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绝技之亲历
祖传中医呕心沥血四十年经验感想分享
祖传中医呕心沥血四十年经验感想分享祖传中医是我国自古以来传承下来的一种医学体系,在我国医疗界一直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名中医师,我已经在中医行业里奋斗了四十年。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学习和探索,一直致力于将祖传中医的理论和实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祖传中医的特点与优势祖传中医注重观察病人的整体情况,包括色、质、形、态、声、气、味等多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进行诊断和治疗。
而西医则主要注重局部病症的诊断和治疗。
由此可见,祖传中医在病人全面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
此外,祖传中医还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稳定的疗效。
经过历代中医师的实践和,中医理论已经得到了不断培养和完善。
而这种理论的实践运用也为中医的疗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祖传中医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虽然祖传中医已经有着非常长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在现代医学的发展中,一些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已经显得过于陈旧。
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祖传中医的作用,我们需要适当地对传统理论进行改进和创新。
近年来,中医不断加强与现代医学的联系,逐渐将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中医医学领域中。
例如,中医科学医学实验中心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中医检测系统,可以对中药进行质量检测和药效评估,提高中药治疗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同时,纳入现代医学体系的中医也已经在一些特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例如,在治疗周围性面瘫、帕金森病、慢性乙型肝炎等疾病方面,中医的疗效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对祖传中医的深刻理解四十年的行医经历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祖传中医的重要性和优势。
祖传中医的疗效并不是简单地依赖于某种单一的治疗方法,而是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诊疗方式和方法来治疗病人。
同时,我们需要认识到祖传中医并不是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面对复杂的病情时,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可能更加适合。
在中医和西医的交流和合作中,我们能够更好地发挥中医的优势,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祖传中医是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学体系。
中医临床经验贴:一位二十几年经验中医谈成医经历
中医临床经验贴:一位二十几年经验中医谈成医经历论文精选中医临床经验贴发表者:李跃进 1205人已读从事中医临床近二十年了,多少总是积累了点经验,本来准备将来老了经验更丰富的时候传给子女的,可惜儿子根本不打算学医。
在这个论坛里也混了不短了,感觉这里的风气很纯正,也有不少立志于中医的人士。
为此,我决定把自己多年使用,包括传自师门的有效验方陆续贡献出来,以和大家共同学习,提高。
同时,由于这些验方好多也是历代名方的加减应用,所以我将尽量附上自己的验案,以体现我对该方的具体应用体会。
本帖长期有效,验方将不定时陆续贴出。
先简单地谈谈我的师承渊源,因为好多思路、理念和方子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他们,了解这一的过程,也有助于对我用药的特点进行解读。
同时,饮水思源,这么多年磕磕绊绊地走过来,没有这些老师们的悉心教诲是不可能的,从来就没有写过有关他们的文字,所以这也就权当是一种纪念吧。
首先,我选择医学这条道路,与我的外祖父密不可分。
我妈妈原来兄弟姐妹一共五个,但实际上曾经有六个。
最小的一个,再某一年温病流行的时候未成年就死了。
当时,我外祖父是个小学教师,目睹这一切却无能为力,激发了他奋发学医的决心。
这个故事很老套,和恽铁樵的从医经历也有点类似,或许那个年代的医生,都是这样从医的吧!就是从这个动机开始,外祖父开始自己购买书籍,完全自学中医,经过近十年,还居然成了享誉一方的名医。
他去世时,我还很小,说实在的,要说传授,还真没有传授我多少。
但由于我父亲虽然不从医,但却从我外祖父那里拿来了许多的医书,父亲浏览之余,也就归我看了。
我这人,可能从小就有点不务正业,课本不一定爱看,与课本无关的书,却是什么都爱看。
现在想来,也就是些入门的书,如《医学三字经》,《频湖脉学》,《药性四百味》,《中医学概论》等。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还有"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就是在那个时候背下去的。
祖传中医40多年的临床经验介绍
祖传中医40多年的临床经验介绍发表者:赵东奇6115人已访问中医学是一门伟大的科学宝库,我们应当努力的去挖掘它,并加以提高。
本人是河南省信阳地xx县人氏。
祖上世代中医,据老辈人传,是名医张仲景的后代。
长期以来,对祖国的中医学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但也发现了一些新问题,提出一些新观点,以供中医学界的专家人士进行论证和研究。
本人今年57岁,16岁起就跟随父亲学习中医,至今已有40余年。
在这40多年的医疗实践中,本人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从而也发现了传统中医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不管是在辩证上,还是在治疗方法上,都不能完全的适应病人的需要,应该进行进一步完善,添加新的内容使中医学得到更大的发展。
