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建德江教案

合集下载

《宿建德江》文章教案

《宿建德江》文章教案

《宿建德江》文章教案宿建德江教案第一节:导入导入教学内容,介绍宿建德江的背景和意义。

宿建德江是中国长江上的一段河流,位于江苏省宿迁市的中部地区。

这条江河水势湍急、水质清澈,是宿迁市的重要水域资源之一。

宿建德江不仅具有自然景观的魅力,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因此,宿建德江被誉为宿迁市的明珠,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欣赏和探索。

第二节: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 了解宿建德江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

2. 介绍宿建德江的特点和魅力。

3. 探索宿建德江的历史文化内涵。

第三节:学习过程3.1 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介绍宿建德江位于宿迁市的中部地区,流经宿城区和宿豫区。

江河两岸的景观独特美丽,山峰起伏、树木葱茏,是一个清新宜人的地方。

3.2 特点和魅力宿建德江的水势湍急,水质清澈见底。

沿江而建的小镇和村庄,保留了古老的民居建筑风格,使整个地区呈现出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

3.3 历史文化内涵宿建德江位于历史悠久的淮安运河文化带上,沿江遗存着许多古老的文化遗迹。

例如,有清代的白塔、古石桥等,这些遗迹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和革新。

第四节:巩固与拓展4.1 学生活动让学生们自由讨论宿建德江的特点和魅力,并汇报他们的观点。

4.2 教师点拨根据学生们的讨论,引导他们发现宿建德江所具有的自然景观、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遗产,加深对宿建德江的理解和认识。

第五节:总结和评价5.1 总结教学内容回顾宿建德江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特点和魅力,以及历史文化内涵。

5.2 评价学生学习情况评价学生对宿建德江的了解和掌握程度,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

第六节:拓展学习展示宿建德江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带领学生们通过多媒体方式更深入地了解宿建德江的美丽景色和丰富历史文化。

第七节:作业布置要求学生以宿建德江为题材,写一篇200至300字的文章,描述他们对宿建德江的感受和体验,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宿建德江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第八节:课后反馈让学生们交流并展示他们所写的文章,互相欣赏和评价。

三年级语文《宿建德江》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三年级语文《宿建德江》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三年级语文《宿建德江》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三年级语文《宿建德江》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语文《宿建德江》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宿建德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写“德”这个生字。

2.学习古诗《宿建德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这首古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美的意境,获得审美愉悦。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自然过渡到课文学习。

导语: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游览了辽阔的大草原,欣赏了丁香独特的美,而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去古典诗词里欣赏一幅幅意境隽永的水墨画。

我们将随同诗人孟浩然夜宿建德江,去感受夜的静谧与原野的空旷,还将陪诗人苏轼共同经历一场夏日的暴雨,感受大自然的瞬息万变。

同学们要充分调动想象力,这样才能入诗、入画,感受自然之美、诗歌之美。

2.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两首古诗,观赏插图,进入古诗情境。

3.课件出示《宿建德江》。

齐读诗歌,理解诗题。

(“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建德江是新安江流经今属浙江省建德的一段江水。

诗题合起来就是“在建德江留宿”的意思,结合课本插图,作者“宿”的地方是小船。

)二、学习古诗,掌握方法。

1.学习《宿建德江》一诗,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故事激趣。

(1)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

其诗多写山水田园的清幽境界,清淡简朴,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写生字“德”,通过字形了解“德”的内涵。

2、借助注释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意,想象秋江暮色中诗人孤身一人停宿于建德江的画面,体会诗人客居异乡的孤寂愁苦之情,初步了解羁旅之思。

3、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景色的美,并分析感悟景色的特点, 初步了解借景抒情。

4、背诵全诗。

重难点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景色的美,并分析感悟景色的特点, 初步了解借景抒情。

难点:借助注释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意,想象秋江暮色中诗人孤身一人停宿于建德江的画面,体会诗人客居异乡的孤寂愁苦之情,初步了解羁旅之思。

