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名师霍懋征:《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纪实

合集下载

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课堂实录

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课堂实录

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课堂实录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课堂实录《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课堂实录】学校里开展评教评学活动,我决定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第二课时,我先作适当的引导,然后进行救护车夫这一事件的教学。

我要求学生先读一读这件事,并叫学生用波浪线线画出颤抖自身的心灵的句子,且考虑是什么震动了你的心灵?下面是课堂实录:师:谁来读一读让你的心灵为之一颤的句子。

生:读句子。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

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师:你能说一说这两句话为什么震动你的心灵吗?生:我觉得周晔的爸爸和伯父非常关心车夫,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

师:是啊,一个助人为乐的人,怎能不让人感动呢?请你再读一读这两句话,读得让大家都能有所震动,好吗?生:再读这两句话。

师:你们看课文的插图。

(周晔父亲和她的伯父救护车夫的图片。

)师:鲁迅哪个动作最让你感动?生:半跪着。

师:你们大家都赞同吗?生:赞同。

师:谁来做一做“半跪”的动作。

生:一个学生上讲台做了一个半跪的动作。

师:你觉得半跪着有什么感觉?生:有点费劲。

师:让我们再快速地、有选择地读一读这件事,想一想:鲁迅为了谁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半跪了多长时间?生:朗读与考虑。

生:鲁迅为了一个车夫在北风怒号的条件下跪了很长时间。

师:一下子就能找出“北风怒号”这一关键性的词语,你真了不起。

生:鲁迅为了一个普通的车夫在寒冷的条件下跪了很久。

因为事情开始的时候是黄昏,而事情结束时已是天黑了。

师:你真会读书,连黄昏、天黑了这一时间的变化都逃不过你的眼睛。

生:鲁迅为了一个没有地位的车夫,在天气恶劣的条件下,跪了很长时间,因为他们把车夫扶上车子,还拿镊子给车夫夹碎玻璃片,有硼酸水洗脚,敷药,最后还要扎绷带。

在寒冷的条件下要完成这些动作,肯定需要很长时间。

师:说得多好哇,多会动脑子的一个小朋友呀。

请你来读一读这两句话,其他同学闭目想象一下这一帮扶的过程。

六年级上册语文2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2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2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笔记
在六年级的语文课本中,第2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关于鲁迅的回忆性文章,通过作者周晔的视角,展现了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和深远影响。

在这篇课堂笔记中,我们将一起回顾这篇课文的重点内容。

一、鲁迅的人物特点
1、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小说、散文、随笔、翻译及长篇小说都有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通过几个小故事展示了鲁迅的智慧和善良。

故事一:鲁迅与车夫的对话,展现了鲁迅对底层人民的关心和同情。

故事二:鲁迅谈“碰壁”,表达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故事三:鲁迅谈“吃的东西”,揭示了他对奢侈浪费的批评。

二、人物形象的刻画方法
1、通过具体的事件和对话来展现人物的特点。

例如,通过鲁迅与车夫的对话,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善良和同情心。

2、直接描述也是刻画人物的方法,如“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

三、鲁迅作品的特点
1、作品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关心底层人民的生活。

2、文字简练,寓意深远。

四、思考与应用
1、我们可以学习鲁迅的写作技巧,尝试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

2、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也可以思考如何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总的来说,这篇课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鲁迅的机会,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也让我们对他的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于永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

于永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生:大伯,你跟…… 师:注意望着我。 漏词了没有,提示一下。再
俵遍,继续对话。 生:(齐声哈哈大笑。) 师:刚才,我发现一个同学笑得很开心,你站起来,我问你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 生:我笑是因为周晔非常天真。 师:你们还有别的笑的原因吗? 生:她只听懂了表面的意思,而听不懂大伯的另一层意思。 师:那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 生:因为那时候是旧社会,到处都黑洞洞的,意思就是说到处都非常黑暗,而且各处都有军阀统治 着,鲁迅先生是宣传人民自由的,他到哪个地方就向别人宣传自由,但是军阀是不允许人民自由的, 所以,军阀就把他赶回来了。 师:(面向那位男生)周晔啊,在旧社会鲁迅先生和反动派作斗争,那个时候,反动派迫害得很厉 害,我告诉你们一件事,鲁迅先生跟敌人作斗争,是用文章,用笔和敌人战斗的,他为了防止敌人 识破他,一连用了一百多个笔名发表文章,就从这一点上看出,鲁迅先生在旧社会和敌人作斗争, 容易不容易啊?生:不容易。 师: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遭到迫害。这就是他说的“四周围黑洞洞”的原因,他说的“碰壁”就是遭到敌人的迫害。 生:点头。 师:刚才大家笑你呢,现在懂了吗?什么叫“恍然大悟”?现在才叫“恍然大悟”。同学们,这个故事 写得非常生动,都是对话,在我们写作文的时候,经常要写对话,好多都是对话,比如上课就是对 话,上一堂课就是师生之间的对话,同学之间的对话。所以,写记叙文的时候,好多情况下要写对 话,对话完了,这个事情就结束了,所以,我们要掌握好写对话的基本形式,要会写对话,什么叫 会啊?多读就会了,请你把这个故事再读一读,一边读一边记,他是怎样写提示语的。你多读了, 记住了,你在写提示语的时候就熟悉了。各人读各人的,读慢点儿。 生:(练习读。) 师:同学们,鲁迅先生说话那么幽默,那么风趣,可是鲁迅先生逝世了

