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文言文考点梳理及练习题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文言文二则》课文原文、要点及训练题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文言文二则》课文原文、要点及训练题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文言文二则》课文原文、要点及训练题文言文是中国古时候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以下是为大伙精心收拾的内容,欢迎大伙阅读。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文言文二则》课文原文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__________注释①本文选自《吕氏春秋·本味》。

鼓:弹。

②[志]心志,情志。

③[太山]泛指大山,高山。

一说指东岳泰山。

④[善哉]好啊。

⑤[巍巍乎若太山]像大山一样高峻。

巍巍:高大的样子。

若:像。

⑥[少选]形容极短的时间。

⑦[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⑧[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觉得世上再没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土,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1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__________[注解](1)处士: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

(2)所宝:所珍藏的宝贝。

(3)戴嵩:唐代画家。

(4)《牛》:指戴嵩画的《斗牛图》。

(5)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

(6)拊掌:拍手。

(7)搐:抽缩。

(8)股:大腿。

(9)乃:却。

(10)掉:摆动,摇。

(11)谬:错误。

两牛相斗时,多是“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者。

(12)然之:觉得他说得对。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文言文二则》要点生字组词:哉:善哉壮哉怪哉妙哉呜呼哀哉巍:巍峨巍然岿巍巍巍高山弦:琴弦弓弦弦外之音改弦更张轴:画轴轴心轴线车轴转轴曝:曝书炽曝曝晒一曝十寒多音字:斗:dòu争斗dǒu斗胆角:jiǎo角落jué角色课后习题答案:2、“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课内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_____________[1]在横线上补全文段。

[2]解释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吾矛之利(______)弗能应也(______)不可同世而立(______)[3]此文段出自文言文《______________》,这则文言文意在告诉人们:___________[4]本文篇幅短小,给人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

比如,一个“誉”字,就可以让人想到________________。

“何如”一问,能让人联想到_____________。

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刺破)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围观者质问卖者这句话之前,心里的想法是___________。

[3]“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与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理解。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必考点集训——文言文专练(含参考译文及答案)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必考点集训——文言文专练(含参考译文及答案)

小升初语文必考点集训——文言文专练(一)学好文言文一定要走好“三步曲”:①培养兴趣。

平时课后要主动地阅读文言文,可以阅读一些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文言文。

②读好文言文。

首先要把全文读熟练,达到文从字顺,朗朗上口,在读的基础之上才能把握文意,因此,学习文言文一定要读好、读通顺。

③读懂文言文。

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结合文中的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问题。

不鞭书生王安期作东郡太守,世乱,令日:夜不得私行。

吏系得一夜行人。

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授业还,不觉日晚。

”吏日:“鞭乎?”王日:“鞭挞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治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其归家[注释]①系:抓。

②致:达到。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王安期作东郡太守:(2)释之:2.以下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久而久之B.置之不理C.君子何之D.井底之蛙3.根据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这则故事中,王安期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问题。

猫斗黑白二猫,斗于四屋上,呼呼而呜,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

久之,白猫稍退缩,黑猫奋起逐之。

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注释]①斗:打斗。

②于:在。

③呜:叫。

④久之:许久。

⑤逐:追。

⑥走:逃跑。

1.根据小古文内容填空。

两只猫打斗,一只是猫,另一只是猫。

它们在上打斗。

听,它们打斗时的声音: ;看,它们打斗时的样子: ,,不相上下。

结果败,胜。

2.两只猫相斗的场面,你还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3.翻译文中画“”的句子。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黑猫比白猫厉害些。

B.有时只要你能再多坚持一会儿,成功便属于你。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问题。

学羿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文言文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文言文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文言文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一、内容简述本文选自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的第二十一课,课文标题为《文言文二则》。

本篇课文由两篇文言文组成,内容短小精悍,充满哲理是古代智慧的结晶。

本篇课文旨在通过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让学生领略古代文化的魅力,了解古人的智慧,并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首先第一篇文言文以生动的描绘和简洁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富有哲理的故事,内容涉及为人处世、道德修炼等方面。

