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伟大的发现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文原文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

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

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

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

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

“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

”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

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

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

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

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

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

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

“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

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伟大的悲剧》课文全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伟大的悲剧》课文全解

伟大的悲剧一、课文导读(一)文题诠释《伟大的悲剧》,题目中“悲剧”与“伟大”似乎是矛盾的,其实并不矛盾。

失败、死亡的“悲剧”性结局的确。

令人悲哀,但其中体现的英雄气概、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足以变成一种“伟大”的力量,震撼人心。

本文的题目点明了主旨。

(二)谋篇立意这篇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

因原作篇幅过长,选作课文时,删去了前面写斯科特一行的探险准备和出发去南极的部分,而主要保留了他们从南极绝望而归以至悲壮覆灭的部分。

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全文的主旨、斯科特的精神、精彩的语句,大多集中在这一部分。

是以斯科特一行五人冲击南极失败、返回途中遇难的悲剧为线索的。

本文通过叙述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及其四名伙伴在第二个到达南极点后在返回途中先后死去的故事,颂扬了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层次划分全文共16个自然段,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到达南极点的见闻感受。

第二部分(第4—15自然段):写斯科特一行五人返回基地途中的种种不幸和遭遇。

可分为五层。

第一层(第4—5自然段):写他们返回比来时更艰难(顺着原来的足迹走、缺乏精神支柱)。

第二层(第6—7自然段):写埃文斯不幸突然死亡。

第三层(第8—10自然段):写奥茨一步步走向了死亡。

第四层(第11-13自然段):写斯科特和另外两名队员静静的死去。

第五层(第14—15自然段):写找到英雄们的尸体并为英雄悼念。

第三部分(16自然段):议论抒情,表达对英雄们的悼念。

(四)写作特点及借鉴写作特点:1.故事情节清晰。

课文写的主要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筋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的死去。

一方面,作者描写气候的恶劣,探险队与严寒的搏斗;另一方面,写探险队员牺牲的详情。

先是被认为最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在一天夜里死去。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文章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3)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尊敬和珍惜生命,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品结构。

3. 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作品中所表现的伟大精神的感悟。

2. 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作品背景。

3.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利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作品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作品氛围。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分享。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巩固学生基础知识。

(2)分析课文结构,提炼文章主题。

4. 案例分析:(1)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背景,理解作者观点。

(2)分析作品中所表现的伟大精神。

5.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作品主题,分享各自感悟。

(2)选取代表进行汇报,交流讨论成果。

6.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练习。

(2)及时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

7.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知识体系。

(2)布置课后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8. 课后反思:教师应及时反思课堂教学,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PPT教学电子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PPT教学电子课件

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扬扬得意: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姗姗来迟:形容来得很晚。 忧心忡忡: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 语无伦次读课文,梳理探险队的遇难过程,看看哪些段落打 动了你,体会其中展现出的精神力量。
等待死亡
个贮藏点20公里的地方,
奥茨牺牲
燃 料 告 罄 。 被暴风雪所
阻,无法继续前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2 伟大的悲剧
第2课时
学情回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 了解了课文内容,梳理了事件脉络,这节课, 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斯科特等人的南极悲壮之 旅,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还在”“还拖着”,突出了威尔逊博士在随时都 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仍不忘科学观察和研究,表 现了他不畏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对科学事业的热 爱,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④但他们必须继续拖着身子往前走,他们中间的奥茨 已经在用冻掉了脚趾的脚板行走。
劳伦斯∙奥茨
“拖着身子往前走”“用 冻掉了脚趾的脚板行走”, 表现了探险队员处境艰难, 显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和 大无畏精神。
5.“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 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 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 的。”
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做证的任务? 他不接受不行吗?
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斯科特受英国传统文化 的影响,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 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 他人的业绩做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 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传记作品更是其创作生涯中高矗的里程碑。他 曾经为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 托尔斯泰、司汤达、弗洛伊德等许多著名人士 作传。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 的性格。代表作有传记《三位大师》、小说 《象棋的故事》等。

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邓稼先课文预习资料总结

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邓稼先课文预习资料总结

____年七年级上册语文邓稼先课文预习资料总结《邓稼先》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邓稼先先生的一生。

在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邓稼先先生坚定的信念、勤奋的工作态度以及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贡献。

