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化肝脏再生的五个阶段性周期
肝细胞再生的研究与应用
肝细胞再生的研究与应用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固体器官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肝脏可以进行新陈代谢、合成蛋白质、制造胆汁、解毒等多种生理功能。
然而,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肝疾病愈发普遍。
肝细胞再生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正在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一、肝细胞再生的机制肝细胞再生指的是在肝损伤或部分肝切除后,肝脏能够通过肝细胞再生来恢复正常函数。
肝细胞的再生能力是肝脏疾病治疗的基础。
肝细胞的再生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1. 初始阶段:在肝损伤后,肝脏细胞会进入G0期,这时它们停止分裂。
接着,肝脏内的胆管上状细胞会被刺激分裂,释放出生长因子,并促进周围肝脏细胞开始分裂。
2. 扩增阶段:肝脏细胞开始快速分裂,其中有一些分化为肝细胞,恢复肝脏的正常功能。
二、肝细胞再生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肝细胞再生在现代医学中的意义不言而喻。
在肝癌切除术后的肝细胞再生过程中,患者的存活率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增长趋势。
这个趋势更明显地体现在定义较为精确的早期肝细胞癌中,切除癌症的肝组织不会妨碍肝脏的正常功能。
在肝脏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感染等多种肝脏疾病的治疗中也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三、肝细胞再生的新型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研究越来越复杂和细致。
肝细胞再生的研究亦然。
新型的研究通常可以分为两个部分:1. 细胞生物学和基础研究:肝脏细胞培养、肝脏干细胞研究以及肝细胞和肝基质的交互作用等领域。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精确地瞭解肝细胞再生的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依据。
2. 临床前研究:包括实验证据以及临床治疗的费用效益研究等。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为肝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现实、实用的方法。
四、肝细胞再生的问题和未来在进行肝细胞再生治疗时,还会遇到一些问题。
例如:肝细胞再生速率的快慢取决于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如果肝细胞再生过度,可能会导致肝癌等并发症的发生。
我们可以看出肝细胞再生研究和应用在未来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科学家们将继续努力,以研究更复杂的生理机制,包括基因组学、表观基因组学等研究方法,开发出更好的肝疾病治疗方法。
肝硬化的诊断、分期及治疗原则
肝硬化的诊断、分期及治疗原则肝硬化是医院肝胆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往往是通过各种慢性肝病发展起来的,会对患者的肝脏功能造成极大的伤害。
在我国及南亚地区,肝硬化的发病率约为3.68:1,患者群体中,多数患者会在45~75岁时因病死亡。
研究表明,我国大多数肝脏疾病患者的肝硬化是由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今天就给大家科普一下肝硬化诊断、分期和治疗原则的那些事。
1、肝硬化基本情况作为一种慢性肝病,肝硬化是在一种或多种病因反复作用下,患者肝脏逐渐变形、硬化而形成的一种肝损伤疾病。
患有肝硬化疾病后,患者在代偿期的表现并不明显,疾病发展到失代偿期后,患者的症状表现逐渐清晰,其中多数患者有食欲退减、恶心、消瘦的表现,有的患者还会出现黄疸、面部黑黄、皮肤色素沉着等问题。
当疾病未能得到有效治疗或治疗效果不理想时,部分患者还会并发差社会功能消化道出血、胆石症、感染和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状,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临床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较为明显,其中除肝脏慢性炎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外,多少肝硬化患者还有再生结节和肝内外血管增殖特征表现。
从致病因素来看,造成肝硬化的病因类型众多,其中肝炎病毒、脂肪性肝病、免疫疾病是造成肝硬化的重要原因,部分患者发病还和药物或化学毒物、胆汁淤积、循环障碍有关,此外遗传、寄生虫感染、代谢疾病等都是引起肝硬化的重要因素。
2、肝硬化的临床诊断病理组织学上诊断肝硬化的标准是“弥漫性肝纤维化伴假小叶形成”。
从诊断过程来看,肝穿刺检查具有一定的创伤,这使得其难以在临床上大范围使用。
近年来,无创的肝纤维化检查手段得到了应用,其在早期肝硬化诊断中具有积极作用,从诊断方法来看,除APRI、FIB-4、肝脏瞬时弹性测定等都是较为常用的诊断方式,其中,APRI和FIB-4需要测定血液的相关指标,而肝脏瞬时弹性对于影像学技术方法的依赖较大。
通过这些无常无创检查手段的应用,能实现肝纤维化、肝硬化问题的准确判断。
了解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肝硬化
了解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硬化是一种由于长期的肝脏损伤和炎症引起的慢性肝病,其特征是肝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的进行性破坏,最终导致肝功能丧失。
在肝硬化的发展过程中,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是两个重要的阶段。
了解这两个阶段对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
1. 代偿期代偿期是指在肝硬化早期,肝脏仍然能够通过一系列代偿机制来维持其基本功能。