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及细致点评

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及细致点评

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及细致点评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及细致点评师:(师动容了)堂堂七尺男儿也伤心落泪了。

(板书:青年)孩子们,在关心女佣当中,同样也有让人的心弦为主波动的地方,肯定有,来。

生1:她说“周先生自己病的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的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那,我听着他一阵阵激烈不断的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师:说说你的体会。

生1:周先生叫女佣不要干重活,对自己的病却不在乎,一直在三更半夜写文章。

师:是为谁而写文章?生:为广大劳苦大众。

师:要唤醒劳苦大众的意识,他为劳苦大众在写文章。

是的,当女佣回忆起先生拖着病体三更半夜地写文章,听到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她感动地对周晔说……生:(齐读)“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

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

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师:当女佣回忆起先生在世的时候,还有周先生的夫人许广平,先生的公子周海婴,从来没有嫌弃过她那一双起了蒙的不争气的看不见东西的眼睛的时候,他还常常的关心她,不让她干重活,她感激地对周晔说——(学生再次齐读上句)师:显然,女佣是在回味先生在世的时候,给予她的爱。

(板书:女佣)想着想着不禁潸然泪下,在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当中,还有两个老太太!我们一起来读,“两个太太埋着头”!来———(多媒体出示:两个老太太埋着头,闭着眼睛,默默地合掌祷告了一会儿,脸上挂满泪痕,继而响起了悲痛的哭声。

——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齐读)“两个老太太埋着头,闭着眼睛,默默地合掌祷告了一会儿,脸上挂满泪痕,继而响起了悲痛的哭声。

”点评:此时的课堂节奏则显得明快简洁,一笔带过,干脆利落,简简单单,快刀斩乱麻。

但其中的“鲁迅先生拖着病体”的视像和“鲁迅关心女佣,不让她干重活”的视像通过引读后,则像排球中的“短、平、快”映入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秀教学案例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秀教学案例
2.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践行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
3.通过作业小结,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与过程的设计旨在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让学生全面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品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更好地传承鲁迅先生的精神风貌。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堂开始,我会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鲁迅先生的纪录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鲁迅先生的精神风貌,引起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兴趣和敬仰。
2.紧接着,我会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鲁迅先生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3.导入新课时,我会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进入新课的学习。
3.小组合作: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共同讨论和探究鲁迅先生的事迹和精神品质。这种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还使学生在讨论和探究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4.反思与评价: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我组织了学生的反思和评价。让学生回顾自己在本节课上的学习过程,思考自己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反思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案例亮点
本节课作为特级教师的示范课,具备以下五个亮点:
1.情境创设:通过播放鲁迅先生的纪录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鲁迅先生的精神风貌,引起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兴趣和敬仰。这种情境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进入新课的学习。
2.问题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我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例如:“鲁迅先生为什么会成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霍懋征《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纪实

霍懋征《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纪实

霍懋征《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纪实生:“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

”师:哪个词表示来的人多呢?生:“数不表”、“堆满了”这两个词表示人多。

生:“送挽联花圈的人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各色各样的人都有,表示来吊丧的人多。

生:“伯父死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大礼堂里,许多人都来向他致敬。

”“许多人”说明人多。

师:好,你们都找对了。

下次看书应该这样看,你们把这段再读读。

〔生齐读。

〕师:停。

从这段的重点部分看,这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用一句话说出来。

生:鲁迅先生逝世以后前来吊丧的人非常多。

师:对了。

第一件事情告诉我们鲁迅先生逝世以后,前来吊丧的人很多。

〔板书:吊丧的人多〕再考虑除了人很多还有什么?生:送挽联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说明来的人不仅多,而且范围广。

师:不但多和广,你们再考虑人们的表情怎样?生:有的人甚至失声痛哭。

师:那说明对鲁迅先生的感情怎么样?生:感情深。

师:好。

这是说来的人,不仅人数多,范围广,而且感情又很深。

想想,这件事说明什么问题呢?生:说明了鲁迅先生在世时深受人们的爱戴。

师:受哪些人的爱戴呢?生:受所有人的爱戴。

生:受很多人的爱戴。

生:受各色各样人的爱戴。

生:受各色各样人的爱戴。

生:受许许多多人的爱戴。

师:把许许多多用两个字表示。

生:受无数人的爱戴。

生:受广大人民的爱戴。

师:好,都行。

简单地说鲁迅逝世后前来吊丧的人很多,说明了鲁迅先生在世时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

〔板书:受爱戴〕看课文听录音,弄清楚第二件事情是什么?〔听录音: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师:这段讲的是什么事情?生:这段讲鲁迅先生教育作者看书的时候要仔细,不要囫囵吞枣。

师:我问的是什么事情?生:是鲁迅先生和作者谈话的事。

师:好,谈什么呢?生:鲁迅先生和作者谈《水浒传》的事。

师:对,他们在谈《水浒传》的事,作者开始读书是怎么读的呢?生:囫囵吞枣地读。

师:后来她又是怎么读的?生:后来她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霍懋征《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纪实

