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题常见错误归因及应对策略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的常见错误及改进方法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的常见错误及改进方法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的常见错误及改进方法诗歌鉴赏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作为语文科目的重点内容之一,具备一定的难度。

在鉴赏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阻碍了同学们对诗意的真正理解。

本文将针对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的常见错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帮助同学们提高鉴赏水平。

一、主旨把握不准确在鉴赏诗歌时,理解诗歌的主旨是十分关键的。

但是很多同学在主旨把握上常常会出现错误。

一方面,有的同学只是凭感觉去猜测主旨,没有深入细致地挖掘诗歌中的意义;另一方面,有的同学过于追求个性化的主旨解读,忽略了人文关怀和艺术追求。

改进方法:1. 仔细阅读诗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2. 分析诗歌中的形象、意象、符号等表现手法,揭示隐藏在其中的主题;3. 注意诗歌的整体氛围和情感表达,找出与之相关的主题;4. 综合上述分析,找出与主题有关的细节和语句,加以积累和总结。

二、诗歌韵律错误诗歌的韵律对于表达诗意和营造氛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同学们在掌握和运用诗歌韵律上经常出现错误。

常见错误包括:对韵脚、韵律规则理解不深刻,韵脚选择不恰当等。

改进方法:1. 学习基本的韵律规则,掌握不同诗体的韵律变化;2. 多读、多背优秀的诗歌作品,感受诗歌韵律的美妙;3. 在写作时,注重选择合适的韵脚,并注意韵律的整齐和协调。

三、文采不足一首好的诗歌不仅要求思想深刻,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采。

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同学们在表达中常常出现文采不足的问题。

表现在词汇选择单调,修辞手法运用简单等方面。

改进方法:1. 多读、多积累诗歌素材,学习优秀的诗歌表达方式;2. 增加阅读广度和深度,在不同文学作品中寻找灵感,丰富自己的词汇库;3. 学习修辞手法,并灵活运用于写作中;4. 注意诗歌的韵味和节奏感,通过押韵、借音等手法,增加作品的艺术感。

四、缺乏思考鉴赏一首诗歌,不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理解,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索诗歌背后的意义。

然而,在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缺乏思考的情况较为普遍。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出错类型及应对策略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出错类型及应对策略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出错类型及应对策略考纲要求(本节教学目标)知识点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要求1、提高诗歌鉴赏能力2、明确诗歌鉴赏题解题过程容易出现的错误类型,减低答题中不必要的失分。

复习内容分析诗歌鉴赏题一直以来都是高考中失分最严重的题目,究其原因,我认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智力因素,一类是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是因为诗歌本身的简练但内蕴丰富的特点,让学生鉴赏诗歌时难于解读,诗歌读不懂,那么题目就无法解答。

可是我认为这一方面的原因并不是主要的,在高中三年的学习中,学生读过的、教师分析过的诗歌不下百首,而且在高三复习阶段,教师更会教授各种鉴赏诗歌的方法与解题思路,所有到高考时,学生都能基本读懂考题中诗歌的主要内容和其表达的中心思想。

可为什么诗歌的得分率不高呢,我认为非智力因素是主要原因。

在非智力因素中,首先是情感方面的原因,由于诗歌难读,学生本来就对诗歌没有太多的兴趣,况且每一年的高考分析中,诗歌鉴赏题都是学生失分最严重的,这些都使得学生对诗歌鉴赏有了恐惧心理,最怕解答诗歌鉴赏题。

第二就是学生的粗心大意,对诗歌鉴赏题目以及出题者的意图搞不清,所以出现答非所问或者答题不完整的情况,这样丢分的现象在平时的考试中占了大部分,而且如果因为这样的原因丢分就显得非常可惜。

因此,在这堂课中我要和学生共同分析诗歌鉴赏题出错的类型及商讨应对的策略。

复习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诗歌鉴赏题容易出错的类型,与学生共同探讨应对的策略学情分析我所教授的是平衡班的学生,学生本来的底子就不是很理想,尤其在诗歌鉴赏方面,每一次的考试得分率都较其他题型要差。

学生对解答诗歌鉴赏题的信心不足。

分析他们的答题情况,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能够读懂诗歌,可是在答题时粗心大意,没有认真审题,导致答非所问或者答题不全面而被扣分,也有许多学生是因为答题不规范,缺乏答题技巧而被扣分。

每一次由于上述原因被扣分的平均有1.5分,这对于高考来说是很宝贵的,所有出来继续加强诗歌鉴赏知识的教授外,我认为学生更需要的是答题规范性技巧的传授。

诗歌鉴赏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诗歌鉴赏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诗歌鉴赏的3大问题及应对策略你是否曾被一首华丽的诗歌所折服,但同时又感到苦恼和困惑?毕竟,诗歌不同于日常用语,它充满了象征、隐喻和深层含义。

因此,诗歌鉴赏往往成为许多人面临的挑战。

那么,诗歌鉴赏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应如何应对?策略一:拆解诗行,逐字品味第一个问题在于我们往往没有将握住诗歌阅读的精髓。

当我们直接面对一首诗时,我们往往会被其文字和情感所迷惑。

然而,拆解诗行并逐字品味,将帮助我们理解诗人的用心之处。

解决方案:·把一首诗分成小段落,每一段落都有自己的独特主题和表达方式。

·针对每个词汇和诗句进行解读,寻找内在的象征和隐喻。

·注意语言的音韵和韵律,它们与诗的意境相辅相成。

策略二:背景知识,理解上下文第二个问题是我们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

许多作家在创作诗歌时候会引入历史、宗教、文化等元素,这可能会让我们对诗歌的理解产生困难。

解决方案:·在阅读诗歌之前,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针对特定的诗人或诗歌流派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学习诗歌中常见的象征和隐喻的含义。

