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日本
九年级上册古代日本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古代日本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1814219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b0.png)
九年级上册古代日本知识点古代日本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文化积淀丰厚、独特而又多样化。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上册中古代日本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一、政治1. 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律令国家建立的重要事件,于7世纪中叶发生。
这一改革引入了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日本开始以律令制度来统治国家。
2. 平安时代:平安时代是日本古代历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时期,从794年到1185年,全盛时期称为平安京时代。
平安时代这一时期日本政治日趋稳定,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也更加频繁。
二、经济1. 农耕经济:古代日本的主要经济形式是农耕经济,特别是稻作和麦作。
人们以种植稻米和麦子为生,并通过捕鱼和狩猎来补充食物资源。
2. 农业技术:在古代日本,人们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农业技术,包括水稻田地的利用、水利工程、粮食贮藏和农具的改进等。
三、社会1. 职阶制度:古代日本社会存在严格的职阶制度,大致可以分为贵族、武士、寺院僧侣和普通民众等不同的阶层,这也为日本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
2. 武士阶级:武士阶级在日本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军事贵族,承担着保家卫国的责任,同时也掌握着政治和经济的实权。
四、文化1. 传统艺术:古代日本的文化表现在众多的传统艺术形式中,如茶道、绘画、俳句等。
这些艺术形式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
2. 文学作品:古代日本文学作品丰富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源氏物语》。
这部作品是日本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以描绘爱情和日本贵族社会为主题。
总结:通过上述对九年级上册古代日本的知识点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古代日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重要内容。
古代日本的历史和文化对现代的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和学习的宝贵素材。
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了解古代日本的知识点将有助于加深对日本历史和文化的理解,并有利于培养对其他文化的包容和学习能力。
第11课 古代日本
![第11课 古代日本](https://img.taocdn.com/s3/m/170e7f55581b6bd97e19ea44.png)
重要的作用。
第9课 古代日本
开始
一
12世纪晚期,武士集团的将 领——将军掌握了国家政权, 天皇成为了傀儡。从此日本 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 治时期。
幕府本指将领军帐,后演变成 二 一种特有国情的政治体制。用 法始于镰仓幕府建立。
第一代幕府将军——源赖朝
第9课 古代日本
经济
1.没收贵族私有领地和部民,土地地和部民成为国家的 公地和公民 2.政府把公地授予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 3.统一赋税。
意义 使日本发展为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大和国改名为日本国
二、大化改新
二、大化改新
二、大化改新
大 化 改 新 后 日 本 服 装
唐朝女性服饰
二、大化改新
日本奈良
历史课
第11课 古代日本
Speaker name and title here
一、日本的兴起 中国
1、公元1、2世纪的日本
“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汉书·地理志》
“旧百余国,汉朝有朝见者,今使所通三十国” ——《三国志·魏志·倭人传》
• 约公元1世纪,日本各地共有一百多个小国(其中有些与东汉 建立了外交关系),后来出现一个较大的国家——邪马台国
D.朝鲜
• 2.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改革,史称
“大化改新”。这次改革仿效的是( C )
• A.希腊共和制度 B.中国明清制度 • C.唐朝典章制度 D.罗马元首制度
练一练
• 3.646年元旦,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 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
武士道 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 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第11课-古代日本—优秀课件
![第11课-古代日本—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01ea66f804d2b160b4ec063.png)
奴隶制度—— 封建制度
改新之后
大和正式改名为日本, 意为“日出之国”。
初めまして、どう ぞよろしくお愿いし ます。
759年鉴真主持建造的 唐昭提寺
合作探究
日本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现在 却是世界第三经济大国,从今天我们学 习古代日本这段历史,你有何启示?
