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7环毛蚓z

合集下载

实验7_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解剖(1)

实验7_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解剖(1)

注意事项
剪开体壁时,注意避开背中线处的 背血管 剪刀尖稍向上挑起,以免损伤内部 器官 剪开身体前端体腔隔膜时,勿损伤 生殖器官 约每5节钉一针,左右交错,针体 向外倾斜45° 14节以前的隔膜越来越厚,需用眼 科剪
环毛蚓解剖视频 /show/zsB2tVySx8f_JUZP.html
环毛蚓解剖的 注意事项
LOGO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肛门
(五)环毛蚓的内部解剖
解剖注意要点 解剖位置 沿身体背面,略偏离背中线 从肛门(体中部)到口剪开体壁

开刀剪壁时,刀尖应微微上翘 以防戳破消化道壁----泥沙外泄
影响观察:
避免伤及内部器官
-----动物解剖时均要注意的要

切断隔膜与体壁之间的联系
或细心剪除部分隔膜,
特别是前部肌肉质很厚的隔膜 将体壁尽量向外侧拉伸 将两侧体壁完全平展, 才可能显现内部的器官
固定体壁于蜡盘上
左右两边大头针
应交错排列,
针头向外倾斜:
优点;牢固: 避免妨碍操作: 避免遮挡视线:
保持标本适当的温度 开始时, 以棉球,吸水纸吸取多余水分, 以免水面反光而观察不清: 观察时间过长 适时以湿棉球湿润标本, 以免标本干燥萎缩

环毛蚓

环毛蚓
观察腹面前部在vviviiiix节间沟两侧有24对横裂状受精囊孔在环带的第i节即第xvi节腹中线上有1个雌性生殖孔第xviii节腹面两侧各有1个雄性生殖孔在受精囊孔和雄性生殖孔附近常有小而圆的生殖乳突
(六)环毛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 • 取环毛蚓浸制标本,清水洗去药液,置蜡 盘中,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
神经系统用解剖针和镊子小心剥除口腔和
咽周围的肌肉后观察。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环毛蚓 环带解剖2.mht环毛蚓视频
经福尔马林固定后血管常呈紫黑色。
2.内部解剖和观察
• 用剪刀沿身体背面中线略偏右侧处★避开背血管 剪开体壁,从肛门剪到口,★注意剪刀稍向上挑 起,以免损伤内部器官。 • 用镊子在身体前1/3处向两侧掀开体壁,可见体腔 中相当于体表节间沟处均有隔膜,将体腔分隔成 许多小室。 • 用解剖针划开肠管与体壁之间的隔膜联系,将剪 开的体壁向两侧展平,并在近切口处用大头针将 体壁钉在蜡盘的蜡板上,约每五节钉一钉,左右 交错,钉的斜度向外。 • 在XIX节往前,注意不要划伤生殖器官;XIV节往 前的隔膜越来越厚,需用眼科剪将隔膜前开。 形
• 环毛蚓身体圆长,由许多体节组成,体节之间有节间沟。除第一节和 最后一节外,各节中部生有一圈刚毛,可用手触摸或用放大镜观察。 ★环毛蚓共有多少体节?身体分节有何意义?刚毛有何功用? • 身体可分前、后端,背、腹面。 • 性成熟个体有棕红色隆肿环带的一端为前端,前端第I节为围口节,其 腹面中央是口,口的背侧有肉质的口前叶,环带位于第XIV~XVI节, ★环带有何功用?身体末端的纵裂状开口是肛门。 • 颜色深暗的一面是背侧,除前几节外,背中线上每节间处有背孔。将 环毛蚓背面擦干,用手指轻捏身体两侧,有液体自节间沟背中线冒出 处,即为背孔。★体腔液从背孔不断流出,对蚯蚓的生活有何意义? • 颜色浅谈的一面为腹面。观察腹面前部在V/VI~VIII/IX节间沟两侧有 2~4对横裂状受精囊孔,在环带的第I节,即第XVI节腹中线上有1个 雌性生殖孔,第XVIII节腹面两侧各有1个雄性生殖孔,在受精囊孔和 雄性生殖孔附近常有小而圆的生殖乳突。

普通动物学实验实验精选全文

普通动物学实验实验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普通动物学实验》实验课程名称:动物学实验课程编号:实验学时:60 实验学分:一、本实验课的性质、任务与目的动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分类的一门实验科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实验课教学验证、加深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熟悉动物学的基本操作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学风。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有独立从事动物学教学的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初步方法。

二、本实验课的基本理论普通动物学实验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分类的一门实验科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基本理论是形态、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原则理解和掌握动物是如何适应环境而发生进化和变异,从而使生命从低级向高级、水生到陆生、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和变化。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采用理论讲解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更深地理解和掌握动物学的理论和知识要点,要求学生能根据理论学习自觉地掌握动物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功能。

采用标本识别、实物观察、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装片观察和标本制作等方式使学生的知识点掌握的牢固和透彻。

