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复习方案主题二生物与环境第3课时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作业手册
中考生物总复习第三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三节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教学设计
生物圈教学设计思路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学生只有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研究探讨的方式来获取知识,这样才能满足他们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所以在“生物圈”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课下收集有关生物圈的资料,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多渠道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思考与辨析、创新与实践的能力,同时还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教材分析“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这里的家,运用得比较贴切、形象,让学生知道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小家,更要爱我们共同的家园,培养学生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情感对人的影响是感性的,知识影响是理性的,理性思维是科学素养的核心。
所以情感培养应建立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学生只有弄清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才能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所以“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以及“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了解和爱护这个家”应该成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而“生物圈的范围”涉及到地理知识,内容比较抽象,需要学生收集有关生物圈各方面的资料,这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刚刚开展探究活动,能力尚未形成,因此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收集和分析资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教学策略对“生物圈范围”的学习,组织学生对生物圈的层次结构进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弄清楚地球上的哪些地方有生物,然后认识到生物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中考生物复习练习 第3课时 生态系统与生物圈试题 试题
币仍仅州斤爪反市希望学校第3课时生态系统与生物圈知识梳理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1.概念:在一定的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
2.生态系统的组成:【说明】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局部和非生物局部,两者缺一不可。
其中,非生物局部在做题时往往容易被忽略。
2.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3.生态系统是生物与非生物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
生物与无机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4.有些动物像蚯蚓、屎壳郎属于分解者,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的属于分解者。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与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
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
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和流动的。
3.当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不断,危害生态系统许多生物。
【说明】1.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不包括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局部和分解者。
2. 写法: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生产者,终点必须为消费者。
3. 图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高级消费者。
4.数法:在一个食物网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在计数食物链时,一定要从生产者数到最末端的消费者才算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三、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1.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_______________流动的。
物质循环是_________,能量流动是_________。
[点拨] (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_________;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____________固定太阳能开始;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能量流动的渠道是沿食物链(网)进行的;能量的变化是:光能→生物体中的化学能→热能。
能量沿营养级逐级传递,级级有散失。
(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越长,营养级越多,能量的利用效率就越低,营养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数量一般就越____________。
专题03 生物与环境 2023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
思维导图梳理 建立知识体系
PAPT 3&4 考点分析 链接中标内容要求
3.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实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1.1 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3.1.2 生态因素能够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链接中考
(3)若乙图表示蟋蟀所在的最短食物链中四种生物在某一时间的相对数量关系,则 B对应的生物是___中__国__小__鲵____。 (4)中国小鲵的生存环境中,如果青蛙的数量急剧增加,中国小鲵的数量会如何变化? 请加以分析:__青__蛙__与__中__国__小__鲵__之__间__是__竞__争__关__系__,青__蛙__数__量__增__加__,_中__国__小__鲵__的__数__量__将__ _减__少___。
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 生产者
植物
作用 能通过 光合作用 制造有机物
生物 部分
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
动物 细菌、真菌 光、水等
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 以植物为食。
将动植物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 物,供给植物重新吸
能够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提供必要的物质和 能量。
考点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现象
民以食为天;动物捕食 鲸喷水柱 落叶;动物排汗、排尿、呼气 含羞草叶片受触碰收拢;葵花向太阳 种子萌发;开花结果;动物产卵;蘑菇生长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龙生龙,凤生凤等
中考生物总复习第三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三节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教学设计
生物圈教学设计思路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学生只有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研究探讨的方式来获取知识,这样才能满足他们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所以在“生物圈”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课下收集有关生物圈的资料,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多渠道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思考与辨析、创新与实践的能力,同时还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教材分析“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这里的家,运用得比较贴切、形象,让学生知道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小家,更要爱我们共同的家园,培养学生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情感对人的影响是感性的,知识影响是理性的,理性思维是科学素养的核心。
