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无风无雨也无晴,那只是普鲁斯特的喃喃自语——浅谈《追忆逝水年华》
无风无雨也无晴,那只是普鲁斯特的喃喃自语——浅谈《追忆逝水年华》包宇晨《追忆似水年华》是西方文学史上的奇书,其作者马赛尔•普鲁斯特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现代文学史上,他又是意识流小说的真正奠基者,作者以其内心独白式的语言写出了二百多万字的鸿篇巨著,为人类文学史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一、一部人生命运的交响乐《追忆逝水年华》的作者普鲁斯特,出生于1871年,1922年逝世,享年51岁。
在35岁的时候,他着手准备创作这本书,可能大多数人都会感到奇怪,为什么一个正值壮年的人会无缘无故开始创作一部两百万多字的书?因为普鲁斯特患有严重的哮喘病,所以从35岁开始,他只能足不出户,整天呆在房间里,过着一种与世隔绝式生活。
也正是在生命最后的这十五年中,他以自己30多年的人生经历为内容,精心构筑了一个宏大的内心世界,完成了多卷本长篇巨著《追忆逝水年华》,该小说共分7部,15卷。
其中包括1913年作者自费出版的第一部《在斯万家那边》,而这部作品并未得到文艺界的认可;1919年出版的第二部《在少女们身旁》,使他获得了龚古尔文学奖,并由此享有广泛的声誉。
其后,他继续出版了《盖尔芒特家那边》(1921)、《索多姆与戈摩尔》(1922),在作者死后,《女囚》(1923)、《女逃亡者》(1925)和《重现的时光》(1927)相继出版。
普鲁斯特从1905年开始构思《追忆流水年华》的创作,在写作过程中,他不仅反复思考、认真揣摩,而且不断完善内容。
直到他去世后的1927年,7部著作全部出齐,共有15卷,合计4 000多页,有200多万字,成为一部超长小说。
慨叹作者能够用如此短暂的一生写出如此恢弘的巨作、堪称奇才写出的奇书,《追忆逝水年华》与传统小说有着极大的不同之处,作者是站在宿命的制高点上来观察、讲述每一个人物的内心以及故事,可以说它是一部交织着很多个主题曲的巨大交响乐。
二、一首内心独白的抒情诗《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首来自内心世界独白的大型抒情诗,因为普鲁斯特的创作并不关心外在的世界和人物的性格和形象,作者只关心个人的“内心世界”,也只愿去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
文学的视觉艺术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中的绘描写
文学的视觉艺术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中的绘描写文学的视觉艺术: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中的绘描写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之一,以其独特的视觉艺术手法而著名。
小说中的描写细致入微,仿佛油画一般栩栩如生。
本文将就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的视觉艺术细节进行探讨。
一、色彩和光影的描写普鲁斯特通过对色彩和光影的描写,展现了小说中不同场景的氛围和情感。
例如,在书中的某个场景,普鲁斯特使用了柔和的黄色光芒来描绘一盏灯,将读者带入了温暖而宁静的氛围中。
这种详细入微的描写,使读者仿佛可以亲眼目睹小说中所描绘的场景,与人物共情。
二、人物形象的绘制普鲁斯特对人物形象的描写,也充满了视觉艺术的魅力。
他不仅描述人物的相貌特征,还通过细腻的观察,刻画出了他们的动作、表情以及内心的情感世界。
例如,他通过描写女主人公爱尔芒的美丽面容、柔软的金色头发以及典雅的着装风格,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她的魅力与风采。
三、自然景观的描绘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普鲁斯特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真实而又梦幻的世界。
他以细致入微的笔触,描绘了小溪流水的潺潺声、夜晚的星空以及花草的香气,使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与宁静。
这种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不仅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也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四、建筑环境的刻画普鲁斯特在小说中对建筑环境的描写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将注意力投射到建筑物的细节上,描绘出了建筑物的风格、内部装饰以及周围环境的气氛。
通过对建筑环境的描绘,普鲁斯特展现了时代背景的变迁和社会的差异,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中人物的生活背景和情感体验。
五、夢幻般的场景描寫普鲁斯特在小说中出色地描绘了一些夢幻場景。
他通过隐喻、符号和幻想元素,创造出了一种浪漫和神秘的氛围。
这些夢幻场景穿插在小说中,使故事更具奇幻色彩。
普鲁斯特用恰到好处的文字来展现这些场景,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亲眼目睹奇幻的景象。
总结起来,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独特的视觉艺术手法,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细节和情感的世界。
《追忆似水年华》中的记忆与时间的交织
《追忆似水年华》中的记忆与时间的交织《<追忆似水年华>中的记忆与时间的交织》《追忆似水年华》是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一部巨著,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对记忆、时间的深刻洞察而闻名于世。
在这部作品中,普鲁斯特打破了传统小说的线性叙事结构,将记忆与时间相互交织,构建了一个无比丰富和细腻的内心世界。
记忆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元素。
普鲁斯特通过主人公马塞尔的回忆,展现了过去的种种经历和情感。
这些记忆并非是按照时间顺序整齐排列的,而是在马塞尔的思绪中随意浮现,时而清晰,时而模糊。
记忆的触发往往是由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引起的,比如一块小玛德莱娜点心的味道,就能让马塞尔瞬间回到童年的某个时刻。
这种记忆的触发方式,让我们感受到记忆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它不是我们可以随意掌控和调用的,而是在不经意间突然涌现,给我们带来惊喜或者痛苦。
