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连除法)

合集下载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用连除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用连除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用连除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一
先算出每个书架平均放多少本? 再算出平均每层放书多少本?
224÷2=112(本) 112÷4=28(本)
方法二
先算出两个书架一共有多少层? 再算出平均每层放书多少本?
4×2=8(本) 224÷8=28(本)
设计思路
. 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连除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课后的练习巩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认识,并理解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从而激发了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师备课教案表
课程名称
用连除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
1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连除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理解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激发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一些基本的算法和算理的基础上,对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解决,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提高对除法算法和算理的认识,并能举一反三,解决生活中出现的更多类似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12÷4=28(本)
5.你能列综合算式解答吗?
224÷2÷4 224÷(4×2)
6.想一想这题可以怎么验算?
用“把得数代人原题”的方法检验一下,看看解答是否正确。
7.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三、巩固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 交流订正
(二)完成练习三6、7、9、10题
(三)交流答案并验算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4《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4《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4《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4《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本运算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连除的含义,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连除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中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安排,让学生逐步理解连除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

例题中的实际问题涉及到生活中的分物和分配,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停留在简单的单一运算层面,对于连除的运算方法和策略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运用连除的方法进行解答。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连除的含义,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连除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连除的含义,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运用连除的方法进行解答。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展示实际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连除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连除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连除的含义和运算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方法和思路,互相学习和借鉴。

《解决问题》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4篇

《解决问题》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4篇

《解决问题》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案4【教学目标】1、通过“商店买东西”的情境,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2——6的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

3、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

在问题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教学难点】通过已知条件,找出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口算9÷9=42÷6=45÷5=27÷3=64÷8=36÷4=72÷8=36÷9=63÷7=72÷9=49÷7=32÷4=二、探究新知1、主题图师:星期天,妈妈带着文文来到了玩具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教材图片,遮住价格)看到什么了?问题:1.你都知道了什么?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1玩具熊,地球仪,皮球,汽车.2.玩具熊6元地球仪8元皮球9元)师:出示题目“56元可以买一个地球仪?”怎么解决?为什么不能解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信息?预设:要知道地球仪几元?(是纠正“一个地球仪几元,即单价”)师:出示地球仪的价格,还需要告诉你其余商品的价格吗?比如小熊6元,皮球9元?谁能把相关联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读一读?预设:不用知道小熊、皮球的价格。

一个地球仪8元钱,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2、列式,解答问题。

(1)独立列式,想一想“为什么这么列,你是怎么想的?”(2)汇报预设:一个地球仪8元,求能买几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

这属于平均分问题,应该用除法计算。

师板书:56÷8=7,想:56里面有()个、独立思考,验证结果。

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121.6÷8÷9.5=1.6(千克) 答:平均每只金丝猴每天吃苹果1.6千克。
状元成才路
4. 一个运输队3辆汽车5天共节约用油40.5kg。 (1)照这样计算,平均每辆汽车每天节约用 油多少千克? 40.5÷5÷3=2.7(千克)
答:平均每辆汽车每天节约用油2.7千克。
状元成才路
4. 一个运输队3辆汽车5天共节约用油40.5kg。 (2)这个运输队计划30天节约用油2025kg, 这个运输队共有汽车多少辆? 2025÷30÷2.7=25(辆)
答:平均每辆汽车每天运货与3.5天有关,也就是总量与两个变量有关
系,并随着两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教材第52页例4)
课堂练习
1. 计算。 47.2÷4÷5.9= 2
58.8÷2.8÷7= 3
48÷0.24÷2= 100 53÷0.25÷4= 53
(教材第54页练习十二第11题)
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新知探究
4
3辆汽车3.5天运货 94.5吨。
平均每辆汽车每天运货多少吨?
(教材第52页例4)
方法一: 可以先求出3辆汽车平均每天运货多少吨, 再求平均每辆车每天运货多少吨。
(1)先求3辆汽车每天运货多少吨。 94.5 ÷ 3.5 = 27(吨)
(2)再求每辆汽车每天运货多少吨。 27 ÷ 3 = 9(吨)
(教材第52页例4)
列成综合算式: 94.5 ÷ 3.5 ÷3
先计算3辆汽车每 天运货多少吨
= 27÷3 = 9(吨)
再计算每辆汽车 每天运货多少吨
答:平均每辆汽车每天运货9吨。 运算时,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教材第52页例4)
方法二: 可以先求出平均每辆汽车3.5天运货多少 吨,再求平均每辆车每天运货多少吨。

