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个案研究及应对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里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里问题及对策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854980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a.png)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里问题及对策的研究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自卑心理问题,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问题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其原因和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问题提供参考。
一、引言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亲属外出务工,将子女留在农村家中照顾自己生活的现象。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并面临着种种问题。
自卑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问题研究现状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相关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卑心理问题的表现和原因的分析上。
有学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发现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自卑感、无助感和孤独感等心理问题。
而其原因主要包括父母缺失、心理需求不满足和家庭环境不良等。
三、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问题原因分析1. 父母缺失。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在心理上会感到缺乏安全感,进而产生自卑心理问题。
2. 心理需求不满足。
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与父母和亲人的交流和互动,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自卑感的产生。
3. 家庭环境不良。
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环境恶劣,存在家庭暴力、家庭矛盾等问题,使他们在家庭环境中感到压抑和无助,进而产生自卑心理问题。
四、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问题对策1. 家庭关系的重建。
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联系,提高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和陪伴,增强留守儿童的安全感。
2. 心理辅导的开展。
开展专业的心理辅导服务,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3. 社会支持的提供。
加强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设,提供儿童福利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关爱。
4. 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
增加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提升留守儿童的教育水平和学习动力,增强其自信心和自尊心。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里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里问题及对策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a944cd9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5.png)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里问题及对策的研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外流至城市,但许多这些家庭留下的孩子却必须留在农村生活,成为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问题愈发凸显,阻碍着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问题及对策。
1、家庭背景的影响留守儿童在家庭中经常受到父母或其他亲属的忽视、冷落、批评和责备。
父母远离孩子,孩子的心灵缺乏父母的抚慰和关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形成孤独、自卑、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
2、教育环境的限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环境相对单一,教育品质不如城市儿童,有时甚至在学习上受到歧视和孤立。
这些因素加重了留守儿童自卑感的产生,他们缺乏自信,不敢与人交往,遇到挫折时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交环境的困境留守儿童常年在乡村生活,社交环境单一,交往的人员大都是同龄人或年长者,与外界的联系很少,形成一种闭塞的心理状态,容易影响孩子的自信,产生自卑心理。
4、高考制度的影响现在农村很多地区仍然实行高考制度,农村留守儿童在志愿填报和考试中受到很大限制,加上自身所受教育质量的影响,许多留守儿童在考试中无法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加重了自卑心理的产生。
1、加强家庭关爱家庭是孩子最温馨的港湾,家长应该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教育环境,并定期回家陪伴孩子。
还应该多做家庭游戏、有意义的谈话,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关爱,消除孤独感及焦虑。
2、提高教育质量应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重点投资,提高教育质量,改善教育环境,培育良好的教育氛围。
同时,要推动农村学校的先进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设备,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3、建立公益机构应该完善留守儿童服务网络,建立由政府和相关社会组织提供的公益机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和关注,为孩子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和社交机会,安排留守儿童参加各类户外、文化活动,增加孩子的交际和沟通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自卑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自卑留守儿童个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a75bc1c650e52ea55189832.png)
自卑“留守儿童”个案分析詹凤侠一、基本情况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六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
有的同学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
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
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二、个案分析我班有一个女生XX,看她那瘦弱的身子,枯黄的小脸,就觉得这孩子肯定有一段经历。
我按惯例问了她几个问题,她却用怯生生的眼神看着我,一言不发,都是在一旁的妈妈帮她一一解答。
她妈妈还告诉我,她和丈夫出来已有好几年,孩子一直留在老家由爷爷、奶奶抚养。
这孩子从小体弱多病,学习上一直断断续续,这次因气喘病发作住院而延误了学习。
这是一名典型的留守孩子,这类孩子往往内心孤独,她最需要的是父母、老师、同学的爱。
我把她安排在副班长的旁边,叮嘱副班长给她以真诚的帮助。
同时,发动全班同学与她多接触,多交流,使她尽快地能适应陌生的环境。
接下来的几天,我又发觉他下课后老是一个人木无表情地呆坐着,从不与同学交流。
在上课时从不积极举手,如果让她发言,就会脸红、害羞、很腼腆。
第一次单元测试时,她只考了62分,找她谈心,问她对此有什么看法,她说没想法,她没有跟人家竞争的意识。
有一次,学校举行了一次春游活动,就餐时,同学们一起分享食物,可她既不愿分享别人的食品,也不愿把自己的食物拿出来与别人共享。
通过我的分析,我可以判断她的一举一动都是自卑的现象. 我想,我得想办法使她克服自卑心理,学会自信。
首先,与她父母联系,让她的父母星期天多带她到外面去走走,这样,既使她能熟悉周围的环境,又能增加与人接触的机会。
有客人来到家里,家长可以让她为客人递茶,也可以让她与客人聊天、玩耍。
然后在集体游戏中,我让她担任比较主要的主角,使她感到自己与别人都是一样的,从而消除怕羞、胆怯的心理。
另外,在班级中让她担任小组长及收发作业工作,让她尝试组织、管理别人的经验。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里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里问题及对策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5286093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a0.png)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里问题及对策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城乡发展的差异和父母外出务工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
