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初三化学溶液导学案
溶液的概念 九年级化学溶液导入教学设计(优秀4篇)
溶液的概念九年级化学溶液导入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为了让您对于溶液的概念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作者给大家分享了4篇九年级化学溶液导入教学设计,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九年级化学溶液导入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2.了解pH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3.掌握用pH试纸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方法4.了解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重点1.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2.用pH广泛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难点1.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2.用pH广泛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教学准备一、自主预学学生完成自主预学的内容,学生自主交流,预学成果,教师适当点评二、合作探学(二)溶液酸碱性强弱程度1.溶液酸碱度的表示(pH)(1)溶液的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pH=7溶液呈性,例如蒸馏水、食盐水、蔗糖水等pH<7溶液呈性,例如等pH>7溶液呈性,例如等(2)溶液pH大小与酸碱度的关系①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当酸性溶液被稀释时,溶液的酸性变,pH 变。
②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当碱性溶液被水稀释时,溶液的碱性变,pH 变。
中性溶液呢?③试画出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用水稀释后pH变化示意图。
2.pH试纸的使用方法测定溶液酸碱度的较简便方法是,用pH试纸检测溶液pH时,用蘸取待测溶液滴在pH 试纸上,待试纸颜色稳定后,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对照,就可确定溶液的酸碱度。
活动探究:请用pH试纸检测一些液体的pH,记录检测的结果填入下表3.5%的盐酸柠檬汁食醋正常雨水蒸馏水海水肥皂水洗涤剂4%的氢氧化钠溶液pH讨论:①测定溶液的〖〗pH前,试纸不能,也不能将试纸中沾起溶液。
②用pH试纸测定的pH应为整数(0~14),不能是小数。
③某同学用pH试纸测定某未知溶液时,先用蒸馏水将试纸润湿,则他测定的pH与原来的pH相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导学案.doc
第九单元《溶液》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3、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屮的重要应用。
课时:1课时导学方法:创设情景一实验探究一归纳总结一联系实际一知识升华一激发兴趣自学指导(1)・1、自学内容:阅读课本P26-28•2、自学方法:认真阅读,独立思考•3、自学时间:5分钟•4、自学要求:阅读时思考①什么是溶液?它有什么特征?•②什么是溶剂?什么是溶质?•③一种溶液中,能有几种溶质?几种溶剂?学生自学(1)学生默读,教师默默巡视,观察学生学习情况。
自学检测题(1)1、一种或几种物质_________ 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混合物叫溶液。
2、溶液由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组成。
扌巴 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叫溶质,把能的物质叫溶剂。
3、溶液具有----------- 生: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溶液具有----------- 性:外界条件不变时,溶质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4、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的溶解性---------------- ,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也 --------------- 。
5、固体与液体形成的溶液,把-------------- 看作溶剂。
气体与液体形成的溶液,把_____________ 看作溶质。
____________ 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多的为________________ ,量少的为 _______________ o精讲、点拨(1):1.提问:海水是纯净的水吗?海水乂苦有咸,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讨论:海水的组成]归纳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9・1]在2()ml水屮加入一匙蔗糖,用玻璃棒搅拌,还能看到蔗糖吗?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溶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溶剂讨论: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3.举出生活屮一些常见溶液,并指出溶剂和溶质课本P27讨论4.[实验9-2][实验[实验悬浊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乳浊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总结(1)(2)汽油能像水一样溶解:其他物质。
(word完整版)初三化学溶液教案学案
溶液一、概念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在理解溶液概念时,应注意:(1)溶质在被分散前的状态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2)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其颜色由溶质、溶剂的性质而决定。
(3)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酒精(乙醇)、汽油等物质也可以作溶剂。
多种液体形成溶液时,量最多的一种为溶剂,其余为溶质,但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二.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溶质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但溶液中分散在溶剂中的分子或离子达到均一状态之后,仍然处于不停地无规则运动状态之中。
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
【要点诠释】①一种溶液中只有一种溶剂,但可以有多种溶质。