在这个阶段,肝脏受损但仍能正常工作,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或体征。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疾病没有进展,而是肝脏通过增加肝细胞数量、改变肝脏内血液循环和代谢等方式来弥补功能损失。
在代偿期,肝硬化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
常见的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等,体征可能包括肝大、脾大、腹水等。
实验室检查可以发现肝功能异常,如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等。
治疗方面,代偿期的肝硬化主要通过控制病因、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来延缓疾病进展。
例如,对于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抗病毒治疗可以减少炎症和肝损伤,从而延缓疾病进展。
此外,患者需要遵循健康饮食、戒酒戒烟、定期复查等建议,以保持肝脏功能的稳定。
2. 失代偿期失代偿期是肝硬化进展到晚期的阶段,此时肝脏的功能已经丧失到无法维持正常生理代谢的程度。
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明显加重,疾病对身体的影响也更为严重。
常见的症状包括黄疸、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体征可能包括腹水、肝脾明显肿大等。
在失代偿期,肝功能的丧失使得患者需要接受更积极的治疗。
这可能包括肝移植、药物治疗、减轻症状的措施等。
肝移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恢复患者的肝功能,但由于供体的限制和手术风险,只有部分患者可以进行此项手术。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控制病因、减轻症状和预防并发症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结起来,了解代偿期与失代偿期对于肝硬化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代偿期是肝硬化早期,肝脏通过代偿机制来维持其基本功能;而失代偿期是肝硬化晚期,肝脏功能丧失到无法维持正常生理代谢的程度。
肝硬化(摘自第九版内科学)
肝硬化(摘自第九版内科学)肝硬化(liver cirrho sis)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至以肝脏慢性炎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再生结节和肝内外血管增殖为特征的病理阶段,代偿期无明显症状,失代偿期以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减退为临床特征,病人常因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征、门静脉血栓等多器官功能慢性衰竭而死亡。
【病因】导致肝硬化的病因有1 0余种,我国目前仍以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 BV )为主;在欧美国家,酒精及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 iru s,H CV )为多见病因。
肝炎病毒、脂肪性肝病、免疫疾病及药物或化学毒物作为肝硬化常见病因,已分别在本篇第十一章至第十四章中详细述及,其他病因包括:( - ) 胆汁淤积任何原因引起肝内、外胆道梗阻,持续胆汁淤积,皆可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
根据胆汁淤积的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二)循环障碍肝静脉和(或 )下腔静脉阻塞(Budd-Chiari syn drome)、慢性心功能不全及缩窄性心包炎(心源性)可致肝脏长期淤血、肝细胞变性及纤维化 ,终致肝硬化。
(三) 寄生虫感染血吸虫感染在我国南方依然存在,成熟虫卵被肝内巨噬细胞吞噬后演变为成纤维细胞,形成纤维性结节。
由于虫卵在肝内主要沉积在门静脉分支附近,纤维化常使门静脉灌注障碍,所导致的肝硬化常以门静脉高压为突出特征。
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肝内外胆管内,所引起的胆道梗阻及炎症可逐渐进展为肝硬化。
(四) 遗传和代谢性疾病由于遗传或先天性酶缺陷,某些代谢产物沉积于肝脏,引起肝细胞坏死和结缔组织增生。
主要有:1. 铜代谢紊乱也称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其致病基因定位于13ql4 ,该基因编码产物为转运铜离子的P 型-ATP酶。
由于该酶的功能障碍,致使铜在体内沉积,损害肝、脑等器官而致病。
2. 血色病因第 6 对染色体上基因异常,导致小肠黏膜对食物内铁吸收增加,过多的铁沉积在肝脏,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及脏器功能障碍。
肝硬化患者代谢特征及营养素与肝再生的关系
晚期肝病是一个复杂的疾病状态,影响着全球超过15亿人的健康[1]。
肝硬化是慢性肝病的终末阶段,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形成为组织学特征的进行性慢性肝病。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死于肝硬化[2]。
既往,肝硬化多被认为是不可逆转的临床终末疾病。
2000年,WANLESS 等[3]研究发现,在慢性肝病进展过程中,肝脏结构是在不断重塑的,根据损伤和修复之间的平衡,组织学变化可能会进展或逆转。
细胞的增殖依赖于营养和能量的可利用性及细胞的生物合成活性。
肝硬化最为广知的并发症包括腹水、肝性脑病、静脉曲张出血、肝肾综合征和肝细胞癌。
然而,贯穿整个肝病始末的营养不良和肌少肝硬化患者代谢特征及营养素与肝再生的关系李梦迪,陈源文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消化内科(上海200040)【摘要】肝硬化患者疾病进展及并发症与营养状态密切相关,营养不良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合并肌少症者预后更加不良,其代谢特征表现为营养物质摄入、吸收和合成代谢受阻,以及与肠道损耗增加和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升高相关的高代谢消耗状态。