策略三:共享鉴赏,开放讨论第三个问题是我们经常不愿意与他人进行诗歌鉴赏的交流。

诗歌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提供了许多不同的解读方式。

通过与他人的讨论和分享意见,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深入挖掘诗歌的内涵。

解决方案:·参加诗歌鉴赏小组或俱乐部,与其他对诗歌感兴趣的人交流。

·在线平台上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接受他人的反馈和建议。

·参加相关的学术研讨会或活动,与专业人士互动。

经典诗词赏析答题失误例析教案

经典诗词赏析答题失误例析教案

经典诗词赏析答题失误例析教案问题背景在学生研究诗词赏析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答题失误的情况。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答题准确性,本教案以经典诗词赏析为例,分析了常见的答题失误,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研究建议。

失误一:理解偏差在阅读诗词题目时,学生往往未能准确理解题目的意思,导致答案偏离正确的方向。

常见的理解偏差有:1.主旨理解错误:未能捕捉到诗词的主题或中心思想,答案与题意不符。

2.意象理解错误:未能理解诗词中的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导致对诗词的理解不准确。

3.情感理解错误:未能准确把握诗词表达的情感,导致对诗词的理解偏差。

解决方法:1.熟悉诗词作者及其时代背景,了解其创作动机和环境,帮助理解诗词背后的意义。

2.通过多读、多思考,培养对诗词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3.在阅读诗词时,仔细审题,确保理解题目的意思。

研究建议:1.多读经典诗词,积累词汇量和修辞手法的认知水平。

2.学会分析并总结诗词的题目模式和考点,提前做好准备。

3.阅读时注意理解诗词的上下文,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线索。

失误二:字词误解在答题过程中,学生常常对诗词中的字词理解错误,导致答案与正确答案相差甚远。

常见的字词误解有:1.对古代字词的理解错误:由于不熟悉古代用字和意义,对原意的理解产生偏差。

2.对诗词中虚实用字的误解:未能准确理解诗词中虚实用字所指的事物或概念。

3.对语义的误解:对于多义词或隐喻比喻的理解不准确,导致选错答案。

解决方法:1.针对常见的古代字词,进行专项研究和记忆。

2.研究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虚实用字,并结合具体语境加深理解。

3.注重语义的准确理解,多查阅字典,积累对多义词的正确理解。

研究建议:1.多读经典诗词,积累古代字词的理解能力。

2.深入理解阅读材料中存在的虚实用字,掌握其具体的意义和用法。

3.制作词汇笔记,记录和总结多义词的正确理解和用法。

失误三:选择错误在答题中,学生常常因为选项的干扰或自身理解偏差而选择错误答案。

常见的选择错误有:1.干扰选项的诱导:题目中设置的干扰选项使学生产生困惑,误选错误答案。

诗歌赏析失误及其原因与对策

诗歌赏析失误及其原因与对策

诗歌赏析失误及其原因与对策古典诗歌鉴赏是语文试卷中一道大餐,但这道大餐对一些考生来说并不是一碗美味的佳肴,而是一杯不易下咽的苦酒。

纵观近几年高考情况,我们发现诗歌鉴赏题得分率极低,分值在8分以的古典诗歌鉴赏题,一般考生总在2-3分左右。

分析失误所在,概言之,或是答不出,或是答不准,或是答不全;具体地说,失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只译不议,以释代析。

2006年湖北高考试题要求考生简要说明韩琮《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一考生这样答道:“一路来到京城之外,绿叶暗淡,红花稀少,暮云中的楼阁引发无限感慨,宫前流水潺潺,不仅流尽了千千万万有才、有为、有志者的大好年光,而且也流尽了腐朽没落、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国运。

”这只是对诗句的译述,只译不议,以释代析,结果便是取消赏析,因而很难得分。

二、思而无评,以感代论。

有一道试题要求考生简析欧阳修《画眉鸟》中画眉鸟的形象,一考生写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自由是生命的主题,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才能有蓬勃的生机,才能有勃发的生命,奴才无价值。

我们要做自由的人,“百啭千声随意移”,不做金丝笼里的鸟。

”这只是读后感,不是对诗中形象的分析。

形象应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形象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三、滥用术语,评述脱节。

2006年江西卷要求考生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杨万里《三江小渡》的手法,一考生的答案是这样的:“运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移情于景、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全诗显得情景交融,妙趣横生。

首句写溪水过桥,次句写小舟倚篙,三四两句写交情似溪水,能经得起风浪考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的主旨。

”不明概念的内涵,滥用术语;评论点不能统率复述的内容,复述未能紧扣评论点,评和述严重脱节。

四、信口开河,答非所问。

有一道考题,要求考生谈谈李白《越中览古》与《苏台览古》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一考生这样答道:“《越中览古》写越王、义士和宫女,侧重写人,抒发的是人事变化无常的感慨;而《苏台览古》写的是苑、台、杨柳、菱歌和明月,侧重写物,书写的是物是人非的感叹。

解答高考诗歌鉴赏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解答高考诗歌鉴赏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解答高考诗歌鉴赏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古代诗歌鉴赏题是考生感觉比较困难且得分较低的题型之一,结合平时的教学和复习,考生在解答诗歌鉴赏题常存在以下几种突出问题:1.读不懂诗歌,造成鉴赏困难。

1.不能正确理解诗歌的词句意义,造成理解不到位、不懂或误解。

诗歌的语言凝练,语言典雅,省略成分较多,再加上为了配合韵律,诗人需要将部分句子调整语序,学生读不懂有很多一部分原因是对词句的理解不到位。

如杜牧的《山行》一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中的“坐”应为“因为”之意,如不能准确把握这一词义,那么对诗人“停车”赏看枫林,凸现霜染枫林之美,诗人的惊喜,深爱之情,这些内容很难把握到位。

