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和黑格尔的哲学思想的差异
叔本华与黑格尔哲学的对立
叔本华与黑格尔哲学的对立编者按:关于叔本华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我们没有能力妄加评论,但可以借助戴维·E.卡特赖特的这部《叔本华传》,对两位伟大的哲学家之间的关系做一点了解,或许能够帮助我们对这两位伟大的古典哲学家建立更加丰富立体地认识。
▲黑格尔叔本华与黑格尔哲学的对立戴维·E.卡特赖特虽然叔本华以获得任何能被他用于贬低这位绝对精神哲学家的信息为乐——他甚至还嘲笑过J.T.赫尔梅斯(J.T.Hermes)那本极其畅销的感伤小说《苏菲从梅美尔到萨克森的旅行》(Sophies Reise Vom Memel nach Sachsen)是黑格尔最喜欢小说之一的事实——但他对黑格尔的敌意不仅仅是出于他对黑格尔在德国哲学界崇高地位的妒忌。
尽管叔本华将自己哲学与学术道路的失败都归罪于黑格尔的做法有失公允,但他的憎恨却是因为他觉得黑格尔是一个将寻求个人利益的提升置于真理的推进之上的伪哲学家而进一步地加深。
这同叔本华所持的真理是哲学唯一目的的信念直接抵触。
叔本华认为,为了在生活中获得成功,黑格尔将自己变成了教会与国家的走狗,因为他无话可说,所以他不得不在满是晦涩术语并在由杂乱、不时荒谬的辩证法的文字游戏来运行的繁杂句子结构当中掩饰他思想的匮乏。
黑格尔的风格蒙蔽并误导了学界,而叔本华也看到了晦涩之物被等同于深邃之物。
更为糟糕的是,在他看来,正如黑格尔那结结巴巴、咳嗽不断、毫无条理的授课风格被他人模仿一样,他那可怕的写作风格同样成为仿效的对象。
拙劣之作如今成为美文佳作。
叔本华断言道,真理在赤裸时被看得最为清楚,但黑格尔所写的东西却有着不止七层的面纱,而这些面纱下面则空无一物。
叔本华对黑格尔的敌意表明了他对哲学所怀激情的阴暗面。
黑格尔是叔本华哲学上的敌基督,这一观点使叔本华不会去寻找两人哲学中任何相关联与相类似之处,而这一直都是叔本华为进一步证实其哲学所作努力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从未去就黑格尔这样做过,而他也从未想过要这样做。
黑格尔与叔本华悲剧理论来源之比较
L U n 脚 r ft t ,A I g( .o i r t NU. Wu u 2 1 0 ,C i a k 4 00 hn )
Ke r s: ta d y wo d rge y;r a o e s n; ie ;i tt to d al nsiu in A b tac : Bo h He ela h p nh u rae t e i sr t t g nd Sc o e a e r h mpo tn lcd t so rge n t ewe t Fo ng tm et ra teu ia or ft a dy i h s ra l i he o a ad m i ice v l a vee ph sz d t fe e e ew e n t i he re . whih a s d c ran Fr c e ccr lsha e aw yso r m a ie hedifr nc b t e hert oi  ̄ c c u e e t i om
种 心理 定势 ,似 乎黑 格 尔和叔 本华 的悲剧理 论
就 如 同水 之于火 一般 难 以相 容 。本文 则试 图通 过 时 代背景 、哲学 渊 源两 个方 面 ,对黑 格尔和叔 本
华悲 剧理论 的来 源展开 比较研 究 ,深 入考 察二 者 之 间异与 同的有 机联 系 。 黑格 尔和叔 本 华 主 要 生 活 于 1 8世 纪 下 半 叶 到1 9世 纪 上 半 叶。 当 时 欧 洲社 会 处 于 大 变 革 、
t e a g e0 h 。 r 酋 o h i t e re h sp p o p rs t e ta e y t e re fHe e a d S h p n a e n h n l ft es u c f er h o is i a e c m a e h r g d h o is0 g l n c o e h u a d t t r r d s u s h i d f r n e nd s i s e t er i e e cs a i l n o s h u d ’ ein r d c s f mu t e u l s o [n tb o e . a y g
叔本华与黑格尔的情理之争及现代启示
家之 一 。 当黑格 尔 任柏林 大学 校长 与黑格 尔哲 学被 封为 “ 官 方哲学 ” 时, 叔本 华 就公 然 向黑 格 尔 发起 挑 战, 他 把课 程安 排 在 与黑 格 尔 同一 时 间 , 以试 高 低 ,
深邃 的 本 性 ” , 世 界 和 人 不 过 是 理 性 的 外 化 。世 界是 一个 合乎 理性 的过 程 , 理 性 不 断地 把 潜藏 在 自 身 中的东 西实 现 出来 , 就 像 大 树 和 小 草 把潜 藏在 种 子 中的东 西实 现 出来 一 样 。 当然 , 黑格 尔并 不 否 认 非理 性如情 感 、 热情 等 因素 的存 在 。黑 格尔 指 出 : 人 们的“ 需 要、 热情和兴趣 , 便 是 一 切 行 动 的 唯 一 源 泉” 【 3 J , “ 我们 简直 可 以断然 声 称 , 假 如没 有 热 情 , 世
中图分 类号 : B 5 1 6 . 4 1 ; B 5 1 6 . 3 5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2— 0 2 9 2 ( 2 0 1 7 ) 叭一 0 0 1 9— 0 5
叔本 华 和黑格 尔 同是 1 8世 纪德 国哲 学 家 , 叔本
华是 黑格 尔之后 最早 对黑 格尔 哲学 进行批 判 的哲学
、
在 本体论 上 , 黑格 尔是理 性 主义者 , 理性 是黑 格 尔哲 学 中 的最 高 范畴 , 他 的整 个 哲 学体 系就 是 描 述
收稿 日期 : 2 0 1 6—1 1—1 0
作者简介 : 张艳玲 ( 1 9 6 5 一) , 女, 河j b 省唐山人 , 河北 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 博 士生导 师 , 主要研 究 方向为马 克思 主义哲学和现代 西方哲学。
