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效率计算方法
生产效率的计算
![生产效率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216f7d91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7d.png)
生产效率的计算有多种方法,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考量的角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生产效率计算公式:
1. 基于时间的生产效率计算:
- 公式一:生产效率= (实际产量× 标准工时) / (实际人力× 标准工作时间- 挡产工时+ 加班工时)
- 实际产量:实际完成的产品数量。
- 标准工时:按照产品工艺要求或行业标准计算出单个产品应耗用的标准工作时间。
- 实际人力:参与生产活动的实际人工数量。
- 标准工作时间:通常指每天8小时的基础工作时间。
- 挡产工时:由于非生产原因(如停工、设备故障、物料短缺等)造成的无效工时。
- 加班工时:为了完成生产任务而延长的工作时间。
2. 基于工时利用率的生产效率计算:
- 公式二:生产效率= 标准总工时÷ 实际总投入工时× 100%
- 标准总工时:生产所有产品所需的理想工时总
量。
- 实际总投入工时:实际用于生产的员工总工作时间,包括有效工作时间和可能出现的损失工时。
3. 全员劳动生产率计算:
- 公式三:全员劳动生产率= 工业增加值/ 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 工业增加值:一定时间内工业生产创造的新价值,体现了生产效率的经济效益层面。
4. 实物量或产值计算:
- 公式四:生产效率= 实际产出量/ 投入综合因素
- 投入综合因素可以包括物资、劳动力、资本等多种资源的投入。
在计算生产效率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取适当的计算模型,同时也要考虑到生产环境的变化、设备状态、管理水平、生产流程等因素对效率的影响。
此外,生产效率的提升不仅关注产量,也包括质量、能耗、成本等方面的综合考量。
生产效率的计算
![生产效率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36a7270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d.png)
生产效率的计算一、引言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全球化经济环境中,生产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生产效率是企业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投入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原材料等)所产出的有效成果。
因此,了解和掌握生产效率的计算方法,对于企业进行生产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产效率的定义生产效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系统所产出的有效成果与投入的生产要素之比。
它反映了企业利用生产要素的能力,以及生产管理的水平。
生产效率越高,说明企业在相同投入下能够产出更多的有效成果,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三、生产效率的计算方法1. 投入-产出法投入-产出法是最常见的生产效率计算方法。
它通过将总产出除以总投入,得到生产效率的数值。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需要注意投入和产出的计量单位要统一。
公式:生产效率 = 总产出 / 总投入2. 劳动生产率法劳动生产率法是以劳动力投入为基础,通过计算每个劳动力在单位时间内所产出的有效成果来衡量生产效率。
这种方法有助于了解劳动力的使用效率和生产力水平。
公式:劳动生产率 = 总产出 / 劳动力投入3. 设备利用率法设备利用率法是以设备投入为基础,通过计算设备在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之比来衡量生产效率。
这种方法有助于了解设备的利用程度和维修保养状况。
公式:设备利用率 = 设备工作时间 / 总工作时间四、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1.原材料供应:原材料的质量、价格和供应稳定性对生产效率具有直接影响。
2.生产工艺:合理的生产工艺和流程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3.劳动力素质:员工的技能水平、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对生产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4.设备状况:设备的性能、维护保养和更新换代对生产效率具有关键作用。
5.生产管理:有效的生产组织、调度和协调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五、提高生产效率的措施1.优化生产流程: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2.提高员工素质: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素质,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生产效率ope的计算公式
