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行者笑道:“老人家,茶饭倒不必赐。

我问你:铁扇仙在哪里住?”老者道:“你问他怎的?”行者道:“适才那卖糕人说,此仙有柄‘芭蕉扇’。

求将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你这方布种收割,才得五谷养生。

我欲寻他讨来扇息火焰山过去,且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也。

”老者道:“固有此说;你们却无礼物,恐那圣贤不肯来也。

”三藏道:“他要甚礼物?”老者道:“我这里人家,十年拜求一度。

四猪四羊,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沐浴虔诚,拜到那仙山,请他出洞,至此施为。

”行者道:“那山坐落何处?唤甚地名?有几多里数?等我问他要扇子去。

”老者道:“那山在西南方,名唤翠云山。

山中有一仙洞,名唤芭蕉洞。

我这里众信人等去拜仙山,往回要走一月,计有一千四百五六十里。

”行者笑道:“不打紧,就去就来。

”那老者道:“且住,吃些茶饭,办些干粮,须得两人做伴。

那路上没有人家,又多狼虎,非一日可到。

莫当耍子。

”行者笑道:“不用,不用!我去也!”说一声,忽然不见。

那老者慌张道:“爷爷呀!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1)结合选文中的语言描写,分析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

(2)联系原著,概述孙悟空三次借调“芭蕉扇”的经过。

【答案】(1)①说话和气有礼、尊敬长者:悟空与老者对话,尊称“老人家”。

②自信、乐观、不惧艰险:老者提醒借扇途中充满艰险,悟空说“不打紧”。

③关心民众疾苦:悟空借扇“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

④本领高强,神通广大:老者说“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

(2)一借芭蕉扇,孙悟空先被铁扇公主扇飞,后变成小虫进入铁扇公主的肚里,借来假扇;二借芭蕉扇,孙悟空变成牛魔王得到真扇,又被牛魔王骗回;三借芭蕉扇,孙悟空请来天兵天将,降伏牛魔王,终于借到芭蕉扇。

【解析】【分析】(1)仔细阅读文段,结合具体的语句,围绕“和气有礼、尊敬长者,自信乐观、不惧艰险,关心民众疾苦,本领高强,神通广大”等作答即可。

大师治学阅读答案

大师治学阅读答案

大师治学阅读答案导言大师治学阅读答案是一个关于学术阅读的练习材料,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学术文章,并提炼出关键观点和论据。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回答与大师治学阅读材料相关的问题,并提供详细的解释和分析。

这些问题将涵盖文章的主要观点、证据和论证方法等方面,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进行深入思考。

问题解答1. 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文章的主要观点是大师治学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术成绩和深入理解学科知识。

2. 文章中提供的证据有哪些?这些证据是否支持主要观点?文章提供了几个证据来支持主要观点:•大师治学方法的依据:文章引用了多个研究和案例,证明大师治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大师治学方法的实践结果:文章列举了一些学生通过大师治学方法取得的优秀成绩和学术成就,进一步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这些证据支持了文章的主要观点,证明大师治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学术上取得成功。

3. 文章中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文章中使用了以下论证方法:•实证论证:通过引用研究和案例,文章提供了实证证据来支持大师治学方法的有效性。

•反驳论证:文章提到了一些对大师治学方法的质疑和批评,并通过引用反驳的观点,加强了主要观点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通过这些论证方法,文章建立了一个坚实的逻辑框架和论据链,使读者相信大师治学方法的重要性和价值。

4. 你是否同意大师治学方法的观点?为什么?作为回答者,我同意大师治学方法的观点。

首先,文章提供了多个实证证据来支持该方法的有效性。

其次,大师治学方法注重个性化学习和深入理解,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

最后,该方法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5. 阅读这篇文章之后,你对大师治学方法有何新的认识或启发?阅读这篇文章之后,我对大师治学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和启发。

首先,我意识到个性化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需求,因此需要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王守仁《勤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守仁《勤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13.阅读下面这则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17分)勤学王守仁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①谦抑为上。

诸生试观侪辈②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③,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④,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注】①确:确实,踏实。

