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结节的CT及MRI诊断

合集下载

浅谈肝硬化结节和肝细胞癌CT、MRI诊断

浅谈肝硬化结节和肝细胞癌CT、MRI诊断
1 CT诊 断
CT平 扫 ,RN多数 呈 等 或密 度 ,动 态 扫 描 动脉 期 多数 无 明显 强 化 ,静 脉 期 、平 衡 期 呈 等 密 度 ,如 果 RN周 围纤维 增 生 明显 ,纤 维 组 织延 时强 化 ,可 衬 托 RN呈 略低 密度 ;DN在 CT检 查与 RN基 本 相 同 ,分 辨较难 ;HCC平 扫呈 略低 、等 密度 灶 ,动 脉期 呈 不 同程度 强化 ,门脉期 呈 等 、低 密 度 ,平衡 期 、延 迟 期 呈低 密度 ,如果有 病 灶 包 膜 ,包 膜可 呈 延 时 强 化 ,颇 有诊 断价 值 。
大 多数 学者 认 为 RN是 在 肝 硬化 基 础 上 发 展 而 来 ,是 肝细 胞局 灶性 增 生 而形 成 的肝 实质 小 岛 , RN逐 步形成 DN,低 度 DN含 有肝 细 胞 ,但 大 多数 细 胞发 育不 良 ,高度 DN有 局 灶 或 广泛 结 构 异 常 , HCC癌 细胞 呈条 索 、巢 状或 腺管 样 ,周 围有 血 管包 绕 。HCC主要 肝 动脉供 血 或部分 肝 动 脉及 门脉双 重 供 血 ,HCC极 易 肝 内扩 散 ,可 形成 静 脉 癌 栓 ,晚 期 经 淋 巴转 移 腹 腔 、腹 膜 后 、锁 骨 上 ,经 血 行 转 移 脑 、骨 ,还可 腹膜 种植 。
[收 稿 日期】2013—09—18
DN在 癌 变 过 程 中 ,含 有 癌 细 胞 结 节 灶 ,MRI 出现 典型 的 “结 中结 ”,即在 T2WI低 信 号 中 出现 灶性 高信 号 ,还 可 有 以下 表 现 :结 节 大 于 3cm,或 近期迅 速增 大 ,T1WI有 高 变 为低 信 号 ,T2WI有低 变为 高信 号 ,病 灶 出现 动脉 期 强 化 ,病灶 出现 脂 肪 变性 ,病灶 出现 假包 膜 。

肝硬化结节患者中CT与核磁共振成像分析

肝硬化结节患者中CT与核磁共振成像分析

肝硬化结节患者中CT与核磁共振成像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患有肝硬化结节患者ct与mri(核磁共振)的成像分析比较。

方法:我院收集了2010年3月-2012年6月入住我院患有肝硬化结节患者40例,每个患者均接受ct和mri的检查,通过检查肝实质、肝边缘、肝形态以及门静脉等项目,对比各自的信号特点,分析ct、mri检查肝硬化的效能。

结果:mri显示再生结节的信号和异形增生结节的信号存在较大的差异,而ct检查出来的肝叶比例存在很大的差距,经过ct、mri检查显示的肝边缘、肝形态、肝实质、门静脉等显示出不同结果。

(p0.05,具有可比性。

1.2 实验方法本实验组将40例患者分成ct、mri,mri采用的是双梯度exciarti.5t。

采用常规化的自旋回波序列进行增强(se/fse),检查过程中采用fe成像回波序列,屏气扫描法、脂肪抑制技术等,添加对比剂。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回归性分析,资料对比运用x?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通过ct检查的结果分析,40例肝硬化结节的患者,10例患者肝尾叶比正常肝脏偏大一些,20例尾叶显示偏小,右叶显示正常。

22例被观测到左叶大小相比正常人的肝脏,要小一些,但右尾叶无异常。

6例肝硬化结节右叶前后相比正常肝脏都偏大。

2.2 通过mri检查的结果分析,40例肝硬化结节患者大小处于5.8-19.5mm之间,患有肝硬化再生结节即rn为13例,大小在9.99mm 之内,其中8例t1w1、t2w1信号强度适中,但普遍高于周围的肝实质,5例t1w1信号偏高,t2加权像信号比较低;患有不良结节即dn,6例,大小在2.99-9.99mm之间,显示低信号的为t1加权像,显示高信号的为t2加权像,其中2例后动脉期、门脉期没有发生变化,4例门静脉信号增强。

shcc大小超过10mm的为20例,通过t1、t2加权像显示,t1信号低的为14例,信号相等3例,信号高2例,t2信号低的为1例,信号高的为19例。

肝硬化影像学诊断标准

肝硬化影像学诊断标准

肝硬化影像学诊断标准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肝脏损害,肝脏呈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

具体表现为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使肝变形、变硬而导致肝硬化。

肝硬化影像学诊断标准如下:
1.腹部B超、腹部CT、MRI均可发现肝硬化,如果检查显示肝脏缩小、表面
凹凸不平、边缘变钝、肝回声不均匀、呈结节状、门静脉增宽,肝静脉变细、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腹腔内有积液等表现,均提示肝硬化存在。

2.对于代偿期肝硬化,大部分患者无症状或症状较轻,肝功能检查可正常或
轻度异常,肝脏影像学征象可能无明显改变,肝穿刺活检术行病理检查可明确,常规体检可能无法诊断。

肝硬化的病因分类有:
1.病毒性肝炎。

我国以病毒性肝炎性肝硬化多见,其次为血吸虫病肝纤维
化,酒精性肝硬化亦逐年增加。

2.慢性酒精中毒。

在欧美国家,因酒精性肝病引起的肝硬化可占总数的
60%~70%。

3.药物、毒物中毒。

某些化学毒物,如砷、四氯化碳、黄磷等对肝长期作用
可引起肝硬化。

4.遗传代谢障碍性疾病。

肝豆状核变性、血色病等均可引起肝硬化。

磁共振检查与CT检测对诊断肝硬化患者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的临床分析

磁共振检查与CT检测对诊断肝硬化患者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的临床分析

磁共振检查与CT检测对诊断肝硬化患者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检查与CT检测对诊断肝硬化患者再生结节与小肝癌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2020年06月-2022年06月到本院治疗肝硬化的患者42例,对全部患者实施磁共振(MRI)检查与CT检测,分析诊断价值。