除法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除法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除法练习解决实际问题除法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分配、均等分配、比较等计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用到除法来解决问题的情况,比如商场打折促销、家庭开销的均分、时间计算等。

本文将通过几个实际问题来练习解决除法运算,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除法。

问题一:商场打折促销假设商场正在进行打折活动,某商品原价为600元,现在打八折,求该商品的打折价格是多少?解决方法: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八折,即100%减去20%的意思。

计算八折的公式为:“原价 ×折扣 =打折价格”,其中折扣为0.8(即八折),原价为600元。

将这些数值带入公式,我们可以得出打折价格的计算过程:600 × 0.8 = 480(元)。

因此,该商品的打折价格为480元。

问题二:家庭开销均分假设一家三口共计有800元,现在需要将这笔钱按三人平均分配,求每个人分到多少钱?解决方法: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每个人分到多少钱,即将总金额800元平均分配给三个人。

计算每个人分到钱数的公式为:“总金额 ÷人数 = 每人分到的金额”,其中总金额为800元,人数为3人。

将这些数值带入公式,我们可以得出每个人分到钱数的计算过程:800 ÷ 3 ≈ 266.67(元)。

由于金额是以分为单位的,所以我们可以将结果取整,即每个人分到约267元。

问题三:时间计算假设某人要骑自行车从A地到达B地,全程120公里,骑行速度为每小时30公里,求他需要骑行多久才能到达目的地?解决方法: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他需要骑行的时间,即将骑行的距离120公里除以每小时的骑行速度30公里。

计算骑行时间的公式为:“距离 ÷速度 = 时间”,其中距离为120公里,速度为每小时30公里。

将这些数值带入公式,我们可以得出骑行时间的计算过程:120 ÷ 30 = 4(小时)。

小学数学教案连除法

小学数学教案连除法

小学数学教案连除法
教学内容:连除法
教学目标:
1. 理解连除法的概念;
2. 能够灵活运用连除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连除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利用连除法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黑板、彩色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笔、本。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出示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12 ÷ 3 ÷ 2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个问题。

二、讲解(10分钟)
1. 讲解连除法的概念:在连除法中,我们可以先计算被除数与第一个除数的商,再将得到的商与第二个除数进行除法运算,以此类推。

即连续进行多次除法运算,从左到右。

2. 举例说明连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练习(15分钟)
1. 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练习计算一些简单的连除法问题;
2. 老师在黑板上出示几个练习题,学生依次去做。

四、巩固(10分钟)
1. 出示一些复杂一点的连除法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
2. 学生上台讲解题目的解法。

五、作业布置(5分钟)
留作业让学生完成一些连除法的题目,并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六、课堂小结(5分钟)
老师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掌握好连除法的计算方法。

用连除解决问题知识点总结

用连除解决问题知识点总结

用连除解决问题知识点总结连除法的概念连除法是一种数学计算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然后逐步求解这些小问题,最终得到整个问题的解。

连除法的特点是每次求解的结果都会影响下一次的计算过程,因此它需要细致和耐心的思考。

连除法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即被除数必须能够被除数整除,这意味着我们在使用连除法时需要事先确定被除数和除数的相关特性。

使用连除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是:先找到最小公因数,然后将被除数和除数分别除以最小公因数,然后用这个商作为新的被除数,并继续这个过程,直到被除数无法再被除尽为止,最后将所有的商相乘,即为最终的结果。

连除法的知识点1. 最小公因数的确定在使用连除法解决问题时,首先需要确定被除数和除数的最小公因数。

最小公因数是指能够整除被除数和除数的最小正整数,它是被除数和除数的一个共同因数。

确定最小公因数的方法是先找到两个数的公因数,然后从这些公因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作为最小公因数。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使用欧几里得算法来确定最小公因数,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2. 连续除法的步骤在确定了最小公因数之后,接下来就是执行连续除法的步骤。

