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松
黄山奇松(优秀3篇)
黄山奇松(优秀3篇)黄山奇松篇一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教学中的安排:首先,通过录像初步感知黄山风光。
使学生对黄山有大致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奇松的特点。
接着,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这个问题,让学生研读全文,探究体会。
并根据学生的讨论相机出示图片或录像,在问题的讨论中从整体上把握“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特点。
然后,精读这段,落实训练点。
最后,引导学生想象其它奇松的形态,把训练拓展向课外。
重难点:1、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三、教学对象分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对于学生“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因此,本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质疑问题、自读解疑和读议领悟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创新意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一、设境激趣,再现生活,触发情感。
1、回忆课文,体味美感。
昨天老师又从电视中看到了四川九寨沟的风光介绍片,感觉九寨沟的水确实风光旖旎,太令人神往了。
你们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谁能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下九寨沟的水给你的感受?2、欣赏黄山“四绝”的风景。
(借助“课件”演示和老师的解说,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形象快捷地让学生对黄山有形象、生动的印象,激起学生想了解黄山的兴趣。
)3、请你也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黄山给你的感受?4、看来,黄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人们对黄山奇松却特别有感情,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过渡:通过欣赏,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
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五年语文上册黄山奇松
了解黄山及奇松的相关知识
在出发前,通过查阅书籍、资料或网上信息,了解黄山及 奇松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地理位置、特点、历史背景等, 为实地考察打下基础。
现场观察与记录方法
观察奇松的形态特征
在现场仔细观察奇松的树干、树枝、树叶等部分的形态特征,注意 其形状、颜色、纹理等方面的细节,并用相机或笔记本记录下来。
“送客松”传说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书生赴京赶考,路 过黄山时遇到了一位老翁。老翁热情 地邀请书生到家中做客,并送给他一 棵松树苗作为纪念。书生告别老翁后 继续赶路,最终考中状元。他回到黄 山感谢老翁时,发现老翁已经去世, 而那棵松树苗已经长成了一棵参天大 树。这棵松树被后人称为“送客松”, 象征着送别和祝福。
加大对黄山奇松保护区的巡护力度,采用现代科 技手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制止破坏行为。
传承方式与途径
口头传承
通过老一辈向年轻一辈口耳相传 的方式,将关于黄山奇松的传说、
故事和知识传承下去。
文字记载
将黄山奇松的相关历史、文化和 科学知识整理成文字资料,通过 书籍、报刊、网络等媒介进行传
播。
艺术教育
民间传说中的黄山奇松
“迎客松”传说
“陪客松”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一位仙女下凡游览 黄山,被黄山美景所吸引,流连忘返。 后来她变成了一棵松树,永远留在了 黄山,成为了著名的“迎客松”,迎 接着四海宾朋。
相传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览黄山时, 遇到了一位热情好客的樵夫。樵夫陪 伴徐霞客游览了黄山美景,最后变成 了一棵松树,陪伴在徐霞客身旁。这 棵松树被后人称为“陪客松”。
在学校和社会艺术教育机构中开 设相关课程,将黄山奇松作为教 学内容之一,培养人们对奇松的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6黄山奇松∣苏教版(共19张PPT)
课文讲解
倒挂松
竖琴松
课文讲解
双龙松
探海松
课文讲解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这一举世奇景,它不仅仅是山,也是海, 是松之海,石之海,花之海,诗之海……是一片 画的海洋。
课文讲解
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样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感受黄迎客松的地位: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 到黄山,也会马上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该句“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 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课文讲解 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
一奇在模样:姿态优美 遒劲 郁郁苍苍。 二奇在饱经风霜却生命力强: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800年,“ 饱经风霜”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请同学们结合课 前搜集的资料想象一下。
孔雀松
卧龙松
课后作业
作业设计:
课文讲解
盆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艺术之一。它以植物、山石、 土、水等为材料,经过艺术创 作和园艺栽培,在盆中典型、 集中地塑造大自然的优美景色, 达到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艺 术效果,同时以景抒怀,表现 深远的意境,犹如立体的美丽 的缩小版的山水风景区。
课文讲解
课文讲解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 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 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 神奇,更加秀美。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42021/8/242021/8/242021/8/248/24/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4日星期二2021/8/242021/8/242021/8/24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42021/8/242021/8/248/24/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42021/8/24August 24,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42021/8/242021/8/242021/8/24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
为
,乃至
。
陪客松正对
赏
。
,如同
,在陪同游人观
送客松 下
, ,游人把它比作 。它向山
,好像
。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 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 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 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 加秀美。