1.基本实验操作和仪器的使用学生应能熟练使用光学显微镜、解剖镜等仪器,学会常用药品的配制及常见动物的采集、制作方法。

通过各纲代表动物的解剖、观察和分类掌握各类动物的解剖和分类方法。

2.实验报告普通动物学实验的实验报告主要包括绘图和观察结果描述,通过完成实验报告,培养学生正确观察、表达的、分析的能力。

绘图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每个学生应认真对待。

绘制科学的图因以精确为主,因此要求学生首先要认真观察标本,然后按要求绘图。

除绘图外,实验报告还包括解答实验指导中提出的问题和必要的记录等,并应把它写在笔记本上。

实验报告是记录个人在实验中观察到的内容和对观察的解释,不可照抄实验指导和教材中的内容。

3.教学时数分配根据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结合我系的实际情况,本大纲安排有20个实验,每个实验基本为3学时,共约66学时,机动6学时;野外实习15天。

环毛蚓的环带名词解释

环毛蚓的环带名词解释

环毛蚓的环带名词解释环带名词解释:环毛蚓环毛蚓,也称为蛭蚓或管蚓,是一种生活在水中或湿润土壤中的长圆形节肢动物。

它们属于环节动物门、环带动物纲,拥有虫类动物的特征。

环毛蚓的身体由一系列环节组成,每个环节都具备一对纤细的环带,因此得名“环毛蚓”。

环毛蚓的身体由头部、颈部和若干个环节组成。

头部位于前端,并具有口部,用于摄取食物。

颈部位于头部与身体之间,起到连接的作用。

身体上的每个环节都具备一定的自主活动能力,使得环毛蚓能够灵活地伸缩身体。

这种能力使得它们能够在水中或土壤中自由移动。

环毛蚓的身体表面密布着短而细的毛发,这些毛发可以帮助它们在泥土中移动。

环带是环毛蚓身体上的一个特殊结构,位于每个环节的末端。

环带是环毛蚓蠕动时的重要工具,通过收缩和放松来帮助它们的身体前进或后退。

环带的收缩和放松是由环节体壁内的横纹肌肉控制的。

在环毛蚓的环节内部,有一条用于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血管。

它们通过身体的收缩和舒张,以及环带的协同作用,推动血液在体内循环。

这种循环系统使得环毛蚓能够将养分和氧气输送到每个细胞,同时将废物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环毛蚓以极其多样的方式获取食物。

它们可以捕食水生生物,如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昆虫幼虫。

对于营养丰富的食物,环毛蚓会将其吸食进口中,通过消化系统处理。

而对于土壤中的有机物,它们则会通过摄食土壤并通过消化系统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

环毛蚓在土壤中扮演着重要的生态角色。

它们通过蠕动和摄食活动,混合土壤中的有机物和矿物质,促进土壤的通气性和水液流动。

这种作用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并为其他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

此外,环毛蚓还是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如小型鸟类和爬行动物。

与此同时,环毛蚓也面临着一些威胁和挑战。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水污染和土壤的过度利用都可能对它们的生存造成威胁。

因此,保护环毛蚓及其生态环境的意义重大。

总之,环毛蚓是一种特殊而有趣的生物,它们以其特殊的身体结构和自主活动能力而闻名。

原创实验版!涡虫、蛔虫环毛蚓比较

原创实验版!涡虫、蛔虫环毛蚓比较

解剖方法:背面朝上,从体末端稍偏背 中线向前划开体壁,用镊子拉开体壁, 大头针倾斜错位固定。 内部观察: • 消化系统:管状; • 生殖系统:由细到粗
–雄性:精巢—输精管—储精囊,开口于体末端; –雌性:卵巢—输卵管—子宫,开口于身体前1/3处。
蛔虫横切面观察:原腔动物 • 角质膜:非细胞结构
• 体壁:包括表皮层和肌肉层,背腹线, 侧线 • 原体腔:位肌肉层和肠道间,体壁无体 壁膜 • 肠道:肠壁比较薄,不含肌肉组织
储精囊
精巢
输精管 子宫
卵巢 输卵管
雄性横切
雌性横切
体腔内分布的生殖系统: ♀有卵巢,输卵管和子宫; ♂有精巢,输精管和储精囊。
3、环毛蚓的外形、内部解剖和横切面观察
• 环毛蚓外形:身体 同律分节,前后端 区分,环带(生殖 带14-16体节),受 精囊孔(6-9体节), 节间沟中有刚毛, 雌雄同体。
背血管
环血管
腹血管环毛蚓横切面观察注意事项 解剖针划开蛔虫体壁时,不要刺入太深,以免损 坏内部器官。剪开环毛蚓体壁时,注意避开背中 线处的背血管,以及剪刀尖稍向上挑起,以免损 伤内部器官。 浸制标本中生殖管道较脆,在分离观察时,须仔 细,以免将管道弄断。 剪开环毛蚓身体前端体腔隔膜时,勿损伤生殖器 官。雄性精巢囊内的精巢和精漏斗,以及雌性生 殖器官都很小,须仔细分离进行观察。

实验对象与器材
涡虫活体、蛔虫、环毛蚓标本和 横切片
解剖工具,双筒光学显微镜,培 养皿
实验步骤
1、涡虫的观察和再生实验;
2 、蛔虫的外形观察,内部解剖和横切 面玻片标本的观察。 3 、环毛蚓的外形观察,内部解剖和横 切面玻片标本的观察。
1、涡虫的观察和再生实验 横切片观察:无体腔动物