时间在这部作品中也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
普鲁斯特摒弃了传统的线性时间观念,而是将时间视为一种流动的、多变的存在。
在小说中,过去、现在和未来相互交织,没有明确的界限。
时间的流逝不是匀速的,有时会在某个瞬间停滞,让我们沉浸在回忆中;有时又会突然加速,让我们措手不及。
这种对时间的独特理解,让我们感受到时间的相对性和主观性。
时间不再是一个客观的衡量标准,而是取决于我们的感受和体验。
记忆与时间的交织,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学效果。
通过回忆,过去的时光得以重现,那些已经消逝的美好瞬间在记忆中重新焕发生机。
然而,记忆并不是对过去的完全真实的再现,而是经过了时间的筛选和加工,带上了主观的色彩。
因此,当我们回忆过去时,既是在重温美好,也是在创造新的意义。
时间的流逝让记忆变得珍贵,而记忆又让时间变得有了温度和质感。
这种记忆与时间的交织,也反映了人类内心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我们总是在回忆过去的同时,又对未来充满期待;在珍惜当下的同时,又感叹时光的匆匆流逝。
马塞尔在回忆中寻找着自我,试图理解自己的人生轨迹。
《追忆似水年华》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
《追忆似水年华》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1)评价《追忆似水年华》是普鲁斯特的代表作。
这部长篇巨著从创作到完成历时15年,包括7部15卷,约250多万字,是作者倾尽心力之作。
由于它代表着西方小说创作理念的根本转变,一直被誉为意识流小说的里程碑。
(2)作品简介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叙述者“我”马赛尔,是巴黎一位家境富裕而又体弱多病的青年。
由于病痛折磨,他常彻夜难眠,因此常将不眠之夜中的大部分时间用来追忆往昔的岁月,包括在贡布雷度过的童年,在巴尔贝克、巴黎、威尼斯以及其他地方度过的日子。
追忆中,那些他所到过的地方,所认识的人,以及所见所闻的许多往事都像潺潺流水,连绵不绝地涌现。
(3)主题阐释①时代与意识的历史其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展示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法国上流社会的生活图景与历史变迁,其非凡气度可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相媲美。
其对人的内心奥妙的探索、对复杂多变的精神世界的展示,是一份自我的心灵成长史诗。
正如拉蒙·费尔南代在《法国20世纪文学》中所指出的:“它不仅是一个时代的历史,同时也是一种意识的历史。
这种双重意义以及二者结合在一起,恰恰就是这部作品所具有的深刻的独创性。
”②追寻逝去的时间《追忆似水年华》最为深层的中心主题是“时间”,但这里的时间指的是心理时间。
在《追忆似水年华》中,随着年华流逝,一切物质的东西都要在空间消失。
然而,那些曾经经历过的如烟往事,那些曾经令人怦然心动的直觉感受,却不会随着年华流逝而消亡,而是以新旧叠加的方式,积淀在时间长河之中,保存在人的意识深处。
有朝一日在某种外界感受的激发下,它会从意识深处浮现出来,从时间长河里召唤回来。
因此小说的书名可以直译为“追寻逝去的时间”,既点明了作品的中心题旨,也表达了作家的创作思想。
而《追忆似水年华》之所以不朽,就在于探索到了这条通向被遗忘的“真实”世界的艺术之路。
(4)作家思想在普鲁斯特看来,客观的真实不一定就是真实,唯有从我们自身不为人知的深层意识中、从我们内心的感觉印象中,提取出来的对生活的主观感受才是最高的真实。
《追忆似水年华》如何描绘感官世界的细腻
《追忆似水年华》如何描绘感官世界的细腻《追忆似水年华》是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一部巨著,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无比细腻的感官世界。
在这部作品中,普鲁斯特通过对视觉的精妙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他所构建的世界之中。
他笔下的景色并非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充满了层次和情感。
比如,对花园的描写,不仅仅是花草树木的罗列,更是色彩、光影和形状的交织。
他会细致地描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的光斑,那些光斑在草地上跳跃,形成了不规则的图案。
又或者是一朵盛开的玫瑰,他不仅会写出花瓣的娇艳颜色,还会捕捉到花瓣上那细微的纹理,以及晨露在花瓣上闪烁的光芒。
这种对视觉细节的极致追求,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亲眼看到了那些美丽的景象,视觉感受被极大地丰富和满足。
听觉的描绘在书中同样精彩绝伦。
普鲁斯特善于捕捉各种声音,并赋予它们情感和意义。
可能是一场舞会中悠扬的音乐,那旋律在空气中飘荡,触动着人们的心灵;也可能是小镇街道上的嘈杂声,有商贩的叫卖声、马车的辚辚声、人们的交谈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生活的交响乐。
他还会描写寂静中的细微声响,比如深夜里时钟的滴答声,那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淌和内心的孤独。
通过这些声音的描绘,读者仿佛能够亲耳听到那个世界的声音,感受到其中的喜怒哀乐。
嗅觉的描写更是这部作品的一大亮点。
普鲁斯特能够用文字唤醒读者沉睡的嗅觉记忆。
他对食物的香气描写得尤为细腻,一块刚刚出炉的蛋糕,那热气腾腾中散发的甜蜜香味,仿佛能从书中飘出来,钻进读者的鼻腔。
或者是走进一个古老的书房,闻到那陈旧书籍和皮革座椅混合的独特气味,让人瞬间沉浸在一种怀旧的氛围中。
甚至是春天花园里泥土的清新气息,带着新生和希望的味道,都被他精准地捕捉并传达给读者。
这些嗅觉的描绘不仅仅是对气味的简单描述,更是与情感和记忆紧密相连,让读者在闻到这些气味的同时,也勾起了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回忆。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经典句子摘抄
《追忆似水年华》是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代表作,以其卓越的文学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巨著之一。
作品以自传体小说的形式,通过叙述主人公马尔泰尔的成长经历和心灵变迁,描绘了法国贵族社会的风情人物和风物,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时间的流逝。
