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筋计算
圆底板筋每根长度计算方法
圆底板筋每根长度计算方法
圆底板筋是在圆形底板上设置的一种加强构件,它可以增加底板的强度和刚度。
在工程设计中,计算圆底板筋每根长度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
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圆底板筋通常由等距的直径相等的钢筋构成,这些钢筋呈放射状布置在圆底板上。
我们需要计算的是每根钢筋的长度。
假设圆底板的直径为D,圆底板筋的直径为d,圆底板筋的间距为s,圆底板筋的数量为n。
我们需要计算的是每根钢筋的长度L。
计算的步骤如下:
1. 计算圆底板筋的周长
圆底板筋的周长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周长= π * d
2. 计算圆底板筋的间距
圆底板筋的间距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间距= (π * D - 周长) / (n - 1)
3. 计算每根钢筋的长度
每根钢筋的长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长度= 2 * (R * π + 0.5 * 周长)
其中,R为圆底板的半径,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R = D / 2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圆底板筋的数量为1,那么每根钢筋的长度就等于圆底板的周长。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就可以计算出圆底板筋每根的长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钢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构件的使用要求等。
这些因素会对计算结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在具体设计中进行综合考虑。
圆底板筋每根长度的计算是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步骤,通过合理的计算方法可以确保圆底板的强度和刚度满足设计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确保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板钢筋的计算方法
天天(论坛版主) 加关注等 级:地区:石家庄发帖数:626回复数:128帮筑币:760魅力值:1650 发表于:2013-01-05 15:04:43 举报 引用 只看该作者 回复次数:19 查看次数:855 楼主 板钢筋计算公式一、普通板底筋计算 (一)、底筋长度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钩×2 1、当板的端支座为框架梁时 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 (框梁支座宽/2,5d )+弯钩×2 2、当板的端支座为剪力墙时 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 (墙支座宽/2,5d )+弯钩×2 3、当板的端支座为圈梁时 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 (圈梁支座宽/2,5d )+弯钩×2 4、当板的端支座为砌体墙时 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 (120,板厚)+弯钩×2 (二)、 底筋根数 情况一:底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 情况二: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 情况三: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 二、面筋计算 (一)、端支座负筋 1、端支座负筋长度 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钩+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情况一:锚入支座长度=锚固长度LaE(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情况二:锚入支座长度=0.4La+15d(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板端负筋根数情况一: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 (二)、端支座负筋分布筋1、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端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情况二: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三)、中间支座负筋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弯折长度×2情况一: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情况二: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中间支座负筋根数情况一: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四)、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根数=布筋范围/间距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情况二:根数=布筋范围/间距+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1)+(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三、温度筋为了防止板受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通常在板的上部负筋中间位置布置温度筋。
板内钢筋分类(受力筋(底筋、面筋)负筋、负筋分布筋、温度筋)
板内钢筋分类(受力筋(底筋、面筋)负筋、负筋分布筋、温度筋)1、首先要清楚板内钢筋分类:受力筋(底筋、面筋)、负筋(边支座负筋和中间支座负筋)、负筋分布筋、温度筋、以及马凳筋,洞口加筋等等。
2、要了解平法标注中板筋符号:1)、B——板底部钢筋(底筋);T——板顶部钢筋(面筋);B&T——双层钢筋2)、X——贯通横向钢筋;Y——贯通纵向钢筋;X&Y——双向钢筋3)、原位标注中负筋长度尺寸为伸至支座中心线3、受力筋计算:板底受力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勾*2*6.25*d04G101-4中规定,板受力筋伸入支座(梁、剪力墙、圈梁)的长度,为max(支座宽/2,5d)。
而如果支座为砌体墙,则伸入长度为max(板厚,120)板底受力筋根数=ceil((净跨-2*起步距离)/间距)+104G101-4中规定,起步距离为“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则第一根钢筋距梁边的长度就应该为“S/2-梁保护层厚底”。
工程板受力筋的间距一般为120mm、150mm 、180mm,平均按150mm计算,一半为75mm,保护层按25mm计取,故起步距离常规按50mm计算。
4、板负筋计算中间支座板负筋长度=水平长度+弯折长度*2弯折长度的计算方法:1)板厚-2*保护层;2)板厚-保护层(04101-4)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勾+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
锚入长度计算方法:通常算法为“梁宽-保护层+板厚-2*保板负筋的根数=ceil((净跨-2*起步距离)/间距)+1起步距离=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5、分布筋长度计算= 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2分布筋和负筋搭接150mm端支座分布筋根数= 负筋板内净长/间距(取整)+1常规是向上取整,不加工1根,向下取整加1中间支座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间距(取整)+布筋范围2/间距(取整)+1一般会按(布筋范围1+2)/间距+1计算6、温度筋指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就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
梁、柱、板钢筋工程算量规则
梁钢筋工程计量规则一、楼层框架梁上部钢筋长度的算法1.楼层框架梁上部贯通筋长度的算法(1)当(hc-保护层)即直锚长度>LaE时,表明梁支座足够宽,上部纵筋可以直锚在支座里,即:上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左右支座锚固长度 =Ln+2max[(LaE ),(0.5hc+5d )]其中:Ln ——通跨净长;LaE ——锚固长度;hc ——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即支座宽度);(2)当(hc-保护层)即直锚长度≤LaE时,表明梁支座不能满足直锚长度,上部纵筋必须弯锚在支座里,即:上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左右支座锚固长度=Ln+2max[(LaE),(0.4LaE+15d ),(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 )]2.楼层框架梁上部支座负筋长度的算法(1)左、右支座负筋的计算第一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3第二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4支座锚固=max[(LaE),(0.4LaE+15d),(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2)中间跨支座负筋的计算第一排中间支座负筋长度=hc+Ln/3×2第二排中间支座负筋长度=hc+Ln/4×2注:Ln取左右两跨净跨长较大值3.楼层框架梁上部架立筋长度的算法架立筋长度=净跨-两边负筋净长+150×2二、楼层框架梁侧面纵筋长度的算法1.构造纵筋当梁净高hw≥450时,在梁的两个侧面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纵向构造钢筋间距a≤200;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梁侧面构造纵筋=Ln+15d×2(Ln为梁通跨净长)2.抗扭纵筋(1)当端支座足够大时,直锚在端支座里抗扭纵筋长度=通跨净长Ln+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2max[(LaE),(0.5hc+5d)](2)当支座不能满足直锚长度时,必须弯锚抗扭纵筋长度=通跨净长Ln+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2max[(LaE),(0.4LaE+15d),(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3.拉筋长度的计算有侧面纵筋一定有拉筋(1)当拉筋同时勾住主筋和箍筋时:拉筋长度=梁宽b-保护层×2+4d+1.9d×2+max(10d,75mm)×2(2)当拉筋只勾住主筋时:拉筋长度=梁宽b-保护层×2+2d+1.9d×2+max(10d,75mm)×24.拉筋根数的计算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间距的2倍,拉筋根数=(Ln-50×2)/非加密区间距的2倍+1三、楼层框架梁下部纵筋长度的算法1.下部贯通筋长度的计算(1)当端支座足够大时,直锚在端支座里下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Ln+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2max[(LaE),(0.5hc+5d)](2)当支座不能满足直锚长度时,必须弯锚下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Ln+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2max[(LaE),(0.4LaE+15d),(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2.