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要求
课程设计要求
![课程设计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f046bad3d5bbfd0a79567395.png)
一、设计的目的和任务1 设计目的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水处理工艺选择、工艺计算的方法,掌握平面布置图、高程图及主要构筑五的绘制方法,掌握设计说明书的写作规范。
2)本设计是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在设计中掌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理论知识。
2 设计任务根据已知资料,进行污水处理厂的设计。
要求确定污水及污泥处理方案和流程,计算各处理构筑物的尺寸和选择设备,布置污水处理厂总平面图和高程图。
3 上交的设计成果(1)设计说明书(2)设计图纸(平面图、流程高程图)二、设计基础资料1、当地的自然条件特征和原污水水质、水量见《课程设计任务书》2、处理后水质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具体指标以任务书为准)三、设计内容1. 设计说明书(1)说明城市基础资料、设计任务、工程规模、水质水量、工艺流程和选择理由,根据规范选择设计参数、计算主要构筑物的尺寸和个数、确定主要设备(特别是曝气设备及系统的计算和选型)的型号和数量等;(2)要求对各构筑物进行计算各构筑物的计算过程、主要设备(如水泵、鼓风机等)的选取、污水处理厂的高程计算(各构筑物内部的水头损失查阅课本或手册,构筑物之间的水头损失按管道长度计算)等;说明书中应画出构筑物简图、标注计算尺寸。
2. 设计图纸图纸右下角为设计图签,注明图名、比例、学生班级、姓名等。
(1)污水处理厂总平面布置图1张(图幅:A3)。
①要求以计算或选定尺寸按一定比例绘出全部处理构筑物、及附属建筑物、道路、绿化、厂界。
厂区内构筑物布置要合理,可按功能划分成几个区域(如:污水处理区、污泥处理区、办公及辅助区等)。
标注构筑物外形尺寸、平面位置(可用相对坐标(x, y)表示,以某点的相对坐标为零点)。
②在右上角绘出指北针。
③绘制管线等图例④列表说明图中构(建)筑物的名称、数量和尺寸。
⑤图纸布局要美观。
教师课程设计规范要求
![教师课程设计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f8a37d13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88.png)
教师课程设计规范要求1. 引言教师课程设计是教学的核心内容。
一个好的课程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教师需要遵循一些规范要求,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
2. 课程目标的明确教师在设计课程时,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的目标。
课程目标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学习能力。
同时,课程目标还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学习内容的合理选择在设计课程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学习内容。
内容应当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内容的时效性,选择与时俱进的教学资源。
4. 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教师在设计课程时需要注重教学活动的多样性。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喜好,因此,教学活动应包括多种形式和方法,如讲解、讨论、实验等,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5. 学习评价的科学性教师在课程设计中需要考虑学习评价的科学性。
评价方式应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高和素质培养等方面,还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
同时,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促进学生的进步。
6. 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等。
教师应选择适合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资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7. 教学环境的优化教师在设计课程时还应考虑教学环境的优化。
教学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秩序。
此外,教室布置、教学设备等也应符合教学需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8. 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教师在设计课程时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教学时间应充分利用,确保教师有足够时间进行教学和学生进行学习。
此外,教学时间的安排还应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避免过度疲劳和学习压力。
9. 教师个人素养的提升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还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素养。
课程设计要求
![课程设计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28148610a216147917112829.png)
课程设计的课题每门课的课程设计(大作业)为1.5学分。
课程设计(大作业)计有以下四门课: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结构设计原理、建设监理。
建筑工程方向要求做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建筑管理方向要求做混凝土结构设计、建设监理社会调查。
各门课的要求如下:(1)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单向板楼盖或双向板楼盖设计A、熟悉混凝土结构体系荷载的传递及确定。
B、熟悉结构的平面布置。
C、掌握单向板(双向板)、次梁、主梁承载力计算、板梁配筋计算。
D、绘制结构平面图、板梁(次梁及主梁)配筋图及抽筋图。
E、写出计算书。
(2)钢结构设计:钢屋架设计A、熟悉单层工业厂房结构体系荷载传递方式及确定。
B、掌握屋架杆件的内力计算,及荷载不利组合的杆件内力。
C、选择杆件截面,设计上、下弦杆及腹杆。
D、绘制屋架结构图、写出计算书。
(3)结构设计原理A、将所学的结构设计原理方面知识与实际结构结合,正确分析设计结构的类型及所受荷载,最不利荷载组合、工况等。
B、在安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能够正确地选用材料从而进一步掌握材料的种类,性能和容许应力。
C、熟悉拉杆、压杆、拉压杆、拉弯杆件压弯杆件及梁的设计步骤,能够对所设计的结构进行正确的力学分析,从而合理选择构件截面,并能正确、全面地验算构件和结构。
D、掌握连接的设计、验算方法。
E、了解一定的施工、工艺方面知识,从而使设计更加合理。
F、写出计算书。
(4)建设监理社会调查到有关监理公司调查,已进行过监理工作的建设工程调查了解:A、监理规划如何制定。
B、实施情况如何。
C、产生了哪些效果。
D、存在问题及今后如何改进。
E、写出调查报告。
课程设计系统设计要求
![课程设计系统设计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540e185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3c.png)