下面是本人提出的新观点和新问题。
虽然我不敢说十分正确,但就我长期给病人的治病的的效果证明,基本上还是比较准的。
我要提的有以下几点:人体内科的发病的基本原理有两个概念(一)百病从虚而入(二)百病由气而生中医内科病的治疗范围极广,由五脏六腑导致的内科病患者众多,发病率极高,病人层出不穷,处处皆是。
人体内科病的发病几率在人群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占人群总发病率的70%以上。
(1)百病从虚而入俗话说:体虚多病,体弱多病。
体虚就易病,虚病有四种(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临床上有些病人的只占一虚,有些病人占二虚,还有些病人占二虚以上,四虚占全,即全虚。
虚的越少,病越轻,虚的越重、越多,病越重。
人体一虚,病人就失去抵抗力,病邪就容易侵犯人体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
我发现每个病人的病都有虚的一面,其所谓不虚不病,有病就虚。
正所谓中医学所讲正不胜邪。
1)气虚人体的五脏都有气化的功能,即肺主气,肺有肺气,脾有脾气,胃有胃气,心有心气,肝有肝气,肾有肾气。
五脏气化功能盛衰直接关系到人体抵抗能力的强弱。
各个脏器出现气的不足或者气虚,都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那个脏器气的功能下降,那个脏器就要发病。
气虚有以下几种:1.脾气虚的病人:胸闷气短,肢体浮肿,多汗易感冒。
中医推拿治病的小故事亲身经历。
中医推拿治病的小故事亲身经历。
说起中医推拿,真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记得那次,我的背突然像被石头压住了一样,动一下都疼,简直是“腰酸背痛”的典型写照。
为了不让朋友笑话,我忍着痛去上班,结果一坐下就像是老电影里的木偶,完全没法动弹。
那时候,心里真是七上八下,想着是不是得去医院拍个片子,搞得自己一身药味,回去还得接受一堆亲朋好友的关心。
唉,想想都觉得累。
朋友见我这样,立马推荐我去找他常去的推拿师。
“放心,师傅可厉害了,手法好得很,包你去一次就能好。
”我半信半疑,心想:“不就是推来推去吗?能有多神奇?”但也没办法,疼得我连站直的力气都没有,只好跟着去试试。
到了推拿馆,那个师傅大概六十多岁,脸上的皱纹深得像地图,眼神却特别有神。
他看我进门就哈哈一笑:“小伙子,这背疼啊?来,放轻松,别紧张。
”我心里想:“放轻松?我这疼得跟刀割似的,怎么放轻松?”不过,为了不被笑话,只好深吸一口气,尝试着放松。
推拿开始了,师傅的手掌像有魔法一样,轻轻一按,我整个人都飘了。
每个动作都像是在弹奏一曲优美的乐章,咕咚咕咚的声音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一场奇妙的体验。
刚开始的几分钟,我还有点紧张,想着自己是不是被推得要去见上帝了。
可慢慢地,我发现疼痛居然在减少,像夏天的雪花,悄悄化了。
师傅一边推,一边跟我聊起天来,问我工作、生活,像个老朋友一样。
他说:“年轻人啊,生活要轻松点,别把自己搞得太累。
”听着这话,我心里一震,想想确实是。
我们总是把生活过得像打仗一样,忙忙碌碌,结果连自己的身体都顾不上。
就在那一瞬间,我感到一种久违的轻松。
推完之后,我试着站起来,哇塞,竟然能直起身来!那种感觉简直比喝到冰镇啤酒还爽。
心里那个欢喜劲,真是难以形容。
师傅笑眯眯地看着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新生儿。
“这还算不错,以后多来几次,保证你活得轻松些。
”我点头如捣蒜,心里感激不已。
回到家,朋友见我神采奕奕,半开玩笑说:“你是不是吃了兴奋剂?”我哈哈一笑,心里明白,推拿这玩意儿真是个宝。
1959年老中医献出了祖传的秘方、单方、验方,绝版好方请收藏好
1959年老中医献出了祖传的秘方、单方、验方,绝版好方请收藏好中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诊治经验。
《淮南子·修务训》中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药物、积累经验的艰苦过程,也是中药起源于生产劳动的真实写照。
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在这里“中”字念去声“zhòng”)。
中医是我国劳动人民同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
浦东地处江南海滨,基于渔盐农耕的生产需要和卑湿的环境,浦东先人积累和传承了很多丰富的御病智慧,以“一把草”、“一根针”和田头村社、唾手可得的动植物资源,治病养生,代代相传,流于民间。
浦东地区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动植物资源,炮制中草药。
其中可以用作药材的野生植物就有250 余种,动物类及废弃物药材36 种。
解放后,浦东农村还适度地开始发展家种药材生产。
在传统社会,中医秉承“传男不传女”的行业信条,中医诊疗多以父子家传的方式继承,民间一般难以见到完整的中医处方。
解放后,为了继承和发扬老中医的学术经验,1958年南汇县中医界在有声望和有经验的老中医中,开展了献三方(秘方、单方、验方)活动,共献出“三方”1.5万多件,通过整理选出“三方”383个。
1959年3月,在周浦镇召开老中医座谈会,确定第一批“三方”治验项目,由县中心医院和13个人民公社卫生院分工进行临床治验,并整理、采编成《祖国医药采风集》2辑,选录如下:秘方01立马回疗丹大团老中医王正章提供,主治疔疮。
药物组成:降药2钱、大红三仙升2钱、煅磁石1钱、煨石膏粉、杜蟾酥1钱。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蟾酥1钱先乳化溶解,捣和诸药,捏成麦粒样大小,磁瓶贮藏。
用法:按疔脚大小长短嵌疮口内,深度至疗根尽处为度(不可过深或太浅),轻者间日揭开,重者间二日揭,其疔脚自然脱落,脓随之出,毒化肿消,继用九一丹掺膏药贴之。
02吹耳散祝桥严焕纯中医提供,主治中耳炎。
中医疗法治疗疑难杂症的亲身体会
中医疗法治疗疑难杂症的亲身体会我姓崔,生于1958年,云南省曲靖市人。
高中毕业后参军,在团参谋岗位上转业到地方--市委宣传部工作。
后因病提前退休。
近二十年来,自己觉的身体一直不舒服,四处求医,但到各医院检查,结果是各项指标基本上都在正常范围内。
有时身体非常虚弱,怕风,常感冒,脸色苍白,全身无力,头晕头昏,消化不良,夜间盗汗。
西医、中医,推拿、针灸,所有能治的办法都试过,几乎没有什么效果。
我痛苦、悲伤、失望、失眠,夜里泪湿枕巾,感到非常的绝望。
但又不甘心,刚刚过了四十岁的我,上有父母双全,下有儿女还未成家,真不甘心就这样倒下去。
偶然在市医疗器械店里听店老板讲:“好像有一个外省人在本地一家大型国有企业里工作,像个很有派头的领导,曾来店里买过东西,交谈中这个人可能对中医很有研究,说不定他能治你的病”。