②溶液“透明”包括无色透明和有色透明(如CuS04溶液);透明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
③S03、CaO等易与水反应的物质溶于水,溶质不是S03、CaO,而是H2SO4、Ca(OH)2。
④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溶剂的质量之和(溶质的质量是指被分散的那部分物质的质量,没有分散进溶剂内的物质,就不能计算在内)。
溶液体积不一定等于溶质和溶剂体积之和,如100 mL 酒精和100 mL 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 mL 。
这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的缘故。
【要点诠释】①浓硫酸、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 不是二者溶解时只有放热过程,而是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试管内液体温度上升;同样硝酸铵等物质溶于水时, 温度降低是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氯化钠等物质溶于水, 温度基本不变是因为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基本相等。
②酸、碱、盐等物质溶于水时,以离子形式扩散;蔗糖、酒精等有机物溶于水时,一般以分子形式扩散。
《溶液的形成》初中化学导学案(通用10篇)
《溶液的形成》初中化学导学案《溶液的形成》初中化学导学案(通用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溶液的形成》初中化学导学案,欢迎大家分享。
《溶液的形成》初中化学导学案篇1【三维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2.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3.知道溶液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重点难点】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预习导学】1.海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2.为什么将少量蔗糖固体放入一杯水中,搅拌后固体消失?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对溶液有哪些认识?学生展示:生1: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
生2: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或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
生3:溶液是透明的。
师: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问题引领】一、自学:阅读课本第26到30页,明确以下内容:1、什么是溶液?溶液有哪些基本特征?2、怎样判断溶质溶剂?3、什么是乳化现象?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分组实验:观察食盐、糖、硫酸铜晶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教师巡视,对个别组加以辅导。
)小组展示:填表现象结论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下面让我们再来观察老师的这五种溶液,要求仔细观察有些什么特点,注意对溶液的整体体和局部进行对比。
小组展示:学生1:它们的颜色不同。
学生2:每一种液体都一样。
学生3:它们都是混合物师质疑:(教师边引导学生观察边口述溶液、溶质、溶剂的定义并将它们板书到黑板上)什么是溶液?溶液有哪些特征?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所见到的哪些溶液,并说出它的溶质和溶剂。
第三单元溶液导学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溶液【诊断内容】1、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并能区分。
知道常见的乳化现象2、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和转化3、溶质质量分数相关的计算【知识诊断】诊断一、溶液的组成及特征(一)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的,叫作溶液。
(二)溶液的特征1、均一性:各部分的密度、浓度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2、稳定性:无论放置多久,只要水分不蒸发,外界条件不变,溶液既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
3、混合物:溶液一定是混合物,如蒸馏水虽然澄清透明、均一稳定,但属于纯净物,不是溶液。
(三)溶液的组成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例如:固体溶质液体溶质气体溶质2、溶剂:起溶解作用的物质叫做溶剂。
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等。
3、溶质、溶剂的判断方法(1)当固体、气体与液体之间形成溶液时,一般把当作溶质。
(2)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的一种当作溶剂,量的一种当作溶质。
(3)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有水存在时,一般把当作溶剂。
易错警示(1)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例如(2)溶液不一定是液体。
从广义上看,只要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就是溶液,因此,溶液不一定是液体。
例如:可以看作是一种气态溶液;可以看作是一种固态溶液。
(3)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酒精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是它们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
(4)一种溶液中只有一种溶剂,但可以有溶质。
4、溶液的命名方法5.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1)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溶解性与溶质的性质有关;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也不同,溶解性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如氯化钠易溶于水,难溶于汽油;碘易溶于汽油,难溶于水。
(2)对于大部分物质,温度越高,溶解性越强。