又如白居易的《晚桃花》一诗中,“寒门子弟遗较易,贫家养女嫁常迟。

”如对“遗”和整个句子的语序不能准确把握,造成句意理解困难,就很难把握诗人借物喻人的准确感情。

1.意象的特定情感和特定含义积累不够,造成读不懂诗歌或理解不到位。

诗歌中的很多意象,大多是前人留下的语言材料,由于历史的积淀,往往有特定的内涵,考生如望文生义,可能就会出现理解上困难和偏差。

清孙自式的《西江月·九日》中的“何处砧声村曲,谁家笛响楼头。

”一句,如不能联系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中的“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和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那么“砧声”和“笛响”蕴含的游子漂泊在外的思乡盼归之情就很难准确把握。

又如唐代诗人齐己的《剑客》尾联一句“翻嫌易水上,细碎动离魂”,如果不能把握“易水”这一典故义,不能联想“易水悲歌”中的人物荆轲这一人物形象,就很难把握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诗中剑客慷慨、豪迈的个性特点。

1.联想、想象贫乏,造成对诗境感受不深刻。

中国古典诗歌,不少作品具有诗情画意,意境优美,意象之间跳跃性大。

需要我们根据诗中的“一鳞半爪”“断帛裂锦”,用自己的想象来补充、连缀,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这样才能体会作者的思路和情感。

高考诗歌鉴赏题常见错误归因及应对策练习

高考诗歌鉴赏题常见错误归因及应对策练习

高考诗歌鉴赏题常见错误归因及应对策略一: 空洞分析型:例1.【20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诗题为“征人怨”, 通篇并无“怨”字, 而句句有“怨情”, 请作简要赏析。

【缺陷答案】作者因为出征在外, 每天都过着战斗生活, 所以心怀怨气。

二: 浅尝辄止型例2【2008年全国Ⅱ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 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 宿鸟声中自掩门。

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祥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缺陷答案】表现了作者虽遭免职而不畏奸佞的品格。

作者身处寂寞的环境而“自掩门。

”这是他傲岸人格的表现。

三. 多此一举型例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尽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写景有“虚景”和“实景”之分, 请具体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虚景和实景。

【缺陷答案】①诗中写了白雪、牧马、明月等实景, 也写了梅花、关山等虚景。

②从诗句中看, 诗人看到了“飘雪”、“牧马还”等景象, 由此产生了联想, 想到梅花一夜间洒满了关山, ③表现出一种置身大漠边关的豪壮之情。

四. 头尾不顾型:例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咏风王勃肃肃凉风生, 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 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 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 为君起松声。

【注】涧户、山楹: 指普通人家。

涧户, 涧边的人家。

山楹, 就是山岩凿成的房屋。

诗人笔下的“风”是个什么样子的形象?请试作具体说明。

【缺陷答案】风是有形的, 有力的, 它可以驱烟, 可以卷雾, 可以起松声;风是无形的, 它来去无踪;风又是有情的, 它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到来。

五. 误用术语型例5.【200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 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 永夜月同孤。

诗歌常见错误及分析

诗歌常见错误及分析

“转”开生面
? “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 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 换。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 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
? 关注“转”句,能使我们尽快明了作 者思路,它也是我们体察诗歌主旨的重要 线索。
妙合主旨
? 明结:直接抒情、言志、阐理。
?
淋漓尽致,强烈。
? 暗结:以景结情
?小结:诗歌的结构谋篇 ——起承转合
诗词的结构又称章法。分“起”“承”“转”“合” 四部分。
起,用一个话头,引出下面想说的话。 承,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 下说。 转,引起波澜。 合,要结束了,总要回过头来,做个总结,才 算完整。
起—— 明点、暗示——情


承——正衬、反衬——情
小结:鉴赏诗歌要有文本意识。 文本指的是诗歌作品本身。在分析作者的思想
感情时,同学们最容易出的问题是只会孤零零地答 出一个“思乡”、“离别”或者“忧国忧民”,空 对空地说表现了什么;而答不出之所以是“思乡”、 “离别”或者“忧国忧民”的理由与根据,结果使 赏析流于笼统空泛。这是一个大忌。一定要注意从 诗歌中寻找答题根据,要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作分 析。这对防止把题答偏是大有帮助的。
高考诗歌鉴赏题常见错误及 对策
避免这四种不良倾向,才能有的放矢, 一箭正中靶心!
? 一.片面答题型 ? 二.浅尝辄止型 ? 三.空洞分析型 ? 四.发挥评价型
一.片面答题型(不全面)
? 这种错误就是对问题的理解上出现 偏颇,不能全面客观地分析回答问 题,甚至抓住一点,遗漏其它答题 点,对已经跑偏的问题越答越起劲, 造成试题的走向出现偏差,被扣分 是在所难免的。
四.发挥评价型(不切题)
? 一些考生误把对诗歌的语言、形象、 技巧等进行鉴赏理解为作题抒怀, 抛开诗歌的思想内容大谈自己的感 想,借题发挥,结果离题万里

古诗词赏析题常见失误与对策

古诗词赏析题常见失误与对策

古诗词赏析题常见失误与对策古诗赏析题常见失误与对策严维民一、审题失误审题是答题的第一步。

只有审清题干问的是什么,弄懂要求我们答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答对题,答全题。

如果审题有了失误,答题就会“驴头不对马嘴”,痛失全分。

例如: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一问的正确答案是:描写景物的特点是清新幽静、超凡脱俗。

许多同学审题出现了错误,将“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看成是“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于是有的答成:前三联借景抒情,后一联直抒胸臆。

