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融入高校第二课堂的现状、问题与实现路径-精选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途径探讨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途径探讨

合考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无法引起师生之间的共鸣,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导致思政教育工作迟迟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形式上: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较低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效性不强,哲学、社会学、科学等学科的建设较为落后,很多时候都会对学生思想层面造成负面影响。

有些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时没有关注课程教学体系设计中存在的规律,没有合理安排思政教育的时机,导致思政课教学的质量随之下降[3]。

有些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体系过于传统,在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采用讲授说教的方式照本宣科,失去了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应有的价值与作用。

同时,还有一些高职院校在思政课改革创新方面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想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还需要先筹借经费。

因此,很多时候开展思政活动都较为艰难,学校领导层的重视度仍有待提高。

三、大思政背景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策略(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传统教学方式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学生属于从属地位,高职院校在创新与改革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时,主要方向与内容就是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力度,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尊重学生,还要理解学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被关注与被激励。

因此,为了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提高思政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首先,在开展思政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其次,在思政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潜在的积极性,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兴趣爱好与行为品质等,在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教师摆在与学生同等的位置,构建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4]。

最后,教师要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出发点,确保学生之间差异性的发展需求能够得到满足,进而形成以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核心方向。

第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第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所谓“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

如果说依据教材及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称之为第一课堂的话,那么第二课堂就是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训练活动中,必须认真研究教育规律,深入探索教育实践,才能逐步提升办学治训水平,促进教学训练工作全面提高。

本文认真总结了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意义,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一、开展第二课堂教学的意义〔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近几年对学生数质量统计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自主性教育意识差。

尤其是卫生员专业授课理论性强,大量内容需要学生死记硬背,无形中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方式。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第二课堂教学能克服第一课堂教材等因素的制约,以其灵活的方式、新颖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兴趣的支配下,自觉地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内部动力,将被动学习转化为自觉学习,从而到达培养自主性教育的目的。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正视学生之间的个人差异,如智力因素、学习的投入精力,以及对某专业课的爱好程度等。

由于课堂教学方式的限制,很少考虑或照顾到这种差异。

而第二课堂教学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稳固完善;能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使其学习潜能在第二课堂中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拓展其对这一学科或课程的认识、理解和提高。

实践证明,很多学生正是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的锻炼,产生了对某些知识或学科的特别兴趣,并继续深造考取了该专业士官学校或军队院校。

〔三〕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如今,许多老师都反映现在的师生关系越来越疏远了,其中老师“上课来,下课走”的现象也是原因之一。

而第二课堂的开设,使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时机多了,无形中就加深了相互了解,密切了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与老师共同形成了一个教与学的有机整体,从而促进了教学相长。

通过第二课堂教学,老师也加强了自身的学习与提高,拓宽了知识面,加快了知识的更新,丰富了教学手段,反过来又促进了第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土红色资源融入高校红色教育的困境分析和路径研究

本土红色资源融入高校红色教育的困境分析和路径研究

本土红色资源融入高校红色教育的困境分析和路径研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校红色教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如何将本土红色资源融入高校红色教育,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困境分析和路径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困境分析1.地域差异导致的资源不均衡中国地域辽阔,红色资源分布不均。

一些革命老区、革命文化遗址等,红色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很多地方的高校却面临着红色资源匮乏的现实。

由于地域差异,很多高校难以获取本土的红色资源,也就难以进行本土红色资源融入高校红色教育。

2.资源整合能力不足虽然有些高校地处红色资源富集地区,但是由于缺乏资源整合的能力,导致红色资源无法被充分利用。

资源整合能力不足是制约本土红色资源融入高校红色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3.教学体系不够完善传统的教学体系往往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而对于红色资源的融入和传承却显得力不从心。

