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黄山奇松的资料
黄山奇松
16、黄山奇松教材分析:《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
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由独钟。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述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能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指导点拨、感悟升华。
教学思路:自主预习——检查预习情况——交流讨论——教师随机点拨——感情升华——积累背诵前置性作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誉、陡、屏、宾、屹、卧。
理解枝干遒劲、盆景的意思;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3.找出描写三大名松动人姿态的句子,在诵读基础上,感受黄山松的奇美,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找出写黄山松树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祖国地大物博,风景秀丽,请大家欣赏。
播放黄山视频2、谁来说一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古代有个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曾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这一奇景,真是名副其实啊!看,松林耸立,怪石罗列,令人叫绝;山谷中云雾迷蒙,像海不是海,像烟不是烟;温泉清澈洁净,可饮可浴……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并称为黄山四绝。
可是“人们却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山的松树板书课题:黄山奇松齐读课题并质疑课题生:黄山松奇在哪里?5、过渡:有了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问题呢?生:引导学生说出读书去解决二、交流前置作业采用小组学习然后汇报学习成果的形式,使学生养成自学的良好学习1、、读书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好方法,同学赶快交流一下吧,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点拨,组长汇总修改3、小组选派代表交流4、评价交流优秀代表,鼓励为主。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1)
为,乃至。陪客松正对赏。
,如同
,在陪同游人观
送客松 下
, ,游人把它比作 。它向山
,好像
。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 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 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 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 更加秀美。
屹立
斜出
弯曲
仰
俯
卧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
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
雀,有的好像 ,有的仿
佛
。
温馨提示:
1.仔细观察松树的姿态。 2.展开合理的想象,写出黄山松树姿态
的奇特之美。 3.如果能用上比喻句或拟人句会令你的
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孔雀松
双龙松
探海松
团结松
龙爪松
贴壁松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徐霞客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品读松之奇美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 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 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 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 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 个黄山的象征了。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 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 美丽的黄山风光。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 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 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 舍地告别。
它有一丛 青翠的枝干斜 伸出去,如同 好客的主人伸 出手臂,热情 地欢迎宾客的 到来。
图
迎客松 姿态优美, 枝干遒劲, 虽然饱经风 霜,却仍然 郁郁苍苍, 充满生机。
夏日炎炎,
,迎客松
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寒冬腊月,
,迎客松
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ppt课件ppt
黄山松树种类繁多,有迎客松 、送客松、黑虎松、竖琴松等 ,每种松树都有其独特的形态
和传说。
独特的生长环境
03
高海拔的气候
石缝间的生长
云雾缭绕的景象
黄山地处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湿润, 这种环境有利于松树的生长和形态的形成 。
黄山松树多生长在岩石缝隙中,这种艰苦 的生长环境使得黄山松树更加坚韧、生命 力更强。
帐篷住宿
对于喜欢露营的游客,黄山景区内 有提供帐篷住宿的服务。
05
黄山奇松的传说与故事
与黄山奇松相关的传说
01
传说一:松树仙子
02
描述:很久以前,黄山有一位仙人,他种植了大量的松树,使黄山变 得郁郁葱葱。仙人死后,这些松树都变成了仙子,守护着黄山。
03
传说二:松树与云海
04
描述:传说黄山上的松树与云海有着密切的联系。每当云海翻腾时, 松树都会与之共舞,形成独特的景观。
”。
黄山奇松的民间习俗