霍懋征《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纪实

霍懋征《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纪实生:四周黑洞洞的是说那时候敌人很猖狂。

指旧社会的黑暗。

生:鲁迅先生的鼻子可能一长就长扁了。

四周黑洞洞的是说旧社会黑暗,国民党派来的特务监视他。

师:那和鼻子有关系没有?生:没关系。

鼻子扁不是碰出来的,可能长的时候就是这样。

鲁迅先生用这个来比喻在他四周到处都有国民党特务的监视,他干什么事都得特别小心,处处行不通。

生:鼻子扁是鲁迅先生天生长出来的,他所说的四周黑洞洞的是比喻在他四周有很多国民党特务监视他。

生:鲁迅先生在这里比喻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他受到国民党的打击、迫害。

师:你们说得对。

在当时,黑暗的社会,真正的革命者是不能随随便便进行革命活动的,到处受到敌人的阻挠、破坏和打击。

碰壁的意思就是说不能很好地顺利地进行工作,到处受迫害。

鲁迅先生这样讲,很风趣,很幽默,看起来像开玩笑,但意思很深刻。

这说明鲁迅先生对旧社会怎么样?两个字。

生:憎恨。

师:憎恨旧社会,揭露旧社会。

所以作者当时说,哦,我恍然大悟。

实际上她是恍然大糊涂了〔生笑〕,所以在座的人都笑她。

那你们说这段课文具体讲了件什么事呢?生:鲁迅先生和作者谈碰鼻子的事。

生:碰鼻子改成碰壁的事好。

〔师板书谈碰壁的事〕师:对了。

他们在谈碰壁的事。

鲁迅先生不但碰过鼻子,还碰过头呢!你们说对吗?谁还记得有句诗是说鲁迅先生碰头的事?生:背“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师:对了,还没敢翻身就碰了头了,你看这话说得多有意思,碰壁和碰头都是指当时鲁迅先生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打击和迫害,使他工作很困难,处境也很危险。

那么这件事说明鲁迅先生对万恶的旧社会怎样?生:无比憎恨。

师:〔板书:恨旧社会〕好,现在听听第四段。

〔听录音:“有一天黄昏叹了一口气。

”〕这段说的什么事情?生:作者周晔的爸爸和她的伯父给一个拉黄包车的包扎被碎玻璃片扎了的伤口。

师:好,咱们看看这段。

一天黄昏,冷风呼呼地怒号,天色十分昏暗。

什么时候叫黄昏呢?生:就是白天过去,快到晚上的时候。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段课堂纪实与点评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段课堂纪实与点评

对重难点进行字理分析,利用造字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字形。

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记忆字形并重点指导:“象”是象形字,第六笔是长撇;“负”是会意字,上下两部分均可做部首;“坑、栽、培”部首字的笔画与独体字不同,并用红笔在示范书写时凸现。

低年级加强写字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用铅笔把笔顺笔画写正确,还要让他们按教师或田字格里的范字把字写美观(本课左右结构的形声字都是左窄右宽),逐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还可开展听写比赛,激励学生记牢并写好字形。

第二课时:议一议,说一说。

这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理解课文,掌握阅读方法,进行浅近的思想教育。

先让同桌或小组交流讨论,再提出疑难问题全班解决。

问题可能主要是不理解词句的意思。

针对不同情况,教师可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加以引导。

最后小结归纳,让学生牢固掌握常用的理解词句的方法: (1)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栽树;(2)结合上下文:重新;(3)音序查字法:浑、胜负;(4)利用插图和字典:培土。

还可用找近义词、反义词或选词填空方式进行词句训练,如复习七的“欢快、欢笑”等等。

理解课文后简单议一议,进行思想教育———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最喜欢那个角色?允许有不同答案,培育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

接着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课后自愿结合,轮换饰演小兔、大象、野猪和旁白,分角色反复朗读、复述和表演课文。

第三课时:演一演,练一练。

这是综合训练,旨在巩固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利用讲读课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热情。

先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投影出示第一幅插图,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图意试演试说,最后推荐优胜组戴上头饰为全班表演。

学困生不要求表演,只要求上台分角色朗读或复述。

除此之外,本节课还可进行生字听写、口头组词和课文背诵比赛,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力求全面复习巩固。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段课堂纪实与点评○江苏南京市大厂实验小学 林春曹执教教研室 龚金红点评 师:请默读第二段,想想在这段中“我”回忆了一件什么事?(学生默读。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今天上午,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跟我们讲述了她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她的伯父––著名作家鲁迅先生。

她的生动故事和真实感受,引起了我们的共鸣和思考,下面将为您呈现这堂课的实录。

语文老师首先为我们描绘了她在幼年时期,对鲁迅先生崇拜的场景:每天早上她都起床背着人教版的语文书走到学校,老师常常在课堂上把鲁迅先生的《药》(指《呐喊》中的一篇小说)讲解给大家听,这种预感和一种朴素的敬仰,启发了她的学习和思考,也促使了她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

“鲁迅先生是一个要人尊重的人,要尊重他的智慧和谨慎。

”语文老师说,鲁迅先生的工作和写作一直在发扬这种精神,这种精神始终是一种时代的火种,在当前的社会中也有很多人在传承这种精神。

对鲁迅先生的热情,容易在她的教学中继续发酵,她认为,更多的回忆和传承即便是一样小小的,也将是一种珍贵的陶醉。

鲁迅先生的张扬和大胆,总在我们心中点亮一些灯。

语文老师回忆道,她小时候,自己的个性运动比较自由,鲁迅先生的故事中有一些启示一定留给她,那就是要让自己的才能发突,让自己的思想和观念看向一个更宏大、更远大的外面。