教学过程一、诗文回顾,情境导入师简介羁旅诗后展示相关诗句,全班齐读,而后师创设情景导入。

PPT展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师引入《宿建德江》:唐代诗人孟浩然孤身一人,漫游吴越途径建德江的时候也写下了一首流传至今的羁旅诗《宿建德江》,我们今天一起来感受感受孟浩然的情思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羁旅诗有个初步认识,初步了解羁旅诗大多抒发思乡思亲之情,便于体会诗人在《宿建德江》抒发的客居异乡的孤寂愁苦之情。

二、解读诗题,初读感知1、学生字:齐读课题,师指导书写“德”, 通过字形讲解“德”的内涵2、解诗题:读了诗题后,你读懂了什么?预设:“宿”的意思,“宿”住宿、留宿。

“建德江”是一个地名。

诗人正在建德江留宿。

师生对话中点出理解诗意的方法:借助注释3、初读诗歌,疏通字词,读出节奏(1)个人读师点评,指导读音:“烟渚”的“渚”,多音字“宿”“泊”(2)自由读(3)点名读,点名学生评价(4)PPT展示节奏,师生合作读,全班齐读设计意图:多种方式朗读,把握朗读节奏,体会诗歌的味道。

三、再读古诗,明意悟情1、借助创作背景悟情介绍诗人写作背景,PPT展示,全班齐读师:你们觉得求官不成、仕途失意的孟浩然是什么心情呢?预设:“愁”“愁苦”……(板书:仕途失意)设计意图:联系写作背景有助于帮助理解诗情,是学诗的重要方法。

《宿建德江》教案

《宿建德江》教案

《宿建德江》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烟渚、日暮、客愁、野旷、天低、江清”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古诗的韵味和语言特点。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诗人背景。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出示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展示江边月夜图景,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什么?你能感受到什么?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图中是江水、明月、孤舟,这是一个寂寞的夜晚,只有诗人一人站在江边,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色。

这正是诗人孟浩然所描绘的景象,他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古诗《宿建德江》。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朗读情况,指名朗读,正音正字。

3.教师范读,学生再次朗读,要求边听边思考:诗人站在江边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4.学生交流思考结果,教师板书:江水、明月、旷野、天空、树木、孤舟。

5.学生根据板书和课文内容,简单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师随即指导“日暮”、“客愁”等词语的意思。

6.教师总结初读课文的收获:通过朗读和思考,我们初步了解了古诗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接下来我们深入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含义和意境。

(三)细读古诗,理解诗句含义和意境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人站在江边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看法。

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随即点拨、总结。

江水:清澈、平静;明月:皎洁、明亮;旷野:空旷、辽阔;天空:高远、深邃;树木:疏疏朗朗;孤舟:漂泊无依。

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愁。

孟浩然《宿建德江》教学设计(优秀3篇)

孟浩然《宿建德江》教学设计(优秀3篇)

孟浩然《宿建德江》教学设计(优秀3篇)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离乡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宿建德江》当作于作者漫游吴越时,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这首《宿建德江》!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孟浩然《宿建德江》教学设计(优秀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孟浩然《宿建德江》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认识5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在自学的基础上,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3、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1、理解词句,明确内容。

2、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同学们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古朴的美。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诗《宿建德江》,让我们通过学习再次感受诗的美好意境吧!(板书:宿建德江)我们一起读一读。

(齐读)。

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

谁留宿建德江?孟浩然留宿建德江。

板书:(孟浩然)这首诗就是孟浩然仕途受挫后,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一首诗。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1、自读古诗现在请大家看课文,自由地把这首诗多读几遍,借助课后的拼音把生字读准、读好。

自由读《宿建德江》(学生自由读古诗,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读)2 、教学生字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

在古诗中大家都能读好这些生字,我们去掉古诗的语境,你还能读准这些生字吗?3 、再读古诗: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读诗,这次请注意把诗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

(自读)来,你来读一读,你再来读一读(指名读)他读得真不错,那我们向他学习,大家齐读《宿建德江》。

三、入境悟情体验升华1、同学们朗读也激起了老师读诗的欲望,下面我也给大家读一遍这首诗。

教师范读,同学闭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刚才同学们描述的画面又给你留下的什么印象和感觉?(孤独、沧桑、凄凉)(让学生看板书)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读到诗的字里行间。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教案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教案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宿建德江》的背景和意义。

