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刘兰芝的悲剧反观_中国式_母爱

合集下载

孔雀东南飞刘兰芝悲剧的原因作文

孔雀东南飞刘兰芝悲剧的原因作文

孔雀东南飞刘兰芝悲剧的原因作文篇1题目:孔雀东南飞刘兰芝悲剧的原因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孔雀东南飞》这部电视剧中,关于女主角刘兰芝悲惨命运的一些原因。

刘兰芝是一个很可怜的姑娘。

她从小就失去了双亲,一个人长大。

虽然她有一个好心的叔叔刘志坚收留了她,但是刘志坚家里穷困潦倒,生活非常艰难。

为了养活一家人,刘兰芝不得不从小就去做工,过着辛苦的日子。

刘兰芝小小年纪就穷困潦倒,这是她悲剧命运的第一个原因。

如果她有个好点的家境,或许她的人生就会走上另一条光明的道路了。

不过刘兰芝虽然出身贫穷,但她天生就是个勤劳善良的好姑娘。

她很聪明,也很有上进心。

她一直梦想有一天能够考上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

可惜的是,她和一个坏人相识了,这个坏人就是她未来的丈夫何凤山。

何凤山是一个很坏的人,他骗了刘兰芝的感情。

刘兰芝被何凤山骗了之后,就怀孕生子了。

在那个年代,一个未婚先孕的女孩子是很可耻的事情,所以刘兰芝只能被逼无奈嫁给了何凤山。

何凤山骗了刘兰芝的感情,这就是她悲剧命运的第二个原因。

如果刘兰芝没有被何凤山骗,或许她就能考上大学,过上自己梦想中的生活了。

可是刘兰芝嫁给何凤山之后,她的人生彻底黑暗了下去。

何凤山是一个脾气暴躁、性格粗鲁的男人,他对刘兰芝百依百顺的太太很不好,动不动就打骂她。

刘兰芝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简直就是人生的一场噩梦。

一个丈夫这样对待自己的妻子,这就是刘兰芝悲剧命运的第三个原因了。

如果何凤山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或许刘兰芝的结局就会不一样了。

后来,刘兰芝竟然还遭遇了更大的不幸。

她嫁给何凤山不久,何凤山就因为一次意外去世了。

本来刘兰芝以为自己总算可以摆脱这场噩梦般的婚姻了,但是她的亲叔叔刘志坚却对她另有打算。

为了能继续骗取军属补助金,刘志坚逼迫心爱的外甥女嫁给了他自己。

这种乱伦、强婚的事情简直是罪大恶极,令人发指!刘兰芝哭着喊着拼命反抗,可是始终没能逃脱这个悲惨的命运。

这就是刘兰芝悲剧命运的第四个原因了。

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作文

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作文

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作文说起,这可真是一个让人忍不住长叹一口气的故事。

故事里的刘兰芝和焦仲卿,那叫一个恩爱,可最后却落得个双双赴死的悲惨结局。

这悲剧的根源到底在哪儿呢?咱先来说说焦仲卿他娘。

这老太太可真是够顽固的,一心觉得刘兰芝这儿不好那儿不对。

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那叫一个多才多艺,又勤劳能干。

可这焦母呢,就是横竖看不顺眼。

为啥?我琢磨着,可能是这老太太心里头有自己的一套标准,觉得儿媳妇就得完全顺着她的心意来。

刘兰芝有自己的想法,有主见,不愿意一味地讨好迎合,这就让焦母觉得不好掌控,心里头不痛快。

你想想,刘兰芝天不亮就起来织布,晚上还得接着干活,家里家外操持得井井有条。

就这样,焦母还不满意,硬说她“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这简直就是鸡蛋里头挑骨头嘛!其实啊,说不定就是焦母自己的控制欲太强,容不得儿媳妇有一点点自己的个性。

再说说当时的社会环境。

那时候,封建礼教那可是压在人们头上的一座大山。

女子的地位低得可怜,得遵循各种各样的规矩。

嫁了人,就得完全听从婆家的,没有一点自己的话语权。

刘兰芝这样有才有貌又有性格的女子,在那样的社会里,简直就是异类。

她的反抗,她的坚持,在那个时代,根本就不被允许。

还有啊,焦仲卿这个男人,虽说心里爱着刘兰芝,可性格太软弱。

面对他母亲的逼迫,他虽然也据理力争,说“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但最终还是没能强硬到底。

他把刘兰芝送回娘家的时候,还跟她说“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结果呢?他自己在母亲面前根本就没什么办法,也没能及时把刘兰芝接回来。

刘兰芝回到娘家,也是受尽了委屈。

她的哥哥逼着她改嫁,说“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在那样的情况下,刘兰芝孤立无援,心里头还念着焦仲卿,可又没办法改变现状。

我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两个小情侣在街上吵架。

女孩子委屈得直掉眼泪,说男朋友什么都听他妈妈的,一点都不为她着想。

论刘兰芝的悲剧形象

论刘兰芝的悲剧形象

论刘兰芝的悲剧形象隆坊小学:杨玲[摘要]文章分析了《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这一我国古典文学中一个成功的悲剧艺术形象。

从焦母、焦仲卿、刘兰芝三个人物性格方面探讨了其悲剧形成的原因。

她的悲剧表面上看是焦母引起的,实际上是“封建家长制”和焦仲卿性格的软弱以及刘兰芝刚毅的性格和忠贞的爱情造成的,从深层次分析,是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和庸俗腐朽的人生观充当了刽子手,她是一个社会悲剧人物,封建社会的一个牺牲品。

[关键词]悲剧艺术形象人生观家长制[引言]《孔雀东南飞》一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是南北朝时期的乐府名篇,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其深刻而巨大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意义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婚姻爱情悲剧鲜明地体现出来。

作者以无限同情的笔触从各个方面来刻画刘兰芝这一正面人物,自始至终突出了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当机立断和永远不向恶势力示弱的倔强性格。