启示:
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 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
D 2.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在各领域进行了改革,其中在政治上
是要建立( ) A. 贵族世袭制度 B. 城市自治机构 C. 政教合一国家 D. 中央集权国家
二、大化改新
1.背景:
①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
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
孝 德
天
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皇
②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 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 大化。
二、大化改新
2.时间:
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
孝
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德 天
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
皇
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背景: ①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盛行。
②大庄园还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
③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2.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出现 (1)目的: 保护自己的庄园 (2)武士: 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年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 关系和主从制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3)武士团: 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 武士团。
第11课 古代日本
一、6世纪前的日本 二、大化改新 三、幕府统治
一、6世纪前的日本
1. 统一 1)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2)5世纪时,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
日本的历史——古代史
![日本的历史——古代史](https://img.taocdn.com/s3/m/c6d0f9736bec0975f565e27c.png)
01 从上古到大和王权时代
CONTENTS
02 古代 03 中世 04 近世 05 近代
02
古代史
古代史
飞鸟时代 奈良时代 平安时代
飞鸟时代(600年-710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飞 鸟 时 代 的 杰 作
奈
良
法
隆 寺
593年圣德太子摄政,推行改革大化改新
中央及地方制度均以唐制为蓝本
设太学、班田制、租用调法、科举制度
日 本 平 安 时 代 的 贵 族 服 饰 平安京
平安时代的贵 族女服晴装束, 又称十二单
平安时代下 等公卿的服 装,狩衣
殿上人的服装, 随地位的不同 服装颜色还有 区别
THANKS
奈良时代(710年-794年)
以奈良(平城京)为都 的时代。自710年(和 铜三年)定都平城京, 至784年(延历三年) 迁都长冈京,共计74年。 是律令制社会的繁荣鼎 盛时期
日本奈良时代服饰
➢奈良時代(西元710~794年)
1.元明天皇定都于平城京(今奈良一帶)
仿长安规划平城京(奈良)、平安京(京都)
2.手工业和商业交易活动快速发展首次出现货币 3.日本史上佛教的高峰时代
僧侣地位崇高 寺院林立,人民却饱受重税之苦
4.派「学问僧」(代表人物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 留 学唐朝,自唐朝传入佛教典籍,鉴真和尚曾东渡日 本弘法
5.借用汉字创造「假名」
日本最古老的历史书籍《古事記》、《日本書紀》, 最古的汉诗集《怀風藻》都是这个时期的文化遗产。
日本平城京 (今奈良)
唐朝长安城 (今西安)
中
日
中
日
中
日本历史上最早的钱币
第8课 古代日本
![第8课 古代日本](https://img.taocdn.com/s3/m/e4e26b15bb68a98271fefa3b.png)
武士与将军
形成背景: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 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 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
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 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武士集团
• 目的: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 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 • 组成成员:
• 性质: 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
• 特点: 小的武士集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
大化改新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 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 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 意改革,重视教育,促进本 民族的发展。
日本民族对待其他民族长处的方式对我们的国家 建设又有什么借鉴的地方?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应当 坚持对外开放,以包容、接纳的心态,虚心 学习、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并能适时 改革、大胆创新。
武士集团。武士集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
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
日本武士道
武士道精神,是武士的道德规范的行为准则。绝 对服从主君,重言诺,轻生命,勇于战斗。
内容:名,忠,勇,义,礼,诚,克,仁。
幕府统治
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
团,源始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 设幕府于镰仓。
公元645年(日本皇极天皇四年)6月12日,日本
太极殿。这一天日本朝廷正“受贡”仪式。随着“嘎
吱吱”的一阵响声,宫门全部关闭,中大兄皇子突然拔
剑刺杀了大贵族苏我氏,在场的许多
贵族大惊失色。原来这是中大兄皇子
联合改革派为改革而发动的政变。随
中大兄皇子刺杀苏我氏 后孝德天皇继位,改年号为“大化” 。
源赖朝曾把后白河天皇比喻为“日本最大的大天狗”, 但他认识到皇室仍然是可以利用来号令天下的权威的象 征。同时,皇室已经衰弱,仅靠它来维系国家的统一是 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承认皇权的前提下,另 立政权机构,实行武家统治。从表面上看,源赖朝凡涉 及国家大事,他均禀呈朝廷批准。在实际行动上,则时 时设法控制朝廷,让朝廷按自己的意图行事。
九上第11课 《古代日本》
![九上第11课 《古代日本》](https://img.taocdn.com/s3/m/d57adf05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c9.png)
一、大和政权与“部民制”
手工业:来自中国、朝鲜的移民依其特长 分别被编入锦织部、锻治部等。
有学者估计,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7世纪,有 百万中国居民移居日本,并占据重要地位。 大陆移民被称为“渡来人”,他们不仅带来了 农耕、建筑技术,烧制陶器、锻铁、纺织等手 工艺,还将儒学、佛教传入日本。
大和政权的部民制促进了日本早期的经济发展, 这一制度存在怎样的问题?