下部非贯通筋长度的计算(1)当端支座足够大时,直锚在端支座里下部非贯通筋长度=净跨长+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2max[(LaE),(0.5hc+5d)](2)当支座不能满足直锚长度时,必须弯锚首尾跨下部非贯通筋长度=净跨长+锚入端支座内长度max[(LaE),(0.4LaE+15d),(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中间支座max[(LaE),(0.5hc+5d)]中间跨下部非贯通筋长度=净跨长+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2max[(LaE),(0.5hc+5d)]四、楼层框架梁箍筋的算法箍筋长度=2(梁宽b-保护层×2+2d)+2(梁高h-保护层×2+2d)+1.9d×2+max(10d,75mm)×2箍筋根数:(1)一级抗震等级楼层框架梁箍筋根数=加密区根数×2+非加密区根数加密区根数:[max(梁高hb×2,500)-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根数: (净跨长-加密区长×2)/非加密间距-1(2)二至四级抗震等级楼层框架梁箍筋根数=加密区根数×2+非加密区根数加密区根数: [max(梁高hb×1.5,500)-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根数: (净跨长-加密区长×2)/非加密间距-1五、吊筋的算法吊筋长度=次梁宽b+2×50+2×(梁高-2×保护层)/sin45°(或60°)+2×20d六、附加箍筋的算法附加箍筋长度算法和箍筋计算方法一样附加箍筋间距为8d且≤100,附加根数按图纸标注计算七、屋面框架梁钢筋的算法屋面框架梁上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左端支座宽-保护层)+(右端支座宽-保护层)+弯折(梁高-保护层)×2屋面框架梁上部负筋长度=净跨/3(4)+(左端支座宽-保护层)+弯折(梁高-保护层)例题:解:KZ1:450mm×450mm;抗震等级二级;C30混凝土;c=25mm;LaE=34d hc-c=450-25=425mm<LaE=34d=850mm,钢筋需要弯锚上部贯通筋:(10800-450)+2×850=12050mm N=2支座负筋:第一排左 (6600-450)/3+850=2900mm N=2中 (6600-450)/3×2+450=4550mm N=2右 (4200-450)/3+850=2100mm N=2第二排左 (6600-450)/4+850=2387.5mm N=2中 (6600-450)/4×2+450=3525mm N=2右 (4200-450)/4+850=1787.5mm N=2架立筋:第一跨 (6600-450)-(6600-450)/3×2+150×2=2350mm N=2第二跨(4200-450)-(6600-450)/3-(4200-450)/3+150×2=750mm N=2下部非贯通筋:第一跨(6600-450)+2×850=7850mm N=4第二跨(4200-450)+2×850=5450mm N=3构造筋:(10800-450)+15×2×12=10710mm N=4拉筋(只勾住主筋,直径取6mm):(300-2×25+2×6)+1.9×2×6+2×75=434.8mm根数:(6600-450-2×50)/(2×200)+1+(4200-450-2×50)/(2×200)+1=28根箍筋:2×(300-2×25+2×10)+2×(700-2×25+2×10)+1.9×2×10+2×100=2118mm 根数:第一跨加密区 (1.5×700-50)/100+1=11根 2×11=22根非加密区(6600-450-2×1.5×700)/200-1=20根第二跨加密区 (1.5×700-50)/100+1=11根 2×11=22根非加密区(4200-450-2×1.5×700)/200-1=8根箍筋总根数=22+20+22+8=72根柱钢筋工程计量规则一、基础层插筋计算(1)柱直接生根于基础板;(2)柱生根于基础梁上基础插筋长度=弯折长度a+竖直长度h1+非连接区hn/3+搭接长度LIEa的取值:h-c≥0.5LaE,max(12d,150)h-c≥0.6LaE,max(10d,150)h-c≥0.7LaE,max(8d,150)h-c≥0.8LaE,max(6d,150)h:基础厚度;h-c=h1二、柱纵筋长度的算法1.-1层柱子纵筋长度纵筋长度=-1层层高-(-1层非连接区hn/3)+1层非连接区hn/3+搭接长度LlE如果出现多层地下室,只有基础层顶面和首层顶面是hn/3,净高其余均为max(1/6净高、500、柱截面长边)2.1层柱子纵筋长度纵筋长度=1层层高-1层非连接区hn/3+max(hn/6,hc,500)+搭接长度LlE3.中间层柱子纵筋长度纵筋长度=中间层层高-当前层非连接区+(当前层+1)非连接区+搭接长度LlE非连接区=max(hn/6,hc,500)4.顶层柱纵筋计算(1)顶层中柱纵筋计算中柱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梁高+(梁高-保护层)+12d非连接区=max(hn/6,hc,500)注:当直锚长度<laE,且顶层为现浇混凝土板,其强度等级≥C20,板厚≥80mm时(2)顶层边柱纵筋计算情况A:当顶层梁宽小于柱宽,又没有现浇板时,边柱外侧纵筋只有65%锚入梁内;顶层边柱纵筋长度:1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1.5LaE(65%)2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保护层+(与弯折平行的柱宽-2×保护层)+8d(35%)3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保护层+(与弯折平行的柱宽-2×保护层)4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保护层+12d5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 LaE情况B:当顶板为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板厚≥80mm时,边柱外侧纵筋100%锚入梁及板内;顶层边柱纵筋长度:只有1号钢筋和4号钢筋情况C:当柱外侧纵向钢筋配率大于1.2%时,边柱外侧纵筋分两批锚入梁内,50%根数锚固长度为1.5LaE,50%根数锚固长度为1.5LaE+20d;顶层边柱纵筋长度:边柱外侧纵筋分两批锚入梁内,50%根数锚固长度为1.5LaE,50%根数锚固长度为1.5LaE+20d1号纵筋长度(外侧根数一半)=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1.5LaE1号纵筋长度(外侧根数一半)=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1.5LaE+20d(3)顶层角柱纵筋计算顶层角柱两面有梁,其纵向钢筋的计算方法和边柱一样,只是外侧是两个面,外侧纵筋总跟数为两个外侧总根数之和计算5.柱变截面位置纵向钢筋构造(1)柱纵向钢筋连接接头相互错开,在同一截面内的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对于绑扎搭接和机械连接不宜大于50%,对于焊接连接不应大于50%(2)框架柱纵向钢筋直径d>28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三、柱箍筋根数的算法1.基础箍筋根数计算根数=(基础高度-基础保护层)/间距-12.-1层箍筋根数计算根部根数=[hn(-1层)/3-50]/加密间距+1梁下根数=[hn(1层)/3]/加密间距+1梁高范围根数=梁高/加密间距非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3.1层箍筋根数计算根部根数=[hn(1层)/3]/加密间距+1梁下根数=max[hn(2层)/6,hc,500]/加密间距+1梁高范围根数=梁高/加密间距非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4.顶层箍筋根数计算(假如房屋只有两层)根部根数=max[hn(2层)/6,hc,500]/加密间距+1梁下根数=max[hn(2层)/6,hc,500]/加密间距+1梁高范围根数=梁高/加密间距非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例题:楼层框架梁均为300mm×650mm,混凝土等级C30,板厚100mm,抗震等级二级,基础为800mm的筏板基础,计算:柱的钢筋工程量,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
板钢筋计算公式
板【下部贯通纵筋】底筋长度=净跨+伸入支座长度*2+(弯勾*2 一级钢筋)伸入支座长度=max﹛(ha/2),(5d)﹜端部支座为梁、剪力墙、圈梁= max﹛(ha/2),(12d)﹜=(ha/2+5d)=(ha/2)=(ha-bhc)ha为支座(梁、剪力墙、圈梁)宽,bhc为支座(框架梁、剪力墙、圈梁)保护层=La (最小锚固长度)= max(120,h)(仅为手工算法) 端部支座为砌体墙板端支座为砌体墙,h为板厚12板底钢筋伸入支座的长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受力筋-板底钢筋伸入支座的长度6种选择底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2起始受力钢筋、负筋距支座边距离: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公共属性-起始受力钢筋、负筋距支座边距离50mm,保护层,(S/2-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15受力筋根数计算方式: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受力筋-受力筋根数计算方式3种选择向上取整+1,向下取整+1,四舍五入+1【面筋】面筋长度=净跨+伸入支座锚固长度*2+(弯勾*2 一级钢筋)伸入支座锚固长度=La(最小锚固长度)=0.4 La+15*d=(支座宽ha –支座保护层bhc)+(板厚h -2*保护层)=(支座宽ha -支座保护层bhc)+(板厚h -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2*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保护层)14面筋(单标注跨板受力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受力筋-面筋(单标注跨板受力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6种选择面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2起始受力钢筋、负筋距支座边距离: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公共属性-起始受力钢筋、负筋距支座边距离50mm,保护层,(S/2-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15受力筋根数计算方式: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受力筋-受力筋根数计算方式3种选择向上取整+1,向下取整+1,四舍五入+1【负筋】1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支座长度+(弯勾一级钢筋)+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锚入支座长度= La(最小锚固长度) (弯勾一级钢筋)=0.4 La+15*d (弯勾一级钢筋)=(支座宽ha -保护层bhc)+(板厚h -2*保护层)(无弯勾一级钢筋)=(支座宽ha -保护层bhc)+(板厚h -保护层)(无弯勾一级钢筋)=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2*保护层)(无弯勾一级钢筋)=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保护层)(无弯勾一级钢筋)26单标注负筋锚入支座的长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负筋-单标注负筋锚入支座的长度6种选择*28单边标注支座负筋标注长度位置: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负筋-单边标注支座负筋标注长度位置:支座内边线,支座中心线,支座轴线,支座外边线,负筋线长度(此设置与板负筋-定义构件-属性编辑-左/右标注值有关)弯折长度=(板厚h -2*保护层)=(板厚h -保护层)9负筋在板内的弯折长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公共属性-负筋在板内的弯折长度2种选择负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2起始受力钢筋、负筋距支座边距离: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公共属性-起始受力钢筋、负筋距支座边距离50mm,保护层,(S/2-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29负筋根数计算方式: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负筋-负筋根数计算方式3种选择向上取整+1,向下取整+1,四舍五入+12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界长度150*2+(弯勾*2 一级钢筋是否带弯勾)和负筋(跨板受力筋)搭接计算=轴线长度+(弯勾*2 一级钢筋是否带弯勾)按轴线长度计算=布筋范围长度+(弯勾*2 一级钢筋是否带弯勾)布筋范围=净跨-50*2=净跨-保护层*2=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按负筋(跨板受力筋)布置长度计算3分布钢筋的配置: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公共属性-分布钢筋的配置直径/型号/间距4分布钢筋长度计算: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公共属性-分布钢筋长度计算3种选择5分布筋与负筋(跨板受力筋)的搭接长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公共属性-分布筋与负筋(跨板受力筋)的搭接长度150mm8分布筋是否带弯勾: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公共属性-分布筋是否带弯勾是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7分布筋根数计算: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公共属性-分布筋根数计算3种选择向上取整+1,向下取整+1,四舍五入+13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a+标注长度b+弯折长度*2=标注长度a+标注长度b+支座+弯折长度*227板中间支座负筋标注是否支座: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负筋-板中间支座负筋标注是否含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a /分布筋间距)+ (布筋范围b /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温度筋】温度筋长度=(两支座中心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150*2+(弯勾*2 一级钢筋)负筋标注为:单边标注支座负筋标注长度位置:支座中心线板中间支座负筋标注是否含支座:是=(两支座净长-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150*2+(弯勾*2 一级钢筋)负筋标注为:单边标注支座负筋标注长度位置:支座内边线板中间支座负筋标注是否含支座:否6温度筋与负筋(跨板受力筋)的搭接长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公共属性-温度筋与负筋(跨板受力筋)的搭接长度150mm温度筋根数=(两支座中心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温度筋间距-1=(两支座净长-负筋标注长度*2)/温度筋间距-1纯悬挑板的钢筋计算【上部钢筋】1上部受力筋长度=(弯勾一级钢筋)+锚固长度La +(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h-保护层*2+5d) +(搭接长度*搭接个数)一端悬挑14面筋(单标注跨板受力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受力筋-面筋(单标注跨板受力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6种选择- La(最小锚固长度)选中上部受力筋-点右键-构件属性编辑器-第5行右弯折设置为(h-保护层*2+5d)=(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2)+(h-保护层*2+5d) *2+(搭接长度*搭接个数)两端悬挑选中上部受力筋-点右键-构件属性编辑器-第4、5行左右弯折设置为(h-保护层*2+5d)搭接个数设置:计算设置-搭接设置-其余钢筋定尺10搭接长度设置:计算设置-计算设置-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25%、50%上部受力筋根数=(悬挑板长度L -50*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悬挑板长度L -保护层*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悬挑板长度L +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2起始受力钢筋、负筋距支座边距离: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公共属性-起始受力钢筋、负筋距支座边距离50mm,保护层,(S/2-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2上部分布筋长度=(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弯勾*2 一级钢筋)选中上部受力筋-点右键-构件属性编辑器-第4、5行左右弯折设置为(0)-0上部分布筋根数=(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分布筋间距【下部钢筋】1下部构造钢筋长度= max(支座宽/2,12d)+(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弯勾*2 一级钢筋)12板底钢筋伸入支座的长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受力筋-板底钢筋伸入支座的长度6种选择- max﹛(ha/2),(5d)﹜下部构造钢筋根数=(悬挑板长度L -50*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下部构造钢筋间距+12下部分布筋长度=(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弯勾*2 一级钢筋)下部分布筋根数=(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分布筋间距板中开洞的底筋计算1非洞口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max﹛(ha/2),(5d)﹜*2+(弯勾*2 一级钢筋)2洞口截断钢筋长度=伸进长度max﹛(ha/2),(5d)﹜+(净跨-保护层)+设定弯折+水平玩折(h-保护层*2+5d)+ (弯勾一级钢筋)3洞口加强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max﹛(ha/2),(5d)﹜*2。
一平方米钢筋用量计算公式
一平方米钢筋用量计算公式在建筑工程中,计算一平方米钢筋的用量可是个重要的活儿。
这就好比我们做饭时要知道放多少盐一样,得算得准准的。
咱先来说说为啥要算这一平方米钢筋用量。
想象一下,你要盖一座大楼,要是钢筋用多了,那得多花好多钱,浪费资源;要是用少了,这楼的质量可就没法保证,说不定哪天就出问题啦。
所以,算准一平方米钢筋用量,那是相当关键。
那怎么算呢?这就得从钢筋的布置方式说起。
比如说,咱常见的板筋,一般是纵横交错布置的。
假设这板的长度是 L,宽度是 B,钢筋的间距是 s 。
那沿着长度方向的钢筋根数就是(L ÷ s )+ 1 ,沿着宽度方向的钢筋根数就是(B ÷ s )+ 1 。
然后,咱还得知道钢筋的直径 d 。
这钢筋的重量可以用公式:每米重量 = 0.00617 × d²(单位是千克/米)来算。
接下来,咱们就可以算一平方米的钢筋用量啦。
假设这一平方米内,长度方向有 n1 根钢筋,宽度方向有 n2 根钢筋,钢筋长度分别是 l1 和l2 。
那这一平方米内钢筋的总长度就是 n1 × l1 + n2 × l2 ,总重量就是(n1 × l1 + n2 × l2 )× 0.00617 × d²。
我之前在一个建筑工地上就碰到过这么个事儿。
当时负责计算钢筋用量的小伙子,因为粗心,把间距算错了。
结果钢筋运到工地,才发现少了好多。
这可把项目经理急坏了,赶紧重新采购,不仅耽误了工期,还多花了不少冤枉钱。
从那以后,每次算钢筋用量,大家都格外小心,反复核对。
总之,计算一平方米钢筋用量,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咱细心,按照步骤来,就一定能算准。
这样,咱们盖的房子才能又结实又省钱。
这也提醒咱们,做任何事情都得认真仔细,不然一个小失误可能就会带来大麻烦哟。
钢筋工程—板的配筋与计算
钢筋工程—板的配筋与计算一、板内钢筋类型:二、板平法:1、B——板底部钢筋(底筋);T——板顶部钢筋(面筋);B&T——双层钢筋2、X——贯通横向钢筋;Y——贯通纵向钢筋;X&Y——双向钢筋3、原位标注中负筋线长度尺寸为伸至支座中心线尺寸三、板受力筋:板底钢筋的长度计算: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勾2*6.25*d,弯勾2*6.25*d只有一级钢筋时需要计算。
弯勾2*6.25*d只有一级钢筋时需要计算板底钢筋的支座-伸进长度:板受力筋伸入支座(梁、剪力墙、圈梁)的长度,为max(支座宽/2,5d)。
而如果支座为砌体墙,则伸入长度为max(板厚,120) 板底钢筋根数计算:起步距离的三种算法: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通常算法)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一个保护层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四、板负筋:板负筋计算:·中间支座负筋长度计算:弯折长度的计算方法:1)板厚-2*保护层(通常算法);2)板厚-保护层(04G101-4);3)支座宽-保护层+板厚-2*保护层;4)伸过支座中心线+板厚-2*保护层;5)支座宽-保护层+板厚-保护层;6)伸过支座中心线+板厚-保护层·端支座板负筋长度的计算锚入长度的计算方法:1)La(通常算法/04G101-4);2)0.4La+15*d(通常算法)在计算锚入长度时有些图纸也规定按伸至梁外边向下弯折,通常算法为“梁宽-保护层+板厚-2*保护层”;也有伸过支座中心线即向下弯折的,通常算法为“梁宽/2+板厚-2*保护层”另外端支座板负筋同面筋。
板负筋的根数计算:起步距离的三种算法同板受力筋五、板分布筋:板分布筋计算:·负筋的分布筋长度计算规范不同、地区不同、设计院不同、施工单位不同……都会导致分布筋长度计算的方法不同!我们大致可以归为下列三种算法:方式一:分布筋和负筋搭接一定的长度,如150、300mm方式二: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方式三:分布筋长度=按照负筋布置范围计算·端支座负筋的分布筋根数计算为什么用“负筋板内净长”,而不扣除起步距离?原因是分布筋是自外向内布置的。
现浇楼板钢筋计算公式