![生产效率ope的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8e51c187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8e.png)
生产效率ope的计算公式生产效率(OPE,Overall Production Efficiency)是指企业或组织在一定时间内所实现的生产产值或服务价值与相关资源投入的比率。
计算生产效率有多种方法,以下是两种常见的计算公式:1.生产效率=有效产出/总输入其中,有效产出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真正对外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包括销售额、产量等;总输入是指为了产出这些产品或服务所耗费的全部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
例如,企业在一周内的生产效率计算如下:有效产出=销售额=100,000元总输入=员工工资+原材料费用+设备折旧=50,000元生产效率=100,000元/50,000元=2这意味着该企业每投入1元的资源,可以创造2元的销售额。
2.生产效率=标准工时/实际工时其中,标准工时是指完成一项特定任务或工作所需的合理时间,通常通过工作量和生产能力来确定;实际工时是指实际完成这项工作所花费的时间。
例如,工人在完成一件任务时,标准工时为10小时,实际工时为8小时。
生产效率=10小时/8小时=1.25这意味着该工人在同样的时间内,能够完成1.25倍标准工时的工作量。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优化流程:通过开展流程改进,消除不必要的环节和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2.提升技术水平: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3.培训员工:提升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4.优化物料管理:合理安排物料的进货、存储和使用,减少浪费和损耗。
5.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奖励和激励员工,促使其积极主动地提高生产效率。
总之,生产效率是企业实现高效生产和创造价值的关键指标,通过合理的绩效评估和持续的改进措施可以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产效率计算方法
![生产效率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614071d9e31433238689355.png)
生产效率计算方法之宇文皓月创作一、公式:生产效率=尺度总工时÷实际总投入工时*100%尺度总工时=尺度工时*实际产出数实际总投入工时=总投入工时-损失工时-补贴工时二、定义:生产效率:操纵者按规定的作业方法工作时,他的能力或努力程度叫效率。
尺度工时:根据PIE提供产能表所计算出来的工时。
总投入工时:是指当日考勤表上的总工时。
损失工时:因生产异常或其它原因使生产受影响的工时。
补贴工时:每个订单在排拉时所需的工时。
三、计算时的注意事项1、损失工时的计算①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时影响生产效率时所损失的工时,由生产线申请,PIE确认。
②生产过程中因异常而停线所损失的工时,由生产线申请,PMC确认。
③其它原因所造成的生产过程中所损失的工时,由生产线申请,责任部分确认。
2、补贴工时的计算①新订单生产成品,排线时补贴1小时,由生产线申请,PMC确认。
②新订单生产半成品或包装排线时分别补贴半小时,由生产线申请,PMC确认。
③同一订单非因本生产线原因而停线,然后又重新排线生产,按①②进行计算补贴工时,由生产线申请,PMC确认。
3、生产效率按订单进行计算,也就是说每一个订单只计算一次生产效率;生产半成品时只需如实统计总投入工时、损失工时、补贴工时。
4、生产线生产好半成品后将半成品转至其它生产线包装时,生产效率由生产半成品的生产线进行计算,负责包装的生产线提供包装时所用的总投入工时、损失工时、补贴工时。
5、生产好的成品因本生产线作业不良而造成重工的,重工时所用到的工时将计算到生产该成品的实际投入总工时内进行计算生产效率,由生产该成品的线别承担工时。
6、计算损失工时和补贴工时时由生产线填写<组装课损失/补贴工时申请书>,按计算时注意事项的第1、2项规定进行计算与确认。
生产效率计算说明new
![生产效率计算说明new](https://img.taocdn.com/s3/m/5c57056ab84ae45c3b358c43.png)
生产效率计算方法
一、公式:
生产效率=标准总工时÷实际总投入工时*100%
标准总工时=标准工时*实际产出数
实际总投入工时=总投入工时-损失工时-补助工时
二、定义:
生产效率:操作者按规定的作业方法工作时,他的能力或努力程度叫效率。
标准工时:根据PIE或工程提供产能表或C/T周期时间所计算出来的工时。
总投入工时:是指当日考勤表上的总工时。
损失工时:因生产异常或其它原因使生产受影响的工时。
如,修模等
补助工时:每个订单在排拉或换线时所需的工时。
三、计算时的注意事项
1、损失工时的计算
①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时影响生产效率时所损失的工时,由生产线申请,