结果:MRI对小肝癌、再生结节病灶检出概率均高于CT检查,P<0.05;MRI对小肝癌、再生结节病灶诊断灵敏度、准确度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

结论:运用MRI对肝硬化患者实施再生结节、小肝癌鉴别诊断价值较高,值得运用。

关键词:磁共振检查;CT检测;肝硬化;再生结节;小肝癌肝癌疾病为临床中患病概率比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此疾病的致死风险和概率比较高。

有研究指出,肝硬化与肝癌疾病存在较为密切的关联,肝硬化疾病进展成肝癌疾病的风险与概率均比较高。

肝硬化处于初级,因为肝脏器官代偿能力比较强,所以并不会发生显著临床症状表现,随着疾病逐步进展会使得其肝功能损伤影响,引起门静脉高压病症发生,使得机体多种系统被累,处于疾病晚期较为容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和癌变等问题发生。

所以,怎样早期与准确地对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诊断可保障后续治疗效果,改善预后[1]。

基于此,本文将研究磁共振检查与CT检测对诊断肝硬化患者再生结节与小肝癌诊断价值,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06月-2022年06月到本院治疗肝硬化的患者42例,对全部患者实施磁共振(MRI)检查与CT检测。

患者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50.16±4.28)岁。

符合临床肝硬化诊断标准;患者、家属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经病理诊断发现再生结节42例,小肝癌25例。

1.2方法CT诊断:GE Brightspeed-16层CT扫描,参数设置为:管电流设定为200~300mA,管电压设定为100~120kV,重建层厚设定为1.0~1.2mm,螺距设定为3。

磁共振成像和CT对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的鉴别诊断

磁共振成像和CT对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的鉴别诊断

一定相同的透光度增度影,的成分,的癌;腔型的癌,的空洞,或壁薄的结节,如壁内生长,增厚,壁,或内,分,提%2.2结节象:,的、含钙化,或的,为是的%2.3鉴诊断::、小、度%*生长、度、对的或现%的小理%的理,不病生%如果定的,入的对象%对同的结节,鉴别结节的%结节内与的度。

结节度,%结节直径的增大%与其他的结节鉴别:生长时、度,强化后的差值也指标%炎结节的特:上片、三角、长条,边缘清特,泛指肺泡内渗出,通过肺泡孔向蔓扩散等造成%磨玻璃度的结节一般境界清晰%2.4跟踪:年龄大于40岁、每天吸烟超过20支,吸烟史20年以上,基础疾病的人群,境或高职业暴露史,合并慢阻塞性肺疾病、弥漫纤维化,既往结核病史者,肿瘤,或家族肺癌史者%以上的高人群作为,采用三维或四维(时动),做轴位、冠矢状位以时定的检查,避免诊%笔者多年的经验积累现,对病灶消散、明显缩小者炎症反。

如病灶增,成分增,致度变,结节内、血或间时、结节内血管增、的象时,提结节的%临床医生对结节的、密度、小认,作现,诊断、早治%2共标准,对高象的、年龄、结节的直径越大,特明显,向于结节,对结节别同,分结节,分高危群做定%对结节,小于5mm者一般6~12月1次,6~10mm者3~6个月1次,于10mm者,专家共鼓励诊治。

磨玻璃结节者一般2年、如变化者诊治,未见改变的以时稍长%由于检时早一,小为,后、特征、内的成分改变一明结节性质%临床资料有时,应对像资料合分析,并结合病理资料,时增检合,专家共同分析,才能对体检者做出及时诊治、的径%参考文献[1]吕文晖,张龙江,卢光明.Fleischner协会关于CT影像上肺结节指[J]屆际医,2017,40(6):699-704.[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专家•肺结节诊治专家共识(2018年版)[>].结核吸杂志,2018,41(10):763-767.(收稿日期:2020-10-20)磁共振成像和CT对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的鉴别诊断陈典甲本文以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磁共振成像(MRI)、CT鉴别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的临床价值与效果,现报告如下%DOI:10.3969/j.issn.0253-9926.2021.01.012作者单位:524200广东省雷州市人民医院影像科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0例肝硬化患者年龄31~78岁,平均(54±4)岁;肝硬化病程为3~15年,平均(7.2士2.5)年;病灶直径为1.1~3.3cm,平均(2.4±0.6)cm%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通过%纳入标准:①知晓此次研究,并签署自愿同意书;②认知功能正常,能够配合医护人员工作;③均经过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显示为肝硬化再生结节或者小肝癌。

磁共振检查与CT检测对诊断肝硬化患者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的临床价值

磁共振检查与CT检测对诊断肝硬化患者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的临床价值

磁共振检查与CT检测对诊断肝硬化患者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的临床价值发布时间:2022-12-06T06:51:53.205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23期作者:武琦嫣[导读] 目的探究磁共振检查(MR)与CT检测对诊断肝硬化患者再生结节与小肝癌诊断价值武琦嫣哈尔滨市中医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检查(MR)与CT检测对诊断肝硬化患者再生结节与小肝癌诊断价值。

方法 48例肝硬化再生结节、41例小肝癌患者,均接受MR、CT检查,比较两种影像学方案对其诊断效能。

结果 MR对肝硬化再生结节、小肝癌病灶检出率分别为,较CT检查高(P<0.05);MR对小肝癌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其中诊断准确度较CT高(P<0.05)。