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智慧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知识点包括文言文的词语理解、句式结构以及故事背后所蕴含的道理等。

接着第二篇文言文则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一则短小精悍的故事揭示了某种社会现象或人生道理。

本篇文言文的语言精炼,寓意深远通过古人的智慧启示学生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知识点主要包括文言文的阅读技巧、词义辨析以及寓言故事中的深层含义等。

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学生将通过阅读课文原文,了解文言文的句式结构和语言特点,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和表达方式。

同时通过掌握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背后的含义和深层哲理。

此外课文后附有一些练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文言文二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课文,通过学习学生可以领略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领悟到古人的智慧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1. 简述文章目的和文言文的重要性本文将为读者提供关于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第二十一课《文言文二则》的详细解读。

本文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掌握其语言特点,提升阅读文言文的技能。

同时本文也将对文言文的重要性进行探讨,以便引起广大师生和家长对文言文学习的重视。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文言文的地位逐渐凸显出来。

在六年级这一小学阶段的关键阶段,引导学生接触并学习文言文,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还能为其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本文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特点,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其文言文阅读能力。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解针对练习题人教版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解针对练习题人教版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解针对练习题人教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

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

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

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

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

[1]用一个四字成语为短文取个题目,写在横线上。

[2]解释下列带点的字。

值祖父六十寿诞(________)置于寿台之上(_______)母令融分之(_________)融从容对曰(_______)[3]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了这则故事,你觉得孔融是个怎样的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古文阅读。

短文(一)晏子使楚晏子将①使楚。

楚王闻②之,谓左右③曰:“晏婴,齐之习辞者④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⑤?”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⑥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⑦?’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⑧晏子酒。

酒酣⑨,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⑩,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注释)①将:将要。

②闻:听说。

③左右:身边的人。

④习辞者:善于辞令(很会说话)的人。

⑤何以也:用什么办法呢?⑥缚:捆绑。

⑦坐:犯罪。

⑧赐:赏赐,给予。

⑨酒酣: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

⑩枳:一种灌木类植物,果实小而苦,也叫枸橘。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日积月累文言文及运用(知识盘点+试题)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日积月累文言文及运用(知识盘点+试题)

专题3 日积月累、文言文及运用一、全册日积月累、文言文盘点。

1.关于惜时的名句。

(1)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葛洪【释义】不能每天吃饱了就无所事事,不要浪费一分一秒的光阴。

(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释义】精力充沛的年岁不会重新来过,就像一天之中只能有一个早晨。

年富力强的时候,要勉励自己及时努力,否则,岁月一去不回,它是不会停下来等人的。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释义】年少时,不要把大好青春等闲虚度,等到年纪大了,才后悔年轻时没有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

(4)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释义】多少人间的事情,都是那样匆匆而过;日月轮回,光阴紧迫。

一万年太久了,我们要珍惜时间,做好眼前的事。

2.与国家兴衰有关的成语。

太平盛世国泰民安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政通人和人寿年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多事之秋兵荒马乱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家破人亡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内忧外患3.有关勤俭节约的名言。

(1)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释义】能辛勤地为国效力,能节俭持家。

(2)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魏征【释义】处在安逸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产生的危险,反对奢侈浪费,倡导节俭。

(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释义】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却很困难。

(4)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用纯【释义】吃粥饭时,应当想到这些粮食的得来是很不容易的;用针线时,应常想到,这些东西生产出来是很艰难的。

这句话意在告诫我们要注意节盛名师解惑约,珍惜劳动果实。

4.文言文。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①也。

【释义】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

敏②而好③学,不耻④下问⑤。

【释义】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默而识⑥之,学而不厌⑦,诲⑧人不倦。

【释义】读书的时候多记多背,学习不知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两小儿辩日》,完成后面的题目。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

请将第一句改为间接引用句,第二句改为直接引用句。

(1)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螳螂捕蝉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jiàn)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1]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1)谏:____________(2)三旦:____________(3)善哉:____________[2]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年轻人一连三天早晨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其目的是()A.习惯早晨锻炼。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重点知识练习题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重点知识练习题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重点知识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

