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2023最新-七年级语文课文《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6篇)
七年级语文课文《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6篇《七年级语文课文《论语》十二章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论语〉十二章》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要求能疏通文意,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了解《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六章内容。
一、导入,出示学习目标1、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二、初读感知朗读课文①范读教师朗读示范。
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②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
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的历史和地位。
2. 掌握《论语》中“为人处世”的基本理念。
3. 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论语》十二章的意义和主题。
2. 多维度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诲。
3. 思考如何将孔子的教诲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在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建立桥梁。
2. 帮助学生掌握把书本知识融入实际生活的方法。
四、教学内容1. 《论语》的历史和地位。
a. 介绍《论语》的创作背景和历史价值。
b. 说明《论语》的地位和作用。
2.《论语》十二章的意义和主题。
a. 介绍《论语》十二章的主题和内容。
b. 谈论十二章的意义和作用。
3. 多维度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诲。
a. 孔子的教育思想。
b. 孔子的政治思想。
c. 孔子的行为准则。
d. 从多个角度分析孔子的思想和教诲。
4. 思考如何将孔子的教诲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a. 帮助学生分析清楚现实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解决方案。
b. 通过举例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价值。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述《论语》十二章的历史和意义,引导学生对孔子教育思想的探讨和分析。
2. 讨论法: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将孔子的教育思想融入实际生活中,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3. 分组演示法: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对孔子的思想进行演讲和展示。
六、课堂活动1. 分组讨论。
2. 读懂《论语》十二章。
3. 组织小组展示。
4. 学生写一篇文章探讨孔子的价值观和如何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七、评价方法1. 通过考试评估学生的知识和理解程度。
2. 作业合格率和作业完成质量评测学生的工作态度和领会程度。
3. 学生报告和展示的评分,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八、教学效果1. 学生了解了《论语》十二章的历史和地位。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篇一:12 《论语》十二章(教案)】12 《论语》十二章知识与技能: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1.分“章”朗读课文,每读一章,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2.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解注释,说译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文章所阐述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2.提升思想品德修养水平,践行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
3.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为人处世的思想修养。
1.积累文言文词语,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完整地表达。
文言文词语、句子的理解与积累。
1.板块式教学思路。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
1.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
2.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
3课时●第一课时●介绍孔子及其《论语》;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四章;研读前四章内容。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
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二、预习交流,整体感知1孔子及《论语》作品简介: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搜集整理的资料。
明确: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方案(优秀3篇)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方案(优秀3篇)《论语十二章》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论语》十二章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教学难点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教学准备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背诵导入二、合作探究1、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2、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3、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是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谦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4、班上讨论、交流以下两个问题:(1)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三、朗读体会四、整理归类1、成语类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格言警句类(1)谈学习态度的第7、9章(2)谈学习方法的第1、2、4、5、12 章(3)谈修身做人的第1、2、6、8、11、12章(4)谈珍惜时间的第10章五、总结文言语法:1、通假字:(通谁读谁,通谁讲谁)说:通“悦”,读yuè,意为:愉快,知:通“智”,读zhì,意为:聪明。
2 、文言虚词(1)连词而:①顺接连词,表并列或承接关系,意为“并且”“而且”“就”或不译。
例:学而时习之任重而道远(并且)温故而知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死而后已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不译)②转折连词,表转折关系,意为“却”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知而不愠③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例:提刀而立④修饰语,可译为“着”“地”例:默而识之(地)(2)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例:余知而无罪也。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5篇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报告、军训心得、学习心得、培训心得、条据文书、读后感、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military training experiences, learning experiences, training experiences, doctrinal documents, post reading feedback,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5篇教案的准备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安排课堂资源和教学工具,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当有合理的教学步骤和过程,帮助学生逐步提升学习能力,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论语十二章》课堂教案教学设计5篇