课程设计系统设计要求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第三章“物质与能量”的核心概念,包括物质的组成、状态变化、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物质的微观组成,如原子、分子和离子。
–学生能够解释不同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原因。
–学生能够理解能量的多种形式,包括热能、动能、势能等,并掌握它们之间的转化规律。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实验数据,计算物质的温度、热量和能量转换。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来验证物质的能量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围绕第三章“物质与能量”进行,详细教学大纲如下:1.物质的组成: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分子与化合物的性质。
2.状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的特性,相变规律及背后的物理原因。
3.能量的转化:动能、势能、热能的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转换。
4.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和应用实例。
教学过程中将结合实验演示、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等多种形式进行内容的学习。
三、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力,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解释复杂概念和理论,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
2.讨论法:鼓励学生就实验结果和理论进行小组讨论,增强思考和交流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
4.实验法:设计相关的实验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自然科学基础》第三章相关内容。
2.参考书:提供额外的学术资料和图表,加深学生对物质与能量的理解。
3.多媒体资料:使用视频、动画等展示物质的微观结构和能量变化过程。
4.实验设备:温度计、热量计、实验仪器等,用于实地操作和验证能量变化。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评估学生对“物质与能量”章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表现进行评估。
课程设计的基本依据
![课程设计的基本依据](https://img.taocdn.com/s3/m/f7be708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e0.png)
课程设计的基本依据
课程设计的基本依据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科知识和学习目标:课程设计应基于相应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要求,确定学习目标和内容。
2. 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课程设计应遵循有效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如学生中心、启发式教学、差异化教学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需求和特点:课程设计应结合学生的背景、兴趣、能力和特点,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课程设计应与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相契合,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5. 教师专业素养和经验:课程设计应考虑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经验,保证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实施课程。
6. 教学资源和条件:课程设计应充分考虑教学资源和条件,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7. 教学评价和反馈:课程设计应设有合适的教学评价方式和反馈机制,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课程设计。
c语言课程设计作品要求
![c语言课程设计作品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204c711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4.png)
c语言课程设计作品要求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C语言的学习,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结构、算法和编程思想,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编程能力和计算机思维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关键词。
–理解变量、常量的概念及其使用方法。
–学会使用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进行程序控制。
–熟悉常用的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栈和队列。
–掌握基本的排序和查找算法。
2.技能目标:–能够使用C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具备基本的代码调试和排错能力。
–能够运用C语言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将按照以下大纲进行:1.C语言基础:介绍C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运算符、输入输出等。
2.控制结构:讲解条件语句、循环语句以及跳转语句的使用。
3.函数:包括函数的定义、声明、调用以及递归等。
4.数组和字符串:讲解数组的使用、字符串的存储和处理。
5.指针:介绍指针的基本概念、指针与数组、指针与函数等。
6.结构体和文件:讲解结构体的定义和使用,以及文件的读写操作。
7.算法与数据结构:学习基本的排序和查找算法,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讲授法:用于讲解C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结构和算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代码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C语言编程技巧。
3.实验法:安排实验课,让学生动手编写代码,培养实际编程能力。
四、教学资源1.教材:《C程序设计语言》(K&R)或《C语言 Primer》(第5版)。
2.参考书:《C专家编程》、《C陷阱与缺陷》等。
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教程等。
4.实验设备:计算机、网络环境、编程环境(如Code::Blocks、VisualStudio等)。
课程设计的目标和要求
![课程设计的目标和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e6f34456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49.png)