习俗一:登高祈福 习俗二:松枝祈愿
描述:每年都有很多游客来到黄山,登 上山顶,观赏奇松美景。他们相信站在 山顶上可以祈求到好运和幸福。
描述:游客们常常折下松枝,用红绳系 在树枝上,表示祈愿。他们相信这样做 可以达成心愿,带来好运。
THANKS
关于黄山奇松的故事
01
故事一
迎客松的由来
02
描述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位游客 来到黄山,被黄山的景色所吸 引,他赞叹不已。为了表达对 黄山的敬意,他种下了一棵松 树,这棵树后来成为了著名的
迎客松。
03
故事二
送客松的传说
04
描述
送客松是黄山另一棵著名的奇 松。传说中,它曾为游客指引 方向,帮助他们找到回家的路 。因此,人们称它为“送客松
1黄山奇松
.教材分析《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都是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
《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全文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阅读过多篇描写祖国秀丽景色的文章,他们领略了祖国的秀丽风光,对祖国的风景名胜充满了向往。
对于黄山,他们略有耳闻,但对于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神奇秀美,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视野不开阔,缺乏感性认识。
三.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读出黄山松的奇与美。
2.能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课件等方法理解新词语“枝干遒劲、饱经风霜、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的意思。
3.能抓住重点词、句,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资料、课件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与美。
4.能仿照第三自然段“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写一个小片段。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抓重点词、句体会黄山松的“奇”,能仿照第三自然段“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写一个小片段。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的。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预习课文,做好批注。
课前欣赏:黄山风景录像资料六.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课前我们欣赏了黄山风景的录像,你有什么感受?【设计意图:播放黄山风景录像生动直观,使学生很快入情入境,对黄山产生直观的体验,很快就激发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大的调动,很想去揭开黄山奇松那一层神秘的面纱,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五年语文上册黄山奇松
了解黄山及奇松的相关知识
在出发前,通过查阅书籍、资料或网上信息,了解黄山及 奇松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地理位置、特点、历史背景等, 为实地考察打下基础。
现场观察与记录方法
观察奇松的形态特征
在现场仔细观察奇松的树干、树枝、树叶等部分的形态特征,注意 其形状、颜色、纹理等方面的细节,并用相机或笔记本记录下来。
“送客松”传说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书生赴京赶考,路 过黄山时遇到了一位老翁。老翁热情 地邀请书生到家中做客,并送给他一 棵松树苗作为纪念。书生告别老翁后 继续赶路,最终考中状元。他回到黄 山感谢老翁时,发现老翁已经去世, 而那棵松树苗已经长成了一棵参天大 树。这棵松树被后人称为“送客松”, 象征着送别和祝福。
加大对黄山奇松保护区的巡护力度,采用现代科 技手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制止破坏行为。
传承方式与途径
口头传承
通过老一辈向年轻一辈口耳相传 的方式,将关于黄山奇松的传说、
故事和知识传承下去。
文字记载
将黄山奇松的相关历史、文化和 科学知识整理成文字资料,通过 书籍、报刊、网络等媒介进行传
播。
艺术教育
民间传说中的黄山奇松
“迎客松”传说
“陪客松”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一位仙女下凡游览 黄山,被黄山美景所吸引,流连忘返。 后来她变成了一棵松树,永远留在了 黄山,成为了著名的“迎客松”,迎 接着四海宾朋。
相传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览黄山时, 遇到了一位热情好客的樵夫。樵夫陪 伴徐霞客游览了黄山美景,最后变成 了一棵松树,陪伴在徐霞客身旁。这 棵松树被后人称为“陪客松”。
在学校和社会艺术教育机构中开 设相关课程,将黄山奇松作为教 学内容之一,培养人们对奇松的
黄山奇松的资料
黄山奇松的资料黄山奇松的资料(一):它们能在岩石缝中生存,生命力极强。
它们的树干挺拔,有参天气势。
它们的松针又粗又长,富有活力。
它们有不同的形状和生长环境,这样它们就具有各种各样的名字。
如:黑虎松、龙爪松、多子多孙松、云海松、连理松、探海松、迎客松、送客松。
迎客松是黄山著名景点之一。
它的外形为:顶部和普通的松树一样,下面越来越小,最后一个树杈已经枯萎了。
这棵松树和黄山的其它松树有所不同,因为它生长在悬崖上,和探海松有相似的地方。
黄山的松树和其它的松树就是不一样,别有韵味。
奇松是黄山“四绝”之首,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
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
于是,景美了,山活了,风动了,云涌了,雨多了,泉响了……连山石也有了灵气。
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
”黄山松,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黄山之巅,是植物学上一个独立的品种,它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绝壑之上,巨松高数丈,小松不盈尺,破石而生,苍劲挺拔,那姿态,美得让人称奇,奇得让人叫绝。