②侪(chái)辈:同辈。

③无能自处: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

④乐易:乐观和蔼,平易近人。

(1)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苟有虚而为盈./彼竭我盈.B. 有弗鄙.贱之者乎/先帝不以臣卑鄙.C. 彼固.将以欺人/汝心之固.D. 有弗窃.笑之者乎/必为有窃.疾矣(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凡学之.不勤/水陆草木之.花B. 必其.志之尚未笃也/百姓多闻其.贤C. 而以.勤确谦抑为上/不以.物喜D. 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下列表述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舒中高一统考语文第7页(共8页)( )A. 作者把聪慧敏捷、勤奋谦虚作为自己选择学生的首要条件。

B. 选文主要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表明了作者对求学的态度。

C. 反问句的多次使用,加强了语气,增强了本文的说理气势。

D. 本文与《送东阳马生序》都寄予了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8分)①人果遂以彼为无能?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13.(1)A.“盈”意思均为“满”;B项“鄙”意思分别为“轻视,看不起”“身份低微”;C 项“固”意思分别为“固然”“固执,顽固”;D项“窃”意思分别为“偷偷地”“偷窃”。

2020届海口市第四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届海口市第四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届海口市第四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无论在美学理论上或艺术实践上,对于美学的主要对象——美,均作了深入地开掘。

在李白心目中,这种美的物质集中地表现为“清”。

“清”的含义极其丰赡。

既有自然之清,又有人物、事物之清。

大自然不加修饰、雕琢,以天生状态取胜,必含自然之清。

所谓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即是一例。

至于风清骨峻,则是指人物风神、品格之清;而清词丽句,又是指诗文之清了。

“清”,既含内容,又含形式。

澄清、净洁,虚空,均可曰“清”。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一):“大雅久不作。

吾衰竞谁陈?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依贵清真。

”这里抒发了诗人对于大雅不作,诗道式微的慨叹,指出了建安以后,延及梁、陈推崇靡艳,诗风巨变的弊端,并用“不足珍”句坚决否定之。

所谓“绮丽”是特指六朝所染的风习,而不是泛指诗风的美丽。

因为作为文学艺术风格的绮丽与淫艳无涉,是应该予以肯定的。

六朝的淫摩诗风影响极大,下逮隋唐,仍未绝迹。

故李白抚今追昔,以古论今,提倡恢复远古朴实、清真的诗风,以振兴圣代(唐朝)的文学。

因而李白所强调的“清真”,具有继往开来的时代意义,不仅发扬了王勃、陈子昂反对六朝风习的战斗精神,而且也给中唐韩愈的古文运动以积极的影响。

李白对于“清真”的理解,不仅跨越了古今悠远溟漠的时空而显示出超越性。

同时还表现为人物风神的清虚、灵动、请酒、自由,艺术作品的清朗、谆真、精妙、传神。

且看他所描绘的王羲之及其书法艺术“右军本清真,游酒在风尘。

山阴遇羽客,要比好鹅宾。

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

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王羲之爱鹅,山间一道士说:“你为我写《道德经》,当以群鹅相赠。

”王欣然命笔,写讫欣然携鹅而去,这个小故事原载《晋书》。

李白为了突现“清真”的自由,自然,特以“王右军”为题,作诗以颂之。

为了追求清真,李白决心付出毕生精力。

语文试题金卷(二十四):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语文试题金卷(二十四):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谈谈“循序渐进”与“为而不争”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当前,认真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深入挖掘和阐发其中的思想道德资源,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是我们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应当努力做好的一件大事。

这里谈谈中华传统美德中“循序渐进”与“为而不争”的思想。

中华传统美德之中,有一种可贵的思想,叫做循序渐进。

这一思想发端于《老子》,《老子》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这段话是说,世间万事万物皆有一个发生、发展的演进过程,我们无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始终如一地保持兢兢业业的态度,而不是虎头蛇尾,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孔子主张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荀子集诸家之说而加以改造,乃化为己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发展到南宋,再经朱熹的创造性总结,遂成“循序而渐进”的至理名言。