一文看懂黑格尔,康德,费尔巴哈,尼采,叔本华的主要哲学观点
一文看懂黑格尔,康德,费尔巴哈,尼采,叔本华的主要哲学观点他们几人都是德国18、19世纪的哲学家,自康德开始基本上都受前人的观点的影响。
要么一脉相承,要么站在对立面针锋相对。
德国近代的迅速发展和这些哲学家奠基的人文基础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康德伊曼纽尔·康德(1724–1804)是现代哲学的中心人物。
他综合了早期的现代大陆理性主义和英国经验主义,为19世纪和20世纪的哲学设定了术语概念,并且当今继续在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哲学,美学和其他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康德的“批判哲学”是其基本思想,特别是在他的三种批判中:《纯粹理性批判》(1781,1787),《实践理性批判》(1788)和《判断力批判》(1790)。
他认为,人类的理解是构成我们所有经验的自然规律的源泉。
人类的理性赋予自己道德律,这是我们信仰上帝,自由和不朽的基础。
因此,科学知识,道德和宗教信仰是相互一致和,因为它们都基于人类自治的同一基础,这也是自然的最终目的。
黑格尔黑格尔(1770–1831)是后康德时期最有系统的理想主义者,他在整个已发表的著作以及他的演讲中都试图从一个合理的逻辑起点出发,阐述一种全面而系统的哲学。
他的历史目的论论证是最著名的,后来被马克思继承并发展为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理论,最终达到了共产主义。
当然,自从20世纪初逻辑思想革命以来,尽管黑格尔的政治和社会哲学以及神学观点一直在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支持,但黑格尔思想的逻辑方面已被很大程度上遗忘。
但是,自1970年代以来,人们对黑格尔的系统思想有了更广泛的哲学兴趣。
尼采弗里德里希·尼采(1844–1900年)是德国哲学家,于1870年代和1880年代发表了大量著作。
他以对欧洲传统道德、宗教和与现代性相关的传统哲学观念以及社会和政治虔诚的坚定批评而闻名。
这些批评中有许多依靠心理诊断来揭露错误意识,从而影响人们的观念。
由于这个原因,他经常与一群晚期的现代思想家(包括马克思和弗洛伊德)联系在一起,他们对传统价值观提出了“怀疑的解释学”。
黑格尔哲学思想与叔本华哲学思想本质区别是什么?
黑格尔哲学思想与叔本华哲学思想本质区别是什么?黑格尔和康德作为近代的哲学大家,对近代社会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者哲学思想有相似的地方,但同时也有本质上的区别。
他们都以康德哲学思想为出发点,最终黑格尔成为了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建立了自己的哲学宏大体系;叔本华则开启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大门,对现代西方哲学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黑格尔辩证唯心哲学体系黑格尔在继承康德思想的基础之上,并没有完全沿着他的路径走下去,而是实现了对康的思想的扬弃,彻底的忽略了康的思想中唯物论的成分,从而开创了他自己的庞大的辩证唯心哲学体系。
他的体系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是纯思辨的理性体系,第二是矛盾运动的体系。
纯思辨的理性体系就是完全以理性概念作为其体系的本原,将绝对精神作为思想的归宿点,也就是从思维本身的内在活动去阐明事物的本质,纯概念是他研究对象的核心。
矛盾运动的体系,黑格尔善于运用矛盾的辩证法,在矛盾运动中把握事物的本质,批判了同一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建立了以对立统一为核心的逻辑体系。
他的辩证法同样对后来的马克思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叔本华反理性的哲学体系叔本华同样也是继承了康德的思想,但是他走上了黑格尔截然不同的路径,他的《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艺术深刻的阐明了其反理性的哲学体系,主要包括:世界是我的表象,世界是我的意志以及“宇宙”皆备于我三方面内容。
世界是我的表象无限夸大了表象和直观的作用,他认为感性直观是一切真理的源泉和最后依据,但是这其实颠倒了主客观、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世界是我的意志,同时他也认为不能仅仅停留在表象之上,而是要经过深入而细致的探讨,达到意志第一的境界,他认为“万物是意志的客体化”,以唯意志论作为思想出发点,阐述了意与世界万物的关系。
叔本华以二者为前提,最终得出了“宇宙”皆备于我的结论。
他认为世界除了意志和表象之外,不存在任何其他东西,任何人都能看到自己就是意志,世界的内在本质就在人的意志之中,每个人就是自己的全世界。
黑格尔与叔本华悲剧理论来源之比较
黑格尔与叔本华悲剧理论来源之比较刘萍内容提要黑格尔和叔本华是西方悲剧范畴的重要阐释者,长期以来学界过于强调二者悲剧理论的差异和对峙,以至在认识上造成一定的偏颇。
本文则主要从理论来源的角度,对黑格尔和叔本华的悲剧观展开比较研究,在考察其相异性的同时,力求深入挖掘二者不容忽视的相通性。
关键词悲剧理性理念直观悲剧是西方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德国古典哲学、美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和西方现代哲学、美学的肇始者叔本华,都从各自的哲学立场出发对悲剧详加阐释,并均以其深刻、独到的见解在悲剧学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长期以来,学界对二者的差异或者说对峙甚为强调,以至逐渐形成一种心理定势,似乎黑格尔和叔本华的悲剧理论就如同水之于火一般难以相容。