黄山松千姿百态,或耸立挺拔,似擎天巨人;或翠枝舒展,如流水行云;或虬根盘结,如苍龙凌波;或矫健威武如猛虎归山——迎客松,送客松,陪客松,让人倍感亲切;竖琴松、连理松、探海松、让人浮想联翩……黄山松的特点是针叶短而稠密,树冠平整如盖苍翠欲滴,惹人喜爱。
且不说那展翅欲飞的凤凰松,玉麒腾跃的麒麟松;也不说那轻歌低吟的竖琴松,缠绵亲妮的连理松。
单是那漫山遍野普普通通的无名松,就足以把黄山装点得妙不可言。
而立于玉屏峰上的迎客松,则是千千万万黄山松中的至宝,她雍容端庄,仪态万方,让人魂牵梦绕,流连忘返。
迎客松是黄山的代表和象征,更是黄山人的化身和骄傲,她不仅被黄山人视为珍宝,更被中国人视为国宝。
于是她的倩影走进了各族人民的心中,走进了人民大会堂,如今,又伴随着改革开放,和黄山旅游事业的真正身为黄山人才惦量得出。
发展而走出国,走向世界。
黄山奇松
)。
陪客松正对玉 屏楼,如同一 个绿色的巨人 站在那儿,在 陪同游人观赏 美丽的黄山风 光。
送客松姿态独特, 枝干盘曲,游人把 它比作“天然盆 景”。它向山下伸 出长长的“手臂”, 好像在跟游客依依 不舍地告别。
雨伞松
望客松
探海松
麒麟松
卧龙松
蒲团松
黑虎松
孔雀松
想象说话: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 ( ),有的如同 ( ),有的仿佛 ( )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生 长在岩石缝中,忍受风吹日晒,没有泥土, 仅靠一丁点空气或腐败花草的营养过活, 尺把高的小树就已经生长了几十年,迎客 松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
请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这一棵迎客 松,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你经历了哪些 困难?
奇松傲立玉屏前, 阅尽沧桑色更鲜。 双臂垂迎天下客, 包容四海寿千年。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徐霞客
天下第一奇山
奇松
怪石
云海
温泉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 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 征了。
迎客松姿态优美, 枝干遒劲,虽然饱 经风霜,却仍然郁 郁苍苍,充满生机。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 干斜伸出去,如同 好客的主人伸出手 臂,热情地欢迎宾 客的到来。
要求:请同学们按照学习“迎客松”的方 法自学描写“陪客松”“送客松”的句 子,找出关键词,说说它们分别奇在哪 里?
陪客松正对玉 屏楼,如同一 个绿色的巨人 站在那儿,在 陪同游人观赏 美丽的黄山风 光。
送客松姿态独特, 枝干盘曲,游人把 它比作“天然盆 景”。它向山下伸 出长长的“手臂”, 好像在跟游客依依 不舍地告别。
“黄山绝胜处”的工作委员会最近招聘导游, 并提供了如下导游词:“各位游客,欢迎大家 到黄山旅游,现在你们看到的是:——” 。 请任选一种你喜欢的松树向游客介绍。
【文档】黄山松介绍材料《 黄山奇松》(语文苏教五上)
《黄山奇松》介绍材料黄山奇松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黄山奇松,以石为母,以云为乳,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
且不说那展翅欲飞的凤凰松,玉麒腾跃的麒麟松;也不说那轻歌低吟的竖琴松,缠绵亲昵的连理松。
单是那漫山遍野普普通通的无名松,就足以把黄山装点得妙不可言。
正因有了遍布峰林沟壑的黄山松,于是,黄山的景美了,山活了,风动了,云涌了,雨多了,泉响了……连山石也有了灵气。
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
又有徐霞客在游历黄山后之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奇松千姿百态,或耸立挺拔,似擎天巨人;或翠枝舒展,如流水行云;或虬根盘结,如苍龙凌波;或矫健威武如猛虎归山——迎客松,送客松,陪客松,令人倍感亲切;竖琴松、连理松、探海松、令人浮想。
且不说那展翅欲飞的凤凰松,玉麒腾跃的麒麟松;也不说那轻歌低吟的竖琴松,缠绵亲妮的连理松。
单是那漫山遍野普普通通的无名松,就足以把黄山装点得美不胜收、妙不可言。
而立于玉屏峰上的迎客松,则是千千万万黄山松中的至宝,她雍容端庄,仪态万方,让人魂牵梦绕,流连忘返。
迎客松是黄山的代表和象征,更是黄山人的化身和骄傲,她不仅被黄山人视为珍宝,更被中国人视为国宝。
于是她的倩影走进了各族人民的心中,走进了人民大会堂,现如今,又伴随着改革开放,和黄山旅游事业的真正身为黄山人才惦量得出。
发展而走出国,走向世界。
可是,迎客松毕竟已是寿逾千年的古松了。
黄山人极为重视迎客松的保护工作。
黄山园林局自1983年起,就为迎客松配备了一位专职特护,对她实行全天候科学守护。
十多年来,迎客松未出现过任何意外。
生长环境黄山奇松针叶短硬,树冠扁平,颈干粗韧,叶色浓绿,盘根于石,傲然挺拔,生态适应性极强。
黄山松,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黄山之巅,是植物学上一个独立的品种,它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绝壑之上,巨松高数丈,小松不盈尺,破石而生,苍劲挺拔,那姿态,美得让人称奇,奇得让人叫绝。
黄山奇松
一.教材分析《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都是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
《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全文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阅读过多篇描写祖国秀丽景色的文章,他们领略了祖国的秀丽风光,对祖国的风景名胜充满了向往。
对于黄山,他们略有耳闻,但对于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神奇秀美,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视野不开阔,缺乏感性认识。
三.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读出黄山松的奇与美。
2.能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课件等方法理解新词语“枝干遒劲、饱经风霜、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的意思。
3.能抓住重点词、句,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资料、课件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与美。
