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曾国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
一、曾国藩介绍。
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
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
曾国藩出生于清代一个地主家庭,自幼虽笨,但勤奋好学,6岁
入塾读书。814
耕种,醉心功名,然童试17次皆不第,父设馆授徒。曾国藩幼从父
1833
同年中举人。此后赴京会试,一再落榜。十八年,始中第三十八名贡
吉士。自此供职京师,结交穆彰阿、倭仁及唐鉴等。而后在其自己的探索中逐步形成他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处世为官的学问,以致十年
谥曰文正。
二、学术、成就
(1)
,他论古文,讲求声调铿锵,以包蕴不尽为能事;所为古文,深宏骏迈,能运以汉赋气象,故有一种雄奇瑰玮的意境,
、、、
、、、、
,传于世。另著有
《为学之道》、
(2) 政治思想:曾国藩作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他认为,“吏治之坏,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诚为探源之论”。基于此,曾国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已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至于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曾国藩认为,理财之道,全在酌盈剂虚,脚踏实地,洁已奉公,“渐求整顿,不在于求取速效”。曾国藩将农业提到国家经济中基础性的战略地位,他认为,“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
(3)军事主张: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兵少而国强”,“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主张军政分理,扣负其责。他购买洋枪、洋炮、洋船,推进中国军队武器的近代。治军以严明军纪为先,同时着意培养“合气”,将士同心,他认为“将有必死心,士无偷生念”。选择有四点要求:“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觇敌情,三曰临阵胆实识,四曰营务整齐”。曾国藩军事思想中最丰富并值得今人借鉴的是其战略战术。如“用兵动如脱兔。静如处子”,主客奇正之术,“扎硬寨,打死仗”,水师不可顺风进击,善择营地,“先自治,后制
敌”,深沟高垒,地道攻城之术,水陆配合,以静制动,“先拔根本,后翦枝叶”等等。太平天国运动的消亡与他有很深的关系。
(4)治家:曾家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好儿女,尽管是侯门大族,100多年来未见有纨绔子弟,这不能不说是曾国藩教育思想的成功。曾国藩家教理论体系为:以八本为经,以八宝为纬,以四字要诀、三致祥、三不信穿插其中,经纬连贯,脉络相通,形成的一套治家的完整可师的理论体系;这套理论不同中国传统的关于教育后代的核心理念,反对孔孟朱子颜氏等著名家训所一贯坚持的学而优则仕的学说,并付诸实施。它对当今社会几乎每个家庭所面对的教育困惑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注:“八本”:①读书,以训诂为本②作诗,文以声调为本③事亲,以得欢心为本④养生,以少恼怒为本⑤立身,以止妄言为本⑥居家,以不晏起为本⑦做官,以不爱钱为本⑧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5)处世交友:“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
“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
“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处此乱世,愈穷愈好”。
“总以钱少产薄为妙”。
“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
“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矣”。
为人须在一“淡”字上着意,“不特富贵功名及身家之顺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学问德行之成立与否,亦大半关乎天事,一概笑
而忘之”。
“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
“功成身退,愈急愈好”。
曾国藩写有格言十二首,基本上概括了他的处世交友之道。(6)修身:曾国藩总结了修身十二款: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不能、作字、夜不出门。他认为古人修身有四端可效:“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思诚则神钦”。人格修炼对他事业有帮助,首先是诚,为人表里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
第二个是敬,敬畏,内心不存邪念,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
第三个就是静,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
第四个字是谨,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
第五个字是恒,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最高境界是“慎独”,举头三尺有神明。
他每天记日记,对每天言行进行检查、反思,一直贯穿到他的后半生,不断给自己提出更多要求:要勤俭、要谦对、要仁恕、要诚信,知命、惜福等,力图将自己打造成当时的圣贤。许多人都认为人格修炼是空虚的东西,认为修身是虚无缥渺的东西,甚至还是迂腐的,但曾国藩一生的事业修身才是他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三、著述。
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13套学问,但是流传下来的只有两套,
即《曾国藩家书》和《冰鉴》。前者为李瀚章及李鸿章就曾国藩的书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的作品。(①古代盛冰之器。《周礼·天官·凌人》:“祭祀共(供)冰鉴。”
②鉴,镜子。言镜洁如冰,比喻明察。江淹《谢开府辟召表》:“臣谬赞国机,职宜冰鉴。” )“冰鉴”智慧,融东方《易经》学、骨相学、心理学、人才学、谋略学为一体。它通过对一个人外在的情态、精神、须眉、骨骼、气色、刚柔、声音、容貌的全面观察总结,进而深层次探秘其内在的思想、信念、意志、行动力、人际、气质、能力、性格特点和处事风格,然后量材而用,人尽其才。它不同于一般低埋、庸俗、机械、片面、宿命的江湖相术,是一门极其复杂的人才测评、选拔艺术,堪称中国古代人才战略、人才选拔智慧的大乘经典。再者,从《冰鉴》智慧的另一层面看,它还是帮助大家观人鉴己,认识自我,改造自我,走向成功的大智慧。
四、世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