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除法 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案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连除计算的方法;2.能够根据题目要求,使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教授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具体内容包括: 1. 回顾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的知识点; 2. 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 3. 学习如何使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老师可通过两种方法导入新课:一是通过视频播放教授连除计算的方法;二是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2 提供例题在引导学生理解连除计算方法之后,老师应该提供一到两个例题,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使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某商场在全场打9.5折促销,任意一件商品都打9.5折,请计算一下打折后一件售价为57元钱的商品原价是多少?计算过程:原价 ÷ 10 × 9.5 = 57可得:原价 = 60教师应该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掌握使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3 锻炼实践能力在学生掌握这种方法之后,老师可通过一些有趣又能够锻炼实践能力的题目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一个乒乓球从离地面5米的地方落下,每反弹一次,高度减少原来的一半,问第6次反弹落地时,它反弹了多少次?处理过程:已知高度为h,第n次反弹的高度为h/n。
已知第6次反弹时,高度为0,因此h/6=1,解得h=6。
版本更新:此处之前的答案在计算过程上有误,现在已更正,感谢用户的反馈。
反弹次数为通过列式子计算得出,即第n次反弹时高度为h/n<=0.5,解得n=5。
这个题目虽然比较有趣,但通过使用连除计算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从而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总结学生在本节课程中应该掌握使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同时,老师也应该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第一章:引入连除计算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连除计算的概念。
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连除计算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通过示例讲解连除计算的步骤和应用。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连除计算的例子。
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解答,评估其对连除计算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连除计算的基本操作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连除计算的基本操作。
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讲解连除计算的基本操作,如连除的顺序和括号的运用。
通过示例演示连除计算的步骤和技巧。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连除计算的基本操作。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连除计算的理解。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收集学生的解答,评估其对连除计算的基本操作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2 教学内容通过示例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连除计算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供解题策略。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际问题的例子。
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解答,评估其对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连除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连除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通过示例讲解连除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烹饪等。
引导学生运用连除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提供解题策略。
4.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连除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子。
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案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连除的概念,并掌握连除的运算顺序。
2. 学生能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连除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 学生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掌握连除的解题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掌握连除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2. 学生能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学生理解连除的运算顺序和运用技巧。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教案、例题及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连除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探究:学生自主探究连除的概念和运算顺序,理解连除的含义。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连除的解题步骤和技巧。
4. 练习巩固:学生进行练习,教师指导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连除的概念和运算顺序,并进行相关拓展。
五、课后作业:教师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连除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对连除概念和运算顺序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连除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连除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分配资源、平均分配等。
2. 引导学生探索连除与其他数学运算的联系和区别。
3. 鼓励学生进行连除相关的数学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和问题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连除的概念和意义。
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连除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连除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3 教学步骤1.3.1 引入连除的概念通过举例解释连除的含义,如将12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个。
1.3.2 演示连除的计算方法使用具体数字进行演示,如12÷3=4,表示将12分成3组,每组有4个。
1.3.3 练习连除计算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连除的计算。
1.4 教学评价通过练习题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对连除计算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连除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连除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实际问题中连除的运用方法。
2.3 教学步骤2.3.1 引入实际问题举例一个实际问题,如一个农场有12头牛,要分成3个圈,每个圈有多少头牛。
2.3.2 演示连除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用连除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即12÷3=4,每个圈有4头牛。
2.3.3 练习实际问题的解决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2.4 教学评价通过练习题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对连除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连除计算的综合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综合运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连除计算在综合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3 教学步骤3.3.1 引入综合问题举例一个综合问题,如一个班级有12名学生,他们要分成3组进行活动,每组有多少人,每组有多少组。
3.3.2 演示连除在综合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用连除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即12÷3=4,每组有4人,共有3组。
3.3.3 练习综合问题的解决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综合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3.4 教学评价通过练习题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对连除在综合实际问题中应用的掌握程度。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苏教版
