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虫、旋毛虫、蛲虫

合集下载

人体寄生虫学-8线虫概论、蛔虫、鞭虫、钩虫、蛲虫

人体寄生虫学-8线虫概论、蛔虫、鞭虫、钩虫、蛲虫
•传染源
粪便里含有受精蛔虫卵的病人和带虫者
• 感染方式
误食感染期虫卵是唯一的感染方式
蛔虫感染十分普遍 的主要原因
1. 生活史简单, 不需要中间宿主 2. 蛔虫产卵量大 ( 24万个/日/雌 ) 3. 虫卵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 (卵壳蛔甙层) 4. 含虫卵的粪便污染土壤 5. 人们不良的卫生行为
六、防 治
卵 壳 中层 —— 壳质层(较厚较硬,对虫卵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内层 —— 脂层/蛔甙层(可防止虫卵内、外水份的渗透)
• 内含物 (从宿主体内排出时)
• 内含一个卵细胞(蛔虫卵、鞭虫卵) • 内含多个卵细胞(钩虫卵) • 内含幼虫 (蛲虫卵 )
有些线虫为卵胎生,雌虫直接产出幼虫(丝虫、旋毛虫)
丝 虫
三、致 病
• 幼虫致病
主要为移行时造成的机械性损害和变态反 应,如发热、咳嗽、咳血痰等一过性肺部炎症, 称为肺蛔虫症(Loeffler 综合征)
• 成虫致病
• 夺取营养 • 变态反应 • 并 发症
蛔虫引起的并发症:
蛔虫有钻孔的习性。当寄生环境发生改变时, 如发热
胃肠病变或食入过多的辛辣食物以及驱虫方法不当等,均
防治原则
• 加强卫生宣教 (注意个人和饮食卫生) • 查治病人/带虫者(控制传染源) • 粪便无害化处理 (杀灭粪便中的虫卵)
本节要点
1. 蛔虫成虫(雌/雄)和虫卵(受精/未受精)的形态特征 2. 蛔虫生活史(发育阶段、感染阶段、感染方式) 3. 蛔虫幼虫在人体内的移行途径 4. 蛔虫幼虫和成虫对人体的主要危害 5. 蛔虫引起的并发症 6. 蛔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 7. 蛔虫感染十分普遍的主要原因
丝虫成虫
新鲜血滴中的微丝蚴
旋毛形线虫(旋毛虫)

寄生虫测试题Ⅲ

寄生虫测试题Ⅲ

1. 寄生虫对宿主的损伤包括:、和。

2.成虫寄生于小肠的线虫是、、,寄生于大肠的线虫是、。

3.晚期血吸虫病人临床上分为、和三型。

4.产幼虫的线虫有和,其感染途径分别是和。

5.疟原虫在人体内进行生殖,在按蚊体内进行生殖和增殖。

6.妇女妊娠期感染刚地弓形虫可导致胎儿和 , 因此弓形虫检查是优生、优育筛查中的重要项目指标。

二、单选题1.可传播病原体引起虫媒病的蚊种是()A.淡色库蚊 B.微小按蚊 C.三带啄库蚊 D.中华按蚊 E.以上都是2.存在于宿主血液中的寄生虫抗原为()A.表面抗原 B.功能抗原 C.排泄分泌抗原 D.循环抗原E.体抗原3.蛲虫与蛔虫的相同点是()A.寄生部位 B.产卵场所 C.成虫寿命 D.感染途径 E.致病症状4.丝虫的传播期和感染期分别是()A.微丝蚴和杆状蚴 B.虫卵和丝状蚴 C.杆状蚴和丝状蚴D.微丝蚴和丝状蚴 E.虫卵和杆状蚴5.肝吸虫病的感染方式主要是()A.接触疫水 B.喝生水 C.经昆虫叮咬 D.吃末煮熟的猪肉E.吃生的或未煮熟的淡水鱼虾6.日本血吸虫的保虫宿主是()A.鸡、鸭等禽类 B.钉螺 C.牛、羊、兔等哺乳动物 D.无症状感染者E.慢性患者7.服驱绦虫药后,检查粪便以确定疗效,主要检查有无()A.虫卵 B.头节或成节或孕节均可 C.颈节 D.成节 E.孕节8.棘球蚴在人体最常见的寄生部位是()A.肌肉 B.骨 C.肝 D.肺 E.脑9.医学原虫感染的宿主,免疫类型多属于()A.消除性免疫 B.寄生虫适应性免疫 C.带虫免疫 D.伴随免疫 E.寄生虫固有免疫10.杜氏利什曼原虫的传播媒介是()A.中华按蚊 B.蝇类 C.蚤 D.中华白蛉 E.虱11.痢疾阿米巴的感染阶段是()A.单核包囊 B.双核包囊 C.四核包囊 D.多核包囊 E.滋养体12.经间接或直接接触可能感染的寄生虫有()A.钩虫 B.日本血吸虫 C.布氏姜片虫 D.阴道毛滴虫E.卫氏并殖吸虫13.班氏丝虫成虫引起慢性阻塞性通变后,可能会出现某些临床症状,而下列哪个症状一般不会出现()A.乳糜尿 B.淋巴管曲张 C.丝虫热 D.象皮肿 E.鞘膜积液14.姜片虫病的感染方式主要是()A.生食水生植物 B.生吃或吃未煮熟的鱼、虾 C.生食未煮熟的肉D.接触疫水 E.吃醉蟹15.最可能从什么样的标本中检出阿米巴包囊()A.粘液脓血便B.无症状者的成形粪便C.肝脓肿穿刺液D.脓血痰液E.肠脓肿穿刺16.人体感染肺吸虫的主要方式是()A.生吃鱼、虾 B.生食水生植物 C.喝生水 D.生吃螺类E.生吃或半生吃溪蟹、蝲蛄17.钩虫生活史营自生生活的发育阶段是()A.雌虫 B.雄虫 C.杆状蚴 D.丝状蚴 E.雌雄成虫18.取血检查恶性疟原虫常能查到的时期是()A.环状体、配子体 B.环状体、大滋养体 C.环状体、裂殖体D.大滋养体、配子体 E.裂殖体、滋养体19.不是机会致病寄生虫的是()A.刚地弓形虫B.蓝氏贾第鞭毛虫C.粪类圆线虫D.蛔虫E.隐孢子虫20.除下列哪个组织结构以外,其余都是棘球蚴的组成部分()A.原头蚴B.育囊 C. 子囊D.胚层E.囊壁外的纤维组织三、名词解释1.疥螨2.世代交替3.终宿主4.虫媒病5.刚地弓形虫包囊6.机会致病寄生虫7.肠外阿米巴病8.复发9.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 10.幼虫移行症四、简答题1.猪带绦虫与牛带绦虫在形态和生活史上有何区别?哪种对人体的危害大并简述其原因?2. 简述疟疾的潜伏期,并结合疟原虫的生活史特点解释极其发病机制。