《论语十二章》课堂教案教学设计5篇【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2.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用时】三课时【预习作业】诵读课文,生字注音,依据注释,【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理解并背诵前三则【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yì熠生辉。
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则》。
二、作家、作品简介《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论语十二章教案(4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4篇)《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诵读《论语》一书中记录的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论。
2.指导学生如何积累和诵读经典的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积累和记诵经典的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经典谈感受。
教学过程:复习一、创设情境,回忆孔子的言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二、初步了解孔子和《论语》出示白板:20世纪末,8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发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指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从一个人那里汲取智慧”。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这被科学家敬仰的人物,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子。
(简介孔子)孔子—我中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尊称孔子,我国春秋末期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
他从小生活贫困,由于勤奋好学,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他曾办过私学,据说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
孔子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曾周游列国,晚年从事整理和传播古籍的工作,整理了《诗》、《书》、《礼》、《易》等古代文献,编著了《春秋》。
师: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感觉到孔子是怎样一个人生:孔子是一位教育家,思想家。
生:孔子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师:在《论语》一书里,有这样一句话是写孔子外貌的。
(出示白板):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师:这里的“子”指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温和又严肃,威严而又不凶猛,庄重而安详。
孔子的思想,尽管是两千年以前的,但它对人类具有永恒的意义。
你知道孔子说过哪些智慧的话语吗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生:寝不语,食不言。
生:……师:(展示《论语》一书),孔子说的这些话,全部在《论语》这部书中,《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徒弟的言行。
全书共20篇,500多章。
三、指导诵读师:今天,我们主要诵读《论语》一书记录的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论。
(小黑板出示)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教案(精选3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论语十二章教案(一):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礼貌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掌握本文的主要资料。
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了解《论语》的相关知识以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二、重点、难点1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
2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
词语如而、之等3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三、课时安排两个课时四、作者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其先世为宋国贵族。
少年时家境衰落。
成年后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
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
后罢官,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
在世界观上,对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活动采取存疑态度,认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见解。
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
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
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后世对孔子有十分崇高的赞誉,唐代的韩愈以前有诗: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后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的需要,也一再的追封孔子,封其为至圣先师,大成文宣王、文宣帝君等。
《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精选6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说出语录的意义。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能融入学习态度、方法及品德的养成之中。
3.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4.学习分类整理笔记的方法;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1.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
2.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教学步骤】一、导入提问:影响几千年中国思想文化的书是什么?有可能出现各种回答。
老师分析后可揭示答案:是《论语》。
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它成了中国正统思想的代表……然后老师还介绍了《论语》的另两个“最”: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
(对初一学生来说,这是新鲜的,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预习提问:(1)大家预习课文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
谁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子曰”呢?(2)《论语》的“论”,习惯上读lún。
谁知道《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3)孔子是怎样的人?为什么人们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师生合作,共同完成,对孔子和《论语》进一步的认识。
体现了新课标要求学生“初步具体搜集资料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全新概念。