课程设计的目标和要求目标和要求是课程设计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它们旨在指导课程的发展和实施,以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课程设计的目标和要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定和评估它们。
一、课程设计的目标的重要性课程设计的目标是明确规定课程所追求的学习成果和预期效果。
它们对于教师和学生都起着指导作用,有以下几个重要方面:1. 确立学习方向:课程目标能够帮助教师明确课程的学习方向,确定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它们有助于确保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 指导学习过程:课程目标也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帮助学生知道应该专注于什么,以便更好地安排时间和资源。
这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动力。
3. 评估学习成果:课程目标可以作为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基准。
通过与课程目标进行对比,教师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结果。
4. 满足社会需求:课程目标也要与社会需求相匹配,为学生提供在现实世界中应对挑战和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并提高其在职场上的竞争力。
二、制定课程设计的目标和要求制定课程设计的目标和要求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 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需求和背景是制定课程目标的重要依据。
教师应该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和技能水平,以及他们的兴趣、目标和需求,以便制定适合他们的目标和要求。
2. 教学内容:目标和要求应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教师应梳理教学内容的层次结构和逻辑关系,并将目标和要求与之相结合,确保学生能够在不同层次上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3. 学科标准和要求:学科标准和要求提供了课程设计的框架和指导原则。
教师应该研究学科标准和要求中的核心概念和技能,并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目标和要求的有效性。
4. 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目标和要求应与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相匹配。
教师应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以促进学生达到目标,并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程设计中的核心素养要求
![课程设计中的核心素养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508d8a04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1a.png)
课程设计中的核心素养要求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核心素养要求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这些素养要求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自身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核心素养要求,在课程设计中需要考虑到:1. 学科素养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在特定学科领域中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思维能力。
在课程设计中,需要明确学科素养的目标,并通过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2. 创新与创造力创新与创造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重要素质。
在课程设计中,可以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和项目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素养。
在课程设计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供多个解决方案,并鼓励他们评估和选择最佳方案,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沟通与合作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是培养学生与他人有效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的重要素质。
在课程设计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5. 文化意识和全球视野文化意识和全球视野是培养学生尊重多样性、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素质。
在课程设计中,可以融入不同文化的内容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不同文化的差异和联系,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和全球视野。
总之,在课程设计中,核心素养要求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通过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创新与创造力、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以及文化意识和全球视野,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自身能力,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00143963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0f.png)
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1. 满足企业和学员的需求:培训课程设计应该根据企业和学员的需求进行,确保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满足学员的知识和技能需求。
2. 体现成年人的认知规律:成年人的认知规律包括经验、问题导向、自我调节和合作学习等特点。
培训课程设计应该遵循这些规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应用系统方法和思路:培训课程设计应该采用系统的方法和思路,确保课程内容之间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同时,课程设计还应该考虑如何评估学员的学习效果和课程的有效性。
4. 提升技能和改善绩效:培训课程设计应该以提高学员的技能和改善工作绩效为目标,确保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帮助学员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5. 编排合理的课程结构:培训课程设计应该有一个清晰的结构,包括课程的标题、目标、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方法等。