6钩虫蛲虫旋毛虫

6钩虫蛲虫旋毛虫

三.实验报告
绘钩虫卵、蛲虫卵图、旋毛虫肌 肉囊包图。
4.旋毛虫肌肉囊包玻片标本观察。
5.蛲虫成虫的大体标本观察。
成虫

杆状蚴 外 界
丝状蚴 经 皮 肤 感 染

虫体细长约1 cm左 右,略弯曲。活时肉 红色,死后灰白色。 十二指肠钩虫呈“(” 形,美洲钩虫呈“∫” 形。
口囊比较

十二指肠钩虫口囊呈 扁卵圆形,腹侧缘有 两对钩齿,外齿较内 齿略大。 美洲钩虫的口囊呈椭 圆形,腹侧缘有板齿 1对。
(2 ~ 5) mm×(0.1 ~ 0.2)
mm,体后端向腹面卷曲。
蛲虫卵
不规则椭圆型,无色透明,一侧扁平, 一侧稍凸。大小约为(50~60) μ m×(20~30)μ m。
旋 毛 虫 生 活 史 示 意 图
幼虫囊包
囊包 呈梭形,囊包 纵轴与肌纤维平行, 大小为(0.25~0.5) mm×(0.21~0.42) mm。 囊内虫体长约1 mm, 每囊可含1~2条幼虫。 囊包是感染期。

钩虫卵
为椭圆形,大小约 (56~76)μm× (35~40)μm,壳 薄、无色透明,随粪 便排出时,卵内已含 有4~8个卵细胞,卵 壳与卵细胞之间有明 显的空隙。 两种钩虫卵极为相似, 不易区别。

蛲 虫 生 活 史 示 意 图
蛲虫成虫形态
成虫细小,乳白色。
雌虫大小约(8~13)mm×
(0.3~0.5)mm,虫体中 部膨大,尾端直而尖细, 其尖细部可占虫体长的1/3。 雄虫较雌虫小,大小约
钩虫、蛲虫、旋毛虫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钩虫、蛲虫虫卵的形态特点。 2.掌握旋毛虫肌肉囊包的形态特点。 2.熟悉钩虫、蛲虫成虫的形态特点。 3.熟悉两种钩虫成虫体态、口囊的鉴 别要点。

实验八蛔虫、钩虫、旋毛虫、鞭虫、蛲虫

实验八蛔虫、钩虫、旋毛虫、鞭虫、蛲虫
实验意义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五种寄生虫的生活史和致病过程,为今后的寄生虫病防 治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研能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病。
钩虫感染主要通过人体皮肤接触 含有钩蚴的土壤、水源或食物而
传播。
钩虫病是一种全球性疾病,尤其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更为常见。
钩虫形态特征
成虫
钩虫呈圆柱形,体壁透明,与肠壁紧 密附着。雌性成虫长1cm左右,雄性 成虫长0.8cm左右。
虫卵
幼虫
钩蚴分杆状蚴和丝状蚴两个阶段,杆 状蚴大小约为(0.3~0.5)mm× (1.0~1.5)mm,丝状蚴大小约为 (1.2~1.5)mm×(0.15~0.20) mm。
对实验的评价和反思
实验操作
实验过程中,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蛔虫、钩虫、旋毛虫、鞭虫和蛲虫在宿主体内的生活史 和致病过程。但在实验操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样本采集和处理不够规范,影 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这五种寄生虫对宿主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健康危害。其中,蛔虫和钩虫的 危害性较大,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我们也发现实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需要在后 续的实验中进行改进和完善。
3
鞭虫的尾部有一对交合刺,用于与雌虫交配。
鞭虫生活史
鞭虫的生活史包括三个阶段: 感染期、包囊期和成虫期。
感染期是指鞭虫的幼虫从人体 肠道中逸出,进入粪便中,成
为感染源。
包囊期是指幼虫在环境中形成 包囊,等待机会再次感染人体 。
成虫期是指感染人体后,幼虫 在肠道中发育成为成虫,与雌 虫交配后产卵,完成生活史。
钩虫的整个生活史约需3~4周。

肠虫清应该怎么吃

肠虫清应该怎么吃

肠虫清应该怎么吃肠虫清为高效、广谱、低毒的驱肠虫药。

那么,肠虫清应该怎么吃呢?肠虫清用法用量:口服。

1. 成人常用量(1) 蛔虫及蛲虫病,一次400mg顿服。

(2) 钩虫病,鞭虫病,一次400mg,一日2次,连服3日。

(3) 旋毛虫病,一次400mg,一日2次,连服7日。

(4) 囊虫病,按体重每日20mg/kg,分3次口服,10日为1个疗程,一般需1~3个疗程。

疗程间隔视病情而定,多为3个月。

(5) 包虫病,按体重每日20mg/kg,分2次口服,疗程1个月,一般需5个疗程以上,疗程间隔为7~10日。

2. 小儿用量12岁以下小儿用量减半。

剂型:片剂不良反应:1. 少数病例有口干、乏力、思睡、头晕、头痛以及恶心,上腹不适等消化道症状。

但均较轻微,不需处理可自行缓解。

2. 治疗囊虫病特别是脑囊虫病时,主要因囊虫死亡释出异性蛋白有关,多于服药后2~7天发生,出现头痛、发热、皮疹、肌肉酸痛、视力障碍、癫痫发作等,须采取相应措施(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降颅压、抗癫痫等治疗)。

3. 治疗囊虫病和包虫病,因用药剂量较大,疗程较长,可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多于停药后逐渐恢复正常。

肠虫清禁忌:1. 有蛋白尿、化脓性皮炎以及各种急性疾病患者。

2. 严重肝、肾、心脏功能不全及活动性溃疡病患者。

3. 眼囊虫病手术摘除虫体前。

注意事项:1. 蛲虫病易自身重复感染,故在治疗2周后应重复治疗一次。

2. 脑囊虫病人必须住院治疗,以免发生意外。

3. 合并眼囊虫病时,须先行手术摘除虫体,而后进行药物治疗。

肠虫清【作用与用途】肠虫清为高效、广谱、低毒的驱肠虫药。

能抑制寄生虫对葡萄糖的吸收,导致虫体糖原耗竭,并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系统,阻碍ATP 的生成,致使虫体能量代谢障碍。