唐长安与日本平城京 唐开元通宝与日本和同开珎
大化改新把氏族豪强改造成为律令国家 服务的官僚,大大削弱了他们的传统特 权,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 限制了为争夺土地和人民而进行的无休 止的斗争,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创造了 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凡新掘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三代占有,利用旧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终身占有。 ——《三世一身法》
3.诏书规定: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关于租税,效法唐 朝租庸调制,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 地方土产(调)……根据你的判断,颁发诏书的是( A ) A. 孝德天皇 B. 明治天皇 C. 明仁天皇 D. 彼得一世
习题演练
4.下表中的史实与史论相符合的是:( B )
选项 A. B. C. D.
史实 大和政权的建立 大化改新 镰仓幕府统治的确立 14 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建立王朝
史论 日本国号开始出现 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日本武士阶层开始出现 高丽国号开始出现
5. 幕府统治,又名“武家政治”,表现为军人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的方式进行统治。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D ) A. 武士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政府对抗,有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征战 B. 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C. 幕府频繁参与皇室、贵族间的权力斗争 D. 天皇实权旁落,成为象征性的摆设,国家大权掌握在武土阶层手中
第11课-古代日本-课件
![第11课-古代日本-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5598d8c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fa.png)
领域
改革前
改革后
政治
贵族势力壮大威胁 王权。地方为各 “部”管理。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 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 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土地和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
符经合济社会发土“展地 部、 ”潮人 贵流民 族的由 私改各 有。革,地每是公隔推民六动;年历国授家田史将一前土次进地,的分不给能动公终力民生,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
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 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繁荣奠定了 基础。 。
大化改新
日
唐
本
朝
政治
二
三
官
省
八
六
省
部
制
制
大化改新是学习和效法唐朝的产物
公地公民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
日 班田收授法(口分田2段)
经济
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部民 领地 部民
阶级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六世纪前的日本 阅读思考:大和政权如何统治管理国家?
大王 (最高统治者)
依靠 贵族
部民
私
有 地
田部 海部 锦造部 锻冶部
私有民
部民 (地位近似奴隶)
部民制是大和政权的经济基础
生活工作其中
奴隶制社会
二、大化改新——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建立与发展
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归纳大化改新的启示
1.改革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是强国之路。 2.我们要积极学习外国的长处;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不能 一味的照抄照搬,要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加以创新。 3.要重视人才,大力发展教育。
第11课古代日本