课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邓稼先的成长经历邓稼先先生出生在贫农家庭,他从小就喜欢学习和实践。

在他幼年时代,他利用碎片时间自学,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尤其是在读到《机械原理》一书后,他对机械的原理和应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二部分:邓稼先的求学之路邓稼先先生克服了种种困难,考入了西南联合大学。

在大学期间,他刻苦学习,成绩优秀。

毕业后,他进入贵州桐梓县农校任教,并在那里开始了他的科学研究。

第三部分:航天梦的启蒙邓稼先先生在和同事们一起看电影时,受到了苏联电影《平川地》的启发,决心投身航天事业。

他将自己的科学研究重点转向了火箭技术,并带领着团队不断地进行实践和创新。

第四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的开端邓稼先先生成功研制了“两弹一星”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级液体火箭和液氧—液氢火箭发动机。

这一成果奠定了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基础,也为中国人民的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五部分:邓稼先的家庭和社会生活邓稼先先生忠诚于党和人民,他在几十年的科研生涯中,把个人的一切都融入到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中,为国家的科技事业默默奉献。

尽管工作繁忙,他仍然重视家庭和良好的社会关系。

这篇课文通过邓稼先先生的一生,向我们传递了许多重要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品质:1. 坚定的信念:邓稼先先生始终坚信科学和技术能够改变中国的面貌,为国家的崛起做出贡献。

2. 勤奋的工作态度:邓稼先先生对航天事业的执着追求,使他能够克服一切困难,不断学习和进步。

3. 团队合作精神:邓稼先先生能够看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善于与同事们共同协作,攻克科研难题。

4. 忠诚于党和人民:邓稼先先生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祖国航天事业默默奉献。

总结起来,邓稼先先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一生是科学精神、奋斗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的体现。

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案一、教材分析本篇教材选自当代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作品,通过讲述人物悲剧遭遇,揭示了社会现实的黑暗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理解《伟大的悲剧》中人物的遭遇和悲剧结局。

3.分析小说中的社会现实主义思想,感悟人物的悲惨命运。

4.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伟大的悲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悲剧遭遇。

2.把握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

3.通过文本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实主义文学的意义及作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和主要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整体阅读:让学生阅读本文,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及遭遇,带着问题阅读,抓住关键信息。

3.细读分析:分段深入,边读边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复杂句子和抽象意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

5.拓展延伸:通过课外阅读和影视作品,加深学生对社会现实主义文学的理解和把握,启发学生更多思考。

6.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思想内涵,巩固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对文学的探索热情。

五、教学反思本课旨在通过学习《伟大的悲剧》,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关键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和创新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深层次意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伟大的悲剧》。

(2)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家的崇敬和尊重。

(2)培养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科学探索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实例,理解科学探索家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3. 小组讨论:(2)让学生通过讨论,理解科学探索家的精神。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2)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课后作业:(1)让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精神、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估等方面。

2.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扩展他们的知识面。

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全卷满分120分,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次考试设卷面分。

答题时,需书写认真、工整、规范、美观。

第一部分(1—2题12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6分)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

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lǐ jié)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

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

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jù dàn)她什么呢!(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分)①(lǐ jié)②(jù dàn)(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2分)①淡薄②诘问(3)文段中的“谋”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2分)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6分)很多年里,(甲)我不知道一棵树每年能涵养多少水分,能________(吸收/接收)多少二氧化碳,能制造多少氧气,(乙)一点也不影响我看到每一棵树都会觉得亲切。

长大后,我见识过西双版纳茂密的原始森林,________(仰视/仰望)过梅里雪山粗壮而高耸入云的冷杉,深入过香格里拉的丛林,与热带的椰子树合过影,也曾与非洲稀树草原的猴面包树紧紧相拥。

对于我最难忘的,还是在山东东营遇到的那些树。

(1)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2分)(2)文段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既然……那么…… B.不但……而且……C.因为……所以…… D.虽然……但是……(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伟大的悲剧》拓展阅读:探险故事三则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伟大的悲剧》拓展阅读:探险故事三则