屹立
斜出
弯曲
仰
俯
卧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
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
雀,有的好像 ,有的仿
佛
。
温馨提示:
1.仔细观察松树的姿态。 2.展开合理的想象,写出黄山松树姿态
的奇特之美。 3.如果能用上比喻句或拟人句会令你的
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孔雀松
双龙松
探海松
团结松
龙爪松
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松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徐霞客
它有一丛 青翠的枝干斜 伸出去,如同 好客的主人伸 出手臂,热情 地欢迎宾客的 到来。
图
迎客松 姿态优美, 枝干遒劲, 虽然饱经风 霜,却仍然 郁郁苍苍, 充满生机。
夏日炎炎,
,迎客松
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寒冬腊月,
,迎客松
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
。
图
迎客松姿态优 美,枝干遒劲, 虽然饱经风霜, 却仍然郁郁苍苍, 充满生机。它有 一丛青翠的枝干 斜伸出去,如同 好客的主人伸出 手臂,热情地欢 迎宾客的到来。
陪客松正 对玉屏楼, 如同一个绿 色的巨人站 在那儿,正 陪同游人观 赏美丽的黄 山风光。
送客松姿态独 特,枝干盘曲, 游人把它比作 “天然盆景”。 它向山下伸出长 长的“手臂”, 好像在跟游客依 依不舍地告别。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6课黄山奇松_图文
松姿态独特,(
山下(
),游人把它比作“(
),好像(
)”。它向
)。
孔雀松
龙 爪 松
探海松
贴 壁 松
团 结 松
五 岳 归 来 不 看 山 ,
黄 山 归 来 不 看 岳 。
徐 霞 客
∣∣
本文档支持任意编辑, 下载使用,定会成功!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被徐霞客称为“( 玉屏楼了。楼前悬崖上有“( 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态优美,( )”“( )”“( ),虽然(
)”的 )” ),却 )。 ),如同 )。送客
仍然(
如同( ( (
),(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
),热情地(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 )了。陪客松正对( ),在陪同(
陪客松正对玉屏 楼,如同一个绿 色的巨人站在那 儿,在陪同游人
观赏美丽的黄山
风光。
送颜有一在 游满诗枝玉 人面赞,屏 。春曰行峰 ”。:似的 黄“作道 海岩揖旁 大前送。 夫倩客此 真影,松 好侧故虬 客枝名干 ,伸“苍 天,送翠 天青客, 挥翠松侧 手容”伸 。
送客松
送客松姿态独特, 枝干盘曲,游人把它比 作“天然盆景”。它向 山下伸出长长的“手 臂”,好像在跟游客依 依不舍地告别。
黄山四绝
奇 松
怪 石
云 海
温 泉
返回
迎 客 松
“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 容四海寿千年。”挺立于玉屏峰东侧,文殊洞上,破石而生, 寿逾八百年,树高10米左右,胸径64厘米,地径75厘米, 枝下高2.5米。树干中部伸出长达7.6米的两大侧枝展向前 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展开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 黄山旅游。它是黄山松的代表。姿态苍劲,翠叶如盖,刚毅 挺拔,彬彬有理,形象可爱。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黄山奇松第2课时苏教版
16、黄山奇松(第2课时)教材简析:《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九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 赞叹之情。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
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由独秀丽。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会用郁郁苍苍”、 屹立”造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俗话说: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今天就让我们去领略一下天下第一奇 山吧!齐读课题。
2. 从课题看,课文重点写什么?你想知道什么?黄山奇松到底奇在哪儿呢?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师导读:被誉为 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多媒体展 示黄山四绝的图片]闻名于世。
2. 欣赏四绝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 钟。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述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3.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它们指的是()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观赏黄山奇松,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打开书, 读第二自然段。
用“一一'划出。
2、谁来说?谁来把它写到黑板上?(学生板书)3、这三棵奇松你认识吗?不认识?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合作学习单。
默读第2自然段,选择一种松为对象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1、读一读读一读描写X松的句子,并在感触深的地方写上一两句话。
2、说说名字的由来因为(),所以人们称这棵松为“()松”3、补充介绍组内交流关于X松的其他资料。
4、有感而发将你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小组展示1、指着图介绍。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松》课件【三篇】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松》课件【三篇】导读:本文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松》课件【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教学中的安排:首先,通过录像初步感知黄山风光。
使学生对黄山有大致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奇松的特点。
接着,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这个问题,让学生研读全文,探究体会。
并根据学生的讨论相机出示图片或录像,在问题的讨论中从整体上把握“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特点。
然后,精读这段,落实训练点。
最后,引导学生想象其它奇松的形态,把训练拓展向课外。
重难点:1、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三、教学对象分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对于学生“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因此,本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质疑问题、自读解疑和读议领悟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创新意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一、设境激趣,再现生活,触发情感。
1、回忆课文,体味美感。