执①竿入城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②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③?”遂④依而截之,乃入城.注释:①执:握。

②俄:一会儿。

③何不以锯中截而人:为什么不用锯子从中间截断再入城呢?④遂:于是。

[1]开始的时候这个鲁国人是怎样进城门的?(用文中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最后鲁国人怎样进了城门?(用自己的话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说法不符合小古文内容的一项是()A.执竿者不会随机应变,遇事不知变通。

B.老父自作聪明,好为人师。

C.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2. 古诗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1]解释下列画横线的字。

(1)问其故(______)(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3)孔子不能决也(______)[2]一词多义。

①问其故其:__________ ②及其日中如探汤其:__________[3]句子翻译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小学语文初学文言文方法及习题训练

小学语文初学文言文方法及习题训练


3.请你谈一谈对这则寓言寓意的理解。
不要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精卫填海》
认读生字
dì s精hào卫填海yuē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
nì fǎn
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
yīn
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 海。
文言断句
请同学们按照下面划分的停顿, 自由朗读小古文,结合文后注释, 想想这篇小古文主要讲什么?
步骤
1.通读语句、整体理解。 2.找得分点、发现“生词” 3.理清句式、调整语序 4.草拟底稿、连词成句 5.调整至答卷
看图猜成语 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
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
后,逃在齐国。 亡,逃亡。
古代的打击乐器。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
用背驮东西 跑
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
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像这样
惑,愚蠢,糊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2分)
(1)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求: 寻找
(2)楚人有涉江者 者: ......的人
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愚蠢的吗?
回 因 化 译文: 女娃去东海 来 此 成 游玩,溺水身亡,
再也没有回来, 因此化为精卫鸟。西 山 之 木 石,以 堙 于 东 海。
译文:经常叼 着西山上的树 枝和石块,用 来填塞东海。
互动课堂
老师提问题,同学们用原文回答。 1.精卫是谁? 炎帝之少女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考点知识练习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考点知识练习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考点知识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感悟。

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解释。

少女:________ 故:________[2]翻译: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要学习精卫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后羿①射日尧②之时,十日③并④出。

焦禾稼⑤,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尧命羿射十日,中⑥其九日。

日中九乌⑦尽死,堕⑧其羽翼⑨,故⑩留其一日也。

万民皆⑪喜,置尧以为天子⑫。

——选自《淮南子》(注释)①后羿(yì):传说是夏王太康时东夷族首领,善于射箭。

②尧(yáo):传说中上古的贤明君主。

③十日:十个太阳。

④并:一起。

⑤焦禾稼(jià):烤焦了禾苗庄稼。

禾稼,谷类作物的统称。

⑥中(zhòng):射中。

⑦鸟:传说日中有三足鸟。

后也以乌指代太阳。

⑧堕(duò):掉下。

⑨羽翼(yì):翅膀。

⑩故:特意。

⑪皆:都。

⑫天子:古以君权为神所授,所以称帝王为天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十日并出(__________)(2)中其九日(__________)(3)日中九乌尽死(__________)(4)故留其一日也(___________)(5)万民皆喜(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尧命羿射十日,中其九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想一想,后羿为什么特意留一个太阳不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语文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

语文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

语文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好书画__________ 一日曝书画__________ 古人云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最后引用古文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理解。

1庖夫昔有庖páo夫,甚迂。

于市巿鸡及肉归,置厨中。

适有友人造访,遂入室聚谈。

友人去,见犬猫啮niè鸡、肉。

庖夫亟jí曰:'尔何不仁?吾何损尔?' 其似不闻,啮之愈甚。

庖夫又曰:'吾素忠厚,向善待汝,今欲欺吾耶?'移时,败骨残肉狼藉jí满地,犬猫掉尾而去。

或曰:'迂哉,庖夫!此乃犬猫也,何得视之以人,当责己乃是。

'字词解释:迂:______ 巿:______ 适:______ 造:______亟:______ 愈:______ 素:______ 移时:______狼藉:_______ 掉:______ 是:______2韩信始为布衣时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gǔ,常从人乞食,人多厌之者。