探险故事三则阿蒙森的故事南极是一个面积大约550万平方英里的多山大陆,绝大部分被4000英尺的冰层覆盖,气温比北极还低。

是谁第一个到达南极极点的呢?是挪威探险家罗阿德·阿蒙森。

阿蒙森从小就喜欢大海,羡慕那些驾船去北极海洋捕鱼、猎兽的水手们。

成年以后,他果真买了船,花了三年时间,驾着船第一个穿过北冰洋,又从大西洋到了太平洋!不过,阿蒙森很快把眼光转向陌生的南极!1911年9月,阿蒙森带领探险队向南极大陆进发。

他们沿途建立食品仓库和陆上营地,进行科学观测……直到1911年10月,才正式向南极进军——阿蒙森等五人乘着由42条爱斯基摩犬拉的四架雪橇,向南极极顶驶去!探险队为了使回程不迷路或不挨饿,一路上每隔8公里便设一个路标,100公里便建一个小型粮食仓库。

越往南走,路越艰险,冰缝越来越多,一不小心就可能丧命。

阿蒙森等终于登上了南极高原,山脉连绵不断。

为了便于攀爬陡峻、光滑的冰山,减少粮食消耗,他们不得不开枪打死了42条立下汗马功劳的狗。

看着他们在枪声中倒地,阿蒙森和队员流下了伤心的泪。

探险队继续在行进的路上,遇上了暴风雪,迎面扑来,好似刀刮。

为了不被大风刮跑,他们五个人用绳子栓在腰间,连成一串,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地查看脚下地形,因为到处是冰裂缝和可怕的海底深渊。

探险队到达极点的前夜,大家激动的一夜没睡好。

第二天天刚亮,他们匆匆用过早餐,把挪威国旗系在滑雪棍上就向极点冲刺了。

12月16日,阿蒙森探险队到达了南纬90度,极地球的最南点!极顶平坦的像一张桌面,他们在这儿堆起一座圆锥形石堆做标记,竖起挪威国旗和刻有五个人姓名的木板。

探险队在这里逗留了36小时,他们每人拿一块海豹肉来“会餐”,忘记了脸上的溃疡,忘记了脚上的冻伤、水泡。

阿蒙森的南极探险,在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他一生勇于探险,并为此耗尽全部财产。

最后,他在56岁时为营救在北极区遇险的朋友,葬身在北冰洋的冰窟中。

斯科特南极探险队1910年6月1日,斯科特率领的英国探险队乘"新大陆"号离开欧洲。

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单元 单元主题阅读(一) 名人故事(共37张PPT)

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单元   单元主题阅读(一) 名人故事(共37张PPT)

语文
⑨颁奖词简单的几句话背后,是特殊年代、艰苦环境下中 国科研者们付出的巨大努力。正如屠呦呦自己所说,这一枚诺 贝尔奖章是集体的荣誉,是一代科研工作者的荣誉,而她去领奖, 是“代表中国”。
⑩屠呦呦手中的诺奖奖牌,与其说是国际科学界对上世纪 六七十年代中国科学成果的肯定,还不如说是对中国科学界的 一种鼓励和期待。从这一枚奖章开始,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奖 章属于中国人。
语文
②10 月刚刚得到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消 息时,屠呦呦曾接受过一些记者的采访,但很快,屠呦呦婉拒媒 体,希望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瑞典领奖之前,有媒体记者试图 登门,先被“楼长”邻居挡一关,敲了门,最后还是被屠呦呦的爱 人礼貌地回绝了采访请求。
语文
③获奖时人们才发现,有关这位诺贝尔获奖者的资料很少, 直到 12 月,人民出版社出版《屠呦呦传》,一些历史细节才第一 次被人们了解。1930 年,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是家里 5 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她的名字取自《诗经·小雅》中的“呦呦 鹿鸣,食野之苹”。 ④1951 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在北大医学院药学系学习生 药学,毕业后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 药研究所工作。
语文
⑤几十年来,屠呦呦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她所热爱的研 究工作中,甚至对家庭也缺少照顾,给人留下“执拗”的印象。她 的“执拗”最终让她收获了科学上的成果和同行、学生的敬重。
⑥只是,屠呦呦自己的低调,无法掩盖整个中国科学界以 及普通中国人的兴奋,因为这一枚诺贝尔科学类奖章,是中国 人多年来所期盼的。
语文
⑨又是一个烈日暴晒的午后,我看到望柳庄前不远的戈壁 滩上,一群人围着一个坟堆默默静立,空气好像凝固了一样。埋 的什么人?我心中疑惑着。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2课《伟大的悲剧》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2课《伟大的悲剧》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2课《伟大的悲剧》知识点汇总学习目标:➢了解茨威格及相关背景,能抓住典型事件和人物,理清故事情节。