2.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1. 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孟浩然及其创作背景。

2. 教师朗读《宿建德江》全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教学活动】1. 学生跟随教师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朗读时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

2. 收集学生的分享,了解他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章:新课导入【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宿建德江》的诗意和主题。

2. 引导学生掌握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教学内容】1. 教师详细讲解《宿建德江》的诗意和主题。

2. 教师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教学活动】1. 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学生跟随教师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诗意的理解和主题的把握。

2. 收集学生的分析,了解他们对诗歌意象和表达手法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诗歌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宿建德江》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 培养学生的诗歌解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 教师带领学生解读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

【教学活动】1. 学生积极参与诗歌解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2. 学生与同学进行讨论,共同探讨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诗歌解析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收集学生的解析和讨论结果,了解他们对诗歌意象和表达手法的掌握情况。

第四章:诗歌创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意象和表达手法进行诗歌创作。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意象和表达手法进行诗歌创作。

2. 教师提供诗歌创作的指导和反馈。

【教学活动】1. 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运用所学意象和表达手法。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朗读与背诵、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诗人情感的理解。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宿建德江》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诗句中的修辞手法、诗人情感的表达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句。
举例:指导学生运用对偶、拟人等修辞手法,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句。
(3)诗歌意境的体会:帮助学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举例:通过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如“野旷”、“江清”等,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描绘的宁静夜晚。
(4)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例: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开展小组讨论,共同分析诗句的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
(4)诗人背景与时代特点:了解孟浩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认识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举例:介绍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风,分析其与唐代诗歌的关联。
2.教学难点
(1)诗句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句背后的寓意,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哲理。
举例:解析“江清月近人”中的“近”字所蕴含的诗人对大自然的亲切感和向往。
(2)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所学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参与度比我预期的要高,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朗读、背诵,并主动提问,这让我深感欣慰。然而,这也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讲授诗句的修辞手法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对偶、拟人等修辞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还存在一定难度。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些修辞手法,我尝试通过举例和对比的方式进行讲解,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因此,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实际操作环节,如让学生现场创作诗句,以便更直观地感受和运用修辞手法。

宿建德江-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初中)教案

宿建德江-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初中)教案

宿建德江-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初中)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语文是初中学习的重点科目之一,也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年级作为初中最后一年,是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提高的时期,也是面临初中升学考试的重要阶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篇文章是《宿建德江》,是一篇少年题材的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宿建德江的成长经历,以及他不断探索真理、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塑造了一个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少年形象。

通过本课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文本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变化、语言表达等方面,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等综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理解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变化等内容;2.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述对文本中的情节、人物性格予以描述;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向上的态度,鼓励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寻求真理;4.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生活,思考人生,从而对自己的成长有所启示。

三、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和情节变化;2.运用适当的语言对文本进行描述;3.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态度。

四、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情节变化,从而能够准确地描述文本;2.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小说的主题和内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介绍小说《宿建德江》的作者、背景和内容,引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2. 阅读理解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小说《宿建德江》;2.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文本中的关键词汇、人物性格和情节变化;3.学生针对文本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理解文本的主旨和含义。

3. 语言表达1.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情节、人物进行描述,并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2.学生进行小组分享和汇报,同学们进行交流和互动。

4. 思考反思1.引导学生思考小说《宿建德江》中的主题和内涵;2.学生进行个人反思和总结,总结自己在阅读中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善的地方。

六、作业布置阅读小说《宿建德江》,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想并进行反思。

小学四年级语文《宿建德江》优秀教案模板(精选7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宿建德江》优秀教案模板(精选7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宿建德江》优秀教案模板(精选7篇)小学四年级语文《宿建德江》优秀模板篇1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掌握一个多音字。

2、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宿建德江》。

3、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一、引入揭题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宿建德江》(板书课题),作者孟浩然。

二、自学古诗1.范读全诗。

(整体感知内容)2.指名让学生读,检查学生的读音及断句。

3.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

自学提示:(1)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2)小组讨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古诗。