这个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找到最小公因数(2)将被除数和除数分别除以最小公因数(3)用商作为新的被除数,继续上述过程(4)直到被除数无法再被除尽为止(5)将所有的商相乘,即为最终的结果这些步骤看起来很简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3. 连续除法的应用连续除法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广泛的用途,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复杂的计算问题,例如求一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等等。

在数论中,连续除法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寻找素数、分解质因数等等。

另外,在代数中,连续除法也可以用来解决一些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等问题。

在实际工程中,连续除法也有很多应用,例如在密码学中可以用来解决一些复杂的数学运算问题;在通信工程中,连续除法可以帮助我们计算误码率、纠错码等等。

连除应用题数学教案设计

连除应用题数学教案设计

连除应用题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连除应用题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连除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连除的概念2. 连除的应用题解题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连除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实物模型(如:一些书,分成若干堆,每堆再平均分给若干个同学),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2.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如果每堆有x本书,每个同学可以得到y本书,那么这些书一共有多少本?”3.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如何解决这类问题——连除应用题。

(二)讲授新知1. 定义连除概念:在算式中,连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除号,这样的运算就叫做连除。

2. 引导学生根据实物模型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

例如:若每堆5本书,每个同学可以得到2本书,问有多少堆?则算式为:总书数÷每堆书数÷每个同学得到的书数=堆数。

3. 让学生尝试自己列算式并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1. 出示一些简单的连除应用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核对答案。

2. 提供一些稍微复杂的连除应用题,鼓励学生合作讨论,共同解决。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连除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五、作业布置设计一些连除应用题作为家庭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7连除实际问题练习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7连除实际问题练习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7连除实际问题练习|苏教版教学目标1.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及应用。

2.能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重点1.连除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2.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理解连除的运算方法及应用。

2.训练学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1. 热身(5分钟)通过口算和速算练习,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教学的状态,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例如:•让学生在1分钟内快速将5、6、9、10、12、15、18、20、24、25 以及 30的倍数排列计算。

•让学生口算100 ÷ 4•…2. 导入新知(15分钟)引入本课的重点内容:连除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1.观察图片:[图片不提供,请根据实际课堂情况自行选取或手绘],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图片,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中的例子理解连除的运算方法。

2.理论学习:讲解连除的概念及运算方法,让学生在黑板上跟随老师进行运算练习。

3.练习巩固:让学生自己完成教材上的例题,然后在黑板上讲解问题答案,澄清学生的疑问,检查学生的理解并纠正错误。

3. 拓展练习(25分钟)教师在班级内分小组,每组3-4人,进行练习。

1.组内配合,按顺序一步一步完成教师布置的专项问题,例如:–小明用6瓶水喂3只猫,那么他带去8瓶水最多能喂几只猫?–有54本课外书,每两本课外书装进一个保护袋,问需要几个保护袋才可以装完?2.待组内练习结束后,组与组之间进行问题讲解和交流,让学生深刻理解连除的运用及实际操作技巧。

4. 课堂总结(5分钟)1.请安排几名学生上台归纳整理今天学习到的知识和技巧。

2.整理笔记,加强记忆,答疑解惑。

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检查归纳计算,加深记忆并巩固实践。

2.老师布置新一章的预习内容。

总结连除的实际应用是数学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今天的授课,学生掌握了连除的运算原理和应用技巧,并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了连除的优越性和便利性。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连除实际问题 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连除实际问题 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连除实际问题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连除。

2.能够应用连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什么是连除。

2.应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连除的概念。

2.学生能够应用连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老师问学生:“小明有8支笔,他要将它们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应该得到几支笔?”学生会立刻回答“2支”。

老师问:“如果小明有20支笔,他要将它们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应该得到几支笔?”学生会用除法计算,或者用“5+5+5+5=20,每个同学应该得到5支笔”来回答。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个问题可以用除法表达,20÷4=5,这就是“连除”。