高校在红色教育方面的教学体系不够完善,更是阻碍了本土红色资源融入高校红色教育的发展。

4.学生对红色资源的认知成为障碍在当今资讯丰富的社会,学生们对红色资源的认知程度并不高。

因为缺乏对红色资源的感性认知,许多学生对红色资源的重要性和意义并不了解,这也成为了本土红色资源融入高校红色教育的障碍。

二、路径研究1.挖掘红色资源,建设红色基地高校可以通过挖掘本土的红色资源,建设红色基地,进行红色资源的整合和保护。

建设红色基地可以使高校更好地获取红色资源,为红色教育提供更好的资源保障。

高校应该加强对于资源整合能力的培养,提高高校整合和利用红色资源的能力。

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培养师生对于资源整合的能力。

3.构建红色教育专业体系高校可以构建红色教育专业体系,完善高校的红色教育教学体系。

在专业体系中加入红色资源的研究和传承,使红色资源融入到高校教学体系中,从而为红色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4.加强对学生的红色教育宣传和教育高校可以通过开展红色主题的活动,增加学生对红色资源的认知和感性认知,提高他们对于红色资源的重视程度。

从三个阶段简析高校“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现状

从三个阶段简析高校“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现状

高等教育课程教育研究46 学法教法研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指出,要科学设计开展实践育人活动,通过探索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等途径,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提升综合素质[1]。

相较于主课堂,“第二课堂”是指除教学计划规定内容,学校围绕育人目标,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引导与组织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2]。

那么“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现状如何?新时代又该如何更好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本文主要从三个阶段对其开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思考与建议。

一、“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现状(一)前期准备阶段1.部分学生对“第二课堂”含义及其重要性理解不全面不到位一方面,部分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缺乏准确地把握与理解,以及缺乏对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认识不全面不到位。

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对“第二课堂”具体活动与开展形式了解较少,以及实际活动参与较少,缺乏实践经验与实际体会。

2.活动主题与内容选择的自主性以及与主课堂的衔接性不够高一方面,在选择活动主题与内容时,活动策划者与参与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两者难以协调一致的情况。

另一方面,“第二课堂”活动缺乏主动结合意识,有时未能将所学融入所讲,未能在所讲中融入所思,未能将两者贯通连接。

3.活动前期准备时间有时比较紧张,与学生其他时间存在矛盾一方面,大学生活丰富充实,学习任务较重,策划组织或参与活动都需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其与个人时间存在一定冲突[3]。

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平时会利用空闲时间发展兴趣爱好,然而在实际活动中,有时未能很好地结合各自的兴趣爱好[4]。

(二)开展进行阶段1.学生参与活动程度存在两极分化,有时活动积极主动性不高一方面,客观上,“第二课堂”活动组织次数有限,周期较长,而学生总数较多,有时活动开展难以顾及大多数人。

另一方面,主观上,部分学生认为自身能力水平不足,对“第二课堂”活动存在一定的畏惧甚至抵触心理。

互动式教学视野下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互动式教学视野下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互动式教学视野下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高职院校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互动式教学已经成为了高职院校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第二课堂的管理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互动式教学视野下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问题概述在互动式教学视野下,第二课堂成为了学生们获取知识、交流思想、培养兴趣的重要场所,第二课堂的管理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管理存在以下问题:1. 缺乏有效的组织与管理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的活动种类繁多,覆盖面广,但是缺乏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导致很多活动零散分散,缺乏整体规划。

2. 学生参与度不高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度不高,很多活动报名率低,参与率低,而且参与者大多是个别热爱某项活动的学生,缺乏广泛性和纯正性。

3. 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第二课堂活动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导致学生缺乏积极性参与活动,而且也缺乏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和反馈。

4. 资源配置不均衡一些高校的第二课堂活动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一些活动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而一些活动却被忽视和边缘化。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的活动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对策探讨基于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对策:1. 加强组织与管理高职院校应当建立健全第二课堂管理机制,统一规划各项活动,明确活动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加强对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确保活动的有序开展。

2. 提高学生参与度高职院校应当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宣传和推广上下功夫,加强对学生的参与引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要完善活动招生程序,提高活动的吸引力。

3. 健全考核机制高职院校应当建立健全的第二课堂考核机制,明确活动的考核标准和方式,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激励学生参与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平衡资源配置高职院校应合理配置第二课堂活动资源,充分调动一线教师和优秀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开展多样化的第二课堂活动,促使各项活动得到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党史教育的现状及创新路径

高职院校党史教育的现状及创新路径

高职院校党史教育的现状及创新路径发布时间:2022-04-27T01:16:01.703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5卷1期作者:张之琼[导读] 高职院校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党史教育还是历史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之琼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1401摘要:高职院校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党史教育还是历史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一些高校党史教育在全面、整体、主动、积极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和缺陷。