临床早期识别不良代谢状态和及时干预对肝硬化患者疾病进展至关重要,包括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在内的营养素可能通过影响肝再生过程对肝硬化病程发生影响,相关机制复杂且值得进一步研究。
通过营养素补充的干预方式,调控残存正常肝脏组织的再生能力,是否能够减缓甚或逆转肝硬化进程,提高生存率,是以后基础与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
本文就肝硬化患者的代谢特征及营养素与肝再生的关系做一评述,以供临床研究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肝硬化;营养不良;营养素;肌少症;肝再生【中图分类号】R575.2;R459.3文献标志码ADOI :10.3969/j.issn.2096-3351.2024.01.003Metabolic characteristics of cirrhotic patien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nutrients and liver regenerationLI Mengdi ,CHEN Yuanwen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Huado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40,China【Abstract 】The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complications of liver cirrhosis patient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nutritional status.The inci‑dence rate of malnutrition in liver cirrhosis patients is relatively high ,and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sarcopenia is even worse.Its metabolic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impairment of nutrient intake ,absorption and anabolism ,and the high metabolic consumption stat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intestinal loss and increased levels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Early clinical identification of adverse meta‑bolic states and timely intervention are crucial for the progression of liver cirrhosis in patients.Nutrients ,including glucose ,amino ac‑ids ,and fat ,may have an impact on the course of liver cirrhosis by influencing the process of liver regeneration ,and the related mecha‑nisms are complex and worthy of further research.Whether regulating the regenerative ability of residual normal liver tissue through nu‑trient supplementation intervention can slow down or even reverse the progression of liver cirrhosis and improve survival rate is an im‑portant direction for future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This article provided a review of the metabolic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trients and liver regeneration,aiming to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clinical research.【Key words 】Liver cirrhosis ;Malnutrition ;Nutrients ;Sarcopenia ;Liver regeneration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0511,82270620)通信作者:陈源文,Email:********************.cn引用本文:李梦迪,陈源文.肝硬化患者代谢特征及营养素与肝再生的关系[J].西南医科大学学报,2024,47(1):10-14.DOI:10.3969/j.issn.2096-3351.2024.01.003专家简介:陈源文,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博士后工作经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消化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肝病专科分会委员兼秘书及脂肪肝学组组长,上海市医师协会消化内科医师分会委员。
肝硬化知识点整理
肝硬化知识点整理●各种慢性肝病进展至以肝脏慢性炎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再生结节和肝内外血管增殖为特征的病理阶段代偿期无明显症状,失代偿期以门脉高压和肝功能减退为临床特征●临床表现●代偿期●大部分无症状,可有腹部不适、乏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和腹泻等症状体格检查可发现蜘蛛痣、肝掌、肝脾大较硬,一般无压痛,肝功能检查轻度异常●失代偿期●肝功能减退●消化吸收不良多与门脉高压时胃肠道淤血水肿、消化吸收障碍、肠道菌群失调有关●营养不良●黄疸●出血和贫血肝合成凝血因子减少,脾亢,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有关●内分泌失调●●性激素代谢●雌激素增多(灭活减少),雄激素减少(雌激素增多负反馈抑制)蜘蛛痣(小动脉末梢扩张)和肝掌与雌激素增多有关●女性有月经失调、闭经、不孕等●肾上腺皮质功能●肝硬化时,胆固醇酯(原料)减少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不足负反馈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它具有刺激黑色素细胞增殖和黑色素合成的作用)●促黑素细胞激素增加α-MSH主要通过黑色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自分泌和旁分泌机制产生●色素沉着,面色黄黑,晦暗无光,称肝病面容高浓度雌激素状态下,会出现色素沉着的现象。