正是这种倔强和不妥协的斗争精神使刘兰芝成为古典文学中光辉的女性形象之一。

由于社会、家庭等多种原因,是刘兰芝一步一步走向生命的终点,酿造一个社会悲剧人物。

其问世以后, 在南朝至唐的600—700 年间几乎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

直到北宋魏泰才第一个对其作肯定性评价, 他在《临汉隐居诗话》中说:“《古乐府》中,《木兰诗》、《焦仲卿》诗皆有高致。

”明清之际, 冷落了几个世纪的《孔雀东南飞》又博得众多的喝采, 谢榛、陆时雍、王世贞、胡应麟、陈祚明、王士祯及沈德潜等学者都对其艺术成就作出颇有见地的论述。

胡应麟称其为“不假雕琢、工极自然, 百代而下、当无继者”[1]。

王世贞甚至盛赞它为“质而不俚, 乱而能整, 叙事如画, 叙情如诉”的“长篇之圣”[2]。

从漠视到热烈的反响, 这形成了文学接受史上一种独特的现象。

本文以今天的文学视野来从新审视《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悲剧形象,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焦母:封建“权威母系话语”体系的缩影焦母逼子改娶,就是因为看刘兰芝不顺眼,在汉代“孝”义的支持下,理所当然地要发点威风了。

由刘兰芝的悲剧反观“中国式”母爱

由刘兰芝的悲剧反观“中国式”母爱

休 的真 正 原 因 汉 武 帝 时接 受 儒 家 学 者 董 仲舒 的建
议 。 行“ 实 罢黜 百家 . 尊儒 术 ” 独 的治 国方 略 , 家学 说 儒 成 了规 范人 们 思 想 行 为 和处 理 日常 事 物 的 唯一 准 绳 和 依 据 . 当 时在 “ 妻 ” 而 休 这件 事 上 最 权威 的 “ 律 依 法 据 ” 过 于 儒 家学 说 中的 “ 出 ” 律 . 女 只要 犯 有 莫 七 之 妇
移 。” 了忠 贞不 渝 的爱情 他们 甘愿 “ 身赴 清池 , 为 举 自
探讨 任何 一个 社会 问题 . 都要 把 问题放 到 一定 的
历 史 范 围之 内加 以分 析 . 同时代 有不 同时代 的是 非 不
标 准 。我 们先 来 看一 看这 部作 品的 时代 。 首 诗 歌原 这
名《 仲卿 妻 》 最早 见 于 徐 陵 所 编 《 台新 咏 》 诗 前 焦 , 玉 , 小 序 明确 告诉 我们 故 事发 生在 汉末 建 安 中 . 然是 汉 既 末 , 们 就从 汉代 的婚 姻 制度 中去 找 寻刘 兰芝 无 辜被 我
作者简介 : 苏环 ( 9 0 , , 东烟 台人 , 台职 业 学 院 ( 1 7 一) 女 山 烟 山东 烟 台 2 4 7 ) 师 , 究方 向为 汉 语 言 文 学。 660讲 研 收 稿 日期 :0 2 0 — 2 2 1 — 4 2
《 雀东 南 飞》是 我 国文 学史 上第 一首 长 篇叙 事 孔 诗. 曾被誉 为 “ 诗 之 圣 ” “ 今 第 一 首 长诗 ” 全 诗 长 和 古 .

有婚 。 遣丞 为 媒人 , 主簿 通语 言 。直说 太守 家 . 有此令
郎君 , 欲结 大义 , 既 故遣 来 贵 门 ” 果刘 兰芝 真 的不 如 能生 育 .那县 令 太守 为何 纷纷 遣媒 人来 为儿 子求 婚 ?

孔雀东南飞刘兰芝悲剧的原因作文

孔雀东南飞刘兰芝悲剧的原因作文

孔雀东南飞刘兰芝悲剧的原因作文《孔雀东南飞刘兰芝悲剧的原因》
嘿,你们知道《孔雀东南飞》里的刘兰芝不?她的故事可真是让人叹息啊!刘兰芝那么好的一个女子,咋就落得个悲剧下场呢?
刘兰芝勤劳能干呀,织布织得那叫一个厉害,可她的婆婆为啥就是不喜欢她呢?这就好像你明明很努力学习,考了好成绩,可老师就是不表扬你,反而还批评你,这多让人委屈呀!她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可她的付出却得不到应有的认可,这公平吗?
还有她的丈夫焦仲卿,虽说他也爱刘兰芝,可在关键时刻却有点软弱呢!他为啥就不能强硬一点,跟他妈妈好好说说,保护好刘兰芝呢?这就好像你的好朋友在你被欺负的时候,不敢站出来帮你,你心里得多难受呀!要是焦仲卿能再勇敢一点,也许刘兰芝就不会被赶走了。

那个社会也是有问题的呀!对女子的要求那么苛刻,什么“三从四德”,稍微有点不对就不行。

这就好像给女子套上了一个紧紧的枷锁,让她们没法自由地呼吸,自由地生活。

刘兰芝不就是被这样的枷锁给困住了吗?
再看看刘兰芝回娘家后的遭遇,她哥哥逼她再嫁,这是亲哥哥该做的吗?就好像你最亲近的人,不理解你,还逼你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多让人心寒啊!
刘兰芝最后选择了自杀,焦仲卿也跟着自杀了,这多悲惨呀!他们的爱情就这样被毁掉了。

这难道不是社会的悲哀,不是人性的悲哀吗?
哎,刘兰芝的悲剧真的让我好难过呀!她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不公平的社会,一些不合理的观念,真的会害死人呀!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生活,不要让这样的悲剧再发生了。

时代的悲歌——追寻《孔雀东南飞》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悲剧根源

时代的悲歌——追寻《孔雀东南飞》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悲剧根源

时代的悲歌——追寻《孔雀东南飞》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悲剧根源内容摘要长篇叙事诗刘兰芝与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极具高度的典型意义,他们的死,历来受到人们的同情和赞颂。

刘焦之死在当时有必然性,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条件并不是他们自己选定的,而是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

那个时代有那个时代的婚姻制度,任何人都必须受这种气度的束缚。

由于社会现实的实际需要和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儒家思想便被尊奉到前所未有的独尊地位。

当时儒家学说成了规范人们思想行为和处理日常事物的唯一准绳和依据,这就自然而然地要影响到家庭、婚姻关系的各个方面。

于是,“不事舅姑”就成了兰芝被休弃的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汉代是一个以孝治国的朝代,作为一个尚有前途的小吏,焦仲卿不可能违背封建的孝道,不可能为了爱情背上不孝的骂名而在人前抬不起头来。

他们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同时也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殉葬品。