为而不争,是蕴含于中华传统美德之中的又一可贵思想。

若究其渊源,这一思想同样可以追溯至《老子》。

《老子》最后一章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这里说的“不争”,以“为”作前提。

为而不争,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所谓的“为”是“为人”“与人”,即有利他人、给予他人;第二层则是该书二十二章所言四个“不自”,即“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

也就是说,人生在世,既要做有利于他人的事,也要做好自己,不要因“争”损害了自己的人格、品性等,这才叫做“为而不争”。

孔子也主张“君子无所争”,只是讲法略异于老子,说的是“矜而不争”。

也就是说,不争的前提是“矜”。

同一个“矜”字,老子作夸饰、尊大用,主张“不自矜”,孔子则作庄敬持己用,虽讲法各异,但皆从严格律己出发。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解析部分一、文言文阅读1.【答案】(1)①特别爱好②每天③到④好(2)①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

②原来也是凭借自己勤奋练习得到的,不是天才所致。

(3)D(4)求书之难“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要求是原文,意对即可)(5)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学问精通、品德完善,必须用心专一。

(意对即可)。

联系学习实际说到勤奋、刻苦、专心。

【考点】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解析】【分析】(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日”为名词人状语,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2)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故”“道”“盖”“精力”“ 致”“天成”,最后疏通句子。

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3)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都可相同都可以。

了解文言常用字词多个义项,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

本题先了解“然”的多种用法,然后根据句意理解判断。

D句中“然”为“这”,其它三句中“然”为“样子”。

(4)根据题中关键信息“幼时”“文太学生”从两文中概括相关内容填空即可。

(5)抓住最后一句“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来理解,从勤奋学习的方面来感想即可。

2.【答案】(1)“辟”“避”“躲避”的意思(2)A(3)①不只是贤明的人有这种思想。

②给你天下,但要把你杀死,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4)万事莫贵于义;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5)正义(或是“有利于人民和国家的大义”)。

有必要。

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人民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

【考点】鱼我所欲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通假字,一词多义【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积累并结合语境可知,【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是“辟”:通“避”,“躲避”。

文言文阅读训练:徐干《中论治学篇》(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徐干《中论治学篇》(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徐干《中论•治学篇》(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①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哉学也。

②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

民之初载,其噪未知,譬如宝在于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辨矣。

学者,心之白日也。

③故先王立教官,掌教国子,教以六德,曰:智、仁、圣、义、中、和;教以六行,一日:孝、友、睦、姻、任、恤;教以六艺,曰:礼、乐、射、御、书、数:三教备而人道毕矣。

④子夏日:“日习则学不忘,自勉则身不堕,亟闻天下之大言,则志益广。

”故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亶费,没而后已。

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

志者,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

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

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

《易》曰:“君子以自强不息。

”大乐之成,非取乎一音;嘉膳之也,非取乎一味;圣人之德,非取乎一道。

故日学者所以恕群道也。

⑤夫独思则滞而不通,独为则困而不就。

人心必有明焉,必有悟焉,如火得风而炎炽,如水赴下而流速。

故太昊观天地而画八卦,燧人察时令而钻火,帝轩闻凤鸣而调律,仓颉视鸟迹而作书:斯大圣之学乎神明,而发乎物类也。

贤者不能学于远,乃学于近,故以圣人为师。

昔颜渊之学圣人也,闻一以知十,子贡闻一以知二,斯皆触类而长之,笃思而闻之者也。

非唯贤者学于圣人,圣人亦相因而学也。

孔子因于文、武,文、武因于成汤,成汤因于夏后,夏后因于尧、舜。

故六藉者,群圣相因之书也。

其人虽亡,其道犹存。

今之学者,勤心以取之,亦足以致,昭明而成博达矣。

(选自东汉•徐韩《中论•治学篇》,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昔之君子A成德B立行C身没D而名E不朽F其故G何H哉I学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艺,指古代六种技能,与《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意思相同。

语文高考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带翻译

语文高考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带翻译

语文高考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带翻译①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

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

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②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

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

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若干蠲免,某月须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

应民之急,未尝失时,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其初,财赋岁入不过四百万缗,季年乃千余万缗。