农村留守儿童因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温暖和关爱,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其中自卑心理是其主要之一。
本文将从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问题的原因、表现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
一、自卑心理问题的原因1. 家庭关系的影响由于父母的长期外出工作,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容易产生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的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多较为贫困,经济条件的差异也会给他们带来自卑感。
2. 民俗风俗的影响在一些农村地区,特别是一些较为闭塞的地方,留守儿童往往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比如男孩子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女孩子则要做出更多的牺牲。
这些传统观念会让留守儿童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增加自卑感。
3. 社会环境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在村镇生活,由于缺乏家人的照顾,常常被视为“另类”存在,容易被同龄人排斥和歧视,导致心理上的自卑感。
1. 自我评价不足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少家庭的关爱和教育,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缺乏对自己的积极评价,自我评价不足。
2. 人际交往问题由于自卑感,留守儿童往往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自信心,容易躲避与人交往,导致社交能力下降。
3. 消极情绪自卑感容易带来消极情绪,留守儿童容易感到孤独、无助和焦虑,影响心理健康。
三、对策1. 加强心理疏导学校和家庭成员可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增强自信心。
2. 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家庭成员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多给留守儿童一些关注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家人和社会的温暖。
3. 建立社会支持体系社会应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支持,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4. 加强教育学校和家长要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知识,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的能力和自信心。
浅谈驱除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对策
![浅谈驱除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5f91226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43.png)
浅谈驱除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的分离生活,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自卑心理是比较常见的一个。
自卑心理不仅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会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如何有效驱除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完善家庭教育,增强儿童自信心农村留守儿童一般在家长不在身边的情况下生活,缺乏家庭教育的熏陶和指导,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完善家庭教育,让儿童在家庭中得到足够的关爱和指导,是驱除自卑心理的首要途径。
家长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理解和支持。
家长还可以适当地表扬和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和责任,促进他们的自信心的培养。
二、加强学校教育,提升儿童自尊心学校是孩子们成长的地方,良好的学校教育对于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自尊心,让他们在学校中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文体活动,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学校还可以通过定期的家长会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三、加强心理咨询和疏导工作,帮助儿童排解困扰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问题,可以加强心理咨询和疏导工作。
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师、社工人员等给予留守儿童精神上的疏导和帮助,让他们能够倾诉自己的困扰和焦虑,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
还可以适时组织一些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课程,帮助留守儿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增强心理韧性,增强自信心。
四、加强社会关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除了家庭和学校,社会是留守儿童成长的另一个重要环境。
社会的关爱和支持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社会可以通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公益活动、设立留守儿童关爱基金等形式,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社会还可以加大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视程度,共同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里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里问题及对策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cbe458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cb.png)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里问题及对策的研究随着城乡差距的逐渐扩大和农村人口的大规模外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因其他原因,长期独自留守在农村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些孩子往往面临着家庭关爱不足、教育资源匮乏、心理压力较大等问题。
自卑心理问题成为了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一大难题。
本文拟对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问题的表现农村留守儿童之所以容易出现自卑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他们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呵护,缺乏与家人的沟通和交流。
农村教育资源匮乏,他们也往往面临着学习成绩不如城市孩子的自卑感。
更重要的是,他们还会受到当地孩子或家人的歧视和排斥,这些因素都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极大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1. 自卑感:农村留守儿童常常会感到自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他们会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孩子来自一个完整的家庭,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和关怀,因而会产生自卑感。
2. 自我封闭:由于长期缺乏与家人的交流和沟通,留守儿童的内心往往会变得封闭,不愿意与他人交流,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这也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自卑心理问题。
3. 社交问题:由于自卑感的存在,留守儿童在与他人交往时,往往会显得羞涩和内向,这会影响他们与他人的正常交流和人际关系的建立。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问题的形成,往往是多方面因素的交织。
1. 家庭关系的缺失: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照料和关爱,这使得他们对家庭和亲情产生了疏远感,从而产生了自卑感。
2. 教育资源匮乏:农村教育资源匮乏,留守儿童很难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这导致他们在学业上处于劣势地位,进一步加大了他们的自卑心理问题。
3. 社会歧视和排斥:留守儿童在与当地孩子交往时,往往会遭受到歧视和排斥,这使得他们产生了自卑感,并对社会产生了恐惧。
1.加强家庭教育: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加强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多和孩子沟通,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怀,从而减轻他们的自卑感。