➢品味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想,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理解课文中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及人类探求未知的科学精神。

一、作者简介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生于一个富裕的犹太企业主家庭。

茨威格一身正气,怀着良知,为人世间的苦难,写下了无数充满同情、动人心魄的壮丽篇章。

小说、戏剧、诗歌、传记、散文等文学体裁他无不涉猎,其著述之丰、之精是惊人的。

代表作有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心灵的焦躁》《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

二、故事背景本文写了人类历史上先后到达南极点的科学探险队——挪威的阿蒙森队和英国的斯科特队。

阿蒙森队和斯科特队都准备征服南极点,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中旬到达南极点,斯科特队比阿蒙森队晚了几个星期。

最后,阿蒙森队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空,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点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原之中。

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胶卷、日记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象写成了这篇文章。

三、字、词读一读shuānɡ拽zhuài毋wú宁吞噬shì羸léi弱告罄qìnɡ遗孀踉liànɡ跄qiànɡ贮zhù藏蹒pán跚shān胆怯qiè角jiǎo逐辜ɡū负销蚀shí鲁莽mǎnɡ迸bènɡ发厄è运悼dào念海市蜃shèn楼毛骨悚sǒnɡ然怏yànɡ怏不乐忧心忡chōnɡ忡绑bǎnɡ搂lǒu昔xī日堡垒lěi凛冽liè四、理解词义1.坚持不懈:指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毫不松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邓稼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邓稼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邓稼先》是杨振宁写的⼀篇记⼈传记型⽂章,以中华⼏千年来的⽂化为背景,以近⼀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年朋友深情为基调,⽤饱含感情的语⾔介绍了⼀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家有帮助。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1课《邓稼先》课⽂原⽂ 从“任⼈宰割”到“站起来了” ⼀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最⿊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 德国强占⼭东胶州湾,“租借”99年。

*强占辽宁旅顺⼤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东⼴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东威海卫与⾹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那是中华民族任⼈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今天,⼀个世纪以后,中国⼈民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努⼒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物创造出来的伟⼤胜利。

在20世纪⼈类历,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转变。

对这⼀转变作出了巨⼤贡献的,有⼀位长期以来鲜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两弹”元勋 邓稼先于1924年出⽣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了⼩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昆明西南联⼤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学位后⽴即乘船回国,1950年10⽉到中国科学院⼯作。

1958年8⽉奉命带领⼏⼗个⼤学毕业⽣开始研究原⼦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平。

1964年10⽉16⽇中国爆炸了第⼀颗原⼦弹。

1967年6⽉17⽇中国爆炸了第⼀颗氢弹。

这些⽇⼦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的重要⽇⼦,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宰割危机的新⽣⽇⼦!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作,⾄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贡献。

1985年8⽉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术。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汇总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汇总

一、课文内容梳理《伟大的悲剧》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等探险队员表现出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的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

《太空一日》是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宇航员杨利伟,通过回忆记录下自己在太空中实验飞行一天的过程和感受。

通过他的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一天中杨利伟的惊心动魄,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带给国人的骄傲。

《带上她的眼睛》写的是当科学家、宇航员在探索太空的时候,科幻作家把我们的想象力带进了地球的核心。

人类使用地航飞船深入地球内部进行探险,一艘地航飞船在航行中失事,下沉到地心,船上只剩下一名年轻的女领航员,她只能在封闭的地心渡过余生,这是刘慈欣获奖小说《带上她的眼睛》里演绎的故事。

《河中石兽》是纪昀(字晓岚)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

主要内容是石兽掉进了河里,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的主旨是凡事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每做一件事前,不要妄下结论。

二、单元字词汇总21.伟大的悲剧拽zhuài:拉。

坚持不懈xiè:坚决保持、维护,不松懈。

战栗lì:颤抖。

闻所未闻: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

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徒tú劳:无益的耗费劳力。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夺眶kuàng而出:眼泪一下子从眼眶中涌出。