一方面,长期以来陈旧刻板的思政教育形式难以激发年轻大学生兴趣,另一方面受到外来不同思维方式的侵蚀。

这影响了高校个别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

因此,新时期党史教育不仅要利用各种教育途径,还要利用技术手段扩大课堂规模,建立一个考虑到全社会重要性的全面综合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党史教育;现状;改革;路径党史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少年可以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评价和信任,引导他们正确的历史教学,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全方位拓展针对性的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充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员。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意义高职院校的角度来看,接受党史教育可以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进而内化为自觉动力。

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找到正确的方向和价值目标。

坚持党史教育,激发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评价,培养他们对中国社会主义的自信和理论自信以及制度和文化公信力。

同时,它帮助当今的学生培养正确的领导价值观,引导他们的身心健康。

党史教育也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

从高等教育的角度看,党史教育是注重人才培养战略的有效手段。

同时,引导学生、加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方向、贯彻“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教育指导思想。

党历教育学内容是大学知识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党史教育是确保党建发展水平和党建能动作用的基础内容之一。

同时,它在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和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校第二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第二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 第二课堂定义的分析 第二课 堂顾名 思义是与 “ 第一课 堂” 比较得来 。现代高校 中 第一课堂 的定义是指学 生的专业课 堂 , 在学生人才培养方案 中载 明的 , 需要 进入规定 的教室接受授课 的课程 , 包括 了各类 的理论 课程 和实验课程 。相对 的 , 广义 的第二课堂是 指 , 除了第一课 堂 中的各种课程外 的学 习内容。而狭义 的第二课 堂在学分制学 校 体现 为 , 除 第一课堂规定 学分外 , 要 达到毕业资格 所需其他学 分 对应 的学校活动 。而在学年 制学 校中 , 则表现为每学年 除第一课 堂规定课 程外 的其 他任务 。第 二课堂所 包括 的内涵远胜于第 一 课堂 , 但是却 又不 可脱 离第一课 堂单 独成 为一个 学校 的课程设 置, 二者是主干与延伸 , 主体 与补充 、 深化 的关 系。 2 高校建设第二课堂 的意义 在 第二课 堂 中 , 培养 的不仅 仅是 学生对 于其 专业 知识 的运 用, 更多的是踏人社会所要具备 的其他能力 , 例如人际交往能力 , 分析 实践 的能力 , 独立形 成判 断 的能 力 , 处理 善后 总结 能力 等 。
3 . 1 管理第二课堂 的部 门庞 杂 , 导致多头管理 , 效率不高 第一课堂按 照课程 归 口实行 开课 学院管理制度 , 清晰明了。 但第二课 堂因其包 含的 内容丰富 , 所 以在管理上 常出现多头管理 的情况 。如学 生竞 赛科 研项 目归属科研处和学生处进行管理 , 暑 期社会实践项 目归属社会科学部和就业指导 中心 , 创 新基 金项 目 归属 于实 验中心和科研处 。这不仅使学生项 目申报程序 EDUC ATI ON
高校 第二课堂管理存 在 的 问题及对 策分 析
丁 丁
摘要 : 现今 大部分 高校均 已开始 实行 第二课 堂制度 , 对 于第二课 堂的定义和存在 的意义也有 了较为统一的认 识。但在 第二课 堂的 管理上却各有 不同 , 并且在管理过程 中或 多或 少都存在 问题 , 多头管理 效率不高、 部分 的项 目针对 面过 窄、 学分的认定过于机械 等。针

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精选教育文档

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精选教育文档

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挖掘学生潜能 [1] 。

大学生在校园接受高等教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第二课堂作为全面推进其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内容。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在就业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成为实现创新型国家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 [2] ,是当前高校教育的工作重心和着力点,而高校团组织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坚强阵地和广阔舞台。

本文提出了团组织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优势,并对活动开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法。

大学生综合素质较低的原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高校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当前许多大学生的最大弱点是依赖性强,独立性差。

临近毕业,当他们拿着各项奖学金证书找工作时,才发现用人单位多数情况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导致许多机会和自己擦肩而过。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高考中的应试教育严重影响了学生独立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2.大多数家长只着重于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全面发展的能力培养。