所以情感培养应建立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学生只有弄清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才能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所以“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以及“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了解和爱护这个家”应该成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而“生物圈的范围”涉及到地理知识,内容比较抽象,需要学生收集有关生物圈各方面的资料,这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刚刚开展探究活动,能力尚未形成,因此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收集和分析资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教学策略对“生物圈范围”的学习,组织学生对生物圈的层次结构进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弄清楚地球上的哪些地方有生物,然后认识到生物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生物中考复习教案全册
生物中考复习教案全册第一章:生物中考复习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中考的考试范围、题型及分值分布。
2. 掌握生物中考的复习方法和策略。
3. 培养学生的复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生物中考考试范围及题型分析。
2. 生物中考复习策略和建议。
3. 复习方法和技巧的讲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生物中考的考试范围和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生物中考的题型及分值分布。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4. 总结:给出生物中考复习的建议和策略。
四、课后作业1. 制定个人的生物中考复习计划。
2. 复习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
第二章:生物中考复习方法与技巧一、教学目标1. 掌握生物中考复习的方法和技巧。
2. 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有效复习。
3. 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和成绩。
二、教学内容1. 生物中考复习方法的讲解。
2. 生物中考技巧的讲解。
3. 实例分析:分析历年中考题目,总结解题规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复习方法和策略。
2. 讲解:详细讲解生物中考复习的方法和技巧。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4. 总结:分析历年中考题目,总结解题规律。
四、课后作业1. 运用所学方法进行生物中考复习。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三章:生物中考知识点梳理一、教学目标1. 掌握生物中考的知识点。
2. 了解各个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
3. 能够运用知识点进行解题。
二、教学内容1. 植物学知识点的梳理。
2. 动物学知识点的梳理。
3. 微生物学知识点的梳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本章的知识点。
2. 讲解:详细讲解各个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4. 总结: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章知识点,巩固重点和难点。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四章:生物中考题型解析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中考的各种题型。
2. 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速度。
二、教学内容1. 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中考生物复习方案主题二生物与环境第03课时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课件
调节气候
类型 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分布 农田
城市
(续表)
主要特点
作用
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以农作物 为人类提供食物
为主体
对人类政治、经 植物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
济、文化产生重 是人类,人类起支配作用
大影响
3.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1)非生物因素: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都受
分解者
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还包括蚯蚓、白蚁、 蜣螂、秃鹫等腐食性动物。将生物的遗体和粪便中的 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
非生物部分
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
【规律强化】生态系统的组成和能量 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最终来源是生产者,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能。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
[答案] C [解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 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 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 生存的全部环境。
谢谢观赏
勤能补拙,学有成就!
2021/11/7
33
,鹰与狐的关系是 捕食
, 鹰与蛇的关系是
。
竞争
捕食和竞争
4.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数量改变对其他生物有影响。
例如,草大量死亡,则鼠、蛇都会
;蛇大量减少,则鼠的变化是
,鹰大量减少,蛇的变化是
。 减少
【思维警示】当食物网中一种 生物的数量变化时,受影响最大 的总是相邻的生物。
先增多后减少
先增多后减少
5.食物网中体内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营养级最高的消费者。
图3-3
考点四 生物圈
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
、水圈底的部
2.生物圈中有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生物与环境构成生态系统》 作业设计方案
《生物与环境构成生态系统》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设计目标1、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生态系统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生态系统相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
二、作业类型及要求(一)书面作业1、概念梳理要求学生以图表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生物与环境构成生态系统的主要概念,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
作业目的: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加深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2、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具体的生态系统案例,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要求学生分析其中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
作业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分析和综合思维能力。
3、短文写作布置题目,如“假如我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让学生发挥想象,从某个生物的角度描述其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活,以及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作业目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加深对生态系统中生物角色和相互关系的理解。
(二)实践作业1、实地观察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公园、自然保护区或郊外进行实地观察,记录所观察到的生物种类、环境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作业要求:学生需要撰写观察报告,包括观察地点、时间、观察内容和个人的思考与感悟。