临床用于治疗蛔虫、鞭虫、蛲虫、钩虫、绦虫、粪类圆线虫所引起的单独或混合感染,并能破坏肠虫再次感染的循环。

由于肠虫清口服后迅速吸收,在肝和肺等组织中均能达到相当高的浓度,并能进入棘球囊内。

钩虫旋毛虫蛲虫

钩虫旋毛虫蛲虫

疫苗研发
积极开展钩虫、旋毛虫和蛲虫 疫苗的研发工作,通过预防接 种降低感染率和发病率。
流行病学调查
加强钩虫、旋毛虫和蛲虫的流 行病学调查工作,了解感染现 状和传播途径,为防治工作提
供科学依据。
06
预防与控制措施探讨
个人防护措施建议
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澡、勤换衣,特别注意清洁肛门周围皮肤 。
避免接触感染源
政府层面防控策略探讨
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并完善相关卫生法 规,明确各级政府和相 关部门的职责共卫生领域的监管力
度,确保卫生安全。
推进科研攻关
投入资金和技术力量, 开展钩虫、旋毛虫、蛲 虫病防治研究,提高防
治水平。
加强国际合作
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 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 应对寄生虫病的挑战。
保持肛门清洁干燥,勤 换内裤并煮沸消毒。对 感染者进行驱虫治疗及 局部止痒处理。
05
诊断与治疗技术进展
诊断技术进展
01
免疫学诊断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
实现钩虫、旋毛虫和蛲虫感染的快速准确诊断。
02
分子生物学诊断
基于PCR、实时荧光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病原体特异性基因片
不赤脚行走于可能污染的土地上,不饮用生水 。
增强免疫力
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睡眠,适当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
社区防控措施建议
开展健康教育
向社区居民普及钩虫、旋毛虫、蛲虫病的防治知识, 提高居民自我防护意识。
改善环境卫生
定期清扫公共区域,消灭可能传播病原体的生物媒介 。
建立疫情监测机制
及时发现并报告病例,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扩散。
蛲虫分布

蛔虫鞭虫蛲虫钩虫

蛔虫鞭虫蛲虫钩虫
02
钩虫的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环境下孵化成 幼虫,再经感染人的皮肤或口腔进入人体。
03
钩虫幼虫还可以通过污染水源或食物进入人体。
钩虫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钩虫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不饮用生水、不吃未煮 熟的蔬菜和水果;加强粪便管理,避免 粪便污染水源和食物。
VS
治疗钩虫感染
口服驱虫药,如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 对于严重感染者,可采用输液等支持疗法 。
治疗方式
口服驱虫药,如阿苯达唑、甲苯咪唑 等,可有效杀死鞭虫成虫并清除虫卵。
03 蛲虫
蛲虫的形态特征
总结词
细长、乳白色
详细描述
蛲虫呈细长、乳白色的线状,通常在肠道内寄生,长度一般在10~30厘米之间。
蛲虫的传播途径
总结词
口口传播、间接传播
详细描述
蛲虫主要通过口口传播,即感染者通过粪便污染食物或水源,再经口摄入而感染。此外,间接传播也是可能的, 如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或环境。
蛔虫、鞭虫、蛲虫、 钩虫
目录
CONTENTS
• 蛔虫 • 鞭虫 • 蛲虫 • 钩虫
01 蛔虫
蛔虫的形态特征
蛔虫成虫呈圆柱形,形似蚯蚓, 体色淡黄带灰,体表较光滑。
蛔虫头部较尖细,尾部较钝圆, 雌虫长20~35cm,雄虫长 15~30cm。
蛔虫卵呈椭圆形,大小约 60~75μm×40~50μm,卵壳厚, 外层粗糙,内层光滑,壳外常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治疗
口服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药物进行 驱虫治疗;对于严重感染或出现并发 症的患者,需及时就医。
02 鞭虫
鞭虫的形态特征
鞭虫成虫
呈圆柱形,外观呈乳白色或微黄色,体表光滑有弹性,体前 端有口吸盘,后端有一发达的圆锥形盲肠伸入虫体中部。

寄生虫概论

寄生虫概论

医学寄生虫学线虫:第一节概论1.类型可寄生于人体并导致疾病的线虫主要有蛔虫、蛲虫、钩虫、丝虫、旋毛虫等。

2、形态1.成虫:圆柱状或线状,两侧对称,虫体细长,不分节,雌雄异体,雌虫大于雄虫。

体壁与消化道之间的腔隙无上皮细胞,无体腔膜覆盖,称原体腔或假体腔。

腔内充满液体,是物质交换的介质。

由于流体静力学原理,对于保护内部器官和虫体的运动、排泄等功能起重要作用。

1)体壁①角皮层:由皮下层分泌形成的无细胞结构,在虫体前、后端由角皮增厚形成特殊结构:唇瓣、乳突、皮棘、翼膜以及雄虫交合伞、交合刺等。

②皮下层:无细胞合胞体组成。

在虫体的背、腹面及两侧面向原体腔内增厚、突出,形成四条纵索,分别称背索、腹索和侧索。

(分别有神经干和排泄管通过)。

③纵肌层:由单一纵行排列的肌细胞组成,被纵索分成四个区(两个亚背区和两个亚腹区)。

根据肌细胞大小、数量及排列方式多肌型、少肌型、细肌型。

2)消化系统:线虫的消化管完整,由口孔、口腔、咽管、中肠、直肠和肛门组成。

3)生殖系统:细长、弯曲的管状结构。

雄性生殖器官为单管型,由睾丸、输精管、储精囊、射精管组成,通入泄殖腔,泄殖腔背面伸出交合刺 1~2 根。

雌性生殖器官是双管型,有两套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子宫,两个排卵管汇合通入一个阴道,开口于虫体腹面的阴门。

4)神经系统:咽部神经环是中枢。

5)排泄系统:位于虫体两侧皮下层,各有 1 条排泄管纵贯虫体,有横管相连,横管中央有一小管通至排泄孔。

2.虫卵:一般为卵圆形,无卵盖。

卵壳多为黄色、棕黄色或无色。

卵黄膜或受精膜(外层):薄卵壳壳质层(中层):较厚,抵抗机械压力脂层或蛔甙层(内层):薄,调节渗透第二节似蚓蛔线虫一、形态1.成虫:长圆柱形,形似蚯蚓,活时呈粉红色,死后呈灰白色,头部较尖细,尾部较钝圆雌虫:较大,长20-35cm,尾直雄虫:较小,长15-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雌雄异体2.虫卵:受精卵:宽椭圆形,棕黄色,卵壳厚,外被波浪状的蛋白质膜,卵壳内有一个椭圆形的卵细胞。