猪蛔虫与环毛蚓的解剖

猪蛔虫与环毛蚓的解剖
❖ 1脑 :用剪刀小心除去两复眼之间的头壳和 壳内肌肉可见淡黄色的块状物即脑。
❖ 2围咽神经: 1对,自脑向后发出到食道两侧 向下连于食道下神经节。
❖ 3腹神经索: 将消化道移向一旁,在腹蝗虫的腹神经索(固定)
作业:
1、绘蝗虫的消化系统图并注明其结构名称。 2、绘猪蛔虫雌(或雄)的解剖图,并标注
主要结构名称。
口器 :
用镊子分别取下蝗虫口器 的各部分,依次排列在蜡 盘中或白纸上,进行观察:
A 上唇一片 B 上颚一对 C 下颚 一对 D 下唇 E舌
口器的解剖
2、胸部
由三节组成,即前胸、中胸和后胸三节。 翅 :2对;气门 :两对。
(1)足 :3对,即前足、中足和后足。每个足 由五部分组成:基节 转节 腿节 胫节 跗节(下面有四个肉)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猪蛔虫、环毛蚓、蝗虫的外部形态 和内部结构,了解线性、环节一般特征。 2、练习和掌握动物解剖的一般方法
实验内容:
一、动物解剖的一般方法 二、观察猪蛔虫外部形态与内部解剖。 三、观察环毛蚓的外部形态与内部解剖。 四、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与内部解剖。
一、动物解剖的一般方法
1、尽量使用新鲜材料做解剖实验。 2、解剖前应对解剖的动物作全面的观察,明
蝗虫的外生殖器 左:雌性 右:雄性
蝗虫产卵器
二、蝗虫内部解剖与观察
1、解剖方法: 第一步:先剪去翅和足 第二步:从自腹部末端尾须处,沿气孔上方向前至 头部剪开虫体的两侧体壁。再剪开头部与前胸间的 颈膜和腹部末端的背板,小心取下所剪的背壁(注 意与其下方器官的分离并保持其完整)。边解剖边 观察下列构造。
(2)雄虫:腹面后端弯曲,有两个交接刺,由泄殖 腔孔伸出。
(3)雌虫:较粗大,腹面后端不弯曲,肛门开口于 腹面近体的末端,生殖孔开口在腹面的前端约身体 1/3处。

环毛蚓的课件

环毛蚓的课件

看着这背影,我们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呢?
对这位无私奉献的黑暗精灵,你 我知多少呢
Hale Waihona Puke 蚯蚓穴居于潮湿多腐植质的泥土中,以 菜园、耕地、沟渠边数量最多。体色因 环境不同而异,具有保护色的功能,一 般为棕、紫、红、绿等色体,它的再生 能力很强。
主要特征
• 体呈细长的圆柱形,身体同律分节(homonomous segmentation). (从环节动物门开始出现了分节现象) • 头部不明显,由口前叶、围口节组成。感觉器官退化。口前叶的腹面 有口,肛门在体末端为一竖的开口 • 除围口节及尾节外其余各节中部着生一圈刚毛。 • 在一定体节上,性成熟时具有环带,即生殖带。受精卵在其内发育。 • 体壁的上皮层内夹杂大量不同的腺细胞、感觉细胞和感光细胞。前者 分泌黏液以湿润体表,利于钻洞和呼吸。后者分别司触觉、感受光线 • 等刺激的作用。 • 消化系统较复杂,蚯蚓为食腐性动物。 • 血浆中含有血红蛋白
口前叶 围口节
生殖带
• 农业价值
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并改善结 构,还能促进酸性或碱性土壤变为中性土壤,增加磷等速 效成分,使土壤适于农作物的生长。由于蚯蚓含有丰富的 蛋白质,因此,用作畜、禽和水产养殖业的饲料,都能取 得增产的效果。 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毒、活血通经、平 喘、定惊,降压的功能。主治热结、尿闭、慢性肾炎、高 热烦躁、抽搐、疹毒内攻、经闭、半身不遂、咳嗽喘急、 小儿急慢惊风、癫、狂、痫、口眼歪斜、高血压、痹症等。 外用治烫火伤及疮毒等症。用量10-20克。外用适量。
• 医药价值
潜在的前沿价值
• 蚯蚓体内可分泌出一种能分解蛋白质、脂肪和木 质纤维的特殊酶,因此,树叶、稻草、畜禽粪便、 生活垃圾、活性污泥和造纸、食品工业的下脚料 等,都可以是它的食料。蚯蚓能够在一定程度内 消除环境污染。因此,近年来,许多国家都成立 了蚯蚓养殖工厂,并把蚯蚓养殖工厂称为“环境 净化装置”。由于蚯蚓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汞、铅 和镉等微量金属,这类金属元素在蚯蚓体内的聚 集量为外界含量的10倍。因此,有些科学家认为 蚯蚓可作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动物。