2. 案例讲解老师用一个实际问题来演示“连除”的应用。

比如有16个西瓜,5个家庭要分,每个家庭可以分到几个西瓜?学生可以通过连除的方法回答精确答案:16÷5=3余1,即每个家庭可以分到3个西瓜,还剩1个。

3. 分组练习让学生自己找一些实际问题,在小组内应用“连除”解决问题。

老师可以给出一些提示,比如这个问题难度是1,还是2。

4.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写一些实际问题,并用“连除”的方法解决。

老师可以给出一些引导,比如请找一些场景,如同学们平均分饼干或糖果,或者请找一些物品,如将200元分给5个人,每个人可以拿多少。

五、教学反思“连除”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实用的,如果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应用,对于他们日后的数学学习,落实科学素养,帮助他们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好处的。

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引导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中,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例5解决问题案例

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例5解决问题案例

从儿童生活出发与童心和谐共振——《解决问题》案例(一)设计说明教材分析:本课是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中的例5,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通过本单元例1~例4的学习,理解了“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掌握计算的方法。

例5是用有余数除法来解决生活的中问题,并要采用“进一法”得出问题的答案。

学情分析:在思维水平上,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在知识和能力上,学生已经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以及计算方法,会用表内除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本节课奠定了基础。

为了更好的把握本节课教学目标、重难点,在课前我对个别学生做了小调查,发现学生对类似例5中同时出现的“最多”“至少”这样一对反义词的理解有困难,特别是它们在题目中彼此制约的关系是不易理解的。

设计意图:基于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课教学流程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通过复习引出新知识,为后面例5的学习做好巧妙铺垫;第二个环节:我想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自主的解决问题。

在情境体验中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最多”、“至少”这两个关键词的含义。

让学生自主的尝试用不同的表征方式以及直观的课件演示,理解“进一”的道理。

再将租船问题和复习中的买糖果问题进行对比反思,体会用有余数解决问题中商是否加1,应结合具体情境去合理的判断,这样就建构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第三个环节:在实际运用、拓展延伸,借助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并用进一法得到问题的答案,并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灵活判断商是否加一。

(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例5、做一做,练习十五的第2题,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和“进一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会灵活判断商是否加1。

2、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用有余数的除法和进一法解决问题。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苏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苏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除法的概念,掌握连除法计算方法,并能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连除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运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连除法的应用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连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连除法的概念,熟练运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生活实例导入,如:小明有18个苹果,他想平均分给他的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多少个苹果?- 学生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连除法解决这个问题。

2. 探究新知- 教师讲解连除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 学生通过例题练习,掌握连除法的计算方法。

-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小明有18个苹果,他想平均分给他的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多少个苹果?3. 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连除法的计算方法。

- 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

4. 小组合作-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连除法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连除法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可以用连除法解决的问题,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对连除法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巩固练习环节,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小组合作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注:本教案为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内容,适用于相应教材版本。

小学数学《运用连除解决问题》教案二:巧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运用连除解决问题》教案二:巧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运用连除解决问题》教案二:巧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引言连除法是小学数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用到连除法来解决的实际问题,比如购物打折、邮费计算等。

本文将结合实际问题,详细介绍如何巧用连除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购物打折小明去商场购物,看中了一件衣服,原价为200元,但商家正在进行促销活动,只要购买超过300元的商品就可以打8折。

如果小明再买一件150元的衣服,这两件衣服加起来需要支付多少钱呢?解题思路: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我们可以列出方程:(200 + 150)× 0.8 = x其中,200和150分别代表两件衣服的原价,0.8表示打8折后的折扣,x表示实际需要支付的金额。

我们可以通过连除法来解决这个方程。

具体步骤如下:1.将等式两边都除以0.8。

(200 + 150)÷ 0.8 = x ÷ 0.82.将等式两边都进行计算。

(350 ÷ 0.8)= 437.5x = 437.5小明需要支付437.5元。

二、邮费计算小张买了一些物品,需要通过快递寄出。

快递公司规定,每个包裹的重量不超过1kg,超过1kg的部分从第2kg开始,每半公斤计算一次邮费,每次邮费为10元。

如果小张买了3个物品,分别为500g、800g和1200g,他需要支付多少邮费呢?解题思路: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我们需要先求出这三个物品的总重量,根据重量来计算邮费。