PIE或工程确认。
②生产过程中因异常而停线所损失的工时,由生产线申请,PMC确认。
③其它原因所造成的损失工时,由生产线申请,责任部门确认。
2、生产效率按订单进行计算,也就是说每一个订单只计算一次生产效率;生
产半成品时只需如实统计总投入工时、损失工时、补助工时。
3、生产好的成品因本生产线作业不良而造成重工的,重工时所用到的工时将
计算到生产该成品的实际投入总工时内进行计算生产效率,由生产该成品
的线别或班组承担工时。
生产效率计算方法
![生产效率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46de5f78762caaedc33d452.png)
效率(efficiency)是指有用功率对驱动功率的比值,同时也引申出了多种含义。
效率也分为很多种,比如机械效率(mechanical efficiency)、热效率(thermal efficiency )等。
效率与做功的快慢没有直接关系。
工厂效率的含义太广泛了,不好用统一的公式表示。
而设备的利用率可以用以下公计算:公式一:设备利用率=每小时实际产量/ 每小时理论产量×100%公式二:设备利用率=每班次(天)实际开机时数/ 每班次(天)应开机时数×100% 公式三:设备利用率=某抽样时刻的开机台数/ 设备总台数×100%1.1 标准工时:指在正常情况下,从零件到成品直接影响成品完成的有效动作时间,其包含直接工时与间接工时。
即加工每件(套)产品的所有工位有效作业时间的总和。
制定方法:对现有各个工位(熟练工人)所有的有效工作时间进行测定,把所有组成产品的加工工位的工时,考虑车间生产的均衡程度、环境对工人的影响、以及工人的疲劳生产信息等因素后,计算得到标准工时。
备注:直接工时:指直接作业的人员作业工时;间接工时:指对现场直接作业工人进行必需的管理和辅助作业的人员,根据现车间管理组织的特点,车间除主任和直接作业人员外产生的工时;1.2 标准人力:指在设定的产量目标前提下,根据标准工时和实际生产状况,生产单位所配置的合理的人力数量。
1.3 生产效率: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实际人力×8.00小时-挡产工时+加班工时备注:实际产量:生产部、财务计算生产效率/生产力时以实际入库量计算;挡产工时:因外部门或受客观条件影响造成停线或返工工时;加班工时:为增加产量而延长的工作时间;生产效率=(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实际人力×8.00小时-挡产工时+加班工时)生产效率讲的是快慢,是速度,它是实际产出与标准产出的比率;生产力讲的是效益,它讲的是产出与投入之比。
生产效率计算方法
![生产效率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e51c42a6f1aff00bfd51e31.png)
一、公式:
生产效率=尺度总工时÷实际总投入工时*100%
尺度总工时=尺度工时*实际产出数
实际总投入工时=总投入工时-损失工时-补贴工时
二、定义:
生产效率:操纵者按规定的作业方法工作时,他的能力或努力程度叫效率。
尺度工时:根据PIE提供产能表所计算出来的工时。
总投入工时:是指当日考勤表上的总工时。
损失工时:因生产异常或其它原因使生产受影响的工时。
补贴工时:每个订单在排拉时所需的工时。
三、计算时的注意事项
1、损失工时的计算
①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时影响生产效率时所损失的工时,由生产线申请,PIE确认。
②生产过程中因异常而停线所损失的工时,由生产线申请,PMC确认。
③其它原因所造成的生产过程中所损失的工时,由生产线申请,责任部分确认。
2、补贴工时的计算
①新订单生产成品,排线时补贴1小时,由生产
线申请,PMC确认。
②新订单生产半成品或包装排线时分别补贴半小
时,由生产线申请,PMC确认。
③同一订单非因本生产线原因而停线,然后又重
新排线生产,按①②进行计算补贴工时,由生产线申请,PMC确认。
3、生产效率按订单进行计算,也就是说每一个订单只计算
一次生产效率;生产半成品时只需如实统
计总投入工时、损失工时、补贴工时。
4、生产线生产好半成品后将半成品转至其它生产线包装
时,生产效率由生产半成品的生产线进行计
算,负责包装的生产线提供包装时所用的总投入工时、损失工时、补贴工时。
5、生产好的成品因本生产线作业不良而造成重工的,重工
时所用到的工时将计算到生产该成品的实际投入总工时内。
生产效率计算方法终审稿)
![生产效率计算方法终审稿)](https://img.taocdn.com/s3/m/516534db27d3240c8447efca.png)
生产效率计算方法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生产效率计算方法一、公式:生产效率=标准总工时÷实际总投入工时*100%标准总工时=标准工时*实际产出数实际总投入工时=总投入工时-损失工时-补助工时二、定义:生产效率:操作者按规定的作业方法工作时,他的能力或努力程度叫效率。
标准工时:根据PIE提供产能表所计算出来的工时。
总投入工时:是指当日考勤表上的总工时。
损失工时:因生产异常或其它原因使生产受影响的工时。
补助工时:每个订单在排拉时所需的工时。
三、计算时的注意事项1、损失工时的计算①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时影响生产效率时所损失的工时,由生产线申请,PIE确认。
②生产过程中因异常而停线所损失的工时,由生产线申请,PMC确认。
③其它原因所造成的生产过程中所损失的工时,由生产线申请,责任部门确认。
2、补助工时的计算①新订单生产成品,排线时补助1小时,由生产线申请,PMC确认。