作业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增强对生态环境的感性认识。
2、实验探究设计简单的实验,如探究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水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等。
作业要求:学生要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作业目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其对生态系统中环境因素作用的认识。
(三)小组作业1、生态系统模型制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如池塘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用各种材料制作一个生态系统模型。
初二生物学(人教版)专题复习二-生物与环境、生物多样性-生物与环境-3学习任务单
《生物与环境》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1. 应用生物学术语描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并能在特定的情境中分析;3.关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稳定性;4. 认同生物圈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并能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课前预习任务】1. 回顾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回顾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列举熟悉的生态系统;3.回顾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自我调节能力、稳定性相关知识内容;4. 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某些生态环境问题,思考其形成原因及严重后果。
【课上学习任务】1. 根据材料,描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准确理解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内在联系、生态系统的功能,并能在特定的情境中分析;3.通过材料分析及生活经验,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及稳定性;4. 学会在较复杂的新情境中利用生物学知识分析、解释和推理。
【课后作业】1.野鸭湖是北京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
曾经由于过度放牧、土石开采等原因,自然面貌被严重破坏。
建立保护区后,经过多年的人为保护和自我修复,植被恢复,鸟类回归。
目前鸟种总数近 300 种,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金雕等,高等植物近500 种、鱼类近 40 种,重现“苇荡深处闻雀鸣”的景象。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鸟类、高等植物、鱼类构成湿地生态系统B.“阳光→水藻→鱼→黑鹳”构成一条食物链C.野鸭湖保护区的物质和能量不与外界交换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限度2.街头绿地对调节城市生态系统局部小气候有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小组的同学们在石景山区内选取了4块大小相同但植物种类不同的样地,进行了日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测量,结果见右图。
下列关于街头绿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通过降温和增加湿度调节局部小气候B.对局部小气候的调节,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C.增加街头绿地的面积有利于城市生态系统的水循环D.植物种类越复杂,调节局部小气候的能力越强3.下列诗句或谚语中体现出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是()A.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B.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蜻蜓点点飞C.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4.生物课上制作生态瓶,老师给出的材料用具有透明且可以密封的广口瓶、蒸馏水、河水、菹草、金鱼藻、沙土、小鱼、小虾等。
(徐州专版)中考生物复习方案 第二单元 我们生活的生物圈 课时训练02 生物与环境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课时训练(二) 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限时:30分钟)|课堂检测反馈|1.[2019·某某]影响沙漠绿洲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阳光B.温度C.水D.空气2.把大小两种草履虫分开培养,它们都能正常生长。
可是把两者放在一起培养,经过16天,其中的一种全部死亡,而另一种却仍然生长正常,这种现象属于( )A.合作B.捕食C.竞争D.寄生3.[2018·某某]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实例是 ( )A.仙人掌的叶变成刺B.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肥力C.“三北”防护林能防风固沙D.西双版纳原始森林茂密,气候湿润多雨4.[2018·某某]枯叶蝶形态和颜色与周围落叶非常相似,这属于( )A.环境影响生物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影响环境D.环境制约生物5.[2019·某某]下列选项中,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树木B.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等无机环境C.一块农田中所有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D.一个池塘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6.[2019·某某]下列生物属于分解者的是( )A.水螅B.木瓜C.蘑菇D.华南虎7.[2019·某某]下面是四名同学分别写出的某一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其中书写正确的是 ( )A.阳光→草→兔→狼B.草→昆虫→青蛙→蛇C.蛇→青蛙→昆虫D.蝗虫→鸟→细菌和真菌8.[2018·某某]我国的草原面积约4亿公顷,约占世界草原面积的1/10,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推进草原保护制度建设,促进草原休养生息、永续发展。
图K2-1为某一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简图,据图K2-1回答第(1)(2)题。
图K2-1(1)该食物网中,共有食物链( )条条条条(2)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需要的能量最终都来自太阳B.草是所有动物的最终食物来源C.具有一定限度的自我调节能力D.受到DDT污染后,草中的DDT含量最高|高效课时训练|一、选择题1.[2018·某某]“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宋代诗人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的诗句,它主要描述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鸭子生活的影响( )A.水B.阳光C.温度D.空气2.[2019·某某]森林中一棵枯死的大树上长了蘑菇,蘑菇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 (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成分3.[2018·某某]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B.雨露滋润禾苗壮C.草盛豆苗稀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4.某学习小组对裸地、草地和灌木丛的空气湿度进行测量,将得到的几组数据绘制成图K2-2空气湿度变化曲线图。
中考生物复习(3)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作业手册(含答案)
主题二生物与环境课时训练(三)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基础达标·1.[2017·海南]下列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宽阔的运动场B.校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C.校园里所有的老师和同学D.校园里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2.[2017·德州]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组成应包括( )A.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生物成分、食物链、食物网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非生物成分3.[2017·成都]鹿、兔、蚜虫等植食动物是生物圈中的( )A.生产者 B.消费者C.分解者 D.统治者4.[2017·赤峰]“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可知,可将“落花”化作“春泥”的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5.[2017·海南]下列食物链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兔→狐 B.草→兔→狐C.草←兔←狐 D.阳光→草→兔→狐6.[2017·盐城]图K3-1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据此对食物链的描述正确的是( )图K3-1A.①→②→③B.③→②→①C.⑤→①→②→③D.④→③→②→①7.[2016·衡阳]如图K3-2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甲、乙、丙三者中能量最多的是乙。