寄生虫总结

寄生虫总结

1.利什曼原虫(白蛉叮咬部位,红色结节,无色素沉着)2.溶组织内血吸虫(接触疫水后出现黄豆大小的丘疹或荨麻疹及虫卵秀发产生肉芽肿即"何博虫(肛门及会阴部瘙痒炎症)7猪带绦虫(黄豆大小,似软骨样硬度、略有弹性、与曼氏迭宫绦虫(皮下裂头蚴病:有游走性结节,有痒感,虫爬感)8斯氏狸殖吸虫(1.利什曼原虫(位于皮肤表浅,无压痛无红肿)2.丝虫病1.溶组织内阿米巴(累及盲肠部,阑尾,乙状结肠,损伤伤口为口小继发肠梗阻,肠穿孔等疾病)3伤寒沙门菌1.利什曼原虫(可继发感染导致死亡)1.阴道毛滴虫(女性外阴瘙痒,充血,烧灼感和炎症反应)10大肠埃希菌肠外感染1.华支睾吸虫(肝硬化诱发门静脉高压)2,日本血吸虫,3.姜片虫(1.溶组织内阿米巴(寄生于回盲部和升结肠,所以腹痛以右侧为主,酱红色粘液血便泻,慢性病人出现 间歇性稀便)3.华支睾吸虫(急性感染:上腹部疼痛和腹泻,疼痛腹不适;肝区隐痛;便中带血)5.肝片吸虫6.日本血吸虫(主要寄生乙状结肠和直肠指肠和空肠上端疼痛,易与胃肠炎相混淆.侵入期)9钩虫(机械损伤引发)10.蛔虫((成虫刺激)13微小膜壳绦虫14缩小膜壳绦虫15肝吸虫(上腹不适)16姜片虫17大1.利什曼原虫(以进行性脾肿大较明显,继发白细胞减少和贫血2.华支睾吸虫(以堵塞胆道引起并发症导致肝大质地硬.有压痛和叩击痛)3.肝片吸肠纤维化)6细粒棘球绦虫(占位性){其实凡是可以引起肝脾功能紊乱的都可能导致这种疾病,还有就沉降速度加快,鼻觑和齿龈出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2.布氏姜片吸虫(严重)3.钩虫日本血吸虫(成虫以红细胞为食)1.卫氏并殖吸虫(腹部,皮肤,脑型,以占位性损伤。

)2.斯氏狸殖吸虫(原理和卫1.卫氏并殖吸虫2.斯氏狸殖吸虫3广州管圆线虫(脑膜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急剧位性病变)5细粒棘球绦虫(占位性)6曼氏迭宫绦虫(绦虫脑裂头蚴病:酷似脑瘤肠埃希菌(多见于小于1岁的婴儿)可能颅内有感染的虫体引起有皮下结节或肉芽肿的虫体或皮炎淋巴结肿大胃肠溃疡穿孔出血等消化道炎症并发症免疫系统受损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引起腹水的虫体引起腹痛,腹泻的等消化道疾病的虫体引起肝脾肿大的虫体引起贫血的虫体引幼虫移行症的虫体寄生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端的寄生在会盲肠附近的可寄生眼部的可经痰液离开机体(其实凡是可以移行或寄生于肺部的都有机会感染)夏科雷登结晶(本质:脓肿中菱形或多面形折光的蛋白质结晶,系嗜酸性粒细胞中的嗜酸性颗粒互相融合而成卵比蛔虫卵大的卵比蛔虫卵小的卵大小和蛔虫差不多的通过输血或器官移植可以感染的引起人兽共患的虫体自生感染的虫体 1.阴道毛滴虫(女性外阴瘙痒,充血,烧灼感和炎症反应)10大肠埃希菌肠外感染泌尿生殖系统疾病1.华支睾吸虫[大小:29×17微米(最小)] 2带绦虫[大小: 31-42微1肺吸虫2曼氏迭宫绦虫1.利什曼原虫2弓形虫1.利什曼原虫2旋毛虫3带绦虫4细粒棘球绦虫1.隐孢子虫2.猪带绦虫3.蛲虫4粪内圆线虫1.钩虫.2旋毛虫3蛔虫4带绦虫5曼氏迭宫绦虫(成虫)6布氏姜片吸虫7,隐孢子虫8蓝1.蛲虫2鞭虫3.溶组织内阿米巴1.猪带绦虫(以囊尾蚴形式)2.结膜吸吮线虫(果蝇传染的)3细粒棘(棘球蚴疡 白内障 失明)1.卫氏并殖吸虫2.1.血吸虫(急性虫卵结节)2.丝虫病(丝虫感染早期患者肺部有可见大量虫卵和夏科雷登结晶)4溶组织内阿米巴(粪检的粘液中可见到--诊断意1.日本血吸虫1size:67×89μm 2布氏姜片吸虫(大小135*80微米)3肝片吸虫(大小组织内阿米巴(肠外阿米巴囊肿)3.卫氏并殖吸虫(游走皮下结节)4. 斯氏狸殖吸虫(同3)5.日本及虫卵秀发产生肉芽肿即"何博利"现象)4钩虫(丝状蚴侵袭皮肤,钩蚴性皮炎;奇痒)5丝虫(丹毒样皮炎)6蛲,似软骨样硬度、略有弹性、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压痛感和压痛、无异常颜色的圆形货椭圆形结节)7感,虫爬感)8斯氏狸殖吸虫(游走性皮下结节.(边界不清,无明显红肿))为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肠肉芽肿,慢性的见针尖大小溃疡)2蛔虫(钻孔习性,脐周出现10大肠埃希菌肠外感染片虫(严重感染)痛以右侧为主,酱红色粘液血便,有特色腥臭味;严重程度小于菌痢)2.蓝氏贾第鞭毛虫(暴发性恶臭水样感染:上腹部疼痛和腹泻,疼痛呈持续性刺痛,进餐后家中比伴有油腻感.)4.卫氏并殖吸虫(腹痛腹泻,上吸虫(主要寄生乙状结肠和直肠,虫卵使肝肠纤维化,有腹痛):7隐孢子虫(水样致死性腹泻)8旋毛虫(十二钩虫(机械损伤引发)10.蛔虫(钻孔习性,脐周出现疼痛,可继发肠梗阻,肠穿孔等疾病)11鞭虫12带绦虫吸虫(上腹不适)16姜片虫17大肠埃希菌18志贺菌19霍乱毒素(米泔水样腹泻)贫血地硬.有压痛和叩击痛)3.肝片吸虫(慢性)4.日本血吸虫(很严重,较常见的吸虫病)5.特殊血吸虫(虫卵使肝还有就是消化道吸收功能障碍的也同理}1.利什曼原虫(同时血浆中白球比例可能倒置,红细胞)2.布氏姜片吸虫(严重)3.钩虫(吸血,放血,可出现柏油便.异食症)4鞭虫5姜片虫6疟原虫(侵犯细胞)6。