![第11课古代日本](https://img.taocdn.com/s3/m/d00b494b04a1b0717ed5dd99.png)
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催化因素)
大大化化改新改新
时间; 646年
人物; 孝德天皇
日出东方之国
史称; 大化改新 政权; 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内容:
孝德天皇
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 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上:①公地公民制: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 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②班田收授法: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 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③统一赋税,实行租庸调制度。
大化改新
日
政治: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 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 中央派官治理。
本 中 央 官 制
幕 府 统 治 武士—庄园的形成
政府为增加耕地,鼓励开垦私 田,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
贵族、豪门、寺院大量垦荒、
购买、兼并土地
不输不
入
建立庄园
按照不同功劳、职位、地位 等把土地分给所有国民收租
地方失去控制,社会局势动荡
武士
为保护 庄园
武士团
为了刺激大家积极性天 皇改变了想法,日本土 地私有化开始
10世纪左右经过100 多年土地私有化各 地出现了不同规模
武士道指以不惜命的觉悟为 根本,为实现个人于集体、 团体的价值,尽可能的发挥 自己的能力,强调"毫不留念 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 犹豫的死"。武士道精神最典 型的行为是切腹。
日本封建等级
武士道精神的影响
积极:为理想而不屈的精神,是武士道精神的扩展。 消极:经历了一次畸变,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成为日本右翼的 文化土壤。
第11课《古代日本》
![第11课《古代日本》](https://img.taocdn.com/s3/m/42558806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58.png)
中臣镰足 (614——669年)
中臣镰足,出身 于贵族家庭,父亲及 祖辈是朝中世袭的祭 祀官,属于朝廷重臣。 中臣镰足继承父亲的 官职不久,即辞官退 隐。
他对当时的权臣 苏我入鹿父子等人擅 权专政的做法非常不 满。要想改造日本社 会,只有除掉苏我父 子。
孝德天皇 (645-654年在位)
“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汉书·地理志》
“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 称大夫,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
——《后汉书·东夷传》
“旧百余国,汉朝有朝见者,今使所通三十国” ——《三国志·魏志·倭人传》
1—2世纪时: 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其中30多个曾与汉朝发生 过“通使”关系。
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 向老师学习。但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就对他 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 约,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 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
——摘编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开元通宝
和同开珎
寳
日本仕女图
唐 仕女图
平安京平面图
唐长安城平面图
朱 雀 大 街
“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汉书·地理志》
“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 称大夫,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
——《后汉书·东夷传》
“旧百余国,汉朝有朝见者,今使所通三十国” ——《三国志·魏志·倭人传》
《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记载,邪马台国在3世纪曾 数次向三国中的魏国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与印绶。
乙巳之变