浅谈驱除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对策
![浅谈驱除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084e403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9b.png)
浅谈驱除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对策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人口流动的加剧,留守儿童问题成为了当前农村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独自生活,缺乏父母陪伴和关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如何有效驱除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对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需要通过心理疏导来进行缓解。
通过加强学校和社会心理咨询师的建设,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
家长也需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情感关怀,及时与留守儿童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给予关爱和鼓励。
建立留守儿童互助小组,让他们通过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困惑和烦恼,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减轻自卑感。
二、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独自生活,缺乏家庭支持和关爱,导致他们容易产生自卑感。
为此,需要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让他们学会自我保护和自我管理。
引导留守儿童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和社区服务,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社交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减少自卑感的产生。
三、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独自生活,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容易产生自卑感。
为此,需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提高父母的家庭教养水平,增强他们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关爱。
倡导父母多陪伴孩子,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成长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减少他们的自卑感。
四、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体系为了有效解决留守儿童自卑心理问题,需要建立起健全的社会支持体系,让社会各界和爱心人士可以加入到关注和帮助留守儿童的行列中。
加强村级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队伍,为留守儿童提供精神慰藉和帮助。
引导各种公益机构和慈善组织积极关注留守儿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减轻他们的自卑感。
解决留守儿童自卑心理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加强家庭教育,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体系等方面进行综合施策,全面提高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和条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自我价值观,减轻他们的自卑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里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里问题及对策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dadcb94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d0.png)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里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由于父母在城市务工而长期留守在农村的儿童。
这一现象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十分普遍,一方面因为经济的原因,父母需要到城市打工来维持生计;城市的教育、医疗、生活条件等各方面资源相对丰富,很多父母选择把儿童留在农村接受更好的条件。
留守儿童的长期分离与缺乏父母照顾与关爱会带来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自卑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自卑心理问题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父母关爱:留守儿童的父母大部分时间都不在身边,无法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爱护,因此他们很容易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和自卑感。
2. 社交隔离:留守儿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农村生活,缺乏与同龄人的交流和相处机会,这会导致他们与社会脱节,感到与其他人不同,加深了自卑感。
3.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留守儿童很难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看到城市同龄人学习进步的成绩,容易感到自卑和无助。
为了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克服自卑心理问题,以下是一些对策:1. 父母关怀:父母要保持与孩子的联系,用电话、微信等方式多与孩子交流,表达对他们的爱和关心。
如果条件允许,父母可以定期回农村看望孩子,给予他们时间、关心和鼓励。
2. 社会支持:加强与留守儿童相关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为他们提供各种形式的关心和帮助,帮助他们建立社交网络和融入社会。
3. 提供教育支持:加强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提高教育质量,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 心理辅导:建立专业的心理辅导机构或增设心理咨询师,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援助,教他们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和心态。
5. 增加家庭陪伴时间:鼓励留守儿童与父母一起度过假期或节假日,增加亲子沟通和交流时间,帮助他们建立家庭归属感和安全感。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通过落实以上的对策,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克服自卑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浅谈驱除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对策
![浅谈驱除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dafab9f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27.png)
浅谈驱除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对策随着现代化的不断进步,城乡差距越来越大,是导致许多家庭被迫分离和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原因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需要特殊的照顾和关注,以解决他们的自卑问题。
本文将就该问题讨论一些有效的对策,以帮助留守儿童走出自卑心理困境。
第一对策:科学的教育方式教育是培养人的过程,可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接触到更多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降低他们的自卑心理。
因此,我们必须创造出一种更加科学的教育方式,来适应农村留守儿童的需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并根据情况进行个别化教育。
第二对策:建立友好社交网络留守儿童由于亲属关系的缺失,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建立良好的社交网络是培养他们综合发展的关键。
在家庭、学校、社区、乡镇等不同层次的社会关系网中,我们应该多方加强与留守儿童的交流,并且鼓励他们融入家庭和群体,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和自尊。
第三对策:心理干预和支持长期的农村留守生活可能对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包括心理创伤、焦虑、抑郁等。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提供心理干预和支持,使他们能够调整自己的情绪,逐步克服自己的心理问题。
同时,我们也可以提供一些社交技能培训和心理建设课程,以提高留守儿童的情感智能和社交能力。
