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的悲观哲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叔本华的悲观哲学

今天我讲的是叔本华,叔本华呢,我们都知道他的哲学是悲观主义,那么他的悲观主义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人生就是痛苦”,那么为什么会“人生就是痛苦”呢?这我们就得从最初讲起了。叔本华认为,人这种生命现象就是求生意志的客体化,通俗点来讲就是人这一生其实就是对欲望的不断追求,所有的生物中人的需求最多。叔本华把意志追求目的时受到的阻碍称为痛苦,把意志达到目的的状况称为幸福,而我们都知道,我们在追求目的是总是会受到挫折的,追求这个没遇追求那个也会遇,所以在追求目的时是痛苦的,而就算某个目的达成了,又会有新的欲望席卷而来,因为人的追求永无止境,所以痛苦是经常的,幸福是短暂的,所以,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

以上可以算是叔本华哲学最基本的理解了吧,不过上边的这种说法也算是稍稍有点欠缺的,在上面的说法中,幸福虽然短暂但终归还是有的,可事实上在叔本华的哲学中,幸福被他给消除了,幸福是不可体验以及不可被检验的。叔本华哲学中有个特有的问题——苦闷,在他看来,是由苦闷中产生了世界以及人类生活(上帝的苦闷产生了人类,封建主义的苦闷产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基督教的苦闷产生了异教徒),尤其是人类生活的各种各样的“安排”;也是苦闷启发了思想本身,从而决定了一种哲学,对我们而言,那就是叔本华的哲学理念。在这里,我们我们不纠结于前者外部世界的问题,我们挽留于此的是一种“主观性”的传承。

叔本华的哲学来自于对苦闷的体验,所以我们需要首先理解苦闷体验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不过事实上也给不出什么定义来,如果我们愿意,

苦闷本身就是一种体验,但它是一种完全特殊的体验,一种人们希望能够有所体验却什么也体验不到的体验。苦闷因此是一种缺失的体验,一种人们希冀、甚至从某一固定时刻起开始等待,却始终未曾来临,也永远不会到来的东西。每当人们获得一次满足,苦闷就会随之而来。叔本华认为,苦闷揭示了不同于痛苦的、无法证明的满足的表现。终于与我们一开始的痛苦说到一块去了,这儿的苦闷体验说的有点玄乎了,其实它也没那么玄乎的。

有个叫保罗·瓦莱的诗人在《海滨墓园》中写道,“如同果子被吃完,变成饱胀的快感,如同它将消失化为快乐……”这个诗人其实是个幸福的诗人,他认为欲望之终和厌倦之初是体验幸福之时,在这短暂的时段中,果实化为快感。这欲望之终即是我们达到目的之时,很简单,在四级成绩刚出来知道我们不仅没挂还过考不错时,我们的欲望达到了,当初可能有过一丝淡淡的喜悦,可是再过了没两天后这种快感就消失了,这就开始厌倦了,所以说在这个欲望之终与厌倦之初中间的这点小小空隙就是我们体验幸福之时。但这也仅仅是这位诗人这样认为,所以说他还是幸福的,到了叔本华这儿,他把本来就是这么一点点的幸福的权力也给剥夺了,他看待问题的角度更为灰暗。在他看来,不仅变为“快乐”的果实消失了,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快感在作为快感被感受到之前已经“变化消失”了。换句话说,在世界的秩序中,也就是意志和时间的秩序中,幸福从未得以预见。他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四级过了的时候好像有过的那点幸福事实上是虚假的,是没有被存在过的。