听到这话,我像看到了希望。
标签:中医疗法;疑难杂症;亲身体会几乎每天我都到店里去等,盼望立即能见到这个人。
一直等了三个多月。
某一天,我终于等到了他的出现。
好像是周六的上午,我正坐在椅子上和别人闲聊,店老板从二楼上下来,喊了我一声,指着刚进店门的瘦高个男子说,他就是你等的那个人!一交流,我们俩个是同龄人,都是58年生人,一见如故,便邀他一同到我家中,我说我身体不好,想请他给我诊一下病。
他望了望我说道:“你这个病叫四虚症,气虚,血虚,阳虚,阴虚。
在医院里可能什么病都查不出,只有你自己知道身体有问题。
病根出在你的脊椎上,你的脊椎可能变形了”。
是啊,我的脊椎是S形的,这个我很清楚。
他一眼就看出我的病,我很吃惊,觉的此人不简单!既然我是虚症,为何我吃了好多名贵的补品补药一点不起作用?他说”这叫虚不受补,就像煤球炉子,下面的灰积满了,再加多少煤也无济于事。
想要火旺,应先掏尽炉灰。
久病必积,你的病必须先要清尽各腑内的垃圾,才能补的进去。
同时要把脊椎慢慢调整正常,最终才会去掉病根”。
他给我拔筋、整骨,开方、服药,用他创立的“中医疗法”给予治疗,几天后就有了明显的效果。
中医治疗疑难杂症的故事
中医治疗疑难杂症的故事以下是 9 条关于中医治疗疑难杂症的故事:故事一你知道吗,我朋友的叔叔一直被头疼的毛病折磨,看了好多西医都没啥效果。
后来听说了一位老中医,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
那老中医就像个神探一样,一番望闻问切后,开了一些中药。
嘿!你猜怎么着,喝了一段时间后,那头疼居然真的慢慢缓解了,最后还真给治好了!这中医不就像是隐藏在民间的高手嘛!故事二有个邻居得了一种怪病,身上长满疹子还奇痒无比。
到处求医问药都没用,一家人那叫一个着急啊!后来经人介绍找到一位中医。
那中医仔细查看后,就像是能读懂身体的密码似的,配了些特别的中药方。
哎呀妈呀,慢慢地,疹子消退了,痒也止住了,这中医厉害得不要不要的!难道不是很神奇吗?故事三我曾听说过一个病例,一位患者长期失眠,精神都快崩溃了。
吃了各种西药都不见好。
最后找到一位资深的中医,那中医问诊的时候特别亲切,就像家里的长辈一样。
然后开了些调理的中药,还教了一些养生方法。
没想到啊,没多久那失眠的症状真的改善了好多!中医真的能创造奇迹啊!故事四记得有一次,我亲戚得了一种肠胃疾病,西医说只能长期用药控制。
他们不甘心啊,就四处打听中医。
还真找到一位厉害的。
那中医就像是个能解决难题的大师,一番诊治后,开出的药不仅有效,副作用还小。
吃了一段时间,肠胃居然慢慢恢复正常了,这简直让人欣喜若狂啊!这不就说明中医有时候比西医还管用嘛!故事五有个老人患有多年的风湿关节痛,走路都不方便。
看了好多西医都效果不佳。
后来有人推荐了一位老中医。
那老中医看病的时候特别认真,仔细斟酌用药。
吃了一段时间那老人的关节痛真的减轻了不少,都能自己慢慢走动了!中医就是有这般神奇的力量啊,对吧?故事六我认识的一个阿姨,一直有妇科方面的疑难杂症。
西医治疗了好久也反复。
后来她去尝试了中医。
那中医像个智慧的谋士,一番调理下来,症状真的明显改善了。
不得不说,中医在某些方面真的很了不起呢!故事七曾经有个病人被一种奇怪的皮肤病困扰多年,几乎都要绝望了。
黄帝内针践行记录(二十五)谈反复,中医是生活
黄帝内针践行记录(二十五)谈反复,中医是生活当时有一名学人问我,她在治疗一位肩颈疼痛的患者时,一扎就好,回去不久又不行,再来一扎就好。
总之是扎针就好,一点都不疼,不扎针回去就不行。
这么反反复复几次,让她出现困惑,为什么这个症状总是不能根治?如果说内针不好,那么不会一扎就不疼。
如果说好,为什么不能解决他的问题,不是说扎针是调整阴阳平衡么?所以她一直有这个困惑希望我能帮她解惑。
对于此问题,我分享治疗我同事的一个案例,我的同事当时和我一个公司,自己在一个独立办公室,当时他头上方右侧有一个空调,只要一开空调,他就左肩痛。
当时他还不知道两者的关联。
找我扎针。
因为比较熟,经络也很简单,就是阳明、少阳、太阳的一个肩膀痛,所以取穴也不复杂。
左症右治,在手腕附近找阿是。
具体不记得怎么扎了,当时扎完就不疼了。
在扎针过程中,我告诉他的肩膀问题来源于空调,让他办公桌换个位置,不要让空调这样吹。
不这样肩膀再疼不要怪我。
这也是治病求本。
经常有人说,中医像个半仙一样,好像可以通过患者的情况推出患者的房间布置,窗口开的方向,空调方向,或者是饮食、生活习惯等等。
实际中医讲究因缘果,有因,加上合适的致病条件,那就导致病症,即不玄妙,也不深奥。
我在读医道传承三和班时养立师父曾经说过中医是生活。
要把中医的理法融入生活之中,医嘱患者对生活习惯上的调整才给彻底治愈创造条件。
分享完,我询问患者的情况做进一步分析,比如吃不吃水果,也是需要问的。
而她反馈这个人是水果打包员,吃水果是很方便的。
我说这就是病因了。
所以让他少吃或者不吃水果。
首先水果包装工,他的工种决定他需要长期低头,而低头伤到颈部太阳、督脉,所以症出现在此处。
也就是这里是经常累及的地方。
其次为什么要不吃水果。
因为水果多寒凉,伤中焦。
虽是伤到阳明,但人体一气周流,这边的气损耗了,那么分布出去的气就不那么多。
而最累的地方就会变成最薄弱的地方。
所以总治总不好。
六淫邪气伤人肯定不是从最强的进,而是从最弱的打。
19位国宝级名老中医验方来源
19位国宝级名老中医验方来源:王挥斯的日志1、刘渡舟(1917年9月生,北京中医学院著名教授)1-1、〔柴胡解毒汤〕〔组成〕1.柴胡10克 2.黄芩10克 3.茵陈蒿12克 4.土茯苓12克 5.凤尾草12克 6.草河车6克〔主治〕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表现为谷丙转氨酶升高,证见口苦、心烦胁痛、厌油食少、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白腻、脉弦者。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2、俞慎初(1915-2002),福建福清人。
福建中医学院教授,当代中医学家,中医医史学家,教育家,国家级中医药专家,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学家、全国首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
2-1【止咳定喘汤】﹝组成﹞:(1)蜜麻黄6克(2)光杏仁5克(3)炙甘草3克(4)紫苏子10克(5)白芥子6克( 6 )葶苈子6克(布包)(7)蜜款冬6克(8)蜜橘红5克(9)结茯苓10克(10)清半夏6克﹝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或轻度肺气肿。
尤对风寒咳喘痰多者有较好的疗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加减﹞:(1)若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表证明显者,可酌加荆芥、防风、紫苏叶等。
(2)痰粘稠、咯吐不爽者,加桑白皮、浙贝母(3)胸闷不舒者,加瓜萎、郁金。
(4)如痰黄之咳喘者,可加条黄芩、桑白皮、浙贝母等。
﹝典型病例﹞:患者素有哮喘症,多年来经常发作。