具体步骤如下:1.将三个物品的重量相加。

500g + 800g + 1200g = 2500g2.将总重量转换为kg,并求出超过1kg的部分的重量。

2500g ÷ 1000g/kg = 2.5kg3.5kg - 1kg = 1.5kg4.根据超重部分的重量,计算需要支付的邮费。

每半公斤10元,共有三个半公斤,即1.5kg。

小张需要支付3×10元=30元的邮费。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多元智能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多元智能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多元智能教案。

该教案十分注重让学生掌握连乘和连除的基本原理,以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在教学中,老师通过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应用连乘和连除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教育资源,如视频、图片、游戏等,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图景中获得实际应用的体验。

该教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多元智能,以符合不同智能类型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以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帮助不同智能类型的学生获取对应的知识点。

例如,面向逻辑数学智能的学生,老师通过提出数学难题来促进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与分析性;面向自然观察智能的学生,老师以自然现象为案例,通过生动的实验或场景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以便学生能够通过感官习得相应的数学知识点;面向交往人际智能的学生,老师鼓励学生在合作中探讨、交流,以促进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该教案还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和自我发现能力的培养。

在实现段,老师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掘自身内在的认知潜能。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携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老师建立了非常轻松的互动环境,并提供了实释丰富的表达形式,在此过程中,学生得到了更多关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创造。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多元智能教案是一份贴合小学生认知和心理特点的高品质教育资源。

它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现和全面发展,而且还通过运用多重智能教学策略,为不同智能类型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方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这份教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可以培养学生优秀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人教版同步教参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人教版同步教参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小数除法第 3 节解决问题【知识梳理】1.小数连除法的运算顺序及其应用(归一问题)(1)小数连除法的运算顺序:同整数连除法的运算顺序相同,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需要用连除法解决的问题的特点及解题方法:此类问题中有总量和两个变量,且总量随着两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解题时要用总量依次除以两个变量。

例: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平均每头奶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①、分步列式解答。

分析:解答:每头牛一周产奶量:220.5÷3=73.5(千克)每头牛一天产奶量:73.5÷7=10.5(千克)②、列综合算式解答。

答:平均每头奶牛一天产奶10.5千克。

(3)简单归一问题①、归一应用题:已知总数和份数,需要先求出一份数(单一量)是多少,再通过一份数求几个一份数是多少,或求总数里包含几个一份数的一类应用题.②、关键:先“归一”——先求出一份数即一个单位的量是多少.例:小盛6个小时完成24道题目,按照这样的速度,他8个小时可以完成多少道题目?24÷6×8=32(道)答:32道题目2.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在解决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不管要省略部分首位上的数是几,都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例;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需要准备几个瓶?2.5÷0.4=6.25(个)≈ 7(个)瓶子的数量只能是整数,6个瓶子装不下2.5千克的香油,必须再加1个瓶子才能装下。

6.25的十分位上虽然是2,但是取近似值时也要向前一位进1。

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答:需要准备7个瓶。

3.根据实际情况用“去尾法”取近似值在解决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把一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字(即使这个尾数是大于或等于5的数)全部舍去,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去尾法”。

例: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

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25÷1.5=16.66…(个)≈16(个)计算结果是循环小数,而礼盒数只能是整数,所以要保留整数。

6、连除实际问题-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6、连除实际问题-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6、连除实际问题-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和掌握连除的概念;
2.能够运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连除的概念;
2.运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问:“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除法吗?”,由学生回答;
2.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连除的概念,如8 ÷ 2 ÷ 2 = 2。

二、讲解新知
1.导入“糖果分糖果”问题:“小明有12个糖果,他要把糖果分成3堆,每堆糖果数相同,请问每堆糖果有几个?”;
2.通过学生的思考,引出连除法,即用除法算法进行连除计算;
3.把答案带回原问题中进行验证。

三、巩固练习
1.向学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有18个糖果,他要把糖果分成2堆,每堆糖果数相同,请问每堆糖果有几个?;
2.让学生自己思考和计算;
3.将学生的答案进行讨论和验证。

四、拓展探索
1.让学生自己想一个连除的实际问题,并进行计算;
2.让学生与同桌进行交流,并进行问题及答案的分享。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出了连除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进行联想和思考,提高了他们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时,有些学生对连除法不是很熟悉,需要再多加练习。