作品中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文字让人动容,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作品中,普鲁斯特借助精湛的叙事技巧和深刻的心理分析,构建了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
其中,不乏令人感慨的经典句子,下面就为大家摘抄了一些经典的句子,让我们一起领略《追忆似水年华》这部文学巨著的独特魅力。
1. “昨日重现在我们的心头,就好像我们还回到了昨日一样。
”这句话展现了作品中对于时间的深刻思考,人们往往在回忆之中感叹时光的流逝,而这种感叹也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
2. “真正的发现不是看到新的大海,而是看到海的新的一面。
”这句话表达了对于发现和体验的理解,将发现的内涵提升到了一种更深层次的境界,充满着智慧和哲理。
3. “我们不是因为某样东西让我们感动而感动,而是因为我们自己才会感动。
”这句话暗示了情感的复杂性,人们的感动不仅仅来自于外在的刺激,更多的是源自内心的共鸣和情感的触动。
4. “当我们把快乐和痛苦和平相处的时候,我们就会找到自己的幸福。
”这句话诠释了“忍让”和“感恩”的智慧,让人们在生活中更加宽容和平和地接受各种情感和境遇。
5. “任何时候都不会有比这样更真实、更美丽、更自由的时光。
”这句话表达了对于生命中珍贵的“当下”时刻的珍视和珍惜,让人们更加懂得如何珍视“当下”的幸福。
以上这些句子,无一不表现出普鲁斯特对于生活、时光和情感的独到见解,以及对于心灵深处世界的细腻观察和揭示。
这些句子不仅仅是作品中的一段段文字,更是一种智慧的传递和共鸣的表达。
它们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引领着读者深入思考和感受,成为了作品中的精华所在。
《追忆似水年华》作为一部文学巨著,不仅在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更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追忆似水年华》中的青春与回忆的流逝
追忆似水年华中的青春与回忆的流逝背景介绍《追忆似水年华》是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写就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
小说以主人公马塞尔回忆自己早年经历为线索,展现了时间的变化、青春的逝去和回忆的流逝等主题。
青春之美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而在《追忆似水年华》中,青春更是融入到文字和情节之中。
作者用细腻而真实的描写,展示了青年时代充满活力、激情四溢的一面。
通过描绘马塞尔与他的朋友们在巴黎寻找欢乐、体验新奇事物以及交际活动等场景,读者可以感受到当时充满热血与无限可能性。
回忆的曲折路径随着时间推移,人们无法避免地会经历各种生活上的变故和成长过程。
正如小说中所呈现出来的,马塞尔在回忆自己的青春时,经历了一段充满曲折和起伏的过程。
他通过对逝去的时光进行回忆和重新体验,不仅仅是追寻着青春的痕迹,同时也在探讨人生的意义、爱情的复杂以及个人成长与变化。
时间与记忆的关系时间与记忆是《追忆似水年华》中另一重要主题。
作者通过描写马塞尔在回忆中所经历的时间跳跃和时序错乱,探讨了记忆对于时间流逝的影响。
随着岁月渐行渐远,过去的记忆可能变得模糊不清,但是它们依然存在于我们心中。
小说通过复杂而深入的描写方式,引导读者思考时间与记忆之间微妙而奇妙的联系。
青春与回忆的启示《追忆似水年华》中描述了马塞尔对青春和回忆这两个课题深入思考并加以探索。
从文学角度来看,青春代表了无限可能性和挣扎成长的过程;而回忆则象征着人生历程中的珍贵记忆和人格塑造。
通过深入理解并思考青春与回忆,在我们的生活中或许可以找到启示和突破,唤起我们对幸福、爱情、友谊以及人生意义的思考。
总结《追忆似水年华》通过描绘青春与回忆的流逝,展现了时间的变化和个体经历中的成长与变化。
这部小说引发了人们对自身青春经验和回忆力的思考,并激发了对于时间流逝、记忆的脆弱性及其意义等课题的探究。
正因为如此,《追忆似水年华》成为了被广泛阅读和研究的文学经典之一。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追忆似水年华》
• 这部小说中反映的巴黎是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巴黎。 十九世纪末叶是法兰西资本主义逐渐由垄断资本进入帝国 主义的过程。二十世纪初年,法国资本主义已经达到最高 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在这时期,法国社会出现了物质 生活方面的极大繁荣。 • 就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而言,《追忆逝水年华》是十九世 纪末年的小说,是反映临近巨大的变革与转折点时刻的法 国社会的小说,因此可以说也是一部反映旧时代的小说。 《似水年华》是法国传统小说艺术的最后一颗硕果,最后 一朵奇葩,最后一座伟大的里程碑,同时它也是意识流类 文学作品的开端。
相关评论
• 法国著名传记文学家兼评论家A·莫罗亚(1885—1967) 在1954年巴黎伽里玛出版社出版的《七星丛书》本的《追 忆逝水年华》序言中写道:“一九○○年至一九五○年这 五十年中,除了《追忆逝水年华》之外,没有别的值得永 志不忘的小说巨著。不仅由于普鲁斯特的作品和巴尔扎克 的作品一样篇帙浩繁,因为也有人写过十五卷甚至二十卷 的巨型小说,而且有时也写得文采动人,然而他们并不给 我们发现‘新大陆’或包罗万象的感觉。这些作家满足于 挖掘早已为人所知的‘矿脉’,而马塞尔·普鲁斯特则发 现了新的‘矿藏’。”
《追忆似水年华》
• 《追忆逝水年华》一译为《追忆似水年华》、《追寻逝去 的时光》)这部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的 长篇巨著,以其出色的对心灵追索的描写和卓越的意识流 技巧而风靡世界,并奠定了它在当代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 共7卷15册。它不仅再现了客观世界,同时也展现了叙述 者的主观世界,记录了叙述者对客观世界的内心感受。作 者感兴趣的不是叙述故事,交代情节和刻画人物形象,而 是抒发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感想和分析。 • 普鲁斯特创作《追忆逝水年华》的十余年间,完全禁闭在 斗室中,与世隔绝。他全部精力与时间集中在回忆与写作 上,毫不关心世事,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它对法国人 民生活的强烈影响,在《追忆逝水年华》中几乎毫无反映。
《追忆似水年华》中的时间意识与记忆艺术
《追忆似水年华》中的时间意识与记忆艺术《<追忆似水年华>中的时间意识与记忆艺术》《追忆似水年华》是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一部经典之作,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时间意识和记忆艺术,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