语文老师为我们讲述了一些鲁迅先生独特性格的细节,这也是她从鲁迅先生身上得到的另一种启示。

在鲁迅先生的时代,正是一个价值观有限的时期,一些有关人类尊严和公正的话语常常被在失去了真实性、失去了说服力以后被遗忘。

然而,在鲁迅先生的笔里,我们不仅看到了他自己本人的尺度和宽容,更看到了人类共同体的面貌和性质。

鲁迅先生深刻洞察人性,深刻反映了这个时代的良心。

这让我们对鲁迅先生的个人理念和建构产生了更多的兴趣,一些大家变得更加有力、更加死死地画在学生心中的词汇,也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得到了被强化的表现。

在前行的路上,鲁迅先生的灵魂将一直指引我们去面对时代的挑战,迎向勇气、智慧和好运。

在这样一个纯净的、尊重历史和文化的课堂上,学生也发出了自己的想法和问题。

“如果鲁迅先生还在,他会怎样看待当前的年代和我们当下的学生呢?他会有什么建议和思考?”一个学生出发地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句话也引发了其他学生的思考。

部编版(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

部编版(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

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知道作者惊异那么多人来悼念她的伯父,由此产生了一个疑问,是什么疑问生:为什么伯父会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板书:为什么得到爱戴)[简练的提问,将第一课时所学内容和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紧紧联系起来,体现系统性。

这种开门见山的“开场锣鼓”敲得恰当。

]师:带着这个问题,各小组合作学习。

读懂了课文中第一个故事,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怎么样生: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关心青少年。

师打出投影片:学习方法: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明确交待了本节课学习的方法是继续“合作学习”,并出示学习方法提示,这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教给了学生自能读书的具体方法。

到位的学法指导对小学生是十分重要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师:上节课我们用以上方法进行学习,同学们学得很好。

这节课我们仍然用这些方法学习,深入探究为什么鲁迅先生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请同学们在小组中各自轻声读伯父和“我”谈碰壁的故事,一边读一边划出不理解的问题。

(学生读书找疑,用笔勾画,教师深入各小组参与小组学习,了解学生质疑的情况,指导学生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摒除一些质量不高、意义不大的问题。

)师:同学们在读书时找到了不理解的问题,现在请你们把不懂的问题在小组中提出来,请教其他同学。

(各小组积极展开讨论,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合作解疑。

教师对学生正确的理解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做适时点拨引导,拓展学生的思维,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引向深入。

)[分组学习的关键体现在“合作”上,充分让孩子们相互讨论,相互帮助,相互启发,真正收到“合作”的效果,而不是形式上的“合作”。

老师充分让孩子们在小组中展示聪明才智,是相信学生的表现。

教师也参与到小组之中,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

]师:现在我们集中交流。

请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收获。

生:(第五组代表)我们小组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那怎么——”一句中的破折号表示什么意思。

2024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知识点汇总

2024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知识点汇总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鲁迅去世时的情景及人们的心情,同时产 生一个问题: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带着这个疑惑去品读下文】。
(三)、学习第二件事
1.我们再来看看“谈碰壁”这件事,读一读,想一想鲁迅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2.我们分角色读一读吧!(生读)
从这件事中,你感觉鲁迅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感受到的?
过渡:那就让我们一起听听周晔为我们讲述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吧!
2、学习第一件事
(1).我们先来读一读第一件事,边读边想,“我”当时是怎样读《水浒传》的?伯父 的话又让“我”懂得了什么? (2).对于周晔读书情况,我们可以用文中的两个词语来概括。(生答并出示:囫囵吞 枣、张冠李戴)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谁能用文中的句子来解释? (3).方法小结:刚才理解这两个词语,我们可没有请字典朋友来帮忙,只是借助了文 中的句子,这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伯父的话又让“我”懂得了什么?(生答。师小结:我们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 惯。) (5).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又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这是 他翻译的两本外国童话。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一生都在关爱着青少年儿童的成长。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第三课时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
一、多音字:
挨:ái挨打 āi挨门挨户 扁:biǎn扁担 piān扁舟 号:háo怒号 hào号召 针:zā包扎 zhā扎针 zhá挣扎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鲁迅的文章,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我的 伯父鲁迅先生)齐读
释题:课题中的“我”是谁?(周晔,也就是鲁迅先生的侄女)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听课记录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听课记录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听课记录听课时间:10月29日听课班级:六年级教师:听课内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找五名同学一人读一般,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看,体会伯父是一位怎样的人?并画出有关句子。

(二)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1.默读第四段,了解鲁迅先生是怎样救护、资助车夫的?指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鲁迅救助车夫的动词,想想这表现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鲁迅先生在救助车夫以后,为什么脸上变得那么严肃?他在想什么?画出描写当时环境的句子,想一想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从这里我们已经感觉到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怀有很深厚的感情。

2.默读第五段,体会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感情。

边读边想,主要体会鲁迅先生不仅没有架子,而且体贴关心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

鲁迅先生是怎样关心女佣的?从女佣的话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什么品质?3.小结四、五段伯父这样关心穷苦人,同情穷苦人,因而必然要得到人们的爱戴。

板书:同情人民(三)找同学读第二段,了解鲁迅先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对下一代的深切关心。

联系上下文,说说囫囵吞枣和张冠李戴是什么意思?这说明我读书怎样?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后,羞愧悔恨什么?为什么比挨骂还难受?伯父通过谈论《水浒传》了解了我读书囫囵吞枣,指出了我的不足,并送给我两本书。