第三,刘、焦之死,固然有外来的压力,但也有其内在的原因。

这原因就是他们自身的思想也不能摆脱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意识形态。

因为他们面临的抉择只有两种可能:或者向焦母刘兄屈服,违背自己的爱情誓约;或者以死来维护两人的爱情誓约。

刘、焦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出第三个可能。

她们生于斯,长于斯,是那个时代制造了这一出悲剧。

关键词:追寻悲剧根源封建婚姻制度抗争迫害《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一座高峰,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情自主的合理愿望。

女主人公刘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她对封建势力和封建礼教所作的不妥协的斗争,使她成为文学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妇女形象。

这首代表汉乐府民歌艺术高峰的长篇叙事诗,千百年来,为人们所广泛传诵交口赞颂,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叙事诗的“双璧”之一。

全诗给我们叙述了一个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聪明能干、心灵手巧的刘兰芝和焦仲卿两人感情深厚,但为婆婆不容,要赶其回家。

《孔雀东南飞》中“反母慈子孝”形象解读

《孔雀东南飞》中“反母慈子孝”形象解读

行者,这注定是个悲剧。

你错在幼稚地以为劫持秦王逼迫其签订协议或杀死秦王就能改变燕国覆灭的命运。

你不知道即使你成功地挟持秦王让他签署了协议,难道他会履行这个屈辱的协议吗?能够在争霸的战争中脱颖而出的君主,岂是这样好糊弄的?刺秦失败后,秦王大怒,加紧攻打燕国,还派人说交出太子丹的人头就能保住社稷。

结果呢,燕王喜杀了太子丹却仍免不了亡国的命运。

君王只讲权谋,哪有什么诚信可言呢?杀死秦王如何呢?那也一定会有另一个叫赢某的人来继续他未完的事业。

太子丹误了你。

真没想到他竟会用曹沫对待齐桓公的办法来对付秦国。

我觉得这实在不是一个好计谋,此一时彼一时也,只是白白牺牲了田光、樊於期、荆卿的性命,加速了燕国的灭亡。

可是,这不明智的刺杀却也成就了你。

你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毅,你那种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风范,不知倾倒了多少后世人。

从此,你不再是一个刺客,而成了一位侠士,一个英雄。

以生为代价,赢得身后的万古美名,值耶?非耶?只有你明了。

★作者单位:湖北洪湖市第一中学。

冯巍在进行《孔雀东南飞》的教学中,我们从社会学角度入手,分析了文章的反封建主题,分析了凶悍的焦母、专横的刘兄、“令母在后单”的不孝子焦仲卿、刘兰芝等一系列人物形象,甚至还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社会学角度分析了焦母遣走那个“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且“精妙世无双”的刘兰芝的原因,但笔者却认为这种分析方式没有研究“反母慈子孝”人物行为背后隐藏的人类深层心理动机,而只将他们视作“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这种批评方法必然带来简单化、表层化、局限性等一系列缺陷。

为了揭示作品“反母慈子孝”这种写法隐含的意义,我们有必要从当代批评方法中较有影响的深层心理分析理论中借鉴有益营养,进行新的探讨。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文艺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这当然首先肯定了文学对生活的反映属性。

但从生活到作品,并非是一种简单的直接映照过程。

期间包含复杂的中介过程———首先是创作主题的心灵(创作个性、世界观、心理体验方式、审美意识等)。

浅谈《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

浅谈《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

浅谈《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中最长的一首,它通过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作了严厉的批判和揭露,同时也为主人公的不幸命运深感同情。

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以其简洁质朴的叙事风格、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和感人的故事情节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中影响深远。

这个故事千百年来感动着无数的读者,人们在扼腕叹息之余,不禁纷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刘兰芝为何被遣,造成刘焦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的深层次原因何在?关于《孔雀东南飞》中的悲剧,我觉得他们的婚姻悲剧成因不是单方面或单独一个人的,而是由多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而引起的,即封建礼教的迫害、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性格特征及焦母的妒忌心理等造成的。

一、封建礼教的迫害诗歌以兰芝的自诉被谴开始,集中反映了刘兰芝与焦仲卿之间的爱情以及他们与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

兰芝是一位能织素,会裁衣,美丽、善良、聪明、知书达礼的女子,焦仲卿是一位忠厚、纯朴,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男子。

他们的理想原是“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然而封建社会的压迫,让他们喘不过气来,本可以恩爱美满的生活下去的,却遭到了封建礼教的粗暴的蹂躏和迫害。

武帝时确立的以“三纲”原则为核心的儒家指导思想,汉朝缔结婚姻的程序,仍然遵循周代的“六礼”规定,并且更重“聘礼”。

婚姻关系的解除,也实行周礼规定的“七出三不去”原则。

无论婚姻的成立与否,或已存在的婚姻关系是否解除,均由父母决定。

不受公婆喜爱的儿媳妇是很难在夫家立足的。

二、焦刘两人的性格特征我们很多人甚至一些书籍都将刘焦的爱情悲剧的罪魁祸首归结到封建礼教、封建门阀观念及封建家长制上。

但有些人认为,封建礼教、封建门阀观念及封建家长制充其量只是造成刘兰芝的被遣和再嫁。

在当时,女子被遣、再嫁应是很平常的事,诗中县令、太守家先后去兰芝家提亲便是明证,刘兰芝的家兄为其操办再嫁事宜,也并不见得就是伤害刘兰芝。

这首诗中的悲剧,还与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性格有莫大的关系。

《孔雀东南飞》:是一曲爱情悲歌,更是婚姻、家庭、社会悲剧

《孔雀东南飞》:是一曲爱情悲歌,更是婚姻、家庭、社会悲剧

《孔雀东南飞》:是一曲爱情悲歌,更是婚姻、家庭、社会悲剧代表汉乐府叙事诗最高艺术成就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一座高峰,被称为诗歌中的瑰宝、“长诗之圣”。

刘、焦两人殉情而死的悲剧极具高度的典型意义,他们的死,历来受到人们的同情和赞颂。

笔者从爱情、婚姻、家庭和社会等四个方面对《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及典型意义进行探究。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再论雷锋塔的倒掉》)这里所说的“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是指那些合乎历史必然性的人类进步要求和美好的品质。