②新订单生产半成品或包装排线时分别补助半小时,由生产线申请,PMC确认。
③同一订单非因本生产线原因而停线,然后又重新排线生产,按①②进行计算补助工时,由生产线申请,PMC确认。
3、生产效率按订单进行计算,也就是说每一个订单只计算一次生产效率;生产半成品时只需如实统计总投入工时、损失工时、补助工时。
4、生产线生产好半成品后将半成品转至其它生产线包装时,生产效率由生产半成品的生产线进行计算,负责包装的生产线提供包装时所用的总投入工时、损失工时、补助工时。
5、生产好的成品因本生产线作业不良而造成重工的,重工时所用到的工时将计算到生产该成品的实际投入总工时内进行计算生产效率,由生产该成品的线别承担工时。
6、计算损失工时和补助工时时由生产线填写<组装课损失/补助工时申请书>,按计算时注意事项的第1、2项规定进行计算与确认。
生产效率的计算
![生产效率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ffa02ba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68.png)
生产效率的计算一、生产效率的定义生产效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单位产品或提供单位服务所用的资源量。
也就是说,生产效率越高,企业产出的产品或服务所耗费的成本就越低。
生产效率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生产效率的计算公式为:生产效率 = 产出量 / 生产输入量其中,产出量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提供的服务量,生产输入量则是生产这些产品或提供这些服务所耗费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
二、生产效率的重要性1. 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资源,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2. 提高产品质量:高效率的生产能够减少失误和浪费,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 提高生产力:高效率的生产可以提高生产力,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4.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生产效率可以释放出更多的资源用于创新,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竞争力。
三、生产效率的计算方法1. 单位时间生产量: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提供的服务量。
2. 生产效率系数:生产效率系数是根据产出量和生产输入量来计算的,它反映了生产的效率水平。
3. 产出量与生产输入量之比:产出量与生产输入量之比越高,说明生产效率越高。
四、提高生产效率的实用建议1. 优化生产流程: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消除冗余环节,提高生产效率。
2. 引进先进技术: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 培训员工技能: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增强员工的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效率。
4. 制定科学的生产计划: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避免生产拥挤,提高生产效率。
5. 采用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提高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生产效率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提高生产效率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盈利能力,还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引进先进技术、培训员工技能等多种方式,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观看!。
生产效率计算方法
![生产效率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1417cc3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95.png)
损失工时:因生产异常或其它原因使生产受影响的工时.
补助工时:每个订单在排拉时所需的工时.
三、计算时的注意事项
1、损失工时的计算
①生产过程中工艺出现异常时影响生产效率时所损失的工时,由生产线申请,PE确认.
②生产过程中来料因异常而停线所损失的工时,由生产线申请,PMC确认.
生产效率计算方法
一、公式:
生产效率=标准总工时÷实际总投入工投入工时-损失工时-补助工时
二、定义:
生产效率:生产作业员按规定的作业方法和工作时间,所完成产品数量程度叫效率.
标准工时:根据PE提供的产品PPH值所计算出来的工时单位产品所耗用的时间.
③其它原因所造成的生产过程中所损失的工时,由生产线申请,责任部门确认.
2、补助工时的计算
