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结节癌变的早期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核磁共振成像对肝硬化肝内结节诊断及癌变的早期应用价值

核磁共振成像对肝硬化肝内结节诊断及癌变的早期应用价值

核磁共振成像对肝硬化肝内结节诊断及癌变的早期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对肝硬化肝内结节诊断及癌变的早期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我院100例经病理证实为肝硬化患者,回顾性分析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肝硬化肝内结节诊断及癌变早期的价值。

100例病例采用GE Signa1.5T核磁共振仪进行诊断,均以脂肪抑制T2WI和横轴位T1WI平扫,后利用三维成像技术做动态图像处理。

另选取50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ADC值等。

结果:100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肝硬化肝内再生结节,具体分为两种其一大结节,其二小结节;同时100例患者中50例经诊断确诊为肝癌患者。

且ADC值等均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NMRI对诊断肝硬化肝内结节及早期癌变准确性高,有利于区分疾病类型,故值得广泛推广应用于临床诊断过程中。

【关键词】:NMRI;肝硬化;肝内结节;癌变;诊断价值临床上指人类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显微组织及结节样增生的病理过程为肝硬化,肝区常伴有结节,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退变结节和再生结节。

临床诊断常采用NMIR进行肝硬化区分诊断。

而近年来,大量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提示,肝细胞癌与肝硬化间具有密切关联性。

肝硬化结节经过RN、DN与DN癌变或eHCC最终演变为sHCC。

就肝细胞癌而言,其在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内属于常见性疾病,高居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6位和致死率第3位[3、4]。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肝硬化背景伴HCC患者比例高达80%~90%,其中由肝硬化进一步演变为HCC者为12%~20%。

且HCC预后不佳,特别是进展期HCC患者5年生存率还不到12%,而sHCC患者5年内生存率超过50%,可达到60%左右,eHCC生存率则更高。

故肝硬化期间及早诊断出癌变或早期肝癌结节,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干预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计收集病例100例,均为我院采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检查时间2014年1月~2015年1月,包括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32~80岁,平均年龄(57.4±13.1)岁;93例有乙肝病史,5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血吸虫病史。

浅谈肝硬化结节和肝细胞癌CT、MRI诊断

浅谈肝硬化结节和肝细胞癌CT、MRI诊断
1 CT诊 断
CT平 扫 ,RN多数 呈 等 或密 度 ,动 态 扫 描 动脉 期 多数 无 明显 强 化 ,静 脉 期 、平 衡 期 呈 等 密 度 ,如 果 RN周 围纤维 增 生 明显 ,纤 维 组 织延 时强 化 ,可 衬 托 RN呈 略低 密度 ;DN在 CT检 查与 RN基 本 相 同 ,分 辨较难 ;HCC平 扫呈 略低 、等 密度 灶 ,动 脉期 呈 不 同程度 强化 ,门脉期 呈 等 、低 密 度 ,平衡 期 、延 迟 期 呈低 密度 ,如果有 病 灶 包 膜 ,包 膜可 呈 延 时 强 化 ,颇 有诊 断价 值 。
大 多数 学者 认 为 RN是 在 肝 硬化 基 础 上 发 展 而 来 ,是 肝细 胞局 灶性 增 生 而形 成 的肝 实质 小 岛 , RN逐 步形成 DN,低 度 DN含 有肝 细 胞 ,但 大 多数 细 胞发 育不 良 ,高度 DN有 局 灶 或 广泛 结 构 异 常 , HCC癌 细胞 呈条 索 、巢 状或 腺管 样 ,周 围有 血 管包 绕 。HCC主要 肝 动脉供 血 或部分 肝 动 脉及 门脉双 重 供 血 ,HCC极 易 肝 内扩 散 ,可 形成 静 脉 癌 栓 ,晚 期 经 淋 巴转 移 腹 腔 、腹 膜 后 、锁 骨 上 ,经 血 行 转 移 脑 、骨 ,还可 腹膜 种植 。
[收 稿 日期】2013—09—18
DN在 癌 变 过 程 中 ,含 有 癌 细 胞 结 节 灶 ,MRI 出现 典型 的 “结 中结 ”,即在 T2WI低 信 号 中 出现 灶性 高信 号 ,还 可 有 以下 表 现 :结 节 大 于 3cm,或 近期迅 速增 大 ,T1WI有 高 变 为低 信 号 ,T2WI有低 变为 高信 号 ,病 灶 出现 动脉 期 强 化 ,病灶 出现 脂 肪 变性 ,病灶 出现 假包 膜 。

肝硬化结节和早期肝癌的病理基础及mri诊断和鉴别

肝硬化结节和早期肝癌的病理基础及mri诊断和鉴别

•图文讲座•肝硬化结节和早期肝癌的病理基础及MRI诊断和鉴别毛思月,谢传淼【摘要$在慢性肝病患者中,肝硬化结节发展为肝细胞癌通常会经历一个多步骤癌变过程:再生结节一异型增生结节一早期肝细胞癌,在此过程中肝结节性病变有其特定的病理特征及影像表现。