是不是有些难以理解,确实,好像是进入了一个悖论,但这个悖论其

实也挺容易理解的,因为他说“人们所说的满足和幸福并不清晰,其本质是消极的;在满足中,并不存在积极的东西。任何满足都不是通过其自身及其运动使我们感到满足,他必须是某种欲望的满足。欲望,实际上是剥夺,是所有快感的前提。然而,欲望止于满足,快感也是如此。”这意思就是人们会有满足这种感觉,是以欲望为前提的,就好像你有“要过四级”的欲望,所以你懂得“没过四级”的痛苦,所以你才会有“四级过了”的这种满足感,才会有“四级过了”的这种幸福感,但当你四级确实过了时,你“过四级”的这种欲望已经没有了,这种欲望没有了,你“四级过了”的快感也就无从体验了。当四级没过时我们可以体验到痛苦,但过了四级时的满足去无法体验,这种痛苦得以检验,而快感、满足的无法检验验就是所谓的“苦闷”的体验。叔本华就说,哲学的震动的产生,不仅要有对不幸的体验,还要有对幸福的不可能的体验,这二者的结合即是对苦闷的体验,这决定着哲学震动以及哲学赖以发挥的根基。

如此说来,人一生要么是重复于周而复始的对欲望的追求,因而一生都处于痛苦之中,要么就是在意志达到某个目的之后而不得不处于苦闷的体验之中。这是否就是叔本华悲观主义的人生呢?其实也并非如此,叔本华创造了“注视”用以形成对苦闷的漠视,要不然这日子可真是没法过了,对吧,不过在这儿我们就不一一累赘了,that*s all!。

网络帖子

学完小逻辑并把这种逻辑运用到自己思考问题方式中的人,你和他谈灵魂谈虚无谈人性是对牛弹琴,他们只会用被黑格而的逻辑扭坏了的脑筋来思考这一切,把人性和灵魂套上死板的公式来解释,叔本华与黑格尔的对抗实际上是两种哲学倾向之间的较量。他失败,因为他不属于那个时代.在柏林大学任教时,他试图和黑格尔在讲台上一决高低,结果黑格尔的讲座常常爆满,而听他讲课的学生却从来没有超出

过三人.叔本华死后,有关他的哲学讲座逐渐将黑格尔排挤了出去,终于报了当年一

箭之仇。他一时成了德国最时髦的哲学家。到1891年,《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就已再版了18次

黑格尔的哲学是西方社会哲学的始祖,也就是说是根,他的哲学崇尚物质,存在,强权,这是他倡导的哲学的中心思想,这种哲学在叔本华看来过于个人和自私,

贬低了人性和责任,是文化中的糟粕,这中哲学思想的推广和成功将造成社会拜

金主义和权利至上的泛滥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倒退。

叔本华的理论纯属悲观到他老妈都不认识了。还是黑格尔的较为积极,国家意志!所以德国人都特有责任感,而且德国的军事力量如此强大!

他们两个研究的其实是同样一个事物,一个现象!不过是这个事物的不同部分,一个研究的是头,一个研究的是身子和手脚。唉,他们自己不知道,很多人也不知道。黑格尔的观点没有错,错在不知道人只是宇宙发展阶段性的产物叔本华也没有错,错在要用铅笔在铅笔身上写字

至于牛顿和爱因斯坦错的就很远了。是的,他们总结的自然科学怎么看都是对的,但是,科学其实是对真理的比喻描述。我们听比喻句觉得很容易明白,在特定

的场合比喻句也可以代替原理本身,但是仍然不是真理。

假设我和他们俩生于同一个时代,又不用为三餐操心,我一定可以让他们两个

成为好朋友,并且相互佩服。

楼上没说到点子上去. ,黑格尔是在解释我们要怎样才能发展。叔本华说:我们

再怎样,都米意义. 。意义这个虚无的东西,就在尼采这里放大. ////////

【第一章人的本性

人是什么、人是本性、人的性格、道德本能、人有什么、地位,或他人眼中的位置、心理的观察

第二章人生总论

周详的准备、人生的选择、人生之旅、福分的划分、人的命运、人世的痛苦、生存的虚无、一切的努力和欲望皆为迷误、幸福如同梦幻,痛苦才是现实、

第三章处世之道

通盘观察自我、现在才是实在的、幸福有限、脑力工作是获取幸福的源泉、不断自我反思、幸福意味着自我满足、远离妒忌、坚持到底,做出成绩、抑制想象、自制的重要性、生命在于运动、人生的快乐、身在福中要知福、相信自我、两个生命、平庸与才智、保持心境平静、心灵的内在财富是真正的财富、自负与自豪、心智的优越性、心灵的贫瘠、独善其身的好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