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文学史期末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2010

德国文学史

新人和群氓

[内容简介]:在凯泽的戏剧《加莱的市民》中,塑造了一种“新人”的形象。这种新人有什么特点?他们与“旧人”的关系是怎样的?本文试图通过对圣皮埃尔这个新人的典型代表和群氓的形象分析阐明,在《加莱的市民》这部戏中存在着一种新人的“精英意识”,并且这种意识和时代息息相关,并对此进行简单的说明。

[关键词]:《加莱的市民》凯泽新人群氓精英意识

[正文]:凯泽的戏剧早在1924年就被《法兰克福报》当时的文学评论家伯恩哈德·迪博德(Bernhard Diebold)称作“思想剧”(Denkspiel)。这不仅是因为他的戏剧总是按照严密的逻辑推理一步一步导出情节,以致其情节的发展就像一个棋局一样;同时也是因为其生硬的人物塑造:他的剧中人物总是说着煽动性的、公式化的语言,做着公式化的事情,所以说他的人物并不让人感觉到是活生生的人(Personen),而是更像是一个角色(Rollen)。再进一步说,这种角色承载了剧作者凯泽对某一种人,某一种思想或者某一种品质的看法,这种品质在这个人物身上被放大到了极限,因而被称为“对理想可能性的戏剧实验”。1在《加莱的市民》这部开启了表现主义时代的剧作中,这种特点也有所体现。

1.《加莱的市民》

这部剧的主题来自于罗丹的雕塑《加莱义民》,背景是英法百年战争期间,英王爱德华三世围困了法国的加莱城,加莱城的六位人质为了保全城池,把自己生命和城门钥匙交给了英王。但是在最后因为王后菲立帕的求情而免遭一死。2但是凯泽在设计剧情的时候没有完全按照历史的记述,而是安排了七个愿意充当人质牺牲的人。这时就出现了问题:到底应当由谁获释?圣皮埃尔作为主张满足英王条件,而不是暴力抵抗的第一人,在此时安排了一个游戏,这个游戏有抽签的形式,但是却不可能真正得到结果——因为所要抽的七个小球都被安排成了同一种颜色。因而与其说是为了得出结果,不如说这是作为“新人”代表的圣皮埃尔对于其他人所做出的试练。他想要确认的是,这些愿意牺牲的人到底是因为一时的激奋,不理性的英雄主义而做出的选择,还是真正是出于纯粹的牺牲精神,出

1Vgl: Edgar Neis, Erläuterungen zu Georg Kaisers Die Bürger von Calais, Königs Erläuterungen. Berge

Verlag.Seite23.

2参见《德国表现主义戏剧》,雷内特•本森著。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版。第129页。

于完全自由意志的选择?这种“出于纯粹的牺牲精神”的动机在他看来十分重要,这决定着这场牺牲是否具有他想要的那种高尚的意义。这里就出现了问题:圣皮埃尔的牺牲,以及他想要的其他人质的牺牲,意义究竟是什么?如果说牺牲自己只是为了保全加莱城和人民免遭涂炭的话,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不就够了吗,为什么还要探究这种牺牲到底有多大程度的自觉性呢?

在对其他人进行了又一番教导之后,圣皮埃尔向他们建议,第二天,在教堂的钟声敲打第一下的时候,他们每个人就从家里出发向市场走去,最后到达市场的人将获得自由。这种决定的方式和抽签不同,抽签是依靠运气,而这种方式则完全是个人的选择,因为任何一点迟疑和延宕都有可能使得自己最后一个到达市场,从而获释。因而,用这种方法选出的六个人质,必然是满足了圣皮埃尔对于内在决心的要求。