这些事情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板书:关心学习(四)分角色朗读第三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指导同学由词理解句子,学习鲁迅先生为人民群众的解放进行不懈斗争的这种精神。

碰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碰壁?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怎么理解?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我明白了什么?作者明白的对吗?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为什么?指导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各角色的语气。

板书:憎恨敌人(五)朗读第一段鲁迅先生在世时,他为别人想得多,那么他去世后,人们是怎样悼念、爱戴他的呢。

请同学们认真读第一段,什么事使我惊异?指导学生从课文内容思考,作者惊异什么?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讨论这个问题,从三方面来找一找原因。

于永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2)

于永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2)

于永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第一节1、开门见山导入课题,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鲁迅”二字的写法。

2、检查课前自学情况:(1)课文读了几遍?周晔是鲁迅的什么人?周晔的父亲是鲁迅的什么人?介绍鲁迅三兄弟名字。

(2)课前了解了部分同学还有不懂的词语、句子出示小黑板:追悼、吊唁、爱抚、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只要我们认真读书,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些词语句子都可以弄懂。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3、指名读,在读书中解决字、词、句以及读好的问题读第一个故事(1)在读的中间,打断学生读书,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读到句号一定要停一下,想想这句写的什么,再读下一句;当读得不通顺的时候,可以多读几遍,再往下读;(2)在读的过程中,指导个别字的书写。

^ 口:“追悼”的“悼”字,“爱抚” 的“抚”字。

学生描红。

(3)在读的过程中,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分别解决掉小黑板上同学们提出的不懂的词语句子。

追悼这个词语划下来了吗?什么意思?下面就是写追悼的具体内容,请一个同学来读;这就是追悼的意思。

请大家齐读,体会体会。

吊唁.......第一段最后一句比较难读,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前有同学问“爱抚”什么意思,我们读了第二个故事就会明白的。

读第二个故事1、在指名读书中,联系上下文解决囫囵吞枣、张冠李戴等词语意思。

(学生读到囫囵吞枣时,老师让停下来,指着小黑板让大家读这个词,什么意思?读了下面的句子就懂了)写“逝”。

2、指导读好人物对话;师:“伯父摸着胡子……”这几句很难读,请大家练一练(学生读课文);不但难读,意思也难懂,请大家再读再体会(学生再读,指名读)师:读得不错,但伯父的话没读好。

我读伯父的话,你读周晔的话,师生分角色读;指导:伯父没有批评我,为什么我又难过又羞愧呢?……同学们再读一读,体会一下;3、解决“爱抚”的意思。

鲁迅批评侄女的非常委婉的。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及点评(2)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及点评(2)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及点评(2)XX课件二救护车夫,重锤敲击,酣畅淋漓师:除了孩子,还有哪些人也曾经得到先生的这份爱。

快速地读读课文的最后两段,那就是救护车夫和关心女佣。

来,放开声音,自由地,快速地读。

读着读着,把最能够拨动你心弦的句子,也就是读到这儿你的心会轻轻一颤,你的心波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像这样的句子,用浪线把它画出,好吗?(学生投入地自由读课文)师:画好的同学给我一个眼神情。

好,同学们,你们都在认真地十分投入地读课文,我看见我看见有的同学画了一条,画了一条波浪线,线特别粗,有的同学画了两处,有的同学画了三处,真好。

不管画了几处,总有一处是最让你怦然心动的,你把这句话读绐大家听,好吗?生: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生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来硼酸水给他洗干净。

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师:说说你的体会。

生:这说明爸爸和伯父关心那个车夫。

因为那个时代的车夫受人歧视,而爸爸和伯父却是那么关心他师:你的心是多么的细腻,这段话是直接描写爸爸和伯父救护车夫的,值得我们好好地品味。

跟他一样的也画下这段文字的同学,请把你的手举起来。

(大部分同学举手了)师:好,你们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把手放下来,没有画的老师建议你们用浪线画下来,好了吗?来,拿起书来,我们一起把这段话来读一遍。

(学生齐读)师:这段话读一遍,显然是不够的。

请你再细细地读读,一边读,一边看课文的插图。

如果请你把目光聚集在鲁迅先生身上,先生的哪一个动作最能打动你?生:半跪着。

师:你是——生:半跪着。

师:你——生:半跪着。

师:什么样的跪才叫半跪 '生:双膝盖快接近地面了。

师:是吗?生:一个脚接触地面,一个脚在站着。

师:孩子,你能试一试吗?(生上台来演示半跪着的动)师:你这样半跪着,你有什么感觉?生:身体变得很低了且比较难受。

师:谢谢你,请回到座位上。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课文_《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语文教学札记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课文_《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语文教学札记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课文_《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语文教学札记》摘要:在教学中,我力求通过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增加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创造一个互动反馈的交流环境,培养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协作精神,提高学习效率,为了避免合作学习中的杂乱无序,课前,我本着条件均衡、优势互补的原则,将班级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尝试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下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之后,重温比语,个中滋味,更觉绵长《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语文教学札记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我采取反馈互动的备课思路,采取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的课堂活动的密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合作学习的信息大容量,高频率地在课内互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在合作中碰撞,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

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以下两个部分:第一课时:介绍鲁迅的生平。

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学习语文的一、二段,感受人民对鲁迅的爱戴和鲁迅先生对青少年的关心。