要求改革的中大兄 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 发动宫廷政变,刺杀了 把持中央政权的旧贵族 苏我入鹿,拥立孝德天 皇,改元大化。
第十一课 古代日本
![第十一课 古代日本](https://img.taocdn.com/s3/m/90250105ccbff121dd3683a0.png)
世纪末,武士集团控制中 2.幕府统治:12 央政权,日本进入幕府统治
12世纪末源氏首领源 赖朝获得“征夷大将 军”称号,设幕府于 镰仓。日本由此进入 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 治时期。
源赖朝(1147---1199)
第十一课 古代日本
任务: 一、知道大和统一日本的史实 二、掌握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和意义 三、了解日本武士阶层的形成与幕府统治
重点、难点 1、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及意义 2、难点:日本武士阶层的形成与幕府统治
温故知新
列举古代地跨欧、非、亚的大帝国的兴衰
古代日本 统一: 5世纪初 , 大和统一日本
大化改新
自主学习
背景: 豪族势力膨胀,甚至把持朝廷大权; 圣德太子改革 时间: 646年、孝德天皇 意义: 部民分得土地,摆脱依附地位; 提高生产积极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确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制度趋于完善 标志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武士和幕府
背景 8世纪,庄园制取代班田制,地方豪强势力崛起,武士出现 幕府统治 12世纪末,武士集团控制中央政权,日本进入幕府统治
一、大和统一日本
1.日本的地理位置
日本国土狭小 、资源匮乏、 自然灾害频发
北海道
造就日本人强烈的危机意 识,逼迫他们形成热衷学 习、奋发图强的个性
四国
九州
2.日本早期历史
日本旧石器时代的人类 遗迹可追溯至大约3万 年前,之后日本循序渐 进地进入新石器时代。
由于日本早期没有史料 记载,历史时期只能根 据考古发现以及地名来 命名。
意义:
1. 部民分得土地,摆脱依附地位 2..提高生产积极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确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制度趋于完善 4.标志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第11课古代日本
![第11课古代日本](https://img.taocdn.com/s3/m/abfa31b6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0c.png)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1.(2023·湖北·统考中考真题)从7世纪中期开始,日本人的服饰、饮食、建筑、生活习惯、社会风俗以及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有中国唐朝的印记。
古代日本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大和统一B.大化改新C.幕府统治D.明治维新【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中“从7世纪中期开始,日本人的服饰、饮食、建筑、生活习惯、社会风俗以及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有中国唐朝的印记”,结合所学知识,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可以得出,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有中国唐朝的印记的主要原因是大化改新,B项正确;大和统一是指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与唐朝无关,排除A项;幕府统治开始于12世纪晚期的日本,排除C项;明治维新是指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的改革,与唐朝无关,排除D项。
故选B项。
2.(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由于武士集团的兴起,从12世纪晚期开始,天皇大权旁落。
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A.孔雀王朝统治时期B.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C.哈里发统治时期D.幕府统治时期【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2世纪晚期,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设幕府于镰仓。
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D项正确;孔雀王朝是古印度摩揭陀国著名的奴隶制王朝,排除A项;斯图亚特王朝是英国历史上的王朝,排除B项;哈里发是指穆罕默德去世以后,伊斯兰阿拉伯政权元首的称谓,排除C项。
故选D项。