本文则试图通过时代背景、哲学渊源两个方面,对黑格尔和叔本华悲剧理论的来源展开比较研究,深入考察二者之间异与同的有机联系。
黑格尔和叔本华主要生活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
当时欧洲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尤其是法国启蒙运动及其直接后果,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无论在政治、经济方面,还是在思想、文化领域,都给人以巨大的震撼。
而当时的德国却处在封建的普鲁士王朝统治之下,政治、经济等发展状况远远落后于英法等国,资产阶级对封建势力还有较强的依附性,因而表现得极为软弱。
黑格尔就主要生活于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代,他亲眼目睹了革命高潮的锐不可当的威势,并为之欢欣鼓舞。
当时整个社会充满着革命所激发起来的斗争精神、叛逆精神,黑格尔所谓的“永恒正义”、“绝对精神”,在某种意义上便是法国大革命精神,是近代资产阶级的一种自由精神。
此外,他强调悲剧矛盾冲突的必然性,强调令人欣喜、振奋的悲剧效果,均有其深刻的时代烙印。
这就使得黑格尔的悲剧观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绪。
然而随着革命高潮的日渐衰落,加之当时德国腐朽、落后的社会现实,以及黑格尔本人作为“国家哲学家”的学者地位,他对左翼雅各宾派表现出明显的不满,对于群众的暴力革命尤其厌恨。
浅析黑格尔_叔本华对艺术门类的排序_兼及两者艺术观的不同
的中介,而艺术宗教中,喜剧又是与悲剧对立、向天启宗教 意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过渡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美学》中,喜剧不仅是戏剧诗中
不同流派有不同的理论体系,不同流派有不同的艺术观
的最后环节,而且是诗艺乃至全部艺术的最后一个环节,超 点,研究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背后的内涵,是一项有益的
越了喜剧就要转入宗教这一绝对精神的更高阶段了。《美 工作,这项工作还需要我们去多读书多思考。
1.造型艺术——建筑、绘画
建筑、雕刻、绘画、文学、音乐,各个艺术门类都是人
建筑的目的是“使意志在它可见性的最低一级别上的客
类的文化瑰宝,但是在不同的美学家那儿,因为各自美学哲 体化明显清晰”。建筑艺术提供的是实物本身,摆在那儿让
学体系的不同,对不同艺术门类有不同的看法和排序。比如 人欣赏,而它的艺术审美目的往往是附属于功利目的之下,
表现方式,却不带任何一门其他艺术的片面性。”
用思想和纯粹心灵性的形式来表现,因为艺术表现的价值和
90
(二)叔本华的排序由低至高依次是:建筑、绘画(雕 意义在于理念和形象两方面的协调和统一,所以艺术在符合
塑)、文学(尤其是悲剧)、音乐。
XIANDAI YUWEN
Modern chinese
2006.03
式主义美学、唯意志主义美学、心理学美学、社会学美学等 些级别而被规定。”艺术的各种形态与意志的客体化级别是
等,不管哪个流派对有关部门艺术的美学问题都很重视,很 一一对应的,这样艺术的各种形态组成了由低到高,逐渐接
多著作都有相当篇幅专门探讨有关绘画、音乐、文学、戏剧 近意志本身的系列。
等部门艺术的美学问题。
术都是间接地,凭借理念将意志客体化。音乐,跳过了理 自我发展的一个阶段,是绝对精神自我表现的一种特殊形
叔本华 外国哲学家的关系
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是 19 世纪德国哲学家,他的思想
对西方哲学、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与叔本华有关的外国哲学家:
1. 康德(Immanuel Kant):叔本华的哲学思想深受康德的影响,尤其是康德的伦理学和形而上学。
2. 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虽然叔本华对黑格尔的哲
学持有批评态度,但他们的思想在某些方面存在对话和争论。
3.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尼采对叔本华的哲学表示赞赏,并在自
己的作品中提到了叔本华的观点。
4. 祁克果(Søren Kierkegaard):祁克果的存在主义思想与叔本华的哲
学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他们都关注个体的存在和痛苦。
5. 马克思(Karl Marx):虽然叔本华与马克思的哲学观点有很大的差异,但他们都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批判。
黑格尔哲学思想与叔本华哲学思想本质区别是什么?
黑格尔哲学思想与叔本华哲学思想本质区别是什么?
哲学观点上
黑格尔的哲学观点: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
叔本华的哲学观点:世界的本质是意志,事物是意志的现象或表象,意志与表象的关系是建立在人怀世界的关系的基础之上的.人生就是意志的表现,意志是无法满足的渊薮,而人生却总是追求这无法满足的渊薮,所以人生就是痛苦.
区别
他们的哲学观点是本源对立的.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客观独立存在的,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形式.叔本华的意志哲学则认为世界是由于'求生存意志'的内在原动力推动的.
打个不恰当的个人理解比喻
黑格尔相信有上帝的存在,但是这个上帝他基本上不受你影响,他玩他的,你玩你的,当然了你还在他创造的世界中,你只是他的一部分而已.