本文介绍了肝硬化结节及早期肝癌的病理基础及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并对其鉴别要点进行了总结,旨在进一步提高对癌前病变以及早期肝癌的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肝硬化;肝细胞癌;再生结节;异型增生结节;早期诊断;病理基础町【中图分类号$R445.2;R73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00313(2019)12128504ijDOI:10.13609/ki.10000313.2019.12.001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减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HCC发生于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引起的肝硬化基础上$HCC 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多步骤进展的癌变病理过程$本文对肝硬化结节的病理基础及分类、癌变的多步骤进程、早期HCC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进行概述,希望能为肝硬化结节及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参考$肝硬化结节的病理基础及分类肝硬化是指肝脏慢性炎症反复导致肝损伤、肝实质破坏,激发肝细胞再生,同时伴随着肝纤维化及纤维崩解的反复发作,使纤维组织包绕肝实质结节,取代正常的肝小叶结构$肝硬化结节是在肝硬化背景下,肝细胞和周围间质增生形成的肝细胞结节2$根据国际胃肠病学大会1995年提出的分类,在慢性肝病患者中发现的肝结节性病变可分为以下几类3$1.再生结节再生结节(regenerative nodule,RN)为良性的肝硬化结节,主要是因为肝细胞坏死、血供改变或其它因素导致肝细胞及间质增生,周围围绕着纤维间隔,大部分由单层或双层肝细胞板形成,细胞无异形性,无正常汇管区和门静脉,其结构和血供与正常肝细胞相仿,主要由门静脉供血$再生结节主要包含以下几类:单腺泡再生结节(仅有一条门静脉通路)、多腺泡再生结节(具有多条门静脉通路)、硬化性结节、段或叶的增生及局灶性结节样增生⑷。

超声造影LI-RADS 3类对肝硬化背景肝癌阳性率的诊断价值

超声造影LI-RADS 3类对肝硬化背景肝癌阳性率的诊断价值

超声造影LI-RADS 3类对肝硬化背景肝癌阳性率的诊断价值引言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

而在肝硬化患者中,肝癌的发病率更是明显升高。

由于肝硬化背景下的肝癌通常较难及时发现和治疗,因此对肝硬化患者进行早期的肝癌筛查和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而超声造影(CEUS)是一种无放射性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的血流情况,对于肝癌的检测和诊断有着较高的准确性。

而LI-RADS(肝脏肿瘤成像报告与数据系统)是国际上常用的肝脏成像学评估标准,能够对肝脏异常结节进行规范化的描述和诊断,并且提供一定的肿瘤分类和诊断建议。

本文将对超声造影LI-RADS 3类对肝硬化背景肝癌阳性率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

一、肝硬化患者中肝癌的诊断难点肝硬化是由于长期的肝脏损伤导致的肝脏纤维化和结构破坏,同时也是肝癌最主要的诱因之一。

临床上约80%的肝癌都发生在肝硬化的病变基础上,因此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肝癌筛查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由于肝硬化患者肝脏结构的改变和血流动力学的紊乱,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在肝癌的早期诊断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CT和MRI检查虽然是常用的肝癌筛查和诊断手段,但是其放射性和造影剂的不良反应以及对肾功能的影响,使得其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而超声检查则是一种无创伤、无放射性的检查方法,对于肝脏异常结节的筛查和辅助诊断有着一定的优势。

二、超声造影在肝癌诊断中的优势超声造影是通过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观察其在肝脏血流动力学上的影响,从而明显增强肝脏的超声成像效果。

与传统的超声检查相比,超声造影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的血流情况,有助于发现和区分肝脏的异常结节。

超声造影可以清晰地反映肝脏的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血流情况,对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而且,由于超声造影是一种无放射性的检查方法,因此适用于肝硬化患者和孕妇等特殊人群。

三、LI-RADS对肝脏异常结节的分类和诊断建议LI-RADS是由美国肝脏疾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发起的一项肝脏肿瘤成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其目的是对肝脏的异常结节进行规范化的描述和诊断,提供一定的肿瘤分类和诊断建议。

肝硬化结节的CT和MRI诊断

肝硬化结节的CT和MRI诊断

肝硬化结节的CT和MRI诊断陈星荣,医学博士,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原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华山临床医学院院长,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关键词:肝硬化结节影像学诊断CT MRI肝硬化结节的常用影像学诊断方法为CT和MRI,其中部分为小HCC和癌前病变,因它们可以根治,故对其误、漏诊或处理不当将对患者带来巨大不良影响。

一肝硬化结节的命名和分类在1994年世界胃肠病变学术会议提出“结节性肝细胞病灶命名法”(以下简称“命名法”)之前,各家对肝硬化结节的命名颇不一致,并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

目前大多数有关专家都采用此“命名法”,详见表1。

日本肝癌研究组1992年制订的“肝细胞结节组织学诊断标准和分类法”(简称“日本分类”)将肝细胞结节分为六类,可与“命名法”对应如下(表2)。

铁质沉着结节:在没有血色素沉着症(Hemochromatosis)和含铁血色素沉着症(Hemosiderosis)的肝硬化患者,RN和DN中可有铁质沉着,即铁质沉着RN和铁质沉着DN,总称之为铁质沉着结节(Siderotic Nodule)。

铁质沉着结节曾被称之为“铁质沉着再生结节(Sid erotic Regenerative Nodule)”,但约25 %的异形增生结节也为铁质沉着结节,故铁质沉着结节一词不应与铁质沉着RN为同义词。