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或极度欢喜而落泪。

精疲力竭jié: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闷mèn闷不乐: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怏yàng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毛骨悚sǒng然:形容十分恐惧。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阅读练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阅读练习

21《伟大的惨剧》阅读练习(一)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边绑着一面黑旗,四周是他人扎过阵营的残迹——滑雪板的印迹和很多狗的踪迹。

在这严酷的事实眼前也就不用再思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阵营了。

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许说,远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以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行思议的事。

而他们恰好是第二批抵达的人,他们不过迟到了一个月。

固然往日逝去的岁月数以百万个月计,但此刻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抵达者拥有全部,第二个抵达者什么也不是。

全部努力成了白费,历尽含辛茹苦显得十分可笑,几礼拜、几个月、几年的希望几乎能够说是癫狂。

“历尽含辛茹苦,无尽的难过烦忧,跋山涉水——这全部终究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此刻这些梦想全完了。

”——斯科特在他的日志中这样写道。

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

只管精疲力竭,这日夜晚他们仍是夜不行眠。

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掉希望,郁郁寡欢地持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行程,而他们原来想的是:喝彩着冲向那边。

他们谁也不想宽慰他人,不过静静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

1 月 18 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抵达极点。

因为他已不再是第一个抵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全部并无使他感觉十分刺眼。

他只用冷淡的眼睛看了看这块悲伤的地方。

“这里看不就任何东西,和头几日令人不寒而栗的单一没有任何差别。

”——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对于极点的所有描绘。

他们在那边发现的唯一不平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敌手造成的,那就是飞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喜悦地在这被人类突破的碉堡上猎猎作响。

它的占据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候着这个不认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必定会随他以后抵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

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执行这一最冷峻无情的职责:在世界眼前为另一个人达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情追求的。

七年级-统编版-语文-下册-[学习任务单]第22课-伟大的悲剧(第2课时)

七年级-统编版-语文-下册-[学习任务单]第22课-伟大的悲剧(第2课时)

第22课伟大的悲剧(第2课时)学习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课文所表现的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以及人类探求未知的科学精神。

2.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伟大的悲剧”的含义。

课前学习任务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说说文中有哪些主要人物。

课堂学习任务合作探究1.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他们崇高的精神品质。

(1)斯科特一行返程之行面临着哪些困难?(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关句段,独立思考,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条件如此恶劣,斯科特一行仍然坚持他们的信念。

请将描写他们的具体句子勾画出来,用精练的语言概括人物的特点。

(先勾画出描写人物的相关句段,再思考问题,同桌合作。

)(3)本文还写到了哪些人物?有什么作用?2.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意义。

(1)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了这悲壮的一幕?(不应以成败论英雄,从人类探索世界、认识世界方面思考。

)(2)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意义是什么?(小组讨论,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

)3.品味语言。

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1)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他同意这种说法吗?(结合文中对主要人物的描写可知作者的态度,结合作者对斯科特一行人的态度分析问题。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2)国旗为什么会“耀武扬威”“扬扬得意”?这里表现了斯科特内心怎样的复杂感情?(从修辞角度分析问题。

)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3)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从修辞角度分析问题。

)4.进一步理解本文主旨。

再读课文结尾段,思考:结尾段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本课小结课后任务假如你是挪威国王,当你得知斯科特一行遇难的消息,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作文(热门6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作文(热门6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作文(热门6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作文(1)新学校生活新春佳节刚已过去,余留的年味仿佛还是浓浓的。

正月17那日,当我踏进教室,看到教室里学习氛围浓厚的同学们,我不敢懈怠,也连忙投入学习中。

头天夜里由于快要上学了,经过一个月,没有见到的老师们和同学们,你们都还好吗?在慢慢的滴滴答答的钟声中,我数着针的脚步,兴奋过度,一夜没有好睡眠。

可是早上却精力充沛,早早的起了床,可能是由于我寒假中,每天早上6点到学校去跑步,致使我不太喜欢赖床了吧!早上我迎着清风,踏着轻快的脚步,走进教室里,抬头却依然是“做更优自己,创更优班级。