此外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这为进一步学习课文作了铺垫。
)三、整体感知、诵读(1)提出要求:我们学习文言文,有三条基本方法:一是诵读,这是最基本的,凡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背得烂熟,不要求背诵的也要读得十分流畅二是用心领会课文的意思三是自己动手,积累词语。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相关推荐《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篇1教学内容:探究学习课文后六章。
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1、背诵上节课所学的六章,全班齐背和学生分则抽背。
2、重点词句翻译抽查:学而时(时:按时)习之,不亦说(说:通“悦”愉快)乎?有朋(朋:志同道合的人)自远方来吾日三省(省:反省)吾身与朋友交而不信(信:诚实)乎?传(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不习乎?”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无所得),思而不学则殆(殆:有害)。
”抽查个别基础不是特别好的学生,一来检查他上节课掌握情况,二来可以加强他们对这些重点实词的记忆。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就让他把不会的词语记录到笔记中去,并叫其他同学补充。
二、探究学习后六章1、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这个环节以学生探究合作学习和老师指导串讲法为主。
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先自主结合手头资料扫除语言障碍,然后小组合作相互答疑,尽量字字落实,然后全班交流,各小组有权指定某组或某位同学翻译或者答疑难点词语。
(如果学生有讲得不到位的,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或者是老师直接补充。
)老师则对学生的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做小结,这个小结以串讲的形式展开,稍微详细一点,给基础好的学生巩固一下,给基础稍微弱些的学生一个查缺补漏的时机。
老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读注释翻译全文,分组提出疑难语句,供师生当堂解决。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虚数,几个行:走焉:于之,在其中善者:长处、优点从:学习不善者:短处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教案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及蕴含的哲学思想。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引导学生将《论语》的智慧应用于日常生活。
二、教学内容1.《论语》十二章原文及译文。
2.《论语》十二章中的重点词语解释。
3.《论语》十二章的哲学思想。
三、教学过程1.导入(1)简要介绍《论语》及孔子。
(2)引导学生关注《论语》十二章,激发学习兴趣。
2.阅读与理解(1)学生自读《论语》十二章,感知文本内容。
(2)教师解释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原文。
(3)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引导。
3.讨论与思考a.孔子如何看待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b.孔子如何看待学习、教育、修养、为人处世?c.孔子如何看待君臣、父子、师生、朋友等人际关系?4.应用与实践(1)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如何将《论语》十二章的智慧应用于日常生活。
(2)学生分享心得,教师点评、引导。
(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资源1.《论语》十二章原文及译文。
2.相关教学视频、图片等。
五、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分享环节的积极性。
2.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论语》十二章的理解程度。
3.思维能力:观察学生在讨论、思考环节的表现,评价其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
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并且按时温习,不也是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二、君子不器。
译文:君子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才能。
三、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失败。
五、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译文:如果让我治理一个国家,三年之后,我可以使百姓勇敢,而且懂得礼义。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学设计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学设计这是论语十二章优秀教学设计,是优秀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过程:1、导入:(故事导入,化深为浅)公元前480年,在鲁国按例举行了一次春天的狩猎,鲁国大夫季孙氏的家臣猎到了一头异兽,无人能识。
于是人们自然就想到去请教以博学多识著称的孔子,没想到孔子见到这头已死的异兽时竟然流下了眼泪。
他说,这是麒麟啊,这原本是在太平盛世出现的异兽,怎能出现在这样的乱世之中,并且惨死在猎人之手呢?于是,他唱起了一首悲伤的歌曲:“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
”这首被后世称为《获麟歌》的歌曲充满了悲凉之情。
那么,孔子为何会对这头麒麟的死如此悲伤?他究竟在悲叹谁的命运呢?就请大家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孔子。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发言)孔子自己就是这头麒麟的化身,生非其时,一生屡遭打击,从没有获得过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
一年后,孔子预感到自己死期将至,望着远道而来的学生子贡,他又咏叹出一首辞世之歌:“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孔子预言了自己的死亡,也在总结自己一生坎坷的命运。
七天后,孔子去世了。
他的学生们都为他守墓三年,然后痛哭尽礼而去,唯有子贡守了整整六年方才离去。
孔子去世后,曾经涌现过一股否定孔子的声浪,子贡奋力为老师辩护,维护了老师的名誉。
孔子的声名不仅令他的学生们钦佩,直到今天依然在影响着世界。
西方曾经评选过世界十大哲学家,孔子名列榜首。
曾有西方哲学家说过21世纪是儒家文明的世纪。
如果我们细考孔子的一生,会发现他的一生无权无势,只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过治理国家之权。
可是,当时那些权势煊赫的贵族王公们都为历史所淹没,他们的名声早已被人遗忘,但孔子的思想至今依然对世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他的家族至今传承不绝。
那么,孔子身上究竟有什么魅力可以令他成为后世敬仰的万世师表?今天我们学习的《论语》十二章,只表现了孔子思想的一个小小片断,但管中窥豹,我们也可以从中去感受这位伟大哲人的思想印记。
《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精选
《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论语》十二章,这部分内容主要围绕孔子的道德哲学、教育理念和人生观进行阐述。
具体章节包括:《学而》、《为政》、《八佾》等,详细内容涉及仁爱、忠诚、谦虚、礼仪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论语》十二章的基本内容,理解孔子的道德观念和教育理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提高古典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孔子言论中的深层含义,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论语》十二章的基本内容,学会分析、解读文言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论语》注释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道德、礼仪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内容展示:展示《论语》十二章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