(3)提出问题。

三、检查自学1.结合诗句理解词句的意思。

移舟:划船离岸的意思。

泊:划船靠岸。

烟渚: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烟渚,雾气笼罩下的江中陆地。

愁新:即新愁,由落日到黄昏,引起诗人新的愁苦。

野旷:野,野外。

旷,空旷。

天低树:天比树还低。

2.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结合图意理解诗歌的后两句。

在一个江中的孤岛上,几棵高高的树被风吹得东倒西歪,远远望去由于是在空旷的野外感觉天比树还低。

清幽的月光照在水面,感觉月亮离人是那么的近。

引导体会作者心情:此时作者远在异地,举目无亲,孤苦无援,身处这空旷的野外,一种思乡之情幽然而生。

夜幕降临,水中月,船中人又似乎离得那么近,有了一丝喜悦,也带来一些慰藉。

待到明天诗人又会想什么呢?(又是一些新愁。

)四、指导朗读1.理解了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2.指导朗读,注意停顿,仔细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3.配乐朗读板书设计: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小学四年级语文《宿建德江》优秀教案模板篇2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3、简单了解山水田园诗。

教学重点:1、理解词、句,明确内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古诗词《宿建德江》课程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古诗词《宿建德江》课程教案

《宿建德江》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宿建德江》,理解诗词中的词句,把握整体内容。

2. 体会作者孟浩然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表达出的忧愁情感。

3. 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诗词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

2. 品味诗词中蕴含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诗词的赏析,感悟诗人在作品中传达出的忧愁情感和复杂的人生体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诗词背景、作者介绍、诗词赏析等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你们平时都读过哪些古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宿建德江》。

2.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揭示课题,介绍作者1. 解题: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

谁留宿建德江?孟浩然留宿建德江。

2. 介绍作者: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他的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三、初读诗词,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诗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指名朗读,教师正音,并指导学生读出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四、深入赏析,理解内容1. 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词内容,重点讲解“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关键句,体会诗人触景生情的情感表达。

2.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野旷”、“天低”、“江清”等,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五、体会情感,感悟意境1.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诗词中表达出的忧愁情感和复杂的人生体验。

2.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体验,谈谈对诗词意境和情感的感受和理解。

六、总结拓展1. 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会。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继续阅读孟浩然的其他诗词作品,感受他的诗词风格和人生经历。

七、布置作业1. 背诵《宿建德江》。

2. 搜集并阅读孟浩然的其他诗词作品,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第3课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

第3课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
举例:探讨诗人在唐代游历四方、寄情山水的背景,以及这种生活方式对诗词创作的影响。
2.教学难点
(1)生僻字词的理解:对于诗中的生僻字词,如“建德江”、“旷”等,学生可能不易理解,需要在教学中予以突破。
举例:通过讲解字词的起源、演变,以及结合诗句语境来解释字词的意义。
(2)诗句的意象解读:学生对诗句中意象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解读。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宿建德江》这一古诗词。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旅途中是否曾经有过寄宿他乡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情感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人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抒发的情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最后,我发现学生在总结回顾环节能够较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但在提问环节,部分学生显得有些拘谨。为了鼓励学生提问,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尽量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二、核心素养目标
《宿建德江》教案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升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宿建德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增强审美鉴赏能力: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表达。
3.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朗读、背诵、仿写等环节,加强学生对诗词语言的感受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第3课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3课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选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诗歌背景介绍:诗人孟浩然及其创作背景。
2.诗歌朗读: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宿建德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宿建德江教案

宿建德江教案

宿建德江教案宿建德江教案一、活动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了解江地貌的形成原因和特征,掌握江的分类及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协作、思维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二、活动过程:1. 热身与导入(15分钟)(1)学生观看一段介绍江地貌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江的兴趣。

(2)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回忆江的定义和特点。

2. 问题引导(20分钟)(1)教师给学生出示一张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地球表面最长的河流,了解它的长度和流域范围。

(2)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江的长度和流域范围那么大,我们该如何解释这个现象?(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及观点。

(4)学生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3. 知识讲解(15分钟)(1)教师就刚才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补充和讲解,介绍江地貌的形成原因和特征。