结论对肝硬化再生结节、小肝癌病灶检出率及诊断效能均优于CT检测。

【关键词】:肝硬化再生结节;小肝癌;磁共振检查肝硬化再生结节、小肝癌均为临床常见肝脏疾病,两种疾病均表现为肝脏小病灶,出现肝功能障碍症状[1]。

但其在疾病治疗方案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需积极诊断鉴别,以满足治疗需求。

目前在对肝脏疾病诊断中,CT诊断应用频率较高,通过观察病灶密度变化,进行肝脏病变性质鉴别,但上述疾病发病早期CT诊断影像学特征相近,可能会出现病灶诊断检出率较低、诊断鉴别难度较大等情况。

磁共振(MR)主要检查优势为图像分辨率高,对软组织病变诊断效果理想[2]。

为此,本次研究选48例肝硬化再生结节、41例小肝癌患者,探究上述两种影像学方案对其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8例肝硬化再生结节、41例小肝癌患者,入组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纳入标准:①均经病理组织诊断确诊;②年龄≥18岁;③对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资料不完整;②合并其它肝脏疾病;③检查禁忌(造影剂过敏、存在金属植入物等);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27~74岁,平均(59.64±3.11)岁;小肝癌患者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25~78岁,平均(60.39±5.30)岁;两组基础资料相近(P>0.05);所选患者均符合我院医学伦理审核标准。

肝硬化的诊断标准

肝硬化的诊断标准

肝硬化的诊断标准首先,肝硬化的诊断需要通过病史和临床表现来进行判断。

患者常常会有乏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腹胀、腹水、黄疸等症状。

此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肝区疼痛或不适、消瘦、蜘蛛痣、手指末端肥大等特征性体征。

医生在询问病史和观察患者症状时,应当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其次,实验室检查在肝硬化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血清学检查中,患者常常会出现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凝血功能异常等情况。

肝功能检查中,患者的ALT、AST、GGT、碱性磷酸酶等指标常常会升高。

此外,凝血功能检查中,患者的PT、INR等指标也会出现异常。

这些检查结果对于肝硬化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影像学检查在肝硬化的诊断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肝脏的形态和结构,发现肝硬化的特征性表现,如肝脏体积缩小、表面凹凸不平、门脉高压、脾脏肿大等情况。

此外,经腹腔镜检查或穿刺抽吸腹水检查也可以帮助医生确认肝硬化的诊断。

最后,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肝硬化诊断的“金标准”。

通过肝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学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肝脏组织的病变情况,确定肝硬化的诊断。

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肝脏的纤维化程度、结节形成情况、肝细胞变性、坏死等病变特征,对于肝硬化的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肝硬化的诊断需要综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

医生在诊断肝硬化时,应当全面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其他疾病,确立肝硬化的诊断。

只有准确诊断肝硬化,患者才能及时接受相应的治疗,并做好疾病的管理和预防工作。

希望本文对于读者对肝硬化的诊断标准有所帮助。

肝硬化结节CT与核磁共振成像临床分析

肝硬化结节CT与核磁共振成像临床分析

肝硬化结节CT与核磁共振成像临床分析作者:招春堂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4年第04期【摘要】目的:探讨CT与MRI诊断肝硬化结节的临床功效。

方法:52例肝硬化结节患者接受CT和MRI检查。

结果:CT与MRI诊断肝硬化结节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相关预测指标也有所不同。

MRI、CT诊断肝硬化结节的相关功效指标都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T、MRI诊断肝硬化结节,预测指标有所不同,两者诊断功效都较高,且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肝硬化结节; CT; MRI中图分类号 R65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4-0054-02Clinical Analysis of CT and MRI in the Nodules of Liver Cirrhosis/ZHAO Chun-ta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4):54-55【Abstract】 Objective:To research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T and MRI in the nodules of liver cirrhosis.Method:52 patients with nodules of liver cirrhosis were examined by CT andMRI.Result:CT and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nodules of liver cirrhosis had its own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relevant predictor was also different,the related efficacy index of MRI and CT in the diagnosis of nodules of liver cirrhosis was higher,but ther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Predictor of CT and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nodules of liver cirrhosis,is different,and the diagnostic efficacy of them is higher,but shows no obvious difference.【Key words】 Nodules of liver cirrhosis; CT; MRIFirst-author’s address:The Second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anjiang 524013,China肝硬化结节是肝硬化的特征性病变之一,如能尽早对肝硬化结节进行检测和诊断,有利于尽早分析肝硬化,并进行早期及时的治疗[1-2]。

肝硬化结节的CT和MRI诊断

肝硬化结节的CT和MRI诊断

肝硬化结节的CT和MRI诊断陈星荣,医学博士,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原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华山临床医学院院长,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关键词:肝硬化结节影像学诊断CT MRI肝硬化结节的常用影像学诊断方法为CT和MRI,其中部分为小HCC和癌前病变,因它们可以根治,故对其误、漏诊或处理不当将对患者带来巨大不良影响。

一肝硬化结节的命名和分类在1994年世界胃肠病变学术会议提出“结节性肝细胞病灶命名法”(以下简称“命名法”)之前,各家对肝硬化结节的命名颇不一致,并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

目前大多数有关专家都采用此“命名法”,详见表1。

日本肝癌研究组1992年制订的“肝细胞结节组织学诊断标准和分类法”(简称“日本分类”)将肝细胞结节分为六类,可与“命名法”对应如下(表2)。

铁质沉着结节:在没有血色素沉着症(Hemochromatosis)和含铁血色素沉着症(Hemosiderosis)的肝硬化患者,RN和DN中可有铁质沉着,即铁质沉着RN和铁质沉着DN,总称之为铁质沉着结节(Siderotic Nodule)。

铁质沉着结节曾被称之为“铁质沉着再生结节(Sid erotic Regenerative Nodule)”,但约25 %的异形增生结节也为铁质沉着结节,故铁质沉着结节一词不应与铁质沉着RN为同义词。