近日不慎受凉,咳嗽不已,且见喘促气急,胸闷,痰多色白,脉细缓,舌质淡红苔白。
证属外邪引动内饮致肺气不喧之喘咳,治直宣肺平喘,止咳袪痰,予[止咳定喘汤]加味。
处方:蜜麻黄6克、光杏仁5克、炙甘草3克、蜜款冬6克、浙贝母10克、盐陈皮5克、结茯苓10克、清半夏6克、紫苏子10克、白芥子6克、葶苈子6克(另包),水煎服。
服五剂后,咳喘明显减轻,仍胸闷,上方加干瓜萎15克,再进五剂后,诸症悉平。
2-2(加味五金汤)〔组成〕1.金钱草30克 2.海金砂15克 3.鸡内金10克 4.金铃子10克5.川郁金10克 6.玉米须15克。
个人自学中医经历
个人自学中医经历嘿,说起我自学中医的经历,那可真是像一场奇妙的冒险。
最开始,我是因为自己老生病,吃西药有时候效果也不咋地,就想着学学中医。
我先从买中医基础理论的书开始,那书一翻开,好家伙,感觉像看天书一样,什么阴阳五行,气血经络,看得我晕头转向。
但我这人有股倔劲儿,就硬着头皮啃。
有一次,我看到关于穴位的内容,觉得可神奇了。
就想试着给自己找穴位。
我拿着书上画的图,找足三里这个穴位。
在小腿上按来按去,一会儿觉得这个地方像,一会儿又觉得那个地方才是。
找着找着,腿都被我按麻了,还没找准。
我就想,这古人咋这么厉害呢,能把这些穴位找得这么准。
后来我就找了个模型,对着模型一点点摸索,终于找到了足三里,那种感觉就像找到了宝藏一样。
我还试着学把脉呢。
我先摸自己的脉,这脉搏一会儿感觉跳得有力,一会儿又觉得很弱,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摸错了。
然后我就拉着家里人给他们把脉,我爸妈都被我弄得哭笑不得。
我学着书上的样子,用三根手指放在手腕上,装模作样地感受,还跟他们说什么“浮脉如木在水中,浮大中空乃是芤”,其实我自己也不太懂,就是觉得好玩。
再后来,我开始学一些简单的方剂。
看到书上写的什么感冒了可以用银翘散,我就研究里面的药材。
跑去药店看那些药材,金银花、连翘啥的,闻着味道,想象着它们怎么在身体里发挥作用,就像一群小战士去对抗病魔。
自学中医的过程虽然困难重重,但真的很有趣。
每一次新的发现都像是打开一扇通往神秘世界的门。
我也知道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相信,只要坚持,我能在这中医的奇妙世界里收获更多,说不定以后还能给自己和家人解决一些小病痛呢,这感觉可太棒啦!。
中药世界老中医的神奇治疗故事
中药世界老中医的神奇治疗故事中国的中医药历史悠久,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与传承,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在中药世界中,老中医们以其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创造了许多神奇的治疗故事。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老中医的治疗故事,展示中医药独特的魅力。
故事一:雷火祛风在陕北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个老中医叫李大夫。
他精通中医药,擅长治疗各种风湿病。
有一次,一个年轻人因为工作太紧张,导致长期头痛,四肢麻木。
他找遍了各地的医院,却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最后,他听说了李大夫的名字,来到了李大夫的诊所。
李大夫仔细听取了他的病情描述后,开始给他用雷火熏治疗。
雷火熏治疗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将草药点燃产生烟雾,让病人吸入具有药性的烟雾来达到治疗作用。
经过连续几天的雷火熏治疗,这位年轻人的症状明显好转,头痛不再困扰他,四肢也渐渐恢复了正常。
感慨万分的他,将这个奇迹般的治疗故事告诉了更多的人。
故事二:草药祛寒在湖南的一个农村,有一位老中医叫王师傅。
他非常擅长治疗因寒湿而引起的各种疾病。
有一次,一个年轻女孩因为寒湿所致的风湿病反复发作,无法正常上学。
为了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她的家人找到了王师傅。
王师傅经过详细的问诊和观察后,认为这位女孩的疾病是由于体内的寒湿所致。
他给她开了一副由多种草药组成的中药方剂,并指导她按时服用。
这位女孩按照王师傅的指示,坚持服用中药方剂,并且与此同时也注意保暖。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她的症状逐渐减轻,能够正常上学了。
她的家人对王师傅的治疗方法感激不已,纷纷向周围的人讲述这个神奇的治疗故事。
故事三:针灸除痛在四川的一个小城镇,有一位老中医叫张大夫。
他擅长使用针灸疗法治疗各种疼痛病症。
有一次,一位中年男子因为长期的腰痛不适而苦不堪言,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他听说了张大夫的医术高明,便前来求诊。
张大夫通过仔细的观察和检查,判断出这位中年男子的腰痛是由于脊柱的问题所致。
他采用了针灸疗法对腰部进行治疗。
中医师承的经验故事(千字亲述)
中医师承的经验故事(千字亲述)中医师承的经验故事(千字亲述)前言作为一名从事中医事业的专业人士,我有幸继承了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详细亲述我的师承经验,希望能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本文将涵盖以下几个部分:拜师学艺、学术传承、临床实践、心得体会以及展望未来。
拜师学艺我的中医之路始于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中医。
在我初入医道之时,老师便告诫我:医者,仁心仁术。
我深知,想要在中医领域取得成就,必须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
在跟随老师学习的五年间,我不仅背诵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还学会了诊断病症、开方用药的技巧。
老师常用“望、闻、问、切”四诊法来指导我。
在一次实践中,我误诊了一位患者,老师严厉地批评了我,并告诉我:“医者,性命攸关,不可轻率。
”从此,我更加注重临床实践,逐渐掌握了四诊法的精髓。
学术传承在跟随老师的日子里,我不仅继承了其丰富的临床经验,还深入研究了中医的学术体系。
我发现,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这与现代医学有所不同。
在一次学术交流中,我提出了这一观点,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认可。
此外,我还致力于挖掘中医药的宝藏。
在研究古籍的过程中,我发现一味被人忽视的中药——黄芪,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