在教学下一节课时,我会针对这些学生,进行巩固和提高训练。

《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反思最初的时候本来是想把本节课名定为《连除解决问题》,但是后来想出了连除的方法以外,还可以采用先乘后除的方法,所以单单写为用连除解决问题不太合适。

可是在上课的时候,有学生采用先乘后除的方法来做题的过程中发现,有的题目如果先乘的话会乘得两位数,再除的时候就没法除了。

比如这道题“共有756本书,有3个书架,每个书架有6层,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几本书?”这个题如果先算一共有多少层,再用756÷18学生是不会算的。

这个情况下其实应该给学生明确一下要分情况来考虑,可是课堂上处理的时候直接让孩子连除解决了,这其实是有些武断的。

再次回忆上课的细节我发现上课时还是有些节奏缓慢,在处理一些简单易懂的题目上让学生说得太多,有一些是没有说到点子上的,可是没有适当干预,让学生从头说道尾,这些时间算是浪费了。

正是各个环节的不紧凑,使得整个课堂节奏显得缓慢,时效性不强,最后的练习处理得不够详细,方法多样性没有显现出来。

再有就是分享环节,分享的时候小组分享得特别好,但是一个小组把所有的方法都说出来了,其他小组没有东西可说了,所以课堂只有一个小组分享,显得太单一。

不仅如此,一个小组分享得过为顺畅,班级别的小组没有质疑,没有补充,显得小组分享一点儿也不精彩,枯燥且无味。

还有就是学生的点评,几个学生点评都是说别人说的多好多顺畅,提出的不足就是声音太小、站得不端正之类的,对于思路方法等的评价太少。

所以说本节课的小组分享环节是不太成功的。

第四个我想到的就是本节课的合作菜单,设计的菜单如下:“1. 在练习本上,尝试列出算式解决问题,自己先说一说你的思维过程及做题方法。

时间3分钟;2.把你的方法和小伙伴说说,要求每个人都要说,说的时候必须说清楚每一步算出的是什么。

时间3分钟;3.三人分工,一个人说思维过程,一个人列算式,另一个人说算式中每部分表示的含义,在组内试说你们的分享过程。

时间4分钟;4.完成后,如果还有时间,思考不同的做题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7连除实际问题练习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7连除实际问题练习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7连除实际问题练习 | 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连除概念,能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 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理解连除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 能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 在实际问题中找出连除的关系。

- 准确地进行连除计算。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小组讨论准备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生活实例引出连除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除法知识,为连除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新课导入(10分钟):- 详细讲解连除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 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示如何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10分钟):- 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个实际问题,共同探讨如何运用连除解决。

- 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4. 课堂练习(10分钟):-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 教师进行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连除的知识点。

- 学生分享学习连除的心得体会。

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上的课后练习题。

- 收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运用连除解决。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连除知识的掌握程度。

-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 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探索连除的其他应用场景,如时间计算、距离计算等。

- 结合其他数学知识,如分数、小数等,进行综合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连除的概念,掌握连除的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2.6连除实际问题(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2.6连除实际问题(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标题:2.6 连除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除的意义,能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连除的概念和意义2. 连除的计算方法3. 连除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意义,复习除法的计算方法。

2. 提问:如果我们要连续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除法运算,应该怎么计算呢?二、探究新知1. 讲解连除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明白连除就是连续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除法运算。

2. 通过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连除的计算规律。

3. 总结连除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连除的运算技巧。

三、巩固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连除的计算方法。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检查答案,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四、实际应用1. 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连除解决。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指导学生进行计算,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五、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连除的概念、意义和计算方法。

2. 提问:连除在实际问题中有什么作用?我们应该如何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例题、练习和实际应用,让学生掌握了连除的概念、意义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加强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练掌握连除的计算技巧。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际应用”部分。

在实际应用环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对学生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的直接检验。