二再生结节和异形增生结节的转归RN可逐步发展为HCC,即RN发展为LGDN和HGDN,再发展为带亚灶性HCC的DN(DN with Subfocus of HCC),进一步发展为小肝癌(“命名法”规定为小于2 cm,我国传统规定为小于3 cm),最终为肝癌(巨块、弥漫或大于2~3 cm结节)。

此过程也即所谓”多步(Multistep)癌形成过程”。

除多步癌形成过程外,HCC发生的另一途径为新生性(De Novo),即新生性HCC。

肝硬化和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每年有3 %~10 %发生HCC,其中大多数为多步癌形成过程而来。

肝脏CT、MRI诊断

肝脏CT、MRI诊断

(2)脓肿内出现气泡(20%)具有确诊意义;
(3)环绕脓腔可见脓肿壁(密度低于肝而高于脓腔)和水肿带
增强扫描:典型脓肿由内向外分,
内 坏死区:低密度,不强化
脓肿壁及分隔:环形强化及蜂房状强化
水肿带:低密度
外 周围反应带:动脉期一过性强化(汇管区炎症导致肝内 门静脉狭窄,门静脉血流减少,肝动脉血流代偿性增加所致)
螺旋CT动态增强多期扫描:分别在肝动脉期、 门静脉期行全肝扫描,称肝脏双期扫描;双期 扫描后加作平衡期扫描,称三期扫描
.
5
肝脏动态增强技术
动脉期:腹主动脉的强化已到峰值,肝实质的强化尚未开 始或轻微,脾脏的强化开始,呈不均匀斑点或斑片状,标 志着动脉期的开始。起始时间约为注射造影剂后的20~25s, 持续时间约15~25s,故动脉期的中止时间是40~45s。
门静脉:主干长4.8~8.8cm,在第一肝门处为最粗的 管状结构,位于肝动脉(偏左)与胆总管(偏右)的 后方。肝门静脉分左右两支。
肝动脉:平扫时,肝动脉的肝内分支不能分辨,增强 后动脉期,肝固有动脉及左、右肝动脉分支的起始部 可呈高密度影。
肝内胆管:正常肝内胆管直径为1~3mm,伴随门静
脉和肝动脉走行。增强后. 胆管呈低密度管道。
提高恶性肿瘤分期准确性 确定并显示病变是否为血管性病变
.
3
对比剂选择和使用
使用水溶性碘对比剂 尽可能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 使用前必须做碘过敏试验 对比剂团注
80100ml 速度:3ml/s
.
4
肝脏动态增强技术
肝脏双重血供:肝动脉血供占25%,门静脉血 供占75%。静脉快速注入对比剂,短期内肝动 脉、门静脉和肝实质内对比剂浓度按先后顺序 在相应时间内上升,并保持一段时间的峰值, 称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平衡期

早期肝硬化结节癌变影像诊断

早期肝硬化结节癌变影像诊断

4
结节血流:早期肝硬化结节癌变时,结节血流信号通常较弱,有时可见动脉期强化,但静脉期强化不明显。
结节内部结构特征
结节内部结构不均匀,边缘模糊
结节内部可见高密度影,提示钙化或纤维化
结节内部可见低密度影,提示坏死或出血
结节内部可见强化,提示肿瘤活性或炎症反应
结节周围组织特征
结节周围组织出现异常信号,如高信号、低信号或混杂信号
04
肝硬化结节癌变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
肝硬化结节癌变通常发生在肝硬化的晚期,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肝硬化结节癌变的原因
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
0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肥胖、糖尿病等导致的肝损伤
03
酒精性肝病: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损伤
02
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肝脏导致的肝损伤
结节的生物学行为:结节的生物学行为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结节的大小和位置:结节的大小和位置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结节的形态和边缘:结节的形态和边缘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结节的进展和变化:结节的进展和变化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结节的血供和代谢:结节的血供和代谢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02
03
04
05
06
01
谢谢
1
结节周围组织出现强化或钙化等特征
3
结节周围组织出现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或边缘模糊等特征
2
结节周围组织出现淋巴结肿大或血管增粗等特征
4
4
早期肝硬化结节癌变的影像诊断难点
结节的鉴别诊断
肝硬化结节与肝癌的鉴别:肝硬化结节通常表现为低密度,肝癌表现为高密度
肝硬化结节与肝血管瘤的鉴别:肝硬化结节通常表现为低密度,肝血管瘤表现为高密度

肝硬化背影下肝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肝硬化背影下肝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DN及DN癌变的病理学
DN定义:至少有直径lmm以上的区域,肝细胞 呈不典型增生改变,但组织学上无任何恶性肿瘤 的证据。 按照组织分化程度分为:LGDN及HGDN
LGDN
肉眼上LGDN常表现为直径lcm左右的结节,周 围缺乏真正的包膜,但可有致密的纤维组织包绕 。 结节中可见无胆管伴行的动脉(以下称非配对动 脉) 。 LGDN与大的RN常难以区分。
RN病理学
良性的肝硬化结节,它由再生的肝细胞构成,周围 有纤维隔围绕,其结构和血供与正常的肝细胞非常 相似。结节内的肝细胞有脂肪变性,胆汁淤积、胆 色素及含铁血黄素沉积。 有研究发现,有铁沉积的RN特别是直径大于 8mm的结节,较无铁沉积的结节容易发生恶变! RN血供:主要由门静脉供血。
同一病人,2010-02-11
同一病人,MRI
原发性肝细胞癌
伴有肝硬化肝癌患者多表现为原有乏力、纳差等 症状的加重或出现黄疸、腹胀等症状,其次是肝 区疼痛。临床症状较不伴有肝硬化的肝癌患者( 主要以新出现的右上腹部不适、肝区疼痛)隐匿 。 由于肝细胞反复破坏和再生,伴肝硬化肝癌AFP 水平升高较不伴肝硬化肝癌明显。
CT表现
平扫多数呈等密度,少数可呈略高或略低密度。 增强扫描动脉期绝大多数无明显强化,少数可出 现轻、中度增强;门静脉期及平衡期多数RN仍为 等密度,少数呈现略低密度。(纤维增生比较明 显,由于纤维组织的延时强化)
男性,54岁
CT334368
女,24岁,B超发现脾脏增大,腹水,CT304393
肝硬化时肝癌的CT诊断及鉴 别诊断要点
背景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肝硬化。 肝硬化结节发展为HCC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过程 :肝硬化再生结节(RN) → 低级不典型增生结节 (LGDN) → 高级不典型增生结节(HGDN) → 包含HCC中心(microscopic foei of HCC)的 不典型增生结节,直到HCC。