诊断示例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化合物B.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C.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诊断示例2: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B.“雪碧"汽水C碘酒诊断示例3:下列物质溶于足量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对应诊断1:下列溶液中,溶剂是酒精的是()对应诊断2:把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对应诊断3:通常状况下,下列溶液的溶质为液体的是()对应诊断4:配制溶液时最常用的溶剂是()C.酒精对应诊断5:一杯食盐溶液,它的()一样咸咸咸咸对应诊断6:如果把家庭中的①食盐①纯碱①面粉①芝麻油①蔗糖①白酒,分别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A.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①变式诊断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D.如果外界条件不发生变化,食盐水在密闭条件下久置也不会析出食盐晶体变式诊断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只含有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B.盐水是溶液,糖水是溶液,混合在一起仍然是溶液C.均一、稳定的液体是溶液D.一杯调好的糖水,喝第一口特别甜,越喝越不甜,说明后面喝到的糖水含糖少诊断二、知识点: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表现为温度的改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案导学案
课题1 溶液的形成说课稿(共2课时)一、说教材(一)教学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等概念。
2、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4、知道溶液是一类常见的重要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
5、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二)教学重点1、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2、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3、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三)教学难点1、判断溶液中溶质、溶剂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2、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四)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关于溶液知识的初步认识,其中涉及到溶解过程,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溶解过程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
其中“乳化”现象,因其内容很少,要求也较低,因此把它附在溶液的内容后面,让学生通过实验有初步的了解。
这一课题主要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体系。
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
为下面的教学做准备。
二、说教法1、讲授法对于溶液的形成,本课题的第一个实验很简单,学生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历。
因此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实验现象的微观解释和溶液溶质溶剂概念的建立上。
抓住均一性和稳定性,所谓的均一,是指溶液各处都是一样的;所谓的稳定,是指条件不变时,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
但要注意,这指溶液形成以后而不是指在溶解过程中。
2、实验法通过探究实验和演示实验的过程及现象的观察,既加深了学生对溶质、溶剂、溶液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区分溶解与乳化。
又让他们经历了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了解研究方法,培养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利用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景对于溶液的广泛用途,学生有许多的生活经验,要通过讨论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并体会化学对生活和生产的作用。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章溶液的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溶质的质量分数(1)学案主备审阅使用教学内容第(九)单元(章)第(3)课(节)第(1)课时课题溶质的质量分数(1)教学时间教具环节具体要求反馈、补充、评价导学示标导入: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质、溶剂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怎样表示溶液的组成?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过程与方法(1)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2)能找准各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严谨求实的科学学习方法。
(2)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学习重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2.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学习难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自主学练预习检测:1、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是__________________。
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表: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克4克92克8克200克180克合作释疑[学习情境] 展示三种不同颜色的CuSO4溶液。
[介绍] 以上试管中的液体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溶液。
[设问] 你观察到了什么?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发言] 1.三种溶液颜色深浅不同。
2.它们可能是不同物质的水溶液。
3.它们可能是溶质含量不同的同种溶质的水溶液。
[活动探究] 1、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 mL(1 mL水的质量大致合作释疑为1 g)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 g、1 g、1.5 g固体硫酸铜,振荡静置。
2、比较三种CuSO4溶液的颜色。