标题:三年级下数学教案-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除的含义,能够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进行计算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连除的概念2. 连除的计算方法3. 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连除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尝试用连除的方法解决问题。
(2)学生尝试计算,并分享计算过程和结果。
(3)教师总结连除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进行板书。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相检查,教师点评。
4. 应用拓展(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连除解决。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连除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6.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连除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评价学生对连除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本节课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2. 教师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教师在讲解连除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时,是否清晰易懂?4. 教师在课堂小结中,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5.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是否注重作业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连除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生能理解连除的概念,并运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运用连除计算平均分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理解连除的概念,并运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运用连除计算平均分的问题。
难点:1. 学生对于连除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将问题转化为连除的形式。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案。
2. 实际问题素材。
3. 计算器。
学生准备:1. 笔记本和笔。
2. 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环节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连除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师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连除的计算方法。
环节三:小组合作(10分钟)1. 教师给出实际问题,学生分组合作,运用连除计算解决问题。
2. 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分享解题过程和结果。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实际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情况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PPT和教学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连除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采用小组合作和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机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连除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连除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连除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连除。
使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采用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连除的实际应用。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连除的运算过程和实际问题。
提供实物模型和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连除的概念。
设计练习题和游戏,巩固学生的连除运算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出连除的概念。
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连除的兴趣。
3.2 讲解连除概念解释连除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理解连除的实际应用。
3.3 解决问题给学生提供一系列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连除来解决。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4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连除运算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的练习结果,评价学生对连除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4.2 反馈与改进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提供额外的辅导和资源,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连除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5.1 教学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连除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科学研究、经济学等。
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深入探索连除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5.2 教学拓展引导学生思考连除与乘除、加减等其他运算的关系和转化。
提供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连除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教学活动目标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连除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连除的概念,并运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二、教学内容:1. 连除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运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连除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难点:运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练习题和实际问题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连除的兴趣,如“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让学生尝试解答。
2. 讲解连除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解释连除的含义,如“12÷3=4”,并引导学生理解连除的运算规则。
3. 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如“24÷4=?”、“36÷6=?”等,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4. 应用: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连除计算解决,如“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他们要平均分成5组,每组有多少名学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解答。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连除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并强调运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给学生布置一些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让他们回家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连除的概念:运算规则:实际问题解答: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讲解连除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接着进行练习和应用,进行总结和作业布置。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连除的含义,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连除的运算规则。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七、作业设计:1. 练习题:巩固连除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如“48÷8=?”、“60÷10=?”等。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案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引入连除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连除的概念和意义。
能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1.2 教学内容:介绍连除的定义和例子。