肝硬化的诊断

肝硬化的诊断

影像学表现
• CT:CT扫描是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平扫显示肝的密度降低,比脾的
密度低。弥漫性脂肪浸润表现全肝密度降低,局灶性浸润则表现肝叶或
肝段局部密度降低。 • 平扫示全肝密度均匀降低,肝/脾CT值之比≤1.0;脂肪浸润较重时(重
度脂肪肝)肝内血管明显呈高密度改变,但其走向、排列、大小、分支
正常,没有受压移位或被侵犯征象,增强扫描强化程度不如脾脏。
异常以及脾大、门静脉高压改变的征象。 ③肝硬化合并肝癌的诊断:百分之三十至五十合并肝癌 ④再生结节与肝癌的鉴别诊断: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和MRI检查有利于鉴 别,小肝癌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即快速退出,再生结节没有 明显对比增强。 再生结节T2WI呈低信号, 小肝癌T2WI呈高信号,可与再 生结节区分开来。
中度脂肪肝
重度脂肪肝
脂肪肝增强扫描表现
局灶性脂肪肝
肝岛
肝囊肿
病因:先天性和后天性肝囊肿, 分类:临床分为单纯性肝囊肿和多囊肝, 临床和病理: 多见与30-50岁,症状轻微,巨大囊肿可致肝 大,上腹部胀痛,偶有囊肿破裂、出血、合并感 染等。 囊肿大小数毫米至数厘米之间,囊壁薄,内衬 上皮细胞,囊内充满澄清液体。
• 肝细胞癌容易侵犯门静脉和肝静脉引起 血管内癌栓或肝内外血行转移; • 侵犯胆道引起阻塞性黄疸; • 淋巴转移可引起肝门及腹主动脉或腔静 脉旁等处腹腔淋巴结增大; • 晚期可发生肺、骨骼、肾上腺和肾等远 处转移。
影像学表现: X线:肝癌的肝动脉造影可出现以下异常改变: ①肿瘤供血的肝动脉扩张; ②肿瘤内显示异常肿瘤血管;
化脓性炎症,形成化脓性肝脓肿。
【临床与病理】
临床:表现肝大、肝区疼痛、触痛以及发热、白 细胞升高等急性感染表现。

肝脏影像学表现

肝脏影像学表现

肝脏影像学表现肝脏影像学表现一、肝脏解剖结构在肝脏影像学表现的讨论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肝脏的解剖结构。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位于腹腔右上腹部,主要由左右两叶组成。

肝脏表面有包膜覆盖,内部则由肝小叶组成,肝小叶又由许多肝细胞组成。

肝脏的血供主要来自门静脉和肝动脉。

二、常见肝脏疾病的影像学表现1、肝囊肿肝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通常采用超声、CT和MRI等影像学方法来进行诊断。

在超声影像上,肝囊肿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无回声区,边界清晰。

CT影像上,肝囊肿呈现为低密度区,一般不强化。

MRI影像上,肝囊肿呈现为高信号,T2加权图像上高信号更为明显。

2、肝脏肿瘤肝脏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

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有肝细胞癌和肝胆管细胞癌。

在CT和MRI影像上,肝细胞癌通常呈现为不规则的低密度或高信号病灶,且常伴有血供异常。

肝胆管细胞癌则呈现为多发结节状低密度区或高信号病灶,并可出现胆管扩张的征象。

3、肝脓肿肝脓肿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结合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可做出诊断。

在CT影像上,肝脓肿呈现为低密度区,边缘可见壁结节,周围有压迫性改变。

MRI影像上,肝脓肿呈现为高信号病灶,T2加权图像上高信号更为明显。

4、肝硬化肝硬化是肝脏慢性疾病的一种表现,常见的病因有慢性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等。

在超声影像上,肝硬化呈现为肝脏回声增强,结构紊乱。

CT和MRI影像上,肝硬化表现为肝脏体积缩小,边缘不规则,同时可见肝内血管形态改变。

5、肝血管疾病肝血管疾病包括肝脏动脉瘤、门静脉高压等。

在CT和MRI影像上,肝脏动脉瘤呈现为局灶性增大的动脉,周围可见包膜。

门静脉高压引起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肝内静脉扩张和侧支循环形成。

6、肝脏损伤肝脏损伤可以是创伤性的,也可以是非创伤性的,如药物性肝损伤等。

在CT和MRI影像上,肝脏损伤呈现为不规则的低密度区或高信号病灶,边缘模糊,可伴有血肿形成。

附件:本文档没有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门静脉高压:也称为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晚期的表现,主要特征是门静脉及其分支的血液压力升高。