这里所说的“毁灭”是指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遭受到的挫折、失败和牺牲。

在毁灭中表现出正面人物巨大的精神力量。

老舍也曾说:“悲剧是描写在生死攸关的矛盾和冲突,它关心人的命运,它郑重、严肃,要求自己具有惊心动魄的感人力量。

”(老舍《论悲剧》)这种力量能通过“悲”反射出美,通过“挫折”显示出崇高,通过“毁灭”展示出希望,从而使作品迸发出崇高悲剧的美学价值。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人们合乎自身发展趋势的行为,难免会受到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势力的扼杀,这就会形成这样或那样的悲剧。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诗前有序文:“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

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这是一曲基于事实而形于吟咏凄婉缠绵依恋惆怅的爱情悲歌,更是一首婚姻悲剧、一首家庭悲剧、一首社会悲剧。

爱情悲剧从文章中不难看出,刘与焦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刘是爱焦的,但是他迫不得已离开自己的妻子,当焦得知“及时相遣归”,男主人公对自己的母亲说:“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何意致不厚?”却无任何实际行动来阻止母亲遣自己的妻子走,只是忍痛割爱地让妻子暂避于娘家。

《孔雀东南飞》的封建礼教批判

《孔雀东南飞》的封建礼教批判

《孔雀东南飞》的封建礼教批判《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和动人的爱情悲剧,展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主人公刘兰芝是一位美丽、勤劳、善良且多才多艺的女子。

她嫁给焦仲卿为妻,尽心尽力地侍奉公婆,操持家务。

然而,焦母却对她百般挑剔,横加指责,最终逼迫焦仲卿休妻。

尽管焦仲卿深爱着刘兰芝,试图反抗母亲的无理要求,但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他无奈地选择了妥协。

刘兰芝被休回娘家后,其兄又逼迫她改嫁。

在强大的封建礼教和家族压力面前,刘兰芝和焦仲卿这对有情人最终选择了以死抗争,双双殉情。

他们的悲剧命运,令人扼腕叹息,同时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礼教的残酷和荒谬。

封建礼教强调“三从四德”,要求女子无条件地服从长辈和丈夫。

在这种礼教的束缚下,刘兰芝尽管尽善尽美,却依然得不到焦母的认可。

焦母以“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为由,强行拆散了这对夫妻。

然而,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兰芝的行为并无失礼之处,她的勤劳和孝顺是有目共睹的。

焦母的不满,更多的是出于封建家长的权威意识和对儿媳的偏见。

这种无理的指责和压迫,正是封建礼教对女性自由和尊严的践踏。

封建礼教还注重门第观念。

焦母或许认为刘兰芝的家庭出身不够高贵,配不上焦家。

这种门第之见,使得焦母不顾儿子的幸福,执意要将刘兰芝赶走。

而刘兰芝回到娘家后,其兄逼她改嫁,也是为了家族的利益和所谓的门当户对。

在封建礼教的影响下,人们的婚姻不再是基于爱情,而是被各种外在的因素所左右,个人的情感和意愿被完全忽视。

此外,封建礼教对女性的贞操观念有着严格的要求。

刘兰芝被休回娘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被视为有失贞洁。

这种观念不仅给刘兰芝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也使得她在婚姻选择上更加被动。

她的命运仿佛被封建礼教紧紧锁住,无法挣脱。

《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作为一个男性,同样受到了封建礼教的束缚。

他虽然深爱着刘兰芝,但在母亲的权威面前,却显得软弱无力。

《孔雀东南飞》叙事诗赏析

《孔雀东南飞》叙事诗赏析

《孔雀东南飞》叙事诗赏析《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动人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成为了千古传颂的经典之作。

诗的开篇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营造出一种缠绵悱恻、悲伤哀怨的氛围,暗示了故事的悲剧结局。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主人公刘兰芝是一位勤劳善良、知书达理的女子。

她“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多才多艺,却不被婆婆所容。

婆婆对她百般挑剔,认为她“举动自专由”,逼迫儿子焦仲卿休妻。

焦仲卿深爱妻子,试图向母亲求情,却无果。

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刘兰芝只好暂且回到娘家。

回到娘家的刘兰芝,虽有兄长的逼迫,但她仍坚守对爱情的忠贞。

而焦仲卿也对妻子念念不忘,两人约定“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然而,命运弄人,刘兰芝最终在兄长的逼迫下,无奈答应再嫁。

就在出嫁的前一天,刘兰芝与焦仲卿相见,两人互诉衷肠,决定以死来捍卫他们的爱情。

最终,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焦仲卿“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

这首诗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

刘兰芝无疑是其中最为光彩照人的一个。

她美丽、勤劳、聪明、有主见,面对婆婆的刁难和兄长的逼迫,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和对爱情的执着。

焦仲卿则是一个在孝道和爱情之间挣扎的人物,他既不敢违抗母亲的意志,又深爱着妻子,最终在痛苦中选择了与妻子一同赴死。

而焦母和刘兄则代表了封建礼教和家长权威的冷酷无情。

从叙事结构上看,《孔雀东南飞》情节紧凑,跌宕起伏。

全诗以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穿插了家庭矛盾、社会风俗等方面的描写,使故事更加丰富和真实。

同时,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对话,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

比如,焦仲卿与母亲的对话,表现出他的无奈和抗争;刘兰芝与焦仲卿的临别誓言,展现了他们生死不渝的爱情。

在表现手法上,《孔雀东南飞》善用比兴和铺陈。

开篇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以孔雀的徘徊比喻夫妻的分离,生动形象。

试论《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性格悲剧

试论《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性格悲剧

试论《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性格悲剧1、引言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的杰出作品,它叙述了焦仲卿、刘兰芝真心相爱却无法相守、最后以死相殉的爱情悲剧。

与其说焦刘的悲剧是封建礼教、封建家长专制迫害所致,倒不如说他们的婚姻悲剧与刘兰芝的性格有着更大的关涉。

特殊的时代生活和社会历史环境塑造了刘兰芝追求个性解放以及自由的叛逆性格。

而中国传统文化“个人”和“自由”的缺失,又最终导致了刘兰芝个人的反抗在“伦理本位”的社会面前注定以失败告终。

也就是说,刘兰芝特立独行的性格,导致了她婚姻和爱情的悲剧。

刘兰芝的性格悲剧所揭示出来的社会意义,正在于社会传统的巨大滞后影响力对于初生历史的窒息性。

2、混乱的社会、特殊的家庭环境塑造了刘兰芝独立自主的个性《孔雀东南飞》发生的时代背景是东汉建安末年,在汉献帝(公元196-220年)在位的25年之中,这是一个政治黑暗、军阀混战、瘟疫横行、民不聊生的混乱年代。