尝从下乡亭长乞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床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怒,竟绝去。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重点知识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重点知识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重点知识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为”字的解释:A.因为 B.同“谓”,说 C.是 D.认为(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________)(2)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的节奏(标三处)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3]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最好用文言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听了两小儿的话,孔子会怎么回答?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孔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陶侃惜谷陶侃①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②人稻!”执③而鞭之。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注释)①陶侃:东晋名将。

②贼:伤害。

③执:抓住。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见人持(______)(2)人云(______)[2]以下与“执而鞭之”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推门而入B.出淤泥而不染C.不约而同D.不劳而获[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故事中,陶侃的做法表明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文言文阅读。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叶公好龙叶公子高①好(hǎo hào)龙,钩②以写③龙,凿④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⑤而下之⑥,窥头于牖⑦,施⑧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⑨失其魂魄,五色无主⑩。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sìshì)龙而非龙者也。

(注)①子高:叶公的字。

②钩:衣带上的钩。

③写:摹画。

④凿:古代饮酒的器具。

⑤闻:听说。

⑥下之:到叶公住所处。

⑦牖(yǒu):窗户。

⑧施(yì):延伸。

⑨还(xuán)走:转身就跑。

⑩五色无主:脸色一会儿白,一会儿黄。

[1]给短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好________(hǎo hào)似________(sìshì)[2]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①天上的真龙知道________,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

②叶公并不是真的________,他喜欢的只不过是________罢了。

[3]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叶公见到真龙后的样子的语句,并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翻译出来。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古代的寓言故事有很多,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请你结合着译文,读一读下面这个故事吧!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课外欣赏。

范氏之亡也①,言姓有得钟②者,欲负③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④毁之,钟况然⑤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⑥掩其耳。

恶⑦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⑧矣!——《吕氏春秋·自知》(注释)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

亡,逃亡。

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③负:用背驮东西。

④锤:槌子或棒子。

⑤況(huàng)然:形容钟声。

⑥遽(jù):立刻。

⑦恶:害怕。

⑧悖:荒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走:______________则:______________(2)遽掩其耳遽______________其:______________(3)恶人闻之恶______________之:______________[2]翻译句子。

(1)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恶人闻之,可也;恐己自闻之,悖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恶己自闻之,悖矣。

”这位盗钟者到底“悖”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成语“掩耳盗铃”就出自这里。

请你写出“掩”字开头的两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小古文阅读。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口:“此是君家果。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考点知识练习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考点知识练习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考点知识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

1赛跑定案有老姥mǔ遇劫于路,唱贼。

路人为逐禽之。

贼反诬路人。

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

盖因贼若善走,必不被禽,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字词解释:姥:______ 唱:______ 禽:______ 诬:______ 莫:______孰:______ 俱:______ 走:______ 正色:______盖:_____ 必:______2放驴破案唐张鷟zhuó为河阳尉。

有客驴,缰断,并鞍失之。

三日访不获,诣yì县告。

鷟推穷甚急,乃夜放驴出而藏其鞍。

鷟曰:“此可知也。

”遂令不秣mò饲驴,去辔pèi放之。

驴寻向昨夜喂处,乃搜索其家,于草积下得之。

人服其智。

字词解释:尉:_______ 并:_________诣:______ 推穷:______遂:______ 秣:______ 辔:______ 乃:______于:_______3张用良不杀蜂京太仓张用良幼时揭蜂窝,尝为蜂螫(shì),故恶之。

后见蜂则百计千方扑杀之。

一日薄bó暮,见一飞虫,投于蛛网,竭力而不能去。

蛛遽束缚fù之,甚急。

忽一蜂来螫shì蛛。

蜂又数shuò含水湿虫,久之得脱去。

张用良因感其义,自是不复杀蜂。

字词解释:尝:______ 为:______ 恶:______ 则:______ 薄:______竭力:______ 遽:______ 急:______ 数:______自是:_____4齐人攫金1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