第二课时: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体会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概括中心思想的初步训练。

本课教学以第二课时为主,内容是学习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三个故事,总结全文,概括中心。

在教学中,我力求通过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增加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创造一个互动反馈的交流环境,培养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协作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⒈组内成员的互相合作。

为了避免合作学习中的杂乱无序,课前,我本着条件均衡、优势互补的原则,将班级学生分成六个小组。

每一个小组配备小组长,组织协调讨论,使说的有次序,说的内容有小结,集体反馈、交流时,有代表承担汇报小组讨论的成果。

第二课时的教学,我由复习旧知引出全文总领句:为什么伯父会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并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作为本课教学的主线。

然后让学生轻声读谈碰壁的故事,找出疑难,做出标记。

再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中提出来,向其他同学请教,经小组讨论筛选有价值的问题。

六年级上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优秀教案

六年级上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优秀教案

六年级上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优秀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运用结合背景、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课前准备】课、对鲁迅先生的评价说明文字以及学习建议。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分步揭题同学们,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一些了解。

在他逝世九周年时,他的侄女周晔带着对鲁迅先生的深深怀念写了一篇回忆文章,记录了鲁迅先生晚年的几事。

相机板书:我的伯父学生读课题。

二、紧扣课题,质疑问难出示以下问题:⑴文章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事?⑵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⑶作者为什么要写鲁迅先生?三、梳理问题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请你们再次快速浏览一遍课文,看看哪些问题能够自己解决?(第一个问题较简单,学生自己能解决;第三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鲁迅先生,这与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有关系,有一定难度,需师生合作,共同解决。

)四、小组合作,读书释疑默读课文,在小组里谈谈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事,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体会鲁迅先生的品质。

课出示学习建议:1、画出重点的词和印象最深的句子,在组内交流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你所画出的句子,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品质。

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

五、集体交流,突破难点1、交流“谈《水浒传》”:引导学生抓住“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一重点句,联系上下文“我”的表现及伯父送书,再结合伯父的身份,体会到这是伯父对“我”读书时不认真的委婉的批评。

从中看出伯父教育“我”讲求方式,避免直接批评让“我”难堪。

从“我”当时的以后的表现看,伯父委婉的批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从伯父教育“我”认真读书这事,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个读书态度认真、教育下一代讲究方法的人。

此处引用“阅读链接”中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灵堂里灯光不够亮。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以大观小以小窥大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以大观小以小窥大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以大观小以小窥大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以大观小以小窥大——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实录:以大观小以小窥大——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姚文珠浙江桐乡当今在教育界开展得如火如荼的“研究性学习”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式。

但如何使研究性学习适用于小学语文学科,还是很值得大家探讨研究的。

本案例试图从操作层面来解读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

案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课一开始,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让学生建立起对课文的情感认知联系,而后出示一个填空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泪珠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往事一点一点地浮上心头,此时此刻,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伯父的那一个音容笑貌:。

(生自由阅读有关伯父生前的小故事,圈画重点词句。

) 师:找到你认为印象最深的一个音容笑貌了吗?那怎么读出你的理解呢?先练习一下吧。

(生有声有色地反复练读,教室里书声朗朗。

) (朗读指导略) 师:刚才,大家都用自己的朗读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很好。

那从伯父的这些音容笑貌中你又感受了一个怎么样的伯父呢? (师出示:你觉得这是的伯父。

) 师:这个问题就是这节课我们所要重点研究的。

接下来大家按兴趣自由组合小组,可重点选择伯父的一处音容笑貌,联系上下文及当时的时代背景来深入研究。

老师在这里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个资料库,在研究过程中需要的话可自由上来查阅。

(生离开座位三五成群地组合在一起,有的读课文,有的在议论,也有学生主动利用电脑查阅资料,还有招呼老师过去的。

教室里乱而有序。

) 师:现在我们进行集体交流。

你们小组研究什么?有什么收获? 生1:我们小组研究的是这一个句子:“他没有回答,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名师霍懋征:《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纪实第一课时师:昨天让同学们预习了一课书,谁告诉大家是哪一课书?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师:〔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块读。

〔生齐读〕谁知道作者是谁?看一看课题,“我的伯父”那么作者是谁呢?生:作者是周晔,周晔是鲁迅的侄女。

师:周晔是鲁迅的侄女。

谁知道鲁迅是哪年逝世的?生:一九三六年。

师:一九三六年逝世的。

鲁迅逝世后九年,周晔写这篇文章,你算算是哪年写的?生:一九四五年。

师:距离现在有多少年了?生:三十四年。

师:三十四年前写的文章,三十四年后的现在我们学习这篇文章。

一看课题你知道写谁的事情?生:写鲁迅的事。

师:写鲁迅的几件事?生:写了四件事,第一件事是鲁迅逝世后前来追悼的人很多;第二件事是鲁迅生前教育他的侄女看书要认真仔细,不要马马虎虎,还送给她两本书;第三件是谈碰壁的事;第四件是鲁迅和作者的爸爸帮助黄包车夫的事。

师:对。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看看几个字词。

〔投影“逝世”〕“逝世”当什么讲?生:死了的意思。

师:还可以怎么说?换两个字。

生:还可以说“去世”。

师:对。

“逝世”可以说“去世”。

如果对着逝世说一个反义词呢?生:在世。

师:好。

读这个词。

〔投影“殡仪馆”〕生:〔齐读〕殡仪馆。

师:“殡”字怎么写?谁分析一下这个字?生:“殡”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个“歹”字旁,右边是个外宾的“宾”,合起来就是“殡仪馆”的“殡”。