汉代的最高统治者一直都很重视表彰儒学与孝道,从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口号,到儒家思想正式被确立为官方正统思想就说明了这一点。

然而到了建安时代,情况却发生了逆转,如曹操在“举贤勿拘品行令”中,公然要求群臣在举荐人才之时,可以无视其人品的仁孝与否。

孔子的后裔孔融对亲子关系发表了更为大胆的议论:“父之于子,当有和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

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

”(《后汉书·孔融传》)“被儒家视为庄严神圣的亲子间的伦理道德,在这种大胆的思想面前被撕的粉碎。

化为赤裸裸的生物现象了”。

由此可见,儒家思想及其反复倡导推行的礼教已经从统治地位下滑至崩溃的边缘。

在这样一个观念剧变的时期,重视自身生命、情感,重视现实人生的意识已经兴起。

“人性真率的赤裸裸的表现,不以道德规范的丰富多彩的个性,不拘一格的存在方式。

大量活生生的事物因此而展现或被创造出来。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传统的礼教标准被颠覆,对妇女的言行也随之减弱。

孔雀东南飞观后感

孔雀东南飞观后感

孔雀东南飞观后感《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读完这首诗,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感触颇多。

诗中的主人公刘兰芝和焦仲卿是一对恩爱夫妻,却因为封建礼教和家长的专制,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刘兰芝美丽、善良、勤劳、聪慧,“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这样的女子堪称完美。

然而,她的婆婆却百般挑剔,最终逼迫焦仲卿将她休弃。

焦仲卿虽然深爱着刘兰芝,却在母亲的压力下显得有些懦弱无力。

刘兰芝被休回家后,面对兄长的逼迫改嫁,她坚守着对焦仲卿的爱情,选择了以死明志。

焦仲卿得知刘兰芝的死讯后,也“自挂东南枝”,追随她而去。

他们的爱情是如此的坚贞不渝,令人动容。

在那个封建礼教盛行的时代,婚姻往往不是基于爱情,而是由家长决定。

子女们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只能听从父母的安排。

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正是对这种封建礼教的强烈控诉。

他们用生命捍卫了自己的爱情,让我们看到了爱情的伟大力量。

从刘兰芝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古代女性的无奈和悲哀。

她们被要求遵循各种礼教规范,稍有不慎就会受到指责和惩罚。

刘兰芝的勤劳能干并没有换来应有的尊重和幸福,反而成为了被休弃的理由。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待遇,女性的价值仅仅被定义为传宗接代和操持家务,而个人的情感和意愿则被完全忽视。

焦仲卿在面对母亲的压力时,虽然也曾努力抗争,但最终还是屈服了。

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礼教对人的思想的禁锢是多么的深刻。

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苦,既想孝顺母亲,又不想辜负妻子。

然而,在这种无法调和的矛盾中,他最终没能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

这首诗也让我思考了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焦仲卿的母亲过于强势和专制,不懂得理解和尊重儿子的感受,导致了家庭的破裂和悲剧的发生。

在一个家庭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而不是一味地以自己的意志去支配他人。

此外,《孔雀东南飞》还让我对爱情有了更深的理解。

真正的爱情应该是经得起考验的,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压力,都应该坚守彼此的承诺。

刘兰芝反封建叛逆性格分析

刘兰芝反封建叛逆性格分析

刘 兰 芝 没有 出嫁 前 ,过 着 一 般 封 建 家 庭 女 子 的 平 静 生 恩 ” , 不 是 虚 情 假 意 。 只 不 过 她 没 有 , 或 者 因 婆 婆 总 是 找
活: “ 十三能织素 ,十 四学裁衣 ,十五谈 箜篌 ,十六诵 读 她 的 茬 , 她 不 愿 在 婆 婆 面 前 表 达 罢 了 。 这 些 话 似 乎 是 自责
国文学史上最早 勇敢 地 向封建专制主 义冲击 的封建 阶段女 被婆 婆无礼地驱遣 回家 的时候也 不失礼节 。用事 实说明 ,
子 的 典 型 。然 而 ,刘 兰 芝 这 种 反 封 建 性 格 形 成 虽 与 当 时 的 “ 此 妇 无 礼 节 ” 是 婆 婆 的无 中 生 有 。 细 加 分 析 , 却 发 现 话 社 会 现 实 有 关 ,最 主 要 是 由她 自尊 叛 逆 的 性 格 决 定 的 。 这 中有 话 , “ 出野 里 ” 、 “ 无 教 训 ”很 有 可 能 就 是 焦 母 平 时
又 自负 的刘 兰 芝 万 万 没 有 想 到 , 自 “ 十 七 为君 妇 ”后 ,便 后 的 反抗 。 “ 心 中常 苦 悲 ” 。这 并 非 夫 妻 感 情 不 好 , 而 是 婆 婆 实 在 难 ( 三 ) 反封 建 性格 形 成 的 关键 — — 守 信
以伺候 。尽 管她 “ 鸡鸡入机织 ,夜夜不得息 ”, “ 伶聘萦
刘兰 芝 毅然 走 出焦 家 ,并没 有逃 出 了封 建专 制 主义
苦辛 ”, “ 奉 事 循 公 姥 ” ,但 婆 婆 还 是 不 满 意 : “ 三 日断 的 迫 害 ,只 不 过 是 由一 个 凶 残 暴 戾 的 封 建 家 长 的 统 治 下 , 五 匹 ,大 人 故嫌 迟 。 ”甚 至 捏 造 理 由 ,罗 织 罪 名 , 逼 迫 仲 走 到 一 个 自私 冷 酷 的 封 建 家 长 的 统 治 下 而 已 。 “ 性 行 暴 如 卿与她离异 : “ 此 妇 无 礼 节 , 举 动 自专 由 。 ”这 种 封 建 家 雷 ”的 哥 哥 , 为 了 高 攀 附势 , 获 取 更 多 的 金 银 财 帛 , 多 方 长 的 专 制 蛮 横 ,逼 着 她 走 上 叛 逆 的 道 路 ,并 逐 步 由 自信 走 胁 迫 兰 芝 改 嫁 。 亲 哥 哥 和 婆 婆 一 样 凶 狠 ,娘 家 和 婆 家 的环 上 反 抗 性 格 的道 路 。 她 宁 肯 承 担 未 来 的 一 切 痛 苦 和 不 幸 , 境 一 样 恶 劣 。这 使 她加 深 了对 黑 暗现 实 的 认 识 , 也 促 使 其