③晏专用榷②盐法充军国之用,以为官多则民忧,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自余州县,不复置官。

先是,运关东谷入长安者,以河流湍悍,率一斛得八斗至者,则为成劳,受优赏。

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

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余万斛,无斗升沉覆者。

晏于扬子造船,每艘给钱千缗,或言“所用实不及半,虚费太多”。

晏曰:“不然,论大计者固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

今始置船场,执事者至多,当先使之私用无窘,则官物坚牢矣。

若遽与之屑屑校计锱铢,安能久行乎!”节选自《资治通鉴》【注】①使司:指转运使官署。

②榷:专卖。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 2率一斛得八斗至者3其间缘水置仓 4若遽与之屑屑校计锱铢18.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5分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

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19.对下列两句中“以”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故其理财以爱民为先②以河流湍悍A.①②中的“以”都是介词B.①中的“以”是连词,②中的“以”是介词C.①②中的“以”都是连词D.①中的“以”是介词,②中的“以”是连词20.第②段中,刘晏用什么办法增加户口数量?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21.第③段内容体现了刘晏怎样的管理理念?请加以概括。

3分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

读书与治学现代文阅读答案

读书与治学现代文阅读答案

读书与治学现代文阅读答案读书与治学现代文阅读答案①章太炎先生在日本东京对中国留学生做的一次演讲中,打了两个非常有趣的比方。

②第一,是本钱和利息的比喻。

他说:“大概看前人已成的书,仿佛是借钱一样,借了来,会做买卖,赢得许多利息,本钱虽则要还债主,赢利是自己所有。

若不会做买卖,把借来的钱,死屯在窖子里头,后来钱还是要还债主,自己却没有一个赢余,那么就求了一千年的学,施了一千年的教,一千年后的见解,还是和一千年前一样,终究是向别人借来的,何曾有一分自己的呢!”③第二,是写信人和送信人的比喻。

章太炎指出,有学问的人,好比是写信的人;向这个人求学的,则是收信人;收信人学成之后,又向别人传授知识,那么,他就成了送信的人。

搞学术研究,应当努力争取到写信人的地位,而不是永远都扮演送信人的角色。

④章先生打的这个比方,大意无非是说,学习别人的知识,要经过思考,要消化吸收,使之变成自己的思想养分,并从中滋生出新的见解,以有益于世道人心。

无论是读书还是做学问,最为关键的事情,就是独立思考,融会贯通,有所创见。

否则,书读得再多,也只不过是【甲】,方法刻板,不知变通;【乙】,读了一些无实际用处的书;【丙】,不懂得将书中的道理运用于实际生活。

学问再渊博,也只不过是贩卖二手货。

⑤德国哲学家阿图尔?叔本华说:“如果一个人几乎整天大量阅读,空闲的时候则只稍作不动脑筋的消遣,长此以往就会逐渐失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像一个总是骑在马背上的人最终就会失去走路的能力一样。

许多学究就遭遇到这种情形:他们其实是把自己读蠢了。

”叔本华的本意,当然并非反对读书,而是反对读书不动脑筋的迂腐之举。

读书不动脑筋,难免就会越读越傻。

⑥那些人云亦云炒冷饭,或是炮制一些伪问题,乃至趋炎附势的所谓“学问”,只会把世界弄得乌烟瘴气,惟有鲜活的、有创见的、有独特价值的学问,才是照亮世界的明灯——退一步来说,即使他们只是星星之火,也会给人带来光明与温暖的希望。

1.①—③段举出章太炎演讲的.事例,有何作用?(2分)答案要点:①—③段举出章太炎先生关于读书与治学的一段演讲,用本钱与利息、写信人与送信人两个有趣的比方,引出下文对学习知识要经过思考的论述,从而得出“无论是读书还是做学问,最为关键的事情,就是独立思考,融会贯通,有所创见”的中心论点。

2021年大连市报关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大连市报关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大连市报关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依赖一条邮路陈忠实①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自以为获得专业创作的最佳境地时,决定回归乡下祖居的老家,以求得一个耳目清静的环境,而不是陶渊明式的避世隐居。