3.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课外科技活动。

在大学四年中, 一年级打基础 , 以数学、外语、计算机等基础课程学习为主;二、三年级以通过英语四六级、学习专业课程为主;四年级成绩好的学生准备考研究生或公务员,其他学生忙于找工作。

由于一年级学生对大学生活有一个适应的转型过程 , 加上上大学后相应知识欠缺,要参与专业性较强的活动显得力不从心;大学四年级的学生, 绝大时间奔走于招聘会场;二、三年级学生接触的专业知识只是专业基础知识 , 由于专业知识相对不足与缺乏 , 因而学生难有高水平的专业成果。

另外,课时多,学习任务重,也是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重要原因 [3] 。

4.举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不够深入,大多活动仅限于普通的文体活动。

5.部分学生,除了会学习,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十分欠缺,不懂得相互合作在集体中的重要性,一味的以自我为中心。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析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析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析摘要: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伟大征程的宝贵精神财富。

党史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将其融入到思政教学中,不仅是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也是建党百年在全社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定信仰信念的内在要求。

本文将从党史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出发,针对党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在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新路径,为讲好党的百年故事、发挥党史育人的实效作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党史教育;思政课;路径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建党一百周年历史背景下党和国家面临全新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只有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保证全党深刻理解党的建立和发展历程,才能促进党实现更长远的发展,取得更高的发展水平,最终实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标。

大学思政课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将百年党史融入思政课教学中,不仅能够强化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还能使思政课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实现更高水平的育人目标。

然而,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发挥思政课的实效性,必须积极探寻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发展的新路径。

一、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义党史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历久弥新,为党、国家、民族和人民提供了丰厚的滋养,党史学习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修课。

学校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对学生开展党史教育的重要场域,这不仅是因为党史与思政教学相通相融,还因为党史融入思政课教学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有助于提升思政课的导向性和政治性思政课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观,坚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将党史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有助于确保思政课教学的正确导向。

党史融入思政课的目的是将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的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023-10-30•引言•高职院校第二课堂课程思政概述•高职院校第二课堂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第二课堂课程思政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目•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录01引言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逐渐意识到第二课堂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拓展学生能力方面的重要性。

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第二课堂课程思政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其育人功能的发挥。

因此,开展针对性的对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意义通过研究,旨在深入剖析高职院校第二课堂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研究背景及意义目的方法研究目的和方法02高职院校第二课堂课程思政概述定义高职院校第二课堂课程思政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第二课堂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逐渐得到了重视和应用。

而将思政教育融入到第二课堂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多样性01互动性02系统性03高职院校第二课堂课程思政的作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校园文化建设03高职院校第二课堂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呆板思政课程设计缺乏吸引力一些学生认为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无关,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缺乏学习的动力。

学习态度不端正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缺乏重视学生对思政课程缺乏兴趣VS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脱节缺乏融合缺乏协同04高职院校第二课堂课程思政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创新思政课程设计引入多元文化采用案例教学结合时代背景1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兴趣23增加思政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引入历史、文学、艺术等多元化的元素,使课程更加生动有趣。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前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管理机制、资源分配不均衡等。

本文将围绕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路径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 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管理机制当前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管理机制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因为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内容涉及面广泛,涉及课外学术科研、社会实践、文体艺术、志愿服务等多个方面,各类活动繁多,学生参与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很大,管理和指导难度较大。

2. 资源分配不均衡在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资源分配不均衡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些学校在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而另一些学校则由于种种原因而资源匮乏,导致学生的第二课堂学习机会有限。

3. 参与度不高一些学生对于第二课堂的参与度并不高,很多学生认为参与第二课堂的活动只是为了填鸭式地获取证书加分,而非真正关注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就会导致一些活动的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二、解决的路径在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要建立有效的指导和管理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建立健全的学生组织、教工组织和管理机构,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利。

其次是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价,激励学生参与积极性。

再次是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宣传,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并参与其中。

最后是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的监督,避免一些低质量的活动的出现。

要解决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加大对第二课堂建设的投入,提高对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视程度。

其次是建立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机制,借助其他高校的力量来弥补自身的资源不足。

高校党史教育现状开题报告

高校党史教育现状开题报告

高校党史教育现状开题报告高校党史教育现状开题报告一、引言党史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党性观念、历史意识以及培养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高校党史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改进。