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正确的是( )图K3-2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甲→丙→乙8.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之间存在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经检测这四种生物体内残留有机农药的情况如下表,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A.C.甲→丙→乙→丁 D.丁→乙→丙→甲9.[2017·广东]图K3-3是生态系统几种生物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K3-3A.②③④是消费者B.①②③④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C.该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D.该图同时存在食物链和食物网10.[2017·宿迁]在一个由草、兔、鹰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假如把鹰全部杀灭,图K3-4中可以正确表示兔数量变化趋势的是( )图K3-411.[2016·宿迁]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 B.沙漠生态系统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D.针叶林生态系统12.[2016·泉州]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农田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 D.生物圈13.[2016·连云港]在一定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是因为森林生态系统( )A.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B.能吸水、蓄水和散失水分C.有微生物不断分解有机物D.能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14.[2017·赤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人教版九年级生物复习教案(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生物复习教案(全册)知识点归纳: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总体,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圈中生物和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一、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1.竞争关系:同一地区的生物因为生存资源的竞争而产生的关系,如老虎和狮子争夺猎物。
2.共生关系:两种或多种不同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如蜜蜂和花朵的关系。
3.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的关系,如狮子捕食羚羊。
4.寄生关系: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的关系,如跳蚤寄生在狗身上。
5.互惠共生关系:两种或多种生物之间相互合作,互相获益的关系,如牛和牛鸟的关系。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生态单位,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物个体和非生物环境四个方面。
其中,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物种的生物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生物种群是指同种生物在一个地区内的总体数量,生物个体是指一个生物个体,非生物环境包括空气、水、土壤、光照等。
小改写:第一章:认识生物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具有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遗传和变异等特征。
生物的归类方法有按形态结构特点、生活环境和用途分等。
科学探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推理法、实验法和测量法。
在科学探究中,需要设置对照试验、控制单一变量、重复平行实验和减少实验误差等原则。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总体,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圈中生物和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物之间有竞争、共生、捕食、寄生和互惠共生等关系。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物个体和非生物环境四个方面组成。
其中,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物种的生物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生物种群是指同种生物在一个地区内的总体数量,生物个体是指一个生物个体,非生物环境包括空气、水、土壤、光照等。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态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环境不仅包括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这些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作业设计方案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设计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掌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如捕食、竞争、共生等。
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如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实际的生态系统案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二、作业设计原则1、层次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包括基础巩固型、拓展提高型和综合应用型,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趣味性原则作业形式多样化,采用游戏、实验、调查等富有趣味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开放性原则作业内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联系生活原则作业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作业内容1、基础巩固型作业(1)概念填空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_____与_____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包括_____、_____和_____。
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连线题将下列生物与其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连线: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生产者(3)简答题简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过程。
举例说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
2、拓展提高型作业(1)案例分析分析草原生态系统中,草、羊和狼之间的关系,并绘制食物网。
研究森林生态系统中,树木的生长与光照、水分、土壤等非生物因素的关系。
(2)实验探究设计实验探究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进行“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2024年初中生物中考一轮精准复习二: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
生产者
某一器官
最高级消费者
物质和能量
少
多
2.食物网(1)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些食物链往往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2)食物链中的生物只是食物关系,而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往往并不固定在一条食物链上,因此,两种生物之间可能既有 关系,又有 关系。 (3)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数量改变对其他生物有影响。
食物链