有报道,雌激素受体存在于黑色素细胞内的胞浆和细胞核内,胞核内雌激素的受体浓度比较高。
●抗利尿激素、醛固酮灭活减少促进腹腔积液形成●甲状腺激素总T3、游离T3降低,游离T4正常或偏高,严重者T4也降低●不规则低热肝脏对致热因子等灭活降低,也可因继发感染所致●低清蛋白血症清蛋白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是肝硬化肝实质损害最重要的依据●门静脉高压●门腔侧支循环形成●肝内分流门静脉血流绕过肝小叶,通过交通支进入肝静脉●肝外分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冠状静脉是受影响最早的侧支血管●其破裂出血是门脉高压最常见的并发症●脐周腹壁静脉曲张血流方向多呈放射状●痔静脉曲张●腹膜后吻合支曲张●脾肾分流●脾亢及脾大●脾被动淤血性肿大。
肠道抗原物质未被肝脏灭活直接进入体循环,被脾脏摄取,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增生,脾功能亢进。
人体各器官更新时间周期
人体各器官更新时间周期
给足营养物质,人体就会启动自我修复的周期大概6个月时间!因为所有人身上的细胞在经过六个月左右的时间,大部分细胞组织都会被更新90%,产生新的组织。
下边整理分享各器官的更新周期。
肝脏:6个月:肝脏有些极其惊人的修复和再生能力,这是因为血液供应充足。
而肝脏也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所以,所有的调理都要从肝脏着手。
味蕾:10天:炎症或吸烟都会损害味蕾,影响其更新,减弱敏感性,所以要避免发炎、抽烟的情况。
大脑:和寿命相同:大脑细胞不会随老化而自我更新。
心脏:20年:这么长久的更新周期,所以,请对自己的心脏好一点。
肺:2-3周:肺细胞不断自我更新,因为吸收系统是时刻进行着。
眼睛:和寿命相同:眼睛也是身体为数不多的不会改变的身体器官之一。
眼部唯一不断更新的部位是角膜。
皮肤:28天:皮肤表层每隔2~4周就会更新一次。
骨骼:10年:骨骼的更新需要的时间周期也比较长。
肠:2-3天:肠道的更新速度极快。
指甲:6-10个月:指甲由富含角蛋白的细胞组成,手指甲的完整生长只有6个月。
红血球:4个月:当肝脏排除了残留的健康血红细胞所必需的铁,脾脏中残留红细胞就会毁灭。
血红细胞是氧和二氧化碳的载体。
贫血是由血红细胞不足造成的。
病理名词解释肝硬化
肝硬化:是由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病变反复交错进行,最终导致肝小叶结构改变和血液循环途径改建,使肝脏变小、变硬、变形的一种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
1. 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其目的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3. 适应(adaptation):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适应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4. 亚致死性损伤(sublethal cell injury):较轻的细胞损伤是可逆的,即消除刺激血子后,受损伤细胞可恢复常态,通常称之为变性或是亚致死性细胞损伤。
5. 萎缩(atrophy):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缩小,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
6.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
7.增生(hyperplasia):实质细胞的增多称为增生,增生可导致组织、器官的增大。
细胞增生也常伴发细胞肥大。
8.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
9.变性(degeneration):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性形态学变化。
表现为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有各种异常物质或是异常增多的正常物质的蓄积,每伴有功能下降。
10.细胞水肿(cellular swelling):或称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是细胞轻度损伤后常发生的早期病变,好发于肝、心、肾等实质细胞的胞浆。
细胞水肿的主要原因是缺氧、感染和中毒。
其发生机制是:缺氧时线粒体受损伤,使A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 泵功能因而发生障碍,导致胞浆内Na+、水增多。
肝硬化的分期和分级标准
肝硬化的分期和分级标准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其主要特征是肝脏组织发生了结构性和功能性的不可逆变化。
这种疾病会导致肝脏功能受损,增加患者发展为肝癌或肝衰竭的风险。
为了更好地评估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和预测患者的预后,医学界制定了一套肝硬化的分期和分级标准。
一、肝硬化的分期标准肝硬化的分期主要是根据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不同来划分的。
目前最常用的肝硬化分期标准是METAVIR分期系统和Ishak分期系统。
1. METAVIR分期系统METAVIR分期系统是一种常用的肝纤维化分期系统,通过对肝活检样本进行病理学评估,将肝纤维化程度分为四个等级:F0、F1、F2、F3和F4。
- F0级:无纤维化- F1级:纤维化仅限于肝脏周围的血管间隙- F2级:纤维化扩展到肝实质,但还未形成明显的肝小叶结构- F3级:明显的肝小叶结构破坏,但未形成结节- F4级:形成了结节,即肝硬化2. Ishak分期系统Ishak分期系统是另一种常用的肝纤维化分期系统,它将肝纤维化程度分为六个等级:0级到6级。