第四对策: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是他们情感的根源和关键所在。
我们应该注意到留守儿童家庭的情况,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留守儿童的家长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态度,提高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重视家庭教育,从而缓解留守儿童的自卑情绪。
最后,我们应该认识到留守儿童的自卑问题需要一整套多方位的解决计划,不能仅通过单一的方式进行干预。
我们应该完善对留守儿童的保护机制,密切关注他们的成长过程,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加全面的帮助和支持,使他们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不再受到自卑困扰。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里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里问题及对策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7a979c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9d.png)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里问题及对策的研究【摘要】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
本文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入手,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问题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
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针对自卑心理问题的对策,并强调了家庭关爱和支持的重要性以及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结论部分指出了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问题的重要性,强调了有效对策对缓解问题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文章的研究为我们更好地关注和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提供了思路和启示。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问题、影响因素、对策、家庭关爱、社会资源、关注、效果、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留守儿童是指那些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期留在农村老家由其他家庭成员照料的儿童。
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增加,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这些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陪伴和家庭关爱,面对孤独、无助和自责等情绪困扰,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问题。
自卑是一种对自我价值和自信心的否定感,会给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他们可能因为缺乏家庭支持和关爱,感到自己与他人不同,产生自卑感。
长期的孤独和缺乏安全感也会加剧自卑心里问题的出现。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情绪调节等方面出现困难。
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问题,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对策,对于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希望能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可行性建议,为更好关爱这群特殊儿童提供借鉴。
1.2 研究意义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问题是当前教育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自卑心理问题不仅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影响其未来社会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
深入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问题,探讨其成因和对策,对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高其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里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里问题及对策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10f860f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0a.png)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里问题及对策的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选择让孩子留守在家乡,而他们的父母则前往城市打工。
这样的家庭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自卑心里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里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分析。
1. 家庭状况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通常在父母的缺席下成长,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缺乏整个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
在成长过程中,他们面临着很多的孤独和无助,这种家庭状况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使他们容易产生自卑感。
2. 社交环境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通常与老人或者其他留守儿童相处,缺乏与父母和同龄人的交流和互动。
他们在社交能力上缺乏锻炼,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容易感到自卑和无助。
3. 教育资源的不足由于农村地区教育资源不足,农村留守儿童通常接受的教育质量较差,这使得他们在学业上容易产生挫折感和自卑感,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以上种种因素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自卑心里问题,这些自卑心理不仅影响了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二、对策建议1. 完善政策保障政府应该完善相关政策,增加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援助力度,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生活条件和心理健康服务。
加强对父母的关爱和教育,鼓励他们回乡创业或就近务工,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2. 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自我认知,增强自信心,减少自卑感。
可以邀请心理专家进校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留守儿童处理心理问题。
3. 加强社会关爱社会各界应该增加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关注,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参与社会活动,增加社交能力,缓解自卑感。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合作,创造一个温暖的成长环境,帮助留守儿童度过成长中的困难期。
通过上述对策,相信可以有效地缓解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问题,为他们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浅谈驱除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对策
![浅谈驱除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11e582a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f6.png)
浅谈驱除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对策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而留守儿童问题也日益严重。
留守儿童在农村留守,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关爱和教育,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如何驱除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原因出发,谈谈一些对策,希望对相关人士和部门能够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一、自卑心理的原因
1.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