在这部作品中,时间不再是线性的、均匀流逝的,而是呈现出一种复杂多变的状态。
普鲁斯特打破了传统小说中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故事的模式,他让时间在回忆中自由穿梭,过去、现在和未来相互交织。
这种时间意识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无限可能性的世界中。
小说中的主人公常常在不经意的瞬间,被某个细微的事物触发回忆,从而进入到过去的时光中。
比如,一块小小的玛德莱娜点心,就能让主人公回忆起童年时在姑母家度过的美好时光。
这种由当下的感觉引发对过去的回忆,体现了时间的相对性和主观性。
在普鲁斯特看来,时间并不是客观存在的刻度,而是人们内心感受的一种体现。
我们对于时间的感知往往取决于我们的情感和记忆,因此,时间是可以被拉伸和压缩的。
记忆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普鲁斯特认为,记忆是我们与过去联系的纽带,也是我们构建自我认同的基础。
然而,记忆并非是完全准确和可靠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形和扭曲。
在小说中,主人公对于过去的回忆往往是模糊的、片段式的,需要通过不断地努力和联想才能逐渐拼凑出完整的画面。
这种不完美的记忆反而增添了作品的真实感和魅力,让读者感受到了记忆的复杂性和神秘性。
普鲁斯特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独特的叙事手法,展现了记忆的艺术。
他善于捕捉那些瞬间即逝的感受和印象,将它们转化为文字,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同时,他还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使得记忆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深度。
例如,斯万的爱情就像是一场漫长而虚幻的梦,象征着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失落。
此外,《追忆似水年华》中的时间意识和记忆艺术还反映了人类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
在时间的洪流中,我们的生命显得如此短暂和脆弱,而记忆则成为了我们对抗遗忘和虚无的武器。
追忆似水年华(节选)
马赛尔·普鲁斯特(1871~1922),是二十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是意识流文学的先驱与大师,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他出生于巴黎一个富裕的家庭,10岁时罹患哮喘病,此后抱病终身。
1889年,普鲁斯特开始为报刊撰稿,1896年出版第一本小说《欢乐与时日》。
1913年年底,他出版了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的第一部《在斯万家那边》;隔年又出版了第二部《在少女们身旁》,获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去世后才完整出版了七部。
普鲁斯特运用触发性回忆打破传统的时空概念,革新了小说的题材和写作技巧。
以艺术形式熟练运用柏格森的心理时间概念,让时间成为主宰作品的“精神人物”,同时,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精到的心理分析,强调主角与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
他的作品开辟了当代小说的新篇章,对西方现代文学产生重大影响。
◎文/[法]马赛尔·普鲁斯特 ◎译/李恒基 徐继曾导 读一个人睡着时,周围萦绕着时间的游丝,岁岁年年,日月星辰,有序地排列在他的身边。
醒来时他本能地从中寻问,须臾间便能得知他在地球上占据了什么地点,醒来前流逝过多长时间。
但是时空的序列也可能发生混乱,甚至断裂。
例如他失眠之后天亮前忽然睡意袭来,偏偏那时他正在看书,身体的姿势同平日的睡态大相径庭,他一抬手便能让太阳停止运行,甚至后退。
那么,待他再醒时,他就会不知道什么钟点,只以为自己刚躺下不久。
倘追忆似水年华(节选)26现代阅读若他打瞌睡,例如饭后靠在扶手椅上打盹儿,那姿势同睡眠时的姿势相去更远,日月星辰的序列便完全乱了套,那把椅子就成了魔椅,带他在时空中飞速地遨游。
待他睁开眼睛,会以为自己躺在别处,躺在他几个月前去过的地方。
但是,我只要躺在自己的床上,又睡得很踏实,精神处于完全松弛的状态,就会忘记自己身在何处。
等我半夜梦回,我不仅忘记是在哪里睡着的,甚至在乍醒过来的那一瞬间,连自己是谁都弄不清了。
当时只有最原始的一种存在感,可能一切生灵在冥冥中都萌动着这种感觉。
《追忆似水年华》中的时光与回忆:思考人生与意义
追忆似水年华中的时光与回忆:思考人生与意义
概述
《追忆似水年华》是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主人公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自传体叙述,讲述了他在时间流逝中追寻幸福和真实的故事。
这部小说
引发了对于时光、回忆、人生和意义等主题的深入思考。
时光与回忆的关系
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时光被描绘成一种无情的力量,它不可逆转地推动着
一切向前。
而回忆则成为人们穿越时光、抓住过往的唯一方式。
主人公通过回
溯往昔,再现记忆片段,并通过这些回忆来理解和重新认识自己,与过去保持
联系。
时光与回忆相互交织,在小说中展示出一个复杂而细腻的世界。
人生与意义探索
马塞尔·普鲁斯特通过对自身经历、感受和观察的描写,深入探讨了人生和意义的问题。
他追寻着真实、美好的感觉,并试图在过往的人和事中找到存在的价
值和意义。
他通过回忆将曾经的美好重新活现,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个体存在的
价值。
时光与回忆对于思考人生与意义的影响
时光不可逆转地流逝,而回忆则是我们保存和留存过往的方式。
通过回顾过去,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品味生活,反思人生所带来的喜悦、伤痛和成长。
同时,
回忆也有助于我们审视自己,并重新定义并发掘人生意义所在。
在追溯时光与回忆的过程中,我们或许能够找到更多关于人生和存在本身的答案。
总结
《追忆似水年华》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对时光、回忆、人生与意义等主题进行了深刻而细致的探索。
通过描写主人公马塞尔·普鲁斯特在时间流逝中抓住记忆片段并思考人生意义,小说引发了读者对于时光与回忆如何影响人生及其存在价值进行深入思考。