(2)教师通过图片和图表,给学生呈现不同类型的江及其特点。

4. 小组合作探究(20分钟)(1)学生分组,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合作开展本节课的探究任务。

(2)教师提供一些实地考察的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地球表面上的不同江,并记录下观察结果和感受。

(3)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就不同的江类型进行比较,总结各种江的特点。

5. 拓展与应用(15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中国地图,指导学生找到我国的三大河流,了解它们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

(2)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写出对江的分类及特点的总结,通过口头交流和书面表达,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6. 总结与评价(15分钟)(1)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梳理重点和难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2)学生互评或自评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针对问题进行反思和改进。

三、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通过观看视频和查阅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

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
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
一、教学内容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选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诗歌朗诵: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宿建德江》一诗,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
2.词语解析:学习并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如“宿”、“建德江”等,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3.诗句解析:分析诗句的意境,感悟诗人通过描绘江景抒发的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意境的理解和诗歌朗诵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天低树”、“月近人”的抽象意境,我会通过图片展示、情景再现等方式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歌意境相关的自然景观,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宿建德江》是一首描绘江景的诗歌,它体现了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这种手法是古代文人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欣赏古诗词的关键。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深入分析《宿建德江》这首诗。通过具体诗句的解读,体会诗人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精准的语言描绘出江边的夜景。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对诗句意境和诗歌朗诵技巧的讲解,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实际效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能够跟随我的讲解,逐步领会诗歌的意境。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在这方面存在困难,他们对于抽象意境的理解仍有待提高。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生动形象的教学辅助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诗歌意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欣赏自然风景时,有没有过被某一处景色深深打动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人如何通过文字捕捉自然之美。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教案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教案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宿建德江》全文。

分析并掌握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了解诗人孟浩然的生活背景及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体会诗人抒发的孤独、凄凉之情,培养同理心。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1. 诗文背诵与理解。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3. 了解诗人孟浩然的生活背景及文学地位。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境的感悟。

2. 表现手法的鉴赏。

3. 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

2. 诗词朗诵音频。

3. 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诗词朗诵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宿建德江》的韵律美。

随后,简要介绍诗人孟浩然的生活背景及文学地位。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宿建德江》,并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

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共同探讨。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从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深入分析诗文。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4. 成果展示: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中孤独、凄凉情感的理解。

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珍惜美好时光。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背诵与理解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7. 作业布置: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选取其他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词,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等,让学生对比《宿建德江》的写作风格和意境。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词,要求运用恰当的意象和意境,体现个人的情感。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一课时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含反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一课时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含反思

第三课第一课时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一、教学目标:1. 借助注释、字典,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 诵读诗词,培养语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 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古人的生活环境和情感经历,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情境。

2. 阅读:带领学生阅读诗词,初步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3. 讲解:详细讲解每句诗词的意思,让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

4. 深入分析:通过分析诗词的修辞手法、意境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5. 诵读:通过多次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6. 小结:通过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借助注释、字典等工具,让学生自主探究诗词的意思和情感表达。

2. 通过讲解、分析、诵读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诗词。

3. 使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每句诗词的意思,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2. 作业:让学生课后多次诵读诗词,培养语感。

3. 评价方式:通过提问、观察学生的表现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注释、字典等工具书,帮助学生自主探究诗词的意思和情感表达。

2. 多媒体技术,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3. 板书,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诗词。

七、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诗词的意思,体会了作者表达的情感,培养了语感,加深了对中国古诗词的了解和欣赏。

《宿建德江》教案

《宿建德江》教案

《宿建德江》教案宿建德江,又称温泉江,是我国重要的河流之一。

它发源于山西省,穿越河北、天津、河南、江苏四个省市,最终在江苏省淮安市入海。

宿建德江流域地区除了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资源,还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教师们可以从宿建德江这一题材入手,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精彩的地理教育实践活动。