结构合理的课程有助于提高学员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6. 制定适当的课程计划:培训课程设计应该制定详细的课程计划,包括课程的安排、时间表、教师和教材等内容。
适当的课程计划有助于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和达到预期的效果。
7. 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培训课程设计应该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确保课程内容易于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和实践。
8. 考虑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培训课程设计应该考虑课程的可持续发展,确保课程内容能够不断更新和改进,以适应企业和市场的变化。
同时,课程的设计还应该考虑如何利用各种资源和技术来提高课程的可持续性。
课程设计封面格式及要求
![课程设计封面格式及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e4af320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8f.png)
备注!!课程设计要求与排版:1.课程设计为文字表述的排版打印统一用A4格式。
2.页面设置:上、下、左、右页边距都是2.5cm。
3.正文:宋体小四,1.5倍行距,详见模板。
4.页眉页脚字体:五号宋体居中,从正文页面起。
页眉为“XX系XX课程设计”。
页码位于页脚。
要生成目录,详见模板。
5.数字和西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6.其它未尽事宜按照任课教师要求。
注意:①课程设计报告中,蓝色字体为对该部分内容要求的举例说明,请不要包含在你们上交的报告中。
②上交的报告要严格按照上面格式;句子要通顺,文章条理要清晰!!③报告设计内容部分不少于10页(仅指第三部分“设计内容”);④对于“三、设计内容”部分的内容,请每位学生根据自己所设计的内容有条理性的进行阐述,用二级标题、三级标题把所阐述内容的标题写明。
例如:涉及到电路部分的内容要包括:电路原理图详细说明,仿真或编程软件介绍、仿真模型的建立,仿真模型中各部分的功能和原理、仿真参数、仿真波形、仿真结果分析(结论)等。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课程设计报告书课程名称:课题名称: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成绩:xxxx 年xx 月xx 日目录1.设计目的 (1)2.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 (1)3.设计内容 (1)3.1硬件部分 (1)3.1.1 (1)3.2软件部分 (1)4.本设计改进建议 (3)5.总结(感想和心得等) (3)6.主要参考文献 (3)附录 (4)XX系XX课程设计1.设计目的(一级标题,用黑体小三,单倍行距,段前、段后0.5行)(可以围绕为了熟悉××课程,学习××软件的使用,以及锻炼××能力、掌握××知识等方面展开讲述。
)2.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对你所设计课题应该达到什么效果,结合设计要求中内容阐述,你所做设计有什么意义,用到哪些主要参数指标)3.设计内容3.1硬件部分(二级标题,用黑体四号,单倍行距,段前、段后0.5行)(设计中用到的元器件、各部分的功能和电路原理图及详细说明等)3.1.1 …(三级标题,用黑体小四单倍行距,段前0.5行,段后0.5行)3.2 软件部分(编程软件介绍,程序流程图和源程序等:如主程序、主要功能程序、中断程序等,并有必要的程序注释。
培训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培训课程设计基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09251572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e3.png)
培训课程设计基本要求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理解学科核心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 学生能够描述并解释本章节的关键理论,对学科知识体系有全面的认识。
3. 学生能通过实例分析,归纳总结出本章节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3.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主探究,提高信息处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强自信心,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本课程为培训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学生年级特点: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心。
3. 教学要求: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大纲:(1)课程导入:介绍本章节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基本理论:系统讲解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结合教材章节深入分析。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例,让学生通过分析,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4)实践操作: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5)总结与反思:对本章节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第一课时:课程导入,基本概念与原理学习。
(2)第二课时:案例分析,深入理解理论知识。
(3)第三课时: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第四课时:总结与反思,查漏补缺。
3. 教材章节及内容:(1)教材第一章:课程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
(2)教材第二章:学科核心理论及其应用。
课程设计的概述
![课程设计的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04b33360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f7.png)
课程设计的概述课程设计是指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学习过程、方法、手段、工具、评价方式等的一种教学活动。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中最基本的要素,它是教学活动发挥作用的方向和目的。
教学目标通常由知识要点、能力要求和情感态度要求三个方面组成。
2.适宜的教材:教材是教师、学生以及家长了解和学习课程的重要依据。
在选择教材时,教师应该从完整性、覆盖面、科学性、适应性、实用性、教学价值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3.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出的具体教学计划和方法。
4.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来处理教学过程、管理学生、组织教学活动的技能和手段。
5.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进行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的总称。
6.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各种教育工具、实验装置和教学设备。