刘兰芝、焦仲卿婚姻悲剧之启示

刘兰芝、焦仲卿婚姻悲剧之启示

句 ,得 知 两 家 人 肝 肠 寸 断 、 后 悔 不 迭 。 就 是 说 如 果 当 初 母 亲 守 寡 , 抚 养 他 们 兄 妹 二 人 确 属 不 易 ; 母 亲 的 敏 感 易 五 、 处理 问题 要 冷 静 , 不 可意 气 用 事 刘 兰 芝 向 丈 夫 诉 苦 : 由于 夫 妻 分 离 ,不 能 长 相 厮 守 ;

刘 兰 芝 、焦 仲 卿 婚 姻 慧 剧 之 启 示
◎王 春 兰
《 孔 雀 东 南 飞 》 是 我 国 第 一 首规 模 宏 大 、感 人 至 深 、
亲求情 ,却遭到 了母亲的厉声 呵斥 ,儿 子虽然实情相 告:
“ 今 若遣 此 妇 ,终 老 不复 取 !”但 焦 母 并 不 相信 。 由 此 看 来 , 焦 仲 卿 处 理 问题 的 方 式 还 不 够 成 熟 , 他 不 应 把 刘 兰 芝 的一 时 愤 激 之 辞 告 诉 母 亲 ,而 应 从 中 巧妙 斡 旋 。焦 仲 卿 应 该 宽 慰 妻 子 ,痛 说 家 史 ,求 得 她 的 理 解 。 如
刘母善 良随和,较近人情。而刘兄生性粗暴强悍,在刘 婚姻 ,但 又无法面 对夫妻分离 、妻子改嫁 的现实 ,他 的愤 家,刘兄说 了算。长期生活在焦母强悍蛮横 ,唯我独尊的高 激之语 “ 卿当 日胜 贵,吾独 向黄泉 !”把刘 兰芝逼到 了绝
压 之 下 的焦 仲 卿 ,性 格 懦弱 。焦 母 是家 庭 的 绝对 权 威 。 路 ,她 回 以一 句 “ 黄 泉 下 相 见 , 勿 违 今 日言 ! ”使 二 人 以 为了守住幸福美满 的婚姻 ,应运用一 点智慧去解 决 问 六 、要 学会 宽 容 , 适 可而 止 焦 母 守 寡 多 年 , 她 将 全 部 心 血 倾 注 在 儿 子 身 上 。 儿 子

浅析刘兰芝三重悲剧的社会意识

浅析刘兰芝三重悲剧的社会意识

浅析刘兰芝三重悲剧的社会意识摘要:《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这一典型的悲剧人物形象,充分展示了封建社会里一个极其普遍的社会问题,诗中的主要矛盾不是一般婆媳之间和兄妹之间的家庭纠葛,而是封建的家长制和青年追求自由之间的社会矛盾,是封建恶势力对青年幸福生活的摧残和迫害,因此,刘兰芝追求婚姻自由的悲剧,是中国几千年来中国古代妇女的悲剧,也是时代的,社会的悲剧,本文将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造成中国古代妇女的悲剧因素主要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权,中国封建社会的族权,中国封建社会的夫权。

2关键词:悲剧社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刘兰芝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权,中国封建社会的族权,中国封建社会的夫权。

如果说西方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闻名于世,那么中国无名氏的悲剧诗《孔确东南飞》也不亚于此,她成功塑造了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冷酷无情,骄悍专横的焦母,趋炎附势,薄情寡义的刘兄,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焦仲卿,以及骄奢淫逸的郎君等,这些人物具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作者着墨不多,但性格特征却跃然纸上,反映了汉代不同的侧面社会内容,其中刘兰芝悲剧的命运要典型一些,现在我仔细的想了一下,造成刘兰芝命运悲剧的因素主要有三点。

一刘兰芝悲剧因素之一: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权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创造了人,每一代人的民族文化心理素质,都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中塑造出来的,民族文化心理素质是民族历史地形成的生存条件的内化和观念形态的文化在民族心理中凝结、积淀,是由共同的民族文化背景所塑造陶冶而形成的共同的人生态度,情感方面,思维模式,致思趋向和价值取向诸方面所组成的有机的总体结构。

我们深深地知道,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封建历史,这些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对自己的百姓要进行教化,从而服从自己的统治。

据《史记》载:“孔子三十五年,齐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数粟,吾起得而食诸!”后来孟子提出要达到培养君子和感化“小民”的教育目的,孟子说:“设痒序学校以教之……皆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一下,”这说明,当时的奴阶级,他们也是非常重视儒家思想,他们这一思想在当时起过积极作用的。

关于刘兰芝境遇的作文

关于刘兰芝境遇的作文

关于刘兰芝境遇的作文你知道刘兰芝吗?那可是个苦命的女子啊。

刘兰芝啊,她就像是一朵盛开在错误季节的花。

她长得那叫一个漂亮,心灵手巧得很。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你瞧瞧,这么个多才多艺的姑娘,简直就是古代版的全能才女。

可她的命运呢,却被封建礼教这只大手死死地掐住了喉咙。

她嫁给了焦仲卿,按说小两口感情还不错。

可焦仲卿他老妈,那就是个“恶婆婆”的典型啊。

也不知道这老太太是吃错了什么药,横竖就是看刘兰芝不顺眼。

一天到晚挑刺儿,一会儿嫌她织的布不够快,一会儿嫌她走路姿势不好看,反正就是鸡蛋里挑骨头。

这刘兰芝也是有苦说不出啊,她只能默默地忍受着婆婆的刁难,每天忙里忙外,像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