- 0级:无纤维化- 1级:纤维化仅限于肝门区- 2级:纤维化扩展到肝实质,但还未形成明显的肝小叶结构- 3级:明显的肝小叶结构破坏,但未形成结节- 4级:形成了结节,即肝硬化- 5级:肝硬化伴有较大的结节- 6级:肝硬化伴有肝硬化结节和血管破坏二、肝硬化的分级标准肝硬化的分级主要是根据肝功能受损的程度来划分的。
常用的肝硬化分级标准包括Child-Pugh分级和MELD分级。
1. Child-Pugh分级Child-Pugh分级是一种常用的肝硬化分级系统,通过评估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来判断肝硬化的严重程度。
该分级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指标:黄疸程度、腹水、肝性脑病、白蛋白水平和凝血功能。
根据这些指标的得分,将肝硬化分为A级、B级和C级:- A级:得分5-6分,表示肝功能相对较好- B级:得分7-9分,表示肝功能中等受损- C级:得分10-15分,表示肝功能严重受损2. MELD分级MELD(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分级是一种用于预测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分级系统。
肝脏再生机制及其在治疗肝损伤中的应用
肝脏再生机制及其在治疗肝损伤中的应用肝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负责过滤血液、合成和分解物质、调节物质代谢等重要生理功能。
但是,由于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导致肝脏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肝损伤是肝脏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它的严重程度从轻度肝炎到肝硬化不等,可造成肝脏功能减损、纤维化、癌变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目前,世界上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来治疗肝损伤。
实际上,肝脏在受到损伤后也具有自我修复和再生的能力,但它的应用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因此,本文将对肝脏再生机制及其在治疗肝损伤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1. 肝脏再生机制肝脏是天然的再生器官。
在肝损伤后,健康的肝细胞就会扩增并替代受损的肝细胞,从而修复肝脏功能,这个过程称为肝再生。
肝再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生理性再生和病理性再生。
(1)生理性再生生理性再生是指当肝脏遭受切除、损伤或感染等因素时,健康的肝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增殖和移动来替代部分或全部受损的肝细胞,从而恢复肝组织的完整性和功能。
过去的研究表明,肝再生主要是来自肝小叶内的上皮细胞。
在肝损伤后,这些上皮细胞会逐渐分化为中间细胞和新生肝细胞。
中间细胞是一种多潜能的细胞,它们具有增殖、分化为肝细胞或胆汁上皮细胞的能力,是肝脏再生的关键细胞之一。
通过调查多个肝损伤模型,目前认为生理性再生的调节主要由细胞内凋亡和炎症反应过程参与。
(2)病理性再生病理性再生指除上述情况以外,当出现肝细胞的突变或肝功能失调等病症时,身体会调节肝细胞的再生量,从而恢复肝的功能和形态,称为病理性再生。
例如,肝癌是肝组织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出现与肝细胞的错误增生有关。
另外,肝硬化的过程也存在病理性再生。
虽然病理性再生对于恢复肝脏功能有帮助,但是它也可能引起许多问题,如癌变等。
2. 肝脏再生在治疗肝损伤中的应用肝脏再生机制为治疗肝损伤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利用肝再生机制治疗肝损伤主要有三种方法:肝细胞移植、生物材料移植和药物干预治疗。
人类肝脏再生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
人类肝脏再生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肝脏是人体最主要的解毒器官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例如酗酒、病毒感染等,肝脏疾病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难题。
2019年,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死于肝病。
肝脏再生是人体对肝脏受损后的自然反应,而近年来,肝脏再生功能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肝脏再生机制的探究肝脏再生最基础的理解是:在肝脏受损之后,肝细胞会被激活进入细胞周期,将受损部位的细胞后代进行再生,从而使肝脏恢复良好的结构与功能。
但是,肝脏再生的机制是十分复杂的,它涉及到多个信号通路和遗传调控方面。
近年来,针对肝脏再生机制的研究逐渐多样化。
2003年,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的Zengwei Yuan团队发现,受到机械损伤的小鼠肝细胞可以自发增生,在体外维持自己的生长周期,这启示我们了解肝脏再生的机制。
同时,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Roadmap Epigenomics Project”为我们带来了宝贵的参考素材。
通过对捐献人体肝细胞的RNA测序和ChIP-Seq等技术的运用,研究人员可以详尽地了解各种表观遗传调控的机制。
肝细胞细胞周期通路的关键因子细胞周期调控是肝脏再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发现多个参与肝细胞增殖的细胞周期关键因子。
其中,微小RNA-378a-5p被认为是细胞周期调控的一个重要因子,它可以通过直接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对细胞周期的进程进行影响。
此外,我们还发现,生长因子-1(IGF-1)和类胰高血糖素-1(GLP-1)等对肝细胞增殖进行了有效的促进作用,这为促进肝脏再生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足与挑战尽管肝脏再生的机制已经得到了极大的进展,但是这项研究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一方面,由于肝脏再生涉及到多个细胞因素的相互作用,因此研究人员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分离与识别不同组织和细胞类型是否参与其中。