4.能仿照第三自然段“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写一个小片段。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抓重点词、句体会黄山松的“奇”,能仿照第三自然段“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写一个小片段。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的。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预习课文,做好批注。
课前欣赏:黄山风景录像资料课前交流:老师:老师和你们交流一下,我说,你们也跟着说。
四(2)班的同学早上好,你们跟着我学。
学生:老师早上好!客人老师早上好!老师:老师只想到了你们回答:“老师早上好”,没有想到你们这么懂礼貌还说了“客人老师早上好”,有一点点小遗憾,什么呢,有一点点拖腔,好,继续。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
16.黄山奇松1.《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
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赞叹之情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 遒劲(jìng):雄健有力。
情有独钟:对某人或某事物感情专注。
钟,专注。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饱,充分。
爷爷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
★.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
千方百计、千奇百怪、千锤百炼、千疮百孔3.黄山奇松的“奇”表现在:(1)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比喻)(2)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比喻)(3)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人依依不舍地告别。
(拟人,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殊含义)4.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5.赞美黄山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明)徐霞客6.描写山的成语:崇山峻岭、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峰峦叠嶂、连绵起伏7.辨析“屹立”——“矗立”——“耸立”——“挺立”的异同:(1)同:这四个词都有“不倾斜、不弯曲、朝上直立”的意思。
(2)异:“屹立”着重在“稳”,像高山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矗立” 着重在“直”,常用来表现雄伟的气势,多指物也喻人。
“耸立” 着重在“高”,常用来表现雄伟的气势,只用于物,如高山或高大的建筑物。
“挺立” 着重在“挺”,挺拔而直立。
形容精神饱满,超出一般,可用于物和人。
17.黄果树瀑布1.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壮美的景观,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2.本文写作特色鲜明:一是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黄果树瀑布做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善用、巧用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
黄山奇松
如今,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 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陪客松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 色的巨人站在那儿, 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 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送客松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游人把 它比作“天然盆景” 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 长长的“手臂” 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 不舍地告别。 不舍地告别。
徐霞客游览黄山后盛赞: 五岳归来不看山, 徐霞客游览黄山后盛赞: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归来不看岳”,成为数百年来赞美黄山 的名句。 的名句。
王羲之感慨,叹曰:我卒当以乐死! 游山玩水 王羲之感慨,叹曰:我卒当以乐死! 之游山,不得不到黄山。 之游山,不得不到黄山。
书画家、诗人王超先生题:黄山松,石为母, 书画家、诗人王超先生题:黄山松,石为母, 云为乳,黄山奇松不识土,风雪傲千古。 云为乳,黄山奇松不识土,风雪傲千古。
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 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拔的身 影。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 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 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游人把它比作“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游人把它比作“天 然盆景”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 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 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黄山奇松
资料:1990年,黄山列入《世界双遗产名录》,其中有54棵古树名木被列入了《名录》,这54棵古树名木中有32棵就是黄山松。
教学目标: 1、能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
虬枝龙爪俊秀挺拔盘根错节迎风斗雪
你有什么发现?