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是什么?试管编号溶液颜色比较溶剂质量/g溶质质量/g溶液质量/g溶质的质量分数123[交流结果] 1.填充上表结果(略)。
2.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
颜色越深,浓度越大。
3.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导学案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导学案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了解溶解现象的定义和特征;•掌握溶解物质、溶剂和溶液的概念;•理解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二、学习重点•溶解现象的定义和特征;•溶解物质、溶剂和溶液的概念。
三、学习难点•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的理解。
四、学习准备•纸和笔;•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材。
第一部分:概念学习1. 溶解现象的定义和特征溶解是指将固体、液体或气体溶质加入溶剂中,通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和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溶质与溶剂混合并分散形成一个均匀的体系。
溶解现象具有以下特征: - 溶解是一个物质逐渐分子分散的过程,溶质颗粒与溶剂颗粒逐渐混合; - 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新的相互作用力。
2. 溶解物质、溶剂和溶液的概念•溶解物质:指能够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常见的溶解物质有食盐、糖等;•溶剂:指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等;•溶液:由溶解物质和溶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的体系。
例如,食盐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称为食盐溶液。
3. 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在溶解过程中,会发生能量的变化: - 溶解固体物质时,通常会吸收热量,称为溶解热,表示为△H。
溶解热大致与溶解物质的种类和溶剂的种类有关; - 溶解液体物质时,不产生显著的能量变化; - 溶解气体物质时,通常释放热量,称为溶解热,表示为△H。
溶解气体的溶解热与溶剂的种类有关。
第二部分:思考与讨论1.举例说明溶解现象的特点。
2.写出三种常见的溶解物质和溶剂。
3.溶解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能否从分子层面解释其原因?4.你认为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对人们的生活有何影响?举例说明。
第三部分:拓展学习阅读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材第九单元第一课时的相关内容,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了解溶解现象和溶液的形成。
第四部分:学习总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溶解现象的定义和特征,掌握了溶解物质、溶剂和溶液的概念,并了解了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导学案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知识梳理】1.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物,叫做溶液。
溶液由和组成,溶质是以________或________的形式分散到水分子中间的,所以它的主要特征是性和性。
2.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这种液体不稳定,静置后会出现现象。
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这种液体不稳定,静置后会出现现象。
3.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或。
是最常用的溶剂。
、等也可以做溶剂。
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量少的一种叫做。
4.洗涤剂有的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使之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液,该现象又称之为乳化现象,在生活及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5.思考:用汽油洗净衣服上的油污的原理是________,用洗涤剂洗净衣服上的油污原理是________。
6.如果要使食盐较快的溶解在水里,加快溶解速度的方法有:①②③。
7.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有些物质溶于水放热,有些物质溶于水吸热,有些物质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
如NaOH溶于水后,溶液温度,NH4NO3溶于水后,溶液温度,NaCl溶于水后,溶液温度。
【当堂检测】1.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牛奶B.面粉放入水中搅拌 C .蔗糖水D.花生油2.悬浊液、乳浊液、溶液之间的相同点是()A.都是纯净物B.都是混合物C、都澄清透明D.都均一、稳定3.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罐头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的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A.硝酸铵B.氢氧化钠C.食盐D.生石灰4.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是()A.用洗洁精洗去碗盆上沾染的油污B.用洗衣粉清洗就餐时不小心沾染的油污C.用酒精洗去衣服上沾染的圆珠笔油D.各种日常洗涤剂、化妆品的配制5.CO2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是()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纯净物6.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①石灰石和稀盐酸②镁和稀盐酸③氢氧化钠和水④生石灰和水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7.向右图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型管液面右边降低,左边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A.氢氧化钠B.生石灰C.硝酸铵D.食盐课题2 溶解度(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知识梳理】1.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溶解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一、导入•导入目标:了解溶液的概念和形成过程,熟悉溶质、溶剂和溶解度的概念。