我在这里可以坐下来潜心阅读世界名著,可以平心静气回嚼20年乡村生活,形成新的作品。

我几乎本能地关注着生活,尤其是乡村世界的变化,自然少不得一份报纸。

能否每天看到当日的地方报纸,成为一个小小的却也揪心的问题。

②我祖居的村子虽然距西安不过50华里,却是一个被地理环境限制着的“死角”,回到这样环境的老屋里,我首先想到如何能读到当天的报纸。

得知这里的邮递员仍旧是我熟悉的那位姓史的乡党,便找到他商量,把我所订的报纸投送到他每天必经的村子的我的一位亲戚家,由我走读上中学的儿子放晚学时顺便捎回来。

这样,每天傍晚,我停歇工作的时候,坐在祖居的小院里,借着尚未暗淡的天光,打开《参考消息》,看世界的这个和那个角落又发生了什么值得关注的大事和趣闻;还有贴近我生活的《西安晚报》,既有国家大事,更有城市和乡村的新鲜事。

我曾在该报上读到一位农村女人首创家庭养鸡场的新闻报道,竟然兴奋不已,随之便搭乘汽车追到西安西边的户县进行采访,先写了一篇报告文学发表在《西安晚报》,后又演绎成8万字的中篇小说《四妹子》,这是我写农村体制改革最用心也最得意的一部小说。

③每有或长或短的小说或散文写成,或者要投寄一封信,我便骑自行车赶到4公里远的邮政代办点。

代办点设在军校大门内右侧的一间小平房里,只有一位代办员。

我把自行车停在路边,便拿出要寄的稿件或信件走到办理窗口前,看着那张熟悉面孔的眼神里显示出“你来了”的意象,等着我先开口。

如果是寄信,我便会说要几张邮票;如果是寄稿件,便把封好的信递给他,让他在桌旁的磅秤上称一下重量,然后用算盘算出邮资。

我用他摆在窗台上的糨糊贴好邮票,再把装着文稿的信封给他。

2021届兴国县潋江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届兴国县潋江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届兴国县潋江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小题。

霍乱之乱池莉霍乱发生的那一天没有一点预兆。

天气非常闷热,闪电在遥远的云层里跳动。

在从事流行病防治工作的三年里,我们每天收到疫情卡片几乎都是肝炎。

肝炎的临床治疗就是那么老一套,枯燥的重复的日常工作消蚀了我的光荣感和积极性,三年过去,我已经变得有一点油滑和懒惰。

秦静不甘平庸,准备改行,她对病毒感兴趣,准备报考一位著名的病毒学家的研究生。

有一天,我和秦静去供应室领设备。

被值班人员敷衍。

我很生气,回来抱怨。

科室主任闻达说:“年轻人,你不能老抱怨,我们事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医疗系读几年?最多四年,可我们卫生系却要读五年乃至六年。

临床医生懂的我们都懂;临床医生不懂的,我们也懂。

我们是什么?我们是研究人员。

我们防患于未然。

我们保护人们免受疾病的侵害。

我请你们想想,孰轻孰重,这不是一目了然吗?”秦静冷笑,走掉了。

五点差五分的时候,科室里的人基本走光,只剩下主任闻达。

闻达猫在大办公室的小套间里,伏案写他永远也写不完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他头发凌乱的脑袋在满满一桌的书本、卡片和资料堆中微微摇晃,嘴唇嚅动,念念有词,从油漆斑驳的办公桌底探出老远的,是他瘦骨伶仃的长腿和那双穿着破皮鞋的大脚。

闻达哪里像马来西亚归国华侨,新中国第一代科班出身的流行病学专家?传说早在一九五六年,闻达只有二十四岁的时候,就西装革履地出过国,被特邀参加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年会。

传说他戴的是金丝眼镜,穿的是乳白色的优质牛皮鞋。

传说他家里有相册证明他过去的翩翩风度和辉煌历史。

现在,闻达主任已经追踪流行性感冒二十年了,同时还不断地增加着追踪研究的项目,如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等。