2齐读:这些都是描写树木的,但是却各不相同,有时候,一个词就是一个画面,一个词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我们在读这些词的时候就要读出画面、读出情感来。想不想试一试,好,一起来。
指名读。
学生评价。
齐读
常规积累设计的是课外的四字词语。本文在表达方法上的一个特点是运用了很多的四字词汇,这些四字词语是理解本文的一个抓手,诵读这组词语既为下面体会黄山三大名松的姿态及其精神品质奠定了基础,又为学生明晰本文结构埋下了伏笔。
(狂风猛烈地扑向它,妄想将他连根拔起;滂沱大雨泼向它,企图让它屈服;雷电气势汹汹冲它狂吼,似乎要将它劈成两半;火辣辣的太阳要将它烤焦;厚厚的积雪重重地压在它的身上,恨不得把它压垮;凛冽的寒风要将它冻僵。)
(郁郁苍苍,充满生机)。(生命力顽强)
指名读
评读
“你对哪一棵松树情有独钟呢?为什么?这一开放性的大话题来统领整篇课文的教学。这一问题既呼应了第一个板块的教学,即从对黄山奇松的情有独钟到对三大名松之一的情有独钟,层层推进,层层深入,让学生到语言文字中去挖掘三大名松的姿态之美和精神之美此外,此外,第二个板块中的一组词也第二个板块中的一组词也在教学的最后得到了回应,这组词既明确了文章的结构,又提纲挈领在教学的最后得到了回应,指明了背诵的思路。
2、朗读感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进而通过这些关键词理出一条背诵课文第二自然的思路。
黄山奇松
说教材《黄山奇松》是一篇写景的美文,课文以生动细腻的笔触介绍的黄山四绝之一的奇松,并分别介绍了奇松的三大名松,突出了黄山奇的特点。
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第一自然段先总写游人对黄山的情有独钟。
第二自然段分别写三大名松,从而突出黄山奇松“奇”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总写黄山松千姿百态、神奇秀美的特点。
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语言生动形象,并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是一篇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热爱的好教材。
说学情《黄山奇松》是五年级的一篇课文,五年级的学生是属于小学阶段的高年级,对课文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但要让学生深层次去理解奇在哪里,还是有点欠缺,这就需要老师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说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的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屹立”、“饱经风霜”来造句。
3.通过品读课文,了解黄山奇松三大名松的特点,感受黄山松的美和奇。
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我将把了解黄山松的奇作为重点,由于学生的实际水平,所以我将把感悟三大名松的姿态美作为难点。
说教法学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本堂课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质疑启发法。
学法我主要运用圈、划、读、悟法。
说教学过程这一课的教学我预设用两课时来完成目标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读顺课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初步感受黄山松的奇。
下面我重点讲下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
第二课时我准备安排四个环节:复习导入、精读感悟、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复习导入,创境质疑1.复习词语:出示词语:誉为,陡崖,屹立情有独钟,饱经风霜,姿态优美等,然后请学生借用几个词语来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这样的复习不仅检测了学生上一节课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还在交流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把握关键词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同时也为这节课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黄山四绝黄山奇松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黄山四绝黄山奇松黄山延绵数百里,千峰万壑,比比皆松。
黄山松,它分布於海拔800米以上高山,以石为母,顽强地扎根於巨岩裂隙。
黄山松针叶粗短,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态。
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
有的循崖度壑,绕石而过;有的穿罅穴缝,破石而出。
忽悬、忽横、忽卧、忽起,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迎客松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
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挺立于玉屏峰东侧,文殊洞上,破石而生,寿逾八百年,树高10米左右,胸径64厘米,地径75厘米,枝下高2.5米。
树干中部伸出长达7.6米的两大侧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展开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旅游。