昨天老师又从电视中看到了四川九寨沟的风光介绍片,感觉九寨沟的水确实风光旖旎,太令人神往了。
你们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谁能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下九寨沟的水给你的感受?2、欣赏黄山“四绝”的风景。
(借助“课件”演示和老师的解说,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形象快捷地让学生对黄山有形象、生动的印象,激起学生想了解黄山的兴趣。
)3、请你也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黄山给你的感受?4、看来,黄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人们对黄山奇松却特别有感情,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过渡:通过欣赏,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5篇
《黄山奇松》经典教学设计5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网络教学,让学生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黄山美景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
三、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同学们,马上就要“五一”劳动节了,有没有打算出去游玩呀?你准备建议你的父母带你去哪儿呢?为什么想去哪呢?(学生畅所欲言)2、今天老师再向你们介绍一个“五一”旅游的好去处,那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
(媒体出示“黄山”两字)那里的松、石、云、泉都非常有名,大家想去吗?现在让我们先去领略一下黄山松的“奇”。
(先出现黄山松图片,然后逐渐出示特写的“奇”字)3、齐读课题后学生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检查预习:指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评价(根据读书要求评价)3、听课文朗读,边听边看边思:黄山松奇在哪?4、交流(1)位置奇(提示:黄山松的家都安在哪?)(2)形态奇:(回答后齐读最后一段)(三)品读体会1、黄山松千姿百态,形态各异,让我们一起到曾被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去观松,在那儿,你会看到哪些松树呢?2、请你仔细阅读课文第二段,在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上做上不同的记号。
(1)学习迎客松:①细读第一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结合理解:“遒劲”“饱经风霜”看图想想“郁郁苍苍”是说这棵树长得怎么样?你能换个词吗?指导读该句。
②指读第二句:这句话是写什么?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它名字的由来)指导朗读③师读第三句,要求学生换一种说法,请用上“不仅……而且……”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6.黄山奇松引号作用
“黄山绝胜处”——表示直接引用 (引用徐霞客游记中的名句,突出黄山奇松的秀
美。)
“迎客”“陪客”“送客”——表示特殊含义,着重 强调 “天然盆景”——表示直接引用 “手臂:——表示特殊含义
(在行文时,这些词语加上引号就不再表示它 原来的意思,而是具有了新的含义。)
• 1.妈妈拦住了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 枝,后面歇脚的人就看不到花了。” 直接引用 • 2. 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学问是一切前 进活力的源泉”。 间接引用 • 3.今天我想和大家谈四个问题,就叫“每天 四问”。 表示突出强调,引起注意。 • 4.由此看来,要扫除“拦路虎”,勤查字典 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表示具有特殊含义。 • 5.“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 表示特定称谓
• ⒈表示直接引用;(引语指行文中引用他 人的话或成语、格言、诗词等,也包括拟 声词、音译词) • ⒉表示特定称谓;(特定称谓指具有某些 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 等) • ⒊表示讽刺和否定;(又称“反语讽刺”) • ⒋表示特殊含义;(特殊含义指引号中的 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 思) • ⒌表示突出强调,引起注意。
“天下第一奇山”——表示直接引用。 “天下第下奇山” 是引用人们对黄山的赞誉, 凸显黄山的知名度高。类同于“桂林山水甲 天下”中引号的用法,表示直接引用。 “四绝”——表示突出强调,引起注意。 在行文时,有时为了强调、突出某些内容, 也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加上引号。“四绝”加 上引号,突出黄山以“四绝”而闻名,以引起读 者的注意。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课件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 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 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 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 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 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 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 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 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 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 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 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 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1、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 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 雀……
2、它们有的屹立,有的斜出,有的弯曲;有 的仰,有的俯,有的卧;有的状如黑虎,有 的形似孔雀……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 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 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 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 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黄山石千奇百怪。它们或____, 或____ ,或____;或____ ,或____, 金 睡美人 天 鸡 然 或____ ;有的状如 ____ ,有的形似 叫 手 天 机 _____……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 都 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飞 来 石 天 狗 望 月
作业: 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 黄山奇松。
黄山奇松
黄山奇松
菏泽市实验小学 龚中豪
悟‚奇‛
说‚奇‛
1、分组:每位同学选择一个方面 进行介绍,选取内容一致的同学 组成小组。
2、讨论:争取介绍得清楚、明白, 如果能生动、形象就更好了!