有的答成:第一、五、六句写动景,第二、三、四句写静景,动静结合,等等。

其实“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是指景物本身的特点,“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则指描写方法或技巧的特点。

混淆了“描写的景物”和“景物描写”这两个概念,答题就会失误。

审题失误常见的还有:混淆表现手法是全诗的还是某一两个句子的,是处于主要地位的还是处于次要地位的;分析“异曲同工之妙”时大谈思想感情,不明白这个“妙”主要指方法和技巧上的特色;在对律诗诗句的赏析中错把颔联当颈联或相反;忽视对背景注解的审读,导致对诗歌特定思想内容的错误理解等。

对策:审题要具备基本的知识背景,包括文学常识、语言知识,这样才能读懂题目里涉及的一些概念(如颔联与颈联)和古人对作家作品的评价。

读题要全面,不要忽略每一个细节;要专注细心,逐字逐句,甚至咬文嚼字。

要抓住关键词语,对可能引起误解的概念反复推敲。

要弄清楚题目问的是什么,怎么问的。

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做到问与答对缝合隼,准确无误。

二、手法误认表现手法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同学们对全诗或诗中某一两句运用的手法进行分析和指认,常常很容易出问题——把一种手法说成是另一种手法,造成该得分点失分。

例如:石头城[宋]刘翰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

高考临考重点突破之诗歌鉴赏

高考临考重点突破之诗歌鉴赏

高考临考重点突破之诗歌鉴赏一、诗歌鉴赏题常见丢分原因1.理解不准。

未读懂诗歌主旨,导致“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2.审题不清。

未明确题目要求,导致答非所问,说不到点子上。

3.作答混乱。

未掌握答题规范和体现题目要求,导致逻辑不清楚,要点不突出。

二、提分途径提高诗歌鉴赏题得分,可以从三个方面下功夫:读懂诗歌、审清题意、组织答案。

(一)怎样读懂?1.读懂的目标:准确把握全诗抒发了什么情感或者表达了什么志向。

2.读懂的方法和步骤:①尽量读懂诗句字面意思;②由字面意思展开想象,理解意象和意境的特点,体会诗歌情感思想;③参考题目、作者、注释、典故、意象和直接表露情感志向的词句,进一步确定诗歌主旨。

(二)怎样审题?“审”,即“仔细分辨”。

“审题”,即通过仔细分辨,明确题目要求。

审题要明确两方面的东西:1.要求答什么。

“答什么”,诗歌鉴赏考查的内容主要有语言、形象、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无论怎样的命题,都不过是对这几种类型的细化和具体化。

2.要求怎样答。

“怎么答”,要看清楚是“概括”“说出”,还是“简析”“分析”“赏析”。

如果是“析”,就需要结合诗句予以阐释。

(三)怎样组织答案?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类型,根据题目要求,组织答案。

三、诗歌题目常见类型及解析(一)鉴赏形象例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坞:山坳。

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解析】人物形象,一般指人物的性格精神。

“赏析”,需要结合诗句阐释。

答题时要结合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

此类题型的答题步骤: ①总说:概括说明诗歌塑造的形象特点。

②联系具体诗句,简要说明形象的基本特征是如何展现的。

③指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答案】本诗三四句塑造了一个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隐士形象。

诗中描写了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生活,表现了其隐逸、随性的情怀。

浅谈高考古诗鉴赏最常见的失误及应对策略

浅谈高考古诗鉴赏最常见的失误及应对策略

2013-10教学实践摘要:用举例来阐述高考古诗鉴赏最常见的三种失误,并分析失误和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古诗鉴赏;失分原因;策略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历来是高考的一大难点,得分率较低,我分析了近三年的高考诗歌鉴赏题,认为考生失分有三大主要原因:不理解诗歌大意;审题不清;术语表达模糊不清。

下面就这三点我做一简单分析。

一、不理解诗歌大意如,2010年高考辽宁卷雨(宋)陈与义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失误:①燕子经过一年的梦境,梧桐和昨天傍晚不一样了。

②燕子经历一年都在做梦,梧桐和昨天傍晚不一样了。

分析:常见①②就是没有读懂诗歌,乱答一气。

读懂诗歌是答题的前提,就本诗颔联而言,燕子、梦、梧桐等皆是意象,中间没有动词连接,表面看来不好理解,这时候我们可以理解成这是诗歌中特殊的省略句,需要自行添加省略的词语。

如果考生能结合上下文大胆加上诗歌省略的成分“燕子(南飞)”“恍若一梦”“梧桐(凋落)”就能很好地理解诗歌了,也就明白了这是写燕子南归,作者感觉恍若一梦,梧桐落叶大不如前。

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不同了。

因此,要想大概读懂诗歌,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了解古诗的基本题材(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史怀古诗、送别诗等),正确把握诗歌主旨2.了解古诗常见的特殊语法,尤其是倒装句和省略句因为诗歌限于字数和严格的对仗,很多地方都是异于日常语言顺序的,如,杜甫《秋兴八首》中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其正确语序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意为:“鹦鹉啄食剩余的香稻粒,凤凰栖息在高大的梧桐树枝上。

”又如,“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正确语序为:犹记四十三年(前),望中(原),扬州路(一带)烽火(连天);“故国神游”,应为“神游故国”(《念奴娇·赤壁怀古》);“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应为“平野阔星垂,大江流月涌”;又如,“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应为:名岂因文章而著,官应(以)老病(而)休。