一、实地考察宿建德江要想深入了解宿建德江及其沿岸的资源、环境及文化等方面,实地考察是必不可少的。

在考察之前,教师应制定好合理的行程和详细的考察计划,并提前与当地政府和社区进行沟通,掌握相关的基础信息和具体情况。

在实地考察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地形地貌特征:运用一些地理工具和仪器,如地形图、高程仪、倾角仪、剖面和钻孔等,对宿建德江的地形地貌进行分析和研究。

2. 水文地理特征:以江的水质、流量、泥沙、漂浮物等为观测指标,对江水资料进行实地地物调查和采样分析,探究江河水文地理特征。

3. 生态环境特征: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调查,深入了解江的交通情况、森林、草原、湿地、农田、城市及农村环境特征,感受并研究宿建德江的生态环境变化情况。

4. 历史文化特征:参观和考察江河两岸的文化景点、古迹遗址、名人故居和历史建筑,了解宿建德江流域历史文化演变的过程。

二、利用多种教育方式深入开展探究活动将实地考察结果、采集数据及文献查阅资料导入到项目研究中,开展不同主题的探究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育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中,体验到不同的学习乐趣和知识收获。

1. 课堂讲解通过PPT或者黑板的方式,对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重点讲解。

此时,教师可以开设小组活动,让整个课堂变得更加灵活。

2. 读书会在课外组织学生自选阅读与宿建德江流域有关的书籍,如《江南大雨始终如一》、《江南好看历史第一卷》等等。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笔记或读书报告的分享,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宿建德江》教材版本: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内容:古诗词《宿建德江》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学作品,并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

2.学习古诗词的基本知识,领悟作者的情感、思想、艺术表现等方面。

3.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诗词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领悟作者的情感、思想、艺术表现等方面。

教学难点:翻译古籍古文。

教学方法:听写、课堂比较、解析诗词。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发表关于江河的故事、传说以及好听的歌曲等。

(2)展示图片,呈现江河风光,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课堂讲解(1)了解作者背景作者:杜甫时代:唐代(2)了解诗词内容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3)解析诗词第一句:“移舟泊烟渚”,写作者途中泊船停留在烟雾缭绕的渚边。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临夜思家,客情已愁,但苦思无故,又无办法解决,愁上心头。

第三句:“野旷天低树”,此句形容大自然,当时是狂风呼啸的夜晚,树木显得寂寞而孤单。

第四句:“江清月近人”,写作者伸手不见五指,静观夜景。

画面衬托江水的清澈和良夜的宁静。

第五句:“三万里河东入海”,远看长江入海口,长达三万里的江水翻腾汇入大海,气度宏阔。

第六句:“五千仞岳上摩天”,写下壮阔的自然美景。

形容高山,像塔一样穿天而起,恢弘大气。

三、巩固练习(1)听写诗词第一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出这句话所描绘的景象。

(2)通过课堂比较,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掌握诗词。

四、拓展任务:假设你是杜甫,写一篇关于此诗的续写。

五、作业布置:背诵本课诗词,并完成拓展任务。

教学反思:本课是古诗词中的《宿建德江》。

希望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和了解,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和印象,同时也能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内涵,达到教材所期望的教学目标。

教学环节比较丰富,既有听写、解析,又有课堂比较、拓展任务等。

《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名师教案(第二课时)

《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名师教案(第二课时)

《古诗词三首》名师教案(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美,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千古文章,今天的我们在诗歌中徜徉,体会无限风光。

2.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好多生字,有些要求会写的生字还比较难。

你都记住了吗?让我们来看拼音写汉字吧!写得正确还不够哦,一定要写得端正、美观哦!(2)出示拼音,学习写词语。

小组评价书写情况。

(3)同桌互相认读生字,并练习形近字、同音字练习。

3.导入新课:中华上下五千年,唐诗宋词久流传……4.检查背诵。

小组检查背诵诗歌,全都可以背诵的小组展示背诵成果。

二、了解诗意1.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诗歌说一说诗歌的意思,并且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预设:(1)参考课后注释。

(2)借助工具书。

(3)加入自己的想象。

三、诗词赏读1.赏析《宿建德江》。

出示诗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这首诗描写的是何时何景?预设:日暮之时,建德江景。