留守儿童通常是因为父母在外地务工而留在农村由其他亲属或长辈照顾,他们长时间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导致心理的孤独和自卑感。
2.社会、学校的歧视与排斥
留守儿童在村庄生活,往往会受到社会、学校等方面的歧视和排斥,容易形成自卑感。
3.教育资源的匮乏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上面临着诸多困难,这也加剧了他们的自卑心理。
二、对策建议
1.加强爱心关怀
对留守儿童加强爱心关怀,重视他们的需求和感受,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让他们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
2.建立心理疏导机制
建立心理疏导机制,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克服自卑心理,稳定心情,健康成长。
3.改善教育环境
改善农村教育环境,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留守儿童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4.加强社会支持
加大对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力度,营造一个包容、理解、关爱的社会氛围,减少对留守儿童的歧视和排斥,让他们能够融入社会。
5.加强家庭教育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增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感,鼓励父母适当地回乡创业,在家乡陪伴孩子成长,使他们在家庭中得到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里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里问题及对策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eb8e7b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de.png)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里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或亲属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农村的未成年人。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照顾,农村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心理问题。
本文将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家庭缺失感: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的温暖与陪伴,容易产生家庭缺失感,从而产生自卑情绪。
2. 社交困难: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乏与外界交流的机会,社交技能较差,容易感到自卑和孤独。
3. 学业压力:农村留守儿童常常要承担家务和照顾弟妹的责任,时间和精力有限,对学业的投入不够,容易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1. 加强家庭关系: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关爱力度,鼓励父母与留守儿童保持良好的沟通,增强家庭凝聚力和亲子关系。
2. 提供心理辅导: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调节情绪,增强自信心,解决自卑问题。
3. 拓宽社交圈: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区服务,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降低自卑感。
4. 关注教育问题: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支持,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辅导,帮助他们提升学习能力,从而减轻学业压力,减少自卑情绪。
5. 建立关爱机制: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机构和志愿者服务队伍,为他们提供关注和支持,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中。
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问题是一个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
通过加强家庭关系、提供心理辅导、拓宽社交圈、关注教育问题以及建立关爱机制等对策,可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克服自卑问题,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里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里问题及对策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4dfa980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0d.png)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里问题及对策的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人口外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因工作、生活等原因长期不在家照看孩子,留在农村家中由老人或其他亲戚照料的儿童。
这些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其中自卑心理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将从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问题出发,探讨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问题的表现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照顾和关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失落,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缺乏自信和自尊。
在与其他同龄人交往时,他们往往表现得内向、胆怯,缺乏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外貌、成绩、能力等方面产生负面情绪,觉得自己跟其他孩子相比是普通甚至不如人。
二、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问题的原因1. 缺乏家庭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和陪伴,长期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导致他们产生自卑感。
2. 社会排斥与孤独感在农村社会中,留守儿童往往会受到其他同龄人的排斥和歧视,他们的不良情绪无人倾诉,导致孩子们感到更加孤独和自卑。
3. 学业成绩差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家庭监督和辅导,学业成绩往往不如同龄人,由此产生自卑感。
三、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问题的对策1. 建立关爱机制政府、学校、社区和家庭要加强合作,建立关爱机制,增加留守儿童的亲情和家庭温暖,增强他们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2. 心理疏导学校及社会组织应加强心理疏导工作,帮助留守儿童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积极的心态,缓解自卑情绪。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让留守儿童有机会倾诉和得到帮助。
3. 家庭教育加强对留守儿童父母及监护人的教育,提高他们的子女教育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关心和支持孩子,减少留守儿童产生自卑心理的可能性。
四、总结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问题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社会问题。
家庭、学校、社会需要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缓解自卑心理问题,健康成长。
浅谈驱除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对策
![浅谈驱除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33b6990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58.png)
浅谈驱除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对策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
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生活在农村环境中,缺乏正规的家庭教育和社会关爱,导致他们易产生自卑心理。
如何有效地驱除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对策。
建立完善的家庭教育制度。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容易感到孤独和自卑。
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家庭教育制度,解决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家庭教育也需要加强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让父母能够和孩子一起生活,共同成长,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体系。