”鲜红的班训“自律,自信,自强。

”这鲜红的字眼,让我由衷的感到了压力,但是却又一种亲切的熟悉感。

同学们来到教室里,很快就能投入到学习当中,这种紧张而又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我感到格外舒心。

以往来到学校,第一件事不是做作业,查漏补缺,而是跟同学寒暄,聊聊天,现在我却不会把时间浪费到这种无聊的事情中了,立即开始做作业。

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自己的功课,以前觉得是听天书的理科科目,现在看来觉得只要肯回家好好预习,上课认真听讲,也是可以慢慢懂得。

在好好学习理科的同时。

也更应该提高文科成绩的优秀度,争取科科达到优秀,以前我认为文科成绩,不论怎么学,也是提不上去了,只能看着它们慢慢下降,但现在我明白了,各科作业的参考答案就是我提不上成绩的一个瓶颈,不管做不做得到,撕下答案就抄,根本没有看题,也不懂抄的意思,只是认得那些字,却不懂得知识。

现在我无论每天作业要做到多晚,我也不再去依赖答案了,慢慢做总会做完的,靠着这种想法,我就静下心来,慢慢读题,慢慢思考。

每天听15分钟的英语我也可以做到了,以前觉得在家里读英语,每天会熬到很晚,但是现在却不那样觉得了,每天在学校里可以抽出许多时间来做作业,有一句话说的好:“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是有的。

”我每次听到亲人为我叹息的语气,看到老师失望的眼神,听说到同学们为我惋惜的声音。

七年级语文《伟大的悲剧》课后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伟大的悲剧》课后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伟大的悲剧》课后练习及答案思考探究一、作者说斯科特的南极探险是“伟大的悲剧”。

请根据你的理解谈一谈:“悲”在何处?“伟大”又指什么?参考答案:“悲”在斯科特一行虽经努力却没有成为第一批到达南极的人,“悲”在返回途中他们全部被冰雪吞噬。

“伟大”在斯科特等人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并牺牲,但却显示了人类团结协作、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的崇高品质。

二、联系上下文,体味下列语句的含义,讨论括号里的问题。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2.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你认为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做证的任务?)3.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怎样理解“劳伦斯·奥茨……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这句话的意思?)参考答案:1.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

但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2.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

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为人类探险的胜利做证的任务。

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永远尊敬。

3.奥茨直面死神不拖累探险同伴的精神,是一种大无畏的英雄精神。

三、作者在创作时,参考了大量的原始文件资料,力求真实、细致地再现历史;同时,在叙述和描写中,又加上了自己的理解和想象。

结合课文,谈谈你对传记文学这一特点的理解。

参考答案:略。

积累拓展四、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冰冷的帐篷里,给英国公众写下了一封绝命书。

初中语文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第四单元13伟大的发现

初中语文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第四单元13伟大的发现

《伟大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居里夫妇发现镭的过程;初步了解人物传记的主要特点;初步掌握引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圈划和小组交流等形式进行。

3.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学习居里夫妇在科学研究上刻苦钻研、坚韧执着、以苦为乐的精神;感受科学家朴实恬淡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圈划和朗读感受居里夫妇的刻苦精神和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悟居里夫妇的人格魅力。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惟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二、资料助读居里夫人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现象,发现和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

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

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

很多人在儿童时代就听到她的故事但得到的多是一个简化和不完整的印象。

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识。

常被称为玛丽·居里(Marie Curie)或居里夫人,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

1903年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95年,她与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移葬入先贤祠。

她还是“居里学院”的创始人。

【生平】居里夫人在婚前姓名为玛妮雅·斯卡洛多斯卡(波兰文为Maerya Sklodowska),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华沙的一个教师家庭。

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所影响。

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

七年级语文作文800字

七年级语文作文800字

七年级语文作文800字语文是一门耐人寻味的学科,充满着神秘的色彩,博大精深的道理更是让人受益匪浅。

语文是我们一出生就能接触到的,无论何时何地,语文都离我们最近。

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作文800字,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七年级语文作文800字1什么是语文?从来没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也从来没有人替我解答。

语文老师穿着一袭粉色过膝裙,伴着上课铃,捧着书缓缓地走进教室。

嘈杂的教室瞬间安静了下来,几十双眼睛都聚焦在老师一人身上,我也不例外。

对这初中第一堂语文课,我十分期待与好奇。

老师扫视全班,做了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后,向我们抛出了第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语文?”语毕,原本安静的教室传出阵阵窸窸窣窣的声响。