解释连除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3 教学步骤:1.3.1 引入连除概念:通过举例说明连除的概念,如将一个水果分给多个人,每人分几个。
引导学生理解连除是将一个数连续除以多个数的过程。
1.3.2 实际问题解决: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如一个水果店有10个苹果,每次卖出2个,问能卖出几次。
引导学生用连除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即10除以2。
1.3.3 练习: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要求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提供解答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连除的概念。
1.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对连除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章:连除的运算规则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连除的运算规则。
能够正确进行连除运算。
2.2 教学内容:介绍连除的运算规则,如连除的顺序和简便计算方法。
2.3 教学步骤:2.3.1 连除的运算规则:解释连除的运算规则,如先除以最大的数,再除以次大的数,以此类推。
通过示例演示连除的运算过程。
2.3.2 实际问题解决: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如一个农场有20头牛,每次卖出3头,问能卖出几次。
引导学生用连除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即20除以3。
2.3.3 练习: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要求用连除的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提供解答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连除的运算规则。
2.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对连除运算规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三章:连除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连除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分配资源、计算比例等。
3.3 教学步骤:3.3.1 实际问题解决: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如一个班级有30名学生,每次选5名学生参加比赛,问能选出几次。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案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连除的概念,并掌握连除的运算顺序。
2. 学生能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探索连除的运算规律。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 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掌握连除的概念及运算顺序。
2. 学生能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学生理解连除的运算规律。
2. 学生将连除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制作连除教学课件,展示连除的概念及实际问题。
2. 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连除的理解。
学生准备:1. 预习连除的相关知识。
2. 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连除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连除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连除的运算顺序。
连除的运算顺序:先进行除法运算,再进行连除运算。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系列连除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连除解决。
问题1:一块巧克力有15块,小明想把它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块巧克力?问题2:一根香蕉有10段,小红想把它平均分给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段香蕉?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探索连除的运算规律,总结解题步骤。
步骤1:确定连除的除数和被除数。
步骤2:按照连除的运算顺序,先进行除法运算。
步骤3:将得到的结果继续进行连除运算,直到完成所有除法运算。
5. 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连除的理解。
练习1:一块蛋糕有20块,小明想把它平均分给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块蛋糕?练习2:一瓶饮料有300毫升,小红想把它平均分给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多少毫升饮料?五、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连除的理解。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连除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连除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连除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连除的含义,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连除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连除的概念。
2. 讲解连除:讲解连除的含义和运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例题讲解:分析例题,引导学生运用连除解决问题。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7.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评价:对学生的练习题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连除概念和运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实际问题解决评价: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2. 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连除的理解和应用。
3. 实际问题素材: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连除解决。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连除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例题讲解。
2. 第3-4课时:练习巩固,拓展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案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连除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2 教学目标1. 理解连除的概念及意义。
2. 学会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连除的概念及意义2.1 连除的定义2.2 连除的意义连除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求解某些实际问题,例如将一定数量的平均分配到若干个组中,或者计算多个数相除的商等。
第三章:连除的实际问题实例分析3.1 实例一:分配问题问题:将12个苹果平均分配到3个小组中,每个小组有几个苹果?解答:使用连除,12 ÷3 = 4,每个小组有4个苹果。
3.2 实例二:比例问题问题:已知两个数的比例为2:3,求这两个数的实际值。
解答:设两个数分别为2x和3x,根据比例关系,2x ÷2 = 3x ÷3,解得x = 6,两个数分别为12和18。
第四章:连除的性质及计算方法4.1 连除的性质连除具有分配律、结合律和交换律等性质,可以根据这些性质简化计算过程。
4.2 计算方法1.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除法运算。
第五章:连除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1 平均值问题问题:某班级有30名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组有多少名学生?解答:使用连除,30 ÷5 = 6,每组有6名学生。
5.2 比例分配问题问题:某公司有40名员工,其中管理人员占20%,技术人员占60%,其余为普通员工,求各类员工的人数。
解答:管理人员人数为40 ×20% = 8,技术人员人数为40 ×60% = 24,普通员工人数为40 8 24 = 8。
第六章:连除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6.1 几何问题实例分析问题:一个矩形的长是宽的两倍,如果宽为3厘米,求矩形的面积。
解答:设矩形的宽为w,长为l,根据题意,l = 2w。
已知宽w = 3厘米,长l = 2 ×3 = 6厘米。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第一章:引入连除概念1.1 教学目标:了解连除的概念,理解连除与除法的区别。
1.2 教学内容:介绍连除的定义,通过具体例子解释连除的概念。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实例演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理解连除的概念。
1.4 教学步骤:(1) 引入除法概念,回顾除法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讲解连除的概念,解释连除与除法的区别。
(3) 通过具体例子演示连除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连除的运算规律。
(4) 让学生进行一些连除的练习题,巩固对连除概念的理解。
第二章:连除的运算规则2.1 教学目标:掌握连除的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进行连除计算。
2.2 教学内容:介绍连除的运算规则,通过具体例子解释连除的运算方法。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实例演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掌握连除的运算规则。
2.4 教学步骤:(1) 回顾除法的运算规则,让学生回顾除法的计算方法。
(2) 讲解连除的运算规则,解释连除的运算方法。