肝硬化的CT与MRI比较研究

肝硬化的CT与MRI比较研究
而近年来 , T灌 注成像也逐渐 应用到 肝硬化的诊 断当 中, C 如谢
T WI T WI 行扫 描 。最好采 取一 次屏气 快速 扫描序 列来 1 及 2 进 减 少腹 部呼 吸运动 的伪影 。再酌情 决定 是否行 MR 增强 扫描 I
以鉴别有否肝癌发 生。
安等 [通过对 C e 的研究 成果归 纳后 提出 , T灌 注成像能 3 1 h n等 C
[ 关键词 】 肝硬 化 ; CT; . MPI
【 图分 类 号 】 5 52 中 R 7 . 【 献标识码 】 文 B 【 文章 编 号 】 0 5 0 1 ( 0 2) — 9 O 29— 66 2 1 1 8一 2 1
肝 硬 化(ie cr oi ) 由于多 种原 因所 引 起 的肝脏 损 1 r i hss 是 v r 害 , 脏 呈进 行性 、 肝 弥漫 性 、 维性 病 变。表 现 为 肝细 胞 弥漫 纤 性 变性 坏 死 、 维组 织增 生 与肝 细胞结 节状 再生 , 肝小 叶结 纤 使 构 与循环 途径被逐渐 改变 , 肝脏变形 、 令 变硬 最终导致 肝硬化 。 目前组织 活检是评 价肝硬 化程 度 的金标准 …, 由于会对 患者 但 造成 创伤 , 因此具 有一定 的局 限性。 目前 主要采取 无创 的影 像 学 方 法进 行诊 断 。本 资料 采 取 比较 C T与 MR 两 种影 像学 检 I
增 强扫描 以判 别患者有否合 并肝癌 。
1 22 H I .. R 检查 采用 西 门子公 司生产 的超 导型磁共 振仪 , 场 强 1 T。检查 前 6h禁止进 食 , . 5 采用 常规横 断 面或 者冠状 面 的
观察形态学 变化 以诊断肝 硬化 。若 出现肝脏 轮廓不 整齐 、 体积 变。

肝脏常见病变影像诊断

肝脏常见病变影像诊断

肝右叶脓肿
CT平扫(A、B)示肝脏右叶内有一圆形低密度病灶, 中间可见少许分隔。增强扫描(C~H)见病灶周边及分隔 部分有轻到中度强化,中央低密度区无强化,病灶周围可 见充血带
肝右前肝脓肿
MRI平扫示肝右前一 不规则异常信号区, T2WI(A、B)呈等高混 杂信号,T1WI(E、F) 呈低等混杂信号影,边界 不清晰;增强扫描(N、 O)病灶强化更加明显, 部分病灶呈环形强化,中 心液化、坏死区无强化
长者),少数呈膨胀性生长者边缘有假包膜形成
则边界清楚。
3,肿瘤可造成局部膨隆,肝叶增大,肝内管道和 肝门推移。
【影像诊断】
二、CT诊断
4,肝硬化表现
5,增强扫描:常规增强扫描只能观察到门静脉期 或肝实质期,肿瘤呈不规则强化, 低于周围正常肝组织,中央坏死区 呈裂隙状更低密度区。
【影像诊断】
二、CT诊断 6,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 造影剂呈“快进快出”表现。 采用专用压力注射器以2.0~3.0ml/s速度 注射80~100ml对比剂,开始注射后延迟 16~20s开始扫描为动脉期;延迟50~60s开 始扫描为门静脉期;延迟至110~120s扫描 为平衡期。
【影像诊断】 三、MRI 1,典型的海绵状血管瘤在 T1WI像上为均匀稍低 信号,质子像上呈均匀稍高信号。
2,T2WI像上随回波时间(TE)延长,信号逐渐 增高,重T2WI像上信号更高,称为灯泡征。 3,形态特征和Gd-DTPA动态增强扫描(T1WI) 血管瘤强化表现同CT所见。
肝右叶下段海绵状血管瘤
【影像诊断】
三、MRI检查 1,MR平扫示脓腔呈长T1和长T2信号改变,即T1WI为 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2,脓肿壁的信号稍高于脓腔但低于正常肝组织。 3,Gd-DTPA增强后脓肿呈环形强化,脓腔不强化。 4 , MRI 对脓肿周围的水肿显示敏感性高于 CT ,呈 T1WI略低信号, T2WI为稍高信号,称谓“晕环征”。 如果发现环形强化和在脓腔内有气体影,为典 型肝脓肿表现。

肝硬化诊断的金标准

肝硬化诊断的金标准

肝硬化诊断的金标准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常常是由于长期的肝炎病毒感染、酗酒或其他肝脏疾病引起的。

肝硬化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因此需要依靠一系列的检查和评估来确认诊断。

在临床实践中,有一些被公认的肝硬化诊断的金标准,这些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诊断患者的病情,从而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首先,肝功能检查是诊断肝硬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肝功能检查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肝酶、胆红素、蛋白质、凝血功能等指标来评估肝脏的功能状态。

在肝硬化患者中,这些指标通常会出现异常,如肝酶升高、胆红素增加、凝血功能异常等。

因此,肝功能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肝硬化的可能性。

其次,影像学检查也是肝硬化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I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肝脏的形态结构、大小、密度等情况。

在肝硬化患者中,肝脏通常会出现不规则的结节、肝脏体积增大、密度不均等表现。

通过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患者肝脏的情况,从而有助于肝硬化的诊断和分期。

另外,肝组织活检也是肝硬化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肝组织活检是通过穿刺肝脏获取组织标本,然后送至病理科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认肝脏组织的病变情况。

在肝硬化患者中,肝组织活检通常会显示肝细胞坏死、纤维化增生等病理改变。

通过肝组织活检,医生可以直接观察患者肝脏组织的病变情况,从而明确诊断肝硬化的程度和类型。

最后,临床症状和体征也是肝硬化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肝硬化患者常常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腹水、肝区疼痛等症状,体检时常常可以触及肝脏肿大,腹水等体征。

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和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医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有助于肝硬化的诊断和评估。

综上所述,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肝组织活检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是诊断肝硬化的金标准。

这些检查手段可以相互印证,帮助医生准确地诊断患者的病情,从而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对于患者来说,及时进行肝硬化的诊断和评估,对于后续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

肝结节确诊标准

肝结节确诊标准

肝结节确诊标准
肝结节是肝脏疾病的常见表现形式,对于肝结节的确诊,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介绍肝结节的确诊标准:
1.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肝结节诊断的重要手段。