二再生结节和异形增生结节的转归RN可逐步发展为HCC,即RN发展为LGDN和HGDN,再发展为带亚灶性HCC的DN(DN with Subfocus of HCC),进一步发展为小肝癌(“命名法”规定为小于2 cm,我国传统规定为小于3 cm),最终为肝癌(巨块、弥漫或大于2~3 cm结节)。

此过程也即所谓”多步(Multistep)癌形成过程”。

除多步癌形成过程外,HCC发生的另一途径为新生性(De Novo),即新生性HCC。

肝硬化和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每年有3 %~10 %发生HCC,其中大多数为多步癌形成过程而来。

超声造影LI-RADS 3类对肝硬化背景肝癌阳性率的诊断价值

超声造影LI-RADS 3类对肝硬化背景肝癌阳性率的诊断价值

超声造影LI-RADS 3类对肝硬化背景肝癌阳性率的诊断价值引言肝癌是全球范围内的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生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而肝硬化是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对于肝硬化患者进行肝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超声造影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能够为肝癌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

而在超声造影中LI-RADS(肝癌影像学报告与数据系统)分类中,LI-RADS 3类是指存在低概率恶性病变的肿块,对于肝硬化背景下的肝癌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本文将分析超声造影LI-RADS 3类对肝硬化背景肝癌阳性率的诊断价值。

一、LI-RADS系统概述LI-RADS是美国肝癌影像学报告与数据系统(Liver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的缩写,由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ACR)制定并更新。

该系统通过对肝脏影像学特征进行分级,帮助放射科医生对于患者是否患有肝癌做出准确的诊断。

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被视为指导肝癌筛查、诊断及治疗选择的重要标准之一。

LI-RADS系统主要将肝脏影像学表现分为5个类别,分别是LR-1(绝对良性结果)、LR-2(高概率良性结果)、LR-3(低概率恶性结果)、LR-4(高概率恶性结果)、LR-5(具有一定特征的肝癌)和LR-M(疑似肝癌)。

其中LR-3类是指存在低概率恶性病变的肿块,需要密切随访观察。

二、LI-RADS 3类在肝硬化背景下的诊断价值1.对肝癌的早期筛查价值在肝硬化背景下,患者肝脏中已经存在瘢痕组织以及可能的结节,这给肝癌的早期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而LI-RADS 3类的存在,往往代表着肿瘤的潜在恶性程度较低,但并不排除其中存在恶性病变的可能。

对于LI-RADS 3类的肿块,即使存在恶性可能性较低,也需要密切的随访观察。

这有助于在早期发现恶性病变,提高肝癌的早期筛查率。

2.对肝硬化患者的诊断价值肝硬化患者不仅存在较高的肝癌发生风险,而且由于肝脏结构的改变,使得影像学表现也十分复杂,这给肝癌的诊断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肝硬化早期b超报告单

肝硬化早期b超报告单

肝硬化早期B超报告单一、概述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病,其特征是肝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改变,常常导致肝功能衰竭。

通过B超检查可以评估肝硬化的程度和相关病变,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介绍肝硬化早期B超报告单的相关内容。

二、检查结果1. 肝脏形态和大小肝脏呈现明显的弥漫性增大,边缘不规则。

肝脏体积略增大,较正常范围稍高。

2. 肝脏内回声肝脏内回声分布不均匀,可见点状、斑片状高回声区域。

这些高回声区域可能是肝硬化早期出现的纤维化和炎症反应。

3. 血管影像肝血管显影正常,动脉、门静脉血流速度正常,无异常扩张。

4. 脾脏和淋巴结脾脏肿大,边缘光滑,回声均匀。

周围可见轻度淋巴结增生。

5. 腹腔积液腹腔内可见少量积液。

三、结论根据以上B超检查结果,结合临床病史和症状,初步诊断患者为肝硬化早期。

肝脏形态异常,呈现弥漫性增大,边缘不规则。

肝脏内回声分布不均匀,可见高回声区域,可能是纤维化和炎症反应的表现。

脾脏肿大,边缘光滑,回声均匀,周围有轻度淋巴结增生。

此外,还可见少量腹腔积液。

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以了解肝硬化的进展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积极调整生活方式,控制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四、注意事项肝硬化早期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肝功能和整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症状的变化,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此外,饮食调理、适量运动以及避免过度劳累也是重要的保健措施。

五、参考资料1.张三, 李四, 王五. 肝硬化早期的B超检查及诊断[J]. 中华医学杂志,2010, 20(3): 123-135.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肝硬化早期诊断与治疗指南[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MRI及其定期随访对肝硬化结节癌变的诊断价值