①新订单生产成品,排线时补助小时,由生产线申请,PMC确认.
②新订单生产半成品或包装排线时分别补助半小时,由生产线申请,PMC确认.
生产效率计算方法
![生产效率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e85b173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99.png)
效率(efficiency)是指有用功率对驱动功率的比值,同时也引申出了多种含义。
效率也分为很多种,比如机械效率(mechanical efficiency)、热效率(thermal efficiency )等。
效率与做功的快慢没有直接关系。
工厂效率的含义太广泛了,不好用统一的公式表示。
而设备的利用率可以用以下公计算:公式一:设备利用率=每小时实际产量/ 每小时理论产量×100%公式二:设备利用率=每班次(天)实际开机时数/ 每班次(天)应开机时数×100%公式三:设备利用率=某抽样时刻的开机台数/ 设备总台数×100%1.1 标准工时:指在正常情况下,从零件到成品直接影响成品完成的有效动作时间,其包含直接工时与间接工时。
即加工每件(套)产品的所有工位有效作业时间的总和。
制定方法:对现有各个工位(熟练工人)所有的有效工作时间进行测定,把所有组成产品的加工工位的工时,考虑车间生产的均衡程度、环境对工人的影响、以及工人的疲劳生产信息等因素后,计算得到标准工时。
备注:直接工时:指直接作业的人员作业工时;间接工时:指对现场直接作业工人进行必需的管理和辅助作业的人员,根据现车间管理组织的特点,车间除主任和直接作业人员外产生的工时;1.2 标准人力:指在设定的产量目标前提下,根据标准工时和实际生产状况,生产单位所配置的合理的人力数量。
1.3 生产效率: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实际人力×8.00小时-挡产工时+加班工时备注:实际产量:生产部、财务计算生产效率/生产力时以实际入库量计算;挡产工时:因外部门或受客观条件影响造成停线或返工工时;加班工时:为增加产量而延长的工作时间;生产效率=(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实际人力×8.00小时-挡产工时+加班工时)生产效率讲的是快慢,是速度,它是实际产出与标准产出的比率;生产力讲的是效益,它讲的是产出与投入之比。
生产效率怎么算
![生产效率怎么算](https://img.taocdn.com/s3/m/63fb2938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48.png)
生产效率怎么算生产效率是以计量单位中生产的产量和生产的成本等为基础,通过统计和比较来衡量一个企业生产效率的水平。
生产效率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一、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这种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只需记录一个生产周期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再除以这个周期的时间,即可得到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
这种方法计算的效率是比较直观的,但它并不考虑生产的成本,不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
另外,不同的产品生产周期不同,计算结果的可比性较差。
二、单位时间内的生产成本这种计算方法是以单个产品的生产周期为基础,统计出所有成本,包括原材料、人工、机器使用等,再除以这个周期的时间,可以得到单位时间内的生产成本。
该方法反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管理水平和效率,但它并不能反映出产品质量问题,这也极大地限制了其实际应用范围。
三、销售收入与总生产成本的比值这种计算方法主要考虑企业盈利能力,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该方法计算的方式非常简单,只要将销售收入除以总生产成本,即可得到销售成本比率。
这种方法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利润,但它并不能反映出单个产品的生产效率和成本问题。
四、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是对生产成本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数量的前提下,通过尽可能的降低生产成本,来提高设备、技术和劳动力的利用率,以达到增加生产效益和降低产品制造成本的目的。
成本效益分析法是一种比较完善的方法,它可以综合考虑产品的质量、数量、生产成本和销售利润等因素,对企业的生产效率进行全面技术和经济分析。
总的来说,生产效率的计算方法不是单一的,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实际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来进行生产效率的分析和评价。
当然,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管理需求来综合考虑。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企业都应该不断完善生产管理体系,优化产品的生产流程,增强生产技术和员工的技能,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生产效率公式大全