3. 例题讲解: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进行详细解读,分析句子结构、词义、修辞手法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论语》十二章中的难点和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六、板书设计1.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2. 内容:a. 章节内容摘要b. 重点句子解析c. 课堂练习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翻译《论语》十二章中的重点句子。
b. 根据所学内容,谈谈你对孔子道德观念的理解。
c. 举例说明《论语》中的教育理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a. 参照教材注释,进行翻译。
b. 结合个人理解,进行阐述。
c.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论语》其他章节,深入了解孔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践行道德观念,提升自身修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度解读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和实践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清晰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深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深度解读《论语》十二章的教学内容涉及孔子思想的多个方面,需要重点关注对每个章节深层含义的解读。
《〈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6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6篇《论语》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而有关论语十二章原文以及翻译哪里有呢?这次本店铺为您整理了《〈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6篇,如果能帮助到您,本店铺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2024年《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精选
2024年《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1. 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1)2. 学而第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3)3. 学而第七: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8)4. 为政第一: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1)5. 为政第三: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2.3)6. 为政第五:子曰:“临之以孝,则民敬;临之以忠,则民服。
”(2.5)7. 为政第六: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6)8. 为政第七: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7)9. 为政第八: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2.8)10. 为政第十: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2.10)11. 为政第十一: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11)12. 为政第十二:子曰:“君子不器。
”(2.12)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论语》十二章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儒家思想。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将儒家思想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论语》中的名句,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
2. 教学重点:把握《论语》中的儒家思想,如仁、义、礼、智、信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论语》原文及译文、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儒家思想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论语》十二章。
3. 课文讲解:(1)逐句解析《论语》十二章,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式。
初一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范文
初一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范文一《论语》十二章教学目标 1. 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读至背诵。
3.能根据大意给内容上分类。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读至背诵。
教学难点能根据大意给内容上分类。
教学资源 PPT 《论语》读本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聆听产生对《论语》的兴趣二、文学常识了解1.孔子简介2.《论语》介绍学生分享查找的资料掌握关于孔子和《论语》的基本常识三、初读课文教师范读,强调特别注意的字学生跟读、自读扫除语言障碍。
四、释其大意补充和解决学生的疑难结合书下注解共同完成大意疏通初步理解内容五、根据大意给内容上分类合作探究,概括内容整体上从学习和修养上把握内容六、组织多种形式朗读,促成熟读成诵熟读成诵熟读成诵七、作业1.背诵十二则2.阅读自读课本《孔子的故事》八、板书《论语》十二章教学目标 1.归纳、掌握文中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文言虚词。
2.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3.理解性地熟背全文。
教学重点熟背全文教学难点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教学资源 PPT 《论语》读本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抽查复习回忆、思考、回答检查前课学习效果二、1.组织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一则,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提示积累名言警句2.给出语境,要求用十二则中合适的语句填空初一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范文二课题 10《论语》十二章课时 3课时课型新授型教学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七上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优秀6篇)
七上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优秀6篇)上《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再出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不动笔墨不读书。
相信同学们都已经在读书笔记中写下了你的读书思考,请你选择自己读书笔记中自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朗读,可侧重于词句理解方面的收获,也可侧重于感悟方面的收获。
倾听同学发言时,大家要注意随时吸纳,及时补充自己的不足。
二、学生展示。
1、学生分小组展示。
2、教师及时点评,鼓励学生形成个性理解,并提醒其他学生补充。
三、教师补充。
四、诵读感悟。
1、学生放声朗读四则论语2、学生分别背诵。
3、全体背诵。
五、课后作业。
1、默写课文2、以小组为单位,坚持研读《论语》,并搜集最新的'有关《论语》的热评。
读书课上交流。
板书设计:学而时习之……学习方法学而不思……《论语》四则为学学习态度吾日三省吾身上《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2、能注释,结合自己的体会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3、学习古人的学习态度与方法。
教学重点:在初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诵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古人的学习态度。
第一课时累计74课时月日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2、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能初步感学习古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一年前,我们曾有幸结识孔子,体验了学而时习、学而思之的学习境界和谋事而忠、交友而信的人格品性。