(2)泊:停船靠岸。

(3)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引申:烟渚云帆处处通,飘然舟似入虚空。

(4)抓住关键词,理解诗中意。

预设:诗人孟浩然愁从何来?(离家思乡离愁客居等)(5)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想一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宿建德江》描写了哪些所见所闻,景与情交融是怎样呈现出来的?(7)链接《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唐]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赏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出示诗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诗中描写的是哪儿的景观?(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空翻滚。

(3)白雨:白色的雨点。

(4)抓住关键词,理解诗中意。

预设:云、雨、风、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5)赏析: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可以用画笔画一画。

(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中描写了西湖的雨景,你还知道其他描写西湖的诗词吗?(7)赏析《饮湖上初晴后雨》。

宿建德江(孟浩然)教案

宿建德江(孟浩然)教案

宿建德江(孟浩然)教案孟浩然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表达情感为主题,被誉为"诗中有画"。

其中,他的诗作《宿建德江》描绘了他在建德江畔夜宿时的所见所感。

本教案将以宿建德江(孟浩然)的诗词为基础,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从中了解孟浩然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

教案一:朗读诗歌活动目标:通过朗读诗歌,感受孟浩然的诗意,理解诗中的意境。

步骤:1. 教师首先向学生简要介绍孟浩然的背景和他的代表作品。

2. 分发《宿建德江》的诗词给学生,并进行解读,向学生讲解诗中的背景故事和情感表达。

3. 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和抑扬顿挫,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感情。

教案二:欣赏名家朗诵活动目标:通过欣赏名家朗诵孟浩然的诗词,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步骤:1. 教师选择一位名家的朗诵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2. 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意诗歌的语调、节奏以及情感的表达。

3. 欣赏完毕后,学生可以简单地描述一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案三:写作欣赏活动目标:通过欣赏其他学生的写作作品,培养学生对孟浩然诗歌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步骤:1. 分发孟浩然其他诗歌的文本给学生,让他们阅读并理解。

2.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篇与孟浩然诗歌相关的故事、文章或其他形式的作品。

3. 学生作品完成后,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案四:小组探究活动目标: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深入研究孟浩然的诗词用词、修辞和意象,提升学生对文学的分析能力。

步骤:1.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孟浩然的诗歌进行分析研究。

2. 学生需对诗歌的用词、句式、修辞手法和意象进行解读和分析,并结合背景、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进行探讨。

3. 每个小组选择代表作品进行汇报和分享,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教案五:创作演绎活动目标:通过创作演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步骤:1. 设计一个创作演绎的任务,要求学生以《宿建德江》的情境为背景,自行创作一段对话、故事情节或其他形式的表演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山县第五完全小学电子备课教案模板
第1课时(总第课时)9月9日星期1初备教师:王云主讲何荣华
课题
宿建德江
课型:新




1、认识6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
2、能够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宿建德江》。
3、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感情。
重点
难点
能够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宿建德江》。
4、加入个人情感读诗。(配乐范读,生随音乐读诗。)
四、拓读训练:
推荐作品: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朱熹的《春日》;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课前可以安排学生搜集,了解孟浩然生平故事
读通古诗,认识生字了解大意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有什么好处
有感情地
背诵古诗
积累古诗




宿建德江
日暮泊船触景生情

野旷天低树借景抒情
江清月近人




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指导学习过程
复备
1、谈话导入: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师朗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问:这首诗是李白写给谁的?(生:孟浩然)
师: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孟浩然。(课件出示),教师介绍写作背景,为理解诗歌做铺垫。
二、初读感知。
1、板书诗题,从诗题入手,认识“宿”,讲解多音字sù、xiǔ,了解“建德江”,指导朗读诗题。
2、出示诗内容,师范读,指导朗读节奏。(课件)
3、生自由读文,扫清识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碍。
4、指生读,正音。
三、深入挖掘,走近作者。
1、借助注释,说诗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提出不懂的问题,同桌相互交流。(课件)
2、借助课件和学生一起理解诗意,解决不懂的问题,并渗透借景抒情的写法。
3、抓住后两句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用第一人称描述古诗内容,深入体会作者内心的愁苦,及其复杂的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