MRI及其定期随访对肝硬化结节癌变的诊断价值
Me t h o ds 48 pa t i e nt s wi t h ma l i gna nt t r a ns f or ma t i o n of h e pa t i c c i r r ho t i c no du l e s by p at hol og y a nd o pe r a t i o n we r e r e t r o — s p e c t i ve l y a na l yz e d. Re s ul t s Th e r e we r e a t o t a l 66 l e s i ons i n 48 pa t i e nt s,T 1 W I s h owe d i s o - i n t e ns i t y a n d hy p o - i nt e ns i t y,
分 病 灶 首 次 MR检 查 并 未 发 现 癌 变 , 随访 过程 中 T z wI 信号增高 , 强化方 式改变或进 行性增大 等改变 , 后经证 实已癌变 。 结论 磁 共 振 常 规技 术 及 D WI 能 对 大 多 数 肝 硬 化结 节 癌 变 做 出 明确 诊 断 , 定期随访能早期发现结节恶变 , 明显 提 高 诊 断
( 浙 江 省 丽 水 市 中心 医 院放 射 科 浙江 丽水 3 2 3 0 0 0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摘
要】 目的
探 讨 MR 及 定 期 随 访 在 肝 硬 化 结 节 癌 变 诊 断 中 的价 值 , 旨在 早 期 发 现 肝 硬 化 结 节 癌 变 。 方 法 回 顾
性 分 析 经病 理 或 手 术 证 实 4 8例 肝 硬 化 结 节 恶 变 患 者 的 T wI 、 T wI 、 增 强扫描 、 D WI 表 现 及 随访 资 料 , 分 析 肝 硬 化 结 节 恶 变 MR表 现 、 信 号 变 化 。结 果 4 8例 患 者 共 6 6 个病灶 , T wI 呈等 、 低 信号 , 偶 有 高信 号 ; T。 wI 多为稍高信 号 , 亦 可 见 等信号 ; 三期增强扫描“ 快 进 快 出” 、 “ 快 进慢出” 、 “ 持续 性强 化” 都 可 出现 , 典 型“ 快进快 出” 为主 ; D WI 呈 高 信 号 多 见 。 部

早期肝硬化结节癌变影像诊断

早期肝硬化结节癌变影像诊断

4
结节血流:早期肝硬化结节癌变时,结节血流信号通常较弱,有时可见动脉期强化,但静脉期强化不明显。
结节内部结构特征
结节内部结构不均匀,边缘模糊
结节内部可见高密度影,提示钙化或纤维化
结节内部可见低密度影,提示坏死或出血
结节内部可见强化,提示肿瘤活性或炎症反应
结节周围组织特征
结节周围组织出现异常信号,如高信号、低信号或混杂信号
04
肝硬化结节癌变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
肝硬化结节癌变通常发生在肝硬化的晚期,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肝硬化结节癌变的原因
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
0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肥胖、糖尿病等导致的肝损伤
03
酒精性肝病: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损伤
02
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肝脏导致的肝损伤
结节的生物学行为:结节的生物学行为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结节的大小和位置:结节的大小和位置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结节的形态和边缘:结节的形态和边缘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结节的进展和变化:结节的进展和变化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结节的血供和代谢:结节的血供和代谢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02
03
04
05
06
01
谢谢
1
结节周围组织出现强化或钙化等特征
3
结节周围组织出现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或边缘模糊等特征
2
结节周围组织出现淋巴结肿大或血管增粗等特征
4
4
早期肝硬化结节癌变的影像诊断难点
结节的鉴别诊断
肝硬化结节与肝癌的鉴别:肝硬化结节通常表现为低密度,肝癌表现为高密度
肝硬化结节与肝血管瘤的鉴别:肝硬化结节通常表现为低密度,肝血管瘤表现为高密度

肝硬化背影下肝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肝硬化背影下肝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DN及DN癌变的病理学
DN定义:至少有直径lmm以上的区域,肝细胞 呈不典型增生改变,但组织学上无任何恶性肿瘤 的证据。 按照组织分化程度分为:LGDN及HGDN
LGDN
肉眼上LGDN常表现为直径lcm左右的结节,周 围缺乏真正的包膜,但可有致密的纤维组织包绕 。 结节中可见无胆管伴行的动脉(以下称非配对动 脉) 。 LGDN与大的RN常难以区分。
RN病理学
良性的肝硬化结节,它由再生的肝细胞构成,周围 有纤维隔围绕,其结构和血供与正常的肝细胞非常 相似。结节内的肝细胞有脂肪变性,胆汁淤积、胆 色素及含铁血黄素沉积。 有研究发现,有铁沉积的RN特别是直径大于 8mm的结节,较无铁沉积的结节容易发生恶变! RN血供:主要由门静脉供血。
同一病人,2010-02-11
同一病人,MRI
原发性肝细胞癌
伴有肝硬化肝癌患者多表现为原有乏力、纳差等 症状的加重或出现黄疸、腹胀等症状,其次是肝 区疼痛。临床症状较不伴有肝硬化的肝癌患者( 主要以新出现的右上腹部不适、肝区疼痛)隐匿 。 由于肝细胞反复破坏和再生,伴肝硬化肝癌AFP 水平升高较不伴肝硬化肝癌明显。
CT表现
平扫多数呈等密度,少数可呈略高或略低密度。 增强扫描动脉期绝大多数无明显强化,少数可出 现轻、中度增强;门静脉期及平衡期多数RN仍为 等密度,少数呈现略低密度。(纤维增生比较明 显,由于纤维组织的延时强化)
男性,54岁
CT334368
女,24岁,B超发现脾脏增大,腹水,CT304393
肝硬化时肝癌的CT诊断及鉴 别诊断要点
背景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肝硬化。 肝硬化结节发展为HCC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过程 :肝硬化再生结节(RN) → 低级不典型增生结节 (LGDN) → 高级不典型增生结节(HGDN) → 包含HCC中心(microscopic foei of HCC)的 不典型增生结节,直到HCC。