本文将就高校党史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二、党史教育的重要性党史教育是培养学生党性观念和历史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学习党史,学生可以了解党的奋斗历程、党的优秀传统和党的历史成就,从而增强对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同时,党史教育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三、高校党史教育的现状1. 教材不够丰富多样化目前,高校党史教育的教材主要以教科书为主,内容相对单一。

这种教材形式容易使学生对党史教育产生厌倦感,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们需要开发更多的党史教育资源,包括纪录片、图书、漫画等多种形式,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2. 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多样化目前,高校党史教育的教学方法主要以传统的讲授为主,缺乏互动和参与性。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变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因此,我们需要探索更多的互动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完善目前,高校党史教育的教师队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的党史知识储备不足、教学经验不丰富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党史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四、改进高校党史教育的建议1. 多元化教材的开发和应用我们应该开发更多形式多样的党史教育资源,如纪录片、图书、漫画等,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灵活选择教材,使学生对党史教育产生浓厚的兴趣。

2. 探索互动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探索更多的互动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高校第二课堂是指相对于校本课程外的学生自主选择参加的课程或活动,是一种非正式学习、实践和社交的场所。

随着高校社会化、多元化发展的需要,第二课堂建设已经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但是,在第二课堂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就此进行讨论,并提出路径进行研究。

问题一:缺乏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高校第二课堂的课程或活动数量众多,但在质量方面却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第二课堂缺乏科学的课程设置、评估标准和信息公开,导致实践能力培养不充分,甚至存在浪费资源的情况。

解决方案: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

高校需要明确第二课堂课程设置的定位和目标,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估机制,加强学生的评价和反馈,同时积极推进信息公开和智能管理,如通过建立在线平台、推行二维码签到等方式实现自动化管理和数据分析。

问题二:缺乏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高校第二课堂主要面向在校生,应该重视实践和应用性。

然而,许多高校设置的第二课堂课程过于理论性,缺乏实践和应用性,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同时,一些关键的能力培养也存在欠缺,如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社交能力等。

解决方案:制定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标准。

制定课程标准时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注重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关注相关能力的考核,如口语表达、团队合作等。

此外,高校应该积极与企业和社会组织合作,开设职业实践类项目,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竞争力。

问题三:缺乏精品课程和人才队伍高校第二课堂的课程质量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职业前途。

然而,目前高校第二课堂缺乏精品课程和高水平人才,使得学生的选择空间和学习效果受到限制。

解决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人才。

高校应该通过外聘、引进和提拔等方式,吸引优秀的教师和专业人才,开展教师培训、课程研究和课程创新,提升第二课堂课程的优质水平。

同时,高校要加强对优秀课程的扶持和推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潜能。

大学生党史教育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大学生党史教育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部分教师缺乏对党的历史和理论的深入 理解和研究,无法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VS
教师积极性不高
由于教育评价机制等原因,部分教师对党 史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缺乏投入。
学生自身因素
要点一
学习动力不足
部分学生对党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学源自的 主动性和积极性。要点二
政治素养不高
趣。
教育内容陈旧:大学生党史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革命历史、政治理论 等方面,对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方面的内容 涉及较少,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THANKS
感谢观看
缺乏实践环节
目前大学生党史教育缺乏实践环节,学生无法通过实践活动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党史知识,也无法将党史知识应用到实际 生活中
学生参与度低
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教学内容单一和教育方式陈旧,学生对党史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对党史知识的深入思考和理 解。
缺乏学习动力
由于缺乏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创新性的教学内容,学生缺乏学习动力,难以自觉地投入到党史学习中 。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大学生党史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并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运用统计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改进措施。
02
大学生党史教育的现状及 问题
教学内容单一
缺乏多样性
03
大学生党史教育存在问题 的原因分析
教育资源不足
教材内容陈旧
许多党史教材的内容未能与时 俱进,未能充分反映党的最新
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
教育手段单一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第二课堂建设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焦点之一。

第二课堂,作为课外拓展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缺乏主动性、第二课堂资源不足等。

本文将从问题出发,探讨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路径。

一、存在的问题1. 学生缺乏主动性在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情况比较普遍。

一方面,部分学生仅仅将第二课堂作为填鸭式的课外学习,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能力;部分学生缺乏对第二课堂活动的认同感和积极性,对参与的活动缺乏热情。