5-2.线虫概述蛔虫鞭虫蛲虫

5-2.线虫概述蛔虫鞭虫蛲虫
卵壳有三层,从外向内依次为: • 卵黄膜 (受精膜) • 壳质层 • 脂层
※※某些线虫外包裹蛋白质膜
【生活史】
基本过程:虫卵→幼虫→成虫 感染期: 感染期卵 、感染期幼虫 类型
1.直接型:不需要中间宿主,也称土源性线虫(geo-nematodes) A.幼虫→感染期幼虫→成虫,虫卵不离开人体即有感染性(经口) B.虫卵→感染期虫卵→幼虫→成虫,虫卵在外界发育至感染期卵 (经口) C.虫卵→幼虫→感染期幼虫→成虫,虫卵在外界发育至感染期幼虫 (经肤)
2.间接型:需要中间宿主,也称生物源性线虫(bio-nematodes) 媒介 蚊
成虫→幼虫→感染期幼虫→成虫
【生 理】
1. 虫卵孵化与幼虫蜕皮来自在适宜的条件下,有些虫种的虫 卵能在外界环境中发育成熟并孵 化
幼虫发育最显著特征:蜕皮
1
2
1 2
3
3
4 4
线虫幼虫一般蜕皮4次
【生 理】
2. 成虫期营养与代谢
蛔虫引起的荨麻疹
2.成虫致病 (3) 蛔虫并发症
【致 病】
1. 胆道蛔虫症 最为常见的并发症 成虫钻入胆总管引起 症状: • 腹痛:突发性右上腹绞痛 间歇性 加剧 • 放射痛:右肩、背部、下腹部 • 恶心、呕吐、极度不安
钻入胆总管的蛔虫
蛔虫成虫阻塞肝胆管
2.成虫致病
【致 病】
(3) 蛔虫并发症
2. 蛔虫性肠梗阻
2.形态 成虫:圆柱形;两侧对称,体不分节;雌雄异体 • 雌:尾端尖直 • 雄:尾端卷曲 • 体壁:角皮层(质尖有弹性;形成环纹、嵴、刺、乳突、唇瓣、 交合伞等);皮下层(背腹索内有神经干,侧索中有排泄管); 纵肌层(分4区;多肌、少肌型、细肌) • 消化系统:口、咽、中肠、直肠、肛门;有唇瓣 • 生殖系统:雌(双管,前端);雄(单管,后端) • 神经系统:神经干、神经环、乳突、头感器 • 排泄系统:两侧皮下各一条;横管相连 虫卵:卵圆形;卵黄膜、壳质层、脂层、蛋白质膜

医学寄生虫重点

医学寄生虫重点

寄生虫知识点总结1.经口感染:溶组织内阿米巴,蛔虫,鞭虫,蛲虫,华支睾吸虫,猪囊尾蚴;经皮肤感染:钩虫,血吸虫;经胎盘:弓形虫,疟原虫。

2.寄生虫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区3.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阶段为四核包囊,致病阶段为滋养体,临床表现为肠阿米巴和肠外阿米巴病(以阿米巴性肝脓肿常见),肠阿米巴检查滋养体,肠外阿米巴查包囊。

4.阴道毛滴虫滋养体既是繁殖阶段又是感染和致病阶段;传播途径包括直接和间接传播两种。

5.疟原虫红内期分为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在人体先后寄生于肝细胞和红细胞;感染途径为蚊虫叮咬(雌性按蚊)。

6.刚地弓形虫终宿主为猫,中间宿主为人;感染阶段为假包囊(卵囊),包囊,滋养体;对孕妇感染使用螺旋霉素。

7.华支睾吸虫(肝吸虫)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豆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虾,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检查最有效。

8.布氏姜片(肠吸虫)吸虫中间宿主为扁卷螺,传播媒介为水生植物。

9.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第一中间宿主为川卷螺,第二为溪蟹和蝲蛄,治病分期:脓肿期,囊肿期,纤维瘢痕期,可引起皮下包块。

10.裂体吸虫(血吸虫)雌雄异体,中间宿主为钉螺,治病最严重为虫卵,人体常见异位寄生损害部位为肺和脑。

11.链状带绦虫(猪肉绦虫)孕节每侧7-13支,牛肉绦虫为15-30支,虫卵中含有六钩蚴,人体囊尾蚴病临床表现为皮下及肌囊尾蚴病,脑囊尾蚴病(癫痫症,颅内高压,神经精神症状),眼囊尾蚴病。

感染方式为自体内,自体外和异体感染。

12.细粒棘球绦虫中间宿主为人,治疗常选外科手术。

13.似蚓蛔线虫(蛔虫),胆道蛔虫病是常见的临床并发症。

14.鞭虫寄生于盲肠。

15.蠕形住肠线虫(蛲虫)多发于集聚地区,寄生于盲肠,透明胶纸法检查,其虫卵中含有一蝌蚪期胚胎。

16.钩虫感染期为丝状蚴,少数患者患异食症,可致贫血。

17.旋毛形线虫幼虫寄生于小肠,成虫寄生于横纹肌。

18.丝虫感染期为丝状蚴,微丝蚴可出现夜现周期性,马来丝虫多侵犯上下肢浅淋巴系统,班氏丝虫出浅淋巴也侵犯深部淋巴(淋巴管炎),常见病为象皮肿,鞘膜积液,乳糜尿。

钩虫、蛲虫

钩虫、蛲虫

2、成虫所致病变
成虫为主要致病阶段 贫血(anemia):慢性失血, (1)贫血(anemia):慢性失血,铁和蛋白 质不断耗损,再加上患者营养不良, 质不断耗损,再加上患者营养不良,血 红蛋白合成速度比细胞新生速度慢, 红蛋白合成速度比细胞新生速度慢,则 使红细胞体积变小、着色变浅, 使红细胞体积变小、着色变浅,引起低 色素小细胞性贫血。贫血症状: 色素小细胞性贫血。贫血症状:皮肤蜡 粘膜苍白、眩晕、乏力甚至心慌等。 黄、粘膜苍白、眩晕、乏力甚至心慌等。 偶尔会出现消化道大出血。 偶尔会出现消化道大出血。
5 ) 此外钩蚴有 “ 迁延移行现象 ” : 指十二指肠 此外钩蚴有“ 迁延移行现象” 钩虫的钩蚴经皮肤感染人体后, 钩虫的钩蚴经皮肤感染人体后,部分在进入小 肠之前,可滞留于某些组织中达很长时间, 肠之前,可滞留于某些组织中达很长时间,此 虫体发育缓慢或“暂停发育” 时,虫体发育缓慢或“暂停发育”,在受到某 些刺激后,才陆续到达小肠发育成熟。 些刺激后,才陆续到达小肠发育成熟。犬钩虫 也存在上述情况, 也存在上述情况,但未发现美洲钩虫迁延移行 现象。 现象。 6)还有试验证明某些动物(猪、狮、犬、灵猫、 还有试验证明某些动物( 灵猫、 猩猩、犀牛)可作为钩虫的转续宿主 转续宿主。 猴、猩猩、犀牛)可作为钩虫的转续宿主。
三、致病
人体感染钩虫后是否出现临床症状与钩蚴侵入皮 肤的数量、成虫在小肠寄生的数量有关, 肤的数量、成虫在小肠寄生的数量有关,也与人 体的健康状况、营养条件及免疫力有关。 体的健康状况、营养条件及免疫力有关。 钩虫感染( infection) 钩虫感染 ( hookworm infection): 在粪便中可 检获虫卵,但无任何临床症状。 检获虫卵,但无任何临床症状。 钩虫病( disease) 既有钩虫感染, 钩虫病(hookworm disease):既有钩虫感染,又 有临床症状和体征。 有临床症状和体征。 钩虫病的临床表现可分三个时期, 钩虫病的临床表现可分三个时期,即由幼虫引起 皮肤(或粘膜)侵袭期、肺部移行期 移行期和成虫在肠 皮肤(或粘膜)侵袭期、肺部移行期和成虫在肠 寄生期(此期危害最严重)。 道寄生期(此期危害最严重)。