在那个家里,刘兰芝就像个没有地位的小丫鬟,她的努力和付出根本得不到婆婆的认可。

而焦仲卿呢,虽然他心里是向着刘兰芝的,可他是个大孝子啊,面对老妈的无理取闹,他也只能在中间和稀泥。

这就苦了刘兰芝了,她就像夹心饼干里的那层奶油,被两边挤压着。

后来啊,这婆婆实在是容不下刘兰芝了,就逼着焦仲卿把她休了。

焦仲卿那个无奈啊,他不敢违抗老妈的命令,只能哭哭啼啼地跟刘兰芝说:“我会想办法再接你回来的。

”刘兰芝能怎么办呢?她只能收拾包袱,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那个曾经以为是自己家的地方。

回到娘家后,刘兰芝的日子也不好过。

她那个哥哥啊,也是个势利眼。

看到妹妹被休了回来,就觉得妹妹是个累赘,还想把她再嫁给别人,好捞一笔彩礼。

刘兰芝心里苦啊,她还在等着焦仲卿来接她呢,可她哥哥根本不管她的想法,就像卖货物一样把她许配给了别人。

这刘兰芝啊,她是个烈性的女子。

她心里只有焦仲卿,怎么可能再嫁给别人呢?在出嫁的那天,她心里充满了绝望和悲伤。

而焦仲卿呢,听到刘兰芝要改嫁的消息,也是心急如焚,赶来见她最后一面。

两人见面的时候,那场面真是让人忍不住落泪。

他们互相诉说着自己的思念和无奈,可是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他们根本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从《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式母子_高中高二作文800字

从《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式母子_高中高二作文800字

从《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式母子听闻兰芝举身赴清池,焦仲卿也跟着自挂东南枝,最终两家求合葬,二人生不能好好做夫妻,死了却能同穴而眠。

好像大家都很满意这样的结局。

中国人总是信仰死后有灵魂,死后同穴算是良缘了。

可是人都死了,不管是一具骸骨孤孤单单,还是两具骨头同躺一副棺材,又有什么区别呢。

我一直不喜欢焦仲卿这人,十足的懦夫,一个男子把一个女子娶回家,就等同向她许了终身的承诺,怎么可以明明对方什么错也没有,只因为母亲一句话,就将她“遣”回了家,这样的行为等同于将她逼死。

即使最终他选择和兰芝一起赴死,我依然无法喜欢起这个人。

我想起那个老哏,中国千年难解之题,如果你的母亲和妻子一起掉进河里,你先救谁?中国的男人通常都会选择先救母亲,这是中国一直崇尚的孝道使然。

哪怕他心里更爱妻子,但好像如果他说先救妻子,就会为这个社会所不容。

中国人推崇百善孝为先,但很多时候,这种善心也成了压力,成了古往今来中国父母“棒打鸳鸯”的有力棍棒!我是你父母,我生了你养了你,你就得听我的!父母好像是个特别伟大的词,伟大到子女显得那么卑微。

古往今来,像焦仲卿和兰芝这样的苦命情侣太多了,我们熟知的陆游和唐婉,还有现今各样的“富家子弟贫家女”。

我一直不解富家子的父母都是怎么想的,你说你家都这么有钱了,为什么还非要儿子娶个门当户对的,明着说是能帮助他事业,可是他事业再成功,他还是孤单一个人,不,是孤单一颗心。

你看见他事业有成,夫妻美满,你看不见你儿子一想起那个姑娘就心痛。

父母总是以爱之名,棒打鸳鸯,拆散儿子的爱情。

中国社会好像已经习惯这样,对此见怪不怪了。

当所有人都为焦刘的爱情感到遗憾时,却没有一个人来谴责他的母亲,好像母亲拆散儿子的婚姻就是很应当的!我不知道焦母因为是传说中的“恋子情节”,还是真心觉得兰芝不适合焦仲卿,我总觉得任何原因都不能驱使她令儿子婚姻破裂,让儿子伤心难过!我觉得最后焦仲卿死了,她肯定很难过。

我想这也是报应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3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132012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长篇叙事诗,曾被誉为“长诗之圣”和“古今第一首长诗”,全诗叙述了一个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堪比梁祝化蝶,曾倾倒许多文人墨客。

在扼腕痛惜之余,人们常深思的一个问题就是,刘兰芝为什么被休,造成刘兰芝、焦仲卿婚姻爱情悲剧的根源到底是什么,一时间无数观点争执难断,更有甚者打着新课程改革的旗帜,在没有明确佐证的资料下对这一问题妄加猜测。

针对这些观点,笔者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刘兰芝被休的原因分析
探讨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要把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加以分析,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是非标准。

我们先来看一看这部作品的时代,这首诗歌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玉台新咏》,诗前小序明确告诉我们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既然是汉末,我们就从汉代的婚姻制度中去找寻刘兰芝无辜被休的真正原因。

汉武帝时接受儒家学者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方略,儒家学说成了规范人们思想行为和处理日常事物的唯一准绳和依据,而当时在“休妻”这件事上最权威的“法律依据”莫过于儒家学说中的“七出”之律,妇女只要犯有“七出”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被婆家合理合法地休弃。

“七出者,无子,一也;淫泆,二也;不事姑舅,三也;口舌,四也;盗窃,五也;妒忌,六也;恶疾,七也。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刘兰芝显然并没触犯“淫逸;口舌;盗窃;妒忌;恶疾”这五出,大家对此都无异议,对于“无子”倒是有人认可,认为刘兰芝被休可能与刘兰芝结婚多年没有孩子有关,原因是整首诗中并没有提及刘兰芝有孩子,而焦母抱孙心切,因而要休掉刘兰芝。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同学也提出了这样的看法。

我们可以思考,在封建社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果刘兰芝的确没有生育,焦母要休兰芝,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堂而皇之地摆出这个理由将其休掉,何必兜圈子,找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的借口?再说,兰芝被休回家却备受青睐,媒人络绎不绝,“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

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如果刘兰芝真的不能生育,那县令太守为何纷纷遣媒人来为儿子求婚?所以说刘兰芝因无子被休根本站不住脚,那么只剩下最后一出:不事舅姑。

《礼记?昏义》中记载,妇女须“成妇礼,明妇顺”,“妇顺者,须乎舅姑,和于室人,而后当于夫”。

……是故妇顺备,而后内和理;内和理,而后家可长久也。

”也就是说,作为女子,与丈夫的亲密程度不可超过与舅姑(即“公婆”)的亲密程度,否则即为“不事舅姑”。

《礼记?内则》中说得更明白:“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儿子过于喜欢妻子,引起父母不高兴的,可以休弃。