《追忆似水年华》马塞尔·普鲁斯特读后感5篇
《追忆似水年华》马塞尔·普鲁斯特读后感5篇《追忆似水年华》是马塞尔·普鲁斯特的代表作,作者改变了小说的传统观念,以精神反映和歪曲的世界为描写对象,为日后形形色色的小说流派的出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追忆似水年华》马塞尔·普鲁斯特读后感,欢迎阅读!《追忆似水年华》马塞尔·普鲁斯特读后感1普鲁斯特认为,人必须有艺术审美欲望和能力,那才是真正意义的生活,才会赋予情感和乐趣。
他把文学、绘画和音乐归结为主要的艺术形式,并认为音乐是最高级的,它要求欣赏者,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
一般的音乐美学文章,在描述某种音乐时,大多数在乐理知识方面说来倒去,云里雾里,一会儿声调,一会旋律,这个意境,那个象征,有时甚至把同样意境的诗歌都弄上,还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普鲁斯特是如何描写音乐的呢?在第一部《在斯万家这边》,斯万在一个晚会上,听到一首钢琴和小提琴的奏鸣曲,他用了七页(207—213页)的篇幅来叙述。
真的为难了那些音乐评论家们了。
“在细声细语地进行抗拒的'小提琴密集的主导音响构成的短线下面,他(斯万)突然看到钢琴的雄浑音调如波浪拍岸一般跃起,其形状千姿百态,却浑然一起,平滑坦荡,但又互相冲撞,犹如淡紫色的波涛,在月光下显得妩媚,又如降音后那样平静……这乐句以缓慢的节奏,领他到这儿,然后又领他到那儿和别的地方,引向一种难以理解和确实存在的高尚幸福。
她到达了某一点,他正准备从那里随她而去,她却在短暂的全休止之后,突然改变方向,以一种更加迅速、细微、忧郁、连续不断和温柔的新旋律进行,把他带向陌生的情景。
然后,她消失了。
”在345—353页中,他又把樊特伊的奏鸣曲小乐句,第二次描写斯万参加圣欧韦尔特侯爵夫人府晚会,听到的同一首奏鸣曲,唤起了他过去恋爱的种种回忆,无意识记忆,其小乐剧跟对奥黛特的爱情一起消失。
《追忆似水年华》马塞尔·普鲁斯特读后感2《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回忆体的长篇小说集,收入了法国作家M·普鲁斯特的数部长篇小说。
读书分享读书交流会《追忆似水年华》作品介绍
时代背景与社会现实
01
作品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反映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法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矛盾。
个人命运与社会阶层
02
作品强调了个人命运受到社会阶层的限制和影响,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和人性的扭曲。
回忆与现实
03
作品通过回忆的方式,将过去和现在相互交织,探讨了回忆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普鲁斯特的写作风格充满了诗意,他运用了大量的形容 词和比喻手法来描述人物、场景和情感。这些用词考究 且优美的语言让这部作品充满了艺术性和感染力。读者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世界的独特见解和对人
生的深刻体悟。
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与启示
意识流技巧
普鲁斯特的作品对意识流技 巧的发展和应用产生了深远 影响,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
读书分享读书交流会《追忆 似水年华》作品介绍
作者介绍
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法国作家,生于1871年,逝世于1922年。他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最 具影响力的法国小说家之一,被誉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
普鲁斯特的创作生涯虽然不长,但他的作 品《追忆似水年华》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 地位,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语言风格与修辞手法
细腻描绘
作者善于运用大量的细节描绘,将人物的情感、场景的氛 围和事物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 感受到作品所呈现的世界。
比喻与象征
作品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光阴似箭”、“ 岁月如梭”等,使作品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幽默与讽刺
作者在作品中巧妙地运用了幽默和讽刺手法,将人物的性 格、行为和社会现象进行了巧妙的嘲讽和揭示,使作品更 具有思想深度和社会价值。
《追忆似水年华》中的记忆与时间的交织
《追忆似水年华》中的记忆与时间的交织《<追忆似水年华>中的记忆与时间的交织》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关于记忆和时间的鸿篇巨制,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深入探讨了人类记忆与时间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在这部作品中,记忆并非是简单的回忆,而是一种能够穿越时间、重塑过去的力量。
普鲁斯特通过主人公的回忆,展现了记忆的多层次性和复杂性。
记忆有时候是清晰而具体的,比如对某个场景、某个人物的生动描绘;有时候又是模糊而零碎的,只是一些瞬间的感觉和印象。
但无论是清晰还是模糊,记忆都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书中的主人公常常在不经意间被某个微不足道的事物触发记忆,比如一块小小的玛德莱娜蛋糕。
当主人公尝到那熟悉的味道时,童年的回忆便如潮水般涌来。
这种由味觉引发的记忆,让我们看到了记忆的神奇之处。
它可以潜伏在我们的潜意识深处,等待着一个恰当的契机被唤醒。
而一旦被唤醒,那些曾经被遗忘的时光便会重新鲜活起来,仿佛我们又回到了过去。
时间在《追忆似水年华》中也并非是线性的、一去不返的。
普鲁斯特打破了传统的时间观念,将过去、现在和未来交织在一起。
他认为,时间并不是均匀流逝的,而是在我们的感受中发生着扭曲和变形。
有时候,一瞬间可以变得无比漫长,而有时候,漫长的岁月却仿佛只是一瞬间。
例如,当主人公沉浸在对爱情的渴望和痛苦中时,时间仿佛凝固了,每一刻都充满了煎熬。
而当他回忆起那些美好的时光时,时间又仿佛飞逝而过,让人感叹美好总是短暂易逝。
这种对时间的主观感受,让我们意识到时间并不是一个客观的存在,而是取决于我们的内心体验。
在普鲁斯特的笔下,记忆和时间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我们的人生。