实验八蛔虫、钩虫、旋毛虫、鞭虫、蛲虫ppt课件

实验八蛔虫、钩虫、旋毛虫、鞭虫、蛲虫ppt课件

2019/12/23
16
二、标本观察
鞭虫:1.成虫 (示教)
2019/12/23
17
二、标本观察
鞭虫:2.鞭虫卵 (自看)
2019/12/23
18
二、标本观察
旋毛虫:幼虫囊包 (自看)
2019/12/23
19
2019/12/23
20
三、作业
绘高倍镜下: 受精蛔虫卵、未受精蛔虫卵 钩虫卵 鞭虫卵
2019/12/23
21
6
二、标本观察
蛔虫: 5.未受精蛔虫卵(自看)
Unfertilized egg:
2019/1828/2-394 × 39-44 μ m
9
二、标本观察
钩虫:1.钩虫成虫大体标本(示教)
2019/12/23
10
二、标本观察
钩虫:1.钩虫成虫大体标本(示教)
大小 体态
2019/12/23
11
二、标本观察
钩虫: 2.钩虫成虫口囊(示教)
口囊
钩齿
板齿
2019/12/23
12
二、标本观察
钩虫:3.钩虫成虫交合伞(示教)
2019/12/23
13
二、标本观察
钩虫:4.钩虫卵(自看)
2019/12/23
14
二、标本观察
蛲虫:成虫、虫卵
2019/12/23
15
二、标本观察
蛲虫卵的检查方法: 1.透明胶纸法 2.棉签拭子法
实验八 蛔虫、钩虫 旋毛虫、鞭虫、蛲虫
2019/12/23
1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受精蛔虫卵、未受精蛔虫卵、 钩虫卵的形态特征
2.掌握钩虫的生活史 3.熟悉蛔虫对人的致病性

寄生虫(3)线 虫

寄生虫(3)线   虫

线虫(一)概论线虫属于线形动物门的线虫纲,寄生在人体的线虫主要有:蛔虫、鞭虫、蛲虫、钩虫、粪类圆线虫、旋毛虫和丝虫一、成虫特征1.线形或圆柱形、左右对称、体不分节2.雌雄异体,雌虫一般大于雄虫,雌虫末端较直,雄虫末端向腹面卷曲或膨大成交合伞3.消化道完整,由口孔、口腔、咽管、中肠、直肠和肛门组成。

4、生殖系统呈管状结构:雄虫单管,雌虫双管二、虫卵结构特点外——内:.卵黄膜或受精膜.壳质层.脂层/蛔甙层三、生活史特点1、线虫基本生活史:虫卵——幼虫(经4次蜕皮)——成虫2、生活史类型(1)土源性线虫----发育过程不需要中间宿主,称为直接发育型。

肠道线虫多属此型,如蛔虫、钩虫等。

(2)生物源性线虫---- 发育过程需要中间宿主,称为间接发育型。

幼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感染期,经口或经皮肤感染人。

组织内寄生线虫多属此型,如旋毛虫、丝虫。

四、临床表现与致病机制1、线虫的种类、寄生数量、发育阶段、寄生部位、虫体的机械和化学性刺激,以及宿主的营养和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

2、幼虫与成虫均致病(二)似引蛔线虫(蛔虫)1. 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

分布广,感染率高;全球13亿人感染,我国感染率为12.72%(04年第二次全国寄生虫调查)。

2.成虫寄生小肠,引起蛔虫病,可致严重并发症.一、形态(一)成虫1. 成虫大小:20~35cm×3~6mm15~31cm×2~4mm2. 头部3. 尾部(二)虫卵受精蛔虫卵蛋白质膜,卵壳,卵细胞,新月形空隙末受精蛔虫卵感染期虫卵二、生活史虫卵(人小肠,随粪便排出到体外)——受精卵(隐蔽、潮湿、温暖、氧充足的泥土,约3周,卵内形成幼虫,蜕皮1次)——感染期虫卵(被人吞食,到小肠,孵出)——幼虫(侵入肠壁、入血,经肺移行(蜕皮2次),到小肠(蜕皮1次))——成虫(寿命:1年)幼虫经肺移行途径小肠(钻进肠壁进入门脉)——肝——心——肺(穿过肺部毛细血管到肺泡,约2周)——支气管——气管——咽(随吞咽)——胃——小肠生活史特点:1.无中间宿主;2.感染阶段:感染期虫卵;3.感染方式:经口感染;4.幼虫需经肺移行5.产卵量巨大致病阶段:幼虫,成虫致病(一)幼虫致病1. 肺蛔虫症(Loeffer’s syndrome)原因: 幼虫对肺组织机械损伤、分泌免疫原性物质引起局部及全身反应。

人体寄生虫学-钩虫-丝虫-蛲虫-旋毛虫

人体寄生虫学-钩虫-丝虫-蛲虫-旋毛虫
(1) 细小,乳白色 (2)口孔 (3)虫体前端的角皮膨大形成“头翼” (4)咽管末端膨大呈球形,称“咽管球”
2、雌雄虫的区别点
大小 外形 末端 生殖器官
雌虫 较大 梭形 细长直 双管型
雄虫 微小 “6”字形 稍卷曲 单管型
(二)虫卵
1、无色透明,中等大小 2、呈“D”字形 3、卵壳厚 4、内含蝌蚪期幼虫
夜现周期性: 微丝蚴白天不出 现于外周血液,集中于肺毛细血管, 而夜晚则出现于外周血液,这种夜 多昼少的现象。
班氏微丝蚴:晚10 时至次晨2 时 马来微丝蚴:晚8 时至次晨4 时
两种微丝蚴的区别
生活史
蚊再次叮咬吸血,经皮肤
感染性蚴
(蚊口器)
蚊人
成虫
(淋巴系统)
腊肠蚴
(蚊胸肌)
蚊叮咬吸血
虫卵
6
8 小 时
肛周
雌虫
成虫
(回盲部)
感染性卵
经口
幼虫
1、寄生部位:回盲部 2、产卵特性:夜间、肛周 3、感染时期:感染期虫卵
感染途径:肛 手 口 4、完成生活史约需2-6周,雌虫寿命2-4周 5、雌虫产卵后的去向: (1)死亡 (2)爬回肠道
(3)进入女性阴道、尿道、腹腔、盆腔等,即异位寄生
1、儿童集体机构聚集性,易重复感染 2、防止再感染 3、治疗: (1)内服:甲苯咪唑、阿苯哒唑 (2)外用:蛲虫膏、2%白降汞膏、
龙胆紫等
班氏丝虫主要寄生于深部淋巴系统 马来丝虫主要寄生于浅部淋巴系统
(一)成 虫
1、丝线状,乳白色 2、雌虫生殖器管为双管型
雄虫生殖器官为单管型
(二)微丝蚴
检出钩虫卵或孵出钩蚴便可确诊
(1) 最常用:饱和盐水漂浮法 (2)其次: 钩蚴培养法