它是黄山松的代表。
姿态苍劲,翠叶如盖,刚毅挺拔,彬彬有理,形象可爱。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陪客松位于黄山玉屏峰前文殊台上,海拔1670米处。
四棵古松,犹如仙女,亭亭玉立,姿态秀丽,常年累月在此陪伴游人观景,故名。
树龄均已500年,均高5米。
东侧两棵,干围1.15米;西面两棵,干围1米。
冠幅直径均为5米。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奇松是黄山四绝之首,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黄山松,以石为母,以云为乳,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
且不说那展翅欲飞的凤凰松,玉麒腾跃的麒麟松;也不说那轻歌低吟的竖琴松,缠绵亲妮的连理松。
单是那漫山遍野普普通通的无名松,就足以把黄正因有了遍布峰林沟壑的黄山松,于是,黄山的景美了,山活了,风动了,云涌了,雨多了,泉响了连山石也有了灵气。
2021年北师版五年级《黄山奇松》课文及教案
2021年北师版五年级《黄山奇松》课文及教案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改变的是教案的模式化,只备“课”不备“人”,只备“形”不备“神”,只备结果,不备过程,教师的教案充其量只是教师的“备忘录”。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北师版五年级《黄山奇松》课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黄山奇松》课文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黄山奇松的课文原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成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黄山松千姿百态。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黄山奇松》教案一、教材分析《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描写了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
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二、学情分析黄山是自然名胜,可真正去过黄山的孩子不多,对于黄山松树的奇特,他们缺乏真切感受。
因此在教学中要准备一些视频、图片等直观资料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同时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大胆想像,体会黄山松的姿态奇特,精神顽强,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喜爱黄山、热爱祖国之情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黄山奇松
黄山奇松《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
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述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第一课时教学后,学生已经学会了生字,而且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了部分词语的意思。
但基于学生思维的局限性,语言的表达上仍欠缺,因此,本节课重视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读书、边思考,一切都在自读、自悟中完成。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概括黄山松的三个特色,学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本文观察细致、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看”、“读”、“说”的过程,以读代讲,以读代问,帮助学生体会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利用多媒体教学将黄山松奇与美的特点展示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感受黄山松的形象、品格、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黄山松的特色,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感受黄山松的形象、品格、精神。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1、上节课,通过《黄山奇松》第一小节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
(点击课件)也知道了黄山闻名于世的“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在这“四绝”中,人们对于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留下潇洒、挺秀身影的“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点击课件)这个“奇”字,老师查了一下词典,共有如下四种解释:(1)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
(2)出人意料的;令人难测的。
(3)惊异。
(4)姓。