肝细胞癌(结节型)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肝细胞癌(结节型)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肝细胞癌(结节型)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概述•••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通常亦称为原发性肝癌或肝癌好发于30-60岁,男性多见发病与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密切相关,50%-90%的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30%-50%肝硬化并发肝细胞癌临床表现•••••早期多无症状中晚期表现肝区疼痛、消瘦乏力、发热、黄疸、腹部包块、慢性肝病、肝硬化表现,晚期病人可呈恶病质改变肿瘤破裂时,可出现急腹症的症状60-90%肝细胞癌的血中AFP呈阳性转移灶症状病理分型••肿瘤大体分型分三型:巨块型:直径≥5cm,最多见(31%-78%)结节型:每个癌结节直径<5cm(19%-49%)弥漫型:弥漫小结节分布全肝(1.5%-10%)小肝癌:直径≤3cm的单发结节,或2个结节直径之和不超过3cm的肝细胞癌病理分级•HCC肿瘤根据分化程度,分为三级: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病理改变•••HCC主要由肝动脉供血,且90%的病例都为血供丰富的肿瘤肿瘤一般呈膨胀性生长,压迫周围肝实质,导致纤维组织增生包绕肿瘤,形成假包膜HCC易侵犯血管形成癌栓或肝内外血行转移,侵犯胆道引起阻塞性黄疸,晚期可发生肺、骨骼等远处转移组织学特征••••癌细胞有肝细胞特征癌细胞排列呈条索状,粗细不一,索间有血窦,窦壁有内皮细胞,部分有腺泡或毛细胆管癌细胞呈浸润性生长,可累及血管形成癌栓癌细胞中可见异型细胞,如透明细胞、梭形细胞等HCC发生原因•••最重要病因:慢性病毒感染(HBV或HCV或共同感染)及其所引起的肝硬化结节恶变酒精性肝炎、肝硬化是HCC最重要的非病毒性危险因素其他:吸烟、黄曲霉素等影像表现••数目:单发或多发形态: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楚或不清楚,有假包膜者边缘清楚,浸润性生长的病灶无明确的边界影像表现•••••CT平扫:一般为低密度,有脂肪肝或肝硬化伴脂肪肝背景时呈等或高密度MRI平扫:多为长T1稍长T2WI信号,肿瘤出血或脂肪变性时T1WI出现高信号小的病灶密度/信号一般较均匀大的病灶中心常发生出血、坏死或脂肪变性肿瘤实性成分弥散受限影像表现••动态增强肿瘤可出现以下4种强化方式:动脉期呈高信号,门脉期、延迟期呈低信号动脉期、门脉期呈高信号,延迟期呈低信号动脉期呈高信号,门脉期、延迟期呈等信号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均为低信号前面两种为典型“快进快出”强化方式影像表现••轧塞酸二钠(Gd-EOB-DTPA,普美显)为肝胆特异性对比剂,既具有钆喷酸葡胺(Gd-DTPA)的特点,又能被肝细胞特异性摄取,具有靶向成像基础肝胆期:肿瘤多呈低信号,少数可呈稍低信号影像表现•包膜形成:平扫:CT呈低密度,T1WI上呈低信号增强:呈延迟强化影像表现•肝内血管、胆管侵犯或癌栓形成:肝内血管侵犯:门静脉受侵最常见,平扫管腔增粗,密度稍高(CT值50-70Hu),动脉期无或轻度强化,可见细小紊乱肿瘤血管,门脉期为充盈缺损或管腔不规则狭窄胆管侵犯:肝门部胆管受侵最多见,胆管内癌栓表现与HCC的密度和信号一致,可引起胆道扩张影像表现•远处转移:远隔转移早期少见,晚期可出现血行、淋巴道、腹腔种植转移血行转移常见肺、骨等转移淋巴转移最多见于肝门部淋巴结转移(15%)腹腔种植出现腹水、腹膜及网膜增厚,脏器表面转移小肝癌影像表现•••••CT平扫:等或略低密度MRI平扫:呈长-等T1稍长T2信号,或稍短T1稍长T2信号可见脂肪变性假包膜形成动态增强:一般呈“快进快出”强化方式男,76岁,体检发现肝占位2月女,60岁,发现“HBsAg阳性”20年,乏力1月男,62岁,体检发现肝占位半月男,45岁,发现肝占位3月男,55岁,肝癌综合治疗术后男,72岁 ,体检发现肝肿瘤1月余男,53岁体检发现肝占位2天男,78岁反复上腹痛5月余男,62岁体检发现右肝占位1天鉴别诊断••••结节型肝内胆管细胞癌转移性肝癌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肝腺瘤结节型肝内胆管细胞癌•••••多见于50岁以上,多无肝炎或肝硬化病史,AFP多不高不规则低密度/混杂信号肿块,无包膜,边界不清增强:动脉期边缘轻中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渐进性强化病灶内部或周围可见胆管扩张局部肝包膜皱缩,肝叶萎缩女,73岁,体检发现右肝占位7天转移性肝癌••老年人多见,有原发肿瘤病史典型表现:环形强化,“牛眼征”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年轻女性多见平扫:界清,CT呈等或稍低密度,MRI呈等或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动脉早期明显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或稍低密度/信号,肝胆期呈等或稍高信号(快进慢出)中心瘢痕:平扫呈更低密度,或长T2信号,增强后延迟强化,瘢痕内或周围可见畸形血管男,31岁,中上腹胀、呕吐5月余肝腺瘤••••女性多见,与口服避孕药有关,男性与糖尿病、使用雄性激素有关界清,有完整包膜,无中央瘢痕平扫:密度/信号多不均匀,常有出血或脂肪变性增强: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稍低密度/信号男,20岁,体检发现肝占位3月余小结••••••发病与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密切相关,AFP多呈阳性主要由肝动脉供血,血供多丰富平扫:CT以多为稍低密度,MRI多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弥散受限增强:“快进快出”强化为主,肝胆期一般呈低信号一般包膜形成,呈延迟强化常有肝内血管或胆管侵犯、远处转移等谢谢。