另一方面,研究肝脏再生的动物模型对研究人员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由于肝脏的再生与肝细胞的增殖过程十分复杂,繁殖动物模型时需要提前筛选符合要求的动物,这涉及到逐一扫描大量的信息,整理、筛选和建立数据库,而这一过程较为耗时和困难。
肝硬化诊治指南
·771·
(二) 病理生理 肝硬化的形成是一种损伤后的修复反 应,发生在慢性肝脏损伤的病人。在这一过程中,肝脏星状细 胞活化是中心环节,还包括了正常肝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纤 维瘢痕组织的聚集、血管扭曲变形以及细胞因子的释放等。 代偿期肝硬化无明显病理生理特征,失代偿期主要出现门静 脉高压和肝功能减退两大类病理生理变化。
时作用,如乙、丙型肝炎重叠感染;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患者
长期大量饮酒等。此外,在主要病因的基础上,一些协同因素
可以促进肝硬化的发展,如肥胖、胰岛素抵抗、某些药物等。
表 2 肝硬化的常见病因
肝炎病毒感染
遗传、代谢性疾病
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
血色病、肝豆状核变性、肝淀 粉样变、琢-抗胰蛋白酶缺乏、 糖原累积症、半乳糖血症、高 酪氨酸血症、肝性卟啉病
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遗传、代谢性疾病,
主要包括肝豆状核变性,血色病,肝淀粉样变,遗传性高胆红
素血症,琢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肝性卟啉病等;药物或化学
毒物等;寄生虫感染,主要有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等;循
环障碍所致,常见的有布-加综合征和右心衰竭;不能明确病
因的肝硬化。大多数肝硬化只有一个病因,也有多个病因同
酒精性肝病
循环障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布-加综合征、右心衰竭
药物或化学毒物
自身免疫性肝病
对 乙 酰 氨 基 酚 、抗 结 核 药 物(异 烟 肼 、利 福 平、吡 嗪 酰 胺 等)、抗 肿 瘤 化 疗药 物 、部 分 中 草 药(雷 公 藤 、何 首 乌、土 三 七 等)、抗 风 湿病药物等毒蕈、四氯化碳等
表 1 推荐意见的证据等级和推荐强度等级
证据质量
高(A) 进一步研究不可能改变对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
肝病发展历程
肝病发展历程
肝病是指肝脏发生病变或功能异常的一类疾病。
肝病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初期阶段:在肝病的初期,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只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等。
此时,肝脏已经受到损伤,但还没有明显的肝功能异常。
炎症阶段:随着肝病的发展,肝脏可能会发生炎症反应,如肝炎。
肝炎可以分为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不同类型。
在这个阶段,患者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如黄疸、腹水、肝区疼痛等。
纤维化阶段:如果肝病得不到及时治疗,肝脏组织可能会发生纤维化,即健康的肝细胞被纤维组织所代替。
纤维化会导致肝脏功能受损,患者可能会出现长期疲劳、消瘦、腹胀等症状。
肝硬化阶段:如果纤维化持续发展,肝脏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
肝硬化是指肝脏组织大面积纤维化,丧失了部分甚至全部的正常肝脏功能。
患者可能会出现淤血性门脉高压症状,如食管静脉曲张、腹水等。
肝癌阶段:在肝脏长期受损的情况下,肝细胞可能会发生癌变,形成肝癌。
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具有快速生长和侵袭性强的特点。
患者可能会出现肝区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
总之,肝病的发展历程是一个逐渐恶化的过程,从初期的无症状到最终的严重症状。
早期发现和治疗肝病是非常重要的,可有效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硬化肝脏再生研究进展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48(2010)05一0606一03
正常肝脏在受损伤或部分切除后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但 临床上肝病患者常常合并有肝硬化,大量研究表明硬化肝脏再 生过程的启动、进展及终止均较正常肝脏有明显的不同,研究 硬化肝脏行部分切除术后的再生机制,促进术后余肝再生及其 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硬化肝脏再生的特点
TGF-a也是肝细胞再生的重要因子[1],其受体为表皮生 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TGF- a在肝脏则由其间质细胞以及实质细胞共同分泌。肝脏切除 前,硬化肝脏内的TGF-a的表达高于正常肝脏;肝脏切除术 后,TGF-a水平在硬化或正常肝脏内均升高,二者问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o.05)[¨,但肝硬化患者肝细胞EGFR的表达明 显高于正常[I“。此外,外源性的TGF-口可促进硬化肝脏部分 切除后余肝再生期间DNA的合成。TGF_n及其受体在硬化 肝脏再生中的作用如何还需进一步研究明确。 2.3硬化肝脏再生的过程中细胞周期调节相关蛋白的异常 肝脏细胞受再生信号刺激后由G。期进入G.期,细胞牛长而 进入DNA大量复制的S期。在Gz期完成细胞分裂相关准备 后到达M期。经历有丝分裂后细胞再回到G。期。完成一次细 胞周期(cell cycle)。该过程是1个复杂且受精密调控的连续 过程,期间要通过1个限制点(restriction point,R)和2个控制 点(checkpoint),在这期间,细胞周期调节相关蛋白起关键作 用‘1“。
- 基金项目: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应用基础研究专项资助项目(桂科基0575108).