3.(2023·黑龙江绥化·统考中考真题)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A.“百日维新”B.“大化改新”C.彼得一世改革D.卡德纳斯改革【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国起源约公元1世纪,日本各地有100多个小国(其中有的与东汉建立了外交关系)。
后来,这些小国逐渐得到统一。
到了公元4世纪,在关西地方建立了比较大的国家,据说最终将它们统一起来的是当今天皇家族的祖先。
当时,日本国的范围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国。
于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国家才得以统一。
所以很难对日本国诞生的确实年代作出准确的判定。
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于现在的西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古代绳文时代从洪积世起,日本列岛上就有人类的祖先生活,日本人种及日语原型的形成则被认为是1万年前至公元前3世纪前后的绳文时代。
当时,人们数人或十人一户居住在竖坑式草屋,以狩猎、捕捞及采集为生,构成了贫富与阶级差别的社会。
弥生时代公元前3世纪,水稻种植和金属器具使用技术由朝鲜转入九州北部。
稻作技术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它扩大了生产,产生了贫富等级之差,使农村共同体趋向政治集团化。
农耕带来的信仰、礼仪、风俗习惯也逐渐传播开来,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
古坟公元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
随着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广大到各个地方。
这个时期是中国许多知识和技术传入日本的时期。
4世纪,大和政权吸引了大陆的高度物资文明。
到了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归化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纺织、金属工艺及土木等技术。
同时已开始使用中国的汉字。
6世纪,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
飞鸟时代飞鸟时代,约始于公元600年,止于迁都平城京的710年,上承古坟时代,下启奈良时代。
此期以政治中心为奈良县的飞鸟地方(即当时的藤原京)而得名,较为重大的事件有圣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等。
7世纪,圣德太子致力于政治革新,并以“大化革新”为契机,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
这个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时更加积极地摄取大陆文化。
至9世纪末期先后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6世纪初,武烈天皇去世后,缺乏皇位继承人,大伴金村从越前迎来男大迹王继承皇位,他就是继体天皇。
当时,在朝鲜半岛,新罗、高句丽的势力扩张,威胁百济,并使日本在朝鲜南部任那发展势力的半岛经营策略陷于窘境,另一方面,导致大批大陆移民的流入。
在国内,皇室在统一国土后,不断霸占地方贵族的领地,扩大自己的屯仓,并将侵略朝鲜的军事负担强加在他们身上,皇室和地方贵族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侵朝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引发了人民的反抗。
6世纪中叶以后,部民制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开始瓦解,部民纷纷逃亡。
朝廷内部新旧势力之间的斗争日益加剧。
在6世纪初,在朝廷中握有实权的大伴氏曾因主张把任那四县割让给百济而受到攻击,从而失去政治势力,物部氏和苏我氏取而代之。
物部氏是朝廷掌握军事的贵族,是维护原有统治方式的守旧势力。
苏我氏从5世纪后半叶起,在朝廷中掌管财政,势力逐步扩大。
苏我氏与大陆移民的关系密切。
当时,苏我氏是积极吸收外来思想和文化的进步势力。
当百济圣明王献给日本朝廷佛像和经论时,苏我稻目积极主张崇佛,力图通过崇拜佛教来代替氏神的信仰,以统一全国的思想,加强皇权。
物部尾舆则主张信仰原来的氏神,以维护氏姓制和部民制,坚决反对崇佛,于是两派间围绕崇佛与排佛展开了激烈斗争。
587年,用明天皇(585—587在位)死后,以皇位继承问题为契机,苏我稻目之子苏我马子和物部尾舆之子物部守屋之间展开了殊死搏斗。
最终,马子讨灭守屋取得胜利,物部氏灭亡。
打败物部氏之后,苏我马子立泊漱部皇子为天皇,即崇峻天皇(587—592在位)。
崇峻天皇不甘心成为苏我马子的傀儡,曾指着献上来的野猪说:“何时如断此猪头,断朕所嫌之人。
”苏我马子闻言大惊。
592年,苏我马子唆使东汉直驹刺死天皇。
为了独揽朝政,同年12月,马子推举外甥女饮屋姬继位,是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帝——推古女皇(592—628在位)。
翌年,即593年,天皇立用明天皇遗子厩户皇子为皇太子,并“录摄政,以万机悉委”。