我将这一发现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显著疗效。
临床实践在临床实践中,我始终坚持中医为本,结合现代医学技术。
曾有一位患者,病情复杂,多家医院无法确诊。
我来诊后,通过中医辨证论治,最终确诊并为患者制定了治疗方案。
患者康复后,对我感激不尽。
此类病例数不胜数,使我愈发坚定了传承和发展中医的信念。
在实践中,我还总结出“中医+西医+心理疏导”的三位一体疗法,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治疗服务。
心得体会通过师承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中医的魅力所在。
中医不仅是一种医学,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哲学。
作为一名中医师,我肩负着传承和发扬中医的责任。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医绝技之亲历1
中医绝技之亲历1中医绝技之亲历11、治疗急性咽炎一针见效,不论是一侧、还是双侧,红肿的大小,吞咽困难者,严重者呼吸都困难者,一般都可一次治愈。
具体方法是:只需病人取坐姿,用三棱针在胸椎的第三节处和肺腧处针刺,然后加拔罐15分钟,这时病人的疼痛感就开始减轻,红肿部位开始萎缩,大约20—30分钟后,病人就没有痛感了。
此方法每次见效。
部位:在手背中指和无名指之间,掌骨与指骨结合处上一寸五分解剖:肝与脾细交错神经主治:止一切汗异证取穴:手背向上,距指骨与掌骨头上一寸六分,中指与无名指指骨间是穴手术:针深三至五分。
2、立杆见影的治疗立杆见影,说其效也。
绝法,乃网上绝无,独创也。
大家可以拿出比一比,看看谁的疗效快,疗效好。
急性踝关节扭伤是临床常见病,特别是基层。
取穴:膈腧(双)肝腧(双)阳陵泉(双)法:用拇指点揉5~7 分钟,同时嘱患者活动患部,使术完毕,让患者自由走动,多数感觉其痛若失。
如有个别还有疼痛,再如法操作一遍,即好。
慢性效差。
按:膈,乃血会,主一身之血,能养血活血,乃活血之效。
肝腧,乃肝之腧穴,肝主筋,主一身之筋,乃揉肝舒筋之效。
阳陵,乃筋之会,主一身之筋,乃舒筋柔筋之效。
急性踝关节扭伤,乃伤筋淤血之病。
三穴功用,活血柔肝舒筋,故效如浮鼓也。
一同学突扭伤,灵光一闪,想到的,没想到一用竟如此有效。
效果非常好3、昨天晚上,看到中央电视台一个节目,介绍北京一位老兄,10多年前,他因白内障、眼球发炎(具体专业名词没记住)而失明,当时他才27岁,对于后天失明的人,要比先天失明的自然要痛苦许多,这种打击对他和他的家人可想而知,他妻子介绍,当时他们到北京同仁医院看病,但苦于目前的治疗水平,即使同仁也没有办法止住眼球内炎症的发展;随着白内障复明手术的进步,国家在推广“复明工程”,这位老兄被社区定为救助人选,经过手术,很幸运的,他的一只眼睛恢复到了零点六的视力;失明复明,他和他的家庭经历了大悲大喜,他复明后的第一个心愿就是要亲眼看看自己已经三岁的儿子。
寻访五位民间中医,个个身怀绝技东楚网
寻访五位民间中医,个个身怀绝技东楚网蜂疗治类风湿;茶疗治咽炎、眼疾;火灸治肩周炎、腰椎病。
名医之后……本期寻访民间老中医寻访人物4人,人人身怀绝技,让这次寻访笼罩了一层神秘面纱。
9月25日,细雨绵绵,冷风习习,本报记者与纪药师一行7人,清晨便踏上了寻访之旅,一点也没有阻挡我们的寻访热情。
这次是有史以来的最大规模的寻访。
养蜂人陈世锴自学蜂疗成医师早上8时40分,本报记者纪药师一行7人驱车沿湖滨路,驶往市军分区方向。
一路上,纪药师给大家讲解各种中医治病的小方法,比如用梅花针治病,把五根针绑在一起,然后捆在一根竹条上,利用竹条的弹性来控制扎针的力度,对于淋巴结、皮肤麻木、失眠等症状都有很好的疗效。
比如用橘皮治疗慢性胃炎,将干橘子皮30克,炒熟后磨末加白糖3克,空腹温开水服下,每次6克,日服3次,2日后,胃疼即止。
纪药师的讲述通俗易懂,引人入胜,这些日常生活中可以用的有效方法。
无不让大家深深感受到中医的博大精深。
不知不觉中,到达这次寻访的第一位民间中医陈世锴家门口。
记者一行走进陈世锴家中,恰逢陈世锴给人看病,他儿子和儿媳正给病人进行蜂疗,钳夹出蜜蜂身上的锋针,轻扎入人体穴位,这一过程不超一秒,动作十分娴熟。
1974年,初中毕业的陈世锴到江北养蜂,以采集蜂蜜为生。
他讲到,记得有一年夏季放蜂时,一位64岁的老婆婆经过,看到蜂箱上大量的蜜蜂飞走了,她就将盖蜂箱的柴草拿回去生火做饭,没想到柴草中还有一些没归巢的蜜蜂,追着蛰她,连续3天她全身多处红肿、视力模糊。
患有坐骨神经病、耳鸣、慢性关节炎的老婆婆,被蜜蜂蛰后,关节疼痛竟奇迹般的好转了。
次年,陈世锴再次到灵川县养蜂,这位老婆婆找到他,给他送来礼物,感谢他养的蜜蜂治好了多年的顽疾。
这次偶然的蜂蜇事件,让陈世锴了解到蜂针的神奇疗效,为此,他找到当地一名中医世家子弟吕元胜,学习中医治病的方法,跟他一起上山采寻各种中草药。
在外放蜂采蜜的过程中,去看一些蜂疗刊物的影像。
十八岁的学医日记:深藏不露的拍打高手
十八岁的学医日记:深藏不露的拍打高手2019.02.13 晴天星期三义诊摘记:1、一五经富阿姨,四十多岁,自述常耳聋耳背。
师切脉,言其颈椎压迫亦是厉害。
遂处方:四逆散合腰三药加减柴胡8g、白芍10g、枳壳10g、炙甘草5g、黄芪30g、杜仲10g、枸杞子15g、补骨脂10g、骨碎补10g、火麻仁20g、菖蒲5g、郁金5g、陈皮5g、炒麦芽10g 五剂师言:耳聋耳鸣的问题,主要治疗思路就在于补腰肾与疏肝胆。
因肾开窍于耳,以及少阳经环行整个耳部。
凡四十岁以上的妇女耳聋的问题就要以补肾为主,如腰三药、金匮肾气丸等;三十岁左右及以下的,就要以疏肝理气为主,以逍遥散、通气散等。
而这首组方偏重补肾,但同时为肝肾脾三经通调。
四逆散便能舒畅肝胆气机,加菖蒲、郁金,同时能开窍行气。
腰三药补肾壮腰,再加骨碎补、补骨脂、火麻仁,便能添补骨髓中的精油。
正所谓脾虚则九窍不利,故再稍佐陈皮、麦芽健脾行气。
从肝肾脾三经论治,正如同三阴交一般。
故耳鸣耳聋,取三阴交常按,亦能达此良效。
没想到还能从这个原理上来运用三阴交,真是抓住病机病理,用药遣方,循经取穴,皆随手见功,应针取效。
2、一广西来的女子,三十多岁。
师一诊脉,便言其气不足,脾胃气虚,并开出四君子、颈三药,为其补气升阳。
师又问其还有哪些不舒服。
只见她抓抓偏头,欲言又止,支支吾吾地才说出一句:“我满肚子的肿瘤。
”师便说:“你知道你的病是怎么来的吗?你一个动作就暴露了你的病机,你说话的时候要抓耳挠腮,讲话的时候想讲,又吞吞吐吐,这就是胆经不通的表现。
胆主决断,若人优柔寡断,正是胆腑不通。
正好我们今天讲的日月穴,是胆经的募穴,胆者拆开,一日月也。
日月乃天地至大存在。
按日月穴,便能让肝胆变得大力,非常适合你。
我告诉你,做人要像侠女一样,要豪爽一点。
我们客家话说愁肠扒肚,你一忧愁,一纠结皱眉,你的肚腹就会不舒服,吃什么东西就都消化不良。
所以我们不但要治病,更要治人性脾性。
大多数疾病都是人性脾性的纠结所引起的。
中医诊脉的神奇故事
中医诊脉的神奇故事中医诊脉作为一项古老而神秘的诊断技术,有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一个关于中医诊脉的神奇故事。