•导入方式: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溶液现象,引发学生思考。
导入引导通过展示一小瓶色彩鲜艳的果汁溶液,问学生: 1. 你认为什么是溶液? 2. 这个果汁为什么可以被称为溶液?请学生思考,不要给出回答。
二、概念解释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两种或更多种物质按一定比例调配而成的均匀透明的物质,在溶液中,溶质和溶剂是密不可分的。
溶质溶质是指在溶液中溶解的物质,存在于溶液中的物质以离子、分子或原子的方式存在。
溶剂溶剂是指溶液中的一种物质,用于溶解溶质。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一个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在溶剂中能溶解的最大量。
三、探究活动学生完成以下探究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
活动材料•两个玻璃杯•水•食盐活动步骤1.在两个玻璃杯中倒入相等的水。
2.在一个玻璃杯中加入少量食盐,搅拌均匀。
活动观察1.观察加入食盐后的玻璃杯,回答以下问题:–加入食盐后,溶液的颜色变化了吗?–搅拌后,食盐是否完全溶解?–实验后,观察到溶液中是否有剩余的食盐?活动总结1.总结溶解的过程,并说明溶质和溶剂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解释溶解度的概念。
四、拓展练习请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 试举出生活中的几个例子,解释其中的溶质和溶剂。
2. 为什么溶质可以溶解在溶剂中?有什么因素会影响溶解度?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溶液的概念和形成过程,熟悉了溶质、溶剂和溶解度的概念。
我们还通过探究活动观察了溶液的形成现象。
在拓展练习中,我们思考了溶质和溶剂在生活中的例子,并探讨了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掌握了这些知识后,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溶液现象,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中。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对溶液的形成和特性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单元溶液导学案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教学案班级:初三()姓名:学科:化学课型:新授编者:审核:备课组【学习目标】了解溶质、溶剂的概念;认识溶液的特征。
【学习重点】溶质、溶剂的概念;分辨溶液中溶质和溶剂;溶液的特征。
【学习难点】分辨溶液中溶质和溶剂【学习过程】一、复习(检查自我,我沉着!)纯净物:混合物:二、先学(充实自我,我自强!)(一)溶液的概念及特征1、演示实验:①将少量蔗糖、植物油、泥土分别加入到装有20mL水的1、2、3号烧杯中,②在1号烧杯中再加入少量食盐。
(每次都充分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
)2、知识架构:(1)溶液的概念(2)溶液的特征(二)溶解性1、演示实验:[实验9-2]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在书本的表格中。
2、知识架构:(1)不同种,在同种中,溶解性。
(2)同种,在不同种中,溶解性。
(三)常见的溶质和溶剂1、演示实验:[实验9-3]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在书本的表格中。
2、知识架构:(1)常见的溶质可以是体,也可以是体或体。
(2)常见的溶剂为体,如、、等。
三、后教(完善自我,我能行!)(一)溶液概念的理解1、动画模拟:让学生观看溶液的形成过程的微观动画,加深对溶液概念的理解。
2、知识完形: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加深对溶液概念的认识。
⑴溶液是无色的。
()⑵无色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
()⑶把食盐溶液倒掉一半后,变稀了。
()⑷在温度不变,水不蒸发的条件下,蔗糖溶液中蔗糖会从水中分离出来。
()(二)溶质与溶剂的区分(三)溶液与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分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四、巩固(测试自我,我细心!)1、填写下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名称。
(1)盐酸溶液______ ________ (2)硫酸锌溶液___________ ________(3)医用酒精__________ __________ (4)0.9%的生理盐水_______ _________(5)碘酒_________ _________ (6)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_______ ________2、溶液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
人教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导学案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一、导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溶液,比如喝茶、喝咖啡、洗衣服等等。
那么,你知道什么是溶液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化学下册第九单元的第一个课题——溶液的形成。
二、概念解释1.溶液:指两种或更多种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均匀混合的体系。
通常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其中溶质的量较少,溶剂的量较多。
2.溶质:指在溶液中溶解的物质,通常是固体或气体。
3.溶剂:指在溶液中溶解溶质的物质,通常是液体。
三、溶解的条件溶解是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溶解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
1.温度: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有利于溶解,温度降低则溶解度减小。
2.浓度:溶质在溶剂中的质量占总溶液质量的比例,称为溶液的浓度。
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溶质质量与溶剂或溶液总质量的比值来表示。
3.搅拌:搅拌能加快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溶解过程的进行。
四、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通常用表示溶质在单位溶剂中的质量的比例来表示溶解度。
1.饱和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当溶质在溶剂中溶解达到一定程度后,继续增加溶质的量就不能再完全溶解,此时溶液被称为饱和溶液。