后来世人因厩户皇子聪慧,治政英明,称其为圣德太子。
圣德太子系用明天皇嫡子,《日本书纪》称他“生而能言,及壮有圣智,一闻十人诉,以勿失能辩”,具有能吏的素质。
他师从高丽僧惠慈学佛教、百济博士觉哿习儒学,自幼受到大陆思想文化的熏陶。
圣德太子执政之初,朝廷正处在内忧外患之时。
所谓外患,中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隋朝;在朝鲜半岛,渐趋强大的新罗,占据汉江、洛东江流域,并在吞并任那(日本在朝鲜的据点)之后,与日本的关系急剧恶化。
所谓内患,氏姓、部民制度弊端毕现,以苏我氏为代表的豪族势力尾大不掉,皇室势力单薄。
圣德太子受中国的尊王大一统思想影响,试图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挽救社会危机,为此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奈良时代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现在的奈良市以及近郊),迎来了律令国家的兴盛时期。
但是,此时农民贫困、游民增加,由于庄园扩大而导致公地公民制的实质上的崩溃等,矛盾开始暴露出来。
这个时期由于国家极力保护佛教,因此,佛教文化,特别是佛教美术开始繁荣起来。
如7世纪初期开创日本佛教文化的飞鸟文化;7世纪后期独具一格的白凤文化;8世纪中叶在唐代鼎盛期文化的影响下以写实手法体现人类丰富情感的天平文化等等。
与佛教美术相媲美,这个时期文化方面的金字塔是《万叶集》。
《万叶集》收集了8世纪中叶前约400年间,下至庶民上至天皇所作的大约4500首和歌,如实反映了古代日本人的朴素的生活情感。
此外,现在还保存着的日本最古老的历史书籍《古事记》(712年)最古敕撰历史书《日本书纪》(720年)、最古的汉诗集《怀风藻》(751年)等等都是这个时期的文化遗产。
平安时代8世纪末,日本将都城移至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市),试图重建律令体制。
但由于公地公民制的崩溃,国家陷入了财政困难。
894年派出最后一批遣唐使后便告终止,就此不在大量摄取大陆文化。
10~11世纪,藤原氏垄断政权,以庄园为经济基础,势力最为强盛。
但是,由于地方政治的混乱,导致治安混乱,武士集团强大起来。
到11世纪末,为对抗藤原开始实行“院政”(指日本平安时代后期上皇、法皇代理天皇执政)。
于是,武士进入了中央政界。
平安时代以中国文化为特色。
9世纪时受唐朝影响,密教和汉学方面的弘仁、贞观文化还十分繁荣。
但是10世纪后与大陆的直接交流断绝后,便产生了日本独特的贵族文化。
其代表有第一部敕撰和歌集《古今和歌集》(10世纪初)、世界上最古老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11世纪初)、随笔《枕草子》(公元1000年前后)等等一批文艺作品。
日本战国史中世纪(12~16世纪)镰仓时代12世纪末,源赖朝受封第一代征夷大将军,并在镰仓建立幕府,从此诞生了武士政权,由此产生了武家政治和公家(指朝廷公卿、贵族)政治的对立。
13世纪后期,幕府的武士统治开始面临困难,镰仓幕府逐渐走上灭亡的道路。
在文化方面,以过去的贵族文化为基础,摄取宋朝时传入日本的禅宗文化,培育了生动、写实、朴素及独特的武家文化。
在宗教方面,由法然、亲鸾、日莲等著名僧人创建了镰仓佛教,获得了各阶层的信仰。
12世纪传入日本的禅宗受到了关东武士的重视,艺术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倾向。
文学方面出现了以源平合战为背景小说《平家物语》(原作诞生于13世纪初),是日本古代军记物语的杰出代表。
先是日本的新石器时代,因为当时的日本土住居民会烧制一种用绳纹装饰的陶器,因此日本的新石器时代也叫绳纹时代。
绳纹时代后期大批的中国人和朝鲜人经由朝鲜半岛进入日本,这些人和当地的日本土住居民结合,他们的后代被称为弥生人,弥生人较普通的日本土著居民高出很多,且较现在的日本人骨骼构造相近,因此被认为是现在日本人的祖先。
这个时代也被叫作弥生时代,中国人和朝鲜人同时也带去了先进的耕作技术和水稻等农作物,日本由此也就进入了农耕文明。
弥生时代后期,日本国内出现了相应的等级制度,如贵为统治阶级的首长、大人,处于被统治阶级的奴隶、牲口。
同时在随着经济基础的基本确立,日本国内出现了大大小小大约一百个部落,其中的一些部落已与当时中国的汉朝建立了外交关系,有的部落首领还得到了大汉天子的册封。
弥生时代后期,贵族出现了兴建坟墓的热潮,因此这个时代也被称为古坟时代。
也就大约在这个时候,在现在日本的奈良县境内出现了一支以尊俸天照大神也就是太阳神为主神的强大部落,这个部落尊俸他们的首领为天皇,神道教作为他们的主要宗教。
这个部落在其后的几十年里统一了全日本。
建立起了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统一的日本国。
并在奈良县境内建起了自己首都,史上被称为平成京,日本由此进入平成时代。
当时在圣德天皇的主持下日本开始了向中国唐王朝学习的热潮,先后派遣了大约十批遣唐使,前后一千多人,抱括政治要员、王公贵族。
史称“大化改新”也就是向中国学习政治、法律、文化等。
这次改革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同时使日本确立了律令制。
同时日本还仿制中国的长安,在现在的京都建起了一座新的城池,史称平安京。
迁都平安京之后,日本由此进入了平安时代,与此同时,盛及一时的唐王朝也在迁都平安京没多久之后灭亡了,日本由此进入了日本文化的繁荣时期。
和服、国风文化、紫氏部的《源氏物语》都是这个时期兴起的日本本土文化中的代表。