3、推选:每小组推选一名代表, 参评‚最佳导游员‛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 大家来黄山观赏奇松,你知道黄 山松‘奇’在哪里吗?下面听我 来介绍____,________。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听评课记录
《黄山奇松》的听评课记录《黄山奇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黄山奇松的赞叹之情。
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具体描写独具特色的黄山三大名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语句。
纵观整节课,于老师抓住了教学的重点,而且巧妙地化解了教学的难点,让我有了很多的收获。
一、体现了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上,于老师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注重挖掘学生的内在因素,并加以引导、鼓励,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不但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想象能力。
课堂上,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当堂问题当堂解决。
二、注重抓住关键的词句品读文本本课的训练重点及难点是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而学生对奇松的情,也主要是从奇上产生的。
于老师在教学时能运用文本充分地训练学生的朗读,整个教学以读为主线,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于老师在引导学生领悟迎客松奇时,以读促悟,让课堂充满语文味。
比如在学习描写迎客松的语句“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这一句时,于老师不急于让学生体会到“奇”,而是问迎客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说一说,这是一棵的迎客松。
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说出迎客松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通过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饱经风霜、热情……的迎客松。
再让学生先抓住“遒劲”和“郁郁苍苍”等关键词句来感受奇松顽强的生命力,最后抓住“饱经风霜”一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迎客松生长过程中的艰辛,这样学生很容易体会到松树的“奇”之所在。
在感悟理解了文章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敬佩、赞美之情,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学生读得入境,读得动情,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松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松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的意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会概括本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出示黄山图片,师:面对这茫茫的云海,嶙峋的怪石,苍翠的树木,明代着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有过这样的感慨:(幻灯出示)2、▲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明)徐霞客3、通过前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你对黄山有哪些了解?生自由说,引入欣赏“黄山四绝”图片,(点明:在四绝之中,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4、▲ 板书课题,指导读题并质疑。
(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领略一下黄山松的奇美。
先扫清字词障碍。
设计意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前期的预习和自身生活知识的积累,有效带动课堂学习兴趣的激发。
二、合作探究,学习字词。
1、出示生字:誉陡 p分节赛读课文(及时正音,指导读难读的句子)。
设计意图:高年级的生字教学以学生的自学为主体,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增强生字的记忆和运用。
三、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生分段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大意。
2、师指导朗读。
3、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重点描写了什么?(概括时要简洁、准确,引导归纳大致内容)师边听回答边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千姿百态4、再读课文。
四、联系背诵,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最为喜欢的奇松文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想黄山奇松“奇”在何处。
板书设计:16、黄山奇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千姿百态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实践目标:通过朗读、赏析感悟课文内容,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
情感目标: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朗读体会黄山松的奇和美。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案优秀3篇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案优秀3篇《黄山奇松》教案篇一《黄山奇松》课文原文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成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黄山松千姿百态。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黄山奇松》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1、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2、搜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黄山去游览一番。
高兴吗?谁先说说课外搜集到的关于黄山的资料?师结:黄山是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在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它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峨眉之秀丽于一身,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
我国古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览了黄山之后,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四绝中最奇的要数黄山松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黄山奇松》。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三、细读课文,感悟松之奇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松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为了让大家对这篇课文有深入的了解,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松》教案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11个生字。
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会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学难点:
教法学法指导点拨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板题质疑。
1、同学们曾经欣赏过神奇的九寨沟、秀丽的西湖、瞬息万变的
庐山云雾……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安徽省看看“天下第一奇山”;;黄山(板书)。
请看大屏幕!(播放黄山风光)黄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头脑中产生了哪些疑问?俗话说的好:“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相信大家,只要用心读书,就一定能解答这些疑惑。
新课标第一网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提出自度要求
请大家自由的朗读课文,尽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可以在课文中把不理解的字词标划出来。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交流(相机板书“潇洒”“遒劲”“蟠曲”等词语)“不动笔墨不读书!”许多同学在读书的过程中标划出了不理解的字词,这个习惯很好!谁来读一下这些词语啊?