多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 3.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4.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的几个去处: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通过残枝败叶流向分解者,另一部分被下一营养级摄入。 5.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6.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①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②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 7.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生产者
物质循环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学法指导: 物质循环示意图中各生态因素的判断方法: 1、所有成分都指向的是无机环境。 2、与无机环境有双向箭头的是生产者。 3、其他生物成分都指向的是分解者,另外的是消费者。
4 .有毒物质的富集现象 土壤、水、空气等环境中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一旦进入生物体内,不易被生物分解,生物体也很难将这些有毒物质排出体外,这些有毒物质会通过 不断积累。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 。
特别提醒
7.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就完成了一个循环过程。 (2)碳循环的示意图(如右图) C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A表示生产者,B表示分解者,D、E表示消费者,其中D表示初级消费者,E表示次级消费者。 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呼吸作用,③表示摄食,④表示残枝败叶,⑤表示遗体残骸,⑥表示分解作用。 (3)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碳。碳在生物群落内循环的形式是有机物。 (4)碳循环的特点:全球性、循环性。 (5)碳中和在图中指 2=1+6 。
《生物与环境构成生态系统》 作业设计方案
《生物与环境构成生态系统》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设计目标1、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明确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成分。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生态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3、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作业设计原则1、科学性原则作业内容应基于准确的科学知识,遵循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确保学生接收到的信息正确无误。
2、层次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设计具有不同难度层次的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3、趣味性原则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态知识。
4、开放性原则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作业答案不局限于一种,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5、实践性原则作业应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态环境,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受。
三、作业类型1、书面作业(1)概念填空给出关于生态系统的一些关键概念,如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等,让学生进行填空,以巩固基础知识。
(2)简答题提出一些与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如“请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举例说明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等,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回答,培养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2、观察作业(1)观察校园生态系统让学生分组观察校园内的生态环境,包括植物、动物、土壤、水源等,并记录观察到的生物种类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撰写观察报告。
要求学生观察自己家庭中的生态现象,如盆栽植物的生长、宠物的生活习性等,分析其中的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生态问题的关注。
3、实验作业(1)探究土壤湿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学生选择一种植物种子,设置不同的土壤湿度条件,进行种植实验,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2)探究光照对动物行为的影响选择一种小型动物,如蜗牛或蚂蚁,设计实验观察它们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作业设计方案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设计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认识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功能。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生态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3、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生态科学的兴趣和关注。
二、作业类型及要求1、知识梳理作业(1)要求学生绘制生态系统的概念图,包括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并标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让学生总结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以书面形式呈现。
2、观察实践作业(1)布置学生观察身边的一个小型生态系统,如校园的池塘、小区的花园等,记录其中的生物种类和环境特征,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2)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简单的生态实验,如种植植物、饲养小动物等,观察它们的生长和生活情况,写观察日记。
3、案例分析作业(1)提供一些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案例,如森林砍伐、水污染、物种灭绝等,让学生分析原因和后果,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2)引导学生研究成功的生态保护案例,如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生态农业的发展等,总结经验和启示。
4、创意表达作业(1)要求学生以“我心中的理想生态系统”为主题,创作一篇短文或绘制一幅图画,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和期望。
(2)组织学生开展生态系统主题的演讲或辩论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三、作业难度分层1、基础层针对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侧重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如完成概念图的绘制、观察日记的简单记录等。
2、提高层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增加知识的应用和分析,如对案例的深入分析、提出保护措施等。
3、拓展层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创意表达等。
四、作业评价方式1、教师评价(1)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认真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给予相应的分数和评语。
(2)观察实践作业通过学生的现场汇报、展示和交流进行评价。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作业设计方案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认识到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生态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究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作业内容(一)知识巩固类作业1、概念填空(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______与______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有______、______和______;非生物部分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3)生产者通过______作用制造有机物,消费者通过______作用消耗有机物,分解者通过______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2、选择题(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 池塘中的水草B 池塘中的鱼C 池塘中的所有生物D 一个池塘(2)在生态系统中,能够把有机物变成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的是()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以上都是(二)能力提升类作业1、资料分析给出一段关于某生态系统的描述,包括其中的生物种类、数量、环境因素等,让学生分析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并探讨可能存在的生态问题及解决方案。