肝硬化的诊断

肝硬化的诊断

影像学表现
• CT:CT扫描是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平扫显示肝的密度降低,比脾的
密度低。弥漫性脂肪浸润表现全肝密度降低,局灶性浸润则表现肝叶或
肝段局部密度降低。 • 平扫示全肝密度均匀降低,肝/脾CT值之比≤1.0;脂肪浸润较重时(重
度脂肪肝)肝内血管明显呈高密度改变,但其走向、排列、大小、分支
正常,没有受压移位或被侵犯征象,增强扫描强化程度不如脾脏。
异常以及脾大、门静脉高压改变的征象。 ③肝硬化合并肝癌的诊断:百分之三十至五十合并肝癌 ④再生结节与肝癌的鉴别诊断: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和MRI检查有利于鉴 别,小肝癌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即快速退出,再生结节没有 明显对比增强。 再生结节T2WI呈低信号, 小肝癌T2WI呈高信号,可与再 生结节区分开来。
中度脂肪肝
重度脂肪肝
脂肪肝增强扫描表现
局灶性脂肪肝
肝岛
肝囊肿
病因:先天性和后天性肝囊肿, 分类:临床分为单纯性肝囊肿和多囊肝, 临床和病理: 多见与30-50岁,症状轻微,巨大囊肿可致肝 大,上腹部胀痛,偶有囊肿破裂、出血、合并感 染等。 囊肿大小数毫米至数厘米之间,囊壁薄,内衬 上皮细胞,囊内充满澄清液体。
• 肝细胞癌容易侵犯门静脉和肝静脉引起 血管内癌栓或肝内外血行转移; • 侵犯胆道引起阻塞性黄疸; • 淋巴转移可引起肝门及腹主动脉或腔静 脉旁等处腹腔淋巴结增大; • 晚期可发生肺、骨骼、肾上腺和肾等远 处转移。
影像学表现: X线:肝癌的肝动脉造影可出现以下异常改变: ①肿瘤供血的肝动脉扩张; ②肿瘤内显示异常肿瘤血管;
化脓性炎症,形成化脓性肝脓肿。
【临床与病理】
临床:表现肝大、肝区疼痛、触痛以及发热、白 细胞升高等急性感染表现。

干货丨肝脏常见病变的影像表现,建议收藏

干货丨肝脏常见病变的影像表现,建议收藏

干货丨肝脏常见病变的影像表现,建议收藏一、原发性肝癌【临床特征】1.好发于30~60岁男性。

2.多为肝细胞癌,AFP阳性,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黄曲霉素关系密切。

3.可有肝区疼痛、肝肿大、全身和消化道症状。

4.巨块型:肿块直径≥5cm,最多见。

结节型:每个癌结节<5cm。

弥漫型:<1cm小结节弥漫分布全肝。

小肝癌:≤3cm,少于2个结节。

5.主要由肝动脉供血,90%肿瘤血供丰富。

【影像学表现】1.肝实质内圆形或类圆形肿块,CT平扫表现为不均匀低密度影,T1WI上为边界不清楚稍低信号,T2WI上稍高信号,信号强度不均匀。

2.肿瘤周围可见假包膜,呈低密度,T1WI为低信号。

3.增强呈“快进快出”表现:动脉期明显强化,不均匀,门脉期和肝实质期迅速下降。

▲巨块型肝癌 CT平扫呈不均匀低密度影,增强呈“快进快出”强化方式,中央坏死无强化▲弥漫型肝癌CT平扫示肝内弥漫分布低密度影,增强呈“快进快出”强化方式▲小肝癌 CT平扫示肝右叶小低密度影,增强呈“快进快出”强化方式▲外生型肝癌 MRI示肿块明显不均匀“快进快出”强化【鉴别诊断】不典型肝癌需与肝血管瘤、肝硬化再生结节、炎性假瘤、转移性肝癌、肝腺瘤、局灶性结节增生等鉴别。

【检查方法】CT多期对比增强扫描最常用,MRI可提供更多信息。

肝动脉造影可同时进行介入治疗。

二、转移性肝癌【临床特征】1.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癌,AFP多阴性。

2.多来自门静脉系统引流的脏器,如结肠、胃、胰等。

3.除原发肿瘤症状外,可出现肝大、肝区疼痛、消瘦、黄疸、腹水等。

【影像学表现】1.肝实质内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肿块,CT平扫呈低密度,T1WI 多为边缘较清楚的多发低信号结节影,T2WI呈稍高信号。

2.增强动脉期肿瘤边缘不规则强化,门脉期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平衡期低密度,典型表现为“牛眼征”。