无脊椎动物学实验5环节动物实验

无脊椎动物学实验5环节动物实验

示范标本
多毛纲:能自由游动,头部发达,咽能翻出, 咽端具颚,全部体节具疣足。如沙蚕、背鳞沙 蚕、日本沙蚕。管居,头部退化,咽无颚,不 能伸出,后部疣足常退化。如毛翼虫(磷沙 蚕)、龙介虫。
蛭纲:无疣足,一般没有刚毛,体节数目一定, 身体前后端具吸盘,如蚂蟥。
作业与思考
绘蚯蚓横切图
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挟住蚯蚓浸制标本的 前端,拇指和其余两指拿着标本的下部,
用解剖剪,在标本后端的1/3处剪断(因为蚯 蚓30节之后结构相同),
然后沿背中线略偏一点,一直向前剪。
注意剪子尖略向上挑,以免剪破内脏。
剪开体壁后,将体壁展开,用大头针固定于 蜡盘上。并观察其膈膜、背腺、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 。
无脊椎物学实验5
环节动物实验
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动物学教研室
Email:saidaojian@
目的
观察蚯蚓的形态和构造,掌握环节动物门 的主要特征,掌握解剖蚯蚓的基本技能 和方法。
材料与用具
蚯蚓、蚯蚓横切片、沙蚕疣足装片、环 节动物标本、蜡盘、解剖器械、显微镜、 解剖镜。
背孔:在虫体背面中央,约自12~13节间沟起,每个体 节与下一个体节之间的节间沟中, 都有1个小孔,这 就是背孔。
刚毛:除围口节和最后的一、二节外,每节的中部都有 一圈刚毛。刚毛是坚硬的刺状物,但很小,而且平时 都缩入体内,不易看清。若用手指在浸制标本上来回 触摸,会感觉到粗糙不平,这就是刚毛。
内部解剖:
实验的内容
观察环毛蚓, 沙蚕疣足装片, 及其标本。
实验的方法步骤与观察思考
观察环毛蚓 外形:环毛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前端略尖,后端
钝圆。背面颜色较深,腹面颜色较浅,前端有口, 后端有肛门。

实验九环毛蚓外形观察与内部解剖

实验九环毛蚓外形观察与内部解剖

实验三蛔虫、环毛蚓外形观察与内部解剖一实验目的1.通过环毛蚓的解剖与观察,了解环节动物门的基本特征。

2.通过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了解环节动物的进步性特征,及动物形态、器官系统结构与机能逐渐演化发展和完善的进化过程。

二实验内容1.环毛蚓的外形观察,内部解剖和横切面玻片标本的观察。

2.蛔虫和环毛蚓外形和内部结构的比较。

三实验材料及用具(一)材料环毛蚓浸制标本和横切面玻片标本(二)用品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器具,蜡盘,大头针,载玻片,烧杯,滴管,清水。

四实验操作及观察取环毛蚓浸制标本,清水洗去药液,置蜡盘中,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

1.外形环毛蚓身体圆长,由许多体节组成,体节之间有节间沟。

除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外,各节中部生有一圈刚毛,可用手触摸或用放大镜观察。

身体可分为前、后端,背、腹面。

性成熟个体有棕红色隆肿环带的一端为前端,前段第Ⅰ节为围口节,其腹面中央是口,口的背侧有肉质的口前叶,环带位于第XIV~XVI节,身体末端的纵裂状开口是肛门。

颜色深暗的一面是背侧,除前几节外,背中线上每节间处有背孔。

将环毛蚓背面擦干,用手指轻捏身体两侧,有液体自节间沟被中线冒出处,即为背孔。

颜色淡的一面为腹面。

观察腹面前部,在V/VI~VII/IX节间沟两侧有2~4对横裂状受精囊孔,在环带的第I 节,即第XVI节腹中线上有1个雌性生殖孔,第XVII节腹面两侧各有1个雄性生殖孔,在受精囊孔和雄性生殖孔附近常有小而圆的生殖乳突。

2.内部解剖和观察用剪刀沿身体背侧中线略偏右侧处剪开体壁,从肛门剪到口,用镊子在身体前1/3处向两侧掀开体壁,可见体腔中相当于体表节间沟处均有隔膜,将体腔分隔成许多小室。

用解剖针划开肠管与体壁之间的隔膜联系,将剪开的体壁向两侧展平,并在近切口处用大头针将体壁钉在蜡盘的蜡板上,约每五节钉一钉,左右交错,钉的斜度向外。

在XIX节往前,注意不要划伤生殖器官;XIV节往前的隔膜越来越厚,需用眼科剪将隔膜剪开。

加清水没过环毛蚓,依次观察。

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解剖

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解剖

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解剖(动物生物学实验)姓名:张林涛学号:2014312092 专业:生物科学指导老师:王茜摘要:通过蛔虫和环毛蚓的解剖实验,学习解剖蠕虫的一般方法;了解假体腔动物的一般特症以及蛔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了解环节动物的进步性特征及环毛蚓对穴居生活的适应。

通过比较了解环节动物的进步性特征,及动物形态,器官系统结构与机能演化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在实验中掌握环节动物的认知。

关键词:蛔虫环毛蚓比较解剖实验1前言: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构成,称为分节现象。

这是无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体节与体节间以体内的隔膜相分隔,体表相应地形成节间沟,为体节的分界。

同时许多内部器官如循环、排泄、神经等也表现出按体节重复排列的现象,这对促进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着重大意义。

环节动物中原始种类的体节界限不明显。

环节动物除体前端2节及末一体节外,其余各体节,形态上基本相同,称此为同律分节。

分节不仅增强运动机能,也是生理分工的开始。

如体节再进一步分化,各体节的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差别,身体不同部分的体节完成不同功能,内脏各器官也集中于一定体节中,这就从同律分节发展成异律分节,致使动物体向更高级发展,逐渐分化出头、胸、腹各部分有了可能。

因此分节现象是动物发展的基础,在系统演化中有着重要意义。

分节现象的起源可能由低等蠕虫的假分节逐渐演变形成。

它们的消化、生殖等内脏器官成对按体节重复排列,当动物体作左右蠕动时,于各器官之间的体壁处产生了褶缝,以后在前后褶缝间分化出肌肉群,于是形成了体节。

2材料与方法2.1实验材料:猪蛔虫(Ascaris suum)浸制标本、环毛蚓(Pheretima)浸制标本2.2仪器:解剖盘,解剖刀,解剖针,镊子,大头针,剪刀。