同时,这个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实际意义。

分数连除法解决问题

分数连除法解决问题
378 42 ( 个 ) 9 9
1 总数 = 第一天制作的 7 1 ( 个 ) 54 54 7 378 7 1 总数 = 第二天制作的 9
1 ( 个 ) 378 42 9
第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了 160 km ,正好 是全程的 4 ;第二辆汽车从乙地开往甲地,正好行驶
找准 单位“1”
单位“1”已知,用乘法; 单位“1”未知,设为
x
,列方程解答。
解决分数除法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 (2)找准单位“1”; (3)画线段图分析; (4)列出数量关系式;
(5)设未知数,列方程;
(6)解方程。
5 总页数 = 看的页数 7
解:设这本课外读物有 x 页。
5 x 35 7
7 1 了全程的 。第二辆车行驶了多少千米? 4
全程
4 160 7
全程
1 × 4
第二辆行驶了多少千米?
某玩具厂制作一批新型玩具,第一天制作了 54 个,
1 1 第二天制作 占总数的 , 第二天制作了总数的 。 9 7
了多少个玩具?
总数
1 54 7
总数
1 × 9
第二天制作多少个玩具?
1 总数 = 第一天制作的 7 解:设一共制作 x 个玩具。
1 x 54 7 1 x 54 7 x 54 7 x 37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连除(双归一)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案例
八角镇中心小学赵爱琼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小数除法笔算、解决单归一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小数除法去解决双归一问题,主要让学生会解决生活中更多的数学问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书数学上册课本P32)
【学情分析】
在此节课之前的几节课内容是小数除以整数、小数除以小数的笔算,通过作业检测发现我班的学生基本已经掌握,现在要用此知识去解决双归一的问题,可能学生形成本节课的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就是归一问题的解题思路。

【学习目标】
1、掌握有特殊数量关系的连除问题,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2、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3、通过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比较,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习重难点】
掌握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分析并理解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探究铺垫
问题: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每头奶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
流程:
1、用五分钟时间自学课本P32页(例11)在例题上勾画出条件和问题,尝试解答问题“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每头奶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
2、在小组内交流你的解答问题思路,并思考:还能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3、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汇报。

活动二:我能行
问题: 3台同样的磨粉机2.5小时磨面粉4.8吨,平均1台磨粉机每小时磨面粉多少吨?
流程:
1、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思考: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并列式解答“3台同样的磨粉机2.5小时磨面粉4.8吨,平均1台磨粉机每小时磨面粉多少吨?”
2、独立完成后举手等待老师订正;
3、小组内同伴相互帮一帮。

活动三:巩固提升
问题:(做一做)小毅家上个月的用水量是14.5吨,每吨水的价格是2.50元。

小毅家有4口人,平均每人付水费多少元?
流程:
1、自己读题——“小毅家上个月的用水量是14.5吨,每吨水的价格是2.50元。

小毅家有4口人,平均每人付水费多少元?”理解题意,思考: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解答?
2、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长负责推选代表在全班展示交流。

活动四:全课总结
头脑风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类题有什么特点?
小结:通过例题可以看出,例11中一周的产奶量220.5千克,既与3头奶牛有关系,也与产奶时间一周(7天)有关系,也就是总量与两个变量有关系,并随着两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同时,分析解答过程中还要关注隐藏条件。

【板书】
已知:(1)张燕家有3头奶牛 (2)7天共产奶量是220.5千克 求: 每头奶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
解答过程
第一种
第一步:先算1头奶牛一周的产量220.5÷3=73.5(Kg)
第二步:再算1头奶牛一天的产量73.5÷7=10.5(Kg)
综合算式:220.5÷3÷7=73.5÷7=10.5(Kg)
答:每头奶牛一天产奶10.5
千克
解答过程
第二种
第一步:先算3头奶牛一天的产量220.5÷7=31.5(Kg)
第二步:再算1头奶牛一天的产量31.5÷3=10.5(Kg)
综合算式:220.5÷7÷3=31.5÷3=10.5(Kg)
答:每头奶牛一天产奶10.5
千克
【收获】
1、数学学科的特点:一是高度的抽象性 二是严密的逻辑性 三是广泛的应用性
2、在别人的讲评中进一步认识自己教育教学中的优点和缺陷,促进发展。

3、备课时首先要整体把握,瞻前顾后。

【反思】
1.在本节课内容之前的几节课内容是小数除以整数、小数除以小数的笔算,现在要用小数除法去解决双归一的问题。

2.课堂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是不错,但是对于每一步的解题思路还是掌握得不好。

3.如果我再上这节课,我会让学生多说说每一步的解题思路,
让他们更清楚每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