7.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监测、分析、评价和反馈的过程。
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反馈分析,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程设计的原则1. 真实性原则:课程设计必须真实,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科规律,和现实生活中的需求。
2. 运用性原则:要求课程设计积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更好的促进学生知识、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多方位学习。
3. 灵活性原则:课程设计应该考虑学生特点、教师特长、教育资源的限制,对具体情况的变化进行灵活调整,实现学生分级、分层教学。
4. 教学效果原则:教学效果是评判教学质量的最终指标,每个环节都应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调整、优化。
三、课程设计的步骤1. 贯彻学科课程标准:根据学科课程标准,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同时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资源进行有效调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2. 梳理知识结构:将教学目标分解成知识、技能、情感三个方面,进行知识点和学习方法的分析和整理,确定教学各环节流程,制定教学计划。
课程设计的字体要求
![课程设计的字体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44fd284e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16.png)
课程设计的字体要求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涉及的基础字体知识,包括字体的分类、特点及其在文本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描述和比较不同字体的历史背景、设计风格及其在视觉传达中的功能。
3. 学生能够理解字体设计在文化和传播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不同的文本内容和场合选择合适的字体。
2.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体验字体设计的步骤,创作简单的字体作品。
3. 学生能够运用批评与赏析的方法,评价字体设计作品的美感和适用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字体艺术的兴趣,提升对视觉美的鉴赏能力。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细致观察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3. 学生通过了解字体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分析:本课程设计针对的年级为初中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艺术和设计有一定的敏感度。
课程性质为美术学科中的字体设计部分,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设计能力。
考虑到学生的特点,课程目标注重知识性与实践性的结合,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审美情趣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要求强调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实践活动达成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课程结束之际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字体基础知识:包括字体的分类、发展简史、主要字体特点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一章《字体与设计》- 内容列举:宋体、黑体、楷体等常见字体的识别与特点;字体的演变过程。
2. 字体设计原理:讲解字体设计的基本原则,如比例、韵律、对比等,以及如何应用于实际设计。
- 教材章节:第二章《字体设计原则》- 内容列举:字体设计的黄金分割;字体排印中的空间关系处理。
3. 字体创作实践:指导学生进行字体设计实践,创作简单的字体作品。
- 教材章节:第三章《字体创作实践》- 内容列举:手绘字体设计;字体设计软件的入门操作。
4. 字体应用与赏析:分析字体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并进行字体设计作品的赏析。
课程设计要求
![课程设计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a44a58af284ac850ad02429e.png)
课程设计要求各专业学生应根据课程任教老师的要求,做出选题计划,并按下列要求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一、学生应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规定的课程设计任务量。
二、课程设计报告书要求格式统一,字迹工整,语言简练,文字通顺,按课程设计格式要求书写。
程序清单不够填写时统一用A4纸补充并粘贴。
对不按格式要求书写或打印的报告书一律不收,也不得进行答辩和评分。
三、必须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不得相互抄袭。
在答辩和批阅过程中发现源程序相同或有大面积抄袭现象,课程任教老师有权通知学生重做,不得给予评分,并通知相关系部做出处理。
四、学生课程设计结束后应提交的材料:(1)课程设计说明书(3000字以上);(2)包含完整的、正确的源程序代码(含电子文档);(3)答辨材料(介绍课程设计要点)。
所有填写内容一律用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选题内容及要求课程设计考核情况课程设计报告书目录一、设计课题二、设计目的三、操作环境四、设计场所(机房号、机器号或自己机器)五、设计过程(设计内容及主要程序模块)六、本次设计中用到的课程知识点(列出主要知识点)七、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八、程序清单图1 原网页效果图基本框架效果如图:图2 主页面基本框架结构定义div图层的id号然后采用css样式表在头部head里插入样式表利用的width、height属性定义图层的高和宽,慢慢调整定义大小知道合适为止。
例:#head{width:1200px; height:95px; color:#ffff33;}这就是一个头部简单定义的图层大小代码片段。
图层用css定义宽度为100%,高度适中。
在用css定义body的属性margin-left:11%;margin-right:12%;再定义超链接a的属性text-decoration:none;为了不让有超链接的文字带下划线。
为了不让超链接的文字有颜色我用a的属性{color:#000000;}这样超链接的颜色就是黑色,主页面的总体字体都是黑色而不会是蓝色。
铁路站场课程设计的要求
![铁路站场课程设计的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e1692d09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c.png)
铁路站场课程设计的要求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铁路站场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功能。
2. 学生能够了解铁路站场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以及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