诗歌鉴赏题出错类型及应对策略

诗歌鉴赏题出错类型及应对策略

古诗文阅读版块复习增分策略(陈泽)古诗文阅读版块共计36分,占高考语文总分150分的近1/4。

这部分是高三语文复习的最重要涨分点之一,历来受到大家的高度重视。

(一)诗歌鉴赏题出错类型1、对诗歌鉴赏题给出的注释重视不够诗歌鉴赏题的注释往往是对诗歌中关键字词、时代背景的交代,它的作用就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并不是每道题都有注释,而一旦有了,就比较重要,在鉴赏时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比如全国卷《江城子》:江城子(五代·欧阳炯)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问题: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

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对“姑苏台”的注解,不仅告诉了我们这个地点所在的城市,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这个地方曾经是“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由此不难想见此地昔日的繁华及六朝帝王荒淫豪奢的生活。

这样一来,考生对“空有姑苏台上月”蕴含的深意就容易理解了。

(附答案:“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2、未能把握诗标题中隐含的信息诗题可以帮助读者辨别诗的类别和内容。

不同类别的诗表达的感情和抒写的内容是不同的。

如送别诗是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别后的思念之情,标题中常有“送”或“别”等标志;怀古诗是凭吊古代的人和事,表达缅怀之情或对昔盛今衰的伤感,如《金陵怀古》《北固亭怀古》等等;咏物诗是借某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标题常常是“咏XX”或直接以事物名“XX”出现,如《咏梅》《蝉》。

如果我们能抓住诗题中隐含的这些信息,诗的基调就基本把握了。

另外,诗题中往往还隐含着作品的情感主旨,如“怨、愤、哀、喜、思、忆、赠、答”等字眼,实乃点睛之笔,具有鲜明的暗示性。

古代诗歌鉴赏题常见答题失误与对策

古代诗歌鉴赏题常见答题失误与对策

古代诗歌鉴赏题常见答题失误与对策古代诗歌鉴赏一直是高考的传统题、必考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浅显的古代诗词的鉴赏能力,涉及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两个方面。

要求考生具备相当的理解、分析、概括和鉴赏评价能力才能够答好。

在指导学生复习备考的过程中。

笔者发现一些在学生答题时常犯的错误。

现加以整理,以期给学生以帮助。

一、方法不当,理解失误要能准确地回答后面的题目,就必须准确读懂诗歌的内容,而我们有许多学生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或者是对有关诗歌知识的积累不够,导致对诗歌的理解出现失误,痛失全分。

例如:阅读下面一首童谣,然后回答问题。

桓灵时童谣汉无名氏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问:这首童谣讽刺尖锐,它反映了东汉末年什么样的社会现实?正确答案是:诗歌反映了东汉末年选才用人名不副实的不合理现象。

而我们很多同学由于相关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对“秀才”“孝廉”理解不到位,故而不能准确答出。

对诗歌内容理解不到位常见的还有;忽视诗歌题目中暗示的信息。

不大关注作者的相关情况及诗后的注解,对关键词语把握不准。

从而导致对诗歌的思想内容理解错误。

对策: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在阅读时先局部理解,然后整体把握,最后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观照全局。

具体研读时,应做到:①看标题,控信息。

③看作者,寻提示。

③看注解,获帮助。

④抓关键,明主旨。

⑤调积累,求比照。

二、答非所问,目中无题诗歌鉴赏题学生历来得分低,除对诗歌理解不到位外。

不重视审题,不会审题也是重要原因。

有的学生对题目一扫而过,连问的是什么也没弄明白就匆忙下笔;有的学生对题中概念、术语不理解,因而无从下笔,乱写一气;有的学生抓不住重点、关键和限制条件,回答不符合题目要求。

审题是答题的第一步,只有审清题干问的是什么,弄懂要求我们答什么,才能够明确答题方向,从而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答对题,答全题。

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中的常见错误及改进方法

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中的常见错误及改进方法

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中的常见错误及改进方法古诗文鉴赏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要求学生具备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和评价的能力。

然而,在实际的考试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在古诗文鉴赏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的错误。

本文将针对这些错误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法,希望能帮助学生们在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断章取义古诗文鉴赏中的一个常见错误就是断章取义。

学生们往往只看到古诗文中的某几句话,而忽略了整个作品的背景和主题。

这种错误导致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不全面,无法准确把握诗人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改进方法:首先,要读懂整篇诗文,理解其中的脉络和主旨。

其次,在回答问题时,要结合整个作品进行分析,不仅要对重要段落进行解读,还要对整首诗或整篇文的情感、意境和修辞手法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

二、死记硬背一些学生在古诗文鉴赏中存在只是机械记忆的问题。

他们死记硬背了大量的诗文内容,但对于其中的意境和内涵却一知半解。

这种错误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赏析古诗文,也无法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完成鉴赏题目。

改进方法:要摆脱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可以通过多读经典古诗文,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

同时,要理解古代诗文的文化背景和时代意义,通过关联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和经历,将古诗文与自己的体验相融合,形成独特的理解和感悟。

三、用词不当在古诗文鉴赏中,一些学生喜欢用一些生硬、普通的词汇来描述文学作品。

他们缺乏对修辞手法和细腻之处的观察和感悟,导致作品的表达力和美感无法得到准确地体现。

改进方法:要注重对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进行观察和理解。

从表达的角度出发,多用形象、具体的词语来描述作品中的意境和情感,使作文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参考一些经典的鉴赏文章,学习优秀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词汇储备。