2、实验探究(1)设计一个小实验,探究某种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水分等)对生物生长的影响。
(2)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观察结果,并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三)实践应用类作业1、实地观察让学生选择一个身边的生态系统(如公园、农田、河流等),进行实地观察,并记录其中的生物种类、数量、环境状况等,撰写观察报告。
2、环保方案设计(1)了解当地的环境问题(如垃圾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等)。
(2)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份环保方案,包括问题分析、解决措施和预期效果等。
三、作业形式1、书面作业包括填空、选择、简答、论述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后完成,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生物与环境构成生态系统》 作业设计方案
《生物与环境构成生态系统》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明确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成分。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生态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
二、作业类型1、书面作业(1)绘制生态系统的概念图,要求清晰展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撰写一篇短文,描述一个特定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湖泊等)中生物与环境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举例说明至少三种生物和三种环境因素。
2、实践作业(1)观察并记录校园或小区内的一个小型生态系统(如花园、池塘),连续一周记录其中生物的种类、数量和环境的变化(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并分析这些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2)进行简单的生态实验,例如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或者不同水质对小鱼生存的影响,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小组作业(1)分组制作生态系统模型,可以选择用纸板、塑料等材料构建一个立体的生态系统,展示生物与环境的布局。
(2)小组讨论并制定一份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书,包括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和宣传方案。
三、作业难度1、书面作业难度适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2、实践作业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学生认真观察、准确记录和深入分析。
3、小组作业要求学生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相对较高。
四、作业时间安排1、书面作业在课堂学习结束后的两天内完成。
2、实践作业在一周内完成,观察记录每天进行,实验可以在周末集中进行。
3、小组作业在两周内完成,包括讨论、制作和方案制定。
五、作业评价1、书面作业(1)概念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是否清晰展示了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和相互关系。
(2)短文的内容是否丰富、逻辑是否清晰,对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描述是否准确、具体。
2、实践作业(1)观察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数据的分析是否合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二生物与环境训练(三)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基础达标·1.[2017·海南]下列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宽阔的运动场B.校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C.校园里所有的老师和同学D.校园里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2.[2017·德州]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组成应包括()A.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生物成分、食物链、食物网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非生物成分3.[2017·成都]鹿、兔、虫等植食动物是生物圈中的()A.生产者 B.消费者C.分解者 D.统治者4.[2017·赤峰]“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可知,可将“落花”化作“春泥”的是()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5.[2017·海南]下列食物链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兔→狐 B.草→兔→狐C.草←兔←狐 D.阳光→草→兔→狐6.[2017·盐城]图K3-1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据此对食物链的描述正确的是()图K3-1A.①→②→③B.③→②→①C.⑤→①→②→③D.④→③→②→①7.[2016·衡阳]如图K3-2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甲、乙、丙三者中能量最多的是乙。
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正确的是()图K3-2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甲→丙→乙8.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之间存在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经检测这四种生物体内残留有机农药的情况如下表,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C.甲→丙→乙→丁 D.丁→乙→丙→甲9.[2017·]图K3-3是生态系统几种生物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K3-3A.②③④是消费者B.①②③④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C.该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D.该图同时存在食物链和食物网10.[2017·宿迁]在一个由草、兔、鹰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假如把鹰全部杀灭,图K3-4中可以正确表示兔数量变化趋势的是()图K3-411.[2016·宿迁]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 B.沙漠生态系统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D.针叶林生态系统12.[2016·泉州]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农田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 D.生物圈13.[2016·连云港]在一定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是因为森林生态系统()A.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B.能吸水、蓄水和散失水分C.有微生物不断分解有机物D.能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14.[2017·赤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岛上植被繁茂、海鸟飞掠、蛇虫匍行、鱼虾群集构成了海岛生态系统。
请回答:(1)在这个海岛生态系统中,植物是生产者,而岛上的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而叫作________。
(2)虾吃藻、鱼吃虾、鸟吃鱼、蛇吃鸟形成了一条食物链,这条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钓鱼岛海域受到日本核泄漏污染,在这条食物链中,体内积累核污染物质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
(3)岛上存在很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________就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4)钓鱼岛只是地球上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