我觉得这一点才是刘兰芝被休的真正原因。

纵观全诗,诗中虽然没有直接描写刘兰芝与焦仲卿炽热的爱情,但字里行间流漏出他们的爱是多么的深沉,多么情真意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君当做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为了忠贞不渝的爱情他们甘愿“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

正是因为他们对彼此的痴爱,导致了焦母的不悦,“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焦仲卿本想替妻子求情,结果却适得其反,触怒了母亲“吾已久怀愤,汝岂得自由”,“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他对妻子的用情之深更加激怒了母亲,于是焦母拿出一家之长的姿态“捶床便大怒”,“会不相从许”,最终导致刘
由刘兰芝的悲剧反观“中国式”母爱
苏环
摘要:《孔雀东南飞》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意义。

刘兰芝和焦仲卿婚姻悲剧的根源是什么?从“七出”中“不事姑舅”的角度探讨了刘兰芝被休的真正原因,并由兰芝的被休反思了中国现代家庭教育,尤其是“中国式”母爱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危害,引发大家对真正母爱的思考。

关键词:刘兰芝;悲剧根源;中国式母爱;
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99(2012)013-0091-02
作者简介:苏环(1970-),女,山东烟台人,烟台职业学院(山东烟台264670)讲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

收稿日期:2012-04-22
兰芝的被休。

当然也有人提出“恋子情结”一说。

不少人都提出焦母年轻守寡,与仲卿相依为命,她把所有的感情都寄予到儿子身上,仲卿是母亲的全部希望与精神寄托,但焦仲卿成年娶妻,注意力难免转移到工作与爱妻身上,对焦母而言确实打击不小。

所以,焦母把所有的不满与怨恨全都转嫁到媳妇刘兰芝身上,这就注定了美貌贤惠的刘兰芝必然受到婆婆的排斥,最终被休。

对于这一观点我不否认她有一点“恋子”心理,但就此说焦母年轻守寡我不赞同,整首诗歌确实没有出现焦仲卿的父亲,但并不意味着焦母年轻守寡,如果真的守寡,那按封建礼教中的“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焦母应听从儿子的,可事实正好相反,当焦仲卿提出“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时,焦母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儿子迫于母亲的威严,只好“默无声,再拜还入户”。

而刘兰芝的母亲及兰芝却要听从兰芝的哥哥“刘兄”的,因此说焦母年轻守寡我觉得无法认同。

刘兰芝的被休符合当时的背景和价值观,而从现代人的角度出发,焦母的“恋子”情结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刘兰芝太优秀了,她不仅有出众的容貌,“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而且才德兼备:“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所以,焦仲卿才会发出“幸复得此妇,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的感叹。

正是刘兰芝的优秀,让焦母有了压力,可以想象在妇女地位逐渐降低的汉末,母亲把所有的感情所有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儿子身上,而儿子却要与媳妇生死相随,这极大地触及了母亲的威严,最终导致了兰芝被休。

兰芝被休的确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抛开封建家长制,应该说兰芝被休与焦母的“恋子”不无关系,而且在现代社会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由此导致的离婚率也逐年上升,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想这与中国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与母亲的教育有直接的关系。

二、对“中国式”母爱的反思
自古以来,中国的家庭教育主要是由母亲承担的,都说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的确母亲为孩子付出得太多太多,中国妈妈爱孩子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自从孩子生下来的那天起,母亲就以孩子为中心,把自己所有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孩子,甚至有的为了孩子放弃了自己的工作事业,从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中学、大学,到找工作、结婚、生孩子,母亲绝对是毫无怨言的付出,但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庭,夫妻两人相亲相爱,柔情蜜意,这本是母亲所希望的,但在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的母亲心里却是别有一番心酸,好像自己的宝贝儿子被儿媳妇抢走了一般,这种微妙得难以言传的心理导致了母亲对媳妇有一种莫名的抵触情绪,单亲家庭的母亲更容易把情感寄托在子女、尤其是儿子身上,儿子就是她生命的全部,是她生命的支撑,是她全部的精神寄托。

男孩子替代了家庭中两性平衡角色。

一旦儿子结婚,母亲就容易产生第二次被抛弃的感觉,害怕儿子结婚后忽略自己,妒忌儿媳在儿子生活中的重要位置,矛盾自然也就产生了。

母爱是伟大的,但是母亲对子女的爱过多过滥,对孩子来说都不见得是好事,尤其是中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自从孩子生下来的那天起,大多数母亲就以孩子为中心,只要小孩开口,父母绝对是毫无保留的付出,买最好的,用最好的,出门车接车送,家务活自己全包了,所有的风雨都为孩子遮挡了,一味的给予,尽自己的所能为孩子铺好了所有的路,这不是爱孩子,这是以母爱的名义剥夺了孩子独立性的塑造与养成,许多孩子因此生活不能自理,不敢自己闯荡世界,连找工作还得妈妈陪着,简历妈妈帮着递,问题妈妈帮着答,更有甚者连相亲还得妈妈出面,有一天妈妈不在了,孩子怎样生活?作为母亲到底应该给予孩子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母爱,我们确实应该沉下心来仔细想想。

还记得备受瞩目的中国留日学生“浦东机场刺母案”吗,那位母亲充满了深深的自责,觉得自己不称职,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儿子。

这起人伦悲剧,值得所有人反思,尤其值得中国母亲们好好反思,反思她们的母爱,反思她们的教育方式。

虽然这只是个案,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我们的身边不少母亲常说:“宁愿苦了自己,也不能苦了孩子”,“孩子,只要你一心念书,妈妈为你做什么都愿意”。

母爱是无私的,然而她们无私的爱却可能让孩子的未来折翼,甚至会酿出悲剧。

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学问,学会做人。

做母亲的不仅仅是付出,还要懂得“索取”,当然不是要求孩子回报物质和金钱,而是回报以责任感、回报以心理上的健康和人格上的健全。

我们要给予孩子教育和引导,这样他们才能从容地应对生活。

而作为母亲也能拥有更多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空间,自己的朋友,人生也会更加丰富多彩。

相信刘兰芝的悲剧不会再重演。

参考文献:
[1]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
[2]张永鑫.汉乐府研究[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3]苑广阔.中国式母爱的理智与情感[N].中国青年报,
2011-04-15.
[4]“中国式母爱”到底出了什么问题[N].解放日报,2011-05-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