
后幸得徐州,但又因为无义吕布的阴谋而失去了发展地。
布灭。
得失徐庶,三顾卧龙、终得飞龙入海时。
不料曹操在荆州原主刘表去世之后大举南下,妄图一统江东。
孙刘联盟,草船借剑,火烧赤壁,春声不得索二乔。
再临荆州,斗智斗勇。
收二川,孙刘联盟,力敌曹操,三足鼎立。
阴谋现,关羽忘亡,荆州失,联盟破裂。
张飞故,征江东,率大军。
无奈火烧联营,得了陆逊名头。
白帝托孤,换的孔明忠心。
励精图治,亲擒孟获,重得三足之势。
无奈天妒英才,六出祁山未得寸土功勋,命陨五丈原。
姜维独凭气力高,九进中原空够劳。
邓艾钟会分兵进,刘氏江山尽数曹司马凭空出江湖,独乱朝纲获大权。
受禅台前云雾起,石头城下无波涛。
纷纷时世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三国演义的主要资料(五):长篇巨着三国演义概括了上百年的历史,描绘了一系列纷繁复杂的事件,塑造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以各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为资料;以蜀和魏的矛盾为主要线索开展全书情节,塑造了一大批王侯将相和政治、军事、外交上的英杰人物。
其中主要的人物是诸葛亮、曹操和关羽。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
他是智慧的化身。
在民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有这样一句俗话:三个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足见他影响之深广。
自诸葛亮初出茅庐之始,便立刻成为蜀汉刘备集团中的核心人物。
刘备曾说,得到诸葛亮如鱼得水,不仅仅对他言听计从,而且付以几乎全部的军中大事,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实际上上成为蜀国的最高决策人。
诸葛亮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恩,也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诸葛亮身上,集聚了许多政治家的美德和超人的智慧。
他的智多谋更为人们津津乐道。
像博望坡用兵,草船借箭。
不仅仅如此,他还能随机应变,如空城计的运用。
总之,诸葛亮是中国老百姓人人喜爱的人物。
三国演义全书透过错综复杂的预选斗争,提示了宫迁内部、集团与集团之间,同一集团的不一样势力之间,以权术和机变为手段的政治斗争,以利欲和霸权为目标的军事争夺,再现了三国时期动荡不安的现实。
书中描述了数百次大大小小的战争,描述的特点是侧重于表现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战略战术的运用。
赤壁之战是该书描述的十分出色的一次战争。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诸葛亮等人正确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形势,透过反间计、连环计、苦肉计等一系列有步骤、有计划的行动、,将己方的优势予以充分发挥,同时又巧妙而正确地确定和运用火力攻等战术,最终以弱胜强击败了强大之敌。
反观曹操一方,自恃兵力雄厚,目空一切,骄代表性自大,盲目轻敌,决策指挥一错再错,使自我的优势逐步丧失,最终遭致惨败。
三国演义还描述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不一样集团和派别,为到达一己私利,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使尽阴谋诡计,广泛地运用谋略权术,进行了激烈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
这,贯穿全书的始终。
孙权为从刘备手中取回荆州,不惜以自我的亲妹妹为诱饵,使用招亲把戏,企图将刘备赚来南徐幽囚于狱中,却使人去讨荆州抽刘备。
此计被识破后,又谎称国太病重,欺骗孙夫人携带刘备幼子阿斗回到东吴,企图以阿斗为人质交换荆州。
在关羽失荆州死亡之后,孙刘联盟破裂,孙权惟恐刘备起兵报复,遂派使臣送一封信给曹操,孙权在信中奉承曹操说:臣孙权久知天命已归王上,伏望早正大位,遣将剿灭刘备,扫平两川,臣即率群下纳土归降矣。
孙权劝曹操废汉称帝的企图有二:一是能够引起刘备及其他拥护汉室势力群起反对曹操;二是转移刘备对东吴夺荆州、杀关羽一事的注意,用心十分险恶。
难怪曹操说:这小子想把我放在火炉上烧烤吗?却使以仁义取天下的刘备也极善于玩弄谋略,当吕布被曹操俘获时,曹操询问刘备如何处置,刘备帮作沉思,随后提醒曹操说: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致使刘关张三人合力方可击败的吕布顿时殒命。
曹操煮酒论英雄时,他假托闻雷失箸,以掩饰自我的失态,竟然瞒过了一代奸雄曹操。
三国演义的主要资料(六):《三国演义》由明代罗贯中着的我国最早的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共120回,75万字。
小说是作者据民间传说和自我的生活经验补充的。
它是以东汉末黄巾起义到西晋统一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为背景,叙述了魏、蜀、吴三国兴亡的故事。
全书再现了军阀混战、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人民生活颠沛流离的现实,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
作者善于把历史上重大事件巧妙地透过艺术形象表达出来。
书中400多个人物。
主要人物各具个性,成了不朽的典型。
它在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的描述上独具匠心,表现了宏伟的构思,展示出了战争各方人物的智勇和风貌。
()书中尊刘仰曹的正统倾向十分明显,却又富有艺术感染力,反应了人民保国安民、平息叛乱、统一天下的强烈愿望,语言和体裁的创新给后世文学创作很大影响。
后汉皇帝刘禅亡于晋泰始七年,魏主曹奂亡于太安元年,吴主孙皓亡于太康四年,皆善终。
后人有古风一篇,以叙其事曰:高祖提剑入咸阳,炎炎红日升扶桑;光武龙兴成大统,金乌飞上天中央;哀哉献帝绍海宇,红轮西坠咸池傍!何进无谋中贵乱,凉州董卓居朝堂;王允定计诛逆党,李傕郭汜兴刀枪;四方盗贼如蚁聚,六合奸雄皆鹰扬;孙坚孙策起江左,袁绍袁术兴河梁;刘焉父子据巴蜀,刘表军旅屯荆襄;张燕张鲁霸南郑,马腾韩遂守西凉;陶谦张绣公孙瓒,各逞雄才占一方。
曹操专权居相府,牢笼英俊用文武;威挟天子令诸侯,总领貌貅镇中土。
楼桑玄德本皇孙,义结关张愿扶主;东西奔走恨无家,将寡兵微作羁旅;南阳三顾情何深,卧龙一见分寰宇;先取荆州后取川,霸业图王在天府;呜呼三载逝升遐,白帝托孤堪痛楚!孔明六出祁山前,愿以只手将天补;何期历数到此终,长星半夜落山坞!姜维独凭气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劳;钟会邓艾分兵进,汉室江山尽属曹。
丕睿芳髦才及奂,司马又将天下交;受禅台前云雾起,石头城下无波涛;陈留归命与安乐,王侯公爵从根苗。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