四、缺乏思想深度古诗文鉴赏不仅仅是对作品表面现象的观察和解读,更重要的是要发现其中蕴含的思想和哲理。

古诗鉴赏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及备考策略

古诗鉴赏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及备考策略

中的运用。
分析表现手法
02
理解古诗中的表现手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体会炼字炼句
03
分析古诗中炼字炼句的妙处,理解其对整体意境和情感的贡献。
03 备考方法
多读古诗,培养语感
精选古诗读本
选择一些经典的古诗读本,如《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 等,以便系统地学习和欣赏古诗。
每日朗读
每天抽出一定时间朗读古诗,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对古诗的语感 和节奏感。
表现手法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托物 言志、情景交融等,能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 达和艺术构思。
结构特点
分析古诗的结构特点,如起承转合、铺垫、照应 等,能够更好地把握诗的整体结构和思路。
04 备考资料推荐
《唐诗三百首》
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代表,具有极 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唐诗三 百首》收录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唐 诗,是鉴赏唐诗的必备资料。
想象联想,领悟意境
想象画面
在鉴赏古诗时,通过想象诗中的画面,能够更好地领悟诗的意境 和美感。
联想情景
将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与现实生活中的情景相联系,有助于深入理解 诗的内涵和意境。
感受韵味
通过反复品味和感受诗的韵味,能够更好地领略古诗的艺术魅力。
分析手法,掌握技巧
1 2 3
修辞手法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 张、对偶等,能够提高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02 备考策略
提高语言能力
积累词汇
掌握丰富的词汇量,理解 古诗中常用的意象和表达 方式。
理解语法
理解古诗中的语法结构, 把握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培养语感
通过大量阅读和朗诵,培 养对古诗语言的感知和理 解能力。

诗歌鉴赏题出错原因及应对策略

诗歌鉴赏题出错原因及应对策略

诗歌鉴赏题出错原因及应对策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做诗歌鉴赏题的时候,出现的错误有很大的相似性,现总结如下,旨在希望学生在考试的时候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第一,从注释破解难点。

对诗歌鉴赏题给出的注释,学生关注不够,在答题的时候没有把它考虑在其中。

例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贫女(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后来田荐其为工部侍郎。

本诗题为“贫女”,写的仅仅是一个贫女吗?请结合全诗及注释分析一下诗歌的立意,并指出其写作方法。

(不少于80个字) 在这个题目中,如果我们不看注释,这首诗的立意可以有多种理解,完全可以理解为通过这一女子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苦难和地位低下,在具体的练习中有不少的学生就是这样答的。

注释在考试中,除了对原作的解释外,还是一个重要的出题点。

在注释中包含着重要的信息,像这道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秦韬玉的身世和经历中,我们就应该理解出题者的意图了,就是以贫女作比,暗示自己的身世和遭遇。

第二,从题干得到启示。

题干要求中的关键词被遗漏。

如例1中对字数的限定,需要多加注意,如果考试的时候,你的字数不够,这就是一个明显的减分点。

再如,对题干中的“哪些”和“哪个”(或“哪种”),没有分清,导致考试的时候,答题丢掉了得分点。

第三,从题目认识对象,从作者了解背景,从原作找到根据。

学生对作者本身没有好好考虑,导致失分。

例2.山中问答(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窅(yǎo)请结合李白的生平分析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这是一首乐景乐情,诗意淡远的写景诗。

诗人写道:有人问我为什么独自居住在这偏僻幽静的山林中,我只是笑了笑,没有回答。

因为我喜欢依山傍水、风景优美的世外桃源,你看那片片桃花瓣随着潺潺的流水漂向远方,我真疑似来到了人间仙境。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常见问题及对策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常见问题及对策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常见问题及对策学习目标:、了解近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答题状况、存在问题;、反思诗歌鉴赏题解题过程中存在问题地原因,寻求对策.考题举隅:昭君出塞图王思廉黄沙堆雪暗龙庭,马上琵琶掩泪听.汉室御戎无上策,错教红粉怨丹青.()王诗第一联在描写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分)答案举例:王诗通过对黄沙、雪堆、龙庭昏暗地描写,表达了对王昭君西嫁地悲剧命运地同情.参考答案:衬托. 用“黄沙”“堆雪”营造气氛,衬托昭君愁苦地心境;用旁人“掩泪听”琵琶之悲伤衬托弹琵琶地昭君地悲苦、哀怨.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长相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请概括本词表现地内容和情感.(分)答案举例:这首诗作者融情入景、借景抒情,把自己地苦闷心情融入这幽静地黑夜和这一片风雪交加地情景之中.参考答案:本词写了作者军旅生活中所看到地独特景象和所经历地艰难地过程,寄寓了作者无限地乡思之苦.解题思路存在问题及对策之一问题之一:下笔随意,答非所问.对策之一:仔细审题,明确答题方向.一、仔细审题,明确答题方向以年部分地区高考诗歌鉴赏命题角度为例,明确以下几点:(一)写什么?(思想内容角度)、作者在词中要表现地是一种什么样地心情?(全国卷)、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地思想感情.(安徽卷)、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辽宁卷)(二)怎么写?(手法技巧角度)、这首词地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地?(安徽卷)、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地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湖北卷)、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山东卷)(三)好不好?(评价赏析角度)、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地分别是哪一个字?(全国卷)、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地艺术效果.(广东卷)、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山东卷)、从情景关系地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解题思路存在问题及对策之二问题之二:考虑不周,要点不全.对策之二:多向思考,注意重要信息.(一)注意诗歌题目近试上张水部朱庆余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注:舅姑指公婆.问题: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地心理?朱庆余自比新娘,把张籍比夫婿,把主考官比公婆,他向张籍求教:自己地文章怎样才能得到主考官地赏识?学习延伸:根据下列诗歌题目,揣测诗歌地内容或主题杨炯《从军行》李白《越中览古》杜甫《春夜喜雨》寇准《春日登楼怀归》(广东卷)(二)注意诗人风格东坡① 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 ①东坡,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ò)确:山多大石.()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地妙用.(分)①“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地响亮有力地声音,与月下东坡地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②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地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地情怀.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学习延伸:你还知道哪些诗人地鲜明风格?陶潜地朴素自然,王维地诗画一体,李白地豪迈飘逸,杜甫地沉郁顿挫,苏轼地豪放旷达,陆游地悲壮爱国.……(三)注意注释提示湖州歌(其六)汪元量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地不同情感. 参考答案:“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地悲痛心情,侧重伤今.苏轼地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再地感慨,侧重怀古.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学习延伸:你知道诗歌中地注释通常有哪些方面地作用吗?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思想内容介绍相关诗句,暗示用典意境介绍作者生平,暗示风格特点……(四)注意关键意象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地思想感情?参考答案:①表达了破国亡家地痛苦之情,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地情怀.(梅花)学习延伸: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地东西,你还知道哪些典型性地意象呢?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解题思路存在问题及对策之三问题之三:思维混乱,辞不达意.对策之三:条理清晰,合理使用术语.、意境赏析题: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问题:请赏析本诗意境.意境赏析:①这首诗选取明月、清泉、浣女、渔舟等形象,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地月夜,②有机地勾勒出了一幅恬静、淡远地秋色晚景图,③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地热爱.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表述方法:①景物形象(景)②氛围特点(境) ③交融情感(情)、“诗眼”炼字题:玉楼春(宋)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问题:诗中地“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闹”字赏析:①“闹”意为喧闹、嬉闹、热闹,②以动写静,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地美妙境界.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表述方法:①词语含义②使用手法③表达效果、表现手法赏析题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注:驼褐,一种上衣;阑干,错落纵横地样子.问题:此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是如何运用地?赏析表现手法:①主要运用了反衬手法.②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地寂静.③两处反衬都突出诗人出行之早,流露出在外漂泊地孤独寂寞之情.表述方法:①使用手法②具体分析③表达效果、综合开放型赏析题虞美人•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问题:试从一个角度切入,对这首词写一段鉴赏性地文字.结构角度赏析:①从线索地角度看,这首词层次清楚,脉络分明.②词地上片感怀已逝地岁月,下片是慨叹目前地境况,它按时间顺序,由少年写到壮年,再写到老年,写了三个不同时期地不同环境、不同生活和不同心情,而“听雨”作为一条贯串始终地线索.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表述方法:①表明观点②分析理由总结:诗歌鉴赏题解题存在问题及对策三大问题:一、下笔随意,答非所问——看不清二、考虑不周,要点不全——答不全三、思维混乱,辞不达意——道不明三个对策一、仔细审题,明确答题方向二、多向思考,注意重要信息(一)注意诗歌题目(二)注意诗人风格(三)注意注释提示(四)注意关键意象三、条理清晰,合理使用术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诗歌鉴赏题常见错误归因及应对策略作者:陈永莉编辑:陈永莉【案例描述】1、背景古语有云“文贵隐,诗贵藏”;“一切景语皆情语”;“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陆机《文赋》)。