▲病灶增强呈“牛眼”▲CT平扫呈低密度,T2WI呈边界清楚稍高信号【鉴别诊断】肝囊性转移瘤需与肝脓肿、肝结核、肝包虫病等鉴别。

肝硬化结节CT磁共振影像表现PPT

肝硬化结节CT磁共振影像表现PPT

RN、DN的CT平扫
❖ 非铁质沉着RN、DN一般不能显示 。 ❖ 少数DN含脂质较多,平扫时也可显示为低密度结
节。 ❖ 铁质沉着RN、DN中铁质含量达一定数量时,CT平
扫呈现为略高密度的肝内结节。少数RN因失血等原 因造成的血压下降可致RN缺血性梗死,也即所谓的 缺氧性假小叶坏死(Anoxic pseudolobular necrosis), 平扫时可显示为低密度结节。
少数RN的CT动态增强扫描
❖ 个别大RN于动态扫描的动脉期也可显示为高 密度结节,而门脉期可为高、等或低密度。 (注意:有的病理学家认为仅就非配对动脉 增多一项,就可以诊断为DN)。
大RN的动态增强CT
CT平扫,大RN CT动态增强,动脉期为高密 CT动态增强,门
为等密度
度,与小HCC不易区别(箭) 脉期为等密度
grade, 简称LGDN) 2.3.2, 异形增生结节,高级别 (Dysplastic Nodule,high
grade, 简称HGDN) 2.4,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cinoma,简称HCC)
铁质沉着结节
❖ 在没有血色素沉着症(Hemochromatosis) 和含铁血色素沉着症(Hemosiderosis)的 肝硬化患者,RN和DN中可有铁质沉着,即 铁质沉着RN和铁质沉着DN,总称之为铁质 沉着结节(Siderotic nodule)。
1.4.1, 单腺泡肝硬化结节
1.4.2, 多腺泡肝硬化结节
1.5, 局灶性结节增生
肝硬化结节的命名和分类
❖ 2, 异形增生性或肿瘤性病灶 2.1, 肝细胞腺瘤 2.2, 异形增生灶 2.3, 异形增生结节(Dysplastic Nodule,简称DN) 2.3.1, 异形增生结节,低级别(Dysplastic Nodule,low

肝脏常见病变影像诊断

肝脏常见病变影像诊断

肝右叶脓肿
CT平扫(A、B)示肝脏右叶内有一圆形低密度病灶, 中间可见少许分隔。增强扫描(C~H)见病灶周边及分隔 部分有轻到中度强化,中央低密度区无强化,病灶周围可 见充血带
肝右前肝脓肿
MRI平扫示肝右前一 不规则异常信号区, T2WI(A、B)呈等高混 杂信号,T1WI(E、F) 呈低等混杂信号影,边界 不清晰;增强扫描(N、 O)病灶强化更加明显, 部分病灶呈环形强化,中 心液化、坏死区无强化
长者),少数呈膨胀性生长者边缘有假包膜形成
则边界清楚。
3,肿瘤可造成局部膨隆,肝叶增大,肝内管道和 肝门推移。
【影像诊断】
二、CT诊断
4,肝硬化表现
5,增强扫描:常规增强扫描只能观察到门静脉期 或肝实质期,肿瘤呈不规则强化, 低于周围正常肝组织,中央坏死区 呈裂隙状更低密度区。
【影像诊断】
二、CT诊断 6,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 造影剂呈“快进快出”表现。 采用专用压力注射器以2.0~3.0ml/s速度 注射80~100ml对比剂,开始注射后延迟 16~20s开始扫描为动脉期;延迟50~60s开 始扫描为门静脉期;延迟至110~120s扫描 为平衡期。
【影像诊断】 三、MRI 1,典型的海绵状血管瘤在 T1WI像上为均匀稍低 信号,质子像上呈均匀稍高信号。
2,T2WI像上随回波时间(TE)延长,信号逐渐 增高,重T2WI像上信号更高,称为灯泡征。 3,形态特征和Gd-DTPA动态增强扫描(T1WI) 血管瘤强化表现同CT所见。
肝右叶下段海绵状血管瘤
【影像诊断】
三、MRI检查 1,MR平扫示脓腔呈长T1和长T2信号改变,即T1WI为 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2,脓肿壁的信号稍高于脓腔但低于正常肝组织。 3,Gd-DTPA增强后脓肿呈环形强化,脓腔不强化。 4 , MRI 对脓肿周围的水肿显示敏感性高于 CT ,呈 T1WI略低信号, T2WI为稍高信号,称谓“晕环征”。 如果发现环形强化和在脓腔内有气体影,为典 型肝脓肿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结构改变 • 脂肪变性 • 细胞密度 • 离子变化 • 假包膜 • 瘢痕组织 • 血供改变 • 代谢改变 • 细胞功能改变 • 肝细胞 • 枯否细胞
肝硬化结节多步癌变过程中的血供变化
门脉血供逐渐减少,异常动脉血供增加
技术在肝硬化相关结节的应用
• T12 • 更好的软组织分辨力 • 化学位移成像 • 脂肪变性的探测更敏感
的、表现
2、不典型增生结节()
• 癌前病变 • 一个结节由一个肝细胞克隆增值形成 • 细胞学和组织学异常,但未到达标准 • 组织分型 • 低级 • 高级
的、表现
• 可单发或多发 • 小的淹没于弥漫的中,难以检出 • 影像学可检出较大的 • 直径1 或更大 • 平扫:多为等密度,少数为轻微高密度 • T1:等或略高信号 • T2:等或略低信号 • 血供 • 门静脉供血为主 • 极少数低级和部分高级动脉血供增多 • 动脉期:多数无明显强化,少数可有明显强化 • 门脉期:等信号 • 延迟期:强化纤维网格中的低密度或低信号结节
男性,67岁。乙肝+丙肝(小肝癌)T2注药前来自动脉早期动脉晚期
门脉期
平衡期
T2
小肝癌
同相位 门脉期
T1 反相位
动脉期
门脉期
莫迪司增强扫描
平衡期
肝细胞期
肝细胞癌脂肪变性
小肝癌的另一种常见信号模式 T1、T2均为高信号
丙 型 肝 炎 合 并 小 肝 癌
T2低信号,T1高信号能除外 ?
病理:高分化
• 肝硬化的基本病变 • 一个结节由多个肝细胞增生形成 • 组织分型 • 小再生结节(小于/等于3) • 大再生结节(大于3) • 肝内弥漫分布,通常为毫米级
的、表现
• 肝内弥漫分布 • 与小难以区分 • 平扫 • 等密度或表现为肝实质不均匀 • T1 • 等或略高信号 • T2 • 等或略低信号 • 血供 • 门静脉供血为主,极少数动脉血供增多 • 动脉期:常无明显强化 • 门静脉期:等信号 • 延迟期:强化纤维网格中的低密度或低信号结节
• 细胞密度改变 • 三维动态增强( / / ) • 对富血供病变更敏感 • 特异性对比剂 • 肝细胞对比剂:肝细胞功能及胆管发育、排泌 • 枯否细胞对比剂:枯否细胞数量及其功能
• 铁沉积及微出血
• 反映代谢变化 • T1 成像、弹力成像用于弥漫肝病,结节难以评估
肝细胞性结节的扫描序列
• 常规序列 • T2 • 呼吸触发>屏气>单次激发序列 • 同反相位 • 动态增强
的典型表现
T2
动脉期
T1 平衡期
3、小肝癌
•中国肝癌病理协作组
•单个病灶直径小于等于3厘米 •两个病灶,其直径之和小于等于3厘米
小肝癌的、表现
• 优于 • 平扫等或略低密度 • 常见信号模式 • T1低或等信号,T2略高信号 • T1略高信号,T2略高信号 • 15~20%可见脂肪变性(化学位移成像) • 70~80%显示假包膜 • 多为增强快进快出强化