这种被动的参与状态不利于第二课堂建设的深入推进。

2. 第二课堂资源不足当前,一些高校第二课堂的资源相对匮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第二课堂活动的类型和数量有限,无法覆盖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第二,高校与社会资源的对接不够,导致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不高;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不到位,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3. 第二课堂活动缺乏实践性第二课堂活动一般以讲座、演讲等形式为主,实践性较差。

这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也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性和针对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路径研究高校应该通过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多参与有实际质量的第二课堂活动。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设置个性化的学分、奖学金等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参与,培养其主动性和兴趣。

高校还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辅导,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开放性和启发性。

高校应积极主动地与社会各界资源对接,寻求更多的第二课堂资源。

可以与企业、社会组织合作,共同开展各类第二课堂活动。

高校还可主动探索线上资源与线下资源相结合的方式,在提升第二课堂资源的多样性和质量上下更大功夫。

高校在组织第二课堂活动时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性,围绕学生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开展一些具有实际意义和实践性的活动。

第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课堂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一、第二课堂实施情况第二课堂是教育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是学校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学生学习活动,开发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是活跃校园文化气氛,拓宽学生智育渠道,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特长,促进第一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

第二课堂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

为了有效践行激情教育,加强对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管理,增强辅导教师的责任感,提高第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第二课堂活动正常化、规范化,三堡寄宿制小学第二课堂教学实施情况具体如下:(一)遵循原则1.实践性和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第二课堂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筋,多思考,多想象,多动口,勤动手,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立性和导向性相结合的原则学生参加自已喜欢的强项,教师要认真安排活动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指导好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3.趣味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第二课堂活动就是要让学生感兴趣,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好习惯。

4.参与和竞争意识相结合的原则活动课上,力求学生要有积极参与竞争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把活动内容安排的合理化,新颖化、创新化,让学生学起来感到善思、有趣、乐学、有益。

5.安全稳定原则各项目的老师必须保证活动的安全性,落实点名制度,活动中不得随意增减学生,保证队伍的稳定性(二)第二课堂辅导教师职责1.学期初制定详细的全学期第二课堂活动计划、进度计划;计划制定要有明确的目标。

协助教务处、班主任做好每学年第二课堂开学初学生人员的组建。

2.活动开展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定活动地点,保证每次活动时间及活动有效性。

3.建立学生活动考勤制度,各特长班均应按照规定做好学生的登记和活动记录。

4.第二课堂教师要对自己的课程边开发、边实施,在自己的教学时进一步完善,力争在学期末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编辑出版。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困境及对策探析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困境及对策探析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困境及对策探析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弘扬,红色文化逐渐成为重要的思想资源。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将红色文化融入其中,成为了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然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困境。

首先,红色文化教育的方式和方法需要创新和改进。

传统的红色文化教育往往停留在纪念和歌颂的层面,缺乏深度和思考。

因此,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如故事讲解、实践教学等,使红色文化更加生动、具体、有力地传达给学生。

其次,红色文化与时代精神的融合需要更多关注。

红色文化的意义在于其与时代的相互渗透和互动,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无法将红色文化与当代社会的热点、前沿紧密结合起来,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教师需要不断了解时代的发展变化,通过对红色文化的诠释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认同时代精神。

最后,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需要更加深入。

红色文化教育不仅要传达知识和理念,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然而,有些教师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引导和塑造,导致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仅停留在表面层面。

因此,教师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学生思想观念的培养和引导,使红色文化真正深入人心。

因此,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加注重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创新、与时代精神的融合以及对学生思想观念
的影响,以使红色文化的教育更加深入人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党史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的路径探析

党史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的路径探析

党史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的路径可以包括以下几点:
1.将党史教育纳入思政课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

2.培养学生党性,通过党史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理论和实践。

3.增强学生的共产主义意识和民族复兴意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党和国家的工作。

4.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和国家爱好,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建设。

5.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6.通过党史教育,增强学生的党性和政治意识,使学生能够理解党的纲领和党的路线。

7.通过党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公民素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和政治生活。

8.通过党史教育,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意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9.通过党史教育,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素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全球化时代。