现浇楼板钢筋计算公式【下部贯通纵筋】1)底筋长度=净跨+伸入支座长度*2+弯勾*2伸入支座长度=max﹛(ha/2),(5d)﹜(端部支座为梁、剪力墙、圈梁) = max﹛(ha/2),(12d)﹜=(ha/2+5d)=(ha/2)=(ha-bhc)ha为支座(梁、剪力墙、圈梁)宽,bhc为支座(框架梁、剪力墙、圈梁)保护层=La (最小锚固长度)= max(120,h) (端部支座为砌体墙,h为板厚)2)底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面筋】1)面筋长度=净跨+伸入支座锚固长度*2+弯勾*2伸入支座锚固长度=La(最小锚固长度)=0.4 La+15*d=(支座宽ha-支座保护层bhc)+(板厚h -2*保护层)=(支座宽ha-支座保护层bhc)+(板厚h -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2*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保护层)2)面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负筋】端支座负筋1)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支座长度+弯勾+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锚入支座长度= La(最小锚固长度)=0.4 La+15*d=(支座宽ha -保护层bhc)+(板厚h -2*保护层)=(支座宽ha -保护层bhc)+(板厚h -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2*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保护层)弯折长度=(板厚h -2*保护层)=(板厚h -保护层)2)负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3)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界长度150*2+弯勾*2=轴线长度+弯勾*2=布筋范围长度+弯勾*2布筋范围=净跨-50*2=净跨-保护层*2=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4)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中间支座负筋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a+标注长度b+弯折长度*2=标注长度a+标注长度b+支座+弯折长度*2弯折长度=板厚-2*保护层=板厚-保护层2)负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3)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150*2+弯勾*2=轴线长度+弯勾*2=布筋范围长度+弯勾*2布筋范围=净跨-50*2=净跨-保护层*2=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4)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a /分布筋间距)+ (布筋范围b /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布筋范围 a /分布筋间距+1)+ (布筋范围 b /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温度筋】1)温度筋长度=(两支座中心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150*2+弯勾*2 =(两支座净长-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150*2+弯勾*22)温度筋根数=(两支座中心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温度筋间距-1=(两支座净长-负筋标注长度*2)/温度筋间距-1【纯悬挑板的钢筋计算】上部筋1)上部受力筋长度=锚固长度La +(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h-保护层*2+5d)+(搭接长度*搭接个数)一端悬挑=(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2)+(h-保护层*2+5d) *2+(搭接长度*搭接个数)两端悬挑2)上部受力筋根数=(悬挑板长度L -50*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悬挑板长度L -保护层*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悬挑板长度L +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3)上部分布筋长度=(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弯勾*2上部分布筋根数=(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分布筋间距下部筋1)下部构造钢筋长度= max(支座宽/2,12d)+(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 +弯勾*2下部构造钢筋根数=(悬挑板长度L -50*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下部构造钢筋间距+12)下部分布筋长度=(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弯勾*2 一级钢筋)下部分布筋根数=(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分布筋间距【板中开洞的底筋计算】1)非洞口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max﹛(ha/2),(5d)﹜*2+弯勾*22)洞口截断钢筋长度=伸进长度max﹛(ha/2),(5d)﹜+(净跨-保护层)+设定弯折+水平玩折(h-保护层*2+5d)+弯勾3)洞口加强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max﹛(ha/2),(5d)﹜*2。
楼板钢筋计算公式
一、普通板底筋计算(一)、底筋长度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钩×21、当板的端支座为框架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框梁支座宽/2,5d)+弯钩×22、当板的端支座为剪力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墙支座宽/2,5d)+弯钩×23、当板的端支座为圈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圈梁支座宽/2,5d)+弯钩×24、当板的端支座为砌体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120,板厚)+弯钩×2(二)、底筋根数情况一:底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面筋计算(一)、端支座负筋1、端支座负筋长度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钩+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情况一:锚入支座长度=锚固长度LaE(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情况二:锚入支座长度=0.4La+15d(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板端负筋根数情况一: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端支座负筋分布筋1、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端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情况二: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三)、中间支座负筋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弯折长度×2情况一: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情况二: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中间支座负筋根数情况一: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50m m×2)/板筋间距+1情况二: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四)、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根数=布筋范围/间距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情况二:根数=布筋范围/间距+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1)+(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1)三、温度筋为了防止板受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通常在板的上部负筋中间位置布置温度筋。
板钢筋计算公式
板的钢筋计算【下部贯通纵筋】1)底筋长度=净跨+伸入支座长度*2+弯勾*2伸入支座长度=max﹛(ha/2),(5d)﹜(端部支座为梁、剪力墙、圈梁) = max﹛(ha/2),(12d)﹜=(ha/2+5d)=(ha/2)=(ha-bhc)ha为支座(梁、剪力墙、圈梁)宽,bhc为支座(框架梁、剪力墙、圈梁)保护层=La (最小锚固长度)= max(120,h) (端部支座为砌体墙,h为板厚)2)底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面筋】1)面筋长度=净跨+伸入支座锚固长度*2+弯勾*2伸入支座锚固长度=La(最小锚固长度)=0.4 La+15*d=(支座宽ha-支座保护层bhc)+(板厚h -2*保护层)=(支座宽ha-支座保护层bhc)+(板厚h -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2*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保护层)2)面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负筋】端支座负筋1)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支座长度+弯勾+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锚入支座长度= La(最小锚固长度)=0.4 La+15*d=(支座宽ha -保护层bhc)+(板厚h -2*保护层)=(支座宽ha -保护层bhc)+(板厚h -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2*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保护层)弯折长度=(板厚h -2*保护层)=(板厚h -保护层)2)负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3)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界长度150*2+弯勾*2=轴线长度+弯勾*2=布筋范围长度+弯勾*2布筋范围=净跨-50*2=净跨-保护层*2=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4)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中间支座负筋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a+标注长度b+弯折长度*2=标注长度a+标注长度b+支座+弯折长度*2弯折长度=板厚-2*保护层=板厚-保护层2)负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3)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150*2+弯勾*2=轴线长度+弯勾*2=布筋范围长度+弯勾*2布筋范围=净跨-50*2=净跨-保护层*2=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4)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a /分布筋间距)+ (布筋范围b /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布筋范围 a /分布筋间距+1)+ (布筋范围 b /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温度筋】1)温度筋长度=(两支座中心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150*2+弯勾*2 =(两支座净长-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150*2+弯勾*22)温度筋根数=(两支座中心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温度筋间距-1=(两支座净长-负筋标注长度*2)/温度筋间距-1【纯悬挑板的钢筋计算】上部筋1)上部受力筋长度=锚固长度La +(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h-保护层*2+5d)+(搭接长度*搭接个数)一端悬挑=(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2)+(h-保护层*2+5d) *2+(搭接长度*搭接个数)两端悬挑2)上部受力筋根数=(悬挑板长度L -50*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悬挑板长度L -保护层*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悬挑板长度L +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3)上部分布筋长度=(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弯勾*2上部分布筋根数=(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分布筋间距下部筋1)下部构造钢筋长度= max(支座宽/2,12d)+(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 +弯勾*2下部构造钢筋根数=(悬挑板长度L -50*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下部构造钢筋间距+12)下部分布筋长度=(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弯勾*2 一级钢筋)下部分布筋根数=(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分布筋间距【板中开洞的底筋计算】1)非洞口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max﹛(ha/2),(5d)﹜*2+弯勾*22)洞口截断钢筋长度=伸进长度max﹛(ha/2),(5d)﹜+(净跨-保护层)+设定弯折+水平玩折(h-保护层*2+5d)+弯勾3)洞口加强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max﹛(ha/2),(5d)﹜*2。
板筋的计算
楼板钢筋的计算一、板的平法标注1、板底筋长度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6.25d*2Ⅰ级钢筋:底筋长度L= 净跨+ 分别伸入左右支座长度max (支座宽/2、5d)+ 两端弯钩6.25d*2★如果是Ⅰ级钢筋,设置180度弯钩6.25d;★冷轧带肋筋和螺纹钢筋不设弯钩;★如设计了弯折,则要计算弯折:弯折长度=板厚-2×保护层;★当端支座为框架梁、圈梁、剪力墙时伸入支座≥5d且≥伸入支座中心线:★当端支座为砌体墙时伸入支座≥12d且≥h c板厚;★净跨=板在梁间或剪力墙间的净距。
★另一方向底筋同上2、板底筋根数底筋根数,扣减值有三种情况:1)距支座边距离有50mm;板边有梁支座及剪力墙支座时,从梁、墙内边计算,起始步距为50mm;●底板钢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2)一个保护层;板边没有梁、剪力墙等砼构件,而是平板悬挑或直接搁置在砌体墙上时,从板边计算,起始步距为一个保护层;●底板钢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3)1/2板筋间距;至于起始步距为1/2板筋间距的情况,为04G101-4第25页设置的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
●底板钢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另一方向底筋根数同上★钢筋重量=一根钢筋长度×根数×钢筋直径每米重量kg/m3、板负筋长度1)板负筋为负筋长度=锚入长度+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锚入长度La+弯勾按标注计算板厚-保护层*2 (板厚-保护层)4、板负筋根数负筋根数,扣减值有三种情况:1)距支座边距离有50mm;板边有梁支座及剪力墙支座时,从梁、墙内边计算,起始步距为50mm;●负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2)一个保护层;板边没有梁、剪力墙等砼构件,而是平板悬挑或直接搁置在砌体墙上时,从板边计算,起始步距为一个保护层;●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3)1/2板筋间距;至于起始步距为1/2板筋间距的情况,为04G101-4第25页设置的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
板筋计算方法
第五节板钢筋
在实际工程中分为预制板和现浇板,这里主要分析现浇板(不含基础板)的布筋情况,板筋主要有:板底钢筋、支座负筋、分布筋、附加钢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撑脚钢筋 (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一、板底钢筋
1、长度=板净跨 + (伸入支座×2) + 两端弯钩(一级钢)。
2、根数=(板净跨-100mm)/布筋间距+1
二、支座负筋
1、长度=标注长度+2板厚-2保护层
2、根数=(板净跨-100mm)/布筋间距+1
三、负筋分布筋
1、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交错范围+300mm
2、单边根数=(负筋标注长度-支座-100mm)/分布筋间距+1
四、附加钢筋:根据图纸标注计算钢筋的长度、根数,图纸未标明(如:撑脚钢筋)根据现场要求计算。
弯曲调整值见下表:
钢筋弯曲调整值
板的最小保护层厚度为。
板钢筋计算(单跨板,双跨板计算)
43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带栏板的阳台板
44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梁板式阳台
45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纯悬挑阳台
46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雨蓬板
47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挑檐
48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挑檐04G101-4P37
04G101-4 P37 49
★软件重点功能
伸进长度=max(板厚,120) 4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板底钢筋的支座-伸进长度其它情况
伸进长度=max(≥12d且≥梁(或墙)宽/2 ) 伸进长度≥La(锚固长度) 伸进长度=过墙(或梁)中线+5d 伸进长度=梁(或墙)宽-保护层 伸进长度=到墙(或梁)的中线
5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板底钢筋根数计算
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 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一个保护层 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
6
1、单跨板底筋布置示意图
50
7
练习
1、请画板及其底筋并计算其长度和根数 2、用软件计算板底钢筋并与手工对量
8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板负筋长度的计算04G101-4 P30
39
7、板中开洞钢筋计算
洞口构造(二)04G101-4P36
矩形洞边长和圆洞直径大于300但不大于1000时补强 钢筋构造
40
7、板中开洞钢筋计算
洞口构造(二)04G101-4P36
洞边被切断钢筋端部构造
41
7、板中开洞钢筋计算
矩形洞和圆形洞加强筋构造图
42
8、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29
6、纯悬挑板钢筋计算
板筋计算公式
一、普通板底筋计算(一)、底筋长度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钩×21、当板的端支座为框架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框梁支座宽/2,5d)+弯钩×22、当板的端支座为剪力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墙支座宽/2,5d)+弯钩×23、当板的端支座为圈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圈梁支座宽/2,5d)+弯钩×24、当板的端支座为砌体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120,板厚)+弯钩×2(二)、底筋根数情况一:底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面筋计算(一)、端支座负筋1、端支座负筋长度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钩+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情况一:锚入支座长度=锚固长度LaE(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情况二:锚入支座长度=0.4La+15d(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板端负筋根数情况一: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端支座负筋分布筋1、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端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情况二: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三)、中间支座负筋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弯折长度×2情况一: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情况二: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中间支座负筋根数情况一: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四)、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根数=布筋范围/间距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情况二:根数=布筋范围/间距+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1)+(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三、温度筋为了防止板受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通常在板的上部负筋中间位置布置温度筋。
板钢筋计算公式图解
✓ 1、请计算板的负筋长度和根数 ✓ 2、用软件计算并进行对量
练习
➢ 温度筋长度计算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 温度筋根数计算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 1、请画板的温度筋长度和根数 ✓ 2、用软件计算并进行对量
练习
➢ 平面配筋图
2、双跨板钢筋的计算
➢ 剖面图
2、双跨板钢筋的计算
➢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计算
★软件重点功能
小结
➢ 计算板钢筋时需要注意那些问题? ➢ 你在应用软件计算板钢筋时的心得?