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社会关爱和关心,需要社会支持系统来帮助他们排解情感困扰。
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体系,包括心理咨询师、志愿者等,为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关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
推动农村教育发展。
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学条件差,导致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成长条件十分艰难。
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增加教育资源,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机会。
只有接受良好的教育,留守儿童才能真正摆脱自卑心理,成为自信、快乐的个体。
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家庭和社会的关爱,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
需要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情感和思维,学会如何处理复杂的情绪和压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留守儿童树立积极的心态,增强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
驱除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需要从家庭教育、社会支持、教育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来解决。
只有真正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才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远离自卑,健康成长。
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家庭共同努力,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留守儿童自卑有效疏导论文及预防
![留守儿童自卑有效疏导论文及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fd6969ff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d6.png)
留守儿童自卑有效疏导论文及预防一、引言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无法在家陪伴他们成长的孩子。
在这个特殊的成长环境下,留守儿童普遍存在自卑心理。
本文旨在探讨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原因,并提供有效的疏导方法,并从预防的角度出发,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可行性建议。
二、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原因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1 缺乏父母关爱父母的长期外出打工导致留守儿童无法获得足够的关爱和陪伴,他们往往会感到孤独和无助,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1.2 缺乏同伴交流由于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缺乏与同伴的交流机会,他们难以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孤立感常常加剧他们的自卑心理。
1.3 比较心理留守儿童常常比较自己与其他家庭完整的孩子,对自己的家庭环境感到羞耻和自卑,进而产生低自尊、自负的情绪。
三、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疏导方法为了有效疏导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2.1 建立信任关系家庭和学校需要与留守儿童建立起信任关系。
父母可以通过电话、信件等方式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让孩子感受到他们的关心和支持。
2.2 组织适当的活动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组织一些适合留守儿童参与的活动,让他们有机会结识新朋友,分享彼此的经历,增加他们的社交圈子。
2.3 培养自信心家庭和学校可以通过赞美和激励的方式,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减少自卑情绪的产生。
2.4 心理辅导为了更好地疏导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我们可以引入心理辅导师在学校进行个别或集体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家庭现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预防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策略除了对留守儿童自卑心理进行疏导外,我们还应从预防的角度出发,采取以下策略:3.1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预防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重要一环。
父母应该提高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尽可能地陪伴他们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自我认知。
3.2 优化教育资源分配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留守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提高教育设施、教师队伍和教育质量,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里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里问题及对策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b2dddaf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6f.png)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里问题及对策的研究一、引言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父母一方长期外出务工或迁移他处,由其他家人或祖辈代为照顾的儿童。
随着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快速增加,农村留守儿童人数也在逐年增加。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心理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自卑心理问题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等方面展开研究。
二、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里问题的现状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关爱、缺少社会交往等原因,往往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问题。
据统计,农村留守儿童中有超过50%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其中一些儿童自卑感较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自我认知方面,他们往往认为自己与别人不同、较差,缺乏自信心和自尊心。
他们在与他人交往时常常感到自卑,害怕被人嘲笑或排斥,在学校里表现得胆怯、消极、自卑、情绪低落等,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里问题存在的原因农村留守儿童产生自卑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父母长期外出工作,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是主要原因之一。
长期的孤独感和家庭缺席感使得留守儿童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认为自己没有被父母关爱,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
留守儿童缺乏充分的社会交往,缺乏朋友间的支持和认同,容易使他们感到孤立和自卑。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教育和关心,经常感到自己与他人不同,产生自卑情绪。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也会对其自卑心理问题产生一定影响。
四、对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问题的对策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问题,采取以下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加强家庭教育,建议父母在外打工时多多关心孩子,与孩子保持联系,给予他们更多的爱与关怀,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学校应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社会应鼓励父母回乡创业,减少农村劳动力外出,保证留守儿童在家庭成员的陪伴下成长。
浅谈驱除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对策