10.通过党史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

11.通过党史教育,培养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使学生能
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党的理论和政治知识。

12.通过党史教育,培养学生的政治实践素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党和政府的工作。

13.通过党史教育,培养学生的政治责任意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做出贡献。

14.通过党史教育,培养学生的政治进步意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党和国家的发展。

15.通过党史教育,培养学生的党性修养,使学生能够具有高尚的党性素质。

如何将党史教育融入教育教学中

如何将党史教育融入教育教学中

如何将党史教育融入教育教学中
将党史教育融入教育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1.在课程设置中纳入党史教育内容。

可以在中小学的历史课程、政治课程中纳
入相关的党史教育内容。

2.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讲解党史教育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讲解历
史事件和人物来讲述党史教育内容。

3.开展党史教育活动。

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党史教育活动,如讲座、论坛、
党日活动、研讨会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党的历史和传统。

4.开设党史教育专题课程。

可以在学校开设专门的党史教育课程,让学生深入
学习和了解党的历史和传统。

总之,将党史教育融入教育教学中,需要在课程设置、教学过程、活动开展和专题课程等方面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党的历史和传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第二课堂的现状、问题与实现路径
高校第二课堂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践行和谐大学教育理念,促进大学生知行合一的重要阵地。

它指课堂教学以外的一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锻造人格的教学活动,是第一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与发展,也是实践教学环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如何在高校第二课堂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力度,如何在高校第二课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这些是摆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工作者面前急需解决的迫切难题。

一党史教育的现状
党史教育有别于党性教育,党史教育包括党史示范教育,是党性培养与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这种教育环节对于大学本科非文科类学生而言,几乎只有一次接受机会,即在低年级必修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中最主要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这两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到理工科学生对于党史示范意
义的理解与认同。

而且,第二课堂的开辟也将相应调整主课堂的学时量,如何在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同时确保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发挥第二课堂的优势,加强党史教育乃至党性培养的力度,这急需从实践上不断尝试。

普通高校也会开设党史人物、党史问题等公共选修课,但相
对而言,其数量有限、覆盖面有限、内容一般不成系统。

目前较系统、较集中进行的党性培养教育环节,往往只有大学生党课培训。

但党史教育与党课培训并不相同,其区别有三个方面:
对象。

第二课堂需要面向全校,而非已被发展为积极分子的学生。

党史教育的目的不是完成批量选拔任务,而是要基于更客观的视角,向尽可能多的学生群传播、推广、深化党的基本理念与核心价值体系。

态度。

对于参与党课培训的学生群体,接受教育是一种政治任务,是党组织最早进行的考察,具有特殊意义。

而第二课堂的党史教育是价值观的输出工作,它虽然也是严肃的政治任务,但更多是构建价值认同的工作。

操作方式。

在教育方法上,两者是可以共通借鉴的,集中规模化培训可能存在问题,多元途径是比较有效的方式,如开展党史话剧社、党史讲座、党史研究俱乐部等形式活动。

因此,在高校第二课堂强化党史教育效果的提升空间依然很大。

二第二课堂党史教育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所开展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的调研结果,高校学生中存在一些极端的党史认知误区。

个别对党史感兴趣的大学生(往往通过网络或阅读自觉关注一些史实问题),由于缺乏必要的、正确的指导,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存在很多偏颇的认识。

这一方面由于缺乏对中共党史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则受社会不
良思潮的影响。

他们往往夸大党在某个历史时期的失误,一叶障目,或者不去深入研究党的光辉历史,对某些小事纠缠不清。

这些问题的出现,与课堂外党史教育覆盖面不广,教育者一方轻易放弃教育主动权,或尚未认识到掌握正确话语主导权的重要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校第二课堂应该成为党史教育三大意义探索的主阵地。

然而一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高校的各部门对第二课堂的作用和意义没有达成共识。

学校各部门间对第二课堂的重视和配合程度不够,片面地认为第二课堂就是文艺、体育等校园娱乐活动。

第二课堂建设和活动的开展主要依靠团委、学生处等学生管理部门单兵作战,而其他部门支持力度不大、配合不够,致使第二课堂活动处在大学教育的边缘地位。

相对于第一课堂课程而言,第二课堂课程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管理机制,同时第二课堂的开展缺乏稳定的专职师资队伍。