万方数据
重丛医学2010年3月第39卷第5期
607
15~17倍。肝脏大部分切除后。余肝内HGF的变化在正常及 硬化肝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硬化肝脏 再生肝细胞内c-met基因的表达显著的降低,使得HGF与c_ Met蛋白结合量下降,影响HGF介导肝再生信号的传导。还 有研究表明,硬化再生余肝中的HGF活性明显降低,这可能 与其激活物(HGF-activator,HGFA)的表达下降以及该激活物 的脾源性抑制物(HGFA-inhibitor-1,2,HAI-1。2)的表达上升 有关。经门脉注入重组人HGFA可以促进肝硬化大鼠肝脏大 部分切除后的余肝再生[1妇;另外,外源性HGF的注入或基因 治疗可促进肝硬化大鼠余肝再生,其机制可能与L、-met、HGFA 和抗凋亡蛋白的基因表达上调有关[1“。
肝癌、肝硬化相关分期、分类
肝硬化严重程度的Child-Pugh分级这些类别与患者的一年和两年生存率相关:A类:100%和85%;B级:80%和60%;C级:45%和35%。
肝性脑病根据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分为Ⅰ-Ⅳ期Ⅰ级:行为改变,轻度意识模糊,言语不清和睡眠障碍。
Ⅱ级:嗜睡,中度意识模糊。
Ⅲ级:显着的意识模糊(昏睡),语无伦次,沉睡但可唤醒。
Ⅳ级:昏迷且对疼痛无反应。
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分类和治疗算法ECOG评分标准(Zubrod-ECOG-WHO (ZPS,5分法))ECOG评分标准,是从患者的体力来了解其一般健康状况和对治疗耐受能力的指标。
ECOG 体力状况评分标准记分 0分、1分、2分、3分、4分、5分。
中国肝癌临床分期(CNLC分期):CNLC Ia期:体力活动状态(PS评分):0-2分,肝功能Child-Pugh A/B级,单个肿瘤、直径≤5cm,无血管侵犯和肝外转移。
CNLC Ib期:体力活动状态(PS评分):0-2分,肝功能Child-Pugh A/B级,单个肿瘤、直径>5cm,或2~3个肿瘤,最大直径≤3cm,无血管侵犯和肝外转移。
CNLC IIa期:体力活动状态(PS评分):0-2分,肝功能Child-Pugh A/B级,2~3个肿瘤,最大直径>3cm,无血管侵犯和肝外转移。
CNLC IIb期:体力活动状态(PS评分):0-2分,肝功能Child-Pugh A/B级,肿瘤数目≥4个,肿瘤直径不论,无血管侵犯和肝外转移。
CNLC IIIa期:体力活动状态(PS评分):0-2分,肝功能Child-Pugh A/B级,肿瘤情况不论,有血管侵犯而无肝外转移。
CNLC IIIb期:体力活动状态(PS评分):0-2分,肝功能Child-Pugh A/B级,肿瘤情况不论,无血管侵犯、有肝外转移。
CNLC IV期:体力活动状态(PS评分):3-4分或肝功能Child-Pugh C级,肿瘤情况不论,血管侵犯不论、肝外转移不论。
硬化肝脏再生研究进展
制 作 用 ] 。硬 化 肝 脏 部 分 切 除 后 余 肝 再 生 启 动 阶 段 , 期 给 短
予 外 源 性 l一 I 6可促 进 硬 化 余 肝 再 生 } 。 心 肌 营 养 素一 (adorp i- , T 1是 1 6家 族 成 员 之 1 crit hn1C -) I o =
1 2h都保 持 相 当低 的水 平 , 之后 才 缓 慢 上 升 , 直到 术 后 2 4h才
达 高 峰 , 值 明 显 低 于 正 常 且 下 降迅 速 。 峰
肝 脏 I 一 来 源 于 肝 内非 实 质 细 胞 , Ku f r 胞 为 主 , I6 以 pf 细 e
受T _ NF 调节 , 肝 脏 再 生 过 程 中 起 着 抗 凋 亡 及 促 进 再 生 的 在 作用 。 它通 过 结 合 g l0受 体 , 活 S T3调 控 肝 再 生 反 应 p3 激 TA , 过 程 中某 些 早 期 即刻 基 因 的表 达 。肝 脏 7 部 分 切 除 后 , - O I 6 L 基 因表 达 迅 速 上 调 , 常大 鼠余 肝 内 I 一 mR A 于 术 后 1 正 L6 N 2h 达 高峰 , 然后 也缓 慢 下 降 , 术 后 3d降 至 术 前 水 平 ; 硬 化 肝 于 而
的 表 达E 。 2 硬 化 肝 脏 再 生 的 异 常 2 1 硬化 肝 脏 再 生 启 动 阶 段 细 胞 因 子及 转 录 因子 的异 常 目 .