通过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病灶位置、数目、大小、形态等信息,从而对肝结节进行初步诊断。

在影像学检查中,尤其是CT和MRI检查,可以通过增强扫描或特殊序列扫描,提高病灶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

2.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是肝结节确诊的金标准。

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部分或全部结节,可以获取病灶的组织样本,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和病理学诊断。

病理学检查不仅可以明确诊断,还可以确定病灶的性质、分化程度、恶性程度等信息,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3.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可以反映肝脏的功能和病变情况,对于肝结节的确诊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血液检查包括肝功能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病毒学检查等。

通过血液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肝功能状况、是否存在肝癌等恶性病变、是否有病毒感染等。

4.临床病史
临床病史是肝结节确诊的重要参考依据。

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可以了解患者的症状表现、既往病史、家族史等信息,从而对肝结节进行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

例如,乙肝或丙肝患者容易出现肝硬化和肝癌等疾病,而脂肪肝或药物性肝炎患者则容易出现局灶性结节增生等良性病变。

5.其他检查
其他检查包括腹腔镜检查、术中病理检查等。

腹腔镜检查可以在直视下观察肝脏病变情况,术中病理检查可以快速确定病灶的性质和恶性程度等信息。

这些检查方法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rade, 简称HGDN)(一个结节由一个肝细胞克隆增殖,组织学及细 胞学异常,但未达HCC标准)
2.4,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cinoma,简称HCC)
铁质沉着结节
❖ 在没有血色素沉着症(Hemochromatosis) 和含铁血色素沉着症(Hemosiderosis)的 肝硬化患者,RN和DN中可有铁质沉着,即 铁质沉着RN和铁质沉着DN,总称之为铁质 沉着结节(Siderotic nodule)。
肝硬化结节的命名和分类
❖ 2, 异形增生性或肿瘤性病灶 2.1, 肝细胞腺瘤 2.2, 异形增生灶 2.3, 异形增生结节(Dysplastic Nodule,简称DN) 2.3.1, 异形增生结节,低级别(Dysplastic Nodule,low
grade, 简称LGDN) 2.3.2, 异形增生结节,高级别 (Dysplastic Nodule,high
GRE 同相位T1WI 成像, TR/TE= 175/4.7,脂肪未 抑制,含脂肪HGDN显示 为等信号
GRE 去相位T1WI 成像, TR/TE= 175/2.2,脂肪抑 制,含脂肪HGDN显示为 低信号
肝硬化结节逐步形成HCC结节内血供变化
❖ 源于门道区的肝动脉供血和门静脉供血,在RN是与邻近肝 实质相仿的,在LGDN则比邻近肝实质减少,而HGDN则减 少更多,与此同时新生异常血管供血逐渐增多,变为HCC之 后基本上或完全为新生异常血管供血。然而,门静脉供血以 及门道区肝动脉和异常动脉的供血对每个个别LGDN, HGDN和早期HCC(<2cm者)是颇多变异的,以致对个别 结节,例如HGDN可以是动脉供血增多,也可以是静脉供血 增多,还可以是二者供血均减少。
❖ 动态增强CT的门脉期和延迟期,DN多数为等密度, 少数为低或高密度(注:动脉期呈现为高密度、门 脉期和延迟期呈现为低密度者,一般认为属HCC的 表现)。
HGDN的CT动态增强扫描
CT平扫见大量腹水和 动态增强CT的动脉 脾脏肿大,肝脏表面 期,HGDN显示为 呈结节状,左内叶动 边界清楚的、密度 态增强CT动脉期能显 均匀的高密度区 示的结节呈等密(箭) (箭)
肝硬化结节逐步形成HCC结节内血供变化
CT检查和诊断肝内结节的方法
❖ 肝动脉造影 CT(CTHA)。 ❖ 动脉注射造影剂门脉期 CT( CTAP)。 ❖ 碘化油CT(Iodised oil 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IOCT)。 ❖ CT平扫与多期的动态增强扫描(包括单或双
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
小HCC的CT鉴别诊断
暂时性高密度 或暂时性密度 差(THAD)
非铁质沉着大RN、DN的MRI诊断
❖ 非铁质沉着大RN、DN T1WI和T2WI平扫为等信 号,但纤维间隔T1WI和T2WI分别为低和高信号; 大RN、DN周围的纤维间隔足够厚时,T1WI和 T2WI分别显示为相对高和低信号。
❖ 少数非铁质沉着DN T1WI显示为高信号,T2WI显 示为高或低信号。
DN的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
CT平扫,LGDN含脂 动脉晚期,LGDN 门脉期,LGDN 显
质 显示为低密度
显示为等密度
示为低密度
少数RN的CT动态增强扫描
❖ 个别大RN于动态扫描的动脉期也可显示为高 密度结节,而门脉期可为高、等或低密度。 (注意:有的病理学家认为仅就非配对动脉 增多一项,就可以诊断为DN)。