正是由于第二课堂在地位确立、意义正名环节的进退维谷,赋予了党组织在这一工作领域全面接管与改造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目前,我校党史教育仍没有单独开列系统课程,党史教育基本上分散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进行。

从学科方面来讲,党史教育确实很难单独开设课程,但是很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仅仅是将本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不能将所教授的课程与党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失去了进行教育的大好时机。

更有甚者,认为思想政治课程不重要,往往在课堂上照本宣科,使广大
青年学生望而生厌、望而生畏,彻底失去了学习党史的兴趣。

因此,突破党史教育的瓶颈首先是教师及其理念的转变问题。

在师资问题上,党史教育与第二课堂是殊途同归的。

因此,第二课堂党史教育的建设“捷径”之一就是打造党史教育的专业队伍,即通过研究导向提升教学工作者的专业水平。

具备良好党史专业水平的党史教学工作者能够对自己职业的政治责任有清醒的认识,以专业态度和对专业的深入理解,来向大学生阐述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高校党史教学工作者也只有从专业角度出发,才能真正做到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理直气壮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重大社会问题,去批判各种错误思潮和不良文化。

因此,高校应当鼓励和支持党史教学工作者(包含教师与辅导员双序列)开展党史研究,通过奖励发表论文、申报课题,以研究工作量作为评聘职称依据等方式鼓励党史教学工作者开展党史研究尤其是党史教学研究,这可实现提升高校党史研究水平和提升党史教学工作者专业水平的双赢,并直接作用于大学生群体,使党史教学工作者专业水平的不断进步体现于课堂中。

党史教育在教学方式和内容上,也要符合当代青年的心理特点和时代背景,在阐述大观念的同时注重教学方式,逐步探索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教学途径。

尤其要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开展“小活动”。

党史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主课堂教学,既要立足于“第二课堂”,也要着眼于“大社会”开展“小活动”。

党史教
学工作者应走出教室,将课堂教学有效地延伸到课外,增强党史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党史教育走出课堂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譬如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博物馆、革命文物景点,考察社会,人物专访,聆听历史人物讲党史,或者以建党周年为背景,结合大学生班会与共青团活动,开展诸如主题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党史教育“小活动”,从而加深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党史教育融入第二课堂的实现路径将党史教育有效地融入第二课堂可以从三条路径着手实施。

将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环节中的第二课堂教学改革有机结合,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思政课入手,强化针对大学生的党史知识传授及参与社会调查的力度。

对于第二课堂内的学生党员坚持以党史示范为抓手,培养知行合一的综合能力,确保他们在实践中强化党性意识。

利用日益完善的德育网络平台与新兴信息技术,为第二课堂内的有志于加入党组织的青年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党史教育机会,并营造课堂教学以外的辅助教育高地。

围绕以上路径,本文提出以下几种基本方法实现“党史教育融入第二课堂”长效机制措施。

党史学习系统化。

党的历史不可以断章取义,必须系统地学习,第二课堂教育方式是系统学习的重要方式。

要提高课堂教育的效果,创新课堂教学方法,避免一味地说教。

党史传播多元化。

除传统课堂教育外,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党史教育录像片和爱国主义以及与党史题材相关的电影等,这样既能激起学生的观看兴趣,又能在观看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深化对党史的认识和学习。

也可利用现有红色网站,定期组织学生就其中的某些问题展开讨论;在高校党校学员的定期培训中,引导学生党员对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从而增强对问题的分辨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

党史感悟实践化。

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党史“亲密接触”,使学生于现实中感悟党的历史,从而培养主动学习党史的热情,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

党史交流常态化。

充分利用先进模范人物与事迹的垂范作用,定期组织模范党员、先进人物做客“第二课堂”,组织大学生与其对话交流,从模范党员和先进人物身上学习道德风范,坚定跟党走的信念。

党史理解体验化。

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区,走访示范地区,通过纵向比较这些地区改革开放三十年前后的发展变化,从而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念不动摇。

除纵向比较外,还可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横向比较,将我国的发展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包括建设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与精神面貌的变化等方面,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在第二课堂可以真实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文化,它是激发
学生爱国情感、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平台,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党史教育惟有努力增强积极因素的作用,才能为高校第二课堂营造更加良好的德育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