总之闻达主任对所有的流行病都怀着巨大的兴趣和热情,工作量极大的报告写作使他每天都要推迟约一个小时下班。

霍乱来了,在这个天气恶劣的夜晚,在它的踪影在中国消失了几十年之后。

《大师治学》阅读及答案

《大师治学》阅读及答案

《大师治学》阅读及答案大师治学①林语堂短暂的执教生涯和他漫长的著述生涯比起来,更像是人生中一段插曲。

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林语堂却足以成为素质教育的代言人。

②林语堂曾经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了一年的英文课。

这天是林语堂的第一堂课,他带了一个大包到教室,学生们还以为这里面装的都是教学资料,心想这位拥有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和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文凭的老师果然深不可测。

③不料,林语堂上了讲台,把包倒过来,往讲台上一倒,只见一堆带壳花生稀里哗啦全落在了台上。

林语堂抓起一把花生,分给前面的学生,并请诸君自便。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先动手。

林语堂笑道:“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

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

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

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有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④学生们闻言哄堂大笑。

林语堂趁机招呼学生:“请吃!请吃!”课堂里立即响起了一片剥花生壳的声音。

等到花生吃完,林语堂随即宣布下课。

⑤此后林语堂讲课,果然没有学生缺课,而且还有很多外来的学生慕名赶来偷师。

⑥更绝的是,林语堂所执教的课程,竟然从不举行考试,每到学期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林语堂便端坐在讲台上,随手捡起学生的花名册一一唱名,念到名字的学生依次站起来。

这时,林语堂便如相面先生一般,细细把这个学生打量一番,然后在成绩册上记上一个分数,这就是该生本学期的成绩了。

林语堂“相面打分”的故事堪称教育界的一大奇闻,并引起了一些老师的模仿。

⑦林语堂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是他对刻板的考试制度的厌恶,他说:“倘使我只在大学讲堂演讲,一班56个学生,多半见面而不知名,少半连面都认不得,到了学期终叫我出10个考题给他们考,而凭这10个考题,定他们及格不及格,打死我我也不肯。

”他还把考试比成大煞风景的“煮鹤”,说:“恶性考试艺术就是煮鹤艺术,可惜被煮的是我们男女青年。

《治学》阅读练习附翻译与答案

《治学》阅读练习附翻译与答案

《治学》阅读练习附翻译与答案治学 (东汉)徐幹①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学也。

②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

民之初载,其矇未知。

譬如宝在于玄室①,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辩矣。

学者,心之白日也。

③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

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④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

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⑤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

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⑥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②,没而后已。

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

志者,学之帅也;才者,学之徒也。

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

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

①玄室:暗室。

②亹亹:勤勉不倦的样子。

22、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A、兮B、哉C、夫D、矣23、第②段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请结合该段内容加以分析。

(3分)24、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治学不能因为目标过远而松懈。

B、人疏于学习,会犯错而招来批评。

C、治学要回顾走过的路,并加以总结。

D、人不能因为害怕困难而放松学习。

25、赏析第⑤段运用整句的表达效果。

(3分)26、分析第⑥段作者论述治学的思路。

(3分)参考答案22、B23、本段以宝物在暗室让人难以发现来比喻人因不学而处于蒙昧的状态,以太阳能够照亮暗室让人发现宝物来比喻学能够消除人的蒙昧,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24、D25、该段句式整齐和谐,节奏感强,富有气势,有力地论述了治学要付诸行动的道理。

26、作者首先强调治学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引出立志的重要性;再论述志与才的关系,强调了志的主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得出一定要立志的结论。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1)下面句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君与家君期日中/吾日三省吾身B.公大笑乐/好之者不如乐知者C.元方时年七岁/学而时习之D.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翻译句子。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咏雪》中“儿女”的含义与今天不同,这里的“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的一代人。

B.谢太傅“欣然、大笑乐” ,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的轻松和谐。

C.陈太丘指责友人“日中不至”,可见他是办事讲诚信、正直不阿的人。

D.友人由“怒”到“惭”,是因为他认识到自己的无信与无礼。

【答案】(1)D(2)①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

②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3)C【解析】【分析】(1)A项,太阳/每天;B项,通“悦”,高兴的样子/喜欢,爱好;C 项,当时/按时;D项,信用/信用。