叔本华则相信没有什么上帝,大家都是为了生存而已.不论是世界和个人,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作为个人来说,大家都想生存的更好,自然就会产生需求,不断的索取,当需求满足不了的时候,人就会感到痛苦.。
理性与意欲|黑格尔与叔本华之争
理性与意欲|黑格尔与叔本华之争文章来源:叔本华和黑格尔同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是黑格尔之后最早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的哲学家之一。
当黑格尔任柏林大学校长与黑格尔哲学被封为“官方哲学”时,叔本华就公然向黑格尔发起挑战,他把课程安排在与黑格尔同一时间,以试高低,课堂上大放厥词,指责黑格尔是诡辩者、江湖骗子、疯子,并大声疾呼取消他的“哲学家资格”。
叔本华之所以如此攻击黑格尔及其哲学,不仅是因为二人在哲学语言风格上的不同,黑格尔行文抽象、晦涩难懂,叔本华文字流畅、深入浅出;更是因为他们哲学观点上的根本对立,叔本华哲学和黑格尔哲学都导源于康德哲学但又截然不同,黑格尔从对康德哲学的批判中发展了理性主义,叔本华则确立了非理性主义,黑格尔讲理,叔本华谈情。
本文的“理”即理性,“情”即情欲、意欲、情感、同情等,属于非理性,叔本华更多用的是意欲、同情。
叔本华与黑格尔的情理之争具体体现在本体论、认识论和道德观上。
一、本体论上的情理之争在本体论上,黑格尔是理性主义者,理性是黑格尔哲学中的最高范畴,他的整个哲学体系就是描述理性的发展过程的,“除了理性外更没有什么现实的东西,理性是绝对的力量”。
他认为,理性是人的本质,也是世界的本质,“理性是世界的灵魂,理性居住在世界中,理性构成世界的内在的、固有的、深邃的本性”,世界和人不过是理性的外化。
世界是一个合乎理性的过程,理性不断地把潜藏在自身中的东西实现出来,就像大树和小草把潜藏在种子中的东西实现出来一样。
当然,黑格尔并不否认非理性如情感、热情等因素的存在。
黑格尔指出:人们的“需要、热情和兴趣,便是一切行动的唯一源泉”,“我们简直可以断然声称,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
但是,在黑格尔这里,非理性的热情与情欲只不过是理性的工具,是理性借以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
黑格尔把理性利用非理性实现自己目的的机巧称为“理性的狡计”。
在他看来,非理性只是为理性服务的奴隶,它始终不能逃脱理性这只如来佛之手。
黑格尔,康德,费尔巴哈,尼采,叔本华的主要哲学观点是什么?
黑格尔,康德,费尔巴哈,尼采,叔本华的主要哲学观点是什么?这些哲学家的理论各不相同,分别谈谈他们的理论特点。
黑格尔:1770一一1831,伟大的德国哲学家,他在制定辩证发展的理论方面起过巨大的作用。
他的哲学是唯心主义的哲学。
他的“绝对观念”在其辩证的自己发展过程中经历着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逻辑的阶段;第二个阶段,“绝对观念”转化为自然界;第三个阶段,是“绝对精神”。
黑挌尔唯心主义哲学中有价值的是辩证方法一一一关于矛盾的斗争是发展的泉源,发展通过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而实现,真理是具体的等等问题的学说。
康徳:著名的徳国唯心主义哲学家,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初期徳国唯心主义的创始者。
他哲学的基本特征是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使二者妥协,使各种相互对立的哲学派别结合在一个体系中。
直到现在,康德主义还是帝国主义思想家用来反对现代自然科学和反对科学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主要武器之一。
费尔巴哈:(1804一一1872)马克思以前最傑出的唯物主义者,19世纪30一40年代在德国宣扬並捍衛了唯物主义和无神论。
他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家。
最初他是一个唯心主义的黑格尔主义者,但其哲学观点是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发展的。
当他和唯心主义徹底分裂並站到唯物主义立场上后,便在自己的著作“黑格尔哲学批判”(1839)中激烈地抨击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
1841,他的“基督教的本质”一书出版了,该书对唯物主义的发展曽起过巨大的作用。
尼釆:1844一1900,极端反动的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资产阶级剥削和侵略行为的公开辩获者,法西斯“思想家”的先驱。
他的全部世界观都浸透着,对人民群众的仇恨。
他认为劳动是恥辱,人民群众是“奴隷”,是“畜群”。
他的哲学就是唯意志论。
他否认客观规律性,认为意志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他宣称“权力意志”是自然界和社会中发生的一切过程的动力。
哲学家叔本华生平简介
哲学家叔本华生平简介叔本华是在17出生的,他小的时候就很孤僻,并且喜怒无常,甚至于带有一定的神经质。
作为一个哲学家,他对自己哲学层面的成就是很自负,自我声称是一种全新的哲学方法,是会震撼整个欧洲思想界的,但是现实是他的著作几乎是无人问津的。
从叔本华简介可以看出叔本华曾经在柏林大学担任老师,他甚至于想要跟黑格尔一决高低,但是在当时的现实是,黑尔格的讲座是爆满的,而他的则是不超过三个人。
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离开大学的讲台时是怨恨的,不甘心。
现在看来,他与黑格尔的对抗其实是哲学中两种体系的较量,但是叔本华失败了,因为他并不属于那个时代。
当然这一点他也明白,因为他自己也说他的书是写给后人的。
这一点也得到了证实,在他晚年的时候,他得到了属于他的荣誉。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他在1818年发表出本的书,这本书为他的哲学体系打下了基础。
,从而奠定了他的哲学体系。
作为唯意志论哲学的创始人,叔本华完全摒弃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辩传统,致力于从非理性中寻求新的出口,从而得出了生存意志论。
在他看来,人生来是痛苦,一个人能够体会到的痛苦和他的求生意志是成正比的。
想要摆脱痛苦的捷径就是抛弃欲望,从而否定求生意志。
在他看来,一个人可以通过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来暂时得到解脱,然而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步入空门,也就是佛家所说的四大皆空。
在他死后,他却成为了德国最有名的哲学家,他的著作也多次被印刷出版。
叔本华和黑格尔是同一个时代的思想家,但是两人属于不同的派别。
黑格尔是唯物论的先驱,而叔本华是唯心论者。
叔本华和黑格尔对哲学的贡献可以这样说,就是如果叔本华消失,那么哲学史上就会少一块里程碑,而黑格尔则是现代唯物论的奠基者。
叔本华的哲学思想,主要是给予人信息,为人们提供做人的价值,并对此做出了思考,这是他的思想中最可取的地方。
试问,假若一个人或者没有追求,那么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黑格尔成名早于叔本华,所以之后的叔本华多次想要跟黑格尔较量,两人都曾举办过很多的哲学讲座,但是黑格尔的讲座都是座无虚席,而他的讲座最多也不过三个人,为此,在离开大学的讲坛时,他带有很大的怨气。