2.3实验方法:显微观察法、绘图分析法、解剖比较法3总结与分析3.1.1蛔虫的解剖:分清蛔虫的前、后端,背、腹面.将其腹面向下置于蜡盘中,用大头针固定前后端,左手食指、中指分开轻按虫体,右手用解剖针从虫体前端略偏背线处向后小心划开体壁直到体末端,用镊子拉开两侧体壁,用大头针左右交错,且向外倾斜45°将体壁边缘固定在蜡盘中,加清水没过虫体,用解剖针小心将器官稍加分离.3.1.2体壁:由角质膜、上皮层和肌肉层构成皮肌囊.消化道:横切图中正中的扁形的管子即肠.肠由一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中间空腔为肠腔,在肠腔内侧有一层角质薄膜.消化管也在其中。

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解剖

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解剖

1、消化系统
口腔:位于第1~3节内 咽:位于第4~5节内,梨形,肌肉发达 食道:位于第6~8节内,细长形 嗉囊:位于第9节前部,不明显 砂囊:位于第9~10节,囊壁富肌肉,较发达 胃:位于第11~14节内,细长管状。外方被贮精囊包围,将贮精囊掀 开即可看见 肠:自第15节向后均为肠,直通肛门 盲肠:第27节向前伸出,1对,角状
肛门(雌性) 近后端腹面约2mm处 生殖孔
雌性生殖孔:位于身体前1/3稍后的腹线上 雄性生殖孔:与肛门合一,称泄殖孔(位于体末端稍前的腹面, 有时能看到从孔内伸出的两根交接刺)
(二)蛔虫的内部解剖
分清蛔虫的前、后端,背、腹面,将其腹面向下置于蜡盘中,用大头针将蛔 虫前后端固定 左手食指、中指分开轻按虫体,右手用解剖针从虫体前端略偏背线处向后小 心划开体壁直到体末端 用镊子拉开两侧体壁,用大头针将体壁边缘固定在蜡盘中 加清水没过虫体,用解剖针小心将器官稍加分离 注意事项 解剖针不要刺入太深,以免损坏内部器官 大头针左右交错,向外倾斜45° 雄虫体后端弯曲,解剖时更须小心 切勿弄断
(六)环毛蚓的横切面玻片标本观察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略) 三、结果与讨论
1、根据实验观察,列表比较蛔虫和环毛蚓在外形、体壁、 消化管及体腔等结构上的异同点。 2、绘制环毛蚓链状神经系统结构图。
实验报告
四、问题与思考 1、根据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说明无脊椎动物消化管结构和机能 的演变,及其与真体腔形成的关联。 2、根据实验观察,思考总结环毛蚓的哪些特征反映了对穴居生活 的适应,并加以说明。 3、为什么说环节动物是高等无脊椎动物?
2、循环系统
背血管:消化管背线的1条长血管 腹血管:消化管腹面的1条略细的血管,从第10节起有分支到体壁上 心脏:连接背、腹血管的环血管,共4对,分别在第7、9、12、13节 内 神经下血管:位于腹神经索下面的1条很细的血管。小心地将肠管和 腹神经索掀开,可看到此血管 食道侧血管:位于体前端消化管两侧的1对较细的血管

环毛蚓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全国通用

环毛蚓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全国通用

环毛蚓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一、实验目的:了解环节动物门和寡毛纲的基本特征。

学习解剖环节动物的技术。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成熟的环毛蚓、解剖镜、放大镜、蜡盘、镊子、解剖剪、解剖针、大头针等。