高考诗歌鉴赏题主要考查两大方面:①作品写了什么?主要是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考查。

②作品是怎么写的?主要是对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方面的考查。

一些考生答题时既没有这种答题意识,又缺乏答题的基本功夫,因此频频出现答题失误是在所难免的。

2、问题诗歌鉴赏题一直以来都是高考中失分最严重的题目,究其原因,我认为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因为诗歌本身的简练但内蕴丰富的特点,让学生鉴赏诗歌时难于解读,诗歌读不懂,那么题目就无法解答。

第二类原因是情感方面的原因,学生本来就对诗歌没有太多的兴趣,再加上诗歌难懂使得学生对诗歌鉴赏有了恐惧心理。

第三就是学生的粗心大意,对诗歌鉴赏题目以及出题者的意图搞不清,所以出现答非所问或者答题不完整的情况,这样丢分的现象在平时的考试中占了大部分。

【诊断分析】常见的答题错误有如下几种类型:一.片面答题型这种错误就是对问题的理解上出现偏颇,不能全面客观地分析回答问题,甚至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即遗漏答题点,对已经跑偏的问题越答越起劲,造成试题的走向出现偏差,被扣分是在所难免的。

例1 【2006年辽宁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这首诗是苏轼贬谪黄州后所作,题目中的“东坡”既是他劳动与生活的处所,也是他的“号”的来源。

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缺陷答案】他既写出了月光之洁白、月夜之清静,又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清冷。

【错误分析】缺陷①这个答案的可取之处是考生看到了客观的景—“清”和诗人的主观情感-“孤寂和清冷”但它显然只注意到了“雨”和“清”的一般意义,就从经验(只理解诗人政治上受挫,连连被贬的基本事实)武断地得出了诗人心情孤寂、凄冷的结论。

缺陷②考生没有注意到苏轼的心胸还有乐观旷达的一面,而忽略了从诗歌本身出发——整体阅读。

只要考生稍加注意三、四句中的“莫嫌”和“自爱”这些关键词,再联系雨洗月清后东坡清朗澄澈的意境及注解中的说明,是很容易理解到诗中不仅看出雨后景物清新宜人,更有苏轼心情的清净、恬淡和乐观旷达这一层。

因此,整体阅读全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缺陷③没有突出提干所问的“作用”二字。

在现代文中应该叫“作用题”,侧重的是结构上的,因此答题需要有专业术语,往作用上说。

【参考答案】①这首诗首句的“清”字既写出了月色和地面景物,又写出了心情,情景交融。

②一场雨后,天空和地面都很洁净,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倾泻在珠水晶莹的万物之上,显出一澄明清朗的境界,这是写景;诗人虽然被贬黄州,仕途坎坷,但随遇而安,开朗乐观,心净无尘,这是写情。

二者和谐统一。

【高考答案】(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3分)例2【2009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分)【缺陷答案】从诗的题目“晚泊岳阳”看到作者写作时的心情和背景——在外漂泊;再从“失江路”“月下归”等词语中可以理解出作者的孤独寂寞和无奈凄凉的情绪。