今天,我们将再次捧读《论语》,继续聆听圣贤的教诲。
二、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
教师有滋有味地朗读课文,以感染学生。
2、教师领读。
教师读一句,学生复读一句,强调字音,强调句读,传达文言语感。
3、学生放声读。
教师要求学生争取做到旁若无人,放声读书,读己的风格。
4、学生个别朗读。
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学生个人展示锻炼,教师了解具体学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论语〉十二章》先生店初中语文组徐运林二o一三年十月10、《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章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2.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章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理解并背诵前八章【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y熠生辉。
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二、作家、作品简介《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
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他不求仕,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
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三、初读前三章,扫除语言障碍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说(yuè)乎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1.教师朗读示范。
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四、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前三章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时:按时;说:愉快、高兴;朋:志同道合的人;知:了解;愠:发怒、生气;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2.小组合作翻译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按时练习,不是很喜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生气,不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3.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4.朗读、背诵。
第二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三:多次;省:反省;为:替、帮;谋考虑事情;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习:温习。
2.小组合作翻译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过呢?”3.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4.朗读、背诵。
第三章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
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2.小组合作翻译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详解孔子说:“我童年学习,到了十五岁时立下了求学的志向,三十岁时学问和处事都可以在社会上立身了。
四十岁时学问上的问题都能清楚明白,立身处事有坚定的原则,不会被外界左右。
五十岁时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给予我的使命职责和命运。
六十岁时我听到顺耳话能够分辨是非,听到逆耳话能够理解他人,对各种人的各种话都能分辨取舍。
七十岁时我的心灵和行为都达到了自由王国的境地,行随心至,从不越过仁的规范。
”3.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拓展:“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耋之年”常用来指代年龄。
4.朗读、背诵。
五、初读第四至第八章,扫除语言障碍罔(wǎng)殆(dài)箪:(dān)曲肱(gōng)1.教师朗读示范。
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六、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第四至第八章第四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故:学过的知识;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可以;以凭借;为:做。
2.小组合作翻译译文复习学过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这一章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
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
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4.朗读、背诵。
第五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
2.小组合作翻译译文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这一章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4.朗读、背诵。
第六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1)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2)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3)乐:乐于学。
2.小组合作翻译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箪干粮,一瓢凉水,居住在简陋的巷子里,换了别人一定不堪忍受这种贫困忧苦的生活,但是颜回啊,从来不知因此而改变自己好学乐善的快乐。
贤德啊,颜回!”3.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
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此章孔子回环曲折,一说两叹,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流传很广,几乎妇孺皆知。
4.朗读、背诵。
第七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知:懂得、了解;好:喜欢;乐:以……为乐。
2.小组合作翻译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
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
孔子正是这一点的身体力行者,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为明证。
4.朗读、背诵。
第八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1)饭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
疏食即粗粮。
(2)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
曲肱,即弯着胳膊。
2.小组合作翻译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3.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拓展:饭蔬饮水:后因以“饭蔬饮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4.朗读、背诵。
【作业布置】1、复习背诵第一至第八章;2、试译9—12章;3、按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分类整理归纳。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学习、理解并背诵第九至第十二章【教学步骤】一、学生默写《论语》第一至第八章二、初读第九至第十二章,扫除语言障碍博学而笃(dú)志1.教师朗读示范。
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三、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第九至第十二章第九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