三、实验操作及观察:1、外形观察:把洗净的蚯蚓,放在蜡盘中,可以看到蚯蚓身体呈长圆形,由100多个环节组成,节间有沟。

较尖的一端是头部,前端有口,口的背侧有肉质的口前叶;较圆钝的一端为尾部,末端有肛门。

颜色较深暗,稍凸起的一面为背面;颜色浅较扁平的一面是腹面。

用放大镜观察在11节以后各节的背部中央有背孔,能分泌出体腔液,皮肤湿润有粘液。

性成熟的环毛蚓在第14~16体节间有一个环带,也叫生殖带。

除了前后两个环节和环带外,蚯蚓身体其余的每个环节中央都有一圈刚毛。

在腹面第6~9节两侧的节间沟有3对受精囊孔;在第14节腹中线上有1个雌性生殖孔;在第18节的两侧有2个雄性生殖孔。

2、内部解剖:手执标本,用解剖剪在其身体背面略偏背中线处(以避开背血管),从肛门剪到口。

剪开蚯蚓体壁时,刀尖应微上翘,以防戳破消化管壁使其内泥沙外溢而影响观察。

精巢囊、卵巢、卵漏斗等位于身体腹面,紧贴神经索两侧,极难观察,故应细心切断隔膜(特别是体前部肌肉质很厚的隔膜)与体壁之间的联系。

或剪除部分隔膜;再将体壁尽量向外侧拉伸,使两侧体壁完全平展,再以大头针固定。

左右两边大头针应交错,并使针头向外倾斜以免妨碍操作;观察中应适时以水湿润标本,以免干燥萎缩。

①观察体腔:可以看到环毛蚓体壁和消化管之间的空腔是体腔。

体腔内由隔膜分成许多小室。

②消化系统:可以看到环毛蚓的消化管由前端的口至后端肛门,是一条纵管。

用放大镜依次观察各消化器官。

口和咽相连,咽头后面是狭窄的食管。

它的后面是一个膨大成球形,肌肉坚实的砂囊。

砂囊后面细小的部分是胃。

胃后面粗大的部分是肠,直通后端的肛门。

在第26~27节的两侧有一对向前突出呈锥形的盲囊,是蚯蚓的主要消化腺。

③循环系统:闭管式,可以看到一条背血管、一条腹血管和连接背腹血管的8对大血管弧,血管弧分别位于身体第5、6、7、10(两对)、l1、12和13体节。

蚯蚓

蚯蚓
蚯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环毛蚓Pheretima 环毛蚓 1. 外部形态
身体圆而细长, 身体圆而细长,有许多相似的体节组 成,雌雄同体 节间沟: 节间沟:体节与体节之间的深糟沟 体环: 体环:体节上的浅糟 口前叶:前端笫一节, 口前叶:前端笫一节,为肌肉质的 突起,有摄食、 突起,有摄食、掘土和感觉 功能。 功能。 环带(生殖带 生殖带): 环带 生殖带 性成熟时在笫14-15-16节由表皮形成的腺肿状突 节由表皮形成的腺肿状突 性成熟时在笫 环带上无刚毛和节间沟。 起。 环带上无刚毛和节间沟。
环毛蚓Pheretima 环毛蚓 2.体壁 体壁 体壁由四部分组成: 体壁由四部分组成: ▲角质膜 角质膜 ▲表皮 表皮 ▲肌肉 肌肉 ▲体腔膜 体腔膜
环毛蚓Pheretima 环毛蚓 ▲角质膜:薄,由表皮细胞分泌而成 角质膜: 功能: 功能: 保水, 保水,能防止身体在干燥环境中失水 表皮层: ▲表皮层:由单层柱形 胞组成, 上皮细 胞组成,其间有 腺细胞分布 功能: 功能: 组成体壁的主体, 组成体壁的主体,分 泌角质膜 腺细胞能分泌粘液, 腺细胞能分泌粘液, 湿润体表
环毛蚓Pheretima 环毛蚓
背孔: 背孔: 节间沟开始, 笫11/12节间沟开始,在腹中线 节间沟开始 上每节一个背孔,能放出体腔液, 上每节一个背孔,能放出体腔液, 湿润皮肤,以便于呼吸,减少摩擦, 湿润皮肤,以便于呼吸,减少摩擦, 保护皮肤。 保护皮肤。 三对纳精囊孔: 三对纳精囊孔 位于6/7、 、 节间沟的两侧 位于 、7/8、8/9节间沟的两侧 雌性生殖孔: 雌性生殖孔: 一个,位于笫14节腹面中央 一个,位于笫 节腹面中央 雄性生殖孔: 雄性生殖孔: 一对,位于笫18节腹面两侧 一对,位于笫 节腹面两侧

7环毛蚓

7环毛蚓

• 消化系统:肝脏(淡黄色腺体),胃(囊状) • 排泄系统:触角腺(扁圆形腺体), 生活时呈绿色,故又称绿 腺,浸制标本为乳白色 • 神经系统:链状神经系;腹神经链(身体腹面正中线的1条白 色索状物);围食管神经;食管下神经节;脑
虾的内部结构
甲壳动物的循环系统
Back
作 业
1. 绘螯虾内部结构解剖图 2. 通过对螯虾的观察,阐明甲壳动物 的主要特点,解释螯虾循环系统较 为发达的原因。
实验七 蚯蚓的解剖
实验目的
• 了解环节动物的身体分节真体腔的 形成,以及器官系统发达等基本特 征。学习解剖蚯蚓,观察其内部器 官系统的方法,要求初步具有识别 其他寡毛类的能力。
实验内容
1、 观察浸制标本外部形态结构 2、 解剖浸制作标本,观察内部构造 3、 观察横切面玻片标本 4、重要代表动物示范:沙蚕,金钱蛭, 水蛭,星虫
神经系统
环毛蚓的横切面观察
• 体壁:角质膜、上皮层、肌层、体腔膜 • 肠:单层肠上皮细胞、外具环肌,纵肌及黄色细胞、 盲道 • 血管 :背血管(盲道之上),腹血管 (肠腹面)、神经 下血管 (神经索下方) • 神经索:
横切面目

通过观察螯虾的外形和内部结构,了解 甲壳动物在形态结构上的主要特征;认 识甲壳纲的代表动物;具备初步识别甲 壳动物常见种类的能力。
日本沼虾 的附肢
Back
内部器官系统的解剖和观察
1. 2. 呼吸器官: 肌肉:为成束的横纹肌,往往成对
3. 循环系统 : 心脏:位于头胸部后端背侧的围心窦内,半透明,多角形的肌肉囊。 在心脏的背面,前侧面和腹面各有一对心孔。 动脉:细且透明 4. 生殖系统: 精巢1对,白色;输精管,其末端开口于第五对步足基部内侧。 雌性:卵巢1对,性成熟时为淡红色或淡绿色,浸制标本呈褐色,其末 端开口于第三对步足基部内侧。