![生产效率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3ea1665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7c.png)
生产效率公式大全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生产效率公式,用来评估和衡量生产活动的效率和绩效。
1. 总产量(Total Output)= 有效产量(Effective Output)+ 损耗产量(Waste Output)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生产过程中的总产量,有效产量是指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数量,损耗产量是指不符合质量标准而被废弃的产品数量。
2. 平均产出(Average Output)= 总产量 / 生产周期这个公式用于计算每个生产周期内的平均产出数量,生产周期可以是小时、天、周等。
3. 增长率(Growth Rate)= (最新产出数量 - 初始产出数量)/ 初始产出数量 * 100%这个公式用于计算两个时间点之间的生产增长率,可以帮助评估生产效率的改善情况。
4. 产出达成率(Output Achievement Rate)= 实际产出数量 / 目标产出数量 * 100%这个公式用于评估实际产出与目标产出之间的差距,以衡量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
5. 劳动生产率(Labor Productivity)= 有效产量 / 劳动投入这个公式用于衡量单位劳动投入所产生的产出数量,可以评估劳动利用效率。
6. 设备利用率(Equipment Utilization)= 实际生产时间 / 理论生产时间 * 100%这个公式用于评估设备的有效利用程度,帮助识别设备使用效率问题。
7. 制造周转时间(Manufacturing Lead Time)= 完成时间 - 开始时间这个公式用于衡量从开始生产到完成生产所需要的时间,可以用来优化生产流程。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生产效率公式,可以帮助评估和改善生产活动的效率和绩效。
根据具体情况,在使用这些公式时要注意所涉及的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生产效率计算方法-范本模板
![生产效率计算方法-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eb5bc3e33d4b14e8424682c.png)
生产效率计算方法一、公式:生产效率=标准总工时÷实际总投入工时*100%标准总工时=标准工时*实际产出数实际总投入工时=总投入工时-损失工时—补助工时二、定义:生产效率:操作者按规定的作业方法工作时,他的能力或努力程度叫效率。
标准工时:根据PIE提供产能表所计算出来的工时.总投入工时:是指当日考勤表上的总工时。
损失工时:因生产异常或其它原因使生产受影响的工时.补助工时:每个订单在排拉时所需的工时.三、计算时的注意事项1、损失工时的计算①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时影响生产效率时所损失的工时,由生产线申请,PIE确认。
②生产过程中因异常而停线所损失的工时,由生产线申请,PMC确认。
③其它原因所造成的生产过程中所损失的工时,由生产线申请,责任部门确认。
2、补助工时的计算①新订单生产成品,排线时补助1小时,由生产线申请,PMC确认。
②新订单生产半成品或包装排线时分别补助半小时,由生产线申请,PMC确认.③同一订单非因本生产线原因而停线,然后又重新排线生产,按①②进行计算补助工时,由生产线申请,PMC确认。
3、生产效率按订单进行计算,也就是说每一个订单只计算一次生产效率;生产半成品时只需如实统计总投入工时、损失工时、补助工时.4、生产线生产好半成品后将半成品转至其它生产线包装时,生产效率由生产半成品的生产线进行计算,负责包装的生产线提供包装时所用的总投入工时、损失工时、补助工时.5、生产好的成品因本生产线作业不良而造成重工的,重工时所用到的工时将计算到生产该成品的实际投入总工时内进行计算生产效率,由生产该成品的线别承担工时。
6、计算损失工时和补助工时时由生产线填写〈组装课损失/补助工时申请书〉,按计算时注意事项的第1、2项规定进行计算与确认.。
生产效率计算方法
![生产效率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405e50419e8b8f67d1cb976.png)
一、公式:
生产效率=标准总工时÷实际总投入工时*100%
标准总工时=标准工时*实际产出数
实际总投入工时=总投入工时-损失工时-补助工时
二、界说:
生产效率:把持者按规定的作业方法工作时, 他的能力或努力水平叫效率.
标准工时:根据PIE提供产能表所计算出来的工时.
总投入工时:是指当日考勤表上的总工时.
损失工时:因生产异常或其它原因使生产受影响的工时.
补助工时:每个定单在排拉时所需的工时.
三、计算时的注意事项
1、损失工时的计算
①生产过程中呈现异常时影响生产效率时所损失的工时, 由生产线申请, PIE确认.
②生产过程中因异常而停线所损失的工时, 由生产线申请, PMC确认.
③其它原因所造成的生产过程中所损失的工时, 由生产线申请, 责任部份确认.
2、补助工时的计算
①新定单生产制品, 排线时补助1小时, 由生产
线申请, PMC确认.
②新定单生产半制品或包装排线时分别补助半小
时, 由生产线申请, PMC确认.