3. 学生能够掌握铁路站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关键要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铁路站场的布局和设施配置,提出合理的优化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出符合实际需求的铁路站场方案,并展示其设计过程和成果。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和分析铁路站场相关资料,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铁路站场及交通运输事业的兴趣,激发他们投身相关领域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铁路站场设计原理与实践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铁路站场的基本知识,掌握设计方法和技能,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已具备一定的铁路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铁路站场基本概念:介绍铁路站场的定义、分类及功能,参考教材第二章第一节。
2. 铁路站场布局设计原则:讲解铁路站场布局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安全、高效、经济、环保等,参考教材第二章第二节。
3. 铁路站场设施及设备:分析铁路站场的主要设施和设备,包括站房、站台、轨道、信号系统等,参考教材第二章第三节。
4. 铁路站场设计方法与步骤:详细介绍铁路站场设计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参考教材第三章。
5. 铁路站场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铁路站场案例,分析其设计理念和优缺点,参考教材第四章。
6. 铁路站场设计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符合实际需求的铁路站场方案,参考教材第五章。
课程设计对学生基本要求
![课程设计对学生基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f2c26be1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32.png)
课程设计对学生基本要求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第二章“生物的基本特征”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呼吸、排泄、对刺激的反应、生长和繁殖等;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验证生物的基本特征;能够运用生物分类的原则,对不同生物进行正确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形成科学探究的精神;通过观察和分类,增强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二章“生物的基本特征”的内容,具体包括:1.生物的基本特征:生命活动需要营养、呼吸、排泄、对刺激的反应、生长和繁殖等。
2.细胞: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的功能。
3.生物分类:生物分类的原则、生物分类的等级、生物分类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细胞的概念和生物分类的原则。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3.实验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验证生物的基本特征。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理解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生物学》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4.实验设备:准备显微镜、生物标本等实验设备,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对生物基本特征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作业: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如练习题、小论文等,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思考能力。
课程设计排版要求
![课程设计排版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f42e63f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f8.png)
课程设计排版要求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第三章“物质的结构”的核心概念,包括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分子结构等。
在知识目标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描述原子的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分子的VSEPR理论。
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预测化合物的结构及其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通过学习物质结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以及对物质世界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将围绕第三章“物质的结构”展开,首先从原子的基本结构讲起,介绍电子层、价电子等概念,接着详细讲解元素周期律,包括周期表的构成和元素周期律的规律。
然后引入分子结构,讲解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的形成,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来解析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通过讲授法为学生系统地介绍物质的结构知识;其次,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物质结构中的关键问题;再次,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最后,通过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
主要教材为《化学原理》第三章,同时配备相关的参考书籍、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参考书籍包括《化学结构基础》等,多媒体资料包括PPT课件、视频动画等,实验设备包括显微镜、光谱仪等。
通过这些资源的整合,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小测验和期末考试。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作业主要评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小测验则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检测;期末考试则是全面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评估标准将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课程设计设计的要求