实验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解剖

实验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解剖

性别特征比较
头部结构比较
蛔虫是雌雄异体的生物,而环毛蚓是雌雄 同体的生物。
蛔虫的头部具有口吸盘和顶突等结构,而 环毛蚓的头部没有明显的附着器官,但具 有感觉器官。
03
蛔虫和环毛蚓的组织结构
蛔虫的组织结构
表皮层
蛔虫体表覆盖一层角质层,具有保护作用。
中胚层
蛔虫的中胚层发达,包括肌肉层和各种器官, 如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通过比较蛔虫和环毛蚓的解剖结构,探究两者在形态、组织、器官等方面的异同点,为深入理解这两种动物的生 物学特性和演化历程提供依据。
研究意义
通过比较解剖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动物学、演化生物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同时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 更为准确的实验动物模型,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蛔虫的消化系统适应于寄生生活, 而环毛蚓的消化系统适应于土壤生 活。
06
实验结论
比较结果总结
形态特征
蛔虫和环毛蚓在形态上有显著差异。蛔虫通常呈细长圆柱 形,而环毛蚓则呈圆筒形。此外,蛔虫具有更为明显的肌 肉层,而环毛蚓的肌肉则相对不发达。
消化系统
蛔虫的消化系统更为复杂,包括口器、食道、胃和肠道等 部分。而环毛蚓的消化系统相对简单,主要由食道和肠道 构成。
对生态环境的启示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蛔虫和环毛蚓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其比较解剖结果提醒我们生态平衡的 重要性。不同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任何一个物种的消失都可 能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了解蛔虫和环毛蚓的生态位和生存需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态环境对 它们的影响。这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018年蛔虫和环毛蚓比较解剖-文档资料

2018年蛔虫和环毛蚓比较解剖-文档资料
雄蛔虫
雌蛔虫
蛔虫的外形观察
前端
后端
内部解剖 取雌、雄虫分别置蜡盘中,从身体背部略偏背中线的地方剪开,用镊子拉开两侧的体壁,用大头针固定在蜡盘上。固定时,大头针应从两侧面斜插,以便观察和操作。固定完毕后,往蜡盘内加水,使内部器官悬浮起来,再一手拿解剖针,另一手拿镊子轻轻游离内部器官,然后观察其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
蛔虫卵观察 受精卵:椭圆形,壳厚,壳外有一层波浪形凹凸不平的蛋白膜,呈黄褐色,壳内有一个圆形的卵细胞,卵细胞两端有空隙。 未受精卵:形状较不规则,壳薄,壳外的蛋白膜发育不完全,呈淡黄色。壳内有许多油滴状颗粒。
原腔动物示范标本
十二指肠钩虫:寄生在人体小肠中。体细小,长约1cm,略透明。虫体头部有一相当深的口囊,在口囊的腹面两侧有钩齿两对。雌虫较大,生殖孔在身体的后半部,雄虫较小,尾端有一盘形的交合伞。 鞭虫:成虫寄生于人体盲肠和大肠,可引起阑尾炎。身体似鞭后部像鞭把,前部像鞭梢,得名。雄性有交接刺,尾卷曲。 鞭虫卵: 呈纺锤形,黄褐色,卵壳厚。卵的两端各有一个透亮的栓状物。 蛲虫:成虫寄生于盲肠,及其附近的大肠和小肠中。虫体白色,细线头状,头部有颈翼膜。 蛲虫卵:无色透明,柿核形,一侧扁平,一侧隆起,壳厚。 微丝蚴:是雌性丝虫直接产出的幼虫,在血液中。
环毛蚓的外形观察(腹面)
生殖环带:14~16体节
受精囊孔:3对(因种类不同有所不同),位于6/7、7/8、8/9体节腹面两侧的节间沟中。 雌性生殖孔:1个,位于第14体节腹面正中央处。 雄性生殖孔:1对。第18体节腹面两侧各有一个突起,称为雄性生殖突,雄性生殖孔,即开口于突的顶端。 背孔:在虫体背面中央,约自12~13节间沟起,每个体节与下一个体节之间的节间沟中, 都有1个小孔,这就是背孔。 刚毛:除围口节和最后的一、二节外,每节的中部都有一圈刚毛。刚毛是坚硬的刺状物,但很小,而且平时都缩入体内,不易看清。若用手指在浸制标本上来回触摸,会感觉到粗糙不平,这就是刚毛。