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有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中医,他擅长利用中医诊脉来诊断病症。
有一天,一个年轻的农民前来寻求他的帮助。
这位农民已经连续几天感到身体不适,尝试了各种治疗方法,但仍然无法缓解他的症状。
老中医请这位农民坐下,并轻轻抓住他的手腕,开始触诊他的脉搏。
他专注地闭上眼睛,仿佛要进入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
经过片刻,老中医睁开眼睛,微微一笑,对农民说道:“你的脾气不太好,经常爱发脾气。
我怀疑你体内的气血运行不畅,导致了你的不适。
”这个诊断让农民感到惊讶。
他从未向老中医提到过自己的脾气问题,但老中医却从他的脉搏中读取到了这个信息。
他深信老中医的能力,所以他充满信心地接受了老中医的治疗。
老中医给农民开了一副草药方子,并嘱咐他按时服用。
不久之后,农民的身体状况开始逐渐好转。
他感到更加精力充沛,脾气也变得平和了许多。
他对中医诊脉的神奇效果深感震惊和感激。
这个故事表明,中医诊脉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通过触摸人的脉搏来获取关于一个人身体状况的各种信息。
这种技术结合了几千年的经验和知识,以及对人体的深入理解。
中医诊脉虽然神奇,但它并不是一种可以被随意模仿的技术。
它需要中医医生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来掌握,才能准确地判断一个人的身体状况。
这也是为什么中医在中国和许多其他地方拥有如此广泛的认可和信任的原因。
在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下,中医诊脉的独特性和神秘性仍然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许多人寻求了中医的帮助,并亲眼目睹了中医诊脉的神奇效果。
这不仅是对中医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中医医疗技术的认可。
总之,中医诊脉的神奇故事给我们展示了中医医学的独特魅力。
它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也是中医在世界上广受尊重和追捧的原因之一。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的传统医学知识,为人类的健康与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的第一次中医按摩经历
我的第一次中医按摩经历最近准备考试,我每天都要伏案作业好长时间。
结果脖子和肩膀都开始不舒服起来了,尤其是脖子左右摆一摆就会有咔咔的声音。
刚开始自己还觉得挺好玩的,每天都自娱自乐一下,后来一起复习的女孩因为颈椎压迫神经搞得头痛,不饿意放弃考试了。
这下子我也不敢忽视自己的颈椎问题了。
周二下午跑到中医院按摩科挂号,我决定按摩一下缓解缓解肩膀和颈椎的不适感。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去中医的按摩科,果然和美容院的大大不同。
挂号的时候小护士问我要管什么号。
我看了看那些一生的班表想,第一次来挑一个厉害一点的大夫,也当是犒劳自己了。
结果,就选了一个教授级的医师的号。
(当然专家的是最厉害的,但是不用那么贵啦)排号的时候发现来中医按摩的人真的很多,而且颈椎不适的有不少。
和其中的一个大姐聊了几句才知道,她是大学的老师颈椎病这种职业病常见的很。
还说我挂的这个医师厉害,不过我是第一次要有点心理准备才好。
我笑了笑,心想“按摩以前在美容院也做过,就是经络穴位之类的么,很舒服呀。
”也没有太当回事。
等到我之后,一进门看见一个可爱的老太太带着一堆年轻的实习生。
在我说最近伏案作业的关系整个颈椎不是很好,尤其是脖子我又强调了好多遍。
老太太一幅了然的样子一把卡住了我的后脖子。
我“嗷”的一声哀号几乎外面的走廊都能听到了。
果真是要有心理准备才行的阿,超级超级痛。
老太太又掐了我后腰和脊椎的一些地方,便按还问我感觉怎样,痛不痛之类的。
旁边一圈的年轻医生啊,我总觉得不自在好不好意思啊。
不过为了自己的身体还是“痛就大声说出来”啦!最后老太太给我开了一张诊断的单子叫我到楼下交款然后再回来排号。
等在一次进去的时候我的心理就做好了痛的准备了。
不像我在美容院那样,老太太并没有让我趴下。
她先让我在椅子上挺直腰放松肩膀,然后使劲地按脖子上的穴位,然后再让我放松。
接着我就听到了电影里骷髅重组才有的咯吱喀嚓的声音顺着骨头传到了大脑,实在是太震撼了。
之后她又按住我脖子靠下的一个地方叫我转头。
中医诊疗 体验非遗中医诊疗的过程
中医诊疗体验非遗中医诊疗的过程传承千年的中医诊疗,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世界各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
在体验非遗中医诊疗的过程中,我们将感受到中医的智慧和独特的诊疗方法。
本文将以一个虚火过盛症状的患者为例,介绍非遗中医诊疗的过程。
患者光临中医诊所,首先会被工作人员引导到等候区。
等候区的环境布置温馨舒适,让患者可以放松身心。
在等候区,患者可以认真填写一份健康问卷,详细记录自己的身体状况和主诉症状,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其病情。
当患者等候完毕,工作人员会带患者进入诊室。
诊室内的氛围和谐温暖,医生和患者能够面对面坐下来进行一对一的沟通。
这种亲切的沟通方式,让患者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症状和不适感受。
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家族病史、过去的疾病和手术经历等等。
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医生初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从而更好地进行后续的诊疗。
接下来,医生会进行望诊。
望诊是中医诊疗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质等,医生可以了解到患者的体质和病情。
比如,对于虚火过盛的患者,医生会观察到患者面色潮红、目光炯炯有神等症状。
同时,医生会仔细观察患者的舌苔和舌质,这也是判断病情的重要依据之一。
随后,医生会进行闻诊和问诊。
医生通过听取患者的诉说和观察患者的呼吸声、声音变化等,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体质。
在对于虚火过盛的患者来说,医生可能会询问患者是否出现头晕、口苦、口干等症状,同时还会仔细听取患者的声音变化。