饱和溶解度是指在饱和溶液中单位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2.过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如果继续加入溶质使其溶解超过饱和溶解度,形成的溶液就被称为过饱和溶液。
过饱和溶液是不稳定的,稍有扰动就会析出溶质。
五、实践探究请同学们在实验室自己操作,将盐加入一杯水中搅拌,看看能否将盐完全溶解在水中。
观察盐的溶解过程中是否有温度变化。
在实验完成后,同学们可以尝试调整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比例,观察溶解度的变化。
六、总结提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溶液的形成和溶解的条件。
温度、浓度和搅拌是影响溶解过程的重要因素。
我们还学习了溶解度的概念,并进行了实践探究。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加深对溶解的理解。
下面是一些思考题,你可以尝试回答并与同学们分享:1.除了盐溶解在水中,还有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2.除了温度、浓度和搅拌,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溶解过程?3.你有没有想到其他的实际应用场景,涉及到了溶解的知识?七、课堂延伸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溶液的形成和溶解的条件,通过实践探究加深了对溶解度的理解。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 溶液 精品导学案(20页)
3交流:水、植物油和洗涤剂混合起;,振荡前分层,振荡后形成均一的泡沫,静置后泡沫仍均匀,不分层。倒掉液体后试管较于净。我们把这样的液体叫乳浊液,
结论:洗涤剂的分子结构中有亲水基(喜欢与水在一起的一端)和亲油基(喜欢与油在一起),当它接触油脂时,亲油基就会将大油滴分散成小油滴,这些小油滴不会聚集起;,又能随水流走。化学上把这种现象叫乳化现象。
B、取少量该溶液,降温至10℃时,有Cl晶体析出;
C、取少量该溶液升温,无Cl晶体析出;
D、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Cl晶体,晶体质量不再改变。
3、室温时,从100g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取出10g溶液,那么剩余的硝酸钾溶液()
A、还是饱和溶液B、变成不饱和溶液了
C、硝酸钾质量没变D、硝酸钾和水的质量没变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2)树立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导学过程
自主空间
一、课前先学
预习检测:
1、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2、媒体使用:用多媒体投影出表格,让学生实验
碘、高锰酸钾分别加到水和汽油中出现的现象
3、[交流]请一组同学将他们的实验现象、结论展示给大家。其他各组提出异议。
4、展示:碘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而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易溶于水。
5结论: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问题讨论
C.溶液都是纯净物D.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导学案-第9单元 溶液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导学案:第10单元酸和碱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导学目标知识点:1.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及关系;2.悬浊液和乳浊液的概念3.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课时:1课时导学方法: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联系实际→知识升华→激发兴趣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溶液:溶质:溶剂:乳浊液:悬浊液:二、课堂导学:1.提问:海水是纯净的水吗?海水又苦有咸,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讨论:海水的组成]归纳得出结论:2.[实验9-1]在20ml水中加入一匙蔗糖,用玻璃棒搅拌,还能看到蔗糖吗?现象:形成什么:归纳总结:叫做溶液叫做溶质,叫做溶剂讨论: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3.举出生活中一些常见溶液,并指出溶剂和溶质4.[实验9-2]溶剂溶质现象水碘水高锰酸钾汽油碘汽油高锰酸钾[实验9-3]溶剂溶质振荡前现象振荡后现象静置后现象结论水乙醇[实验9-4]试管内加入的物质现象把液体倒掉后的试管是否干净振荡前振荡后静置后水和植物油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悬浊液:乳浊液:5.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活动与探究:NaCl,NH4NO3,NaOH分别放入水中溶解,并测量温度变化水中加入的溶质NaCl NH4NO3NaOH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溶解现象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结论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课堂练习:1.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葡萄糖B.硫酸铜C.酒精D.植物油2.溶液的基本特征是()A.其组成中一定含有水B.含有溶质和溶剂C.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D.一定是无色透明的3.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到水中充分溶解,其中会使溶液的温度明显降低的物质是()A.NaOH固体B.NH4NO3固体C.CaO固体D.食盐固体课后练习: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B.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C.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D.水和酒精混合形成的溶液,酒精是溶剂2.下列溶液中,溶质是液体的为()A.医用葡萄糖溶液B.20%的氢氧化钠溶C.75%的消毒酒精D.0.9%的生理盐水3.下列清晰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A.用自来水洗手B.用汽油清洗油污C.用洗涤剂清洁餐具D.用盐酸除水垢4.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1)食盐水(2)石灰水(3)医用碘酒(4)医用酒精(5)浓盐酸5.物质溶解的过程中发生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要热量,另一种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水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离子);这一过程要热量,NaOH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是因为。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导学案:9.3溶液的浓度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导学案:9.3溶液的浓度一、引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溶液这一概念。