刘太菊八年级实验观察蚯蚓

刘太菊八年级实验观察蚯蚓
二、触摸身体 :
用手指从前到后、从后到前触摸蚯蚓腹面,感觉 粗糙 ,这是因为它的腹面有 刚毛 。
用手触摸蚯蚓,能不能感觉到它的体表有黏液?实 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
保证蚯蚓的 正常呼吸。
教学过程实施
三、探究运动 :
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粗 细及长短的变化。想想这些变化怎样发生的?
1、教学目标
知识 性 目标
教学目标制定
技能 性 目标
情感 性
目标
通过观察,说 出蚯蚓的外部 形态结构;描 述蚯蚓的运动。
尝试实验操 作,培养学 生的动手能 力和观爱护小动 物的习惯,关 注蚯蚓的生存 环境,增强珍 爱生命情怀。
教学目标制定
2、教学重、难点
实验: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和运动
生活环境
观察外形 观 察 触摸身体 顺 序 探究运动
穴居在土壤中
其他特征
注意:在观察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 使它的体表保持湿润。
教学过程实施
一、观察外形:
蚯蚓身体呈 圆筒 形。 怎样区别蚯蚓的前端和后端? 蚯蚓身体是否分节?对运动有什么意义?
教学过程实施
3、本实验有个别小组效果不够好,主要原因是部分 学生怕脏,观察不认真;还有个别学生不敢碰触蚯 蚓,故感觉不到蚯蚓的黏液。这是我需要进一步思 考、解决的问题。
谢谢!
概述蚯蚓的形态结构和运动情况是 本节课的重点。
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能力以及动手 能力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法学法确立
教法设计 学法指导
教法设计: 1、实验法 2、合作探究法 3、观察法
学法指导: 1、实验观察法 2、讨论交流法
教学过程实施 材料用具:
活蚯蚓、玻璃板、糙纸(报纸等)、 棉球、放大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蚯蚓解剖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4 5
2
6
2、用品
解剖器具、蜡盘、大头针、5-15% 酒精
三、操作与观察
1、外部形态的观察
1)运动
2)用手触摸感觉环毛蚓的刚毛 3)区分环毛蚓身体前后端及背腹面 4)观察环毛蚓生殖环带所在的体节 5)观察环毛蚓的背孔(将环毛蚓放 入15%的酒精溶液中,可观察到
环毛蚓的体液从背孔喷出。)
6)在不同体节观察环毛蚓的雌雄生殖孔
第14~16体节无节间沟, 无刚毛(湖北环毛蚓腹面 有刚毛) 称为生殖带或环带。 生殖带的第一节(14节) 腹面中央有雌性生殖孔; 第18体节腹侧两侧为一对 雄性生殖孔。纳精囊孔2— 4对,一般位6—9节间沟的
腹面两侧。
2、环毛蚓的解剖及内部结构观察
1)解剖
•用剪刀由蚯蚓身体肛门处的背面略偏背中线的右侧,由后 向前剪开体壁。剪到前2~4节时要特别注意,以免破坏脑 神经节。 •将剪开的蚯蚓放在蜡盘中,用大头
针以45度向外倾斜将一侧的体壁固
定在蜡盘上。用解剖刀划开消化道 与体壁之间的隔膜联系,用大头针 插住另一侧体壁。在固定好蚯蚓的 蜡盘内加少许清水,水量以浸没蚯 蚓为宜。
2)内部器官的观察
(1)消化系统
(2)循环系统
(3)生殖系统 (4)神经系统
消化系统
口 咽 食道 嗉囊 砂囊 胃

实验七、蚯蚓的切片观察及蚯蚓的解剖
一、实验目的与内容
1、目的 通过对蚯蚓外部形态和切片的观察以及蚯蚓的解剖,了解
真体腔和同律分节结构特点,认识真体腔在进化过程中的
重要地位。 2、内容
1)环毛蚯蚓外部形态观察。
2)环毛蚓的解剖及内部结构观察。 3)环毛蚓的切片观察
二、材料和用品
1、材料
活体环毛蚓、蚯蚓切片。
盲肠 肛门
循 环 系 统
解剖环毛蚓可以看到一条背血管、一条腹血管和连接背 腹血管的几对大血管弧。一般称大的血管弧(环状血管) 为心脏。
生殖系统
雄性生殖器官,包括储精囊、椭圆形的 精巢囊、很细的输精管、第18体节腹面 的一对雄性生殖孔和一对前列腺。 雌性生殖器官,包括:一对位于第 节前隔膜后壁上的一对很小的卵巢;第
大的
13体节后隔膜上的两个喇叭状的卵漏斗;
卵漏斗后接两个很短的输卵管,输卵管 穿过隔膜进入第14体节,在第14体节腹 神经索下方会合,开口于第14体节的雌 性生殖孔。属于雌性生殖器官的还有2~
3对受精囊。
蚯蚓的生殖系统
第14~16体节 无节间沟,无 刚毛(湖北环 毛蚓腹面有刚 毛) 称为生殖带 或环带。生殖 带的第一节 (14节)腹面 中央有雌性生 殖孔;第18体 节腹侧两侧为 一对雄性生殖 孔。纳精囊孔 2—4对,一般 位6—9节间沟 的腹面两侧。
雄性生殖系统
神经系统
蚯蚓的链状神经系统包括咽上神经节、围咽神经、咽下神经节和腹神经索。 用解剖针和镊子小心剥除咽部附近的肌肉,就可以看到第3节咽的上部有一
个白色的咽上神经节,两侧有围咽神经绕过咽,连接到腹面。
用解剖剪将咽上神经节前的口腔管剪断,用解剖针小心剥离咽上神经节 与咽的粘连,然后从后端将咽抽出,若将后面的消化系统全部去掉,就可 以看到完整的神经系统。 在腹神经索上,每个体 节都有一个膨大的神经节, 由神经节发出的神经分支 通到体壁和内脏器官。
四、作业
1.填横切图。(50分)
1
蚯蚓横切图
角质膜 表皮层 刚毛 肠系膜 神经节 6 7 8 9 10 背血管 排泄管 盲道 腹血管 神经下血管
2.填解剖图。(50分)
2 3 4
1 2 3 4 5 6 7 8 9 10
蚯蚓横切图
5
蚯蚓解剖图
1 2 3 精巢囊 储精囊 输精管 前列腺 附性腺 6 7 8 9 10 卵巢 背血管 砂囊 肠 外周神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