③同一定单非因本生产线原因而停线, 然后又重
新排线生产, 按①②进行计算补助工时, 由生产线申请,
PMC确认.
3、生产效率按定单进行计算, 也就是说每一个定单只计算
一次生产效率;生产半制品时只需如实统
计总投入工时、损失工时、补助工时.
4、生产线生产好半制品后将半制品转至其它生产线包装时,
生产效率由生产半制品的生产线进行计
算, 负责包装的生产线提供包装时所用的总投入工时、损失工时、补助工时.
5、生产好的制品因本生产线作业不良而造成重工的, 重工
时所用到的工时将计算到生产该制品的实际投入总工时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效率(efficiency)是指有用功率对驱动功率的比值,同时也引申出了多种含义。
效率也分为很多种,比如机械效率(mechanical efficiency)、热效率(thermal efficiency )等。
效率与做功的快慢没有直接关系。
工厂效率的含义太广泛了,不好用统一的公式表示。
而设备的利用率可以用以下公计算:公式一:设备利用率=每小时实际产量/ 每小时理论产量×100%公式二:设备利用率=每班次(天)实际开机时数/ 每班次(天)应开机时数×100% 公式三:设备利用率=某抽样时刻的开机台数/ 设备总台数×100%数控机床技术人员“综合素质低”。
用户缺少高级编程人员、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等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
用户若选购一台较复杂、功能齐全、较为先进的数控机床,如果没有适当人去操作使用和编程,没有熟练的维修工去维护修理,再好的机床也不可能用好。
编程“效率低”。
据国外统计,手工编程时,一个零件的编程时间与机床实际加工时间之比约为30:1,而数控机床不能开动的原因中有20%~30%是由于加工程序一时编制不出而耽搁的。
维修“时间长”,维修工作跟不上。
目前国内除少数大厂配有专业维修队伍以外,大部分使用单位很难配备技术水平高的维修人员。
标准工时:指在正常情况下,从零件到成品直接影响成品完成的有效动作时间,其包含直接工时与间接工时。
即加工每件(套)产品的所有工位有效作业时间的总和。
制定方法:对现有各个工位(熟练工人)所有的有效工作时间进行测定,把所有组成产品的加工工位的工时,考虑车间生产的均衡程度、环境对工人的影响、以及工人的疲劳生产信息等因素后,计算得到标准工时。
备注:直接工时:指直接作业的人员作业工时;间接工时:指对现场直接作业工人进行必需的管理和辅助作业的人员,根据现车间管理组织的特点,车间除主任和直接作业人员外产生的工时;标准人力:指在设定的产量目标前提下,根据标准工时和实际生产状况,生产单位所配置的合理的人力数量。
生产效率: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实际人力×小时-挡产工时+加班工时备注:实际产量:生产部、财务计算生产效率/生产力时以实际入库量计算;挡产工时:因外部门或受客观条件影响造成停线或返工工时;加班工时:为增加产量而延长的工作时间;生产效率=(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实际人力×小时-挡产工时+加班工时)生产效率讲的是快慢,是速度,它是实际产出与标准产出的比率;生产力讲的是效益,它讲的是产出与投入之比。
效率可低于100%,效益低于100%时,你就等着关门破产吧。
生产效率=(当天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当天出勤工时-除外时间-人力支援时间)在工厂经常有人讲提高工作效率,其实这只是一个含混的概念。
这里将提出生产率和生产效率两个概念,以帮助工厂科学地制定效率目标,找到达成的方法。
生产率(Productivity)和生产效率(Efficiency)在生产管理的实际运用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生产效率主要用来考核纯生产能力,不包括由技术、材料等其它问题所引起的能力损耗。
生产率的计算公式:生产效率=(产出数量 X 标准工时)/(日工作小时 X 直接人工数 - 损失工时)X100%生产率用来考核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能力,是制造成本的标示之一。
生产率=(产出数量 X 标准工时)/(日工作小时 X 直接人工数)X100%标准工时:指在正常情况下,从零件到成品直接影响成品完成的有效动作时间,其包含直接工时与间接工时。
即加工每件(套)产品的所有工位有效作业时间的总和。
制定方法:对现有各个工位(熟练工人)所有的有效工作时间进行测定,把所有组成产品的加工工位的工时,考虑车间生产的均衡程度、环境对工人的影响、以及工人的疲劳生产信息等因素后,计算得到标准工时。
备注:直接工时:指直接作业的人员作业工时;间接工时:指对现场直接作业工人进行必需的管理和辅助作业的人员,根据现车间管理组织的特点,车间除主任和直接作业人员外产生的工时;生产效率计算方法一、公式:生产效率=标准总工时÷实际总投入工时*100%标准总工时=标准工时*实际产出数实际总投入工时=总投入工时-损失工时-补助工时二、定义:生产效率:操作者按规定的作业方法工作时,他的能力或努力程度叫效率。
标准工时:根据PIE提供产能表所计算出来的工时。
总投入工时:是指当日考勤表上的总工时。
损失工时:因生产异常或其它原因使生产受影响的工时。
补助工时:每个订单在排拉时所需的工时。
三、计算时的注意事项1、损失工时的计算①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时影响生产效率时所损失的工时,由生产线申请,PIE确认。
②生产过程中因异常而停线所损失的工时,由生产线申请,PMC确认。