平安时代中后期,天皇大权旁落。
由此就开始了幕府将军的实际统治时期,镰仓幕府。
镰仓幕府后期出现了日本的南北朝时期,到室町幕府的前十几年,才结束了这种两朝的局面。
室町幕府后期由于中国元朝军队的三次进攻,幕府原气大伤,至此室町幕府衰弱。
日本由此进入战国时代日本の先土器時代旧石器時代日本の古代縄文時代【约中国先秦】弥生時代(紀元前3世紀- 3世紀)【约两汉】古墳時代(3世紀後半、4世紀初- 7世紀前半、8世紀初)【约魏晋南北朝】飛鳥時代(6世紀終末- 710年)【约隋唐前期】奈良時代(710年- 784年)【唐代】平安時代(794年- 1184年)【唐五代、宋】鎌倉時代(1192年- 1334年)【宋元】平成(1989年-按日本官方的说法,当今的明仁天皇是大和王朝"万世一系"的第125代天皇.虽然据日本最古老的历史书籍《古事记》与《日本书纪》记载,日本的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即位,后世还把这一天定为日本"建国纪念日".但实际上,于公元592年登基的推古女皇以上的33代天皇似乎都未曾降临过人世(这些天皇均是《古事记》中虚构的,以完成天皇从神到人的过渡).而第一个提及"天皇"称号的应是日本历史上名声显赫的圣德太子.圣德太子在推古二年即开始摄政,摄政时间长达30年之久.圣德太子曾派遣特使小野妹子远赴中国大陆,给隋炀帝捎去一封国书.在国书中,圣德太子写道:"东天皇敬白西天皇",曾引起目空一切的隋炀帝的满腔怒火.公元4世纪中期,今天皇族的祖先统一了割据的小国,在关西地区建立了大和政权.此时中国已进入两晋时期.大和政权吸收了中国的高度文明,开始使用汉字.6世纪,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7世纪时,推古女皇的侄子圣德太子仿效隋唐,锐意政治革新,并以"大化改新"为契机,试图建立一个以天皇为绝对君主的中央集权国家.只可惜圣德太子壮志未酬身先死,其革新大业也因之付诸东流.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现奈良市及近郊),标志着日本皇室开始从古坟时代进入了奈良时代,同时也迎来了律令国家的兴盛时期.与后世相比,奈良时代与此前的古坟时代基本上是男女天皇分掌天下:从公元592年至公元781年近200年间在位的18位天皇中,女性占了8位.而之后经历了漫长的900年,皇室中才又诞生一位女天皇,她就是于1633年登基的德川幕府时期的明正女皇.8世纪末,日本将都城移至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开始了在日本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平安时代.在平安朝初年,皇室乃至公卿贵族和文人墨客都大力推崇菊花之美.中国每年的九月初九重阳节在日本又称菊节.在这一天,皇太子率诸公卿臣僚到紫宸殿拜谒天皇,君臣共赏金菊,共饮菊酒.10月,天皇再设残菊宴,邀群臣为菊花践行.也许日本皇族族徽上的菊花便是此时镌刻上去的.遥想当年,平安朝留给人们的记忆似乎就是菊黄蟹肥.10~11世纪时,皇室的外戚藤原氏垄断政权长达200多年,皇权开始旁落.几位天皇禅位后被迫退隐寺院,与青灯古佛相伴.从这一时期几位天皇的年号似乎就可以读出其内心的萧索和无奈,如醍醐,冷泉,圆融,花山等.这一时期被史学家们称为"院政时代".12世纪末,源赖朝受封征夷大将军,并在镰仓建立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幕府政权,从此产生了武士政权,日本开始成为一个军事封建国家.镰仓时代的1274年,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曾第一次派大军进犯,但因台风摧毁了舰队而功亏一篑.1333年,镰仓幕府垮台,后醍醐天皇在足利义满的协助下重返京都,史称"建武中兴".但三年之后的1336年,足利义满又立光明为新天皇,将后醍醐赶出京都.后醍醐逃到吉野,另立朝廷,日本分为南北朝,但大权仍操纵在北朝天皇任命的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手中.应仁元年(1467年)一月,应仁之乱爆发,全国各地的大名?穴约自10世纪起,日本各领地的最高长官.――编注?雪纷纷而起,足利义满建立的室町幕府摇摇欲坠,日本进入长达100年的战国时代.战国时代的日本群雄并起,各领风骚.笙町,安土,桃山,江户时代交迭嬗递.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三大枭雄基本主宰了近代日本的历史与社会.相形之下,皇族只能徒叹无奈.16世纪中叶,一位青年将领横刀而起,发誓决心以武力统一日本,结束令众生颠沛流离的乱世.此人便是尾张国的领主织田信长.织田信长1573年推翻足利幕府,三年后在琵琶湖畔的安土城建造城堡作为大本营,因此,信长的时代被称为"安土时代".1582年信长被一个心怀不满的家臣所弑,正受命出征的织田家重臣羽柴秀吉闻讯后立即回师东向,杀死叛臣,为织田信长复仇.在织田信长主要家臣会议上,秀吉力主以信长之孙为幼主.随后,他又连续击败明智光秀,柴田胜家,于1590年完成了织田信长未竟的遗业,一统天下.后亲町天皇赐姓"丰臣",并受封"关白"一职,丰臣秀吉时代被称为"桃山时代".丰臣秀吉野心勃勃,曾准备征服朝鲜,中国,菲律宾和印度,但终因日本国力不逮而未能如愿.1597年,丰臣在又一次远征朝鲜失利后急怒交加一病不起,次年以62岁之龄辞世.)【第三代领导人至今】(1)日本国的起源约西元1世纪,日本各地共有100多个小国(其中有的与东汉建立了外交关系),后来,这些小国逐渐得到了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