3、指名读,齐读(相机正音)
这些词语的意思老师都知道。
是让老师直接告诉你们,还是通过读课文自己解决呢?
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只要多读几遍课文,疑问总是能解决的?
4、大家再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
不简单!鼓励鼓励自己!
三、精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1、黄山奇松到底“奇”在哪儿呢?(三大名松)
黄山松的姿态实在太多了!要想看黄山松,最好的去处就是“黄山绝胜处”玉屏楼了,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相机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这一段,试着用横线、波浪线、双横线分别标划出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
(1)迎客松(出示迎客松的文字)
谁来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瞧,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我们的到来呢!
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什么话要说吧!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名说)
多么潇洒挺秀的迎客松啊!多么热情好客的迎客松啊!多么坚韧顽强的迎客松啊!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甚至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了!让我们带着对迎客松的赞美,带着对迎客松的敬意,一起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2)陪客松、送客松(出示课件)
玉屏楼前还有形如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
我们接着往下读……
黄山上只有这三大名松吗?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总结:是啊,黄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奇特的黄山松,黄山松便展现着千姿百态将黄山装点地更加神气、更加秀美。
四、指导生字
1、观察(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2、师范写:誉屏屹卧
3、描红。
4、临帖(在练习本上写)
5、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上节课我们留下了一个问题:黄山奇松“奇”在哪里?(板书:奇)
2、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来感悟课文。
二、精读课文,深化感悟。
1.要知道黄山奇松“奇”在哪里,就必需首先走进奇松,好好的认识一下黄山奇松。
如果要让我们去寻找个最佳观赏点,去看看这千姿百态的奇松。
你会选择什么位置?(玉屏楼)
你怎么知道玉屏楼是最佳观赏点?指名读第二节第一句,解释“黄山绝胜处”。
(黄山最佳观松的地方)
2、举目四望,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
请同学们速读第二小节,用横线、波浪线,虚线分别划出描写几种松的句子。
指名分别读三大名松。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师评价
3、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出示句子)
(1)组织交流。
(2)相机解释词语。
“遒劲”、“郁郁苍苍”。
4、大家试着读一读这一句话,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5、这棵迎客松枝干是如此的遒劲,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并不稀奇啊?你觉得呢?你觉得它“奇”在哪儿呢?(虽然……却……)
6、师小结:是啊,黄山上但凡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雨,风吹雨打!据说它已有1000岁了。
正如课文所说它饱经风霜,他顽强的活下来了,奇不奇?不仅如此,它还能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奇不奇?这本身就很“奇特”,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板书:虽然……却……)
7、除此以外,迎客松还“奇”在哪儿呢?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同学们伸出手臂,对照图画想象。
师请学生示范动作。
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
8、在被迎客松热情地迎上山后,接着谁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
光?
(出示图片)仔细看图,陪客松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陪客松的美与奇。
(指导朗读。
板书:如同……)
9、当饱览了美丽的黄山风光后,谁来与游客依依不舍地道别?(出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这里有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奇不奇?谁能把这种奇给读出来?(指名读、齐读)(板书:比作……,好像……)
三、回顾整体、升化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教师范读第三节)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
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齐读)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
2.今天我们感受了黄山奇松的奇特,大家能不能选你印象最深或最喜欢的松树,把它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