记忆让我们能够留住过去的美好,而时间则让我们在不断的流逝中成长和变化。
正是这种交织,让我们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了无尽的可能。
书中对于社交场合的描写,也深刻地反映了记忆与时间的交织。
在那些繁华的聚会中,人们的言行举止、情感交流都成为了主人公记忆中的一部分。
【赏析】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文学考研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内容梗概小说共7部,分别是《在斯万家那边》(1913年出版)、《在少女们身旁》(1919)、《盖尔芒特家那边》(1921)、《索多姆和戈摩尔》(1922)、《女囚》(1923)、《女逃亡者》(1925)、《重现的时光》(1927)。
《追忆似水年华》反映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人生画面。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回忆录式的自传体小说。
用法国文学评论家拉蒙·费南岱的话来说,它“写的是一个非常神经质和过分地受溺爱的孩子慢慢成长的过程,他渐渐地意识到自己和周围人们的存在。
”作品所描写的活动场所并不多(主要就是他童年随家人度假的小城伊利斯耶、巴黎的社交界、犹太人的圈子),没有重大的历史事件,没有带深刻社会意义的生活场景,没有典型的人物性格,有的只是一些表层的生活现象和纷繁的身边琐事。
小说涉及面非常广泛,在这里出现的人物有他的祖父母、父母亲、兄长、叔舅、婶姨、中学同学、乡下的邻居、父亲的朋友、贵族沙龙中的体面人物、几个漂亮女人和一些下层的仆人。
在这部几百万字的小说中,比较集中的生活内容就只有“我”的童年生活、两个邻居斯万家与盖尔芒特家的家事,以及“我”的爱情经历了。
然而,作品正是通过主人公对以往亲身经历的或所见所闻的日常生活的“自我”的追忆,表现了作者对家庭、童年、初恋时感情的怀念、对下层人民的敬仰和对庸俗事物的厌恶,广泛地展现了这一被历史学家们称为“黄金时代”的种种世态人情,揭示了贵族的日趋衰落、解体和大资产阶级的腐败。
研究综述普鲁斯特与乔伊斯、沃尔夫、福克纳一起,被文学史家誉为世界四大意识流作家之一。
近半个世纪以来,学术界对这位天才作家和他的《追忆似水年华》的研究和评论始终没有停止过。
而我国评论界在这方面的研究集中于20世纪80—90年代,对《追忆似水年华》及普鲁斯特在这部作品中运用的意识流手法基本持褒奖意见,观点相对集中,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关于小说的创作过程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柳鸣九在《普鲁斯特传奇》中指出,普鲁斯特是法国作家中少数智力高超、出类拔萃的人物之一,正因为他具有异常敏感的禀能,及对细腻风格的爱好、研究与磨练,以某种感觉与联想为契机,才能谱写出如此的人生传奇。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追忆似水年华》外国文学作品简析作者:[法]普鲁斯特类型:小说背景搜索本书成书于1922年。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一生中的三个女人
• 在20岁那年的夏天,普鲁斯特去海滨城市巴尔贝克度假, 结识了阿尔贝蒂娜。回到巴黎,他们断断续续地交往着, 期间,普鲁斯特正热恋着盖尔芒特夫人。随后,因为一些 偶然事件,普鲁斯特对阿尔贝蒂娜的纯洁起了疑心,突如 其来的占有欲使得普鲁斯特的爱情急剧升温,最终,阿尔 贝蒂娜顺从地做了普鲁斯特的未婚妻,两人开始秘密同居。 她才智平庸,无论与盖尔芒特夫人或希尔贝特相比都 显得愚蠢庸俗,但是她的意志却总是坚强得令普鲁斯特痛 苦,在好不容易成为普鲁斯特的未婚妻后,却为争取自由 行动的权利和人格的被尊重而不惜与普鲁斯特决裂。后来 她因意外而离世。 第四到第六卷的内容都有这段感情的描述。 这三个女人对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的创作有着很 大的影响。了解这三段感情有利于理解这部作品。
人生的不同时期
• 1882至1889年,普鲁斯特在巴黎贡多塞中学求学。并进入 圣日耳曼区古老贵族世家的沙龙。这时期普鲁斯特开始写 作,向杂志投稿。1896年,将各处发表的纪事、随笔、故 事等汇编成第一部作品《悠游卒岁录》出版。 • 1896至1899年,写作自传体小说《让·桑德伊》,未完成, 直到1952年由后人根据手稿整理发表。少年和青年时代, 普鲁斯特热衷于出入交际场所。但他注意观察生活,积累 素材,磨练分析批判能力。他后来的作品基本取材于这个 时期的经历。 • 1903至1905年,普鲁斯特的父母先后去世。从1906年起, 他的哮喘病不时发作,只能闭门写作。 • 1907至1922年,普鲁斯特由于患有严重的哮喘病,终年生 活在一间门窗经常不打开的房间中。 1907年他下定决心 要创作《追忆逝水年华》,1908年他开始动笔,到1922年 他去世前夕,匆匆写完最后一卷《重现的时光》。
一生中的三个女人
• 童年时代,普鲁斯特常随父母来小镇贡布雷度假,他爱上 的第一个女人希尔贝特,正是他在贡布雷的邻居。他那近 乎崇拜的爱慕和极度敏感的自尊使希尔贝特起了反感,少 女时代的希尔贝特不愿承受也无法承受这逐渐沉重、令人 不快的友谊,两人渐行渐远。《追忆似水年华》的第二卷 几乎就是是普鲁斯特这段爱情经历。
普鲁斯特 追忆似水年华译文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译文
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法国文学巨著,全书共分七卷,由于篇幅巨大,这里无法提供完整译文。
以下是一段节选自该书第一卷《在斯万家那边》的经典开篇部分的中译文:
“很久以后,我才在昏黄的暮色里重温那个记忆中的夏日。
那天当我从母亲的房门出来,转身上楼回自己房间的时候,无意间望见了贡布雷教堂的尖顶。
那一刻,伴随着蛋糕上那一小块浸泡在茶里的玛德莱娜点心的味道,一种奇特的感觉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我努力想抓住这种感觉,无奈它却倏忽消逝,再无踪影。
这一幕本应淹没在遗忘的洪流之中,而我此刻却渴望重新体验那份感受,重新找回那段失落的记忆。
”
这部作品在中国有多位翻译家进行过翻译,不同的译本可能会有细微差异,以上译文仅供参考。
《追忆似水年华》书评普鲁斯特的意识流巨著
《追忆似水年华》书评普鲁斯特的意识流巨著《<追忆似水年华>书评:普鲁斯特的意识流巨著》《追忆似水年华》是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创作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意识流手法,展现了一个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小说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连贯情节和明确的主线,而是通过主人公的回忆、感受和联想,将过去的时光一一呈现。