(3) 通过具体例子演示连除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连除的运算规律。
(4) 让学生进行一些连除的练习题,巩固对连除运算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第三章: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3.1 教学目标:能够运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连除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3.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解决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3.4 教学步骤:(1) 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观察和理解问题的背景和意义。
(2) 引导学生运用连除的运算规则,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3) 通过具体例子演示连除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连除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问题的练习题,巩固对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第四章:巩固练习与拓展4.1 教学目标:巩固对连除的理解和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通过练习题和拓展问题,巩固对连除的理解和应用。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连除的概念和意义。
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连除的定义和例子。
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3 教学步骤引入连除的概念,通过例题解释连除的意义。
让学生尝试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平均分等。
第二章:连除的基本概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连除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2 教学内容连除的定义和符号表示。
连除的运算规则和步骤。
2.3 教学步骤通过具体例子讲解连除的定义和符号表示。
引导学生理解连除的运算规则,并进行练习。
第三章: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运用连除解决分配物品、平均分等问题。
3.3 教学步骤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运用连除解决分配物品、平均分等问题。
让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练习,并提供解答和反馈。
第四章:连除的综合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连除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4.2 教学内容运用连除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如比例分配、growth rates 等。
4.3 教学步骤通过综合实例讲解如何运用连除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综合应用,并提供解答和反馈。
第五章:总结与评价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巩固连除的概念和应用。
5.2 教学内容回顾连除的概念和应用。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5.3 教学步骤与学生一起回顾连除的概念和应用。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或互相评价,教师给予反馈。
提供一些拓展题目,供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第六章:连除在比例分配中的应用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比例分配的概念。
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解决比例分配问题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比例分配的定义和例子。
运用连除解决比例分配问题的方法。
6.3 教学步骤引入比例分配的概念,通过例题解释比例分配的意义。
让学生尝试运用连除解决比例分配问题,如资金分配、物资分配等。
第七章:连除在平均分中的应用7.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用连除解决问题 教案
教案:用连除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 理解连除的概念和意义。
2. 学会使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连除的概念和意义。
2.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连除的含义。
2. 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连除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意义。
2. 通过实例解释连除的含义,例如:8 ÷2 ÷2 = 2。
二、探究连除的意义(10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连除的意义和应用场景。
2. 分享讨论结果: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总结连除的意义。
三、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1. 出示实际问题:例如:“一个水果篮子里有12个水果,如果每组有4个水果,可以分成几组?”2. 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问题:使用连除的方法解答问题,12 ÷4 = 3,可以分成3组。
四、练习连除解决问题(5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连除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解答疑问: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连除的概念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收获。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连除问题,如多个步骤的连除。
2. 让学生思考连除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分配资源、计算平均数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探究、实践和总结的过程,让学生理解连除的概念和意义,并学会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练习和反思,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应用连除解决比例问题(10分钟)1. 引入比例概念:解释比例的概念,如1:2、2:4等。
2. 展示例题:出示一道比例问题,如“如果一件商品打8折后的价格是80元,原价是多少?”3. 引导学生解答:指导学生使用连除的方法解答比例问题。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案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连除的概念和意义,能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为《数学》教材,主要介绍了连除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如何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2.2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但对于连除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还不够熟悉。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连除的方法。
2.3 教学重难点连除的概念和应用,如何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2 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连除的方法。
3.3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连除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讲解连除的概念和意义讲解连除的定义和运算方法,让学生理解连除的意义。
4.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运用连除的方法解决问题。
4.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和经验。
4.5 总结和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问答通过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连除概念和应用的掌握情况。
5.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连除的掌握情况。
5.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准备准备《数学》教材和相关教辅材料。
6.2 课件准备制作课件,包括连除的概念、实际问题案例等。
6.3 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相关的道具或模型,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操作。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案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连除的概念,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连除的运算规律。
2. 利用数学模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连除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二、教学内容1. 连除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2. 连除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连除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2. 连除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1. 理解连除的运算规律。
2. 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际问题案例。
