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画》
小学一年级上册古诗词《画》诗意及鉴赏
此诗为诗人赞画之作。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唐代王维 所作,但在王维的作品,或在《全唐诗》都没有此诗;一说是原为南宋僧 人川禅师为注释佛教经典《金刚经》所作的偈颂诗的一部分;一说为宋代 佚名诗人所作,如上海市一年级小学语文等教材中编入此诗时,作者一栏 里即是“宋·佚名”。
05
作者简介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说的是花儿尽管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地开放,但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的极致后还是要飘然而去,而只有在画中,花儿美而不谢同样,画中 的鸟,永远是那么可爱动人。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而且同第二句中的“水无声”一样,“人来鸟不惊”也是表示着鸟仿佛应该“惊”的,所以 这说明画家笔下之鸟的逼真了。这里诗人以“近听水无声”来表现水的潺潺可听,以“人来鸟不惊”来表现鸟的可惊的活力,手法是很高明的.
作者简介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 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 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 年(7 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 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感谢观看
“远看山有色”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 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在这里,任何的浮 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部编版小学必背古诗词150首之二《画》
部编版小学必背古诗词150首《画》
这是逐篇收录和整理的《部编版小学必背古诗词150首》,希望对大家有用哦。
每篇诗词的后面,有“一句话介绍”或与该诗词有关的“地点”(是与这首诗相关的地点哦,不一定就是写这首诗或词的相关地点)、“时间”作为对这篇诗词的注释。
其中“地点”和“时间”的介绍很有必要,可以将诗词所描写的场景或者事件落到空间的具体相关地点和时间的具体时期,便于学习、记忆、赏析的时候更好理解作者的思想。
通过学诗,也对历史地理有所增进和了解,对我们伟大祖国厚重的文化积淀更加热爱!
《画》·王维(唐)
【一句话介绍】惟妙惟肖地描写了一幅山水花鸟画。
【时间】这首诗的作者有争议。
一种说法是南宋僧人川禅师,一种说法是王维。
王维,字摩诘,笃信佛教,又擅长诗画,被称为“诗佛”。
如果真的是王维所作,那么他出生于公元701年,61岁去世,他的一生经历了武则天、中宗李显、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肃宗李亨几位皇帝,是唐朝的全盛时期。
《画》也就写于这个期间。
【地点】无。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古诗《画》ppt课件
诗歌的意境与诗人的审美追求紧 密相连,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
独特感悟和追求。
诗歌语言艺术特色
《画》的语言凝练而富有表现力,诗人运用生动的词汇和形象的比喻, 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诗歌的押韵和节奏感强烈,读起来朗朗上口,给读者带来愉悦的听觉享 受。
诗人还巧妙地运用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内涵丰富、意蕴深刻 ,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04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对比手法运用
01
02
03
远近对比
通过描述画中远景与近景 的对比,突出画面的空间 感和层次感。
色彩对比
运用色彩的明暗、冷暖对 比,使画面更加鲜明、生 动。
动静对比
通过描绘画中的动态元素 与静态元素的对比,展现 画面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象征手法体现
以物喻人
通过对画中物体的描绘, 隐喻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如以松喻坚贞、以竹喻高 洁等。
借景抒情
借画面中的景物表达诗人 的情感,如借山水表达归 隐之志、借花鸟表达闲情 逸致等。
托物言志
通过对画中物体的描绘, 寄托诗人的志向和抱负, 如以马喻奔腾向上的精神 等。
音韵美感呈现
押韵平仄
通过运用押韵、平仄等音韵手法 ,使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
节奏感。
叠词反复
运用叠词、反复等修辞手法,增强 诗句的音乐性和表现力。
绘画上,他创水墨山水画派,对后世 影响深远。
他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 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 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有“诗佛”之称。
创作背景及时代特色
《画》是王维的一首五言绝句,创作于唐代。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唐朝的开放与包容、繁荣与强大,为 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2024年古诗《画》课件
古诗《画》课件《画》课件一、古诗背景介绍《画》是我国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也是“诗佛”之称的山水田园诗人。
王维的诗作以描绘山水风光为主,其诗风格清新淡雅,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诗句解析1.“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此句描绘了山水的远近之美。
远观山峰,可见其色彩斑斓;近听水声,却无声响。
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和谐与静谧。
2.“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此句表现了自然景物的生命力和恒久性。
春天已逝,但花朵依然盛开;人们到来,鸟儿却不惊飞。
诗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三、艺术特色分析1.意境深远:王维的《画》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宁静恬淡的山水画面。
诗句中的山水、花鸟等自然元素,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卷,令人陶醉。
2.寓情于景:王维在《画》中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景观之中,以山水之美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诗句中的山水、花鸟等元素,既具有自然美的特点,又蕴含着诗人的情感。
3.对比手法:诗句中的“远看”与“近听”、“春去”与“人来”等对比,突出了自然景观的远近之美、恒久之美。
通过对比手法,使诗句更具表现力。
四、教育意义1.培养审美情趣:《画》以优美的诗句描绘了自然景观,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2.传承传统文化:通过学习《画》,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古代诗人的创作风格和审美观念,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3.启发人生哲理:诗句中的自然景观,寓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教学建议1.诵读感悟: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画》,感受诗句中的音韵美、意境美,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画面描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中的画面,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联想拓展: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思考诗句中所传达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背景了解:向学生介绍王维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王维古诗《画》
王维古诗《画》《画》一诗对仗工整,尤其是诗中多组反义词的运用,使其节奏清晰,平仄分明,韵味十足,读着琅琅上口。
下面是关于王维古诗《画》的内容,欢迎阅读!画作者: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注释1.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2.春去:春天过去。
3.惊:吃惊,害怕。
这里主要是受惊飞起的意思。
译文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儿却没感到害怕。
赏析这首诗写出了一幅山水花鸟画的特点。
画面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有颜色的,都是静止的,不会有任何活动,也不会发出任何声响。
这首诗写得相当恰切,也较有趣。
首先此诗以简洁浅显的文字,非常巧妙地把画面上的形象叙述出来。
每一句诗的第三字,依次序为“山”、“水”、“花”、“鸟”。