![课程设计设计的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381ec5d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21.png)
课程设计设计的要求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知识目标方面,要求学生了解(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点。
在技能目标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要求学生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相关的实际应用案例。
教学大纲将按照教材的章节进行安排,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都将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在讲授法中,教师将系统地介绍(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在讨论法中,学生将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在案例分析法中,学生将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在实验法中,学生将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材将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我们将选择内容丰富、结构清晰的教材,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参考书将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案例,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多媒体资料将通过图像、视频等形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实验设备将用于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进行评估;作业将包括课后练习和小论文等,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考试将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试,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评估方式将尽量客观、公正,确保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都能得到公正的评价。
课程设计报告规范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f6c4484a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1e.png)
课程设计报告规范要求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第三章“物质的状态与变化”的核心概念,理解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及相互转化的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知识目标具体包括:1.能描述固体、液体、气体的基本特征。
2.能解释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3.能运用物质状态与变化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则要求学生能够:1.运用实验仪器进行简单的物质状态转化实验。
2.利用互联网资源,搜集相关物质的性质与状态变化的信息。
3.利用数学知识处理与物质状态变化相关的数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责任感,使其在探索物质状态变化的过程中,增强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好奇心,同时培养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围绕第三章“物质的状态与变化”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固态、液态、气态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转化。
2.物质状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实际生活中物质状态变化的现象解析。
教学过程中,将结合实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理解物质状态变化原理的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物质状态与变化的基本原理。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物质状态变化的过程。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际生活中的物质状态变化现象,激发学生的思考。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物质状态变化的原因及结果。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将充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第三章内容。
2.实验器材:用于开展物质状态转化实验。
3.多媒体资料:包括课件、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
4.互联网资源:用于搜集相关物质的性质与状态变化的信息。
以上教学资源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占总成绩的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矿业大学信电学院《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指导手册中国矿业大学信电学院2015 年11 月目录一、教学目的 (1)二、题目要求和安排 (1)三、物化成果 (1)四、设计报告要求 (2)1、设计报告内容 (2)2、排版要求 (2)五、成绩评定 (2)附一:参考题目 (3)附二:设计报告模板 (6)附三:设计题目汇总表 (19)一、教学目的《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是在理论授课结束后开展的教学活动,其目的在于使学生综合应用本课程理论知识,并结合电路理论、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检测技术等先导课程知识,完成一项以单片机为核心、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电子产品的规划、设计、制作、调试及总结,初步进行一项完整的电子系统设计的训练,以深化课程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促进工程实践能力的锻炼,促进对项目归纳总结的训练。
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创新精神和工程意识,实现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题目要求和安排课程设计要求每人自选题目开展设计。
设计题目选择要具有一定的实用背景,以单片机为核心,具有人机对话功能,使用按键和数码管或液晶作为输入输出方式。
设计题目至少具有4 项及以上功能。
设计参考题目见附录一,可以对题目进行分解和组合设计,提倡创新。
对设计功能类似的题目,将进行雷同比对,严重相似的题目将降低设计成绩。
至课程理论考试前,班长将学生设计题目进行汇总,汇总表见附录三。
理论考试结束后三周内进行课程设计,第四周进行验收答辩。
三、物化成果课程设计提交以下物化成果:1、实际作品2、设计报告3、提交2~3 分钟附带讲解的演示录像。