从理性到非理性_试评黑格尔_叔本华_尼采的悲剧理论
一
布拉德雷曾说,亚里士多德之后,“唯一以既独
创又深入的方式探讨悲剧的哲学家就是黑格尔。”! 这话并不过誉。黑格尔继承了十八世纪启蒙主义者 狄德罗、莱辛等人的戏剧美学的优良传统,又克服了 康德的主观唯心倾向,在他的悲剧理论中与亚氏遥 相呼应。可以说,“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是他关于对立 面的统一或否定之否定的与日俱增为广泛的哲学原 理的一个特殊应用。”"在黑格尔看来,整个世界就是 一个绝对理念,客观存在是抽象的逻辑概念和客观 存在、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的辩证统一。但是,由于 纯粹的理念是无限的、唯一的,它却必须在有限而多 样的感性对象中显现出来,这就打破了理念原先的 和谐状态,造成了矛盾冲突。然而正是这种冲突造就 了世间万物,艺术也不例外。感性物质世界的目的就 是为了显现这绝对的理性精神。这种精神又被黑格 尔称为 “普遍力量”,在艺术作品中,它是 “某一特定 时代所奉行的伦理宗教法律等方面的信条或理想” #。黑格尔视之为艺术的动力,“这些普遍力量就是艺 术的伟大动力,就是永恒的宗教和伦理的关系。”$
叔本华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叔本华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叔本华说黑格尔哲学是“赤裸裸的胡说、拼凑空话无意义的疯狂的词组”,是“只有在疯人院里听到过的最大的狂妄”……额~叔本华和黑格尔的发型都很酷无处不哲学编辑/ 戴文麟/ 著摘要: 叔本华是现代西方最早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的哲学家之一。
他站在非理性主义哲学的立场批评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错误”态度,指出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哲学是“完全虚构”,是变相的神学,是为普鲁士政府服务的哲学。
叔本华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既包含合理成份,也存在一些错误。
这一批判推动了西方哲学从理性主义向非理性主义的转变。
向理性主义哲学权威的挑战叔本华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叔本华是现代西方最早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的哲学家之一。
早在19世纪20年代,当黑格尔哲学处于顶峰状态、黑格尔本人的名声如日中天的时候,叔本华就敢于藐视权威挺身而出公开向黑格尔哲学发起挑战。
他在柏林大学的课堂上与黑格尔对垒,谴责黑格尔等哲学家是“诡辩家”,“他们用野蛮神秘的语言使时代的思想力量疲倦”,“使大家失掉哲学的信仰”,并大声疾呼应该取消他们的“哲学家资格”,“像古时一样,牟利的人都要赶出庙宇”。
除此之外,叔本华更多的是在其著作中不断地对黑格尔进行激烈的攻击。
他丑化黑格尔哲学是“赤裸裸的胡说、拼凑空话无意义的疯狂的词组”,是“只有在疯人院里听到过的最大的狂妄”;斥骂黑格尔是“最厚颜无耻的”、“臭名昭著的骗子”;还将他比作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中的丑鬼,称他是“精神上的咖利本”。
其言词之尖刻为思想史上罕见。
叔本华所以对黑格尔及其哲学采取如此仇恨的态度,根本缘由在于他的哲学思想和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尖锐对立,他坚决反对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哲学。
下面我们将着重论述叔本华如何在理论上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
一叔本华与黑格尔在哲学观点上的对立首先表现在他们对康德哲学的态度上。
康德是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家。
康德哲学博大精深,但也包含众多矛盾。
它是一种二元论哲学。
它将世界分为两个部分:作为感觉源泉的客观的物自体,和根据先验认识形式整理感觉而形成的主观现象,它认为人的认识只能达于现象而不能达到物自体。
黑格尔正反题例子
黑格尔正反题例子(实用版)目录1.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概述2.黑格尔的“正反合”辩证法解析3.“对现实的抽象就是对现实的毁灭”的理解4.叔本华的哲学观点与黑格尔的辩证法正文一、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概述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辩证法思想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黑格尔的辩证法认为,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由矛盾的两个方面组成,这两个方面在相互作用和斗争中产生新的事物和现象,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矛盾同一性:矛盾的两个方面不是彼此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矛盾的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2.斗争:矛盾的两个方面之间存在着斗争,这种斗争促使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3.融合:矛盾的两个方面在斗争中达到一种融合,产生新的事物和现象。
二、黑格尔的“正反合”辩证法解析黑格尔的“正反合”辩证法是他辩证法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
这个观点认为,事物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正、反、合。
1.正:事物发展的初始阶段,这个阶段事物具有潜在的可能性和矛盾。
2.反:事物发展的中间阶段,这个阶段事物的矛盾得到展开和激化,形成对立的两个方面。
3.合:事物发展的终结阶段,这个阶段矛盾的两个方面经过斗争和融合,产生新的事物和现象。
三、“对现实的抽象就是对现实的毁灭”的理解黑格尔认为,对现实的抽象就是对现实的毁灭。
这句话的含义是,如果我们只是从一个抽象的角度去理解现实,而忽视了现实的具体细节和矛盾,那么就无法真正地理解现实。
这种抽象的理解会误导我们,使我们对现实产生错误的认识。
四、叔本华的哲学观点与黑格尔的辩证法叔本华是德国哲学家,他的哲学观点与黑格尔的辩证法存在一定的差异。
叔本华认为,现实世界是痛苦和苦难的根源,人类应该通过消除欲望和摒弃现实来追求解脱。
与黑格尔的辩证法不同,叔本华的哲学观点强调事物的消极面,忽视了事物的积极面和发展过程。
总之,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他的“正反合”辩证法为我们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包括(叔本华、罗素、歌德、爱因斯坦)等很多人,为什么会批判黑格尔(看简介)?