谢谢大家!
✓ 伸进长度=(板厚,120)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 板底钢筋的支座-伸进长度其它情况
✓ 伸进长度=(≥12d且≥梁(或墙)宽/2 ) ✓ 伸进长度≥(锚固长度) ✓ 伸进长度=过墙(或梁)中线+5d ✓ 伸进长度=梁(或墙)宽-保护层 ✓ 伸进长度=到墙(或梁)的中线
➢ 板底钢筋根数计算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板钢筋计算公式图解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 板底钢筋的长度计算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 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勾6.25d *2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04G101-4P25 ➢ 板底钢筋的支座-伸进长度
✓ 伸进长度=(支座宽/2,5d)
✓ 伸进长度=(支座宽/2,5d)
✓ 伸进长度=(支座宽/2,5d)
练习
✓ 1、请计算板的中间支座筋长度和根数 ✓ 2、用软件计算并进行对量
3、多跨板钢筋计算
➢ 平面配筋图
4、悬挑板钢筋计算-一端
➢ 剖面图
4、悬挑板钢筋计算-一端
✓ 面筋长度=净跨+锚固长度*2+弯勾*2
板钢筋计算公式详细图解
伸进长度=max(支座宽 支座宽/2,5d) 伸进长度=max(支座宽/2,5d)
伸进长度=max(支座宽/2,5d) 伸进长度=max(支座宽/2,5d) 支座宽
伸进长度=max(板厚,120) 伸进长度=max(板厚,120) 板厚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
板底钢筋的支座-伸进长度其它情况 板底钢筋的支座-伸进长度其它情况 伸进长度=max(≥12d且 伸进长度=max(≥12d且≥梁(或墙)宽/2 ) 或墙) 伸进长度≥La(锚固长度) 伸进长度≥La(锚固长度) 伸进长度=过墙(或梁)中线+ 伸进长度=过墙(或梁)中线+5d 伸进长度=梁(或墙)宽-保护层 伸进长度= 或墙) 伸进长度=到墙(或梁) 伸进长度=到墙(或梁)的中线
洞口构造(二 洞口构造 二)04G101-4P36
8、板中开洞钢筋计算
洞边被切断钢筋端部构造
矩形洞和圆形洞加强筋构造图
8、板中开洞钢筋计算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挑板式阳台板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带栏板的阳台板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梁板式阳台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纯悬挑阳台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6、纯悬挑板钢筋计算
练习
1、请计算纯悬挑板的钢筋 2、与软件进行对量
底筋计算
7、异形板钢筋计算
2号轴线面筋计算 号轴线面筋计算
7、异形板钢筋计算
弧形板钢筋计算
7、异形板钢筋计算
弧形板钢筋计算
7、异形板钢筋计算
弧形板钢筋计算
7、异形板钢筋计算
板上开洞平面布置图
8、板中开洞钢筋计算
洞口构造(一 洞口构造 一)04G101-4P35
8、板中开洞钢筋计算
板筋计算公式
板筋计算公式:不规则板面积为S正方形边长为b,b=根号S钢筋间距为a,钢筋单向布筋根数为n=b/a钢筋直径为d,钢筋总长度L=b(2n+1)+lm当钢筋直径为ф6-ф10时,板两端头钢筋的增加长度lm 按下式计算简直板 lm=14(n+3)d固端板 lm=75(n+3)d吊筋计算公式: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一、普通板底筋计算(一)、底筋长度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钩×21、当板的端支座为框架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框梁支座宽/2,5d)+弯钩×22、当板的端支座为剪力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墙支座宽/2,5d)+弯钩×23、当板的端支座为圈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圈梁支座宽/2,5d)+弯钩×24、当板的端支座为砌体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120,板厚)+弯钩×2(二)、底筋根数情况一:底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面筋计算(一)、端支座负筋1、端支座负筋长度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钩+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情况一:锚入支座长度=锚固长度LaE(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情况二:锚入支座长度=0.4La+15d(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板端负筋根数情况一: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端支座负筋分布筋1、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端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情况二: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三)、中间支座负筋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弯折长度×2情况一: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情况二: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中间支座负筋根数情况一: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四)、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根数=布筋范围/间距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情况二:根数=布筋范围/间距+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1)+(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三、温度筋为了防止板受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通常在板的上部负筋中间位置布置温度筋。
(整理)板筋的计算规则
建筑板的平法标注板底筋长度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6.25d*2底筋长度L= 净跨+ 分别伸入左右支座长度max (支座宽/2、5d)+ 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钢筋,设置180度弯钩6.25d;★冷轧带肋筋和螺纹钢筋不设弯钩;★如设计了弯折,则要计算弯折弯折长度=板厚-2×保护层;★当端支座为框架梁、圈梁、剪力墙时伸入支座中心线,当端支座为砌体墙时伸入支座≥120mm且≥板厚;★净跨=板在梁间或剪力墙间的净距。
★另一方向底筋同上板底筋根数底筋根数,扣减值有三种情况:1)距支座边距离有50mm;板边有梁支座及剪力墙支座时,从梁、墙内边计算,起始步距为50mm;●底板钢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2)一个保护层;板边没有梁、剪力墙等砼构件,而是平板悬挑或直接搁置在砌体墙上时,从板边计算,起始步距为一个保护层;●底板钢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3)1/2板筋间距;至于起始步距为1/2板筋间距的情况,为04G101-4第25页设置的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