“什么是语文?”我小声念着,我从来都没思考过这个问题。

老师带笑的眼神中夹杂着些许鼓励,望着我们。

大家触碰到老师炽热的目光,不约而同地低下了头。

看来大家都和我一样,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也没预料到老师会问这个问题。

终于,有人举起了手:“老师,我认为语文是语言和文字。

”又有人道:“老师,我认为是语言和文化。

”五花八门的想法从大家的嘴里吐露出来,同学们都在表达自己心目中的语文。

我始终低着头,对于自己心中的语文,我不知道如何去描述。

“我认为——”老师顿了一下,嘴角微微扬起,接着道:“语文天生浪漫。

”我猛地抬起头,心中一阵震撼。

大屏幕上显示出了几行字,老师缓缓读着:“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中走来。

”“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走向深远,走向博大。

”“浪漫的语言,呼唤浪漫的情怀。

”……老师富有韵味的声音回荡在教室,我跟随老师,走进了一个浪漫的语言世界中,这个世界里有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有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仰天长啸,有孔雀东南飞的绝唱,也有木兰从军的传说。

我徜徉在这个世界里。

语毕,我的目光还是呆呆地停留在屏幕的一行行文字上,脑海中还回荡着老师的声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租女友
胸部叩诊 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手术适应证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有压迫症状B.伴有甲亢C.疑有癌变D.病史较长者E.胸骨后甲状腺肿 某试液用1cm比色皿测得透光率为T,若用2cm比色皿测量时,透光率会发生什么变化。A.增加B.减少C.不变D.提高一倍E.降低一半 图示为一轴力杆,其中最大的拉力为。A.12kNB.20kNC.8kND.13kN 去皮质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中不包括A.无意识地睁眼闭眼,光反射、角膜反射存在B.可有自发言语及有目的动作C.对外界刺激无意识反应D.呈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姿势E.查体常有病理征 作物种植行向的不同,其主要气象效应是和的差异。 折断后有银白色胶丝的是A.藕节B.菟丝子C.杜仲D.败酱草E.柴胡 某市房地产开发公司整体出售了其新建的商品房,取得收入是20000万元,与商品房相关的土地使用权支付额和开发成本共计10000万元;该公司没有按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银行借款利息;该项目所在省政府规定计征土地增值税时房地产开发费用扣除比例按国家规定允许的最高比例执行;该项目转 开始改变席地而坐的习惯在阶段。A.夏商到秦汉期时(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200年,约2200年)B.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公元200年至公元1000年,约800年)C.丛宋辽到金元时期(公元960年至1400年,约400年)D.明清时期(公元1400年至公元1911年,约500年)。 有一砖围墙长30m,高1.5m,厚240cm,每隔5m有一个370mm×120mm的附墙砖跺。已知砌砖每立方米用0.522工日,用砂浆0.26m³。每立方米砂浆用水泥180kg,砂1600kg。计算应用多少工日,多少水泥,多少砂子?砌砖总共用工日。A.5.45B.5.52C.5.68D.5.88 以下关于他汀类药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他汀类药物能有效地降低TG水平,稍降低LDL-C水平和升高HDL-C水平B.这类药物是细胞内胆固醇合成限速酶即HMG-CoA还原酶的激动剂,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调脂药C.因HMG-CoA还原酶在凌晨活性最高,故该类药物应在晨起顿服D.除调节血脂外,他 交叉作业应遵循哪些原则? 烧伤现场急救时,下列哪种做法不正确。A.迅速脱离热源,用凉水浸泡或冲淋局部B.剪去伤处衣、袜,用清洁被单覆盖C.酌情使用地西泮(安定)、哌替啶等药镇静止痛D.有呼吸道灼伤者,应在严重呼吸困难时方行切开气管、吸氧E.有严重复合伤时,应先施行相应的急救处理 骨肿瘤的基本X线征象不包括A.