这种写作方式在当时是极具创新性的,它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主人公的脑海之中,跟随他的思绪一同飘荡。
在书中,普鲁斯特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众多的人物和场景。
无论是贵族的沙龙聚会,还是乡村的田园风光,都被他刻画得栩栩如生。
而对于人物的心理描写,则更是入木三分。
主人公在回忆中,对于爱情、友情、嫉妒、虚荣等情感的体验和思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
普鲁斯特对于时间的处理是这部作品的一大亮点。
时间在他的笔下不再是线性的、不可逆转的,而是可以随意穿梭、重叠和交织。
主人公可以在一瞬间回忆起多年前的某个瞬间,也可以在当下的感受中联想到遥远的过去。
这种对时间的独特理解,使得小说具有了一种超越时空的魅力,让读者深刻感受到时间的相对性和主观性。
书中的爱情描写也令人印象深刻。
主人公对于爱情的渴望、追求和失落,那种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被普鲁斯特细腻地展现出来。
爱情不再是简单的甜蜜与悲伤,而是包含了无数的猜测、犹豫和自我怀疑。
这种真实而深刻的爱情描写,让读者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仿佛看到了自己在爱情中的影子。
同时,《追忆似水年华》也是一部关于记忆的作品。
普鲁斯特认为,记忆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它能够让我们在时间的流逝中找到永恒。
通过回忆,我们可以重新感受到过去的美好,也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
然而,记忆又是如此的脆弱和不可靠,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模糊、变形。
普鲁斯特通过主人公的回忆,探讨了记忆的本质和意义,让我们对自己的记忆有了更深的思考。
解读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中的爱情与记忆
解读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中的爱情与记忆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被誉为文学巅峰之作的长篇小说,其中融入了丰富深刻的爱情和记忆。
这部小说以主人公马尔塞尔回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经历为主线,同时通过马尔塞尔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记忆的解读,描绘出了一个充满激情和痛苦的内心世界。
首先,普鲁斯特在小说中对爱情的描写精准而细腻。
马尔塞尔对于爱情的追求一直是他内心的核心动力。
小说中的爱情并非简单的浪漫与激情,而是通过马尔塞尔对女性的不同观察和感受来展现的。
他对于亲密关系中微妙的变化、情感交流的复杂性等方面进行了透彻的揭示。
例如,在他与阿尔伯蒂娜的爱情中,马尔塞尔经历了爱的起伏和变化,从最初的倾慕与迷恋,到日益深入的了解和矛盾,最终引发了爱情的痛苦和分离。
这种对爱情的细腻描写,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其中的复杂情感和思考。
其次,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巧妙地将爱情与记忆相互交织。
记忆作为马尔塞尔回忆过去的工具,通过他的逐渐回忆和重现,展现了一个个人的成长与变化。
而这些记忆中,爱情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为马尔塞尔产生情感的源泉。
马尔塞尔通过回忆父母对他的爱,初恋的甜蜜和痛苦,以及与阿尔伯蒂娜的爱情,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深情追忆。
他通过记忆中的爱情,勾勒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和情感世界。
同时,普鲁斯特也暗示了记忆对爱情的影响,通过马尔塞尔回忆的痕迹和扭曲,他表达了记忆的不可靠性和模糊性。
这种将爱情与记忆交织在一起的写作手法,使得小说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意义。
再次,普鲁斯特在小说中对爱情与记忆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他通过马尔塞尔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记忆的解读,探索了人类情感和意识的深层次。
他认为,爱情和记忆是构成人类个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交织并共同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轨迹。
普鲁斯特通过马尔塞尔对过去回忆的思考,揭示了记忆对于爱情意义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思考,人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感受到爱情的美好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追忆似水年华》反映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人生画面。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回忆录式的自传体小说。
用法国文学评论家拉蒙·费南岱的话来说,它“写的是一个非常神经质和过分地受溺爱的孩子慢慢成长的过程,他渐渐地意识到自己和周围人们的存在。
”作品所描写的活动场所并不多(主要就是他童年随家人度假的小城伊利斯耶、巴黎的社交界、犹太人的圈子),没有重大的历史事件,没有带深刻社会意义的生活场景,没有典型的人物性格,有的只是一些表层的生活现象和纷繁的身边琐事。
小说涉及面非常广泛,在这里出现的人物有他的祖父母、父母亲、兄长、叔舅、婶姨、中学同学、乡下的邻居、父亲的朋友、贵族沙龙中的体面人物、几个漂亮女人和一些下层的仆人。
在这部几百万字的小说中,比较集中的生活内容就只有“我”的童年生活、两个邻居斯万家与盖尔芒特家的家事,以及“我”的爱情经历了。
然而,作品正是通过主人公对以往亲身经历的或所见所闻的日常生活的“自我”的追忆,表现了作者对家庭、童年、初恋时感情的怀念、对下层人民的敬仰和对庸俗事物的厌恶,广泛地展现了这一被历史学家们称为“黄金时代”的种种世态人情,揭示了贵族的日趋衰落、解体和大资产阶级的腐败。
研究综述
普鲁斯特与乔伊斯、沃尔夫、福克纳一起,被文学史家誉为世界四大意识流作家之一。
近半个世纪以来,学术界对这位天才作家和他的《追忆似水年华》的研究和评论始终没有停止过。
而我国评论界在这方面的研究集中于20世纪80—90年代,对《追忆似水年华》及普鲁斯特在这部作品中运用的意识流手法