脏 余 肝 内 I 一 mRN 在 术 后 6 1 I6 A ~ 2h也 都 保 持 相 当 低 的 水 平, 之后 才缓 慢 上 升 , 到 术 后 7 直 2h才 达 高 峰 , 值 远 远 低 于 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硬化肝脏再生的五个阶段性周期
一、大环境调整期:(组织器官与系统水平)
1)外因机体局部组织器官的损伤多系统、多脏器的损伤;
2)形态结构和机能、代谢方面的改变
形态结构机能代谢
局部整体
以动态发展的观点认识疾病的发展过程:如:肝硬化的并发症
二、小环境调整期:(器官水平)
机体内主要损害器官的:萎缩、变性、坏死、再生、代偿与适应等病理性变化对器官本身的影响。
三、超微环境期:(细胞及分子水平、肝脏再生期)
概论:在健康成年人的肝脏中,每天会有一些肝细胞发生程序性化死亡,即凋亡,因此除了参与损伤肝脏的修复之外,肝脏再生还是维持肝脏存活所必需的。
如果凋亡细胞不被取代,肝脏将逐渐萎缩。
肝脏体积保持恒定是因为死亡细胞被一些存活细胞的增殖所取代。
最终肝脏体积的大小取决于肝细胞增殖与死亡之间的比率。
但肝脏损伤后,由于坏死及凋亡增加,致使肝细胞死亡速率增加。
这种损伤启动了肝脏的增殖反应,最终使肝脏恢复到原有的健康状态。
在再生过程中,为了恢复组织的完整性,需要平衡肝脏重建的几种细胞群,如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内皮细胞、星状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以及支持上述细胞的细胞外基质。
⑴肝细胞实质为主的实质细胞再生;
⑵肝干细胞再生;
①、肝细胞再生过程及调控;名词:细胞周期:
②、肝干细胞再生过程及调控:
③、肝细胞再生:1、启动阶段;2、增生阶段;3、抑制阶段。
④、肝干细胞再生:
1、内源性:肝卵圆细胞、小肝细胞样祖细胞、成熟肝细胞;
2、外源性肝干细胞。
细胞周期:肝脏细胞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全过程。
分为间期与分裂期:
间期: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中期:S期DNA合成后期:G2期
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G0期:停止分裂
小结:肝细胞的增殖,最早始于肝小叶的汇管区周围,并在36—48h拓展至中央静脉周围区域,术后3—4天增殖的肝细胞围绕毛细血管形成细胞团,随后星形细胞伸入肝细胞团分泌层粘连蛋白,肝细胞团被分隔成肝细胞板状结构,毛细血管网转化成真正的肝窦。
术后第七天肝小叶直径较再生前增大,肝细胞板多呈双排。
卵圆细胞被活化开始增殖时,他们从汇管区开始向肝小叶内部生长,形成管状结构,这些管状结构从赫令管伸出来并有完整的基膜环绕其远端与肝实质细胞连接。
同时包含,胞外基质成分层粘连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
四、微环境调整期(局部循环、免疫激活期):
血流动力学改变、免疫旁路补体激活;
氧化应激: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倾向于氧化,导致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蛋白酶分泌增加,产生大量氧化中间产物。
氧化应激是由自由基在体内产生的一种负面作用,并被认为是导致衰老和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机体存在两类抗氧化系统,一类是酶抗氧化系统,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另一类是非酶抗氧化系统,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谷胱甘肽、褪黑素、α-硫辛酸、类胡萝卜素、微量元素铜、锌、硒(Se)等。
五、整体环境调整期(能量营养支持期):
营养、内分泌、药物、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肝脂肪变、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基础病等,同时包含人与外部环境的对立与统一。
河北省红十字基金会医院愿每个患者早日康复,您的康复是我们最大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