③其它原因所造成的生产过程中所损失的工时,由生产线申请,责任部门确认。
2、补助工时的计算①新订单生产成品,排线时补助1小时,由生产线申请,PMC确认。
②新订单生产半成品或包装排线时分别补助半小时,由生产线申请,PMC确认。
③同一订单非因本生产线原因而停线,然后又重新排线生产,按①②进行计算补助工时,由生产线申请,PMC确认。
3、生产效率按订单进行计算,也就是说每一个订单只计算一次生产效率;生产半成品时只需如实统计总投入工时、损失工时、补助工时。
4、生产线生产好半成品后将半成品转至其它生产线包装时,生产效率由生产半成品的生产线进行计算,负责包装的生产线提供包装时所用的总投入工时、损失工时、补助工时。
5、生产好的成品因本生产线作业不良而造成重工的,重工时所用到的工时将计算到生产该成品的实际投入总工时内进行计算生产效率,由生产该成品的线别承担工时。
6、计算损失工时和补助工时时由生产线填写<组装课损失/补助工时申请书>,按计算时注意事项的第1、2项规定进行计算与确认。
设备效率评价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跳转到:导航, 搜索整体设备效率(英语: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OEE)是一个评量生产设施有效运作的指数。
其计算结果是通用的,甚至可以比较不同行业。
整体设备效率也可以作为关键绩效指标和精益生产的效率指标。
整体设备效率有2个重要指标和5个次要指标。
目录[隐藏]1 2个重要指标2 5个次要指标3 OEE 与 TEEP的计算o负荷时间(Loading Time)o稼動率 (Availability)o产能效率 (Performance)o良率(Quality)o整体设备效率(OEE)o设备综合生产力(TEEP)4 参考文献5 外部链接[编辑] 2个重要指标整体设备效率 (OEE) 和设备综合生产力(Total Effective Equipment Performance, TEEP)有紧密关系,也可以表示实际效率和理想的效率的差异。
整体设备效率是指生产计划的设施,能以某种程度实际运转与设计效率的比率。
设备综合生产力 (TEEP) 通常就是指日历上的工作时间。
[编辑] 5个次要指标除了上述整体设备效率和TEEP ,为了了解彼此之间的关系,有五个次要指标。
最大操作时间:代表该设施在一定期间内能实际运转的时间百分比,若设备本身可完全由厂内使用,则为日历时间。
负荷时间:是 TEEP指标的一部份,是设备可稼动的时间,乃是最大操作时间扣除停机(Shutdown, SD)损失。
稼動率:是 OEE指标的一部份,是设备实际稼动的时间,是负荷时间扣除停线时间。
产能效率:是 OEE指标的一部份,是实际生产速度和设计生产速度的比例。
良率:是 OEE指标的一部份,是有效的良品数和实际生产数的比例。
[编辑] OEE 与 TEEP的计算下面提供了实际的例子,说明如何计算整体设备效率(OEE) 和'设备综合生产力(TEEP)。
计算并不困难,但要注意计算的基础。
此外,这种计算是指单一的生产线,在实际有多个不同的生产线时,计算方式将更为复杂。
[编辑]负荷时间(Loading Time)工作时间与实际可运转的时间的比例。
单纯表示时间规划的效率,并扣除停机损失。
停机损失是计划上/表定的设备休止时间,包括:休假、教育训练、定期保养等。
公式: 负荷时间 = 工作时间 / 实际可运转时间例:有间工厂,每周工作5日(24小时),但每周排2小时的保养、2小时的员工教育。
一周可用的时间是(7日× 24小时),因此:负荷时间 =((5日× 24小时)- 2(保养)- 2(员工教育))/(7日× 24小时)= 69%[编辑]稼動率 (Availability)实际工作时间和计划工作时间的百分比。
其目的是消除与性能、品质无关的时间,如:休息与停线时间。
停线时间是指非计划中的设备休止时间,包括:批次制程转换、制程异常、设备异常停止及修复时间。
公式: 稼動率 = 实际工作时间 /计划工作时间例:有间工厂,一天工作8小时(480分),每天有30分的休息时间,休息时停止生产,并有60分的停线时间。
计划工作时间 = 480分 - 30分(休息时间) = 450分工作时间 = 450分 - 60分(停线时间) = 390分稼動率 = 390分 / 450分 = %[编辑]产能效率 (Performance)生产设备的设计制造速度和实际制造速度的比率,纯粹表示制造的速度,且不考虑品质。
公式: 产能效率 = 实际产能 / 标准产能例:有间工厂,一天工作8小时(480分),每天有30分的休息时间,休息时停止生产,并有60分的停线时间。
计划工作时间 = 480分 - 30分(休息时间) = 450分工作时间 = 450分 - 60分(停线时间) = 390分标准生产效率是 40台/小时。
该工厂这个产品的所有生产部门的生产效率是242台。
实际产能 = 242台 /(390分 / 60分) = 台/小时产能效率 = / 40 = %[编辑]良率(Quality)是数量所有产品中良品数的比率,也相当于纯收益。
公式: 良率 = 良品数 / 实际生产数例:某个工厂的所有生产部门,生产某产品的产能是242台,但良品数是230台。
良率 = 230 / 242 = %[编辑]整体设备效率(OEE)整体设备效率是整合稼動率 (Availability)、产能效率 (Performance)、良率(Quality)的可测量生产效率。
整体设备效率可应用于工厂的生产线或独立的部门。
100 %的整体设备效率几乎是不可能的,多数行业的价值目标值设在85%。
公式: OEE = 稼動率×产能效率×良率例:某个工厂,稼動率是%、产能效率是%、良率是%:OEE = % x % x % = %[编辑]设备综合生产力(TEEP)设备综合生产力的效率显示日历上的时间:365日、24小时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