![浅谈驱除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cac765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86.png)
浅谈驱除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而留在农村的儿童。
由于父母的长期分离与缺乏关爱,留守儿童往往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其中包括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驱除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从提供关爱、教育引导、社会支持等方面,浅谈驱除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对策。
提供关爱是驱除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一项重要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长时间没有父母的陪伴,缺乏关爱会引起他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
社会应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通过设立“留守儿童之家”,为他们提供温暖的家庭环境和照顾,给予他们关心和安全感。
政府和社会力量应加强资源投入,确保留守儿童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如饮食、衣物、住房等。
只有在关爱的环境中,留守儿童才能逐渐摆脱自卑心理。
教育引导是驱除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另一个重要对策。
留守儿童往往因为缺乏父母的教育指导和支持,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教育引导应成为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重点工作之一。
学校和教师应该给农村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他们补充知识和技能。
教育部门应该注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课程中加入自我认知、情绪管理等相关内容,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和自信心。
社会支持也是驱除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重要对策。
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往往与社交隔离有关,他们缺乏同伴关系和社会支持。
社会应该积极组织各种活动,为留守儿童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交环境。
家庭和社区也应该积极参与留守儿童的成长,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活动,扩大社交圈子,增强他们与社会的联系和认同感。
政府还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保障,在政策和法律上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照顾。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是一个需要引起我们关注的问题。
通过提供关爱、教育引导和社会支持等对策,可以帮助留守儿童摆脱自卑心理,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里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里问题及对策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9d71cf2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12.png)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里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长期离家务工、外出经商等原因,而被迫留在家乡或亲戚家照顾自己的儿童。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存在自卑心理问题,其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父母缺席问题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关爱,无法享受到父母给予的抚慰和安慰,感觉自己被抛弃了。
最终导致他们产生自卑情绪,感觉自己不被重视、不受欢迎。
2.生活条件不良留守儿童生活条件比其他儿童更加困难,缺乏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物质保障,没有亲人关心。
这些留守儿童往往拥有更不平等的生活机会,从而导致他们产生自卑的情绪。
3.社会因素问题由于留守儿童身处于较为落后的地区,受到政策和资源长期的不平等待遇,这些因素使留守儿童普遍缺少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接受,这样就带来了对自身的自卑心理。
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问题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当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时,他们往往无法自我调节,从而产生其他心理问题,如叛逆、沉迷于网络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加强家庭教育父母应该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关注子女的生活学习,积极与孩子沟通,讲述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生活经历,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建立儿童心理咨询机构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儿童心理咨询机构,针对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问题,给予专业咨询和心理辅导,让他们增强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3.加强社区服务社区应该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各种课程,如绘画、音乐、舞蹈等,让孩子有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建立健康快乐的童年记忆,缓解他们的自卑心理问题。
总之,解决留守儿童自卑心理问题,需要从政府、家庭和社区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治理,让留守儿童在健康成长的道路上不再出现自卑的心理问题。
(完整word版)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个案研究及应对策略
![(完整word版)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个案研究及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2f5fa5dd2af90242a995e547.png)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个案研究及应对策略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她们长期和父母分离,在最需要父母的时候缺少了父母的关心和呵护,在学习、生活中得不到父母的照顾,感受不到父母的关心,与父母不亲近.长期如此,她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影响,自卑、缺乏信心、少言寡语、孤独沉默、害怕与外界接触…她们过早脱离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学习、性格、品德等方面都受到了影响,她们难以适应群体,经常感到孤独无助,遇事消极逃避,畏缩不前,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长期如此,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越来越严重,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不容忽视,因此就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针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力所能及的策略,帮助这些儿童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减少自卑感,树立自信,获得成功.关键词留守儿童;自卑心理;个案研究;策略三、个案的基本情况(一)个案背景姓名苏某某性别女出生年月2001年7月学校仓山实验小学学习成绩学习成绩中下(二)家庭中的角色家中共两姐妹,姐姐在上大学1、个案的家庭情况来自普通的家庭,上一年级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留下她和50多岁的奶奶住在一起。
,一年才回来一两次,在家呆的时间不长,回到家中对她的关心也不够,对她生活和人际上关心甚少,反而经常问她的学习情况,她感觉不到父母的关心,经常感觉自己被忽视,感到自卑,压力也越来越大。
2、父的职业父母亲是工厂工人.3、受教育情况父母都是初中毕业4、经济状况中等收入5、教育方式放任型和溺爱型6、对孩子的期望希望她能考上重点高中,在亲戚面前争光。
四、个案自卑心理的研究(一)问题行为概述个性特点她是个很内向,很孤僻的女生,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也不爱说话。
在老师同学面前不苟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是把头埋在抽屉底下,也不专心听讲,老师提问时总是低着头,要老师再三鼓励才敢起来回答,起来回答问题时声音很小,只有她自己可以听到.平常独来独往,课间休息也孤独自处,沉默寡言,很不合群,经常坐在位子上,不跟其她同学接触,其她同学过来和她讲话,她只是点点头,目光从来不敢和对方接触,老师和她讲话,她也只是低着头,不敢抬头看老师,老师问她问题她也不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个案研究及应对策略