故选D。

(2)①儿女:子侄辈。

句意: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

②非:不是;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而,是连接动词“委”和“去”,表承接的连词;委,丢下,舍弃。

《治学》阅读附答案

《治学》阅读附答案

《治学》阅读附答案治学(东汉)徐幹①昔之正人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学也。

②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

民之初载,其矇未知。

比方宝在于玄室①,有所求而不见,白天照焉,则群物斯辩矣。

学者,心之白天也。

③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

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④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

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⑤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

故正人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⑥正人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毕生亹亹②,没而后已。

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

志者,学之帅也;才者,学之徒也。

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

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正人必立其志。

【注】①玄室:暗室。

②亹亹:勤恳不倦的模样。

22、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A、兮B、哉C、夫D、矣23、第②段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请结合该段内容加以分析。

(3分)24、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治学不能由于目标过远而松懈。

B、人疏于学习,会出错而招来批判。

C、治学要回顾走过的路,并加以总结。

D、人不能由于惧怕难题而放松学习。

25、赏析第⑤段应用整句的表达效果。

(3分)26、分析第⑥段作者阐述治学的思路。

(3分)参考答案22、B23、本段以宝物在暗室让人难以发现来比喻人因不学而处于蒙昧的状况,以太阳能够照亮暗室让人发现宝物来比喻学能够解除人的蒙昧,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24、D25、该段句式整齐融洽,节奏感强,富有气概,有力地阐述了治学要付诸行为的道理。

26、作者首先强调治学是个漫长的进程,需要锲而不舍,引出立志的重要性;再阐述志与才的瓜葛,强调了志的主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得出一定要立志的结论。

徐干《治学》阅读练习附翻译与答案

徐干《治学》阅读练习附翻译与答案

徐幹《治学》阅读练习附翻译与答案治学(东汉)徐幹①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学也。

②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

民之初载,其矇未知。

譬如宝在于玄室①,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辩矣。

学者,心之白日也。

③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

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④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

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⑤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

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⑥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②,没而后已。

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

志者,学之帅也;才者,学之徒也。

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

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

【注】①玄室:暗室。

②亹亹:勤勉不倦的样子。

22、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A、兮B、哉C、夫D、矣23、第②段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请结合该段内容加以分析。

(3分)24、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治学不能因为目标过远而松懈。

B、人疏于学习,会犯错而招来批评。

C、治学要回顾走过的路,并加以总结。

D、人不能因为害怕困难而放松学习。

25、赏析第⑤段运用整句的表达效果。

(3分)26、分析第⑥段作者论述治学的思路。

(3分)参考答案22、B23、本段以宝物在暗室让人难以发现来比喻人因不学而处于蒙昧的状态,以太阳能够照亮暗室让人发现宝物来比喻学能够消除人的蒙昧,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24、D25、该段句式整齐和谐,节奏感强,富有气势,有力地论述了治学要付诸行动的道理。

26、作者首先强调治学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引出立志的重要性;再论述志与才的关系,强调了志的主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得出一定要立志的结论。

2021届成都市泡桐树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届成都市泡桐树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届成都市泡桐树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鲁迅历时十余年完成的《中国小说史略》(以下简称《史略》),是中国学术史上较早的古代小说专门史之一。

除了继承中国传统学术的校勘考证方法之外,《史略》还对西方近现代学术方法进行了有效借鉴。

首先,鲁迅重视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尝试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分析中国古代小说的某些现象。

对于《世说新语》,鲁迅认为“汉末士流,已重品目,声名成毁,决于片言”,正因为这样的社会环境,《世说新语》才会“成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关于宋传奇与唐传奇的不同,鲁迅认为前者“大抵托之古事,不敢及近”,因为“宋好劝惩,摭实而泥,飞动之致,眇不可期,传奇命脉,至斯以绝”。