包括(叔本华、罗素、歌德、爱因斯坦)等很多人,为什么会批判黑格尔(看简介)?叔本华终身批判黑格尔、罗素不承认黑格尔思想是一门哲学、爱因斯坦说黑格尔是“一个醉汉的胡言乱语”、波普尔说他是“一个粗鲁之人”、歌德说他“把真说成伪,把伪说成真。
”,这些重量级的只是冰山一角,批判黑格尔的人简直多不胜数。
这是为什么?——————————叔本华批判的核心,在于两个东西,一个是直观,一个是意志。
在叔本华思想中,直观是表象的第一位的内容,而黑格尔崇尚理性和泛逻辑,这一点是叔本华所不能容忍。
但是黑格尔主义者可能会说,叔本华误解了黑格尔,因为黑格尔并非不重视直观,他只是强调直观是需要被逻辑范畴所综合的。
但是叔本华第二个反驳,就是认为意志比理性更为源始,所以黑格尔强调理性,实际上是没有意识到理性是意志派生的产物,理性只不过是工具,但是黑格尔把工具本体论化了。
在黑格尔体系中,黑格尔并非没有意识到意志的存在,实际上黑格尔在论述精神的分裂的时候,他用的词是“忍受”,其实黑格尔是试图把意志内化于理性之中。
意志这个概念,在近代哲学中,最早提出来是莱布尼兹,莱布尼兹提出了单子论,认为单子的表象来源于单子内在的欲求。
而黑格尔显然吸收了这部分内容。
但是叔本华更强调意志,在意志和理性两个方面,两人的看法是不同,黑格尔认为理性比意志更高,而叔本华则显然。
最后导出的结果也是不一样,黑格尔是乐观性,而叔本华是悲观性。
黑格尔是可知论,而叔本华是不可知论。
而罗素对于黑格尔的反驳,是因为罗素早年是新黑格尔主义者,但是后来受到了摩尔的思想,逐步开始反抗黑格尔。
罗素最重要的反驳,是内在关系说和外在关系说。
因为罗素受到了一阶逻辑的影响,他意识到,不再是主词和谓词,传统亚里士多德逻辑,会容易把主语和谓语关系理解为一种实体-属性的关系。
并且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不区分对象,关系等等概念。
但是一阶逻辑,是强调关系和属性是不一样。
所以黑格尔的哲学,受到了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他的逻辑实际上是内在关系说,他实际上用实体这个范畴去理解整个精神的演变,所谓实体即主体。
浅析黑格尔、叔本华对艺术门类的排序--兼及两者艺术观的不同
浅析黑格尔、叔本华对艺术门类的排序--兼及两者艺术观的不
同
乔雪
【期刊名称】《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卷),期】2006(000)003
【摘要】@@ 十九世纪德国美学是西方美学史上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在美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进步大、成就高.这一时期德国美学有很多流派:德国古典美学、德国浪漫派美学、形式主义美学、唯意志主义美学、心理学美学、社会学美学等等,不管哪个流派对有关部门艺术的美学问题都很重视,很多著作都有相当篇幅专门探讨有关绘画、音乐、文学、戏剧等部门艺术的美学问题.
【总页数】2页(P90-91)
【作者】乔雪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
【相关文献】
1.艺术如何成为可能——论叔本华的艺术观 [J], 刘潇
2.缪斯们的圆舞曲——审视黑格尔关于艺术门类的排序 [J], 陆永胜
3.对康德哲学的两种不同的批判和继承——论黑格尔和叔本华对康德哲学的批判和发展 [J], 李乔
4.黑格尔艺术观与现代艺术 [J], 沈静
5.叔本华与普鲁斯特的艺术观比较研究 [J], 尹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黑格尔与叔本华悲剧理论来源之比较
黑格尔与叔本华悲剧理论来源之比较
刘萍
【期刊名称】《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2(030)001
【摘要】黑格尔和叔本华是西方悲剧范畴的重要阐释者,长期以来学界过于强调二者悲剧理论的差异和对峙,以至在认识上造成一定的偏颇.本文则主要从理论来源的角度,对黑格尔和叔本华的悲剧观展开比较研究,在考察其相异性的同时,力求深入挖掘二者不容忽视的相通性.