CT动态增强门脉期, 结节变为等密度, 表明为HCC
小HCC的CT动态增强扫描(三月后复查)
CT动态增强动脉期, 结节略增大(黑箭)
CT动态增强门脉期, 结节变为低密度
HCC的动态增强CT诊断
❖ 动脉期呈现低或等密度的结节(多为DN),平均随访838 天,其中60%变为动脉期全部或部分增强结节(“结节中结 节”),后者继续随访还会变为全部增强结节。
❖ 1, 再生病灶
1.1, 单腺泡再生结节
1.2, 多腺泡再生结节
1.3, 肝叶或肝段增生
1.4, 肝硬化结节(Cirrhotic Regenerative Nodular,简称
RN):>5mm者为大RN
(杨-小于或等于3mm小RN)
1.4.1, 单腺泡肝硬化结节
1.4.2, 多腺泡肝硬化结节
1.5, 局灶性结节增生
大RN的动态增强CT
CT平扫,大RN CT动态增强,动脉期为高密 CT动态增强,门
为等密度
度,与小HCC不易区别(箭) 脉期为等密度
少数DN的CT动态增强扫描
❖ 少数DN可有轻度异常动脉(非配对动脉)供血增 多,以补偿通过门道区而来的肝动脉和门脉供血减 少,以至在动态增强CT的动脉期DN可呈现为部分 或全部增强的结节。
Hayashi M,等 Radiology 2002;225:143-149.
小HCC的动态增强CT诊断
❖ 典型表现为动脉期高密度、门脉期或/和延迟期为不 伴假包膜环状增强的低或相对低密度结节,据此可 确定HCC诊断。
❖ 动脉期高密度、门脉期和延迟期为等密度,伴假包膜 环状增强者提示HCC诊断。
❖ 动脉期等密度、门脉期或/和延迟期为低密度者提示 HCC诊断。
动态增强CT,动脉期小 HCC呈现为约1.2cm大小的 高密度结节状影(箭)
门脉期呈现为略低密度,周围 狭带状高密度环为增强的假包 膜(箭)。提示HCC诊断。
小HCC的动态增强CT的典型表现
动态增强CT动脉期, 动态增强CT门脉 HCC显示为等密度 期,HCC显示为
等密度
动态增强CT延迟期, HCC显示低密度, 提示HCC诊断
❖ Korayashi等的一组154个RN、DN,在平均随访 为期2.8年中,大RN、LGDN和HGDN的消失率分 别为37.4%、11.9%和7.7%。
肝硬化结节的血供
❖ 一般而论,RN主要为门静脉供血。 ❖ DN也大多主要为门静脉供血,但DN,特别是
HGDN,可有较多的动脉(肝动脉和非配对动脉 (Unpaired Arteries)供血。 ❖ 非配对动脉为与见于正常门道区内的小动脉不同的、 一种无纤维组织和胆管伴随的动脉,也即一种新生 动脉或异常动脉。 ❖ 小于3cm的HCC异常动脉供血增加更多 。
❖ DN多数大于RN,虽然二者大小颇多变异,但 >1.5cm或>2.0cm者多为DN。
非铁质沉着大RN、DN的MRI诊断
T1WI成像纤 维间隔为低 信号。RN、 DN为高或相 对高信号, 大者为DN。
T2WI成像纤 维间隔为高 信号。 RN、 DN为低或相 对低信号, 大者为DN。
非铁质沉着大RN、DN的MRI诊断
❖ 动脉期高密度、门脉期和延迟期为等密度的结节难 与其他良、恶性结节区别。
小HCC的动态增强CT的典型表现
动态增强CT动脉期, HCC显示为增强较明 显的小结节(黑箭)
动态增强CT门 脉期,HCC显 示为等密度
动态增强CT平衡期, HCC显示为相对低密度 (黑箭),表明为HCC
小HCC的动态增强CT的典型表现
DN的CT平扫
CT平扫, LGDN含脂质 显示为低密度
铁质沉着DN的CT平扫
大RN、DN的CT动态增强扫描
❖ 大RN、DN的血供绝大多数与正常肝脏或其邻近肝 实质相仿,故动态增强扫描的各期均为等密度,不 能显示大RN、DN,少数于门脉期或/和平衡期可为 低密度。(RN动脉期常无明显强化,门脉等。DN动脉多数无明显强
❖ 低、等密度转变为高密度或部分高密度的累计转变率在1年、 2年、3年、4年和5年分别为15.8%、44.3%、58.7%、 77.2%和77.2%。
❖ 转变为全部或部分高密度结节中,18个穿刺活检和手术病理 证实为HCC,高分化者为8个,中和低分化者各为5个,表明 这种密度变化可能为DN变为HCC或高分化HCC变为中、低 分化HCC的表现。
门脉期HGDN为等密 度(箭),并显示众 多曲张静脉(白箭 头),这个结节不易 与小HCC区别
早期HCC的CT诊断
❖ 低密度结节中动脉期有较小的增强结节,称 之为“结节中结节(Nodule-in-nodule)”, 可能为HGDN中含有癌灶的表现。
❖ 有时HGDN呈现为动脉期部分增强,不一定 含HCC灶,但为癌前病变,应采取极积极手 段治疗。
❖ 小HCC的倍增时间为2.5-5.7月,随访3-6月, 明显长大,提示为HCC。
❖ 小HCC动态增强CT门脉期和延迟期呈现等密 度的结节,随访3-6月,变为低密度,提示为 HCC。
小HCC的CT动态增强扫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T平扫,右叶前 段等密度结节, 直径约1cm
CT动态增强动脉 期,等密度结节 增强(黑箭)
含HCC亚灶HGDN的CT诊断
CT平扫,右后叶 上段见一密度略 低大结节,直径 约3cm(黑箭)
动态增强CT动脉期显示上 述结节(黑箭)中有一部 分增强较明显的小结节即 所谓结节中的结节(白箭)
门脉期仅显示上述大结 节(黑箭)。手术与病 理证实为较大HGDN中 含一小HCC灶
小HCC的CT动态增强扫描
RN、DN的CT平扫
❖ 非铁质沉着RN、DN一般不能显示 。 ❖ 少数DN含脂质较多,平扫时也可显示为低密度结
节。 ❖ 铁质沉着RN、DN中铁质含量达一定数量时,CT平
扫呈现为略高密度的肝内结节。少数RN因失血等原 因造成的血压下降可致RN缺血性梗死,也即所谓的 缺氧性假小叶坏死(Anoxic pseudolobular necrosis), 平扫时可显示为低密度结节。
❖ 大RN、LGDN和HGDN三种结节的总癌变率 每年为11.3%,远高于一般肝硬化的每年 HCC的发生率(2.5-3.7%)。
再生结节和异形增生结节的转归
❖ RN、LGDN和HGDN不发生癌变者,随访过程中可 变小、以至消失,或维持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