师:好,大家一块念。

〔生齐读“殡仪馆”。

〕停放灵柩办理丧事的地方叫“殡仪馆”。

为了悼念死者,经常要写一些对联,表示哀思,那叫什么?生:叫挽联。

师:〔投影:挽联〕大家一块读。

生:〔齐读〕“挽联”。

师:除了挽联,还要送花圈,都是我们活着的人为悼念死者送去的一些东西,表示哀思。

参加追悼会悼念死者,这个行动叫什么?生:这个行动叫“吊丧”。

师:〔投影“吊丧”〕一块读这个词。

〔生齐读:“吊丧”。

〕“吊丧”也叫吊──〔生:“吊唁”。

〕〔投影:“吊唁”〕念什么?〔指唁〕〔生齐读:yàn唁。

〕师:吊丧也叫吊唁,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对死者家属的慰问。

开追悼会送去的对联叫“挽联”。

停放灵柩办理丧事的地方叫“殡仪馆”。

在这篇课文中有几个词容易错,你们注意一下。

〔投影:“慈祥”〕生:〔齐读〕“慈祥”。

生:“慈祥”怎么讲?一般用来形容什么人?生:“慈祥”一般都是指脸部表情非常和蔼可亲,一般指大人对下面的人。

师:“慈祥”一般用来形容大人、老人非常和蔼可亲的样子。

〔投影:“详细”〕这个字〔指详〕念什么?〔生:详。

〕这两个字都念xiáng,它们的区别在什么地方?生:它们的偏旁部首不一样,“慈祥”的“祥”是“礻”旁,“详细”的“详”是“讠”字旁。

师:对。

“慈祥”的“祥”,“详细”的“详”,这两个字不同的地方要记住,不要写错了。

再看下面〔投影:“硼酸水”〕生:“硼酸水”。

师:什么是“硼酸水”?生:“硼酸水”就是在医学上用来消毒的一种药水。

师:对,就是一种消毒的药水。

拉黄包车的人脚破了以后,鲁迅先生就用硼酸水给他消毒,洗洗伤口。

你们再看这个词念什么?〔投影:“硼带”〕〔生(齐读):“绷带”。

〕师:“硼酸”的“硼”和“绷带”的“绷”这两个字怎么区别?生:“硼酸水”的“硼”是“石”字旁,右边是“朋友”的“朋友”;“绷带”的“绷”字是“纟”旁,右边是“朋友”的“朋”。

师:对,回答得很清楚。

这两个字样子差不多,但读音不一样,写法不一样,要注意。

读一下。

生:“硼酸水”,“绷带”。

师:在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些成语〔投影“囫囵吞枣”〕,一块读这个词。

〔生齐读两遍。

〕这个词从表面解释很容易,什么意思?谁来说说?生:不嚼,把整个枣吞下去了。

师:那么在这课书里是什么意思?一般人用“囫囵吞枣”来说明什么,比喻什么?生:做事情非常快,不仔细。

生:做事情不分析也不分辨,一下就做,一般用在学习、读书或工作方面。

师:一般用在学习上,囫囵吞枣地看书,就像吃枣没嚼就咽下去一样,看清楚没有?生:没看清楚。

师:这样看书叫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再读下边这个词。

〔投影:“张冠李戴”〕〔生齐读〕“张冠李戴”什么意思?这个〔指张冠〕当什么讲?这个〔指李戴〕当什么讲?[4][5][6]生:“张冠李戴”就是把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

师:张三的帽子戴在李四的头上,戴错了。

这比喻什么?生:比喻乱说一气,把这个人的事安在那一个人身上。

师:对,安错了,那么这个“戴”字在这儿当什么讲?生:戴上或戴着。

师:“爱戴”的“戴”是这个戴吗?生:是。

师:“爱戴”什么意思?生:喜爱、尊敬的意思。

师:“爱”是敬爱而且尊敬的意思,戴是尊敬、拥护的意思。

注意这个“戴”在两个不同的词里,字义是不同的。

读下面的词。

〔投影:恍然大悟〕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生:不明白的事情一下子明白了。

师:对,读下面的词。

〔投影:饱经风霜〕“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经”是经历、经受了,“饱”呢,什么意思?生:多的意思。

师:经历了什么?这里是什么意思?生:经历了许多次的吹打。

师:风霜在这里指的是什么?旧社会劳动人民饱经风霜,叫做受尽了什么?生:受尽了艰难困苦。

师:经受许多艰苦生活的折磨叫饱经风霜,指人受尽了折磨和痛苦。

还有一个词念什么?〔投影:“深奥”〕〔生齐读〕“深奥”是什么意思?生:就是含义很深,不容易懂。

师:很好。

咱们要把这几个词记住。

刚才同学们讲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课是写鲁迅先生的几件具体事情,咱们先听听第一件写的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事。

〔听录音:课文的第一段〕你们说说第一段主要写的什么事?生:主要是说周晔的伯父鲁迅先生逝世了,许多人都给他送了花圈和挽联,周晔再也得不到伯父的抚爱了,所以眼泪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生:主要讲的是作者很小的时候,他的伯父鲁迅先生逝世了,他觉得鲁迅先生非常受人爱戴。