骨质破坏B.软骨破坏C.椎旁脓肿D.瘤骨和瘤软骨E.肿瘤的反应骨 “治崩三法”指的是。A.止血、固脱、调经B.调经、固本、善后C.补肾、扶脾、调肝D.塞流、澄源、复旧E.塞流、固本、调经 患者男性,63岁,右耳垂前肿性长大8个月。近期肿物增长较快,痛向耳颞部放散。检查发现肿物约3.5cm、质地硬、有触痛、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右眼睑闭合较对侧迟钝。该病最可能的诊断是()A.腮腺多形性腺瘤B.腮腺腺样囊性癌C.腮腺结核D.慢性阻塞性腮腺E.皮脂腺囊肿继发感染 什么是医德医风 班氏与马米微丝蚴的比较哪一项是重要的A.头间隙B.尾核C.大小D.体核E.上述综合特点 潜伏性感染与病原携带状态的主要区别A.每种感染性疾病都存在B.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C.体内存在病原体D.不出现临床症状E.以上都不是 根据客户情况不同,受理批量代收代付业务可选择以下方式A、加密电子数据(电子传输)B、加密电子数据附汇总清单C、标准格式非加密电子数据附纸质明细清单D、标准格式纯纸质明细清单E、非标准格式纯纸质明细清单 某县侦查机关接到特情人员王某密报:某农村多人贩卖鸦片,农民某甲和某乙有贩卖毒品鸦片的嫌疑最大。公安机关立案后,经过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对乙实施技术侦查,采取全天跟踪监控措施。侦查人员嘱王某加强对甲的观察,必要时可以靠上去,确证后再报。王某遂接近某甲,问其是否有 社区居委会有哪些基本权利? 当代医学科学研究和创新的“双刃剑”效应是指A.当代医学科学研究和创新带来了医学的进步B.当代医学科学研究和创新带来了道德的退步C.当代医学科学研究和创新促进了人类健康D.当代医学科学研究和创新可能用于危害人类健康E.当代医学科学研究和创新既有促进人类健康的价值又有用于危 患者男性,62岁,咳嗽,咳痰20年,有高血压、肝炎病史。查体:BP150/83mmHg,肺肝界位于第六肋间。心界缩小,心率110次/分,律不齐,P亢进,胸骨左缘第五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肝肋下3.5cm,双下肢水肿。心电图报告:顺钟向转位,V,V呈QS型。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检查首选()A.X线 运行中发现汽轮机胀差变化大,应首先检查,并检查和,综合分析,采取措施。 社会上有些职业活动不被国家承认,说明职业具有特征。A.目的性B.规范性C.群体性D.社会性 承包方提出变更价款后和调整合同价前完成的首要工作是。A.发包方审查B.工程师审查C.发包方和承包方之间协商D.工程师和承包方之间协商 水环式真空泵启动须打开、、、后启动。 外科感染的局部疗法包括A.休息B.抬高患肢C.必要时夹板固定D.局部活动增加炎症吸收E.必要时石膏固定 形成冰冻骨盆的是A.急性子宫内膜炎B.急性子宫肌炎C.急性输卵管卵巢炎D.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E.急、慢盆腔腹膜炎 反映糖尿病病情控制的指标是A.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B.尿糖定性C.血清胰岛素水平D.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E.血清胰岛素细胞抗体 关于淤胆型肝炎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A.淤胆型肝炎是毛细胆管化脓性炎症B.淤胆型肝炎表现为较长时间肝内梗阻性黄疸和梗阻性黄疸的实验室检查结果C.淤胆型肝炎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D.淤胆型肝炎肝脏不大E.淤胆型肝炎就是肝外梗阻性黄疸 《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谋虑出焉B.伎巧出焉C.神明出焉D.喜乐出焉E.治节出焉 下列关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的叙述,正确的是A.ADP磷酸化作用继续,氧利用增加磷酸化作用继续,但氧利用停止C.ADP磷酸化停止,但氧利用继续D.ADP磷酸化无变化,但氧利用停止E.ADP磷酸化停止,氧的利用也停止 某项目部在北方地区承担某城市主干路道路工程施工任务,设计快车道宽11.25m,辅路宽9m。项目部应业主要求,将原计划安排在次年4月初施工的普通沥青混凝土面层,提前到当年11月上、中旬,抢铺出一条快车道以缓解市区交通抢铺快车道沥青面层施工应掌握的要点有。A.快卸、快铺、快平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