医学寄生虫学总结

医学寄生虫学总结

医学蠕虫防治原则:(1)土源性蠕虫:加强卫生宣传、粪便无害化处理、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2)生物源性蠕虫:加强卫生宣传、消灭中间宿主、消灭节肢动物、改变饮食习俗,不食生的或未熟的的肉类线虫土源性线虫:蛔虫(我国感染率较高)、钩虫、鞭虫、蛲虫生物源性线虫:丝虫、旋毛虫形态:有口有肛门。

雌雄异体。

生活史:卵、幼虫、成虫3个发育阶段。

幼虫需经肺移行的寄生虫为钩虫和蛔虫。

生理:成虫获取能量--糖代谢。

钩虫丝状蚴时期以脂类代谢为主。

致病:成虫>线虫甲硝咪唑不能用于治疗线虫病。

一、似蚓蛔线虫(蛔虫)1.形态:是人体肠道寄生线虫中最大的虫种。

口孔周围有3个呈“品”字排列的唇瓣。

雄虫尾端向腹面弯曲,雌虫则直而顿。

生殖系统:雌虫双管,雄虫单管。

受精蛔虫卵类圆形或宽椭圆形。

卵壳厚而透明,由外向内分为受精膜、几丁质层和蛔苷层。

为所有蠕虫卵中最厚者。

壳外有一层胆汁染成棕黄色的蛋白质膜。

蛋白质膜常有脱落,虫卵的颜色常可深浅不一。

卵内为一个未分裂的大而圆的卵细胞,卵壳与卵细胞之间形成新月形的间隙。

未受精蛔虫卵蛋白质膜薄,呈锯齿状。

2.生活史:人误食感染期卵,小肠(幼虫孵出)→肺泡(第2,3次蜕皮)→咽→胃→小肠(第4次蜕皮→童虫,发育为成虫)。

成虫寄生小肠,以半消化食物为营养,卵随粪排出。

受精卵在22-30℃,有氧,荫蔽,潮湿土壤中,经2-3周发育为感染期卵(因此食入新鲜受精蛔虫卵不会感染蛔虫病)。

寄生部位:小肠感染阶段:感染期卵(经第1次蜕皮,第二期幼虫)感染途径:口吞入虫卵→成虫产卵(24万个/天)需要2-2.5个月,成虫寿命约1年。

2.致病:幼虫:蛔幼性肺炎——幼虫在肺泡中,代谢产物、蜕皮物等,可引起肺炎,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咯痰、哮喘等症状。

还可有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成虫:(1)损伤肠黏膜:间歇性脐周腹痛、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

(2)夺取营养:营养不良,见于感染钟营养差儿童。

(3)合并症:胆道蛔虫症、肠梗阻、肠穿孔、阑尾炎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 活 史
幼虫
(胃中) 猪 主 等 食 宿 入
于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肠粘膜中发育一段时间后返回
感染后30~40小时,蜕皮4次
成虫♂♀
(肠腔)
猪鼠等相 互感染
20d
随血、淋巴移行
感染后
5天
幼虫囊包
(横纹肌内) 人 食 入
幼虫
(横纹肌)
幼虫 幼虫囊包
(横纹肌内)
幼虫 (胃)
感染后
30~40h
成虫
感染后 5天
钩虫、旋毛虫、蛲虫 广州管圆线虫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吴 玉 龙
二零一三年九月


Hookworm
两种钩虫成虫形态鉴别
鉴别要点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大小 雄(mm) 10~13×0.6
大小 雌(mm) 8~11×0.4 体形 口囊 背辐肋 头尾端均向背面弯 曲,“C ” 腹侧前缘2对钩齿
幼虫
随血、淋巴移行
20d
幼虫
(肠腔)
(横纹肌)

旋毛虫致病过程分三期。

1.侵入期 幼虫在小肠内脱囊并钻入肠黏膜发 育为成虫的过程,因主要病变部位在十二指肠和 空肠,故又称为肠道期。感染后1-2天
致病机理:受累部位机械性损伤。
临床表现:出现急性胃肠道症状,并伴有厌食、 乏力、低热等全身性反应。易误诊。 病程一周。
2、幼虫移行期:新生幼虫随淋巴、血循环移行至全 身各器官及侵入横纹肌内发育为囊包幼虫,同时导致 血管炎和肌炎的过程。
因主要病变部位发生在肌肉,又称肌肉期。
感染后7-11天。
致病机理:幼虫移行时机械性损害及分泌物的毒性作
用,引起所经之处组织的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浮肿、发热、水肿、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 多,病人突出且最多发症状为全身肌肉酸痛、压痛, 以腓肠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疼痛最明显。 有的可出现吞咽困难和语言障碍,还可表现肺部
流行与防治
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 spiralis(Owen,1835) Railliet,1895
发展简史
1828年 Peacock 成虫
1835年
1862年 1881年 1937年 1939年
Owen
Friedreich
描述幼虫形态
活体幼虫
成虫、幼虫(厦门猪体内) 秦耀庭 唐仲璋 发现狗和猫感染 鼠体检出 家猫、熊体内检出 人体感染
C.雄虫 D.雄虫和雌虫
12、蛲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是
A.直接涂片
B.粪便厚涂片 C.透明胶纸法
D.浓集法
13、蛲虫致病主要是由于
A.蛲虫寄生在肠腔
B.雌虫产卵引起肛门及会阴部皮
肤瘙痒及继发性炎症 C.虫体附着肠粘膜损伤
D.虫体引起肠功能紊乱
治疗:阿苯达唑、甲苯达唑。
蠕形住肠线虫
Enterobius vermicularis Linnaeus,1758
病蛲得之于寒湿,寒湿气宛笃不化为虫
——《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
生 活 史
生活史
♀ ♂
成虫
(肠腔)
宿主睡眠
虫卵
(肛门周围)
34 36
-
2~4 周
氧 气 充 足
6h