比如喝水、喝果汁、喝茶,这些都是溶液。
每天早上喝一杯咖啡也是喝的溶液。
那么,什么是溶液?溶液有哪些特点?又如何表示溶液的浓度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溶液的浓度。
二、溶液的概念1. 定义溶液是指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匀混合物。
2. 溶质和溶剂•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溶质溶解在其中的物质。
在溶液中,溶质的数量通常比溶剂的数量少。
例如,当我们把一小瓶盐倒入一大杯水中,盐就是溶质,水就是溶剂。
三、溶液的浓度表示溶液的浓度表示了溶质在溶剂中的相对量。
1. 质量浓度质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质量浓度(C)的计算公式为:C = m/V其中,C表示质量浓度,m表示溶质的质量,V表示溶液的体积。
2. 体积浓度体积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体积。
体积浓度(C)的计算公式为:C = V/V0其中,C表示体积浓度,V表示溶质的体积,V0表示溶液的体积。
3. 摩尔浓度摩尔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
摩尔浓度(C)的计算公式为:C = n/V其中,C表示摩尔浓度,n表示溶质的摩尔数,V表示溶液的体积。
四、计算示例现在我们通过几个实际的例子来计算溶液的浓度。
示例1:某溶液中含有80克NaCl,溶液的体积为1000毫升,求溶液的质量浓度。
解:根据质量浓度的计算公式,C = m/V,代入已知数据,得到:C = 80克/1000毫升 = 0.08克/毫升。
示例2:一瓶体积为500毫升的溶液中含有50毫升的NaOH溶液,求溶液的体积浓度。
解:根据体积浓度的计算公式,C = V/V0,代入已知数据,得到:C = 50毫升/500毫升 = 0.1。
示例3:某溶液中含有0.1摩尔的NaCl,溶液的体积为1000毫升,求溶液的摩尔浓度。
解:根据摩尔浓度的计算公式,C = n/V,代入已知数据,得到:C = 0.1摩尔/1000毫升 = 0.1摩尔/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溶液导学案 课题一 溶液的形成 (第二课时) 主备人:薛文文审核人: 时间: 学习目标 1.认识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2.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 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重点和难点 重点: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及实验探究。 难点:物质在水中溶解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情境导入――趣味实验 在一只小烧杯中装入半烧杯水,在烧杯下面放一块小小的薄木块,并向木块上放少量水,将烧杯向上提,观察到木块没有被提起来;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硝酸铵,边加边搅拌,直到烧杯外壁有水珠凝结,这时又把烧杯向上提。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并猜想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物质溶于水是否都是这样的呢?
学情分析新课 标 第 一 网 1、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直至过量的全过程中,下列转变关系正确的是( ) A. 溶液 乳浊液 溶液 B. 溶液 悬溶液 乳浊液 C. 悬溶液 乳浊液 溶液 D. 溶液 悬浊液 溶液 2、关于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一种溶剂中只能溶解一种溶质 B.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 食盐溶液与蔗糖溶液混合后仍为溶液 D. 同一种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和浓度不一定相同 3、下列可作为溶质的是()A、 气体 B、液体 C、固体 D、都可以
2.联想生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实例,谈谈溶液的用途。
【实验9-2】 溶剂 溶质 现象 水 碘 水 高锰酸钾 汽油 碘 汽油 高锰酸钾 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9-3】 溶剂 溶质 振荡前的现象 振荡前的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论 【实验9-4】 试管内加 入的物质 现象 把液体倒掉后的试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水和植物油 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 【交流讨论】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29页最后一段至第30页第一段,了解乳浊液定义及其特点;及生活中的乳化现象。
学习研讨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活动与探究】根据课本第30页的实验药品和仪器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记录:水中加入的溶质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溶解现象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结论 【展示交流】 归纳整理:阅读P31第一段内容 吸热>放热 ;吸热<放热 ;吸热=放热 。 学情分析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啤酒 B.矿泉水 C.汽水 D.液氧 2.市场上有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罐头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A.硝酸铵 B.烧碱 C.食盐 D.熟石灰 3.下列“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清纯的井水 B.淡化的海水 C.净化的河水 D.实验室配制试剂用的水 4.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 (填吸热或放热),另一种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离子的过程,这一过程 。(填吸热或放热) 5.