15.[2017·怀化]溆浦县穿岩山景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这里是各种生物的乐园。
请据图K3-5作答:图K3-5(1)该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
(2)图中食物网由多条食物链构成,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的青蛙和蜘蛛的关系除了捕食关系外,还有________关系。
如果某种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则体内该有毒物质残留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
(3)如果蛇的数量减少,老鼠的数量短期内会________。
能力提升16.[2016·绵阳]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应将生态系统中的害虫彻底清除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定离不开动物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没有限度的D.蜜蜂吸取花蜜、采集花粉,有利于植物的繁殖17.[2017·威海]生物圈中,能把有机物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的生物是()A.只有植物 B.只有动物C.只有细菌和真菌 D.所有生物18.[2016·十堰]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渠道,下列有关食物链“甲→乙→丙→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丁是分解者C.乙、丙之间是捕食关系D.甲、乙生物的细胞结构相同19.[2016·]图K3-6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K3-6A.甲个体内的DDT含量最高B.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C.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是消费者D.该生态系统只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20.[2017·孝感]如图K3-7,曲线a、b、c与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可组成一条食物链的三种生物相对应。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图K3-7A.若a是生产者,则c是分解者B.这条食物链可以写成a→b→cC.若b灭绝,则c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D.该生态系统由a、b、c及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21.[2017·呼和浩特]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K3-8,假设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K3-8A.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B.图中的四种生物和分解者组成了该生态系统C.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积累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丙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和丙的数量增加.[2016·滨州]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生物圈。
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B.生物圈是由全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的统一整体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D.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的范围内23.[2017·威海]下列关于人对生物圈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科技发展使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与日俱增B.人口膨胀对生物圈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破坏不断加剧C.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正在影响生物圈其他生物的生存D.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都是负面的24.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污染物排入水中,造成水域污染。
现在人们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用混凝土、高分子材料等做成“人工浮床”,把植物放置在浮床上,通过水的浮力,使植物漂浮在河流、生态湿地等水体上面(如图K3-9所示)。
植物利用根系吸收了氮、磷等污染成分,净化了水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根系去除污染成分是通过根尖实现的,根尖吸收氮、磷等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_。
(2)植物根系上吸附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
图K3-9(3)根据图乙,写出该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工浮床增加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提高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能力。
(5)人工浮床通过遮挡阳光,抑制藻类的______________,减少浮游植物生长量,能有效防止“水华”(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现象)发生,提高水体的透明度。
25.[2017·泰安]在生态环境中,各种成分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请分析回答:(1)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
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碳循环,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碳主要是以__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碳主要是以__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与之密切相关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如K3-10图能量传递的过程,可以推测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假如图中的狐狸被全部捕杀,兔的数量也不会无限地增加,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图K3-10(3)一般地,构成成分越复杂的生态系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在食物网中能够________________的生物越多,因而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参考答案1.D[解析]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2.D3.B4.C5.B[解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6.A7.B[解析]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
8.C[解析] 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
9.C10.D11.C[解析]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12.D13.A[解析] 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自动调节能力。
14.(1)消费者(2)藻→虾→鱼→鸟→蛇蛇(3)能量(4)生物圈15.(1)太阳能(2)植物→植食性昆虫→蜘蛛→青蛙→蛇→鹰竞争鹰(3)增多[解析] (1)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2)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因此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植物→植食性昆虫→蜘蛛→青蛙→蛇→鹰。
图中的青蛙和蜘蛛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该生态系统中鹰的营养级别最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3)如果蛇的数量减少,则老鼠的数量在短期内会增多,然后由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老鼠的数量又会减少,然后维持平衡。
16.D17.D18.C19.C[解析] 根据图中生物的相对数量可知,该食物链是甲→丙→乙→丁。
20.C[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食物链是a→c→b,a为生产者,若b灭绝则c先增多后减少。
21.D[解析] 根据图中有机物的含量可知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甲→乙,还应加上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才能构成生态系统,体内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