【总页数】5页(P109-112,123)
【作者】刘萍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
【相关文献】
1.个体美学与世界历史的张力——叔本华与黑格尔的实践观比较 [J], 杨玉昌
2.从理性到非理性--试评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的悲剧理论 [J], 汪献平
3.悲剧与自由:席勒与黑格尔的悲剧理论之比较 [J], 翟欣
4.从理性到反理性的转折——康德、黑格尔和叔本华的哲学思想比较研究 [J], 刘景泉
5.个体生命的意义祈向——从黑格尔、叔本华到尼采的比较考察 [J], 陈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位在西方哲学史上鼎鼎大名的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哲学,其形成可以说主要是受了东方的思想。
这种说法好象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确是事实。
随着东方哲学在西方传播的历史史料的不断挖掘,对叔本华本人思想研究的逐渐深入,以及东学西渐的苗头在其后的一些哲学家那里表现的愈来愈充分,这使得人们有可能突破过去狭窄的视野和抛弃固执的学术偏见,承认这些东西方文化史上的重要历史事实及其价值。
叔本华的哲学思想有三个重要的来源:柏拉图、康德和称作"远古印度智慧" 的印度宗教哲学。
这三者虽然都是叔本华哲学的生长点,但他们在叔本华哲学形成中的重要性是不同的,能够从根本上规定叔本华哲学特质,使其具有区别和超出前人并对后世具有开拓性、决定性影响的东西,不是西方哲学提供的,主要是受到了东方思想的影响。
这里所说的"东方思想",不限于印度宗教,还包括中国哲学和西亚的伊斯兰文明,但以印度宗教为主。
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19)中提到了"《易经》中的中国哲学" ,并且在《自然的意志》(1836)中,竟专辟一章讲"中国学",介绍了中国的道、孔、佛三教。
他的文章还时常触及"波斯人"的文化。
本文只探讨东方思想中对叔本华起着重要影响的印度宗教与叔本华哲学之间的内在关联。
叔本华是早在十九世纪上半叶就融汇、打通东西文化的人物。
他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理应予以积极而适当的评价。
当海德格尔在台湾学者箫师毅帮助下研译东方圣书――老子的《道德经》并向东方寻找智慧之路而引起世人关注的时候,叔本华这位现代人本主义的大宗师早已默默无闻地开始了援东入西的工作。
所以,在东西方文化交流领域里,叔本华同样是一位具有开拓影响的伟大人物。
叔本华的哲学受惠于东方思想,而他的思想,在清末民初,又影响了中国的两位国学大师王国维和章炳麟。
王和章将叔本华受东方思想熏陶形成的思想重新和东方文化贯通、融合起来。
从东方到西方,然后又从西方到东方,这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件趣事。
从今天加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观点看,对这一专题作点研究是有意义的。
一、问题的由来1.关于印度哲学对叔本华的影响,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论。
除去少数研究者对此问题予以回避外,绝大多数研究者都不否认印度哲学与叔本华哲学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这一显而易见的事实,因此,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这种关联是什么性质上的和什么程度上的分歧。
在西方研究者的传统见解中,人们一般认为印度哲学对于叔本华只有次要的影响。
他们往往认可柏拉图、康德对于叔本华的影响,并强调康德的影响是最重要的。
他们详细探讨了叔本华与西方哲学史中的许多人物(例如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贝克莱、洛克、休谟等哲学家)的思想联系,但在对叔本华有关著作的介绍中,都很少谈及佛陀或者印度,忽略了东方思想才是叔本华哲学思想的活水源头这一重要线索。
有的研究者表面承认,叔本华是讫今为止唯一的真正极好地精通东方思想并使它与自己的著作相关联的伟大的西方哲学家,但又宣称:"这种关联的实质却被人们一致误解了:他的哲学常被说成了受了东方哲学的影响,这种说法在人们通常所说的那种意义上是不正确的。
" 这种观点的论据有二:其一,直到1813年末,叔本华并未习晓东方思想,而此时《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1813)已经完稿并出版了,它已奠定了叔本华哲学体系的所有信条;其二,康德――叔本华的哲学结论是深受植根于数学物理学发展的思想传统内在影响的,而佛教在本世纪以前却很少与此相关。
据此得出的结论认为叔本华哲学所得出的类似于东方的印度教和佛教的思想结论应看作是如下一种事实:"东方和西方最博深的思想者们,在互不相通的优良传统和语言中努力着――通过巨大的时间推延而分别地自然地进展,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类型全异的社会中――已经得出了关于世界本质的基本结论。
" 上面这种观点表明,研究者本人无论是对于叔本华本人的哲学,还是对于东方的佛教,都缺乏正确的认识。
《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是受仅仅支持着叔本华走到半路的柏拉图、康德思想的影响的产物,当叔本华先是同康德、然后同柏拉图分道扬镳,即从表象世界走向"物自体"(意志世界)的时候,也就是达到他的哲学中最高、最后结论的时候,引导他的正是以"印度智慧"为主流的东方思想,而且,这最高、最后的结论又并非是与数学物理学的发展相关的。