3. 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一个实际问题引出连除的概念,如:“某班有4个小组,每个小组有5人,一共多少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除法解决这个问题。
2. 新课讲解:讲解连除的概念,如:“连除就是多个数连续除以另一个数。
”并通过实例演示连除的运算方法。
3. 课堂练习: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连除解决,如:“一块地分给4个农民耕种,每个农民分得的地面积相等,每个农民分得多少地?”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总结连除的运算规律。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连除的概念、运算方法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强调连除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 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1) 学生对连除概念的理解。
(2) 学生掌握连除运算方法的程度。
(3) 学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法:(1) 课堂问答: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是否准确。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案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引入连除概念1.1 目的:让学生理解连除的定义和意义。
1.2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引入连除概念,引导学生发现连除的本质。
1.3 教学内容:1.3.1 实例展示:教师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如一个水果篮子里有5个苹果,每个苹果被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几个苹果?1.3.2 引导学生发现连除:教师引导学生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即5个苹果分给3个小朋友,可以写作5÷3。
1.3.3 解释连除概念:教师解释连除是指将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或多个数的过程。
1.4 教学活动:1.4.1 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例中的连除过程,并解释连除的意义。
1.4.2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1.5 作业: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连除概念。
第二章:连除的性质2.1 目的:让学生理解连除的性质,能够正确进行连除运算。
2.2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发现连除的性质,并进行实际操作。
2.3 教学内容:2.3.1 连除的性质:教师介绍连除的性质,即连除的顺序不影响结果,可以交换除数的位置。
2.3.2 实例展示:教师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如20÷4÷5,引导学生发现连除的性质。
2.3.3 实际操作:学生进行连除运算,例如20÷4÷5,并发现结果与顺序无关。
2.4 教学活动:2.4.1 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连除的性质,并找出实例中的规律。
2.4.2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2.5 作业: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连除的性质。
第三章:连除的实际应用3.1 目的:让学生能够将连除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3.3 教学内容:3.3.1 实例展示:教师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如一家餐厅有24个汉堡,如果每个汉堡分给3个顾客,每个顾客能分到几个汉堡?3.3.2 引导学生运用连除:教师引导学生用连除来解决这个问题,即24÷3。
1.除法 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_教案教学设计
1.除法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学习内容:苏教版第六册教材p11和p12的1~3题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看图体会并解答图1:显示10盒羽毛球,并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平均每盒有多少个?图2:显示很多小袋羽毛球,小袋上标注“6个装”,旁边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一共有多少袋?2、根据问题选择条件解答。
二、学习新课1、观察图意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问:图上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问:要求什么问题?怎么样列式?2、自主探索。
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同桌或小组商量,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⑴224÷2=112(本)112÷4=28(本)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⑵4×2=8(层)224÷8=28(本)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4、讨论比较。
问:这两种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三、应用提高1、想想做做1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图中呈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再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最后让学生交流思考方法。
交流反馈时,教师分别提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解法进行比较。
2、想想做做2联系生活实际,出示一个药瓶,通过投影放大显示药瓶上的相关信息——共“150片,每日3次,每次2片”。
提出问题:这瓶药可以吃多少天?让学生先讨论这些信息的含义,再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交流汇报。
3、想想做做3出示学生购买乒乓球拍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独立解答。
注意提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找到图中隐藏的已知条件“有两个小朋友”。
解答后同桌学生交流比较。
4、想想做做4。
先完成三道题,核对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除法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1. Teaching design of practical problems solve
d by division with continuous division
1.除法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学习内容:苏教版第六册教材p11和p12的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看图体会并解答
图1:显示10盒羽毛球,并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平均每盒有多少个?
图2:显示很多小袋羽毛球,小袋上标注“6个装”,旁边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一共有多少袋?
2、根据问题选择条件解答。
二、学习新课
1、观察图意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问:图上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
问:要求什么问题?怎么样列式?
2、自主探索。
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同桌或小组商量,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⑴224÷2=112(本)112÷4=28(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⑵4×2=8(层)224÷8=28(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4、讨论比较。
问:这两种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三、应用提高
1、想想做做1
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图中呈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再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最后让学生交流思考方法。
交流反馈时,教师分别提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根据哪两
个已知条件来求的?
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解法进行比较。
2、想想做做2
联系生活实际,出示一个药瓶,通过投影放大显示药瓶上的相关信息——共“150片,每日3次,每次2片”。
提出问题:这瓶药可以吃多少天?
让学生先讨论这些信息的含义,再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交流汇报。
3、想想做做3
出示学生购买乒乓球拍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独立解答。
注意提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找到图中隐藏的已知条件“有两个小朋友”。
解答后同桌学生交流比较。
4、想想做做4。
先完成三道题,核对答案。
你是怎样计算的?(连除的方法)
你还能怎样计算?(先乘再除的方法)怎样列出相应的算式呢?
你还能够举例说明吗?
5、想想做做5、
6、7。
先读题。
说说条件和问题。
可以怎样求?自己先说一说,再同桌说一说。
指出:在解题时要弄清每步算的是什么。
有时先用乘法是可以的,但算式难以叙述清楚,所以对这类题,第一步就不提倡用乘法计算。
6、思考题。
(1)商的十位可能是几?
从0想到9,得出商的十位可能是几;也可以从乘法口诀想起,想8乘几的积接近60,再想什么情况下十位商7,什么情况下十位商8。
(2)被除数的百位的百位可能是几?
从乘法口诀“四七二十八”想起,再想被除数的百位在什么情况下是2,在什么情况下是3。
四、课堂作业
补充题
1、学校把买来的840本图书分给3个年级,每个年级有2
个班,平均每班分得图书多少本?
2、商店运来2箱毛巾,每箱4包,一共有480条。
每包有多少条毛巾?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