那么这里“奇松”的“奇”,应该选择的义项是(1)。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徐霞客的脚步,来到被他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前,一睹黄山奇松的风采,看看黄山奇松到底“奇”在何处。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16-26课)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16-26课)6、黄山奇松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
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赞叹之情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黄山奇松的“奇”表现在: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人依依不舍地告别。
二、造句:屹立:中国像一条巨龙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郁郁苍苍:雪松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饱经风霜:老红军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
三、描写山的成语:崇山峻岭山明水秀山穷水尽大好河山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峰峦雄伟满山遍野锦绣山河江山如画四、辨析“屹立”——“矗立”——“耸立”——“挺立”的异同:同:这四个词都有“不倾斜、不弯曲、朝上直立”的意思。
异:“屹立”着重在“屹”,像高山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矗立”着重在“矗”,常用来表现雄伟的气势,多指物也喻人。
“耸立”着重在“耸”,常用来表现雄伟的气势,只用于物,如高山或高大的建筑物。
“挺立”着重在“挺”,挺拔而直立。
形容精神饱满,超出一般,可用于物和人。
7、黄果树瀑布一、填空: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本文写作特色鲜明:一是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黄果树瀑布做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善用、巧用比喻,使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
二、写近义词:喧嚣(喧闹)聆听(谛听)沉醉(陶醉)写反义词:喧嚣(清静)凉丝丝(暖烘烘)扩展(收缩)沉醉(清醒)三、黄果树瀑布的形态特点为:宽。
例:①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黄山奇松的资料
黄山奇松的资料黄山松是由黄山独特地貌、气候而形成的中国松树的一种变体。
黄山松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黄山北坡在1500-1700米处,南坡在1000-1600 米处。
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和黄山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黄山松的种子能够被风送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去,以无坚不摧、有缝即入的钻劲,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
黄山泥土稀少,但花岗岩中肉红色的长石中含有钾,夏天雷雨后空气中的氮气变成氮盐,可以被岩层和泥土吸收,进而为松树的根系吸收;松树的根系不断分泌一种有机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矿物盐类分解出来为己所用;花草、树页等植物腐烂后,也分解成肥料;这样黄山松便在贫瘠的岩缝中存活、成长。
地势崎岖不平,悬崖峭壁纵横堆叠,黄山松无法垂直生长,只能弯弯曲曲地甚至朝下生长。
由于要抗暴风御冰霜,黄山松的针叶短粗,冠平如削,色绿深沉,树干和树枝也极坚韧,极富弹性。
黄山松的另一特点是,由于风吹日晒,许多松树只在一边长出树枝。
黄山松奇在什么地方呢?首先是奇在它无比顽强的生命力,黄山的松树是从坚硬的黄岗岩石里长出来的。
它们长在峰顶、长在悬崖峭壁、长在深壑幽谷,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黄山松还奇在它那特有的天然造型。
黄山松的针叶短粗稠密,叶色浓绿,枝干曲生,树冠扁平,显出一种朴实、稳健、雄浑的气势,而每一处松树,每一株松树,在长相、姿容、气韵上,又各各不同,都有一种奇特的美。
人们根据它们的不同的形态和神韵,分别给它们起了贴切的自然而又典雅有趣的名字,如迎客松、黑虎松、卧龙松、龙爪松、探海松、团结松等等。
黄山松姿态坚韧傲然,美丽奇特,但生长的环境十分艰苦,因而生长速度异常缓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黄山松,往往树龄上百年,甚至数百年;根部常常比树干长几倍、几十倍,由于根部很深,黄山松能坚强地立于岩石之上,虽历风霜雨霜却依然永葆青春。
玲珑剔透的怪石,虬枝斜出的黄山松和浩瀚无边的云海堪称黄山美景之“三绝”。
而黄山的松树更是以“奇”闻名于世。
五年级上黄山奇松共63页文档
四、辨析“屹立”——“矗立”——“耸立”— —“挺立”的异同:
同:这四个词都有“不倾斜、不弯曲、朝上直立”的意思。
异:“屹立”着重在“屹”,像高山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 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矗立” 着重在“矗”,常用来表现雄伟的气势, 多指物也喻人。
崇山峻岭 山明水秀 山穷水尽 大好河 山 高山深涧
悬崖峭壁 峰峦雄伟 满山遍野 锦绣山 河 江山如画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现在你能说出黄山奇松“奇”在哪 了吗?