2 适鬻yù金者之所,因攫jué其金而去。

小学生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小学生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小学生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哪一项是正确的文言文表达?A. 吾欲往观之B. 我要去看一看C. 我想去看一下D. 我要去观看答案:A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哪部经典?A. 《诗经》B. 《论语》C. 《孟子》D. 《大学》答案:B3. “温故而知新”中的“温故”是什么意思?A. 复习旧知识B. 重温旧事C. 温暖过去D. 温习旧书答案:A二、填空题1. “三人行,______。

”(《论语》)答案:必有我师焉2. “______,可以为师矣。

”(《论语》)答案:温故而知新3. “不愤不启,______。

”(《论语》)答案:不悱不发三、翻译题1. 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案: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2. 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案:孔子说:“知道的人不如喜欢的人,喜欢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

”四、简答题1. 请简述《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己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就不要去对别人做。

它强调了一种推己及人,尊重他人的道德原则。

2.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话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理念?答案:这句话体现了孔子认为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一个人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感到厌烦;同时,在教导他人时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

这反映了孔子倡导的终身学习和耐心教导的教育理念。

小学文言文阅读技巧题7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阅读技巧题7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阅读技巧题70篇含答案第一篇:《孔子曰》题目孔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谓好学也已。

”请问:1. 请解释“君子”一词的意思。

2. 孔子认为君子在饮食和居住上应该怎样做?3. 孔子认为君子的特点是什么?答案1. “君子”一词的意思是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2. 孔子认为君子在饮食上不应该追求饱足,居住上不应该追求安逸。

3. 孔子认为君子的特点是敏于事而慎于言,也就是说他们在处理事情时要迅速敏捷,而在说话时要谨慎。

第二篇:《孝经》题目《孝经》有云:“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请问:1. 请解释“孝经”一词的意思。

2. 《孝经》认为孝顺的本质是什么?3. 《孝经》认为孝顺不应该注重什么?答案1. “孝经”是一部讲述孝顺之道的经典著作。

2. 《孝经》认为孝顺的本质在于质实,也就是真诚实在。

3. 《孝经》认为孝顺不应该注重外表和装饰。

第三篇:《老子》题目《老子》曰:“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请问:1. 请解释“老子”一词的意思。

2. 《老子》认为上善之人应该如何行事?3. 《老子》认为水具有哪些优点?答案1. “老子”是春秋时期的一位伟大思想家,被认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 《老子》认为上善之人应该像水一样行事,善于利益万物而不争。

3. 《老子》认为水具有善于利益万物而不争的优点,同时还具有处众人之所恶的品质,因此接近于道。

......第七十篇:《孟子》题目《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请问:1. 请解释“孟子”一词的意思。

2. 《孟子》认为人与禽兽的区别在哪里?3. 《孟子》认为人应该如何做才能称为异于禽兽?答案1.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思想家,被认为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2. 《孟子》认为人与禽兽的区别在于人具有道德和理性。

3. 《孟子》认为人应该发挥自己的道德和理性,才能称为异于禽兽。

以上就是70篇小学文言文阅读技巧题的答案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在小学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是培养学生语言素养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一些适合小学生的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

练习题一:题目:请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答案:1.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经常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吗?”2.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练习题二:题目:根据所给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文言文原文:“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1. 这段文言文中“孟母”是谁的母亲?2. “断机杼”是什么意思?答案:1. “孟母”是孟子的母亲。

2. “断机杼”是指孟子的母亲为了教育孟子,把正在织的布割断,以示不学无术的严重性。

练习题三:题目:请根据以下文言文,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

文言文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1. 这句话是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2. “青青子衿”是指穿着青色衣服的人。

答案:1. 正确。

这句话是表达对朋友的深切思念。

2. 错误。

“青青子衿”在这里是借代用法,指的是朋友。

练习题四:题目:请将下列文言文中的成语或熟语解释出来。

1. 井底之蛙2. 画蛇添足答案:1. “井底之蛙”比喻视野狭窄,见识有限的人。

2. “画蛇添足”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弄巧成拙。

练习题五:题目:阅读以下文言文,回答问题。

文言文原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 这句话可以用在哪些场合?答案:1.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事要一鼓作气,一气呵成,否则反复拖延会使事情越来越难完成。