正是由于宋朝较唐朝重理念,尚说教,好教训,所以宋传奇必然立论“高尚”,强求劝诫,缺少世俗气和人情味,缺少唐传奇的生气和活力。

其次,鲁迅重视核心概念的阐释。

在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中,他在考证的基础上率先阐明了小说概念的内涵。

他认为中国古代小说的概念到了唐传奇时才真正孕育成熟,“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鲁迅认为唐传奇真正具备了小说“有意识地讲故事”的特征,而且为了讲好故事,开始注重语言和修辞的“文辞华艳”“叙述宛转”等“主体性”元素,并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文体。

再次,鲁迅运用西方近代科学研究的归纳方法,对中国古代小说进行较为科学的分类并总结其特点。

对于魏晋六朝小说,鲁迅用“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进行分类;对宋代的短篇白话小说,用“话本”和“拟话本”予以命名;对明清小说,则用“人情小说”“神魔小说”“讽刺小说”“狭邪小说”和“谴责小说”分类。

这样的归纳,不但对浩繁的中国古代小说进行了区分,而且较为准确地概括了中国古代小说内容或形式上的特点。

2021年广昌一中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广昌一中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广昌一中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

刘勰所谓词外之情即言外之意,这两句话可以说最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诗的语言的本质。

中国传统诗论和传统哲学爱讲“言不尽意”“言有尽而意无穷”,恰恰是重视诗的语言不同于一般非诗的语言的的表现,恰恰说明了诗的语言乃是以说出的东西暗示出未说出的“无穷之意”。

如果语言根本不能表意,那还有什么诗的艺术可言呢?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所以也特别重视发挥语言的诗性,重视用诗的语言表达无穷之意。

诗的语言不能像平常说话或科学的逻辑论证那样铺陈展开,它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表达尽量多的内涵,所谓“言约旨远”“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为了要含蓄不露,暗示较大的未说出的东西的空间,诗中的言词一定要量少而含金量大,否则,就成为无诗意的散文了。

王力先生曾以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两联为例具体说明了诗的语言的这一特征:“例如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若依散文的语法看,这四句话是不完整的,但是诗人的意思已经完全表达出来了。

当时杜甫在渭北(长安),李白在江东,杜甫看见了暮云春树,触景生情,就引起了对好友的回忆。

假如增加一些字,反而令人感到是多余的了。

”中国古典诗中有以单个的语词为象征的,例如以松柏象征坚贞;也有以全诗为象征的,例如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这就是以丹橘及其经冬不谢的具体形象,象征诗人高洁的品格,从而使读者理解诗人的内心生活。

中国人无论古人还是今人,都有共同的传统背景,生活于一个古今一体的“共同体”中,所以即使是今人也能理解丹橘的品质,从而使古人张九龄的个体性的东西得到今人的理解和同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治学
(东汉)徐斡
①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哉?学也。

②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

民之初载.,其蒙未知。

譬如宝在于玄室①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辩矣学
者心之白日也。

③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

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④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
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
寤寐焉,久而愈足。

顾所由来,则杳然其选,以基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⑤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

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⑥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②,没而后已。

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

志者,学之帅也;才者,学之徒也。

学者不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

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

):勤勉不倦的样子。

(注)①玄室:暗室。

②亹亹(wěi wěi
4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民之初载.,其蒙未知载:开始
B.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懿:美,好
C.矫首而徇.飞徇:顺从
D.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赡:供给,供养
4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譬如宝在于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辩矣/学者/心之白日也。

B.譬如宝在于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辩矣/学者心之/白日也。

C.譬如宝在于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瓣矣/学者/心之白日也。

D.譬如宝在于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辩矣/学者心之/白日也。

4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A.第②段告诉人们学习是用来通明精神、畅达思想、和悦情绪、修
养品性的手段。

B.第④段用黄钟与缶、衮龙与被褐两组比较,阐明只有学了才知道“不学之困”的道理。

C.第⑤段句式整齐和谐,节奏感强,富有气势,以形象的比喻论述
了要从师学习的道理。

D.第⑥段论述了志与才的关系,强调志的主导作用,得出一定要立
志的结论。

4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答案】
42.D
43.B
44.C
45.回顾学习活动的来由,就遥远渺茫了,但因为它难而懈怠,这就不仅认识错误,而且行为完全不对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