幼虫
(十二指肠)
2.
鞘膜
生活史
成虫
(人小肠)
随粪排出
虫卵
适宜环境 1-2天
杆状蚴
2次蜕皮
丝状蚴
经皮肤或 粘膜侵入
蜕 皮
5~7W
丝状蚴
(皮下组织)
皮 下 移 行
2

24h
丝状蚴
(咽)
气管、支气管
丝状蚴
(肺泡)
经右心
丝状蚴
(小淋巴管/小静脉)
随痰吐出
感染方式:经皮肤、口 经口腔、食道黏膜 垂直感染
经母乳感染
经转续宿主
生食或半生食受染的猪肉是人群 感染旋毛虫的主要方式,占发病人数 的90%以上。
流行特点:地方性 群体性
食源性
武汉某学院学生于1998年10月1日从市场购瘦猪肉 2.6Kg,切成0.5cm厚肉块,炭火烤吃,49人食用,从10 月18日至11月3日先后有19人发病。49人中,吃肉串10 块以上者10人,均发病,吃6-10块者11人,9人发病, 吃肉串少于6块的28人未发病。 临床表现:轻型8例,体温37-38.5ºC左右,热程一 周,腓肠肌疼痛较轻;中型4例,体温38.5-39ºC左右, 热程超过一周,腓肠肌疼痛明显;重型7例,体温高于 39ºC,热程超过一周,全身肌肉疼痛,心悸、胸闷、 脉缓,5例有烦躁、头痛、表情淡漠、嗜睡等表现。 血象:WBC 8700-16000/mm3, 嗜酸性粒细胞超过6%。 测定19例病人24h尿肌酸含量,15例均有升高,4例腓 肠肌活检,1例中找到旋毛虫囊包。19例血清旋毛虫抗 体均为阳性。
远端分2支,每支分3小 支
9~11×0.4
7~9×0.3 头端向背面弯曲,尾端 向腹面弯曲,“S” 腹侧前缘1对板齿
基部分2支,每支分2小支
交合刺
尾刺
两刺呈长鬃状,末 端分开

一刺末端呈钩状,与另 一刺末端合并包于膜内


1.

口孔
杆状蚴(rhabditiform larva):自由生活期幼虫, 体壁透明,前端钝圆,后端 尖细,口腔细长,有口孔。 分两期(0.23mm/0.4mm)。 丝状蚴(filariform larva):0.5~0.7mm,体表覆 有鞘膜,口腔封闭,与咽管 连接处具口矛(咽管矛)。 形状有助于虫种鉴定。咽管 细长。
局限性和广泛性出血、肺炎、支气管炎、胸膜炎及心
肌炎等。侵犯CNS,可致非化脓性脑膜脑炎和颅内高压。
患者可因心衰、败血症、呼吸道并发症而死亡。
病程:2周月
3、囊包形成期:一般在感染后第3周,急性炎
症消退,幼虫周围形成囊包和受损肌细胞开始
出现修复的过程。
患者全身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但肌肉疼 痛仍可持续数月。重症患者可在感染后4-6周 死于恶病质并发的心肌炎、肺炎、脑炎。
9、旋毛虫病的诊断主要依赖
A.肌肉活检(唯一的方法)
B.免疫学检查和肌肉活检
C.查血中虫体 D.不用免疫学检查
10、旋毛虫的感染是由于 A.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猪肉 B.吃生的或未煮熟的淡水鱼
C.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蝲蛄 D.吃生的或未煮熟的淡水螺
11、夜间在患儿的肛门周围查见的 虫体主要是
A.幼虫 B.雌虫
Persisting migrans
迁延移行

1、幼虫:

钩蚴性皮炎 呼吸系统病变
2、成虫:
消化道病变及症状 贫血
异嗜癖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晚期钩虫病病人(贫血、浮肿)
3、婴幼儿钩虫病
贫血严重,合并症多,预后差, 病死率为3.6%-6.0%


直接涂片法
饱和盐水浮聚法
改良加藤法
钩蚴培养法
成虫生殖系统均为单管型。♂尾端具一对叶状交配 器,无交合刺;♀为卵胎生,自阴门产出的幼虫称新 生幼虫,大小只有124µ m×6µ m
幼虫:寄生在宿主的横纹肌 细胞内,卷曲于梭形囊包之 中。长约1mm,咽管结构与 成虫相似。 幼虫囊包:由成肌细胞退变 以及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其 纵轴与肌纤维平行。一个囊 包内通常含1~2条幼虫。大 小为(0.25~0.5)mm× (0.21~0.42)mm。
四川上升了41.67%、
海南上升了40.85%、 广东上升了5.13%。
广州管圆线虫
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Dougherty,1946
1933、1935
陈心陶
广东家鼠、褐家鼠 广州肺线虫
1944
1946
Nomura、Lin 台湾人体
Dougherty 广州管圆线虫
2006
福寿螺事件
成虫细长, 呈线状,体表光滑 具微细环状横纹。 雌虫尾端呈斜锥形, 子宫双管型,白色、 与充满血液的肠管 缠绕成红、白相间 的螺旋纹,颇为醒 目。
虫卵:长椭圆形,壳薄而透明,
初产虫卵内含1个卵细胞
生活史
成虫
(鼠肺动脉)
虫卵
Ⅰ期幼虫
(肺泡)
鱼、蛙、蟹等 Ⅲ期幼虫
蜕皮2次 1W 螺、蛞蝓 1W
1950年
1962年 1964年
金大雄
崔祖让
分类(8个种+4个基因型)
旋毛虫 乡土旋毛虫
布氏旋毛虫
米氏旋毛虫
伪旋毛虫
纳氏旋毛虫
巴布亚旋毛虫
津巴布韦旋毛虫
河南猪源株旋毛虫
黑龙江犬源株旋毛虫
形态
寄生于人体的最小线虫。 成虫:线状,微小,
♀2.5-3.5mm ,♂1.0-1.8mm。
咽管长,占体长1/3~1/2, 其后段背面有一杆状体。
肛门-手-口 接触和吸入、逆行
感染期 虫卵
致病
1、肛周及会阴部瘙痒、继发感染 2、蛲虫性阑尾炎 3、蛲虫性泌尿生殖系统和盆腔炎症 4、异位寄生


流行与防治
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
---2005年
12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率,较第一次全国调 查(1988-1992年)结果下降了56.47%,但是: 甘肃上升了112.89%、
CPT、LAT、IFAT、ELISA。


旋毛虫病呈世界性分布。 我国流行于①云南、西藏、四川、广西;②河南、 湖北;③东北三省。
旋毛虫病是一种动物源性寄生虫病。目前已
知有猪、犬、羊、牛、鼠等150余种哺乳动物可 自然感染旋毛虫病。猪为主要动物传染源。节肢 动物、爬行类、冷血脊椎动物也可能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