当第二天六个人质都到达广场的时候,只有圣皮埃尔还没有露面。这时大家对他的敬仰变成了愤怒,因为他们认为圣皮埃尔是为了自己活命而欺骗了他们。正当他们想要把它抓来审问的时候,他的尸体被他瞎眼老夫运来了。原来他已经在前一天晚上自杀了。至此,圣皮埃尔已经率先完成了向着“新人”的转变,他的死完全符合自己“纯粹的牺牲精神”的要求——这从后面剧情的发展也可以看出来:英王的儿子在当天晚上降生了,因而他赦免了这六个人质。当圣皮埃尔的死在此时和拯救城池和人民完全脱离了关系,与他的死相联系的就只有“新人”的理想了。这实际上也是凯泽对历史的改动,六位人质获救的原因是身怀有孕的王后对英王下跪,祈求他宽恕这些人质。而且王后也并非当天生下了儿子,而是之后生下了一个女儿。凯泽之所以做出这些改动,也是为了巧妙的表达有关“新人”的概念。最后,新人圣皮埃尔作为最后的胜利者最终战胜了表面上的胜利者英王。在进入加莱城之后英王要去教堂下跪祷告,而教堂中停放着圣皮埃尔的尸体。

在整个剧情中,圣皮埃尔作为新人的代表,总是领导和点拨其他人质和众人。可以说,这个任务身上寄托了凯泽对于新人的理想,是对“理想可能性的戏剧实验”。为了对新人有更加深刻的了解,需要对圣皮埃尔这个人物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

2.圣皮埃尔

之前提到过,凯泽的戏剧之所以被称为“思想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其人物只是表达了一种思想,而缺乏让人觉得活生生的感觉。《加莱的市民》中承载着“新人”理想的圣皮埃尔也是这样。圣皮埃尔甚至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主人公,因为在他身上没有“冲突”。所谓人物身上的冲突,来自于一种“取舍未定的两难境地”3。麦克白有理由杀死国王邓肯,但是他也有理由不这样做,而一个角色之所以精彩,多半是因为这个角色可以选择而又没有选择的道路,以及他在做出这个抉择的时候必须承受的心理压力。而观众之所以会同情一个角色,也是因为他的抉择是在强烈抵触的两难中得出的。在圣皮埃尔身上,却看不到这种冲突。当英王提出了人质要求的时候,加莱城中对此议论纷纷,激奋异常。圣皮埃尔此时却平静而坚定的说:“我们必须这样做!”4自始至终,他牺牲的信念也未曾动摇过,一直贯彻到最后的自杀。

在圣皮埃尔劝说众人满足英王的要求的时候,他陈述的理由是为了使加莱城新建的港口免遭践踏,要保护他们的事业(Werk)。在他的陈述中,并没有提到过要保全城中的市民的说辞。在圣皮埃尔那里,他的同城人民和集体的共同利益无足轻重,而在此后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出,凯泽所描述的大众毋宁说是群氓,这样的一群人是不值得为之牺牲的。所以,圣皮埃尔的呼吁也并非是以对邻人的爱和对集体的牺牲为劝导,而是对他们自己创造的事业服务的责任。

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圣皮埃尔一直强调的事业也隐去了。上文已经提到,如果说牺牲真的是为了保护港口的不受伤害,那么只要有六个人质自愿献身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进行一次次的考验和试探,就为了得到“纯粹的献身精神”。所以说,这种纯粹的献身精神才是圣皮埃尔真正追求的。而加莱城的被围,英王的条件,献身的决定,都只是提供了他可以实现这种追求的条件。圣皮埃尔自己对于献身有高度的自觉,所以他也这样要求和教育其他六个人质。而造成“并不是他们为市民服务,而是市民为他们的自我提升服务”的状态。5外部的事情仅仅成了他们献身的装饰品。在这种情况下,新人的圣皮埃尔的甘愿牺牲与其说是无私的(selbstlos)不如说是自私的(egoistisch)。

这样一来,在凯泽的“新人”这个概念中,对邻人的爱,对于集体的贡献和

3《戏剧》,罗伯特·科恩著,费春放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第50页。

4Georg Kaiser Dramen 1 Werke in Drei Bänden. Hrsg. Klaus Kändler. Aufbau Verlag.

5Edgar Neis, Erläuterungen zu Georg Kaisers Die Bürger von Calais, Königs Erläuterungen. Berge Verlag. Seite 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