分别将NaCl、NH4NO3、NaOH固体加入到水中,使它们充分溶解,使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明显降低的是。6.在蔗糖水中,溶质的小微粒是 ,在碘酒中,溶质的小微粒是 ,在食盐水中,溶质的小微粒是 。 拓展提升 【必做题】 请将下面B选项中与A选项中相关说法的序号,填在A项中对应的括号内。 A项 ① 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易溶于水 ( ) ② 碘难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 ( ) ③ 固体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 ) ④ 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 ( ) ⑤ 用汽油和洗涤剂都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 ) B项 a. 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的热量大于离子生成水合离子放出的热量 b. 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c. 汽油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洗涤剂能将油污乳化成小液滴而洗掉 d. 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的热量小于离子生成水合离子放出的热量 e. 同种物质在不同容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选做题】 物质溶解于水时,有的放热会使溶液温度升高,有的吸热会使溶液温度降低。请用广口瓶、试管、弯曲成如下左图所示形状的玻璃管、合适的橡皮塞和水,设计一个实验装置,能用它研究物质溶解于水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画出装置图,并简述其原理。 课后反思: 第九单元 溶液导学案 课题二 溶解度(第一课时) 主备人:薛文文审核人: 时间: 学习目标 1.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 2.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3.了解结晶现象。 重点和难点 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 情境导入 一杯白糖水,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要想让杯子里的水变得更甜,我应该怎么做?是否向杯子里加的白糖越多,水就会越甜? 学习研讨 一、饱和溶液 【自主学习】 【活动探究I】:阅读P33,小组讨论,提出假设: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确定方案(画出实验简图)。 操作 加入5g氯化钠搅拌 再加入5g氯化钠搅拌 再加入5ml水,搅拌现象 结论 【结论】:【活动与探究II】.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g硝酸钾 再加入5g硝酸钾 …… 【结论】: 温度改变,杯底没溶的硝酸钾固体能否继续溶解?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热 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冷却 【形成概念】: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不饱和溶液。 2、 这一过程叫做结晶。 结晶包括结晶和 结晶。 【分析归纳】: 饱和溶液二要素: 、 。 【讨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小结】: 饱和溶液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变为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变为饱和溶液; 学情分析 1.对于多数固体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要使之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同种溶质;④加溶剂;⑤恒温蒸发溶剂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⑤ 2.室温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 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加入10 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水前是饱和溶液 B. 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C. 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 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在一瓶NaCl饱和溶液中,当温度不变时,加入少量NaCl晶体,则( ) A.溶液的质量增大 B.晶体的质量不变 C.晶体的质量增大 D.晶体溶解一部分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拓展提升【必做题】 病人在医院接受静脉注射或滴注时,常用到生理盐水即氯化钠注射液,回答: (1)该注射液里的溶质是 ; (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混浊现象?为什么? 【选做题】 50 g稀硫酸中投入5 g铁(全部溶解),反应停止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溶液质量是( ) A、55 g B、大于55 g C、 小于55 g D、 无法确定
第九单元 溶液导学案 课题一 溶液的形成 (第一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时间: 学习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2.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 知道溶液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情境导入 1.海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为什么将少量蔗糖固体放入一杯水中,搅拌后固体消失? 学习研讨 一、溶液 【自主学习】 【实验9-1】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思考】混合物的特点 【阅读】阅读课本P27――28 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质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液体互溶,一般把____________叫做溶剂,_______________叫做溶质;如果其中一种是水,一般把______叫做溶剂。 溶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常用的溶剂是________;碘酒中_________是溶剂,______是溶质。 【交流讨论】 1、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溶剂分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