奇在: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 、挺秀的身影。
奇在:三大名松各具情态。
奇在:黄山松千姿百态。
二、造句:
屹立:中国像一条巨龙屹立在世界的东 方。
郁郁苍苍:雪松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 机。
饱经风霜:老红军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写 满了岁月的沧桑。
三、描写山的成语:
3、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游人把它比作 “天然盆景”。
*不是所有带比喻词的句子都是比喻句*
例: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 客依依不舍地告别。(表示想象)
玉屏楼前的这三棵松最具代表
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 百态的奇松,我们去看看好吗?
双 松 朝 阳
翔 龙
松 涛
孔雀松
龙爪松
作者在写迎客松时主要抓住哪几方面?
• 描写其姿态的美,生命力的旺盛。 • 交代其名字的由来并点明了迎客松是黄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山奇松的资料
它们能在岩石缝中生存,生命力极强。
它们的树干挺拔,有参天气势。
它们的松针又粗又长,富有活力。
它们有不同的形状和生长环境,这样它们就具有各种各样的名字。
如:黑虎松、龙爪松、多子多孙松、云海松、连理松、探海松、迎客松、送客松。
迎客松是黄山著名景点之一。
它的外形为:顶部和普通的松树一样,下面越来越小,最后一个树杈已经枯萎了。
这棵松树和黄山的其它松树有所不同,因为它生长在悬崖上,和探海松有相似的地方。
黄山的松树和其它的松树就是不一样,别有韵味。
奇松是黄山四绝之首,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
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
于是,景美了,山活了,风动了,云涌了,雨多了,泉响了连山石也有了灵气。
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
黄山松,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黄山之巅,是植物学上一个独立的品种,它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绝壑之上,巨松高数丈,小松不盈尺,破石而生,苍劲挺拔,那姿态,美得让人称奇,奇得让人叫绝。
黄山松千姿百态,或耸立挺拔,似擎天巨人;或翠枝舒展,如流水行云;或虬根盘结,如苍龙凌波;或矫健威武如猛虎归山迎客松,送客松,陪客松,让人倍感亲切;竖琴松、连理松、探海松、让人浮想联翩
黄山松的特点是针叶短而稠密,树冠平整如盖苍翠欲滴,惹人喜爱。
且不说那展翅欲飞的凤凰松,玉麒腾跃的麒麟松;也不说那轻歌低吟的竖琴松,缠绵亲妮的连理松。
单是那漫山遍野普普通通的无名松,就足以把黄山装点得妙不可言。
而立于玉屏峰上的迎客松,则是千千万万黄山松中的至宝,她雍容端庄,仪态万方,让人魂牵梦绕,流连忘返。
迎客松是黄山的代表和象征,更是黄山人的化身和骄傲,她不仅被黄山人视为珍宝,更被中国人视为国宝。
于是她的倩影走进了各族人民的心中,走进了人民大会堂,如今,又伴随着改革开放,和黄山旅游事业的真正身为黄山人才惦量得出。
发展而走出国,走向世界。
可是,迎客松毕竟已是寿逾千年的古松了。
黄山人极为重视迎客松的保护工作。
黄山园林局自1983年起,就为迎客松配备了一位专职特护,对她实行全天候科学守护。
十多年来,迎客松未出现过任何意外。
黄山松,热情而又稳重,好客却不谦卑,亲切略带矜持,迎宾绝无虚意,她不仅描绘了黄山人的性格,更体现了中国人的风采!
(二)黄山的松树为何能在石缝里生长
在举世闻名的风景旅游区黄山,光秃秃的岩石缝隙中生长着许多松树,有的树有好几十厘米粗,年龄有几百岁。
黄山的松树挺拔雄伟,给人以不怕艰难、不屈不挠的感觉。
为什么黄山的松树能在石缝里生长呢?
原来,松树的适应能力很强,它的根在很少的一点土壤里就能够生长,还能自己制造养料。
另外,随着松树长大,树根会分泌出酸性的汁液,这些汁液遇到花岩石、石灰岩等,能逐渐使它们变成粉末,形成土壤。
正是因为松树有着这些独特的本领,所以即使是在光秃秃的石山上,松树也能扎下根,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