与数学物理学相关的部分都被叔本华关到了表象世界的范围内,不能越出雷池半步,绝不允许进入意志的领域中。
所以,以此为据来论证叔本华哲学是独立于东方思想的影响之外而孤立地得出了类似的结论是站不住脚的。
很显然,这些西方学者仅仅是从西方文化的源流来理解叔本华,而没有把视野扩展到东方文化,因而很难弄清问题的实质。
但一些苏联学者和中国学者却持不同意见,认为印度《吠陀》或《奥义书》的学说是继柏拉图主义和康德学说之后,构成叔本华所"最终定型的世界观的第三个来源,并且是最重要的来源。
" 他们认为印度哲学同柏拉图、康德一样,都对叔本华起着重要影响,例如有人指出叔本华"在F·迈耶尔的指导下,研究印度哲学" ,"印度哲学是叔本华哲学思想的主要理论渊源之一","从印度折哲学思想中,窃取理论构件是叔本华区别于另一个德国大唯意志论者尼采的主要之点。
" 还有人指出:"意志是世界的本质的思想,是直接受了印度经典的影响,'那就是你'一语直接引自《奥义书》。
" 苏联学者贝霍夫斯基认为,康德把叔本华从梦中惊醒,柏拉图与吠檀多派则使他睁开了观察现实的双眼,这三者也就成了叔本华哲学前驱中的"非同寻常的三巨头" 。
当叔本华对欧洲的学说感到失望之后,开始醉心于对印度哲学的研究,他企图"将西欧的哲学成就与东方的宗教哲学思想启示综合起来。
" 贝霍夫斯基既不否认或贬低柏拉图、康德对于植根于西方文化历史传统中[de]叔本华[de]重要性,同时又指出了那些使叔本华[de]哲学产生了深刻[de]、巨大[de]不同于德国古典哲学[de]东西,即那些引起西方哲学根本性变革[de]东西,是来自异质[de]东方思想[de]猛烈影响。
2.叔本华本人是如何评价东方思想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呢?首先,叔本华对于东方思想尤其是古老的印度哲学给予了极高的推崇和评价。
他宣称,"《吠陀》是人类最高的认识和智慧的成果,经义的核心是在《邬波尼煞昙》中作为本世纪最大的礼物终于传到了我们的。
" 他雄心勃勃地预言:"印度的智慧反过来流入欧洲而将在我们的知识和思想中产生一个根本的变化。
"他还称赞东方的佛教,认为它"为一般人民信仰之高尚的宗教,其说理之高超,内容之充实,即就信仰者的数目来说,亦可以认为世界上最优越的宗教。
"其次,叔本华一再强调印度哲学对于自己的"恩慧"。
他承认在自己论述中最好的东西,一方面来源于这直观世界的印象,另一方面来自于康德、柏拉图的作品和"印度神圣典籍"所给的印象。
他告诫读者,具备印度哲学的常识是理解自己思想的一把钥匙。
"如果读者甚至还分享了《吠陀》给人们带来的恩慧,而由于《邬波尼煞昙》Upanishad给我们敞开了获致这种恩慧的入口,我认为这是当前这个年轻的世纪对以前各世纪所以占有优势的最重要的一点,因为我揣测梵文典籍影响的深刻不亚于十五世纪希腊文艺的复兴;所以我说读者如已接受了远古印度智慧的洗礼,并已消化了这种智慧,那么,他也就有了最最好的准备来倾听我要对他讲述的东西了。
"最后,叔本华本人的生活与印度哲学也有着重要的关联。
1814年,叔本华迁到了德累斯顿。
这时他26岁,刚刚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就对印度哲学着了迷。
他在当时极为孤独、苦闷的生活中表明:"对优婆尼沙昙的研究是我生活的慰藉,并且至死都是我的慰藉。
" 生活中最使叔本华舒心的事情就是阅读由法国学者杜伯龙(Anquetil Duperron)从波斯文译为拉丁文的含五十种的《奥义书》译本。
叔本华对于印度哲学的强烈的兴趣和感受,是同他本人的独特生活体验分不开的。
在《关于霍乱》的手稿中,叔本华自述道:"十七岁时……我就深深体味到生存的痛苦,就如同佛陀年青时看到疾病、衰老、苦难和死亡时的体验一样。
" 叔本华的性格中有着浓厚的忧郁气质,他的著作和文章中,到处都深深地弥漫着这种低沉的气息。
早在柏林大学的开学讲演中,叔本华就预先告知他的学生们,他将向他们阐明的"这一学说的最后结论,是同所有的宇宙观中最古老的、即同《吠陀》的宇宙观相一致的。
" 多年以后,他又提醒自己的读者注意:他的哲学与婆罗门教和佛教的教义、信念"无比地一致",并深信不疑地向他们表示,任何拒绝这一思维方式的哲学都是虚伪的哲学,"所有的欧洲哲学体系,除了我的之外,都在其列。
"3.在叔本华的时代,印度哲学文献在欧洲的流传和影响的情况,构成了叔本华学习东方哲学的视域或范围。
早在叔本华之前,印度文学和哲学就传到了欧洲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德国诗人、大文学家歌德的名作《浮士德》就显示出印度文化影响的痕迹。
1791年,歌德读到印度诗人迦梨陀娑的剧本《沙恭达罗》,该剧有序剧,歌德便仿效着为《浮士德》歌剧写了一篇《舞台序剧》。
歌德的《普罗米修斯》也引用了《奥义书》中的那句名言,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出:"那就是我。
" 在哲学方面,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历史哲学》等著作中已经对印度和中国的哲学及社会历史发表了狂而无当的评论。
1808年,德国出版了著名诗人、德国印度语言文学先驱施勒格尔(Fridrich Schlegel)的一本小书《印度人的语言和智慧》(Die Sprache und Weisheit der Indiee)。
这本被认为是带着热情写出并也引起热情的小书,使得"印度的智慧"或"印度智慧"在德国成了风气。
这里所说的"智慧"便是《奥义书》、《薄伽梵歌》和佛教经典中所见的观念与思想。
《奥义书》是在十九世纪被译为欧洲文字的,它是由波斯文本译为拉丁文的。
在回教统治印度的十六世纪晚期,就有人把《奥义书》译成波斯文,但罕为世知。
到了1640年,蒙古王朝第五世君沙哲汗的长子陀罗菽可()游于克什米尔时,听说有《奥义书》这部异书,便聘请了几位梵学家去德里从事翻译。
这项工作于1656~1657年间完成,得到了包括五十种奥义书在内的第二个波斯文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