【缺陷分析】欧阳修是京城高官,跑到湖南的岳阳来干什么?这么遥远的道路不是短时间就能回去的,长期漂泊在异乡,思乡之情在所难免。

那么傍晚看到渔民唱着渔歌归家,思乡之情顿生。

如果这么看,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因为诗中句句写景,而句句含情,所以可以判定所用的手法应该是借景抒情,或者触景生情通过几幅。

从而概括出作者凄凉无奈的思乡之情是诗歌的主题。

答题时,可以用诗中的意象作为组织语言的材料。

思想情感体的解答格式是——通过意象抒发感情,或这首诗抒发了……感情。

【高考答案】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

②这种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境寓情来表现的。

③因此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二.空洞分析型这类错误是回答问题时不联系实际。

空对空地套用某些现成的话,不管题干的内容是什么,一律用所谓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套用,什么是通过翻译诗句来回答问题,即使是正确的答案,但是不联系实际,不联系实际分析,放空炮,有骨头没有血肉,干瘪毫无生机,也有背诵套作之嫌。

例3.【20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并无“怨”字,而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缺陷答案】作者因为出征在外,每天都过着战斗生活,所以心怀怨气。

【错误分析】①答题笼统,没有结合诗歌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有些脱离实际。

②只要考生稍微审读诗歌标题并通过标题中的信息即可贯通全篇理解主旨。

③题中“征人”的特定身份一定会与其所处的特定环境构成特定的关系,从而引发特定的情感表达。

“答题的困难有两个:第一,必须破解情景交融手法,体会出景中包含的情绪;第二,必须落实到每一句,不能空泛作答。

病例由于未注意上述两点,导致不能将标题信息句句落实。

【高考答案】“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居无定所,“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得不到休息,“怨”自然气候酷寒恶劣,“怨”景色单调,生活艰苦。

例4【2006年全国I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竹石牧牛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缺陷答案】分了三个层次:分别写了竹子、牧童和石头。

【缺陷分析】层次的划分不对,究其原因是审题粗疏,没有严格扣住题目及小序所表明的写作信息去逐句落实,只就字面意思就轻率作答。

空泛笼统考试的要求是要看到考生实实在在的解答,即充分落实题干的要求。

许多考生的回答往往在针对题干的对应性上出了问题,往往出现答案似有若无的情形。

【参考答案】前四句承题描写竹石牧牛,后面四句抒情,表达了作者观画后的感想,因此这首诗可分为两个层次。

前四旬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和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

三.浅尝则止型这种错误类型在考试中是最常见的,考生自以为回答问题,就是得不了满分,原因是回答问题不够深入全面,如果答案是两点,考生只能答对一点,如果是三点,只能答对两点,不够全面回答问题。

设题人所给的答案是按照点来赋分的,漏点就是缺项,造成扣分十分的遗憾。

只要想得全面一些细致一些,这类毛病可以顺利解决。

例5【2006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缺陷答案】不能,因为“敌”有抵的意思这样就可以表现出作者傲然敌对严酷环境的品格。

【错误分析】考生分析的不到位,只要继续深入,三点只能作出一点回答。

①诊断:“敌”的主语是“空床”,床因何而空,上句“远书归梦”已揭示出了原因;“敌”的宾语是“素秋”,②它直接引发了下面两句对秋景的描绘,带出“寥落”与“愁”的姿态。

③从中可看到在秋天时分因“远书归梦”而引发的作者孤寂难耐的愁怀是比较清晰的。

【高考答案】①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

②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③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孤独寂寞的凄怆之情。

例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流人水调子王昌龄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

1.第一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缺陷答案】(1)第一句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断弦”的原因,是因为流人心中的情感太深太烈,以至于情到深处竟将琴弦拨断。

【缺陷分析】这个答案显然考虑不周到。

考生既看出了第一句为全诗奠定感情基础,也应该能看出它点出了事情发生的环境,这一点没答出来可能是疏忽了。

如果再顺着景与情的关系这一层住深处想,也应该可以想到诗人在景中寄寓的个人情感。

第二问考生注意到了事与情的关系,却忽视了事情本身,即断弦与弦律和演奏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1)①交代了环境;②为全诗定下了清冷的基调,烘托了气氛;③通过写景抒发了一种寂寞惆怅的心情。

例7【2008年全国Ⅱ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祥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缺陷答案】表现了作者虽遭免职而不畏奸佞的品格。

作者身处寂寞的环境而“自掩门。

”这是他傲岸人格的表现,【缺陷分析】①试题回答缺少总分关系中先总括内容。

②缺少联系实际分析的过程。

因此答案比较笼统。

注释中“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等信息可以说已经帮助考生解决了至少一半问题,余下的仅考查学生能否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并结合原诗作简明分析。

注释的作用一则帮助考生疏通字句,更重要的作用是暗示考生主动运用知人论世的策略去解读诗歌内容。

中国古诗的创作往往与社会背景、个人遭际密切关联,因此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身世背景往往是解读诗歌的“隐形武器”。

【参考答案】①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②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

③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呜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四.多此一举型这类错误问题也叫画蛇添足型。

就是在回答问题时,喜欢多分析鉴赏评价,超出了题干所提问的问题,不仅答题多余无效,弄不好分析鉴赏或评价会出现错误,因多答而造成负面影响。

例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写景有“虚景”和“实景”之分,请具体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虚景和实景。

【缺陷答案】①诗中写了白雪、牧马、明月等实景,也写了梅花、关山等虚景。

②从诗句中看,诗人看到了“飘雪”、“牧马还”等景象,由此产生了联想,想到梅花一夜间洒满了关山,③表现出一种置身大漠边关的豪壮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