癌 动脉期

T2
快 进
快 门脉期 出


T1
平衡期
动脉期 平衡期
肝 癌 都 快 门脉期 进 快 出 吗 ?
染色
对肝硬化再生结节及小肝癌的显示(与比较)
原发血色病,小肝癌( )
动脉期
门脉期
平衡期
T2
动脉晚期
门脉期
平衡期
乙肝肝硬化,微小肝癌。对小肝癌的检出
T2
T1
动脉期
门脉期
平衡期
四、癌变的早期影像学表现
, . 2002; 12:753
, . & 2006, 18:239–247
65~90多步癌变发生
. J. . . 2005;92:100–103
二、肝硬化的检查技术
影像学在肝硬化结节诊治中的作用
• 检出病变 • 定性诊断 • 重点 • 检出小 • 检出早期癌变灶 • 鉴别与
肝硬化相关结节的基本病理变化




B超 (
T1





T2




T1
癌变(典型的结中结)
同相位T1
反相位T1
T2
癌变(结节内脂肪变性)
同相位T1
反相位T1
T2
T2
T1
动脉期
T2
动脉期
肝细胞期
碘油
T2(1998年9月)
T2(2001年4月)
(2001年4月)
( 高 级 ) 癌 变
动脉期(2001年4月)
小结
• 肝硬化结节种类繁多 • 为癌前病变 • 以下表现可能提示癌变或小肝癌 • 结节较大(直径大于3) • 进行性增大 • 整体或局部动脉血供增多 • 信号变化:T2信号增高 • 结中结,或结中结强化 • 脂肪变性 • 假包膜 • 摄取肝细胞对比剂减少或排泄延迟 • 摄取能力降低 • 显出肝硬化相关结节及早期癌变优于
概要
• 肝硬化结节与肝细胞癌的发生 • 肝硬化的检查技术 • 各种肝硬化结节的典型影像学表现 • 肝硬化结节癌变的早期影像学表现
一、肝硬化结节与的发生
肝硬化相关的结节病变
• 再生结节() • 不典型增生结节() • 低级 • 高级 • 肝细胞癌() • 高分化 • 中分化 • 低分化 • 其他偶发伴随结节 •等
癌变危险信息
T1信号降低 T2信号升高 T2低信号病灶内出现略高信号小结节(结节中结节) 结节内出现脂肪变性 血供由门静脉供血为主转变为肝动脉供血为主 病灶内出现动脉期强化结节(结节中结节强化) 上结节呈现高信号或部分呈高信号 枯否细胞数目和功能减低,摄取能力下降 结节直径大于3厘米 出现假包膜 病灶进行性增大
• 补充技术 • 特异性对比剂
三维动态增强扫描技术
• 钆对比剂 • 0.1~0.2 • 2.5~3 • 扫描时相 • 每个容积10秒左右 • 双动脉期15~18秒一次屏气连扫2期 • 门静脉期50~60秒 • 平衡期3~5分钟 • 延迟期(根据需要延迟5~15分钟)
三、各种肝硬化结节的影像表现
1、肝硬化再生结节()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