2. 这句话可以用在鼓励人们做事要果断,不要拖延的场合。

通过这些练习题,小学生可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提高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能力。

同时,这些练习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希望这些练习题能够对小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有所帮助。

(完整word版)小学文言文必考知识点练习题

(完整word版)小学文言文必考知识点练习题

小学文言文必考知识点练习题文言文阅读(一)废弈向学(选自明·何良俊《何氏语林》)魏甄琛①举秀才入都,颇以弈棋废日,至通夜不止,令苍头②执烛,或时③睡顿,则杖之。

奴曰:“郎君辞父母仕宦,若读书,执烛即④不敢辞,今乃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⑤之意乎?”琛怅然惭感,遂诣赤彪许⑥,假书研习,闻见⑦日优.【注释】①甄琛:北魏人,字伯思。

文中“赤彪”也是北魏人。

②苍头:仆役,仆人。

③或时:有时。

④即:那就。

⑤向京:来京。

⑥许:处所,地方. ⑦闻见:原指听到看到的,这里指学问。

(1)解释下列加粗的文言词语举秀才入都________ 至通夜不止________令苍头执烛________ 则杖之________ 假书研习________ 闻见日优________(2)用现代汉语解释①颇以弈棋废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今乃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之意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理解与表达对本文写作意图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 希望做官的人认真读书,不要弈棋废日。

B. 赞扬甄琛知错能改,迷途知返. C。

称赞甄琛能虚心听取下人的意见,没有官架子。

D。

讽刺那些做官的人贪图玩乐,不务正业。

文言文阅读(二)古人铸鉴①(选自宋·沈括《梦溪笔谈》)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

凡鉴凹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

小鉴不能全视人面, 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②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比③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④所以伤知音也。

【注释】①鉴:镜子。

②纳:获得。

③比:一旦。

④师旷:春秋时期著名乐师.(1)解释下列加粗的文言词语古人铸鉴________ 鉴大则平________ 故令微凸________故令微凸________ 皆刮磨令平________ 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________(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①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考点梳理及巩固练习题
一、通假字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高兴。

《论语十则》
2、女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你知道怎样教导别人吗)。

《论语十则》
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智慧。

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两小儿辩日》
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通“只”。

《狼》
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坐”通“座”,座位。

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郑人买履》
6、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

《木兰诗》
7、才美不外见“见”通“现”,出现。

《马说》
8、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愚公移山》

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

《曹刿论战》
10、一切乌有。

乌通“无”,没有。

《山市》
二、古今异义。

1、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
2、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
3、穷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
4、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 5、布衣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出师表》)
7、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8、开张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9、涕古义:泪。

今义:鼻涕。

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
10、兵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

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
12、池古义:护城河。

今义:小水塘、池塘。

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 14、走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

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15、汤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16、去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17、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三、常见文言虚词归纳总结。

【之的用法】
1、“之”作代词的用法最多。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代词,指学过的知识
2、“之”作动词
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动词“到”
3、“之”作结构助词“的”例如:圣人之道。

4、“之”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例如:久之,目似瞑。

[
【其的用法】
1、代词,指“他、她、它(们)的”例如:欲知其轻重,指“它的”,大象。

2、“其”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祈使、疑问等语气。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第一个“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第二个“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作“恐怕”。

【而的用法】
用作连词,连结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表示前后两部分的并列、承接、转折、等关系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但是,表转接)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并列)
3、温故而知新。

(然后,表承接)
【常见的语气词】
-
一般放在句尾,表陈述、疑问、感叹等,常见的有“也,矣、乎、耶、邪”。

1、此画斗牛也也,也用在句末,语气词,译作“呀”
2、谬矣,矣:语气词,了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乎,语气词,吗
四、文言文语句的翻译。

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
①留。

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

②补。

即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

③删。

即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

④换。

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

⑤调。

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针对性练习及答案
(一)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2)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二)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人: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三)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
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
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
2.解释加点的词。

{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
()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四)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
③而身.为宋国笑身.()
④冀.复得兔冀.()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

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

答:。

^
(五)
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以至于斯.也斯.
②从而谢.焉谢.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