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兴趣成为作文教学的活水之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兴趣成为作文教学的活水之源
一、作文教学关键要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现在学生对作文总是表现出一种消极的情绪。
怎能让学生不畏惧作文而且写出好作文呢?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
情绪情感是由现实事物引起的,现实中的事物或现象,凡符合和满足人的需要的,则会使人快乐。
而失败或挫折则使人感到痛苦沮丧,自暴自弃。
可见兴趣虽然不是教学的本身,却是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外在因素。
作为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作文,必须注意调动学生的写作感情,即对作文的浓厚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种多样,性质上存在差异,发展水平也不同。
这就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将社会和学校的要求变为内在的兴趣,把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
但兴趣的培养时间较长,影响其因素较复杂,所以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使其向积极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让兴趣贯穿学习始终,将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统一起来,提高写作水平
(一)在课文学习中培养学生“真的神往的心”
课文本身就是成功的作文,这便意味着作文与课文是一个有机的教学系统。
作文训练重点与单元课文教学重点是和谐统一的,作文教学也必须根置于课文教学,教课文不能忽视对生活内涵的揭示和对其表现生活技法的点拨。
如《背影》写出了父子送别时的父亲切切关怀,道出了人间最真挚的亲情等等。
很多课文所写的内容,都是现实中经常发生的,甚至自已就亲身经历过。
由于学生的认识不深,辨别力不强,又加之没
有用心去想,因而对这些感受很淡漠,或可以说浑沌一片在教学中有意去揭开这些生活的内涵,让学生去对照,寻找自已的影子。
领悟其中蕴涵着的人类最真、最美的亲情。
像这样坚持指导,学生无论是学课文,还是看“生活”写作文,一定有豁然开朗之感。
抓住课文学习的重点,也便紧扣了作文的训练体系。
就可以在课文学习中一点一滴地渗透作文教学。
这样,学生不但领悟了生活的内涵,掌握表现生活的技法,而且保持了浓厚的兴趣。
(二)让作文课成为学生展示才能的主阵地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并激发了学生“急于写”的兴趣。
这样作文课就成为“一展雄姿”的主阵地。
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但有时仍难以把对课文的学习和和作文的主题意向对接上,教师这时还应启迪“课文”与“作文”之间的感悟点,给学生在作文与课文学习之间架起一座联系的桥。
上课开始先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的知识点,特别强调学生在课文学习中的积极态度体验点,并形成条理清楚的系列。
如在指导《留在我记忆深处的一件事》时,我把思路尽可能的展开:它可以是一次成功带来的激情飞扬,以至现在学有所成而记忆犹新;它可以是一次挫折而激起的人生省悟,改过自新而铭记在心;也可以是纷繁社会中的某一现象所折射的道德、伦理的火花而烙入人心等。
然后带领学生一起思考,要确立这样的主题我们可借鉴那些课文的写法。
然后再一次调动起表现兴趣。
这样作文课也就成为顺便检查自已课文学习的机会,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作文课不再枯燥、不再头疼。
学生在课堂上学的不仅
是知识,更是“举一反三”的方法,是对生活的感悟,同时将有得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通过评讲课实现学生自我满足的心理
以上两个环节基本实现了在动机上培养学生稳定的兴趣,另外还需要通过评讲课让其在学习结果上得到满足感、喜悦感。
批改作文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他关系着写作教学任务的落实,不仅教师下功夫,学生也要努力。
“‘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教师在训练学生评改作文时,多花一些力气是必要的,有价值的。
据此,我在作文课上沿着上面的训练体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边写边运用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实现“自我表现”。
“自我介绍”自已在作文中哪些地方很成功,利用圈点法在文旁批注,还可写出写作过程、意图等。
写完后可对全文自评,或同学间互评。
这样又一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学习兴趣,使学生满腔热情地盼望着作文评讲课,以实现自我表现的愿望;另一方面,教师在批阅时轻而易举地抓住了学生的自我表现点,以鼓励为主讲析其得与失,学生心服口服。
不但解决了教师批改难的问题,而且学生也“满意而归”,为下一次学习与作文培养了更稳定可靠的兴趣。
三、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以培养学生兴趣为突破口,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突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一理念,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以课本为媒体,探究知识,摸索方法,提高语文素养,并在作文课中得以展示,加以运用,
形成语文能力,在评讲课上,总结得失,不断提高,内化语文能力。
在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的心理作用下,自然养成了一个“认知探究——实践运用——总结提高”的语文实践过程,切实地培养了学生一颗“真的神往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