基本持褒奖意见,观点相对集中,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关于小说的创作过程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柳鸣九在《普鲁斯特传奇》中指出,普鲁斯特是法国作家中少数智力高超、出类拔萃的人物之一,正因为他具有异常敏感的禀能,及对细腻风格的爱好、研究与磨练,以某种感觉与联想为契机,才能谱写出如此的人生传奇。
不少研究者都描述过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普鲁斯特出生于巴黎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从小过着优裕的生活。
他曾热衷于社交活动,经常出入沙龙,广泛接触当时巴黎的上流社会,结交文艺界的名流,这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普鲁斯特对母亲有深厚的感情,母亲的去世使他深受打击。
他身体虚弱,怕风、怕阳光、怕噪音,只得整天闭门不出,《追忆似水年华》就是在生命最后十几年“墓穴”式的生活中写成的。
从病榻生活的不眠之夜开始,到儿时在贡布雷时的环境风光、家庭琐事、亲友来往和内心感受,接着回忆转向新富的资产阶级斯万和传统的古老贵族盖尔芒特这两个家庭,最后以创作这部小说的动机、意图、方法作为结束。
从1913年到1922年,又以“我”的爱情生活为主要素材,增补了四大卷。
二、关于小说的主题和主要角色《追忆似水年华》这部巨著的主题究竟是什么?主要角色是谁?对于这两个问题,不少评论家都认为是“时间”,如张寅德的《普鲁斯特小说的时间机制》、曾艳兴的《一张精心编制的时间巨网》、张新木的《用符号重现时光的典型》等文章。
张寅德在文章中指出:“小说以‘时间’
开端和告终,以‘时间’为轴心。
……叙述者马塞尔年轻时热衷于社交生活,并几经爱情的波折,但他逐渐发现上流社会和爱情给他的幸福完全是虚幻的,不断流逝的时间在无情地消蚀着生活,吞噬着生命,于是产生了无以补救的痛苦,他在痛苦中寻找一条战胜时间的途径,那就是回忆。
回忆使时间失而复得,使过去的时日再现,使生命重新富有意义,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快慰。
”他还分析了普鲁斯特
小说对时序、节奏和频率给予的特殊处理,为从哲学或心理学角度来进行阐释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柳鸣九则认为普鲁斯特不仅创造性地实现了柏格森哲理中的“实际时间”向“心理时间”的转化,而且赋予“心理时间”以有形的永恒的艺术形式,真正实现了“心理时间”向“艺术时间”的转化。
三、关于小说的无意识联想评论家们认为,《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回忆录式的自传体小说,但它不同于传统的回忆录作品,作者并没有对往事进行有条理的整理和分析。
而只是捕捉往昔在自己心头留下的并时时浮现在脑际的印象。
对作者来说,事情发生的先后是没有意义的。
现实是从回忆中形成。
通过回忆,既认识到现实世界,也认识到“自我”的存在,通过回忆解除了“时间”的束缚,获得了过去、现在的重迭、交叉,形成了特殊的回忆结构。
柳鸣九在《普鲁斯特传奇》中特别提到普鲁斯特深知只有那种“盖尔芒特家的台阶→威尼斯圣马可教堂”式的无意识联想,才能在内心世界里充分地使过去的时光复活。
在这部长篇里最典型的一个无意识联想的例子就是著名的“玛德莱娜点心”:他在儿童时期,早晨起来喝热茶时把一块俗名叫“玛德莱娜”的甜糕点泡在茶里,一边喝茶,一边吃点心,觉得其乐无穷。
“这股强烈的快感是从哪里涌来的?我感到它同茶水和点心的滋味有关,但它又远远超出滋味,肯定同味觉的性质不一样。
……不用说,在我的内心深处搏动着的,一定是形象,一定是视觉的回忆,它同味觉联系在一起,试图随味觉而来到我的面前。
”等到他写这部作品的最后一卷《重现的时光》时又重提这件事,好像回到二十多年前的儿童时代,并把当时的生活环境和身边的人物都回想了起来。
显然,这种方法不同于传统小说中经过理性消化以后的有着明显“今”“昔”概念的回忆。
在文学史上,至今还没有一个作家对无意识联想有如此深切的感受,对自发性通感作过如此细致的描述。
许光华也在《普鲁斯特与他的》中指出:“作者不象传统作家那样站
在事物的外部来观察世界,而是将客观世界溶入自己的内心,然后再表现出来,是通过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来发现外部世界的价值。
作者所注重的是人物潜在意识的活动,而不是理性的思维,他将这些无数个潜在的意识细胞汇集起来,构成了一个‘意识的宏流’,读者是从他的意识宏流中认识到世界价值的。
这部作品中有一位先生,他到处自称‘我’如何如何,但我们明显可以看出这个‘我’并不是传统小说中第一人称‘我’,他在作品中,只是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作者是通过这个‘我’的观察、感受来引出其他人物,绘成绚丽多姿的画面的。
”四、关于小说的语言风格郑克鲁认为复杂繁复的长句和和谐多彩的句型是构成普鲁斯特语言风格的基本要素,并在《普鲁斯特的语言风格》一文中非常详细地进行了分析。
他指出,普鲁斯特非常善于从一个想法引伸出其他想法,有时分几个句子来表达,有时用一个长句就涵盖一切。
小说中长达十余行的长句随处可见,或是从句并列叠加,或是关系从句连接穿插,或是用插入语、破折号、冒号、分号等来延长句子。
普鲁斯特还特别喜欢采用长段落,往往好几页都不分段。
这些层层叠叠、结构严密的长句因其容量巨大,相对短句而言,更适合于对内宇宙的描绘,能表达出思维的复杂层次,是表现意识流的有效手法。
与前人采用短句从多角度和侧面去描写人的心理不同的是,普鲁斯特力求在一两个长句中写出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他的文字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不少创新。
郑克鲁将之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大量运用未完成过去时。
第二,普鲁斯特喜欢将三个名词、形容词或动词并列使用。
第三,普鲁斯特常常改变正常的词序,将关键的词置于意料不到的地方;它是句子的中心成分,整个句子的含意逐渐趋向这个顶点。
第四,普鲁斯特常常选用严格对称的词组,以造成一种平衡、匀称的语言美。
第五,普鲁斯特为某些情节的开头和结尾精心构造了一些句子。
同时,他也并非不注意语法,为了追求和达到
语言美,他也是遵循某些语法准则的。
”评论家们认为,普鲁斯特的语言继承了夏多布里昂的优美、巴尔扎克的丰富驳杂、福楼拜的精炼多变,蒙田的旷达高雅、塞维尼夫人的细腻婉转,从而创造出一种具有无限表现力的、繁丽、柔美、自然、机智的语言,自成一格,独领风骚。
总之,评论家们都一致认为《追忆似水年华》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文学创作上的新观念和新技巧。
而普鲁斯特的这种新观念和新技巧,不仅对当时小说写作的传统模式是一种突破,而且对日后形形色色新小说流派的出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