青山耸立,水流其间,鲜花盛开鸟嘻枝头,构成了一派生意盎然的、优美的整体境界。
首句“远看山有色”,写的是直观的客观物象。
此乃“静境”,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得其有无限的风光。
此色含义无穷,可是清秀俊朗红湿绿垂的美色,也可以是寒色苍苍的绝美佳色,更可以是奇傀峭拔的异色,唯有静心者能品之。
第二句“近听水无声”,有“动境”,因为源头活水来。
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
在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而且诗之所咏既然是画,则所画之物自然是无声的,与“近听”、“远听”有应无关,然而按逻辑说来,“反”包含有“正”,否定命题总先假设着肯定命题。
“水无声”写的既是作为画这个客观事实,但同时又表示着画上的水本来应该有声而此刻也仿佛有声似的,因此才使得观者欲“近听”之,这即是高超的绘画艺术所起的移情作用之故。
第三、四句的“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说的是花儿尽管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地开放,但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的极致后还是要飘然而去,而只有在画中,花儿美而不谢同样,画中的鸟,永远是那么可爱动人。
古诗文《画》赏析
画唐代: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及注释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处却听不到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注释: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惊:吃惊,害怕。
赏析此诗描写的是自然景物,赞叹的却是一幅画。
前两句写其山色分明,流水无声;后两句描述其花开四季,鸟不怕人。
四句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花鸟图。
全诗对仗工整,尤其是诗中多组反义词的运用,使其节奏清晰,平仄分明,韵味十足,读着琅琅上口。
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远看山有色”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
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
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
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
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近听水无声”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
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
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
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
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
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
不仅仅是如此,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王维古诗《画》PPT
画
【作者】王维 【朝代】唐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 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全文释义】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 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 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 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 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 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 写出了画的特点。
画
【作者】王维 【朝代】唐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 的开到最美。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 中。不仅仅是如此,写的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 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
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徒留下多少悔恨。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 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但不可得已是 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 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 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 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
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 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 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 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 “无声”,无声是一种美。
王维古诗《画》
王维古诗《画》导读:《画》一诗对仗工整,尤其是诗中多组反义词的运用,使其节奏清晰,平仄分明,韵味十足,读着琅琅上口。
下面是关于王维古诗《画》的内容,欢迎阅读!画作者: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注释1.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2.春去:春天过去。
3.惊:吃惊,害怕。
这里主要是受惊飞起的意思。
译文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儿却没感到害怕。
赏析这首诗写出了一幅山水花鸟画的特点。
画面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有颜色的,都是静止的.,不会有任何活动,也不会发出任何声响。
这首诗写得相当恰切,也较有趣。
首先此诗以简洁浅显的文字,非常巧妙地把画面上的形象叙述出来。
每一句诗的第三字,依次序为“山”、“水”、“花”、“鸟”。
青山耸立,水流其间,鲜花盛开鸟嘻枝头,构成了一派生意盎然的、优美的整体境界。
首句“远看山有色”,写的是直观的客观物象。
此乃“静境”,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得其有无限的风光。
此色含义无穷,可是清秀俊朗红湿绿垂的美色,也可以是寒色苍苍的绝美佳色,更可以是奇傀峭拔的异色,唯有静心者能品之。
第二句“近听水无声”,有“动境”,因为源头活水来。
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
在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而且诗之所咏既然是画,则所画之物自然是无声的,与“近听”、“远听”有应无关,然而按逻辑说来,“反”包含有“正”,否定命题总先假设着肯定命题。
“水无声”写的既是作为画这个客观事实,但同时又表示着画上的水本来应该有声而此刻也仿佛有声似的,因此才使得观者欲“近听”之,这即是高超的绘画艺术所起的移情作用之故。
第三、四句的“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说的是花儿尽管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地开放,但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的极致后还是要飘然而去,而只有在画中,花儿美而不谢同样,画中的鸟,永远是那么可爱动人。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古诗《画》课件
小组合作探究环节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探究古诗 中的一个主题或意象。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 协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交流,分享彼此 的看法和感受。
创意绘画展示环节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画》 的理解,进行创意绘画。
学生可以绘制诗中的景物、人物 或表达诗意的图案等。
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 互相欣赏、评价,增强学生的自
练习题难度要适中,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
教师需及时批改学生的练习题,并针对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
家长评价反馈
家长可对孩子的背诵、默写和练习题完成情况进行评 价,并向教师反馈。