●底板钢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另一方向底筋根数同上★钢筋重量=一根钢筋长度×根数×钢筋直径每米重量kg/m板负筋长度1)板负筋为负筋长度=锚入长度+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锚入长度La+弯勾按标注计算板厚-保护层*2 (板厚-保护层)板负筋根数负筋根数,扣减值有三种情况:1)距支座边距离有50mm;板边有梁支座及剪力墙支座时,从梁、墙内边计算,起始步距为50mm;●负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2)一个保护层;板边没有梁、剪力墙等砼构件,而是平板悬挑或直接搁置在砌体墙上时,从板边计算,起始步距为一个保护层;●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3)1/2板筋间距;至于起始步距为1/2板筋间距的情况,为04G101-4第25页设置的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
钢筋(第二章)板钢筋的计算
支座负筋
分布筋
其他钢筋
受力筋:承受由荷载引起的拉应力或压应力。 支座负筋:位于支座上部承受负弯矩作用的纵向受力 钢筋。 分布筋:分布筋是处在受力筋上面的成 90 度起固定 受力钢筋位置的作用,并将板上的荷载分散到受力钢 筋上。
2、板钢筋的分类
受力筋底筋 面筋Fra bibliotek边支座负筋
板内钢筋 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 分布筋
3、板平法施工图的识读
板块集中标注
内容:板块编号、板厚、贯通钢筋、板面标高高差 4)板面标高高差 相对于结构层楼面标高的高差,注写于括号内。
【例题2-2-1】
板配筋原位示例
提问
1、LB5 h=110 B:xΦ12@120;yΦ12@110 2、YXB h=150/100 B:Xc&YcΦ8@200
②钢筋根数计算 板底钢筋根数=钢筋布筋范围长度/钢筋间距+1 =(净跨-50×2) / 板筋间距+1 =( 5700-2× 50)/100+1 = 57 (根)
2)Y 方向 ①钢筋长度计算(φ 10@150,钢筋直径为 10mm。钢筋间距为 150mm) 底筋长度=板的净跨长度+左端、右端板底钢筋伸进长度+2×弯钩增加长度 = 5700+2×150+2×62.5 = 6125(mm) 其中:板的净跨长度=6000-150-150=5700(mm) 弯勾增加长度=6.25d=6.25×10=62.5(mm) 板底钢筋伸进长度=max(支座宽/2,5d) = max(300/2,5×10)=150(mm) ②钢筋根数计算 板底钢筋根数=钢筋布筋范围长度/钢筋间距+1 =(净跨-75×2) / 板筋间距+1 =( 3300-150)/150+1 = 22 (根)
板钢筋计算长度
板钢筋计算公式一、普通板底筋计算(一)、底筋长度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x2+弯钩x21、当板的端支座为框架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 (框梁支座宽/2, 5d) +弯钩x22、当板的端支座为剪力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 (墙支座宽/2, 5d)+弯钩x23、当板的端支座为圈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 (圈梁支座宽/2, 5d) +弯钩x24、当板的端支座为砌体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 (120,板厚)+弯钩x2(二)、底筋根数情况一:底筋根数=(净跨・50mmx2)/板筋间距+1情况二: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x2)/板筋间距+1情况三: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x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面筋计算(一)、端支座负筋1、端支座负筋长度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钩+板净尺寸+弯折长度情况一:锚入支座长度=锚固长度LaE(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x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 (板净长)+ (板厚•保护层x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 (板净长)+ (板厚•保护层)情况二:锚入支座长度=0.4La+15d(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x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 (板净长)+(板厚•保护层x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 (板净长)+(板厚•保护层)2、板端负筋根数情况一:负筋根数=(净跨・50mmx2)/板筋间距+1情况二: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X2)/板筋间距+1情况三: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X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端支座负筋分布筋1、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x2+150mmx2+弯钩x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x2+150mmx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x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端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净尺寸/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情况二:负筋分布筋根数二负筋板净尺寸/分布筋间距+1 (向上取整)(三)、中间支座负筋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弯折长度x2情况一: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x2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 (板厚•保护层x2) x2情况二: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 (板厚•保护层)x22、中间支座负筋根数情况一: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50mmx2)/板筋间距+1情况二: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x2)/板筋间距+1情况三: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x2+左梁角筋1/2直径(四)、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四)、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x2+150mmx2+ 弯钩x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x2+150mmx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x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根数=布筋围/间距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围1/分布筋间距)+ (布筋围2/ 分布筋间距)情况二:根数=布筋围/间距+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围1/分布筋间距+1) + (布筋围2/分布筋间距+1)三、温度筋为了防止板受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通常在板的上部负筋中间位置布置温度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钢筋计算之一板底筋一、板钢筋计算依据和钢筋的类型1、板的平法图集和计算依据是《04G101-4》2、现浇混凝土楼板的钢筋分为以下几种1、板底钢筋(包括特殊形式的板底通长钢筋);2、上层通长钢筋、支座负筋(包括特殊形式板面通长钢筋);3、支座筋的分布筋、温度筋、附加筋;4、马蹬筋;二、各种板钢筋的详细计算1、字母代表的含义:La—非抗震时锚固长度;d ---钢筋直径;L1E—连接长度;BHC—保护层;Ha—支座宽度S--- 钢筋间距ceil—向上取整2、板底通长钢筋(下层通长钢筋)板底通长钢筋有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可以布置多个板块或者一个板块。