讲解必须是自己解说。
4、提交电子文档:◆ 每个同学电子文档放在一个文件夹中,文件夹内容为:设计报告(word 文档)原理电路图(protel 文件)程序(keil 工程文件)演示视频文件(mp4 文件)答辩演示稿(PPT 文件)图片文件(jpg 文件)◆ 文件夹名称和所有文件名均为:学号+姓名+题目四、设计报告要求1、设计报告内容设计报告主要包含以下内容,详见附录二《设计报告模板》。
✧设计内容(功能及技术指标)。
✧硬件设计方案(设计计算、设计选型、电路框图、原理电路)✧软件设计方案(软件结构、各部分框图及说明)✧系统调试(调试时遇到的问题描述,解决问题思路及原理)✧设计总结(设计完成任务程度、展望,收获、体会)✧附件1:元器件清单✧附件2:完整程序清单(带注释)✧附件3:PCB 板电路✧附件4:操作说明书2、排版要求按照《中国矿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要求中有关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的排版要求排版。
五、成绩评定1、课程设计成绩按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占总成绩的25%。
2、课程设计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实物制作与展示(25 分),答辩(25 分),设计报告(50 分),总计100 分。
附一:参考题目1、多功能数字钟实现年月日、时分秒计时和切换显示,实现时钟调整、秒表、30S 倒计时等功能。
可用数码管、字符LCD 进行显示,鼓励用彩色点阵LCD 进行指针式时钟显示。
2、交通灯控制系统实现南湖校区外东北角十字路口(大学路和三环南路路口)的行车和行人红绿灯控制功能。
也可选择较复杂的其他道路口交通灯进行设计。
3、两路电压采集和显示实现两路电压的采集并以十进制显示电压值,可进行指定通道的电压采集和显示,可进行两路电压的自动循环显示(每个通道停留2S)。
4、DS18B20 的控制实现一路DS18B20 的温度采集和显示。
5、点阵LED 花样显示实现三种以上的点阵LED 花样显示。
6、彩色LCD 屏控制静态汉字显示:能进行4 行汉字的显示,如显示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气2012 级班、微机原理与应用等。
动态汉字显示,以不同的方式控制汉字的展示和消退。
静态图标显示:静态显示矿业大学校徽动态图标显示:让图标在画面上按一定规律进行动态运动。
7、简易计算器设计能实现四位十进制数的整数+-×÷运算;更进一步能实现含括号运算,连续运算,小数运算等。
用矩阵键盘进行数字输入,用独立键盘做运算符。
8、简易频率计设计自制频率可调555 振荡器,设计简易频率计。
更进一步可实现周期检测,占空比检测。
9、基于单片机的LED 流水灯系统设计利用实验板两排LED 灯,实现: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两头到中间、中间到两头等10 种不同的显示方式,将不同显示方式进行编号,可用矩阵键盘选择不同的显示方式,并用数码管显示编号,以及选择自动进行轮回显示。
10、简易电梯控制器设计设计5 层楼的简易电梯控制器。
用矩阵键盘的8 个键(一层设上行键,二、三、四层上下行键,五层设下行键),作为5 个楼层的上下请求键。
用独立键盘的两个键作为电梯轿厢的开门和关门键。
用矩阵键盘的5 个键作为轿厢内的楼层选择数字键。
用两个数码管当做楼层和轿厢内的层数指示器。
用一排LED 灯的左边4 个点亮作为上行指示,右边4 个点亮作为下行指示。
11、简易出租车计费器设计用2 个按键输入作为里程输入,每按一次为100m,一个按键为白天里程、一个按键为夜间里程。
可设定输入里程单价(默认2 元/公里),晚7 点至早7 点为夜间行车,加收50%费用。
设置启动和停止计费按键。
停车等待每10 秒钟加收1 元。
数码管显示行驶里程、当前单价和总计费金额。
12、预付费电表控制器可进行余额费用查询、费用追加、余额下限警告。
用可调频率的脉冲发生器作为模拟用电器,频率越高,单位时间用电量越大。
13、电子万年历设计在LCD 上显示电子万年历,每页显示一个月的日期及对应的星期几,要求可进行年月的选择并显示,可模仿手机万年历的格式。
进行公历和农历的转换显示。
14、4 人抢答器设计实现4 人抢答器的设计,设置主持人开始抢答按键,开始强答后4 个选手按键抢答,在数码管上显示抢中者的编号,并自动开始16 秒倒计时,并点亮8 个LED 灯,每2 秒钟灭一个LED 灯,倒计时结束8 个LED 灯同时闪烁2 次(2Hz)。
15、多功能秒表设计设计多功能秒表,以百分之一秒的单位计时,并在数码管上显示计时时间。
设置【开始键】【停止键】【存储键】【回放键】。
上电后数码管显示P,以示准备计时;按开始键启动计时;按存储键存储按键时刻的时间,允许一次启动最多按20 次存储键,数码管显示存储的次数;按停止键结束计时,显示最终的计时时间;按回放键每按一次依次显示存储序号和存储时间,最后一个存储时间回放结束后,再按回放键显示P。
16、程控测量放大器设计可用单片机分档控制的程控放大器并显示设定放大倍数。
实现可连续控制的程控测量放大器并实现自动增益控制。
17、计数式数字频率计的实现分100Hz~10KHz 和10KHz ~100KHz 两档进行测量,每秒刷新一次测量结果,并显示测量。
自制测量用信号源。
18、直流小电机调速系统设计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装置,可进行转速调整和方向调整。
采用PWM 技术调节控制电机的转速。
采用光电对管实时在线检测直流电机转速及用键盘设定初值,用数码管显示电机转速。
19、数控直流电源设计出有一定输出电压范围和功能的数控直流电源。
20、数字式电容分档测量设计数字式电容分档测量表,被测电容的范围:100pf~99μf,系统响应时间<1s,测量的相对误差<5%,用数码管显示被测的电容值。
21、步进电机的控制遥控控制步进电机正反转,加速减速旋转,将转速显示在数码管或LCD 液晶显示屏上,设定角度的旋转。
22、智能小车设计智能小车,实现循迹行驶、检测轨迹上的金属片(接近开关)、避障(超声波传感器)等功能。
23、智能温度报警及自动降温系统能检测周围环境温度并显示,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超过或低于预订报警温度,自动报警;超过报警温度,自动开启风扇降温,正常范围内关闭风扇;可设置报警温度。
24、简易电子琴能实现2~3 个八度音域的弹奏。
25、其他题目简易频率计与方波发生器、智能家居嵌入式控制系统、简易旋转倒立摆及控制装置、盆花自动浇花系统的设计、基于51 单片机的红外脉搏测试仪。
26、自拟题目鼓励同学们自拟题目进行设计,可在参考题目的基础上进行功能改进和变换。
附二:设计报告模板第一部分:封面《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题目:基于MCS51 单片机的******设计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年级:电气工程2013 级1 班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宗伟林设计时间:2015 年11 月5 日~2014 年11 月20 日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内容:1、完成就《》的软硬件设计和调试。
2、完成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
主要实现功能:1、2、3、4、(4 条及以上)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签名:年月日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第三部分:摘要参考:/p-806502851.html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第六部分参考文献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第七部分附录附录1:元器件清单附录2:完整程序清单(带注释)附录3:PCB 板电路附录4:操作说明书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第八部分:成绩评定表本科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附三:设计题目汇总表19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