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古诗学习,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 和表现。
教师需认真听取家长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提高教学效果。
信心和创造力。
06 课后作业布置及 评价方式
背诵并默写古诗《画》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默写古 诗《画》,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
感。
教师可通过课堂抽查、小组互查 等方式检查学生的背诵和默写情
况。
对于背诵和默写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可提供额外的辅导和帮助。
完成相关练习题
根据古诗《画》的内容,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判断等, 巩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创作地点
不详
诗歌特点
以画入诗,诗中有画。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 动的意象,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自然画卷,使读 者仿佛置身于诗中的世界。
时代背景
唐代文化繁荣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诗歌、绘画、音 乐等艺术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王维的诗歌创作正是这一 时代背景的产物。
山水田园诗派的兴起
《画》古诗意思
《画》古诗的意思
古诗 《画》的意思是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妍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是高鼎的一首诗。
原文: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
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
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画》古诗全文
《画》古诗全文
《画》为初唐诗人王维所做的一首五言绝句。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伤。
全诗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无穷,历来为人传诵。
画的古诗及译文如下:
一、《画》的全文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二、《画》的出处
画》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三、《画》的译文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四、《画》的解析
这首诗所描述的是一幅自然风光图,其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诗人通过描绘远处的山峰色彩斑斓和近处的水流平静无声,表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宁静。
“春去花还在”则展示了生命的持久和永恒。
虽然春天已经过去,但是花朵仍然在绽放,表达了生命的不断延续和自然的美好。
“人来鸟不惊”则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人们靠近鸟类时,鸟不会感到惊恐,这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画》这首诗表现了自然风光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意象的组合,使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美好。
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1。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画》课件
诗的主题思想是赞美大自然的美丽和和谐,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之情。
时代背景与诗歌风格特点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 期之一,唐朝的开放与包容、繁荣与 强大,造就了唐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王维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善 于运用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 情,形成了独特的“诗中有画”的艺 术特色。
03
简答题
要求学生简要回答与古诗相关的问题,如“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感?”、“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解释与运用举例
通过图片、实物等辅助手段,帮助学 生理解字义,并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这 些字词进行简单的组词、造句。
句子结构分析和修辞手法探讨
句子结构分析
引导学生观察诗句的排列特点,理解诗句的前后关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修辞手法探讨
简要介绍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引导学生尝试在朗读中 表现出这些修辞手法的韵味。
03 意境营造与审美体验
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场景
青山绿水
课件中可以展示一幅青山绿水的 美丽画卷,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
的清新与宁静。
鸟语花香
通过音效和图像的结合,课件呈现 出一幅鸟语花香的生动场景,带领 学生进入春天的世界。
人物活动
课件中可以设计一些人物活动的场 景,如儿童嬉戏、渔夫垂钓等,让 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诗歌中的人物 形象和动态。
抒发作者情感,体现诗意内涵
01
02
03
悠然自得
通过课件中的图像和文字 引导,让学生感受到作者 在面对自然景色时的悠然 自得之情。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画》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画体裁:诗题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作者:名字:王维年代:唐代描述: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翻译:原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原文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此诗为诗人赞画之作。
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有多种说法。
一说是唐代王维所作,但在王维的作品,或在《全唐诗》都没有此诗;一说是原为南宋僧人川禅师为注释佛教经典《金刚经》所作的偈颂诗的一部分;一说为宋代佚名诗人所作。
今广为流传的说法是王维所作。
赏析二:思想内容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花鸟画的特点,构成了一幅生意盎然的、优美的山水花鸟图。
赏析三:艺术特色“远看山有色”远山含笑,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
“近听水无声”源头活水本是“动景”,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
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
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
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
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
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
古诗画的意思和解释
古诗画的意思和解释
古诗《画》的意思是: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画》是唐代诗人王维所做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是一首画作欣赏诗,从诗中的描述来看,画中有山、水、花、鸟都是典型的中国画题材,而且肯定是一幅画得相当逼真、传神的作品。
作者通过文字的描述,把一幅本是静止的画变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卷轴展现出来:苍翠的山,流动的水,绽放的花,欢鸣的鸟,一派鲜活的景象,把读者引入了无限的遐想之中。
当我们从遐想中回到现实的时候,才发现,画中的一切不过是一个个无生命的静物。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
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
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
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
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
全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