长度L=板扣除两端支座的长度(板净长)+ 左锚固+ 右锚固+ “连接长度”+12.5*D(II级以上为0)其中:12.5D是指一级钢中的180度弯钩,一端弯钩是6.25D,两端就是12.5D.“左锚固、右锚固”算法有如下几种,可根据图纸说明操作:Max ( ha /2,5*d)(即,支座宽度的一半与钢筋直径的5倍相比取大值);Max ( ha /2,12*d) (即,支座宽度的一半与钢筋直径的12倍相比取大值);La (即,钢筋的锚固长度);ha /2+5*d (即,支座宽度的一半加钢筋直径的5倍);ha–bhc (即,支座宽度- 保护层);ha /2 (即,支座宽度的一半);·“连接长度”算法为:当采用焊接、机械连接时:连接长度= 0 ,计算接头个数;当采用搭接时,连接长度=接头个数* L1=取整(通长钢筋直段长/ 定尺长度)* L1根数N=ceil [(钢筋布置范围–2倍的受力筋到支座边的距离)/ 钢筋间距] +1;在根数计算时,起始受力筋距离支座边间距有三种情况可以考虑A:50mm,第一根钢筋距离支座边50mm;B:保护层距离,第一根钢筋距离支座边保护层距离;C:S/2,第一根钢筋距离支座边S/2(S为间距);下面举例说明板底通长钢筋的计算;工程名称培训工程,第2标准层,3自然层,板砼强度为20,板厚为120mm,保护层为20mm,非抗震。
计算图中右下角的钢筋(1,2/b,c之间的板),该板水平净长3275mm,左梁宽度250mm,右梁宽度300mm板的垂直方向净长是4600mm,钢筋的数据A10-200.如下图:受力筋距离支座边间距为50mm,板底筋伸入支座的长度为Max ( ha /2,12*d)因为250/2=125,300/2=150 大于12*D=12*10=120,所以左右锚固取支座宽度的一半,水平方向钢筋的长度L=板扣除两端支座的长度(净长)+左锚固+ 右锚固+ “连接长度”+12.5D=3275+125+150+12.5*10=3550+125=3675其中12.5是指一级钢中的180度弯钩,一端弯钩是6.25D,两端就是12.5D.根数N=ceil [(钢筋布置范围–2倍的受力筋到支座边的距离)/ 钢筋间距] +1=(4600-50*2)/200+1=4500/200+1=22.5+1=24纵向的钢筋长度与根数和水平方向的算法一致,不在详讲!板钢筋计算之二板面通长筋3、板面通长钢筋(上层通长钢筋)板面通长钢筋有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可以布置多个板块或者一个板块。
长度L=板扣除两端支座的长度(板净长)+ 左锚固+ 右锚固+ “连接长度”·“左锚固、右锚固”算法有如下四种La(钢筋的锚固长度);0.4 La +15*D(钢筋的锚固长度的0.4倍+钢筋直径的15倍);支座宽–支座保护层+ 板厚–2*保护层;伸过支座中心线+ 板厚–2*保护层(即,支座宽度的一半+现浇板的厚度-2*现浇板的保护层)·“连接长度”算法为:当采用焊接、机械连接时:连接长度= 0 ,计算接头个数;当采用搭接时,连接长度=接头个数* L1=取整(通长钢筋直段长/ 定尺长度)* L1根数的算法和板底通长钢筋一致;根数N=ceil[(钢筋布置范围–2倍的受力筋到支座边的距离)/ 钢筋间距] +1;例如:根数N=取整(3000/180)+1=17.67,取18根。
根数N=取整(3000/200)+1=16,取16根。
在根数计算时,起始受力筋距离支座边间距有三种情况可选择:A:50mm,第一根钢筋距离支座边50mm;B:保护层距离,第一根钢筋距离支座边保护层距离;C:S/2,第一根钢筋距离支座边S/2(S为间距);下面举例说明板底通长钢筋的计算;工程名称培训工程,第2标准层,3自然层,板砼强度为20,板厚为120mm,保护层为20mm,非抗震。
计算图中右下角的钢筋(1,2/b,c之间的板),该板水平净长3275mm,左梁宽度250mm,右梁宽度300mm板的垂直方向净长是4600mm,钢筋的数据为A10-200.如下图:受力筋距离支座边间距为50mm,板面筋伸入支座的长度为la=31D=31*10=310水平方向钢筋的长度L=板扣除两端支座的长度(净长)+左锚固+ 右锚固+ “连接长度”=3275+310+310+=3895钢筋根数的算法与板底通长钢筋一致,不在详讲!板钢筋计算之三板负筋(支座筋)4、支座负筋支座负筋分为单标注支座负筋和双标注支座负筋。
(1)双标注支座负筋长度L=左长度+右长度+左弯折+ 右弯折其中:“左弯折、右弯折”的算法有如下两种可供选择:“板厚–2*保护层”或“板厚–保护层”。
下面举例计算双标注支座负筋的长度;工程名称培训工程,第2标准层,3自然层,板砼强度为20,板厚为120mm,保护层为20mm,非抗震。
计算图中右下角的双标注支座钢筋(6、7轴之间),该支座梁宽度是250mm,,左右长度各是1200m。
钢筋的数据为A10-150.如下图:支座负筋的长度L=左长度+右长度+支座宽度+左弯折+右弯折=1200+1200+250+(120-40)*2=2650+80+80=2810(2)单标注支座负筋单标注负筋,即负筋的左右长度有一端标注为0值的钢筋。
长度L=左长度(或右长度)+左弯折+ 右弯折其中“左弯折、右弯折”的算法有如下两种可供选择:“板厚–2*保护层”或“板厚–保护层”。
单标注支座负筋标注长度位置,有四个选项:A:支座内边线,即单标注支座负筋标注长度位置为支座内边线;B:支座轴线,即单标注支座负筋标注长度位置为支座轴线;C:支座中心线,即单标注支座负筋标注长度位置为支座中心线;D:支座外边线,即单标注支座负筋标注长度位置为支座外边线;单标注负筋锚入支座的长度,有四个选项:A:la ,钢筋的锚固长度;B:0.4 la +15*d,钢筋的锚固长度的0.4倍+钢筋直径的15倍;C:支座宽-支座保护层+板厚-2*保护层;D:伸过支座中心线+板厚-2*保护层;下面举例计算单标注支座负筋的长度;工程名称培训工程,第2标准层,3自然层,板砼强度为20,板厚为120mm,保护层为20mm,非抗震。
计算图中右下角的单标注支座钢筋,该支座梁宽度是300mm,,左长度各是1200m。
钢筋的数据为A10-150.如下图:则该单边支座负筋的长度L=左长度+左弯折+ 右弯折=1200+(120-20*2)+支座宽-支座保护层+板厚-2*保护层=1200+80+(300-30+120-40)=1200+80+270+80=80+1470+80=1470+160=1630钢筋根数的算法与板底通长钢筋一致,不在详讲!5、支座负筋的分布筋分布筋长度计算,一般有三个选择A:和负筋搭接计算;B:按照轴线长度计算,即按照布置负筋的轴线长度进行计算;C:按照负筋布置长度计算,即按照负筋布置的长度进行计算;分布筋与负筋的搭接长度,一般是150,可以修改分布筋根数计算,有两种选择A:根数向上取整加1,即不管余数为多小(非0),向上进位再加1。
B:根数向上取整,即不管余数为多小(非0),只向上进位。
下面举例计算分布筋的长度;工程名称培训工程,第2标准层,3自然层,板砼强度为20,板厚为120mm,保护层为20mm,非抗震。
计算图中右下板的分布筋的长度,该板净宽度是3325mm,支座负筋左右左长度各是1200m。
钢筋的数据为A10-150.如下图:分布筋的长度L=板净宽—左负筋长度—右负筋长度+150*2=3325-1200-1200+300=1225板钢筋计算之四其他筋6、温度筋温度筋一般用于较大面积的楼板上部,抵抗温度应力及传递荷载,一般与支座负筋进行搭接。
长度L=板扣除两端支座负筋的长度+ 左右两端与负筋“搭接长度”温度筋算法与分布筋一样,在此就不详讲!根数N=ceil(温度筋布置范围/ 温度筋间距)+ 17、附加筋附加筋包括马镫筋和加强钢筋。
马镫筋按照所布的有效面积计算根数,加强钢筋需要人工指定根数和长度。
马镫筋根数N=取整(选中马镫筋的有效面积/ 每平米数量)马镫筋长度L=单根总长(由人工指定)8、7洞口钢筋1、圆洞或方洞垂直于板跨方向的边长小于300mm时,可将板的受力钢筋绕过洞口,不必加固。
2、当300≤D(B)≤1000mm时,应沿洞边每侧配置加强钢筋,其面积不小于洞口宽度内被切断的受力钢筋面积的1/2,且不小于2A10,见图2-24。
图2-24板上开洞处的构造钢筋3、当D(B)>300mm且孔洞周边有集中荷载时或D(B)>1000mm时,应在孔洞边加设边梁。
板钢筋计算之五注意事项三、需要的注意点1、板中间支座负筋标注是否包含支座上图此种标注中间支座包含支座信息,做钢筋一定要结合结构说明把图纸看清楚。
此种标注中间支座不包含支座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