师:还有别的吗?生:周晔同志的伯父鲁迅先生逝世以后,他和广大群众一样,心情非常沉重。

师:现在把书打开,读一遍,想一想,这一小段里作者在回忆鲁迅先生时重点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齐读第一段。

作者在这段里表达了他自己思想感情的变化,开始以为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后来难过了,她为什么有了这个变化?她看见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段重点讲的是什么事呢?谁从第二句开始读一读?生:读“伯父去世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师:停。

这段说的是什么事?体会体会。

生:作者看到伯父死后有这么多人给他吊丧,感到十分惊异。

师:来吊丧的人多,你从哪儿看出的?从课文中找一找,读一下。

生:“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丧的人”。

师:好,来来往往代表人多,还从什么地方看出来人多?生:“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

”师:哪个词表示来的人多呢?生:“数不表”、“堆满了”这两个词表示人多。

生:“送挽联花圈的人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各色各样的人都有,表示来吊丧的人多。

生:“伯父死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大礼堂里,许多人都来向他致敬。

”“许多人”说明人多。

师:好,你们都找对了。

下次看书应该这样看,你们把这段再读读。

〔生齐读。

〕师:停。

从这段的重点部分看,这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用一句话说出来。

生:鲁迅先生逝世以后前来吊丧的人非常多。

师:对了。

第一件事情告诉我们鲁迅先生逝世以后,前来吊丧的人很多。

〔板书:吊丧的人多〕再考虑除了人很多还有什么?生:送挽联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说明来的人不仅多,而且范围广。

师:不但多和广,你们再考虑人们的表情怎样?生:有的人甚至失声痛哭。

师:那说明对鲁迅先生的感情怎么样?生:感情深。

师:好。

这是说来的人,不仅人数多,范围广,而且感情又很深。

想想,这件事说明什么问题呢?生:说明了鲁迅先生在世时深受人们的爱戴。

师:受哪些人的爱戴呢?生:受所有人的爱戴。

生:受很多人的爱戴。

生:受各色各样人的爱戴。

生:受各色各样人的爱戴。

生:受许许多多人的爱戴。

师:把许许多多用两个字表示。

生:受无数人的爱戴。

生:受广大人民的爱戴。

师:好,都行。

简单地说鲁迅逝世后前来吊丧的人很多,说明了鲁迅先生在世时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

〔板书:受爱戴〕看课文听录音,弄清楚第二件事情是什么?〔听录音: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师:这段讲的是什么事情?生:这段讲鲁迅先生教育作者看书的时候要仔细,不要囫囵吞枣。

师:我问的是什么事情?生:是鲁迅先生和作者谈话的事。

师:好,谈什么呢?生:鲁迅先生和作者谈《水浒传》的事。

师:对,他们在谈《水浒传》的事,作者开始读书是怎么读的呢?生:囫囵吞枣地读。

师:后来她又是怎么读的?生:后来她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师:这段作者告诉我们这件事:开始她读书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什么也没得到。

后来改正了,不再马马──〔生:虎虎了。

〕这个“虎”字念轻声hu,一块念。

〔生:马马虎虎。

〕为什么有了这个变化呢?生:鲁迅先生跟周晔说了一句话,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句话教育了她,她就不再马马虎虎地读书了。

师:那你们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一块读读这句话。

〔生读了两遍。

〕为什么鲁迅先生说这句话呢?他根据什么说这句话?生:因为作者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鲁迅先生用这句话教育她读书不要马马虎虎。

师:为什么这句话是对她进行教育呢?你们想想当时的情景。

鲁迅先生一问李逵怎么样,另一个人怎么样,周晔都张冠李戴地说错了。

鲁迅先生一定会怎么样?生:鲁迅先生一定会告诉她错了。

生:鲁迅先生一定会批评她看书不仔细。

师:鲁迅先生当时一定会一个个地给她订正,最后说了这句话: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是因为鲁迅先生记性好,周晔记性不好,才说错了吗?生:不是,是因为鲁迅先生看书认真,周晔看书不认真,不是说她记性不好。

生:鲁迅先生这样说实际是对她的批评。

师:对。

实际上是说周晔读书囫囵吞枣,只看书的紧张情节,对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

当鲁迅先生一问她的时候就给问住了。

这样,她不好意思了,所以伯父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后来怎么样了?读这句话──生:读“听了伯父这句话……不再马马虎虎了。

”师:这个小孩真不错,伯父的一句话就接受教育了。

最后临走的时候,伯父送她两本书,一本叫──〔:《表》。

〕一本叫──〔生:《小约翰》。

〕这两本书你们读过吗?这是鲁迅先生为儿童翻译的两本书。

他关心咱们孩子们的学习。

你们说这段主要讲的是什么事情呢?生:鲁迅先生和作者谈《水浒传》的事。

师:好。

〔板书:谈《水浒传》〕通过这样一件事──谈《水浒传》使作者受到教育了。

同时鲁迅先生又送她两本书,这件事说明什么呢?生:关心周晔。

师:啊?鲁迅先生就光关心周晔,不关心别人对吗?生:关心儿童。

师:关心儿童,关心咱们很多的孩子。

鲁迅先生写了书,不是给大家看的吗?〔板书:关心青少年〕为了让儿童看书,他翻译了书。

谁把这段读读?生:〔读第二、三自然段。

〕师:现在我们读了几件事情了?生:两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