完成了望诊、闻诊和问诊之后,医生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诊疗方法多样,包括中药治疗、针灸、艾灸、拔罐等等。
对于虚火过盛的患者来说,医生可能会选择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进行治疗,同时结合针灸疗法调理患者的体质。
治疗结束后,医生会再次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
医生会解释治疗的原理、注意事项以及预后情况,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此外,医生还会给患者一些建议,如饮食调理、生活习惯改变等,以便患者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中医治疗到底有效与否?来看看一个外科医生的中医治疗经历吧
中医治疗到底有效与否?来看看一个外科医生的中医治疗经历吧我是一名从业近18年的外科医生。
西医主张循证医学,给与患者的诊断、治疗一定要有证据,要根据检查结果给予患者进行精准的治疗。
而中医在我原有的概念里是虚无缥缈的,无迹可寻的科学,说实话以前我一点不相信中医。
然而最近一年多的经历改变了我对于针灸、中药、手法以及正骨等中医疗法的看法,发生在我身上的真实案例使得我重新审视自己对于疾病的认识是否过于单一,是否眼界过于狭窄?今天我就把这些经历写出来分享给大家,不是为了证明谁对谁错、谁高谁低,仅仅是为大家介绍一个治疗疾病的选择。
手法推拿治好了困扰我四个月的背部筋膜炎2018年的1-5月份,由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晋级考试,除了每天的日常工作,我都在大量的看书学习,准备应考。
有的时候累了我会趴在地上双肘撑地看书、记笔记,没想到这个动作导致我出现了严重的背部筋膜炎。
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我的后背会像撕裂一般的疼痛20分钟左右,整个肩膀、肩胛骨以及上背部都是僵硬的,由于需要考试和进行日常的门诊工作,根本不能休息,所以我开始口服非甾体镇痛药,期待能有所缓解,但是收效甚微,后来我又开始口服加外用非甾体镇痛药,也仅仅是能缓解40%左右。
当时我们科室的手法医生李神医多次劝我要给我手法推拿,说很有效。
我根不就不相信手法能治疗我这么严重的筋膜炎。
用李医生的话,就是“好言难劝该死的鬼”,后来李医生也不劝我了。
但是到了考试前的时候,这种症状真的是到了令我难以忍受的程度,不吃药我就不能出门诊,否则坐在诊室的椅子上我都会感到肩背部难忍的痛感。
后来我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恬不知耻的找到了李医生,还好人家大度,给我做了20分钟的手法治疗。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仅仅20分钟的治疗,我的背部感觉到了明显的松弛,疼痛缓解了60%左右,后来经过7天的治疗,困扰我将近4个月的背部筋膜炎基本消失了!这个经历使我对于中医推拿以及整个中医的观点悄悄的改变了。
放血治疗好了我的睑板腺功能障碍这四个月的考试准备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背部筋膜炎,我的眼睛也开始出现了明显的症状,干涩、不能看过亮的东西,看书时间久了会有明显的眼部不适,经常需要用手蹭一蹭一眼才能觉得舒服一点儿,而且晨起的时候眼屎特别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绝技之亲历治疗急性咽炎一针见效,不论是一侧、还是双侧,红肿的大小,吞咽困难者,严重者呼吸都困难者,一般都可一次治愈。
具体方法是:只需病人取坐姿,用三棱针在胸椎的第三节处和肺腧处针刺,然后加拔罐15分钟,这时病人的疼痛感就开始减轻,红肿部位开始萎缩,大约20—30分钟后,病人就没有痛感了。
此方法每次见效。
止一切汗异证部位:在手背中指和无名指之间,掌骨与指骨结合处上一寸五分。
解剖:肝与脾细交错神经取穴:手背向上,距指骨与掌骨头上一寸六分,中指与无名指指骨间是穴手术:针深三至五分。
来源:胡丙权《董氏奇穴图谱治疗学》急性踝关节扭伤取穴:膈腧(双)肝腧(双)阳陵泉(双)法:用拇指点揉5—7 分钟,同时嘱患者活动患部,使术完毕,让患者自由走动,多数感觉其痛若失。
如有个别还有疼痛,再如法操作一遍,即好。
慢性效差。
按:膈,乃血会,主一身之血,能养血活血,乃活血之效。
肝腧,乃肝之腧穴,肝主筋,主一身之筋,乃揉肝舒筋之效。
阳陵,乃筋之会,主一身之筋,乃舒筋柔筋之效。
急性踝关节扭伤,乃伤筋淤血之病。
三穴功用,活血柔肝舒筋,故效如浮鼓也。
一同学突扭伤,灵光一闪,想到的,没想到一用竟如此有效。
效果非常好。
眼疾的治疗昨天晚上,看到中央电视台一个节目,介绍北京一位老兄,10多年前,他因白内障、眼球发炎(具体专业名词没记住)而失明,当时他才27岁,对于后天失明的人,要比先天失明的自然要痛苦许多,这种打击对他和他的家人可想而知。
他妻子介绍,当时他们到北京同仁医院看病,但苦于目前的治疗水平,即使同仁也没有办法止住眼球内炎症的发展;随着白内障复明手术的进步,国家在推广“复明工程”,这位老兄被社区定为救助人选,经过手术,很幸运的,他的一只眼睛恢复到了零点六的视力。
失明复明,他和他的家庭经历了大悲大喜,他复明后的第一个心愿就是要亲眼看看自己已经三岁的儿子。
在为他高兴的同时,片子最后,却由他的主治医生道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前景:由于他的眼球内的炎症还在继续,有可能几年后,他会再度失明。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跳起来告诉他:我知道有一个办法,有一个人,能够救他,能够让他避免再度失明的厄运。
我想你看到这里,肯定不相信我说的;这事如果放在今年“五一”前,如果是别人这样说,我也会同样不相信,甚至会想到这是所谓的江湖术士的手段。
但今年五一回家探望父母时,我却亲历了散失在民间的治疗眼疾的绝技,尽管现在我还不知其所以然,但我知道,用这种办法,确实治好了很多人的眼病。
五一节,回家探望在农村的父母,期间我的三姑父也碰巧到我家来,由于三姑父所在的村离我们家有几十里远,每次我回家的时间又短,我已经几年没见他了;三姑父在农村学校教了一辈子书,不巧的是却没赶上民办教师转公办教师的最后一班车,所以退休后只拿到了三百多元的退休金,和他一样甚至比他年轻的民办教师,能转成公办教师的,退休金要比他多出近一倍,这次他就是到县政府去打听有关政策,然后顺便到我家里来。
(我家离县城近)酒余饭后,我姑父突然问我妈,你的白内障怎么样了?啊,我妈有白内障,我怎么不知道啊。
唉,后来才知道,当父母的,怕儿子在外面分心,就没告诉我。
这时听我妈说,眼睛好了。
我急忙问:怎么治的?谁给你治的?我妈说:就你三姑父给治的。
啊,他,一农村退休老师,会治白内障,我就接着问:怎么治的?妈说:动了个手术。