20090120 黄丽玲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她们长期和父母分离,在最需要父母的时候缺少了父母的关心和呵护,在学习、生活中得不到父母的照顾,感受不到父母的关心,与父母不亲近。
长期如此,她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影响,自卑、缺乏信心、少言寡语、孤独沉默、害怕与外界接触…她们过早脱离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学习、性格、品德等方面都受到了影响,她们难以适应群体,经常感到孤独无助,遇事消极逃避,畏缩不前,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长期如此,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越来越严重,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不容忽视,因此就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针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力所能及的策略,帮助这些儿童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减少自卑感,树立自信,获得成功。
关键词留守儿童;自卑心理;个案研究;策略
三、个案的基本情况
(一)个案背景
姓名苏某某
性别女
出生年月 2001年7月
学校仓山实验小学
学习成绩学习成绩中下
(二)家庭中的角色家中共两姐妹,姐姐在上大学
1、个案的家庭情况来自普通的家庭,上一年级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留下她和50多岁的奶奶住在一起.,一年才回来一两次,在家呆的时间不长,回到家中对她的关心也不够,对她生活和人际上关心甚少,反而经常问她的学习情况,她感觉不到父母的关心,经常感觉自己被忽视,感到自卑,压力也越来越大。
2、父的职业父母亲是工厂工人。
3、受教育情况父母都是初中毕业
4、经济状况中等收入
5、教育方式放任型和溺爱型
6、对孩子的期望希望她能考上重点高中,在亲戚面前争光.
四、个案自卑心理的研究
(一)问题行为概述
个性特点她是个很内向,很孤僻的女生,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也不爱说话。
在老师同学面前不苟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是把头埋在抽屉底下,也不专心听讲,老师提问时总是低着头,要老师再三鼓励才敢起来回答,起来回答问题时声音很小,只有她自己可以听到。
平常独来独往,课间休息也孤独自处,沉默寡言,很不合群,经常坐在位子上,不跟其她同学接触,其她同学过来和她讲话,她只是点点头,目光从来不敢和对方接触,老师和她讲话,她也只是低着头,不敢抬头看老师,老师问她问题她也不回答。
在关键时期缺少父母的关爱, 家人对她的期望高,内心产生了很大的压力。
一年级的时候父母亲就不在身边,每天上学看到其她同学都有父母接送,听到她们在课后谈论她们父母对她们的关心,带她们去什么地方玩,给她们买很多东西,心里既羡慕又嫉妒。
长期感受不到父母的关心,内心跟其他同龄孩子不一样,缺乏自信,不愿与人交往,缺乏交往技能,内心孤僻,感受不到父母对她的爱,感受不到温暖,内心变得越来越冷漠.无论上课还是下课都不愿与同学交流,对老师和同学产生了排斥心理,把自己封闭起来,变得越来越自卑。
(二)原因分析
1.个人因素
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恐惧听到同学们提到自己的父母,又怕同学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嘲笑她,变得越来越自卑,在大家面前不苟言笑,学习习惯不好,上课不认真听讲,容易走神,自己做自己的事,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很好地完成,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做完,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考试对她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她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难体验到胜利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样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父母长期在外,很少打电话回来关心她,即使打回来了,更多的是关心她的学习,看到其她同学都有父母的关心,自己很自卑。
而奶奶则很溺爱她,什么事都随着她,对她很放纵,什么事都帮她做好,家里的事情都不用她做,长期如此,她的生活就不能自理,看到其她同
学都在讨论自己会做什么,她就很自卑,觉得自己什么事都不会做,越来越怀疑自己,否定自己。
自卑、孤独、离群等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老师对她不够关注,和她接触很少,在老师那儿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使她感觉到自己被忽视,间接影响其她同学对她的评价偏低,有时会受到同学的排挤,不能很好地融入到她们当中,长期如此,她便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慢慢地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不敢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越来越不自信,自卑感就慢慢地占了上风。
五、辅导过程和方法
对于这类留守儿童,小学一二年级是最需要父母关怀,父母爱的时候,从小失去父母的爱,心理就有了缺失,要改变这些孩子的交往问题,首先父母应多给于关注,给于爱,可以采用学校和家庭配合的方法改善她们与周围的关系,特别是应注意融洽她们与亲人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满足她们归属与爱的需要,让她们感到家庭和班集体的温暖,心理上有安全感,消除戒备心理,能够接受别人与她交往。
同时要注意让她们扩大交往范围。
当她们能够接受别人与她交往时,要给予强化鼓励,并帮助她们主动与别人交往,逐渐扩大交往范围,让她们走出封闭的自我,多与性格开朗的人交往,让她们变得开朗起来,多鼓励她们参加集体活动。
对于苏某某的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方法辅导:
1、我和她的班主任说了这件事,也了解了她的一些情况,并在上课和课后给予她关注,陪她一起玩。
在每次的上课中,我都会特别关注她,前几次发现她都不举手,我很想叫她起来回答,但又怕如果她不会回答,伤害了她,就不敢叫她,偶然的一次,我提问了一个问题,她竟然举手了,我马上趁这个机会叫她起来回答,她回答得很好,声音也非常响亮,我借机对她大家表扬,告诉她“你是最棒的!你能行!”那次我看到她露出了一丝微笑。
以后的上课过程中,她都会频繁举手,每一节课我都有叫她起来回答,并让全班同学关注到她。
,让她慢慢地树立自信,融入到集体中。
2、在傍晚放学的时候,我陪她走出校门,在校门口遇到她奶奶,趁机了解了她的家庭情况和她在家里的情况,并通过她奶奶和她的父母取得联系,并说了她在学校的一些情况,并和她父母商量,多与她联系,多关心她,多抽空回家看她,多与她奶奶联系,及时了解孩子、观察孩子的变化,及时通过沟通疏导孩子心理,用爱来引导与她人交往,培养与她人交际的能力。
3、我和她的几个好朋友带动班上同学在课间主动找她聊天、交流,解决她生活学习上的困难,经常找她进行谈话,询问生活以及学习上的一些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沟通,
并让她家附近的同学和她一起学习、玩耍,充分让她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有一个阳光健康的心理状态,让她感觉到集体的温暖和关爱,以积极、肯定的态度来帮助她树立自强、自立、自信的信念。
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她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课堂上有意识地提一些适合她的问题,多给予鼓励,增强自信心。
通过我们共同努力苏某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她的学习成绩在不断提高,上课能专心听讲,敢于举手发言且声音响亮,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游戏,愿意参加各种活动,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
六、追踪随访
一学期后,我再次来到仓山实验小学实习,此时的她已经读三年级了,我特意去看了她,发现她改变了很多,上课坐得很端正,很认真地听讲,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下课主动与同学交流,一起聊天,一起看书,据同班实习同学反映,她上课很积极,成绩也很好,在班上属于中上水平。
与她家长联系,发现她进步很大,比以前自信多了,能够主动地参加课外活动,与人交流,不像以前那么自卑了。
结论
作为未来的小学老师,面对苏某的改变,我更加认识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
因此,针对苏某这样的留守儿童,老师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应更多地关注她们的优点和特长,找机会放大她们的优点,使她们一步步放开自己的心结,正确地评价自己,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感受到大家的温暖。
农村留守儿童,尤其是留守小学生感受不到父母的关心,缺乏自信,经常感到自卑,我们要让她们感觉到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足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行,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
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我们要及时的给予更多的关爱,让她们感到:“我能行。
”“我是最棒的!”
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关心农村留守儿童,让这些弱势群体得到应该得到的关爱,让她们健康成长,成为社会的骄傲。
大家行动起来吧,人人为留守儿童现出一点爱,明天将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