啊,一没手术刀,二没无影灯,连起码的消毒酒精我都怀疑是否有,能动这么精密的眼科手术?看出我的疑惑,姑父告诉我,动手术不是在眼部,而是在背部;所用的工具,不用手术刀,只要一根农村人做衣服用的针、一个刮胡子用的刀片而已。
那在背部,手术怎么个做法呢?原来,凡是有眼疾的,特别是眼内发炎、白内障、青光眼等病症,在人的背部,特别是大椎穴、背部、腰部,特殊情况有在尾椎部位的,会有一些小颗粒状的东西,这些小颗粒,一般人可能看不出来,但三姑父能够凭经验摸出来;找到这些颗粒,用针一挑,便可挑出一根筋,再用刀片割断;有的人会有一块区域,有的人则在几个区域有这种颗粒,据三姑父讲,得眼疾的人,一般都眼压高,疼痛难忍,但只要把这些小筋挑断,特别是如果能够找到其中的主筋,疼痛立解;一次还不可能把筋全部挑断,要两到三次才能挑干净,也就是说,把老的颗粒挑了,过一段还会有新的颗粒出来,挑过两三次,眼病基本上就断根了。
我姑父初学时,找不准,在人的背部挑的血淋胡拉的,还解决不了问题;后来有经验了,找准了,治疗下来基本上不出血。
听到这里,我立刻想到了这种治疗方法有可能基于中医上的“反射区”理论,和经络学理论,但这有待于科学的研究才能确定;说心里话,当时我最关心的还是这种方法的疗效,毕竟,从我妈一个人的效果上,还不能完全去掉我的疑惑。
我姑父给我妈治白内障后(是去年治疗的),在我们村立刻有了知名度,有七八个老太太都找上门来,据我妈讲,都治好了。
说点题外话,我家所在的中部地区农村,很多老人除了感冒发热等小病有能力去医院看,一旦有了顽固性、难以治疗的病,大都是抗着,抗到哪天是哪天,看不起病,跟子女要钱也难,有些病农村家庭也确实负担不起。
而老年人中患了白内障、青光眼的,又特别多,这些老人没办法,只有忍着,听说有能治的方子,又不收钱,就都来了。
这些老人中,有一个就是与我家只隔几户的邻居大娘,后来我特意去找她问,得知她的白内障确实停止了发展,我就更加相信了这种疗法,应该是有效的。
那么,我姑父会治眼病的事,这么多年,我怎么不知道呢?他又是怎么学到这一手的呢?和我姑父聊了一个下午,我才听说了这方面的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我姑父实际上在二十岁左右时就学会了这个方法,今年他已七十岁了,跟谁学的呢?跟他的妈妈,按我家乡的叫法,我应该叫表奶奶,表奶奶跟谁学的呢?跟一个大户人家学的。
我的家乡正处在黄河泛滥区的中心,即大家所知的黄泛区,黄泛区在现在治理好水患以后,是土质肥沃,良田千里,也算是国家的一个粮仓;但在以前,水灾频繁,这里的人深受其苦,水一来,人就得被迫逃到外地,穷人家的人就给人做长工,打短工,女人做老妈子,帮人缝补衣服,总之,只要能挣口饭吃的活,就会有人去干,就象现在城市里的民工。
但大部分人还是没法子,那时社会吸纳就业的能力毕竟比现在更小,就去讨饭;其中最好的,是出逃前家境殷实的人家,能带点钱财出来,就会租赁十几亩地种;最惨的,肯定有饿死在他乡的。
听我父亲讲,以前每个村子都会有个乱坟岗子,就是专门埋外来客死者和本地无立锥之地人的地方,客死他乡者,没有同伴亲人的,当地人会收葬;有同伴亲人的,同伴亲人把他葬后会留下标记,等返乡后有条件了,再迁葬回故土。
逃灾的人,还有个办法,就是如果有正在嫁龄的女儿,会找个合适的人家结门亲,这样在当地就有个立足之地,女儿也名正言顺的有口饭吃。
在农业社会,最容易出现小盆地婚姻,女儿都嫁的很近,一是亲情,离得近能经常来往,照顾方便,现在我们村还有很多姑娘小伙都是找本村或邻村的结婚;二是以前交通不便,农村人交往的圈子小,不可能找到远地的;但在我的家族里面,却有几个叫姑的,或叫姑奶的,却嫁在几十里、上百里远的地方,一问,准是逃灾时找的人家。
故土难离,只要一听说家乡退了水,逃灾的人就会立马回来,但再回到家乡,满地都是长的芦苇、蒿草,长得比人都高,还遍步着水洼子,要过一两年才能将部分土地复垦,重新过上春耕秋收的日子。
刚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割芦苇蒿草,用它们盖一个临时居住的茅屋,同时也靠它们吃饭,可以卖钱。
当然,最重要的是复垦土地,地上只要一种上庄稼,一切就有了指望,日子就有了希望。
大水过后,盐碱地多,复垦的关键是消除盐碱,以前的人有自己的智慧和方法,具体怎么治理的,我一直不清楚,但总有低洼的地方,始终保持着盐碱状态,直到解放后才彻底治理过来;但盐碱地的存在,却也解决了穷人的一项生活必需品,那就是---盐,听我父亲讲,他小时候吃饭,会有几个月买不起盐(我们家在以前的日子还算过得去的,家里有几十亩地),他和我的姑姑一起就到地里扫表面的盐花,经过煮、滤、晒等粗加工手段,提炼出一种黑黑的粉末状的,我家乡叫做“盐卤”(发音),可以当盐来吃,当然味道上肯定不正,聊胜于无吧。
期间也有令我十分不理解的事,父亲告诉我,在大水留下来的很多水洼里,有很多的鱼,随着水的蒸发,人踏进水里,鱼就到处乱窜,有时能一脚踩到鱼,小时候每每听到这里,我就禁不住说你们怎么不吃鱼呀,那么好的东西。
父亲没有解释过,但现在我有些理解了,一是那时人少,野生资源容易保存下来,听说解放后知青刚进北大荒时,用手捉水里的鱼,鱼都不知道跑;二是在盐都没得吃的情况下,油和其它的调料也不可能有,河鱼本来就腥,白水煮河鱼,味道恐怕不是美味,要是我生在那时,我可能认为还没有火燎蚂蚱好吃。
扯回话题,表奶奶就是在一次水灾时,逃荒到外地,而且很幸运的是到一大户人家去做奶妈,根据我对三姑夫家人的了解,这位表奶奶应该是干净利索,待人亲,而且带着少爷,两三年下来,肯定是双方都有了感情,一则小孩也脱了手脚,用不着奶妈了,二则也知道家乡水肯定退了,表奶奶就要回家,回家前,户主也有感谢之意,就跟她说:让你带点什么回去呢?带一篮子馍,你回家也吃不了几天;带几袋子粮食,你妇道人家也拿不动;得,你还是跟我学个技术吧。
” 这个技术,就是前面讲的治疗眼疾的技术,那时侯卫生条件不好,特别是水不干净,得眼病的也多,表奶奶学了一阵,掌握了要领,就回家了。
回家后,一试身手,挺灵,在十里八村就有了知名度,农村人,治好了病,没别的表示,会送来点粮食,或送点鸡蛋,表示感谢,即使什么都没有的,也治,没有物质回报但赢得人的敬重。
据三姑夫说,表奶奶给人看眼病看了一辈子,而且在我三姑夫长大后,因为他是长子,表奶奶就对三姑夫说,你学学吧,艺不压身,即使不给人看病,至少可以保着自己家人;三姑夫就学下了这门技术。
但这么多年我怎么不知道呢?一是在我看来,这是个现代医学理论没有解释但很灵验的方法,有神奇色彩,但在我表奶奶看来,这就是一门小技,和会个木匠活、会个其它小手艺一样,没什么值得夸耀的,根本不会走哪说哪;二是我家一直没人害眼病,三姑夫就一直没有在我家的施展机会,所以我也就不知道。
三姑夫学了手艺,又跟着表奶奶接触了很多病例,因为他有文化,有总结归纳能力,他首先发现了这个技术不简单,因为他发现凡是治疗过的人,很少复发,用我家乡话说是能“去根”;二是本来这个技术在表奶奶时主要是治因不卫生引起的“烂眼边”的,到我姑父手上,才发现还能治白内障和青光眼、眼内发炎这类的顽疾,如白内障,现在即使用“白内停”之类的药,也只能暂止症状发展,一旦停药,症状还会发展;青光眼更是顽固,正规医院很难治疗,但用表奶奶的技术,却能使白内障、青光眼、眼内发炎的症状停止发展,治疗时症状轻的甚至可以完全恢复。
三姑夫继承了手艺,是如何将其推进了一步,这中间又有很多故事,同时也带来了欲推广救人而不能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